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需要> 實用的需要的作文彙總八篇

需要的作文

實用的需要的作文彙總八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需要的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需要的作文 篇1

  第一招 現象列舉

  現象列舉是指構思時藉助聯想,將所給材料引出的問題聯絡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點”,順“點”聯想,開啟思維,將問題的“點”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類似的現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篩選、梳理和歸類,來反映某個主題。

  第二招 內容解說

  內容解說就是揭示材料關鍵詞的內涵,由對內涵的辨析,來反映現實,揭示問題,認識世界。

  第三招 原因剖析

  原因剖析,是指在構思時不停留在現象列舉的層面,而是對現象進行深一步思考,剖析現象所反映的問題,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剖析時需從不同角度深入,周全思考問題。高考作文評分中的發展等級,其中一項是“深刻”。深刻就是能透過現象深入本質,面對現象,能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發掘出隱於事物中的本質來,揭示問題產生的根源。

  第四招 解決問題

  高考作文評分標準“發展等級”中的“深刻”,還特別指善於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銳的目光,藉助事物發展變化的脈絡,探尋問題發生的原因,探尋問題發生的原因,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寫好作文,尤其是議論文,一個前提是明白文字是用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每一個材料,背後都暗藏著某個或某類問題,寫作中,要動腦筋去真實地思考,表現出年輕人獨有的認識能力,為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第五招 引議聯結

  “引議聯結”是早年材料作文中常用的構思行文方式,一度時期過度使用變成僵化學生思維的套路而逐漸被擯棄。但是對於近年的命意作文來說,它不失為一種可行的構思方式。

  第六招 時事評論

  時事評論是指從旁觀者、評判者、評論者、評價者的角度,對所給材料進行細緻剖析,如報刊及電視媒體中常見的熱點評論一般,對材料中的人、事、情、理,做是非褒貶的評價,表達或褒讚頌揚、或批評貶抑的態度。

  第七招、抒發感想

  抒發感想式類似寫讀後感。即把所給材料視為讀物,想一想材料引發自己的感想、感受、感觸、感動,並由此延伸至自我的生活實際,表達某一主題。這一式其實是學生最為熟悉的,從小學就開始練寫的,所以用起來很容易上手。這一式的優勢是有利於把自我融入事件之中,從自身感觸說起,有話可說,讀來真切,打動人心,在眾多假大空的文字中容易得到閱卷者的青睞。

  第八招 正反對比

  正反對比式其實就是正反對比論證的運用,只不過不是區域性運用,而是作為思路來謀篇佈局。有些材料,比較適合從正面列舉現象,展開論述,支撐觀點;再從反面列舉事例,剖析後果,揭示問題。正反對比,文章觀點會更加鮮明,說理更顯周全,文字較為深刻。

需要的作文 篇2

  那隻蝸牛放棄了,成為生命的匆匆過客。

  那個讓我成長的金秋,那個這裡就埋藏在被踐踏的蝸牛殼中,把我漸送向成熟。牆壁上,躺著一隻蝸牛,它探出頭,漸漸伸長脖子,享受著沒有危險的陽光的照射,兩隻小觸角左晃右晃,好一直懶惰的蝸牛!我走過去,擋住設想它的光,拾起一根枯枝,戳向它軟軟的肉體。嗖的,它把頭縮回去了。

  我就靜靜的等著它,一會兒,它就不負期望的露出一隻觸角,只是沒有了愜意,享受了驚嚇的孩子將身體蜷縮在被子裡,把脖子掖在它的殼裡,我又拿起樹枝向它戳去,它又把那隻觸角縮回去了。

  好長時間了,它就靜靜的躲在殼裡,躲在我的黑影裡。算了,可憐的小東西,我輕輕的挪動步子,在不遠處看著它,看陽光射向它的殼卻被整個反射回來,只是看看,十分鐘過去了,它依舊沒動。你可以逃了我在心裡說,我不會傷害你的.又十分鐘我剛要離開,卻看到悠閒散步的小狗活生生的踏了上去,隨著那四條腿有節奏的移動,啪啪我能聽到皮開肉綻的聲音!

  我驚呆了,它可以逃的!我走過去,低下頭看它那粘乎乎的肉體粘連著細碎的殼,因為它放棄了逃生的機會,它沒有嘗試,所以也就放棄了本該斑斕的人生。

  不是每個地方都像彩色花園,但張騫嘗試了,編寫了出使西域的史冊。不是每條路都像平坦的冰,但麥哲倫嘗試了,演繹了環球旅行的傳奇。

  不是每棵樹下都都有發明與靈感,但牛頓嘗試了,牽出了驚動世界的引力定律。生活不是順利無阻的,那隻蝸牛放棄了嘗試,只能成為生命的匆匆過客……

需要的作文 篇3

  總有那麼一群人每天都在這充滿虛幻的世界裡遊蕩著,他們或許是想在這裡尋找一種希望一種寄託,將美好的希望寄託於這虛幻的世界中來。

  當網路已成為生活時,生活在現實中的我們也禁不住它的誘惑一腳踏進了深淵……

  網路、聊天、QQ逐漸變為一種伴隨人們生活的東西,讓一群人感到驚奇,讓另一群人開始陷入沉思,人們好奇進入這張網中,以不同的方式去觸控它遊戲它,並 盡力審視自己的位置,可不久發現自己好像迷路了,於是人們開始嘆息:原來網路是虛擬的。想找到來時的路往回走,人們在回家的路上冥冥苦思,這時才發現: 哦!原來網路也需要真誠!於是人們相信:心靈深處存在著一種最原始的色彩,如生命的本質一樣單純而透明!

  當網戀已成為時尚 時,一天到晚 在網上徘徊的人也不禁成了他的俘虜,當見網友已風靡網林時,有的人卻不敢去觸控這張已成為他們生活一部分的網。因為他們怕它會在那剎那間支離破碎,或許現 實中的他們和網路中的他們是有根本的區別。在網上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可在現實中卻是沉默寡言。

  在網上他們可以張至狂野,而在現實中他們只是一個野蠻落寂。在網上他們可以出類拔萃,而在現實中他們可能是默默無聞。

  這就是一個徘徊在網路和現實之間的痴人,在繁華的網路背後只是一顆空虛的心靈,不知道該怎麼去拯救自己,但心靈深處卻有個聲音在說不要………。

  其實網路亦真亦幻,網蟲們在自編自演悲歡離合的故事,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成了聊天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願大喜大悲的朋友多一份冷靜!相信: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曾有人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未曾謀面的神秘在誘惑,一見鍾情的機會在招手。

  網路本身只是一個媒介,而以它為平臺衍生出來種種故事無論是悲是喜,都非網路之過。網路給我們許多快樂的同時也給我們許多的悲傷。在網上有假也有真,只 是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這一切,當你看到真時網路也許就全部是真的,看到假時也許網路就全部是假的,但事實是真假都有。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網路中的生 活與真實的生活是一樣的。這個社會上有什麼樣的人,網路中同樣也存在。至於他們的心有沒有虛擬。我想是和網路是真是假的問題可作出一樣的回答。

  網路世界在許多人心中已經變成了一個發洩、空虛、失意的地方,大多的人們已經在心裡給它下了錯誤的定位,於是刻意和不刻意的欺騙就這樣發生,誰相信網路就會被看成幼稚。

  讓我們在虛擬的世界裡真誠交往,不要再去刻意的欺騙刻意的懷疑,讓這裡成為心靈的休息地,不要將這裡變成欺詐的角鬥場!

  網路需要你我的真誠!

  忘記該忘記的;記住該記住的;改變所能改變的;接受所不能改變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人生不過夢一回。

需要的作文 篇4

  教育需要真實的教育。

  07年我校開展了公民教育實踐活動,所謂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就是一種養成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研究物件是公共問題和公共政策。

  活動一開始,我們也是一片茫然,的確是萬事開頭難啊!我們抱著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心態,邊學習,邊實踐,邊修正,也可以說是一步三看,曲折中前進。

  我們首先找來了公民教育的有關資料,精心篩選,組織學生學習了公民教育的相關知識,瞭解了什麼是公民教育,什麼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及其在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接著,我們開始結合自身實際,指導並鼓勵學生走出去,去看,去聽,去問,多渠道、多角度地蒐集、整理我們周圍的公共問題。這一過程中,學生遇到了許多問題,如街頭採訪不被人們理解,到政府機構諮詢被以多種理由搪塞,孩子們回來後很是沮喪。我和他們說:

  “這也是收穫,你們也同樣得到了一些體驗,不是嗎?”

  “你們也可以想一想,為什麼你們的採訪沒有被接受?有沒有別的辦法去敲開被訪者的大門?”

  “一個不好意思,可能會讓你一輩子不好意思。”

  孩子們似有所悟。

  事後,許多孩子這樣做了,他們也收穫頗多。有一名女孩子去超市門口採訪,一站就是一個下午,採訪了十幾位,可以說是市農工商官樣樣俱全,境遇也是不一樣,收穫卻是豐富。

  她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在以後的活動中她表現積極主動,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建議與主張。後來,全國各地多名專家學者來我校參觀,這名女孩可以說是備受關注,表現突出。有一位著名學者參觀後慨嘆道:我們需要的就是這種原生態的活動啊!

  以後的活動也是這樣,我們就是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去嘗試,去體驗,去走一走必要的彎路。他們如實把問題或現象記錄下來,也把自己的思考記錄下來,如實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其中,孩子們居然還確定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善待學生的考試成績”,按學生們的說法,直接向學校向教師挑戰。

  接下來的整理、分析與彙總資料,製作展板,召開聽證會,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像模像樣,一切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孩子們的積極性高漲,活動效果漸漸地凸現出來。

  我們現在的許多教育活動,往往過多的注重了活動形式,忽略了活動的實質,學生的參與則是淺嘗輒止,久之則不願意參與。事實上,這樣的淺參與效果也不見得多麼好。

  中學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的時代,應該給他們的記憶深處留下點東西。

需要的作文 篇5

  德國歌德說過:"要成長,你必須獨創才行。"的確,一個人要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必須需要創新。

  我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兒子在自己的花園裡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說:“孩子,十分遺憾,今天德國歌德說過:"要成長,你必須獨創才行。"的確,一個人要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必須需要創新。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即普朗克公式。他沮喪這一發現破壞了他一直崇拜並虔誠地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的完美理論。他終於宣佈取消自己的假設。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25歲的愛因斯坦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隨後又隨意破壞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新權威。

  看完這則故事,我懂得了我們一定要創新.創新是一個企業、民族、甚至是國家的希望所在。在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年代裡,我們個人要有危機感,要有競爭的意識,而就必須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將各種主意、構思表露出來,並付諸於實踐,這樣做實際上埋葬了許多初萌發的創新閃光點,習慣了用新思維去思考問題。在學習上,我們不能一味的接受新的知識,要學會獨立思考,勇於思考,這樣才能真正在生活中不斷創新。所以現在,我也逐漸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科學永無止境,讓我們不斷探索,不斷髮現,享受創新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需要的作文 篇6

  生活,像一面鏡子,你若向他微笑,他便用最燦爛的笑容每天面對你。

  當我在此刻輕釦記憶的大門時,我兒時的點點滴滴,像一個個晶瑩的泡泡,上映著一幕幕面帶笑容的微電影。我把那一個晶瑩美麗的泡泡捧在手心時,她帶我回到了那一幕……

  當我在上幼兒園時,我在一次體檢中要抽血,當時,我害怕極了,生怕我失血過多會暈過去。而當我的無名指上被擦上酒精的時候,我忽然抬頭看了一眼抽血的阿姨——她面帶微笑,一雙水靈靈的眼睛慈祥地看著我,我心頭一震——這眼神為什麼這麼熟悉?啊!這是愛的力量,這位阿姨,我怎麼會覺得那麼親切呀!是她那和藹、慈祥的微笑居然讓我不再害怕抽血,當她的抽血針刺下去時,我居然沒有感到疼痛!我抽完血後她給我一小塊棉花,輕輕幫我壓在手指上,她又用微笑的那種暖暖神情目送我離去,啊!微笑的力量竟會這麼強大!

  在學校裡,老師對我微笑;在家裡,父母對我微笑……人間竟會有這麼多的微笑。每一次微笑都讓我刻骨銘心,感到無數次溫暖,啊!微笑是人間最美好的表情。如果人人都對生活微笑,對世界微笑,我們這個地球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需要的作文 篇7

  肆虐的颶風捲起巨浪,結局如何,和風徐徐凱旋。——題記

  奮進的青春最美

  白巖松,在中國有電視訊號的地方,人們都不會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然而他現在的一切成功都取決於他在貧寒的家庭環境中磨礪的堅韌的性格。8歲那年父親不幸辭世,是母親的堅強隱忍撐起了風雨飄搖的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懂得了要吃苦耐勞,勤學奮進。在高三那一年,為了成績提高的更快,他將所有學過的課本都找出來按科目裝訂起來。歷史書共六百多頁,地理書共七百多頁,語文書有一千多頁。他按計劃一天每科複習30多頁。持之以恆,一年後他終於考上了大學,他曾對年輕人說:“別指望我停下來等你,你必須用更快的速度超過我。”他旨在告誡我們,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奮進,青春的美麗在於時刻奔跑。

  奮進築造傳奇

  英國科學家約翰。戈登與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共同獲得了20xx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當然,在光輝的諾獎背後自有一段艱難求索奮進的歷史。

  山中伸彌當醫生時第一次手術就以失敗而告終。做幹細胞研究的實驗常常失敗,令人沮喪得想哭。可他有科學家共同的美德,不斷奮進,直到成功。

  戈登的故事更加傳奇。63年前,他的生物課成績排名倒數第一。老師給他的評語是:“我相信他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但從他的表現來看,這個想法簡直是痴人說夢。”這張成績單一直被裝裱在木質相框中,掛在戈登劍橋大學的辦公室裡。一個曾經被老師譏諷為蠢蛋的學生是如何迎來生命的逆襲,奮進的力量不容小覷。倘若戈登遭遇老師的諷喻後一蹶不振,今天的他怎會築造今天的傳奇。

  行走在奮進的路上

  行走在高三奮進的路上,也許會寂寞、苦澀,但是隻要堅持下去,苦中作樂,我們便會感到內心充實的愉悅。“官二代”“富二代”一出生便含著金湯匙,父輩們也許早已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因此有很多“富二代”們不求奮進,開豪車,住洋房,提早學會了享受奢靡的生活。他們從未感受為自己的未來奮進時的激情,更從未經歷夢想由遙不可及在奮鬥後觸手可及的自我感動。行走在奮進的路上,即使步履艱難,也會心帶彩虹。

  人生需要奮進,奮進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精神動力,帶領我們走向未來的漫漫之路。

需要的作文 篇8

  有句老話叫“知易行難”,懂得道理很容易,付諸行動卻很難。聰明人“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的瀟灑,但是,他們往往只限於“頭腦風暴”,而不善於與人打交道,剛愎自用,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歷史上的周瑜何等聰明,但結局卻是悲劇。現代企業管理中,無數次商場上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證明了這個樸素的真理:很多人,他們有著最聰明的頭腦,有著最敏銳的商業嗅覺,一拍腦子,點子就來……但是,有了這些素質的人,卻往往不是最後的者。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但事實卻真的如此。 有人這麼界定“聰明”的含義——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順著這個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的企業家並不絕頂聰明,相反,他們可能還曾是差生。有個統計數字顯示,他們中最多隻有不超過10%的人智商超群,其餘90%的智商絕對只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們了。我們或許還能夠回想起中國企業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們嗅覺靈敏,腦筋活絡,甚至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後企業界最聰明的一撥人,比如說,他們能夠在美國的“偉哥”尚未進入中國市場之前率先搶注中文商標並推出號稱功能相似的產品,以此贏得市場轟動;他們能夠迅速洞察中國消費者的,精心包裝各種概念性的保健產品並迅速形成市場規模,然後又迅速消失;他們也能夠在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招標會上狼櫫蛘桑一擲億?……時至今日,這些聰明人又在哪裡?有的了,有的很失意。

  聰明人機會是很多的,可是往往定力不夠,最後一個個栽倒在某個美麗的陷阱裡。他們很容易自負、浮躁、急於求成,在變來變去中,連自己也搞不清是怎麼回事了。

  聰明本不是壞東西,但它可能壞事,它只是初步的,我們必須透過實踐去把聰明轉變成,因為而促進實踐,在的基礎上行動,才能夠事半功倍。轉變的前提是,你必須身體力行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