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習俗的作文10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俗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習俗的作文 篇1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貼春聯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習俗的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裡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麼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
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我們四川的風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
習俗的作文 篇3
驚蟄作為中國節氣中的一種,民間有一種說法是要吃梨,很多人以為這是簡單的習俗習慣,但是其實驚蟄吃梨可是很有科學根據的呢——驚蟄吃梨可潤燥!
驚蟄是立春之後的另一個節氣,天氣開始轉暖,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種昆蟲開始甦醒,而農耕時期驚蟄一到農民就開始準備春耕了。這時人們要開始在飲食上進行調整,才能讓身體適應接下來的勞作。所以傳統的飲食習慣中,有驚蟄吃梨這一習俗,因為吃梨可以潤肺健脾,滋陰清熱,有益於身體健康。
驚蟄時天氣乍暖還寒,氣候仍然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咽痛音啞,加之一些細菌、病毒開始活動繁殖,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出現咳嗽、咯痰等症狀。梨味甘,有清熱養陰、利咽生津、潤喉化痰之功效,且含豐富的果酸、鐵質、維生素A、維生素C等,特別適合這一季節食用。食用時可採取生梨去核去皮後榨汁、生梨去核後蒸熟、切片後與冰糖、銀耳等一起煮水等方式,川貝燉梨對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因梨性質寒涼,不宜一次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對於脾胃虛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食用生梨。
1、止咳化痰,清熱降火
在營養學界,梨有個很響亮的名頭——天然礦泉水。它多汁、少渣,卻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酸、鐵等多種微量元素、膳食纖維以及維生素A、B、C等,具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最適宜冬春季節發熱和有內熱的病人食用。
2、可治療“春季季節病”
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高血壓患者,如果有頭暈目眩、心悸耳鳴者,經常吃梨,可減輕症狀並能有效地治療“春季季節病”。
3、促消化,補水分
梨能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利尿通便和解熱作用,可用於高熱時補充水分和營養。
4、可解酒,保護肝臟
梨子清涼潤胃還解酒。梨雖然甜,但熱量卻很低,極適合愛吃甜又怕胖的人食用。吃個梨能清涼潤胃,特別對於喝酒人士而言,因為梨含有較多糖類物質和多維生素,對肝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5、潤燥消風
梨具有潤燥消風的功效,在春季氣候乾燥時,人們常感到皮膚瘙癢、口鼻乾燥,有時乾咳少痰,每天吃一兩個梨可緩解乾燥。
習俗的作文 篇4
每年的臘月十二月初八,是華夏傳統的臘八節,臘月裡最重大的日子之一,過了這一天,年喜走進千家萬戶,離春節團圓的日子不遠了。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家中小節基本不過。每逢這個節氣,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外婆做著針線總是說一聲,今天是臘月初八了,媽媽在桌子的對面改著本子,抬頭應一聲:嗯,馬上學生要考試了,再對望著她們說話的我催促道:趕快複習!
對於臘八是什麼日子很模糊,只知道就要考試了。參加工作後,學到了不少民俗知識。單位裡有兩姐妹嫁給了兄弟倆,全家都是揚州人,非常講究時令習慣,做的菜也很好吃,連在河埂上挑來的野菜都能做出好吃的餅。
兩家人的孩子都在一個廠,為人實在,結交了很多好工友,平時沒什麼招待大夥的,在臘八的日子裡,節儉了一年的這家人,總是要準備一大鍋以豆類為主的八寶粥請單位裡的好友,那個時候物資匱乏,什麼都憑票證,熬一鍋香甜的臘八粥要讓主人損失很多糖票。中午下班,許多好友聚集在家裡,熱熱鬧鬧,家便有了過“年”的喜慶了。
有的小青年吃完後腆著臉伸過碗去再要,女主人不識字,用糯糯的揚州話罵一聲:“儂親媽媽的,嚐嚐就行了,留點給旁人”,罵是罵了,還是笑嘻嘻又舀一勺過去。在地凍天寒之時,吃一碗香噴噴、熱騰騰的臘八粥,在那個年代是一種美的最高享受。有幸吃到這家八寶粥的人,回到車間還舔著嘴唇回味,細數著有多少種材料組成的這一鍋粥。從那個時候起對臘八有了認知,知道臘八要喝“臘八粥”。
陸游說:“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原來連神仙也喜歡喝粥啊。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同時把“臘八粥”饋贈親朋好友,這也是一種情感交流吧。除了臘八粥,還有各種的臘八食品,我嘗過幾種:“臘八蒜”,是用紫皮蒜、正宗的米醋泡出來的,那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回味的時候還有點甜。北方用麵食做成臘八動物造型的麵點很好看,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通常不喝“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臘八這天早晨,先把紅豆﹑黃豆放在鍋裡煮,煮熟後撈出。
然後再用各種蔬菜炒成臊子,把擀好的麵條下入鍋中,最後倒入臊子和紅豆﹑黃豆。等香噴噴的“臘八面”煮熟後,全家人便圍在桌子上,一塊吃“臘八面”了。在黟縣,我還嘗過徽州的臘八豆腐,看過製作過程。一種圓形食品,顏色黃潤如玉,初看以為是柿子。
製作方法是把老豆腐放在水中搗碎,在一個圓形器物上罩一塊紗布,把搗碎的豆腐倒進容器,紗布提起來旋轉擰乾水份,曬制時加入蝦米等配料,抹上鹽,放在炭火上烘烤,或曬上一個星期就製作成了。
其味鹹中帶鮮,鮮中蘊甜,甜中含香,配上各種菜餚有多種吃法。當年黟縣商人外出經商創業階段,生活較為節儉艱苦,每年臘月時製作較多的臘八豆腐,平時用草繩串起來懸掛在通風處晾著,外出經商作為菜餚可以吃上較長的時間。
那土氣飽滿的五穀雜糧,在火的簇擁、煮沸、蒸熬下,一點點瀰漫出家的味道。引領著人們在霓虹燈的照射下,在凌冽的寒風中,渴盼著家裡那盞昏黃的燈光。吃過了山珍海味,回家喝上一碗充滿親情的八寶粥。
聽著母親的絮叨,看著妻子的忙碌、孩子的蹦跳,心中別有一番滋味,升騰的一定是對父母的感恩和對家的責任。許多民俗節日猶如植入我們民族傳統文化土壤中的種子,經特有風俗、習慣、飲食、禮儀的催化、發酵,自會萌芽、綻葉,長出非同凡響、卓異璀璨的花朵,給人持久恆遠的影響。
過了臘八就是年,那一臉欣喜,紅衣紅褲的“年”,正滿載著希望,美滋滋地向我們招手。
習俗的作文 篇5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習俗的作文 篇6
過年啦!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並且都各具特色。今年我有幸回趟老家重慶過年,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習俗吧。
除夕的中午,我見奶奶煮了好多飯,就好奇的上前去詢問:為什麼要煮這麼多飯,我們一頓也吃不了呀?奶奶回答道:“今天要多煮一些,大年初一可不能再煮新鮮飯。因為土家人很少吃魚,所以就要多煮飯,這也叫‘年年有餘’吧。”
除夕的下午,爺爺和爸爸一起貼對聯,我也過去湊熱鬧。東看看,西瞧瞧。這時爸爸問我:“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貼對聯嗎?”我回答:“知道一點點,喜慶唄。”“也對吧,對聯是為了表達人們祈求新年福運的美好心願。現在我們貼好了對聯,就不能往外扔東西了,連垃圾也不能扔,一直要到大年初二才可以扔東西。這樣就表示把財圈在家裡了。”爸爸接著說。
除夕的傍晚,由家裡的最長者帶領全家去“拜山祭祖”。在先輩的墳前點上紅燭和香,擺上祭品,以表對先輩的懷念。這也是對他們的尊敬。
這些就是我瞭解的土家人的春節習俗,你覺得有趣吧。
習俗的作文 篇7
掃塵
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祭灶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因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爺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按一般地方的風俗,接送主持,女眷不參加,古時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民間稱“掛影”。天津市民俗專家林希介紹說,小年這天要把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牆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貼春聯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
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五代時,後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後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於桃符上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習俗的作文 篇8
除夕的晚上,我和哥哥一起到靈湖放鞭炮,鞭炮五顏六色,各種各樣,漂亮極了。傳說放鞭炮是為了驅趕年,所以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現在當然是為了慶祝一年的豐收和祈福來年。放完了鞭炮之後,我們又吃了香噴噴的餃子,據說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的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之意。真有意思!
之後,我和哥哥又得到了壓歲錢,還貼了一副對聯呢。
習俗的作文 篇9
這個春節我在外婆家過年。一天早上,我們剛吃過早飯,遠遠地就聽見“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我好奇地問外婆:“這是什麼聲音?”外婆告訴我是在鬧船燈,“鬧船燈是怎麼樣的?”我刨根問底地問外婆,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外婆決定請他們過來表演。
“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時遠時近,我坐不住了,跑進跑出地去看,希望船燈快點來。外婆忙著開啟堂前門,並在堂前中央放了一張八仙桌,在桌上擺放好一些糖果和茶水,說是讓這些表演的人品嚐。
終於,“咚咚鏘咚咚鏘”的聲音近了,近了……我飛奔著跑到門口,看到鬧船燈的人浩浩蕩蕩地走來。這是一個長長的隊伍,最前面的是一個“大頭和尚”,說是“大頭”是因為他的頭是用一個只露眼睛和嘴的大鐵桶面具罩著,外面畫著的面具雖然是微笑著,我也知道這是一些老人扮演的,可我看著還是覺得有些詭異,遠遠地躲開了。“大頭和尚”捧著個金元寶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的後面是一群敲鑼打鼓的人,緊接著是兩艘漂亮的綵船。
船身是用布圍起來的,上面畫著龍和鳳,還有各種彩色的花兒裝飾在船舷上,有兩個人分別頂著一隻綵船,慢慢走來,這個船一定比較重吧。綵船後面跟著兩個揹著包的人,揹包裡鼓鼓囊囊的有不少東西,大概是一路的人家贈送的果品。緊隨其後的是一大群圍觀的人,有老人,有小孩,後面還有一個“大頭和尚”拿著一把扇子,突然的一個動作,嚇得小孩害怕地跑,逗得老人開心地笑。
隊伍到了院子裡,敲鑼打鼓的人在院子一角坐下了,船燈站在院子中間,那些圍觀的人都在院子的角落或大門口找了個地。接著二胡的聲音響起來,一個女人大聲唱起來,綵船隨著歌聲舞動起來,先是原地小步子地擺動,好似船在風浪中顛簸搖擺,過了一會,兩艘船轉向跑起來,他們跟著鑼鼓聲踏著有節奏的步伐,快速移動,好似船在與風浪抗爭努力前行。
隨著音樂的變化船又原地搖擺,好似船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休息,積蓄能量……“大頭和尚”一會兒如船長般指揮綵船舞動,一會兒又如調皮的小孩般和圍觀的人打趣,每個人的臉上都是開心的笑臉,我正看得投入,一個“大頭和尚”突然走近我,我嚇得想躲開,外婆抓住我,說是這個“大頭和尚”是讓我們捧一下金元寶,寓意新年財源滾滾,我捧了金元寶,“大頭和尚”給我豎了大拇指,還親切友好地默默我的頭,我對他的害怕減少了幾分。
很快,音樂停了,鬧船燈結束了,我還沒看夠,當船燈走向另一家的時候,我也加入了圍觀的隊伍……
習俗的作文 篇10
在甘肅,新年舞社火是甘肅各地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同時也是一種載歌載舞、體裁多樣、種類繁多的綜合表演藝術,多在農曆正月進行表演。民間社火表演中,以歷史上的豪傑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間傳說中的各種人物為角色。為了塑造人物形象,藝人在化妝時,從人物的不同秉性品格出發,以豐富的想象,運用各種色彩,彩繪出各種臉譜,逐漸形成別具一格的臉譜藝術。
社火臉譜忠實表達了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審美心理和對歷史人物的好惡褒貶,他們透過社火臉譜,誇張、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在社火表演中獨具特色的有蘭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張掖的頂碗舞、隴東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臘花等。
正月打鞦韆,進入農曆正月,臨夏山村的大樹間,一架架鞦韆架起,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打鞦韆遊戲。打鞦韆,有兩種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橫板上,由別人在後面送,悠悠晃晃,飛得不太高,這種姿式適合於年幼兒童;二是站立在橫板上,自己用力,使鞦韆快速飛昇,這種姿式最受大人青睞。就這樣,歡樂的人們飛在鞦韆上,天天飛、夜夜飛,直到正月十五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