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有關讀書習慣作文錦集7篇

讀書習慣作文

有關讀書習慣作文錦集7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書習慣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習慣作文 篇1

  以前,我非常不喜歡讀書,每次爸爸媽媽讓我讀書,我都會想盡辦法來逃避,爸爸媽媽為此很是頭疼。直到有一天,一件事情改變了我的態度。

  那是在學校裡,我去找同學閆梓龍玩,發現他既沒在廁所也沒在操場玩,而是坐在教室裡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讀書。要知道,我和他可是班上出了名的不愛讀書。我好奇地問道:“讀什麼呢?”他說:“《水滸傳》你看嗎?”“有那麼好看嗎?不然我也看看吧!”我想:他葫蘆裡賣的到底是什麼藥?我一邊想著一邊讀了兩頁,不讀不要緊,讀了幾頁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像著了魔一樣繼續讀。而且我發現,書的世界是那麼的美好而又奇妙。

  自從那次以後,我便喜歡上了讀書,總是那麼地渴望。於是,每個週末我都跑去圖書館借書、讀書,每次睡覺前都會讀一小時,有時竟然抱著書進入了甜蜜的夢鄉,有時感覺不過癮,鑽進被窩裡開啟手電繼續讀。

  我真的很感謝閆梓龍同學,讓我喜歡讀書,透過讀書,讓我的作文有了很大的進步,讓我瞭解了許多的著名作家,讓我獲得了許多新知識,更讓我對一些事情有了新的看法。讀書是我一生受益。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讀書已經成為了我的一大樂趣,我愛讀書!

讀書習慣作文 篇2

  在寒假裡,我養成了讀書的習慣。

  在寒假裡,我讀了很多書,有《小鹿斑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窗邊的小豆豆》……每天晚上睡覺前,我總是要抽出時間看一會書,其中我最喜歡《小鹿斑比》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讓我知道了無論遇到什麼,都要多問一個為什麼,不要光在那想。

  《窗邊的小豆豆》裡面的豆豆,一開始由於她不好好學習,經常被請家長,為了給她換一個學習環境,媽媽只好給她轉學,可是她還是不聽課,最後被老師嚴厲地批評一頓,才開始醒悟,從此發奮學習,終於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為社會做出很大貢獻,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我喜歡閱讀,因為它不僅帶給我知識和快樂,而且還讓我明白很多道理。

讀書習慣作文 篇3

  書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品,書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夥伴。

  讀書能讓我們學到不少的知識,讀書也能讓我們明白許許多多的道理。

  還記得剛開始《查理九世》時因為裡面的故事非常精彩,就連續看了好幾本,我不知不覺愛上了《查理九世》的故事書,從此也讓我愛上了讀書。書我每天都要看,都要讀。其實,我們也每天、每時、每分、每秒都少不了它,也都要接觸它。它永遠永遠是我們非常好的夥伴兒。

  講到讀書的名言有數不勝數: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成卷,下筆如有神。”“學海無涯苦作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的名人名言,古今中外對於讀書有激勵和引導作用。“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書是我們的夥伴,書是我們學習的工具,書是我們的解悶工具……我們一定要珍惜書,愛護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吧!

讀書習慣作文 篇4

  王老師經常跟我們說,要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而且在我們教室的外面還有一個閱讀角。今天我們班又舉行了一個讀書交流會。

  讀書交流會上,我又緊張又激動,想我能不能得一等獎。有兩個小朋友脫稿了,雖然說得很短,黃雲衣講得很好。有兩個小朋友準備了很長的稿子,但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他們講。李邵勐講的時候,問了小朋友很多鳥類的問題,小朋友們積極搶答,答對的給獎品。大家都說李邵勐講得最好。我最喜歡楊子清介紹的《笑貓日記》。她說這本書非常好看,什麼時候都捨不得放下,跟著書裡的內容哭、跟著書裡的內容笑。

  我向大家介紹的書是《綠野仙蹤》,這是我最愛的書。書裡講了小姑娘多蘿西的故事。多蘿西和她的小狗託託被一陣龍捲風吹到了神秘的奧芝國。為了回家,多蘿西經歷了千辛萬苦。她認識了稻草人、鐵皮人、膽小獅。他們和多蘿西一起結伴而行。一路上,他們互相幫助、克服種種困難,最後都實現了自己的心願。

  書裡吸引我的地方有很多,有神奇的魔法,有善良的、兇惡的女巫;有稻草人、鐵皮人、獅子、小狗;有會飛的猴子、小小的陶瓷人、小矮人、會拉車的老鼠。讀了這本書,我學到了,做任何事,都少不了朋友的幫助,所以我們要互相幫助;小朋友們要向多蘿西學習,像她一樣勇敢、堅強、關心愛護朋友。

  很多同學給我投了票,我也獲得了一等獎。所有一等獎的小朋友獎勵了獎品,是一個卡通書籤。

  同學們都很喜歡這樣的讀書交流會,透過這樣的交流會和交換圖書的方式,讓我們得到了自己喜歡的圖書。這樣我們就省去了在書店找書的時間,還鍛鍊了大家的膽量和口才。

讀書習慣作文 篇5

  閒暇之餘,我便會翻開書,讓心靈伴書香飄飛。

  ——題記

  讀書是好習慣,讀出快樂,讀出恬淡,讀出憂柔,讀出深遂。

  喜歡在明媚的晨光灑進屋子時讀書。窗外是那棵高大的梧桐,綻開了紫色鈴鐺般的花,清晨的陽光透過層層疊疊的枝丫在地上留下班駁的日影。望天邊微紅的天際,心變得清新而安靜。偶爾吟一兩句心愛的唐詩,或默唸心醉的宋詞,要麼翻看些散文,讀幾頁小說。心中,全是文字,全是快樂,全是滿足。在晨光中,讓心靈伴書香飄飛。

  喜歡在忙碌的正午讀書。縱使太陽歡快地烤著大地,人們拭著額角細密的汗珠煩躁不安。窗外的梧桐寬大的葉片上反射出陽光閃閃的笑容,那紫色的花羞澀地躲到了葉片下面。桌上香茗的熱氣輕輕嫋嫋,長長短短的,分行的文字,化作白色的翅膀,飛進,看不見的心的角落。捧一卷書看一段波瀾,品一盞茶悟一段情緣。這樣美好,這樣清新,這樣澄澈。在烈日下,讓心靈伴書香飄飛。

  喜歡在紅霞尚存的黃昏中讀書。開啟那盞泛著銀灰的燈,便有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情調,窗外的梧桐和它紫色的花都罩上了緋紅的輕紗,飄逸而絢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又乍暖還寒。拾不起滿地黃花,更放不下兩盞淡酒。文字裡有旖旎的'愁,如此剔透,如此清冽,如此婉約。在紅霞裡,讓心靈伴書香飄飛。

  喜歡在夜幕月色下讀書。檯燈映出少許孤寂,夜很靜,窗外的梧桐已被深夜勾勒地模糊不清,耳邊只有微風拂動樹葉的沙沙聲。夜靜,心卻是波瀾起伏。面前的大書,上面是密密的小字,每一筆都是漫長的過程,每一畫都是無盡的回憶,每一字都是辛酸的遺蹟,每一句都是壯闊的歷史。看君王之氣概,或有或無;觀歷史之變化,或多或少。那般浩瀚,那般苦楚,那般堅定。在月色中,讓心靈伴書香飄飛。

  讀書好習慣,閒暇之餘,我定會翻開書,讓時間有了紙質,讓生活有了墨香,讓心靈伴書香飄飛。

讀書習慣作文 篇6

  近日,我校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讀書節”我覺得既新鮮又有意義,所以也到校園書館去借幾本書,在空閒時看一看。

  劉國芳的《花開的聲音》帶給了我很大感觸,這是一部微型小說。以許多小故事,帶給人極大的震撼。這本書再現了童真,讓我們彷彿回到童年的美好時光,這本書也是青春的剪影。讓人們不禁為青春感嘆,為青春的流逝而惋惜,我每次總是懷著期盼、好奇的心來開啟這本書,卻懷著沉重的心情合上這本書。

  書籍,使人快樂;書籍,使人沉重;書籍,使人充實。讀不同的書籍總有不同的感受,但每一種感受都能夠增長我們的見識,豐富我們的閱歷。為我們的人生填一束光彩。

  在十一月這個讀書的季節裡,盡情的暢遊在書海里吧,在閒暇時刻,坐在窗前,品著熱茶,拿出一本富含哲理的書,靜靜的回味著書香與茶香,讓思想被拉入書中,彷彿身臨其境神遊在其中,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同學們,培養起讀書的興趣吧,你會慢慢發現書籍的魅力,時間久了,你會情不自禁地想要讀書,書籍會使你的人格變得高尚和偉大,因為它能淨化靈魂,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書籍與你一生相伴!

讀書習慣作文 篇7

  前些日子,跟一位朋友聊天,他說,臺灣作家龍應臺在一篇文章裡說,一個當家長的,若是要從眾多的叮囑裡,選一個留給孩子的話,該選哪一個,龍應臺說,她會選養成讀書的習慣。這實際上就是人們常說的“漁”還是“魚”的問題。老家有句老話,家財萬貫,不如薄藝在身。說白了,就是給多少金銀財寶,都不如給個發財致富的好辦法。讀書,就是一門人生的薄藝,就是發財致富的好辦法。讀書,以聲音而論,分默讀和朗讀。成年人的讀書,多是默讀。讀書的習慣,要從少年培養,而少年時期培養的辦法,主要是朗誦,就是有聲的讀,熟讀,達到背誦的程度。好些人,把朗讀、背誦,當做增加知識的方法,訓練記憶能力的辦法,不能說不對,但不全面,甚至可以說是片面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朗讀,是做文章的一種訓練。中國古代文論裡,有許多好東西,其中之一叫文氣說。曹丕說過:“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意思是,文章主要是由氣構成的,氣有不同的體式,文章亦然。文章寫得好的人,一是天賦,一是訓練。氣就是天賦,朗讀就是訓練這種氣,使之貫注到文章裡,使之成為文章。

  過去的文章大家沒有留下記載,不好說。現代文學上的好多名家,留下記載,可以說,少小時都經過這種嚴格的訓練。著名作家胡適先生在《四十自述》裡說:“我念的第三部書叫做《律詩六鈔》……全是律詩,我讀了雖不懂得,卻背得很熟。”書裡,還開列了他小時候“誦讀”過的十三種古書,除了《論語》、《孟子》,還有《書經》、《易經》、《禮記》等。

  胡適只說了誦讀過什麼,沒說他是怎麼誦讀的。魯迅先生就說了,他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是這麼說的:“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徐志摩在《雨後虹》一文裡,也說過他們小時候,是怎樣朗讀、背誦的,跟魯迅的情形有相似之處:“我記得兒時在家塾中讀書……可憐的‘讀書官官’們,還是照常臨帖習字,高喊著‘黃鳥黃鳥’,‘不亦說乎’……先生亦還是照常抽他的煙,哼他的‘清平樂府’。”

  從魯迅和徐志摩的文章裡能看出,他倆都是大聲朗讀,直至背誦,另外,他們唸書時,他們的先生也同樣在唸書。魯迅的文章裡,將先生朗讀的聲調也寫出來了。先生的聲調,也正是學生的聲調。那時的孩子們,說上學不說上學,說唸書。在學堂裡,那真的是在唸書。

  這就說到朗讀跟做文章的關係了。文章是有調子的,朗誦的多了,背誦的多了,就掌握了文章的調子,寫起文章來就順暢了。這句下來,就知道下一句該怎麼寫。文章也是有調子的,有時這句完了,肯定要有下一句,沒有,人就覺得不順,覺得拗口。人們說,好的文章,有種韻律美,道理就在這裡。

  詩歌的韻律感,是最強的。現在許多青年詩人,寫新詩的,總共也背不會幾首詩,怎麼能寫好詩呢?新詩的韻律,主要體現在音節上。

  有一首新詩,聞一多的《靜夜》,不是課本上的,是讀高中時,學校組織一個朗誦會記住了,幾十年了還能背下來。寫新詩,不背上幾十首新詩,對韻律怕就掌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