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風俗習慣作文(通用15篇)

風俗習慣作文

風俗習慣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風俗習慣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風俗習慣作文1

  在我房間的牆上,有一個黃綠相間的手套,雖然它有些老舊了,但我們不願扔掉它。每次經過這副手套的時候,眼前總浮現出媽媽那雙發紫的雙手……這得從那個冬天說起。

  我家,離學校很遠,現又入冬至,天上總會飄些小雪,出門時必須佩戴一副手套,不然手肯定會被凍僵。

  今日不如以往的雪那樣小,早晨,外面就開始紛紛揚揚地落下晶瑩剔透的雪花,他們像小精靈一樣,一個個地乘著風來到人間。風也不似乎平日的涼爽,變得寒冷起來。

  剛下樓,迎面就撲來一陣風,我不禁打了個寒顫。我習慣性地準備從口袋裡掏出手套,咦,怎麼沒有?再往裡一伸,呀,不好!這裡有個洞,手套肯定是從口袋裡丟了,我立刻變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這時,媽媽推著車走了出來,見到我這副模樣,便立馬明白了什麼。媽媽一邊摘下自己的手套給我戴上,一邊用手指輕彈我的腦門,說:“就知道你這個小馬虎肯定會弄丟,還好我準備了兩副,來,先把媽這副戴上。”手被風吹得有些冷了,我便迫不及待地戴上了手套,手套裡還有媽媽的餘溫。

  路上,雪下得更大了,風颳得更猛烈了,我蜷縮在媽媽懷裡,到達學校後,正當我準備和媽媽說:“再見!”時,忽瞥見媽媽那雙早已凍得發紫的雙手,心裡頓時百感交集。寒風中,媽媽的白髮似乎比平時多了許多,臉似乎也比昨日蒼老了許多,平時挺直的腰背也彎了許多。看著看著,我的眼睛不禁溼潤了,想起之前對媽媽的勞動指手指腳的樣子,心裡頓時充滿愧疚和自責:我當時怎能那樣說媽媽呢?媽媽做這個也不容易,我竟還挑三揀四的……

  從這裡,我能品味出濃濃的母愛,母愛真似水那般輕柔,那副手套一直陪伴我成長。

風俗習慣作文2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裡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抬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著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著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裡忙裡忙外的,廚房的灶放著幾個大圓盆,裡面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粽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麼在煮的時候,裹蒸粽就會散掉,走失了裡面的精華,那就不好吃了,大人們拿出一條草繩,緊緊地捆綁著裹蒸粽,在最後,也要再緊緊地打上一個死結。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著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著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裡面剛裹蒸粽,每個人都從屋裡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這一刻,是最為溫馨的,這一蒸,即使十多小時,而且不時要往鍋裡倒水,以免幹水,大家在鐵鍋前有說有笑的,火光中滿是大家歡樂的笑聲,等待著這些裹蒸粽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充滿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

風俗習慣作文3

  千百年來,我國一直保持著過春節的傳統。只是,在歲月的流逝中,有的春節習俗已經鮮為人知,春節的年味漸漸淡了,有些大城市甚至連春節的感覺都不太有了,這是為什麼呢?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

  在古時候,年夜飯一直都被人們看做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餐,現在,年夜飯燒十六個菜不算少了吧,可是平時如果有客人,出去吃,一點菜也就可能點這麼多,一年吃個幾次,年夜飯就不那麼令人激動了,反而覺得很平常似的。過年聚一聚也是春節的一個習俗,可是在我看來,這再平常不過了。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都在新安江,每個星期只要有空,我們就會和叔叔姑姑、舅舅他們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聚一聚,聊聊天,吃頓飯再回家。到了過年,還是這些人,聊的話題也很平常,自然感覺不到稀奇了。

  許多習俗的用意、形式變了。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原來是為了壓祟驅邪,現在則主要是為了表達長輩對晚輩的親情和愛意;燃放煙花爆竹,原來是用來嚇跑鬼怪的,現在則是供人觀賞與製造熱鬧氣氛;年夜飯,以前一般都在家裡吃,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家會為了圖方便和氣派而選擇去酒店吃;還有拜年,以前一般都是帶上禮品、登門拜訪的,現在,這種費時、費力,但帶著濃濃年味的拜年方式逐漸被寄賀卡、發E——mail、打電話這些拜年方式所替代……

  過年的習俗就這樣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傳承著、變化著。

風俗習慣作文4

  春節即將來臨,意味著春天將來臨,永珍將恢復生機,樹木將更新,新一輪的播種和收穫季節將重新開始。人們剛剛度過了冰雪中植物和樹木枯萎的漫長冬天。他們一直盼望著春天裡鮮花盛開的日子。當新年來臨時,人們自然會歡欣鼓舞,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幾千年來,人們使慶祝新年的習俗極其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到新年三十日,人們稱這一時期為“迎春節”,也稱為“掃塵日”。春節前打掃灰塵和衛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慣。

  然後每個家庭都準備新年產品。大約在節日前十天,人們忙著購買商品。新年產品包括雞肉、鴨肉和魚肉、茶酒和油醬油、南北油炸食品、糖餌和水果。他們應該買足夠的。他們還應該在新年期間為探親訪友準備一些禮物。孩子們應該為新年買新衣服和帽子。

  春節前,用紅紙和黃字寫的新年賀詞應該貼在房子的門上,即用紅紙寫的春聯。房子裡貼著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聰明的女孩剪下漂亮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財神、門神。祝福字也可以倒貼。當路人讀到祝福時,那是幸運的。所有這些活動都是為了給節日增添足夠的節日氣氛。

  春節的另一個名稱是中國新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給人們帶來厄運的虛構動物。一年。樹木枯萎,草不長,萬物生長,到處都是花。一年怎麼過?燃放鞭炮是必要的,所以有燃放鞭炮的習俗,這實際上是另一種激發熱鬧場面的方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充滿了家庭,而且到處都是大街小巷。在一些當地市場,有舞獅、龍燈、群火、花市和廟會等習俗。在這段時間裡,城裡到處都是燈籠,街上到處都是遊客。春節真的結束了,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之後。

風俗習慣作文5

  象腳鼓敲起來了,嘎光舞跳起來了,葫蘆絲吹起來了……祥和的氣氛籠罩著景谷縣第二小學,師生們歡聲笑語充滿校園。“承傣族文化,秀七彩童年”的傣族文化周開始了!

  我是一名漢族孩子,從沒有真正體驗過這樣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傣族活動。傣族服飾設計、傣文學習、傣家泥塑、傣族傳統竹編工藝、傣味小吃……各種活動琳琅滿目,讓我大開眼界。我參加了傣族服飾設計興趣班,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介紹製作過程吧:

  一、選布料,根據你的喜好選一塊布料;

  二、剪裁,在布料上面畫出衣服各部分的形狀,沿著畫跡將衣服各部分形狀剪下來。注意剪時一定要沉著冷靜,若一不小心剪歪了就全功盡棄了;

  三、縫衣服,選與衣服布料一致或相似的線按結構把各塊布料縫起來;

  四、鑲花邊、繡花紋。用不同的絲線縫上花邊,繡上精美的圖案。大功告成,一件如星星般閃亮,像月亮般淡雅的傣族服飾“出世”了,我命名它為“繁星雅月”。

  “傣味小吃”更是景谷一絕。“手抓飯”――在簸箕上鋪好洗淨的芭蕉葉,在葉片上擺上各種各樣的豐富美食,大家在圍在一起,用手抓著吃。看似粗魯,實則包含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傣味燒烤”――又麻又辣又香,未見其形,先聞其香。一想到它我就忍俊不禁,口水欲流。“撒撇米線”更是獨特,它的主要調料是牛胃,吃了準讓你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閉幕式上,一排排傣味小吃整齊地擺在操場兩側,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陳列在展覽館裡。活動接近尾聲,傣韻傳揚永遠!

風俗習慣作文6

  有誰不愛自己的家鄉呢?有誰不說自己的家鄉美呢?要問我的家鄉在哪裡,當然是美麗的`寶清,它是一個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地方,是全中國的優質大糧倉,它在過春節的時候很熱鬧,有許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我愛寶清春節的熱鬧,如果你不信的話,那你就往下看。

  除夕真熱鬧,家家做年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覺。

  在家宴上,寶清的特產菜餚必不可少的就是殺豬菜,首先,將醃製好的酸菜清洗乾淨,切成絲,儘量切得越細越好,細得像頭髮絲一樣,口感非常好!接著,再往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時再拿出大塊的五花肉洗乾淨,切成片放進鍋中一塊兒燉上,等肉和酸菜燉好之後再放入血腸,這樣的殺豬菜就做好了,每當我們看到這道菜餚,就覺得有過年的味道。

  過春節時還得有一個代表作,那就是鐵鍋燉魚。把捕撈上來的魚切成大塊兒,起鍋燒油,放進鍋裡,鍋旁貼上玉米餅子,鐵鍋燉魚就做好了,特別美味,做好之後盛在盤子上放到桌子的中間,寓意就是年年有餘。

  白天的時候,我們可以到外面觀看大秧歌,還有滑雪,打冰嘎,放爬犁,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寶清過春節實在是太有意思了。

  晚上,家家戶戶開啟電視,準備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等到12點鐘的時候,家裡的老人,小孩兒都準備好吃年夜飯,桌子上的菜餚非常豐富,關鍵是必須得吃餃子,放鞭炮,放煙花,整個天空放射出五彩繽紛的顏色,美極了!

  總之,我們寶清的春節就是這樣過的,歡迎你們來到我們美麗的寶清過春節吧!

風俗習慣作文7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桑植縣等地也均有分佈。

  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透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動,預祝五穀豐登。節日前夕,全村同豎一根約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樹做杆,上捆麥稈,松枝,頂一面旗。旗杆用竹竿聯三個紙篾紮成的升斗,意為連升三級。

  大理白族地區的日常飲食,隨當地物產不同而有所差異。白族人民喜歡吃酸、冷、辣等口味。平壩地區的百姓以稻米、小麥為主食,住在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蘿蔔、茄子、瓜類、豆類及辣椒等。在白族飲食習俗中,“白皮”“海水煮海魚”“下關砂鍋魚”“燉梅”“雕梅”“鉺塊”“乳扇”等較具名族特色。白族人民還喜歡喝燒茶。

  白族的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繡著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繫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戒指。白族,雖然人數不夠漢族的多,衣服不夠漢族的漂亮,節日不夠漢族的多;但是,白族的人民都過得很開心,過得舒舒服服。

風俗習慣作文8

  56個人民族,56朵花,每個民族都具有不同的民居,不同的飲食,不同的服飾……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滿族裡的所有鞋子,上面都繡著花朵,當一縷縷微絲的風吹過去,那美麗的花,在搖曳的擺動著。在他們的民族裡看了都是很平常的事,但在我看來,那可是嘖嘖讚歎啊! 滿族的婦女的服飾原為寬鬆肥大型,鑲嵌著不同的花紋大花邊。在布料上,貴人和新婦女先用硃紅、大紅的顏色,中年的婦女 喜歡藕荷色,青年少女喜歡粉色、綠色、月白色,長輩一般用深紫色,婆婦惟蘭灰素色。旗袍布料多為綢緞,比較貧窮、農家婦女多用棉麻布料。

  滿族男人騎馬時穿白褂子,這樣不僅顯出他們的帥氣,而且還……

  滿族男子的帽子,夏天的時候戴著涼帽,戴著不僅涼爽,冬天的時候,戴著又厚又舒服帽子,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滿族人是非常注重禮節。平時滿族人互相見面時都要行請安禮,如果遇到長輩的時候,要先行禮請安才能說話,以表示尊敬。

  滿族人最隆重的禮節是抱見禮,也就是抱腰接面禮。掛族也是滿族的一種盛行的一種風俗,旗也叫門箋,窗箋。在春節的時候每家都要在門楣上,窗戶上掛旗,有的還貼上對聯,增加了節日的喜氣的氣氛。

  滿族我國 少數民族之一,它是—朵鮮豔的花,它有其它民族沒有的不同風俗,不同的特色!

風俗習慣作文9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土家族的幾個節日。第一個是過春節,土家族過春節,一般比漢族提前一、兩天,也有提前六、七天的,稱為“趕年”。

  “趕年”的時間,因姓氏宗支而異。以酉陽縣為例;老寨鄉彭姓,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後溪鄉彭姓,臘月二十四過“趕年”;可大鄉和沙灘鄉李姓,臘月二十八過“趕年”。過“趕年”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可大、沙灘鄉李姓過“趕年”時,禁止殺雞、殺豬,晚上禁點油燈,只能點燭,並通宵不熄。部分彭姓過“趕年”時,清晨得由男子做飯。

  飯做好,祭祀祖先完畢,再喊女人、孩子起床。飯後,全家出門遊玩。土家人平日用鼎罐做飯,過飯“是將肉切成,加上佐料,一層米一層肉,’蘿蔔等,合煮一鍋。“年飯”做好,要先祭祀祖先。祭祀時,焚香燃燭,燒錢化紙,三跪九叩,懷念祖先功德。第二個是趕年,“趕年”,或曰“提前過年,是土家族最隆重、祭祀活動最豐富,民族特色最濃厚的一個節日。漢族過年,是臘月三十。土家族過年比漢族要提前一天;若是臘月大,為29天;月小,為28天。

  若家裡有亡人還要再提前一天過年,人們稱之為過“趕年”。關於提前過年的來歷,土家人有幾種傳說,但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明嘉靖年間,土家將士奉命出征到江漸沿海,參加抗倭,為不耽誤戰事,土家人提前一天過年,後取得“東南戰線第一功”凱旋。過趕年便是從那時沿襲下來,讓土家後人不忘記先輩的赫赫戰功。

  土家人過年時,要在堂屋神龕下襬祭品、敬家神、祭祖先。 我們土家族的節日還有許多我就不一一介紹。

風俗習慣作文10

  今天,我們接受藏民邀請參加藏族歌舞晚會。

  一到夜晚,藏族家裡就跳起了舞蹈歡迎各方遊客。我們走進一家藏族大院,熱情好客的“扎西、卓瑪”為我們獻上哈達,敬一杯青稞酒。青稞酒真香,我嚐了一小口,心裡甜滋滋地。走上樓一看,喔!這裡的人可真多。扎西、卓瑪在跳舞,遊客們在歡唱,好熱鬧。我趕緊找了座位坐下來,小桌上擺放著許多小吃,有青稞面,酥油茶,炸青稞小米,還有香香的乳酪、青稞酒。美麗的卓瑪阿姨為我們倒滿酥油茶,教我們做“掌巴”。我把青稞面放入酥油茶中,加點白糖,攪拌均勻,成了一塊灰色的麵糰,然後放在手中揉起來,揉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就是我做的“掌巴”。你想來品嚐、品嚐嗎?歌聲越來越歡快,人們都圍著柱子跳起了“迎賓舞”。我也加入了舞隊和“扎西、卓瑪”手拉手跳起了熱情的藏族舞蹈。我們開心地跺腳,歡唱“亞雄、亞雄、亞亞雄-扎西得樂”。卓瑪阿姨美妙的歌聲-“青藏高原”把晚會推向了高潮,歌聲、舞蹈、歡笑聲,大院裡沸騰起來。穿著盛裝的扎西端著香噴噴的烤全羊上來了。真香啊!我忍不住都流口水了。烤得金黃、透紅的小羊,背上插著一把藏刀,真誘人!我迫不及待地用兩手撕著羊肉往嘴裡塞,太美味了

  !真想留下來做藏族小扎西。院子裡燃起了篝火,人們圍著篝火載歌載舞歡慶這美好的時光,久久不願離去,再見了,好客的扎西、卓瑪、再見了,美麗的香格里拉,我還會再來的,帶上我的好朋友一起來相會。

風俗習慣作文11

  在青藏高原上,居住著藏族人民,他們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農業。

  藏族人民最喜愛白色,這與他們的生活環境、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天祝草原四周為白茫茫的雪山環繞,看上去一片銀白;地上的羊群和犛牛,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遠遠望去,像一張白毛毯;以及喝的羊奶、穿的皮襖、戴的氈帽,也都是白色。所以藏區人民喜愛白色,並視白色為吉祥、勝利的象徵。

  酥油茶你知道嗎?這可是藏族人民最愛喝的飲料呢!它具有極高的熱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頓爽。甜甜鹹鹹的,有濃濃的奶香味,是美味可口的飲料。有趣的是,喝酥油茶還有個規矩呢!一般是邊喝邊添,不一口氣喝完,但對客人的茶杯總要添滿;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動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裡的茶添滿,客人就擺著,告辭時再一飲而盡。這就是藏族的喝茶規矩,你也是不是覺得很有趣呢?

  西藏的酥油茶的確好喝,因此你可別忘記它的原產地——犛牛啊!犛牛是一種渾身是寶的牛類,它的“臉皮”可厚了!聽說連子彈都打不進去呢!話說這個頭較粗重,額寬平,面稍凹,眼圓有神,嘴方大,唇薄的大傢伙,還是藏族人民的“寵物”呢!別看笨拙的樣子,它還有識路的本領,也難怪西藏族人民總是牽著它去草原上散步。

  這就是藏族,一個暗藏著寶貝的少數民族。

風俗習慣作文12

  談到風俗,一些人當即會想到“飯前便後要洗手”這種人人皆知的風俗,他們其實不認識風俗的真正含意。風俗是指人們自然而然地完成某些動作的舉動體例。葉聖陶師長教師說過:“風俗不嫌其多,只有兩種風俗養成不得,一種是不養成甚麼風俗的風俗,又一種是妨害別人的風俗”。風俗是要分好壞的,壞的風俗正如葉老先生所說的兩種。囊括統統的欠好風俗在內,咱們應當堅決地加以唾棄。

  咱們是首倡人人發揚好的風俗而去改掉壞的風俗的。

  但是,凡事都是說著比做著容易。高爾基曾經談到:“把說話化為舉措比把舉措化為說話難題很多”。咱們總說要改掉壞風俗又沒有恆心,風俗不是一下子就有的,也得逐步樣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刻若干是必要用一些強制性的措施來束縛自己的舉動。這就是咱們同硯的難處了——沒有毅力給自己長時間施加一種逼迫力。但是壞風俗是不需要這類逼迫力的,以是養成一種壞風俗比養成一種好風俗容易很多。

  然而要是咱們有毅力,有恆心,時時警覺,時時脅制自己。時候久了,風俗一經養成就會自然而然的因循下去,這便是“習慣成自然”了。不用逼迫與警覺,也能行所無事的做去,這就養成了畢生受用的好風俗了。

  但咱們養成了壞風俗就會不益於身心健康,學習和工作的順遂完成,不益於社會影響。對咱們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相反地,咱們會畢生受用於咱們所養成的好風俗,就有助於咱們的學習的前進,身心的健康,對咱們是有所裨益的。

  既然如此,咱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風俗習慣作文1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伴著愉快的歌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了。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

  先說說它的由來:端午節由來最多的說法還是指屈原。當時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擠秦,遭官宦強烈反對。楚懷王得知此事,把屈原流放在楚國邊境。沒過幾年楚國就被滅了。屈原得知後,心如刀絞,便抱石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得知後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悼念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想撈起屈原的真身。有位法師把飯糰、雞蛋“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有一位藥師把雄黃酒倒進汨羅江裡,說是要把水龍藥暈。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子包飯,外纏絲帶,現在發展成了粽子。此後的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以此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粽子。具體的步驟如下:先將竹葉清洗,泡一會兒,在這泡的過程中,準備餡料:將糯米準備好,然後按個人喜好放食物。可以放肉、紅棗、紅豆……然後拿泡好的葉子拿兩片,一頭朝外一頭朝內,然後裹成一個圓錐,在裡面放上準備好的餡料,接著用線纏好,最後把它放進蒸鍋裡,不一會兒就好了,蒸出來的粽子香噴噴的,看著都就好吃。

  現在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粽子,門上掛艾葉、菖蒲。以後我長大了,也會把這美好的習俗給延續下去。

風俗習慣作文14

  在我心中最難忘的風俗習慣,就是每年春節裡的風俗習慣了。春節裡,人們會放鞭炮,燃煙花,還會相互拜年,送新年紅包等等。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人們都很重視這個節日,每年春節一來,家家戶戶的人們都會準備著年貨。等到新年這天一來,家裡會來很多的客人,人們相互拜年,大家都會吃到很多好吃的東西。

  小時候的我最期待的也就是春節了,因為這天我有新衣服穿,還能接到很多的紅包,紅包大大小小的揣在我的兜裡,別提我有多麼高興了。

  這天的鞭炮聲在清晨的一大早就響了起來,隨著鞭炮聲響起,接下來的一天裡,鞭炮聲都斷斷續續的響著,可熱鬧了。等到人們用過早飯之後,家裡就來了拜年的人們。人們抱拳,相互說著新年的祝福語,家裡響起了喧鬧的人聲,又是好一番熱鬧的景象。

  在春節的各種風俗習慣裡,我最喜歡的就是新年紅包了。每當家裡來了客人的時候,我都笑得特別歡快,因為我能接到一些小紅包。紅紅的紅包被我拿在手上,我咧開了嘴,高興的笑了起來。

  如今,已經長大的我,收不到什麼新年紅包了。但是這一點也不妨礙我在每年春節這天開心樂呵的笑著。因為在這個春節,我還能夠看到很多的美麗的煙花,尤其是新年的這天晚上,黑色的天空上燃放著各種顏色的煙花,在這些美麗的煙花之下,這個新年都變得讓人難忘的了起來。

  春節的風俗習慣由來已久,並且很多的習慣都已經融入到了人們深深的記憶之中。現在有不少人說春節不復以往那般熱鬧了,但是我卻沒有這種感受,在我度過的每一年春節裡,我都高興快樂在迎接著。

風俗習慣作文15

  仲夏之初,正逢端午佳節,在我的家鄉江城武漢,正在展開一場“江上角逐”所謂“江上角逐”,是武漢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風俗——賽龍舟。

  驅車前往江灘,平時清閒的江灘都是人潮湧動,磚地廣場上很難尋出落腳地兒,江畔楊柳下,也都是人聲鼎沸,就連標語牌旁,也站滿了人,江邊的人們,都是賽龍舟的觀眾,他們都翹首以盼,等待著鼓聲響起。在萬眾期盼下,震耳欲聾的鼓聲響起了。這鼓聲,驚天地,泣鬼神;這鼓聲,震的飛禽走獸俱散,激起了龍舟上荊楚兒女的鬥志;這鼓聲,傳出了幾千年的迴音。

  汨羅江畔,一位壯志未酬,滿腔悲憤的詩人屈原為國捐軀,縱身一躍,跳出了壯志豪情,跳出了千古悲歌,跳出了百世流芳,楚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烈士,造出龍舟在汨羅江上打撈他的。又是一陣驚天鼓聲,龍舟真的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江面上一排排龍舟聲勢浩蕩。全舟是由木雕而成,龍頭張大著嘴巴,大有氣吞山河之勢,龍身鱗片都霸氣外露,龍身也朝天,有一番招搖之意。

  龍舟上,是荊楚兒女拼搏的身影。左翼奮力搖桿,右側使勁划槳一起一落,激起的水花伴著流下的汗水映出太陽的影子,順流進了漢江,從此漢江也多了幾分豪情。到了最後一百米是鼓聲最響,喊聲最高,劃的最奮進的時候,每一支隊伍都想拔得頭魁,每一聲高呼都好像在告訴屈原,“你為之奮鬥了一生的國家,孕育出了勇於拼搏敢為人先的子孫!”

  在這廣袤的荊楚大地之上,流淌著拼搏的熱血,不止是賽龍舟。如今我們面對殺人於無形的病毒,我們依舊,用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炎黃精神奮鬥在一線,從未言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