查文庫>主題徵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通用15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通用1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寫過徵文,肯定對各類徵文都很熟悉吧,徵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數合乎規定。一篇什麼樣的徵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徵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1

  在魯西北那片廣袤的平原上,有一個叫“三圖李”的小小村莊。我在那兒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尤其是兒時過年的記憶,曼妙了四季輪迴的風景。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幼年時那快樂的童謠,在陽光裡穿梭著,至今猶在耳畔縈繞……

  一進臘月門兒,便有了一兩聲的“手摔炮兒”的炸響,於是,小村子裡便熱鬧起來,年味兒也會愈發地濃重。

  臘月初八,是母親最忙碌的第一天,她早上四五點鐘就起床了,淘洗各種米、豆、紅棗和花生米等,然後在大地鍋裡舀上多半鍋水。等把水燒開了,便把淘洗好的混合米下到鍋裡。白色的泡泡兒託著各種顏色的粥料,上下翻滾著,煞是好看!香氣氤氳裡的母親,那姣好的面容,更加白淨俊美了!我常常趴在炕沿兒上,翹著頭,看母親熬製八寶粥。在我期盼的眼神裡,八寶粥終於熬好了。母親總是先讓我給五保戶陳奶奶送上一小盆兒,陳奶奶每次都笑呵呵地誇讚我的母親:“孩子,你媽媽真是個善心的大美人兒啊!”回到家之後,母親早已給我們姐弟幾人盛上了滿滿一大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喝著熱氣騰騰的八寶粥,笑語盈盈,其樂融融,那香糯清甜的味道,在我心裡無人能及!

  臘月,是奶奶剪窗花兒最忙活的時候。母親常常用童謠來形容奶奶剪的窗花兒“剪只雞,剪只鴨,剪只喜鵲叫喳喳。”奶奶剪的窗花兒,十里八鄉都有名氣,外村人家辦喜事,還有不少慕名前來讓她剪窗花兒的呢!因此,我們村裡的大姑娘、小媳婦兒,都愛往我家跑,來跟奶奶學習剪窗花兒,奶奶當然是有求必應。於是,小小村莊的窗戶欞上,貼出的窗花兒,幾乎都是奶奶打樣兒設計並親自裁剪出來的。奶奶把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感念和嚮往,都繞成了指尖兒的絢爛,她剪出的那些活靈活現的小生命,陪奶奶度過了歲月裡的安暖時光!年幼的我,最喜歡乾的活兒,就是幫奶奶打掃碎紙屑,那些大紅的紙屑,被調皮的我,任性地安放在院子裡的大雪堆上,像極了朵朵紅梅傲放於寒雪之中……

  臘月,也是老爸最忙活的日子。毫不誇張地說,全村過年和孩子們結婚時所用到的對聯兒,老爸全部承包了。要過年了,鄉親們早早地在集市上買來了大紅紙,老爸逐一在紅紙的一角寫上名字,然後抽空就寫上幾幅春聯。老爸寫春聯時,我絕對是最好的小幫手。別看我當時才六七歲,卻啥活兒都能幹,幫老爸裁紙、疊格兒、研墨、晾字、涮筆……老爸寫好之後,我就雙手端起來,放在院子裡。紅紅的春聯,被我攤曬在冬日的暖陽裡,柔和的光線親吻著她,散發出縷縷醉人的墨香。那時,我家的院子裡簡直是一片紅色的海洋,壯觀得很,我常常引以為傲!墨跡全乾之後,我小心翼翼地捲起來,按照老爸的吩咐,挨家挨戶去送春聯。鄉親們都親暱地稱呼我“送福小天使”,聽了之後,那歡躍的心情無法比擬!

  臘月的記憶裡,還有飄香的炸綠豆丸子,一家人歡歡喜喜趕年集,團團圓圓的年夜飯,噼裡啪啦的鞭炮聲,孩子們手提自制燈籠的嬉戲聲……

  兒時過年的美好點滴,都已刺繡在記憶的帷幕上,歲月的風雨,無法讓其褪色,且愈來愈清晰,愈來愈珍惜!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2

  在我們中國,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過春節。

  過年前夕,媽媽帶我去市場買年貨。市場的人有很多很多。媽媽和我買了很多年貨有瓜子、花生、雞、鴨、魚、肉、火腿、可樂還有各種各樣的名煙名酒。我們還買了好多的煙花。哈哈,滿載而歸,我們高興極了。到了家裡媽媽掃地,爸爸擦地,哥哥連忙把春聯貼上。春聯上面寫著恭喜發財,吉祥如意。姐姐把窗花貼好。媽媽為了迎接春節,甚至把牆也刷的白白的。這時爺爺走過來裝著一本正經的樣子說“這個年咱們好好慶祝一下”。這時媽媽去給我們買了紅衣服,紅衣服表示著吉祥紅火。

  聽奶奶說“古代有一個怪物“年”經常在春節裡出來做怪,破壞莊園,還吃小孩呢!但是“年”並不是什麼都不怕。據說“年”有三怕,怕火、怕炮、怕響。”所以過春節的時候,必須放炮,穿紅衣服。

  到了春節那天,我們高高興興地穿著漂亮的紅衣服。放炮,吃團圓飯,一起團團圓圓的過大年。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3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傳統文化,我最喜歡的就是風俗習慣,最喜歡的風俗習慣是過春節放鞭炮,因為和小夥伴放起鞭炮來很開心。關於春節放鞭炮還有一個傳說呢!

  傳說裡有一隻叫“年”的獸,它會吃人,有時候一次還能吃掉一村子人。老百姓們非常害怕“年”獸,所以都躲在山上,連一個人都不敢出來。有一天,一位神仙來到地上,看到一位年輕人,就對那位年輕人說:“年”獸最怕紅色了,你們可以帖對聯,放鞭炮來驅趕它。年輕人答應了,於是就組織老百姓們貼對聯、放鞭炮來驅趕,張牙舞爪的年獸看到了紅色就四處逃竄,以後再也不敢來老百姓這裡搗亂了,於是就有了“新年”的傳說。

  關於新年的傳說還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寶貴的知識寶庫,這個有關年獸的傳說令我難以忘懷,中國的傳統文化,我為你自豪!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4

  在炮竹聲中我們辭去了舊的一歲,使虎年變成了一個回憶,同時也拋下了所有不開心的事。讓我們帶著無限的憧憬走向新的一年——虎年!

  期盼已久的大年三十終於來了。當夜幕降臨時,平常的日子都是人來人往。而今天,馬路上卻寥寥無幾的。原來大家都趕著回家去吃團圓飯。團圓飯剛吃完,一連串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我趕緊約了小夥伴一起去放鞭炮。看到五顏六色的煙花在空中綻放美麗的花朵,我們感到快樂極了。

  放完了煙花爆竹,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家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的時間。在節目的中間主持人阿姨不斷的對放棄過團圓,堅守崗位的叔叔阿姨表示感激祝福。消防隊員叔叔因為要保護大家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堅守在崗位,沒有回家過年,還時刻注意著有沒因煙花爆竹引起的火災,能及時出勤。如果沒有他們,或許火災會吞噬無數人和財產。警察叔叔為了大家的交通順暢,人身安全,還在不分晝夜堅守著崗位。清潔工叔叔阿姨匆匆吃了年夜飯,趕來打掃大家燃放煙花爆竹的“殘骸,”為大家第二天的出行做好準備。他們為了我們的城市不受到這些殘骸的汙染,犧牲了自己吃團圓飯的時間,匆匆就來清掃了……我這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叔叔阿姨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我們的團圓夜做出一份貢獻。讓我們這些為了他人幸福而放棄自己團聚叔叔阿姨們致敬吧!

  我衷心地希望他們在這團圓之際能夠回到溫暖的家裡,與家人團聚。喝上一口用家人溫暖泡成的茶,吃上一口家人精心製作的團圓飯。讓所有堅守崗位的人都能渡過一個團圓歡樂的新年。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5

  要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數不勝數,如剪紙、對聯、古詩、傳統節日,春節是我們最隆重的節日。

  傳說有個叫年的怪物,長著尖尖的角,每到過年的晚上的時候就跑的村子裡吃人。大人、老人、小孩都很怕它,所以人們在這一天都在山上躲起來。這一年,有個長著鬍子的老人來到這裡,人們忙著上山,村莊裡一片混亂,誰也沒注意來的老人,只有一個好心的婆婆給了他一點吃的,並對他說;你快走吧,等會年就來了!可誰知老人聽到後,說:不用怕,今晚我就留在你家裡,一定會把年趕走。婆婆勸了半天也沒有,只好自己走了。

  晚上年來到村裡找人吃,它來到婆婆家。看到貼著紅對聯,突然傳來噼裡啪啦的響聲,嚇得退了好幾步。這時門開了,只見白鬍子老人身穿一身大紅袍,站在外面,屋裡開滿了燈。年看見以後嚇得跑走了。從此人們就知道年怕紅色,燈光和響聲,所以每年春節人們都貼紅對聯,穿紅衣,放炮竹,整夜不熄燈。

  過年真好,我希望天天過年。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6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的家鄉過春節是別有一番風采。

  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會有不一樣的精彩。雖然春節期間大家都是忙裡忙外,但是如果把忙碌和快樂相比,應該是快樂佔的比例更大一些吧!

  除夕夜的團圓飯是家家戶戶的必備,每家都是張燈結綵,大魚大肉的擺滿一大桌,慶祝一年的平安結束,盼望新的一年好的開始。從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但是在拜訪親戚的路上,我們處處都能夠看到煙花爆竹的殘骸,這些都是除夕夜徹夜響起的鞭炮帶來的。

  然而在我看來,燃放這麼多的煙花爆竹不是一種文明的現象。不停地響聲,不僅影響了人們的休息,最主要的是製造了很多的垃圾,空氣汙染,破壞環境。這不,初二這一天,我看到一個小男孩手裡拿著鞭炮和一個打火機。他用打火機點燃手中的鞭炮,就快速了扔了出去,不遠處站著一個年齡不大的孩子,當時我心裡可害怕了,萬一扔到孩子的身上怎麼辦?幸虧是安全的。

  燃放煙花爆竹固然能夠給我們的節日增添一些喜慶氣氛,但是這是一些危險的物品,我認為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拉拉家常,看看電視顯得更加溫暖一些。

  文明過春節,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全,讓我們人人過一個文明,溫馨的春節吧!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7

  春節繁忙的腳步走得更快了,隨著一連串紅通通的燈籠,它即將到達。

  春節是快樂的,是熱鬧的,也是靜謐,和諧的。一大早,城市還沒從沉睡中醒來,我走出家門,獨自漫步在大街上,一幅美麗的畫卷呈現在眼前。

  春陽普照,萬物都鍍上了一層薄薄的金色,催促著花草樹木趕緊生長。在綠化帶那裡,出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哦!原來是可親可敬的保安叔叔。他正在掛籠呢!"身旁還有兩個淘氣的小孩,拿著幾串小燈籠揮動著,陽光照在他們紅通通的臉蛋上,顯得萬分可愛。我望了望樹上,樹上已掛滿了幾個紅紅的燈籠。我不禁暗暗讚歎:"多美啊!"小燈籠高高掛在樹上,一陣陣暖人的春風襲來,把人們冬天凍僵的心融化了。小燈籠隨著春風舞動,晃來晃去,有多俏皮就有多俏皮,小燈籠那鮮紅的顏色,使我的心裡彷彿點了一盞紅燈,溫暖的感覺如涓涓細流,直鑽心間。

  過了許久,保安叔叔已經掛了一大半了,調皮的春風把燈籠寶寶抱在地上,嚇得燈籠寶寶又是翻滾又是蹦跳,叔叔見狀,無奈地跑去抱起燈籠寶寶放在樹上,燈籠寶寶才安心下來。兩個淘氣的小孩還沒有累,清脆的笑聲迴盪在靜謐的小區中。保安掛完了最後一個燈籠,放心地回家了。那兩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似乎玩累了,汗流浹背地回到家了。只剩下掛滿紅燈籠的樹,天空還是那樣藍,樹葉仍是那抹綠,花兒依是那樣紅……一切都沒有變化,只是多了那喜慶的燈籠,春風來的時候,它又跳起了舞。

  這幅如詩如畫一般畫面,成為一幅寧靜的畫,深深地成為我記憶中一顆很亮的星星。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8

  紅紅的燈籠掛起來,吉祥的春聯貼起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起來,好一派祥和興盛的節日氣氛。家家戶戶都沉浸在迎新春的喜慶中。

  除夕夜的那頓團圓飯,比往年的更有趣味、更令人揮之不去、回味無窮。年夜飯的餐桌上擺的不僅是美味佳餚,還是一句句美好的祝福,更是一聲聲語重心長的囑咐。爺爺把一道道騰著熱氣的佳餚小心翼翼地捧上餐桌,吆喝著我們來吃飯,我這隻“小饞貓”早已垂涎三尺按捺不住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奔向餐桌,一把抓起筷子,狼吞虎嚥、大塊朵頤、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直到心滿意足才離開了我的“一線”,退居“二線”。平常我們在餐桌上並無太多的交流,但在年夜飯上,家人便談天說地,快樂地說起各種趣聞,而爺爺卻給我講述了年的傳說,讓我對年這個節日也有了新的認識:

  在很久很久以前,年並不是個節日,而是個可怕的吃人怪物。每到冬季都要出來吃人、搗亂。冬天來臨時人們就得躲到別的地方。一天,一個外村聰明的孩子知道了年的弱點並想出了一個制服的辦法,那就是:大家在自己門前巾上紅紙並往怪物身上扔爆竹,人們嚇走了年,從此再也沒現過,人們也因此傳下了過年的習俗。聽完後,我恍然大悟地點點頭。以前我一直認為是英雄人物的紀念日呢。現在想想真是無知。想著想著,眼前就像幻燈片一樣浮現出了“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場景,家家戶戶都在門上巾紅條,放爆竹的熱鬧場面。年,原來還有這麼個獨特的涵義啊!

  晚飯後,我們全家一起圍著電視觀看精彩絕倫的春節晚會,一起談論國家鉅變,一起聊國泰民生,客廳裡充滿了歡聲笑語。望著窗外五彩斑斕的煙火,我欣喜若狂。我心急火燎地等待倒計時鐘聲敲響,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春節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演繹了一幕幕與時俱進美輪美奐的節日色彩。記憶中的春節,使我難以忘懷。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9

  新年的鐘聲漸漸遠去,新的一年正向我們走來。回憶新年發生的“快樂”的事,那笑聲似乎又在耳邊迴盪……

  新年“快樂”之春聯“混搭”

  貼春聯是春節的一大習俗,這喜氣洋洋的事卻被我貼的“快樂非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道來。

  大年二十九早上,爺爺將他的“嘔心瀝血”之作——十幾副春聯聯交到我的手上,對我說:“孩子,你也大了,貼春聯的任務就交給你吧,希望你也能沾到一些福氣……”拿著爺爺心血的結晶,我不禁激動萬分,小時候就渴望貼春聯,但大人們總說我年齡太小,想不到今天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我接過奶奶熬的漿糊,飛奔出門,生怕爺爺反悔。

  往年看大人們貼春聯,不過是一抹,一貼,再一按,沒想到自己貼起來卻這麼麻煩。由於我海拔不夠,加之老家門又高,我必須踮起腳,伸長了胳膊才勉強夠著門框頂。雖然累,但我依然高興,每帖完一張都要仔細的校正好久,生怕貼歪了。忙碌了進半個小時,所有的春聯終於貼好了。

  此時,老爸走出來,仔細打量著新貼的對聯,高興的`說道:“不錯不錯,貼的很端正嘛!”“那當然,我費了不少勁呢!”我有些得意。“滿園春光管不住,——少年莫笑白頭老?”爸爸的表情頓時晴轉陰,大叫道:“壞了,你貼錯了,這根本不是一幅!”我也下了一跳,跑到另一幅對聯前:“開門喜迎春光,——人和家祥是福?完了,這根本不是一對!”

  爸爸不禁怒火中燒,嚷道:“你貼的時候就不看看是不是一對啊?春聯能亂配嗎?”“我只想著別貼歪了……”我還覺著委屈“這咋辦啊?”“趕快揭下來!”我趕忙撲到門前,但為時已晚,奶奶熬的漿糊以牢牢的把春聯粘在了門上,揭下來時,十幾幅春聯已經殘缺不全。

  當全家知道這個“噩耗”時,爺爺高呼:“救心丸……”奶奶大叫:“扣你壓歲錢!”爸爸惡狠狠的威脅:“過了年再找你算賬!”我低聲道:“下回打死我也不貼春聯了。”

  新年“快樂”之妙語

  在我們家鄉,有一種習俗叫“迎家堂”,過年時,每家都要在八仙桌上擺放供品,在堂屋中央掛上家譜,然後到村後的山腳下把如土多年的長輩“請回”家來過年。

  三十傍晚,奶奶對我說:“到村後山腳下去請你的老爺爺老奶奶回來過年吧,我腿腳不太靈便,你自己去吧!”“有必要嗎?”我輕聲嘟囔。“心誠則靈,心誠則靈!”奶奶一臉嚴肅。我也不再多說什麼,點了三炷香,跑到村後山腳下,做了個拘,衝著空氣說道“老爺爺老奶奶,請您倆回家過年啦,Let'sgo!”說完,覺得十分滑稽,哈哈大笑著跑回家去了。

  晚上,大家正津津有味的吃著年夜飯,六歲的弟弟哭鬧著非要吃八仙桌上的供品。奶奶仍是一臉嚴肅,說道:“那是給你老爺爺老奶奶享用的——他年紀小,不懂事,您老人家不要見怪啊!”那神情,彷彿我老爺爺老奶奶就坐在他眼前似的。

  這時,我突然冒出一句:“他倆可能沒來,我來時跑的太快,他倆腿腳不好,可能沒跟上。再說,他倆不明白“Let'go”是嘛意思,說不定現在還在山腳下等著呢!”頓時,大家噴飯大笑,我奶奶笑得最起勁,剛才她還一口一個“心誠則靈”,現在卻反過來笑我,唉,真沒辦法!”

  回憶新年的趣事,彷彿我又回道了那歡樂的氣氛中,體會著當時的尷尬,歡笑,愉悅……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這是我們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話說得好:“大人望種田啊,小孩望過年啊。”過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餃子、放鞭炮、還有更實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壓歲錢了。

  今年過年我就學習包餃子了,我跟著媽媽到了姑媽家。媽媽首先走進廚房興致勃勃的幫姑媽包餃子,我閒著沒事幹也來到廚房學著包起了餃子。我看見媽媽把包x攤開放上瘦肉料然後捲起皮子,做成了一個彎彎的大餃子,我也學著她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我包了一個歪歪扭扭的餃子。媽媽悄悄的在我的餃子裡放了一枚硬幣,我也乘著媽媽不注意也在她的餃子裡放了硬幣。不一會我們就在說說笑笑中將餃子包完了。過了一會我聽見姑媽叫著:“吃餃子了”。我的姐姐妹妹們都等不及的跑過來。媽媽笑著說:“今天我要嚐嚐我兒子的餃子”。我也高聲叫起來:“我也要嚐嚐我自己的餃子”。媽媽“笑裡x”地笑起來了。我也x地笑著。媽媽一口咬下去,我兩眼看著媽媽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媽媽異口同聲地說:“我的餃子裡怎麼也有硬幣啊?”這時可把大家都給樂壞了。

  到了晚上,姑媽說:“給壓歲錢了哦”我一聽,第一個衝了上去。姑媽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x,我迫不及待的開啟一看裡面放著一個紙條。我看了一看,條子上面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哎!”還是二爹豪爽地給了我們一個大x,我開啟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樂壞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們最淘氣了,她們三個可在我家裡是出了名的“淘氣三劍客”啊!她們對我說:“哥哥我們也送給你一個x”,我想今天她們給我送x,可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啊!這裡面肯定有鬼,於是我想了想就把x對著她們一開啟,突然一隻只蟲子向她們面前跳過去。她們嚇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後邊哈哈大笑。

  你們看,這個春節夠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謎語等等活動都是在我們家裡開展的,房間裡一直充滿著歡聲笑語。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10

  傳統文化有很多,我最喜歡春節。

  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到村子裡危害人類,吃牛和羊。所以,人們一心想除掉它。可是,無論人們用什麼辦法,都無法趕走“年”。最後,一個小孩無意之中點燃了竹子,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年”被嚇跑了。人們都很高興。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格高興的日子,就在每年的這一天放鞭炮,家家戶戶張燈結綵。以後,又逐漸演變成了“春節”這個節日。

  我每年都回老家過年,每年都很熱鬧。過年的前一天,就是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戶戶都貼上了春聯,貼上了“福”字。有的人心靈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貼在窗戶上,像降落的雪花。還有的人把燈籠掛在大門上,張燈結綵,非常美麗。

  這天晚上,一聲聲花炮聲,像打雷一樣,此起彼伏,接連不斷。李華映紅了整個天空,像一朵朵美麗的花。放完了鞭炮,人們又抱起了又香又大的餃子,吃上了團圓飯。兒女們也都和父母團聚。人們一邊吃著熱騰騰的餃子,一邊看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一直持續到晚上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第二天早上,人們都起得很早,無論大人小孩都喘著新衣服挨家挨戶的拜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嘴裡說著吉祥的話。

  這種歡樂的氣氛一直持續到農曆正月十五。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11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每到春節,人們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候,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年”是什麼樣的?“年”是彩色的。鞭炮、燈籠、紅包的紅,對聯、“福”字的金,新衣服的彩,再加上煙花的絢爛,一下子就湊成了一個彩色的“年”。從鞭炮的火藥味中我嗅出一股濃厚的年味。

  “年”是什麼樣的?“年”是香香的。大年夜,家裡到處是糖的甜味、糕點的香味、臘肉的鮮味、海鮮的腥味…家裡的親人都聚到一起吃飯,大家暢談這一年裡的趣事和收穫。共同暢想美好的未來。我從飯的香味中感到了一股濃濃的年味。

  “年”是什麼樣的?“年”還是暖暖的。只要“年”來了,爸爸媽媽就會好好地休息下來,陪我讀書,陪我看報,陪我去做很多我想做他們又沒有時間陪我做的事,有爸爸媽媽陪伴,“年”多麼暖暖啊!只要“年”來了,我的“小小銀行”就會塞得滿滿的,因為長輩們都要給我壓歲錢,我可以趁機發一筆小財,這些錢我能用來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哈哈,這樣大家都溫暖了,“年”多暖暖啊!也只有“年”來了,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才能趕回家裡團聚,使他們品嚐、享受著團圓的溫馨和幸福,“年”多暖暖啊!

  “年”,我喜歡你的色彩,你的味道,你的溫暖,願你永遠陪伴著我!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12

  蠟梅綻放,春節將至。

  在年夜前幾天,農家人家家都在忙著準備過新年。撣灰塵,做衛生,備過年物品,敬神祭祖。春節是幸福與團聚的日子,最熱鬧的場面是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飯、飲團圓酒,菜餚豐盛,昭示著團團圓圓。

  春節一般指中國農曆年的歲首。農村有擺年夜飯的習俗,大都安排在除夕那天。祭先祖、敬天地、辭舊歲、迎新春、討口彩、圖吉利,期冀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吉祥如意。

  春節期間,孩子們最開心的事莫過於收到“壓歲錢”。“壓歲錢”的傳統寓意是壓驚、辟邪、保佑平安。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平平安安度過一歲,長輩祝願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

  一年的最後一天,稱大年夜,這是全家團圓歡慶的日子,不管家人出門在外多遠,都要儘可能趕在春節前回家團聚,以享團圓之樂。

  農曆臘月二十至除夕,農家人有陸續拜年夜飯的風俗,兩隻八仙桌對拼,先點蠟燭供香,再以平常的食材,擺上圓頭塌餅、糕點水果,端上熱菜,斟酒三巡,行禮磕頭,焚化“元寶”,以示孝敬先祖,告慰家人的心靈。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飯,飲團圓酒,菜餚儘量豐盛,不能吃成光碟,預示年年有餘。

  吃年夜飯、看春晚、放爆竹煙花,已成了不少家庭除夕的“守歲三部曲”。而除夕的年夜飯是最重要的團圓飯,就連菜名都要討口彩圖吉利。冷菜熱菜各6道,可謂“六六大順”;熱菜的總數是九,圖個“長長久久”。至於具體菜色,每年都有幾個老花樣,上了點年紀的一看就看出了門道:一清二白的芹菜乾絲,諧音“勤勞幹事”,寓意做人要勤奮清白;金燦燦的蛋餃稱“金元寶”,臘臘黃的蛋腸(蛋皮肉卷)稱“黃金條”,墨墨綠的塔菜叫“元寶菜”,自然是討“招財進寶”的好口彩;百葉包肉卷叫“如意卷”,黃豆芽叫“如意菜”,寓意吉祥如意;素什錦,寓意十全十美。年夜飯中一定會有一條魚,表示“年年有餘”,而整條魚只是擺擺樣子,沒有人下筷,因為這是“吃剩有餘”的意思。甜膩膩亮晶晶閃著豬油的八寶飯本身名字就討喜,農家人還把南瓜餅謂之“萬年糕”,寓意“年年高”。

  豐盛的年夜飯,少不了鹹雞、鹹鴨、鹹肉、臘香腸,還有酥軟的紅燒肉和肥而不膩的走油肉,寓意過上富足的好日子;點心有細膩的芝麻湯圓,或菜肉圓子,或水果甜羹,寓意闔家團團圓圓,甜甜蜜蜜;脆薄的三鮮春捲或油炸龍蝦片,寓意平平順順,和和美美。如有小孩不小心湯水打翻,邊上就有人應聲“有財有水”;如有人大醉嘔吐,周圍人會笑著說“放花筒哉,大吉大利”。

  飯後搞娛樂,備鞭炮,守歲迎春,半夜不息。待到子夜(年初一凌晨),放鞭炮,熱鬧非凡。

  春節是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隆重的節日。農曆首歲,俗稱“年初一”。“年三十”半夜子時一到就燃放炮竹,年初一早起,祭祀天地,行拜年禮,男女老少穿新衣新鞋,戴新帽子,凡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會給小輩“壓歲錢”,鄰里朋友相見,互祝“恭喜發財”,盡講吉利話。

  農曆正月初五,是“接財神”日,為祈祝新的一年財源茂盛,生意興隆,燃放鞭炮,上香叩拜,祈求財神保佑發財。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農家人俗稱“正月半”。這一天家家戶戶做圓子,裹餛飩,先祭灶,再趁熱慢慢地吃,到處掛紅燈。童年時代“正月半”的元宵夜,好不熱鬧:婦女們敲團箕,幼童們玩兔子燈,小夥子們“調火龍”,小孩們炭茅柴,姑娘們鬧“扛三姑娘”……精彩紛呈的活動情景,依然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正月半”那天,家家戶戶忙著做圓子,象徵閤家團圓、美滿幸福;還要裹餛飩,謂之“收心餛飩”,意為過了“正月半”,新年才算真正結束了。人們敬畏先祖列宗,第一鍋的第一碗圓子,必是先敬香,祭灶君。

  夜幕降臨,大家端起熱氣騰騰的圓子,與左鄰右舍走動。吃過圓子,婦女們拿起做圓子的團箕去屋外敲打,期盼家宅平安,祈禱禽畜興旺。也有人去倒垃圾的地方,扎把稻草,燃一把火,寓意燒掉一年的晦氣,開始新的一年。

  幼童們蹦蹦跳跳,拿著兔子燈到場頭,在月光下玩耍取樂,比誰的兔子燈更逼真漂亮。小夥子們精神抖擻,舉起早已準備好的“招財把”,這是一根長長的稻草杆,外面圍滿了稻草,裡面是曬乾的蘆葦,點燃“招財把”,沿著田埂奔走,上下左右不斷揮舞火把,謂之“調火龍”,喊些“招財招財,大家發財”之類的好口彩,憧憬未來一年,全家人福星高照,鴻運亨通。孩子們跟著大人,也在路邊、河邊、墳山上炭(燒)茅柴(枯草),學著大人樣邊燒邊吶喊,調皮的還會喊出:“別家田裡長黃草,自家田裡出元寶!”野外傳來一片吶喊聲,墨色的天空時不時躥起美麗而寂寥的煙火。炭茅柴把草根下的害蟲也燒死了,當新草萌芽時,長勢齊整,飼養牛羊的農戶,割草也省勁得多了。

  過了元宵節,新年的帷幕也就落下了,繁忙的春耕生產又開始了。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13

  天儀再始,歲律更新。一眨眼,充實難忘的虎年過去了,很快就要迎來充滿希望的虎年。大家都知道,中國有一個傳統,就是在辭舊迎新之際要過一個盛大的節日——春節。說到春節,每個家庭的習俗都不一樣,我來給你講講我們家的春節習俗吧!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就聽見了窗外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以最快的速度洗漱完畢,就下樓了,發現爺爺奶奶也起床了,正忙著做年夜飯呢!奶奶切好了餃子餡,我一看就知道要包餃子了,我也忙著包餃子。好不容易包完了餃子,爺爺就準備好了豆沙餡,準備包春捲。又花了好長時間包完了春捲,我原以為給報的都已經包完了,沒想到包完了春捲,又要包餛飩,包完了餛飩,又要包千層卷。終於把給包的都包完了,可是又到了吃中飯的時間,只好草草的結束了上午的時光。

  吃過了中飯,爸爸就帶我去公園裡玩。到了公園,由於前幾天剛下過雪,植被和樹木上還遺留著小部分的雪,於是我和爸爸便玩起了打雪仗。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了三點,我們就依依不捨的回了家。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吃年夜飯的時間。我們一家五口和姐姐一家三口圍著桌子吃年夜飯,望著桌子上那些山珍海味,我忍不住多吃了幾口。吃過了年夜飯,爺爺奶奶便給我們發了壓歲錢,我正想著怎樣花這些錢的時候,姐姐便拉我去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完全融入到了其中,跟著劇情一會哭,一會笑。

  雖然這次春節我們並沒有放鞭炮,也沒有看完春節聯歡晚會,但比前幾年都快樂,因為今年我們的大家庭團圓了。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14

  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是春節。每到大年三十,商場里人來人往,大家都忙著買年貨。但你知道嗎?過年還有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我講給你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山谷裡住著一隻叫“年”的怪鼠,每到春節的晚上“年”都會襲擊山下的一個村子。村子裡的人非常害怕年,準備到城裡過年,在路上,他們看見一個仙人,仙人對他們講“年”最害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人們聽了以後,連忙去買了春聯和鑼鼓。到了晚上“年”又來了,它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

  現在,我們每到過年,吃完午飯,就興高采烈地跑到爆竹店裡買許多禮花。到了晚上,我便迫不及待的拿出禮花撕開包裝袋,取出禮花,用打火機小心翼翼的點燃後向天空發射,只聽一聲“啪”,一束美麗的煙花掛在天空上,五彩繽紛,好看極了。放完禮花後,我依依不捨的回家了,和家人觀看晚會。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主題徵文15

  過年了,最期待的自然是拜訪親戚,因為既可以收穫紅包,也可以大吃一頓。但是過年,最熱鬧的那天是春節的晚上。那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

  對我們家而言,過年是件大事,因為在我們眼裡,年夜飯就同等於團圓飯。這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其實就是平常吃的家常便飯,不過在以前,在媽媽小的時候。過年,就是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不像我們,隨時隨地都有大魚大肉吃,有新衣服穿。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過年期盼的大魚大肉,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了。現在這些家常便飯拿到了年夜飯裡,卻像以前一樣,變成了平常都吃不到的美食。因為這些美食代表了一年的新期望,代表了一家人團圓,代表了這一年正式的開始了。這已經不是一頓簡單的飯了,而是一桌滿懷著期盼的美食。

  為了這些美食,媽媽和奶奶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就開始準備。殺雞,買菜,做魚.....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就是為了讓大家吃好喝好。看著大家津津有味的吃著年夜飯,一家歡聚一堂,舉杯共慶新的一年到來。我想,此刻大家的心裡應該都很安寧,歡鬧吧。

  吃過了年夜飯,自然就是放煙花,打爆竹了。點燃導火索,寂靜了幾秒後,絢爛的煙花從煙花筒裡噴射出來,在空中分散,形成了一朵朵絢麗的彩花。很快,“煙花展覽會”便關門了,但我們的祝福卻沒有因此“關門”。

  這樣的溫暖,這種幸福感,這種滿足感。將會永遠留在我們心裡,也會繼續譜寫著春節發生的一切,記錄著中國人過年的故事。或許,多年以後,回憶起小時候過年,還會像孩子一樣發出童年時的笑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