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精選習俗的作文錦集4篇

習俗的作文

精選習俗的作文錦集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俗的.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習俗的作文 篇1

  1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2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3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習俗的作文 篇2

  南京人對過春節是極為重視的,尤其老南京人。

  老南京過春節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九個字:圖吉利、討頭彩、盼來年。除夕那天,老南京要祭祖、守歲、吃年夜飯等等。

  臘月二十四就開始忙年了。炸蘿蔔圓子、豆腐圓子,做年糕、蒸饅頭、準備各種菜餚,一直忙到年三十。年三十中午開始,家家清掃門窗,貼春聯、窗花。然後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飯、包餃子、守歲。

  還有一些老南京過年必吃的,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歲、吃年夜飯等等。守歲時,要吃一種甜羹,又叫福壽湯。這湯由紅棗、蓮子、荸薺等熬製而成,取增福添壽的意思。初一吃餃子不是南京人的傳統,而是吃元寶蛋(就是茶葉蛋),客人來了,一定要吃一個。另外,要給客人端一碗糖水,裡面放上一個歡喜團(把糯米粉蒸熟以後曬乾,搓成一團),寓意甜甜蜜蜜、歡歡喜喜。

  三十晚上要燒兩條鯽魚兩條鰱子魚。燒好的魚放到家裡的箱几上,等到過了小年(元宵節)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還要買8條活鯽魚養起來,以此寓意年年有魚(餘)。年三十中午開始,家家清掃門窗,貼春聯、窗花。然後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飯、包餃子、守歲。

  南京人過去歷來有燒素什錦的習俗。現在不少飯店都有現成的賣,小夫妻不會費那麼多事,一件一件地買來,擇好洗淨,只到超市便可稱到現成的熟什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舊在炒,且十分講究,什麼薺菜、黃豆芽、藕、針菇、金針、木耳、芹菜、菠菜、胡蘿蔔絲……有十幾種之多,炒是一樣一樣地炒,然後彙總攪拌。黃豆芽像如意,薺菜與聚財諧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大致就這些了。

習俗的作文 篇3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節“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習俗的作文 篇4

  要說我最喜愛的習俗嘛, 就一定得先說說我最喜歡的節日。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多,有春節,端午節, 重陽節,中秋節和清明節等,各種節日習俗更是不勝列舉,可是我最喜愛的節日卻是元宵節。你可能要問了:元宵節既沒有紅包拿, 又沒有月餅吃,它有什麼好的呢?哈哈!元宵節雖然沒有這些,可它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習俗:猜燈謎呀!

  元宵節那天, 鄰居蘇欣打電話約我一起去小區猜燈謎。什麼?小區裡也有猜燈謎活動?今年還是頭一次呢,一定得去捧個場啊!我連忙捧著電話:去, 一定去!

  到了小區中央, “哇噻,好多條燈謎呀!”只見從小區中央最粗的樹到小區綠化帶盡頭的那棵樹中間,有一根細得幾乎看不見的繩子, 上面密密麻麻掛滿了彩色的燈謎紙片。我一眼就看到了一條:翹翹板(打一成語)。腦子裡立刻浮現出小時候玩翹翹板的情景……對了!我眼前一亮:“此起彼落!”我和蘇欣幾乎同時說出這個成語,同時奔向那條燈燈謎——“嘶!燈謎被我們撕碎了……

  後來, 我一連猜中了七條, 抱著七包湯圓(獎品)繼續猜最後一條:兔子請老虎(打一成語)自投羅網?不對!自找罪受?也不對!唉~這麼難的燈謎誰能猜得出來?咦?對了, 這可能跟十二生肖有關係吧……我的眼睛“滴溜溜”一轉,“寅虎”、“卯兔”……對了!“寅吃卯糧!最後,我抱著我辛辛苦苦得來的“戰利品”----八袋湯圓,滿心歡喜地回家了……

  從那天起, 元宵節猜燈謎就成了我最愛的習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