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小學語文教案

【精華】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錦集六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鼕鼕後來說話的含義,體會怎樣才能寫好字,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相關詞語。

  3、認識10個生字、1個部首、會寫6個生字。

  4、喚起表達慾望,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6個要求會寫的字。

  2、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寫好字,激起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慾望。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一、問題匯入,激發學習情趣

  1、有一個叫鼕鼕的小朋友練習寫字,可是怎麼也寫不好。後來,他終於能寫出好看的寫了,大家想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小短文《鼕鼕寫字》。

  2、出示課題《鼕鼕寫字》。

  3、領讀課題,強調第二個“冬”字讀輕聲。

  4、讀到《鼕鼕寫字》這個題目時,你想到了什麼?老師想到了跟大家剛入學時寫的字相比,現在大家寫的字真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5、出示作業比較。

  6、大家入學已經很長時間了,每個人寫都有了進步。大家想知道鼕鼕是怎麼寫好字的嗎?接下來就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把自己不認識的字找出來。

  二、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隨文學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學生個別讀。

  2、指導學生讀出重音。

  3、朗讀第一段,找出鼕鼕說話的句子。

  4、大家是怎麼找到的?有什麼竅門嗎?

  5、原來竅門就是小小的引號。

  6、讀完了第一自然段,你能找出鼕鼕認為自己寫不好字的原因嗎?

  7、朗讀第二段,這回鼕鼕找到自己寫不好字的真正原因了嗎?是什麼?後來他為什麼能寫好字了呢?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回答問題,並引導學生把問題回答完整:因為姐姐教了他正確的姿勢,從此他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所以他寫的字越來越漂亮了。

  8、討論:你認為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呢? 姿勢正確:要做到“三個一” 寫字要認真。

  三、練習

  1、小組比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填量詞練習。

  3、補充成語練習。

  4、形近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指導書寫

  1、複習部首,書寫“對”字。

  2、指導書寫“樣、認、體”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總結出左窄右大特點。

  3、教會學生一個新部首,指導書寫“筆”字,注意上小下大的特點。

  4、指導書寫半包圍結構的“道”字。

  三、練習

  1、“又”“尺”在下面字中有什麼變化?寫一寫。 有些獨體字在做偏旁、部件後便發生變化,如“又”“尺”的捺變點。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變化嗎?

  2、讀一讀,寫一寫。照樣子書寫,要求正確、美觀。

  3、寫一寫。把剛入學時寫的字和現在的字比一比,透過變化感受自己在學習上收穫的進步,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慾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四、課後作業

  1、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2、準備寫好比賽的作品。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課題

  古詩二首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本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分別是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和唐朝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都用凝鍊精妙的語言描寫了祖國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兩首古詩意境深遠,極具畫面感。《望廬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於教材特點,在教學中,透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發揮想象充實美,聯絡生活發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兩首古詩文字優美,充滿韻味。透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透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

  3.能體會詩句的意思及蘊含的哲理。(難點)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能夠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學生)

  2.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談話匯入,引出古詩(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

  2.教師板書《登鸛雀樓》,教學生識記“樓”字。

  3.結合學生質疑介紹“鸛雀樓”。出示圖片。

  4.介紹詩人王之渙。

  5.範讀全詩,指導朗讀。

  1.學生背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學生認讀“樓”,再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個字。

  (1)學生跟著老師範寫進行書空“樓”。

  (2)說說注意點,並臨寫一個。

  3.學生讀題質疑。欣賞圖片,瞭解“鸛雀樓”。

  4.瞭解詩人王之渙。

  5.跟著老師朗讀古詩,讀出節奏。

  1.學生交流自己學過的古詩不多,它的作用是創設一個詩歌的氛圍。

  2.鸛雀樓、詩人的資料只需老師簡單介紹即可,而瞭解鸛雀樓的雄偉壯麗是為學習詩歌做準備的,所以應該用圖片介紹。

  二、圖文結合,細讀品味(用時:25分鐘)

  1.教師朗讀古詩,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交流過程中相機地說出一些詞語幫助學生積累。如:山窮水盡、層林疊翠、煙消雲散、名山大川等。

  2.指導學生讀詩句,師生合作畫簡筆畫,理解“白日”“依山盡”。

  3.指導學生說說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發揮想象:小朋友,見過夕陽西下的景象嗎?看到這麼美的情景你會情不自禁地說些什麼呢?

  5.指導朗讀,讀出詩中描繪的意境。

  6.指導想象:如果再往上走,還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師小結: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還得繼續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指導學生找到詩中描寫這個意思的詩句。

  9.指導朗讀,理解“欲窮”“千里目”“一層”。

  1.學生聽讀,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幾句詩寫出了這些景物?(1)用筆在詩句中圈畫出來。(2)圖文對照,想象畫面,並用“看到了( )的____”的句式說說這些景物。(3)認真讀詞語。

  2.自由讀第一、二兩句詩,和老師一起畫簡筆畫,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陽。“依山盡”就是指太陽靠著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後消失在天邊。在理解詞義中識記“依”“盡”。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這樣的景色,會說些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6.想象:再往上登,還會看到哪些景物?(如:船隻、飛鳥……)

  7.聽老師小結,再從詩句中找到後兩句,理解詩歌蘊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理解“欲窮千里目”的意思,瞭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遠。

  9.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理解“一層”指很多層。

  1.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學生要想領會這二十個字中描繪的意境以及蘊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師渲染氣氛,讓學生透過圖文對照、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想象畫面。

  2.古詩很凝鍊,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時候,要避免簡單告知,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如根據詩句合作繪畫等。

  3.古詩的意境深遠,無需學生多講,要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依、盡、層”,再次認讀,並練習組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注意點,並指導臨寫。

  3.教師範寫生字,重點講解“盡”的書寫要領。

  4.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成果,組織交流反饋。

  1.學生認讀生字並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

  2.學生觀察並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注意點。

  3.觀察老師範寫,一邊觀察一邊做書空練習。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書寫的優點和不足,並改進。

  1.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生字的特點。

  2.重點指導“盡”,引導學生抓住漢字書寫規律。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用時:2分鐘)

  1.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識字。

  2.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將詩句中描繪的畫面講給家長聽。

  1.學生從老師的總結中知道:要多動腦筋想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2.學生完成作業,並請家長對自己的作業做出評價。

  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從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是否能讀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複習回顧,匯入新課(用時:3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古詩《登鸛雀樓》。

  2.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1.學生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鼓勵學生採用不同形式說詩中描繪的畫面,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用時:5分鐘)

  1.介紹詩人李白。出示ppt資料。

  2.板書詩題,指導學生讀題,讀準“瀑”“布”。識記這兩個生字。

  3.指導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說題目的意思。

  4.出示圖片,欣賞廬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態。

  1.聽老師介紹詩人李白,瞭解他的詩歌特色。

  2.朗讀題目,讀準字音。交流識記方法。

  3.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4.看圖說說瀑布的樣子,瞭解廬山。

  教師要教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題目的意思,從而為下面理解詩句打下基礎。

  三、初讀疏通,初知詩意(用時:15分鐘)

  1.出示帶拼音的詩句,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相機正音:讀準“紫煙”。

  2.認識生字:相機區別“爐、煙”,學寫生字“照、爐、煙、掛、川”。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範讀並指導讀出古詩的節奏美。

  1.學生自主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認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區別“爐、煙”。

  3.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生字“照、煙、川、掛”。把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4.朗讀全詩,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韻腳。

  5.學著老師的樣子讀出詩歌的節奏。

  1.教師要不遺餘力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在指導生字書寫的時候,要發揮示範的作用,要能及時反饋。

  四、再讀課文,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用時:15分鐘)

  1.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

  2.播放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教師解說。

  3.指導朗讀第一、二兩句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體會“生”“掛”的精妙。是誰把瀑布掛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指導學生細讀第三、四兩句詩,理解字詞,感受詩歌意境。

  (1)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誇張用法。

  (3)補充“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4)“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5)指導學生朗讀詩句。

  5.小結: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露無餘。

  6.指導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指導背誦。

  1.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

  2.欣賞廬山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讀第一、二兩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個“生”字就把香爐峰描繪成一個仙境,把雲霧寫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掛在了山上。體會“生”“掛”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4.默讀第三、四兩句詩,圖文對照思考交流:

  (1)“飛”“直”寫出了瀑布的高、筆直的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誇張用法,突出瀑布長的特點。

  (3)透過資料瞭解——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九天: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的一重稱為九天。詩裡形容極高的天空。

  (4)理解“疑”,瞭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從極高的地方傾瀉而下,體會壯麗的景象。

  5.聽老師總結。

  6.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1.理解詩句,教師要指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對於詩中涉及的誇張的修辭方法,教師不多強調術語,讓學生在想象裡、在朗讀中自然體會。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用時:2分鐘)

  佈置作業:蒐集其他描寫瀑布的詩歌讀一讀。

  在家長的幫助下,蒐集有關瀑布的其他詩歌,並且讀一讀。

  如果孩子能力強,也可以寫一寫,還可以為自己的小詩配插圖。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小動物過冬》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識故事,敘寫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過冬的故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去過冬,青蛙準備吃飽了之後鑽進泥土裡冬眠,蜜蜂則儲藏了很多蜜在蜂巢裡過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動物具有不同的過冬方式,也體現出之間的相互關心.

  在學習本課時,我注重緊密聯絡兒童的生活實踐,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進行,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靈活.本課文內容簡單易懂,我力求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朗讀,感悟,讀懂文字.

  課文的第三至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透過燕子,青蛙,蜜蜂的對話,生動的介紹了各自的過冬方式.對話淺顯易懂,充滿童趣,讀來琅琅上口.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練讀,在引導學生讀的過程中,注意將語言文字的訓練與科學知識的普及聯絡起來,引導學生從文中語言文字中去體會感悟.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如:教師語言描繪情境,圖片展現情境等等,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使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接近了,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和理解.課堂上,學生彷彿一群放飛的小鳥,在天空中遨遊,情緒高漲,學習興趣非常高.同時, 結合我的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他們所思所想都說出來了.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將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前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這一理念,想方設法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說"的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說"的渴望.在以"讀"為本的基礎上有所"悟",有所"說",讓學生透過讀書和口語表達實踐,"感受語言的魅力","增強閱讀的樂趣"和"提升運用的能力"。.

  三,以讀代講

  在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代講,讓學生用各種方式朗讀,透過充分地讀自主獲得情感體驗.如在學生熟悉生字詞後,我以"燕子,青蛙和蜜蜂是怎樣過冬的 "這個問題為主線,讓學生去讀,去想,去討論.這樣學生有了自由朗讀的空間,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廣闊的平臺

  四,發揮即時評價在課堂生成過程中的促進作用

  以往在課堂上,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好,很好,你真棒".究竟好在哪裡呢學生不明白.課堂的即時評價應當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評價中受到啟發,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比如在指導學生讀小燕子的話時,我這樣評價小朋友的朗讀"你真是一隻輕快靈活的小燕子。

  五,注重了閱讀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在教學完一篇課文後,要善於找一些同題材的文章進行拓展延伸,從教育內容方面不斷輸送新鮮"血液".以此來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匯入

  1、春天在哪裡

  2、筍芽兒

  一、教學目標: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歡樂 音樂 樂曲 感覺 睡覺 覺得

  第二、三課時

  4、程門立雪

  冒鵝毛大雪——請教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9、雨後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讀讀背背

  1、出示春天圖。

  2、大聲讀古詩。

  3、這首詩歌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寫的。同學們知道詩歌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嗎?

  4、詩中寫了初春的景色,描寫的景物有春風、花草、友愛子、沙灘、鴛鴦,構成了一副美麗的春景圖。

  5、齊讀全詩。

  6、自己試著背古詩。

  6、小組背古詩。

  二、積累詞語

  1、出示詞語。

  有個小朋友他收集了一些很有趣的'詞語,他把“五嶽”的名稱的名稱都記在了採集本上了,同學們看小黑板,這就是“五嶽”的名稱。

  2、讀詞語。

  3、看看這個小朋友有什麼話要對我們說?

  (他告訴我們積累詞語的方法。)

  4、出示中國地圖,引導學生找出“五嶽”的位置。

  5、連線練習。

  東嶽 恆山

  西嶽 衡山

  中嶽 嵩山

  南嶽 華山

  北嶽 泰山

  6、把詞語記在自己的採集本上。

  7、讀練習。

  8、作業

  回家後,去看看中國或世界地圖,把認識的河流、山脈、城市名稱寫在採集本上。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設計理念

  把同學放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把這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變為同學語文實踐的過程,讓學習變成一個讀書交流的多種形式的活動。每一課的學習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活動。

  文字成為學習活動的載體,而不是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這樣設計始終把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顯著的位置。同學時刻處在學習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會有積極的思維活動,並且始終隨同著學習者自身的學習反思,不時調整自身的學習思路,使用多種學習戰略,同學真正成為學習者。

  設計說明

  單元學習活動名稱為:“俺愛閱讀”

  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學習單元,分四個板塊:

  1.“讀書交流會”。

  (1課時)同學對於讀書有自身的認知,也瞭解一些關於讀書的名人名言,也有自身喜歡的作者、作品,有自身的讀書經驗……單元學習開始尊重同學的學習經驗,佈置一次交流活動。給同學一個自由交流的空間,能夠看到同學已有的效果,也可以看到同學在讀書方面的欠缺,有利於教師瞭解同學的起點,有利於調整教學思路,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順學而導。

  這一區域性就佈置綜合性學習,提出活動話題,設計方案。讓綜合性學習貫穿整個學習單元。

  2.“品讀書滋味,悟讀書樂趣”

  (1-2課),目的是透過兩課的學習,讓同學和文字作者對話,獲得和作者大體相同的感受,對文字由基本的認同感,獲得閱讀感受;讓同學和文字對話,學習文字語言及基本的表達方式;讓同學和自身對話,提出文字的限制,在生活中、在閱讀中找到自身的感受;讓同學之間相互對話,學習者之間的交流,有助於提高認知,獲得新感受新體驗。

  3.“學讀書故事,習讀書方法”

  (3-4課),目的是透過兩課的學習,讓同學從文字中獲得基本的讀書方法,同時慢慢總結自身的讀書方法,對自身適合什麼樣的方法有所感受,有所領悟。

  4.“彙報與展示”。

  把口語交際·習作和交流平臺、展示臺中的內容進行整合,組織一次交流活動,分為“談體會”(讀書感受、讀書方法、讀書樂趣等)“講故事”(自身的或者他人的)“爭辯會”(開卷是否有益),這三個小活動可以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有所偏重,關鍵是引導同學反思學習過程,養成善於考慮,善於總結的習慣。同時,對學習方法、學習體會做必要的總結;同學根據交流的情況,完成一篇習作;組織一次效果展示,包括展示臺中提示的讀書記錄卡、班級圖書角、習作、訪談記錄、心得體會等。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比本領》教案和反思。故事講述了一隻梅花鹿一隻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透過一次比賽,他們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學目的:

  一、知道金絲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的過程,就是認識合作很重要的

  過程,懂得合作的必要性。

  二、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學寫7個字。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透過初讀課文,知道金絲猴和梅花鹿摘到果子

  的過程;在詳細解讀中深入感悟,合作的必要性,並在讀文中隨文識字,認識新字詞。

  第二課時學習目標:鞏固生字與新詞,學會書寫。分配角色有感情

  地朗讀課文,更深入體會合作精神的可貴與必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揭示課題。

  1、出示梅花鹿、金絲猴、小貓、公雞的圖片,逐個認識。

  2、說說這些動物都會什麼?

  梅花鹿會,金絲猴會,小貓會,公雞會。

  3、老師:這些動物的本領可真不小。其中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於是它們就進行了一場比賽。

  4、板書課題:比本領

  二、初讀課文

  1、提出初讀課文的要求:

  (1)把穩重生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比本領》教案和反思》。

  (2)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3)思考:比本領的最後的結果怎樣?

  2、按以上要求進行初讀,師巡視。

  3、檢查讀書情況:

  (1)出示生字卡(摘蘋果做成的)認生字。

  (2)小組接龍讀課文,糾正朗讀中的錯誤。

  (3)大家說說比本領最後的結果怎樣呢?

  三、讀中感悟,深入體會。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段,並畫出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

  (2)學生彙報:“梅花鹿想……”“金絲猴想……”

  2、老師:那真象它們想的那樣嗎?

  (1)同桌共同學習第二段,並討論討論:它們摘到果子了嗎?為什麼摘不到?

  (2)學生彙報:“沒有。”“梅花鹿雖然跑得快,但是果樹太高摘不到。”

  “金絲猴雖然會爬樹,可它過不了河。”

  3、學習第三、四段。

  (1)老師範讀第三段。

  (2)聽了大象的話它們怎麼想?怎麼做呢?請生說說。

  (3)學生討論發言。

  (4)讀一讀,第四段。

  四、深入感悟課文思想。

  (1)出示句子指名讀:

  A它倆一下子明白了。

  B梅花鹿和金絲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2)考:它倆明白了什麼?為什麼笑了?

  (3)學生彙報……

  (4)老師小結……

  五、課後思考題:

  1|、什麼叫合作?舉身邊的例子說說。

  2、試著寫一寫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課後反思:

  上完這一課,本人透過反思,看到了這一課的成功點與不足之處。

  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了。在教學過程中,匯入課題時的設計,本人還是較為滿意的。我認為學生一開始的學習興趣真正被調動了。再者,學習生字時,採用摘蘋果認生字活動,學生興致極高。在學習整體課文時,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表達自己對課文理解的觀點。看到孩子們的表現,本人隱隱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但是,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在教學中,過與教帶,不夠放開。今後還得注意把新課標的理論要求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