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文言文重點篇目考點預測:陋室銘
一、文學常識
1.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詩人,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劉賓客集》
2.本文選自《全唐文》,我們學過他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其中的名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陋室”室名,意思為簡陋。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成為一種文體。特徵:一般都用韻。
二、理解性默寫
1.文章的點題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全文的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寫陋室環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4.寫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5.寫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之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老形。
6.以古代名人自比的語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7.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孔子云:“河陋之有”?
8.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句子:惟吾德馨。
9.寫陋室環境與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表達了陋室主人雅緻澹泊的生活情趣的句子:苔痕上階綠……無案牘之勞形。
10.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1.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三、文章主題
文章透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四、行文思路
1.一層:點明全文主旨,說明陋室不陋在於室主人品德高尚。二層:寫居室環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達了作者高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三層:總結全文,點明陋室不陋。
2.本文是以“陋室”二字扣題,以“德馨”二字統領全篇。
3.本文的寫作手法:託物言志。
五、內容理解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用到什麼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1)對偶、比喻、起興、類比。(2)以虛襯實,以比喻起興,用類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與“靈”的性質。
2.“仙”和“龍”比喻什麼?最能概括文意的語句是什麼?
品德高尚的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對陋室進行描寫的?突出了陋室怎樣的特點?
寫居室環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閒、雅的特點。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什麼修辭手法?“上”和“入”有什麼好處?
(1)對偶、擬人(2)“上”“入”二字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對景物的喜愛之情。
5.文中有兩處用了實寫和虛寫相結合的方法,分別是哪兩處?
(1)實:談笑有鴻儒虛:往來無白丁。
(2)實:可以調琴素,閱金經虛: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6.“可以調琴素”照應了哪句?“閱金經”照應了哪句?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7.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比的語句是哪幾句?有怎樣的寫作手法,有什麼不同?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
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沉,表明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在更高的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
8.以孔子的話作結尾用意何在?
以反問作結尾,引人深思,呼應上文的“惟吾德馨”,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總結全文,隱含作者以君子自居之意。
9.文章結尾提出兩個歷史人物,引用孔子一句話有什麼作用?
諸葛亮深居茅廬,但才高德昭,楊雄才學超世,其居何陋之有。作者用這兩位先賢自比,說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這是類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話,用反問的形式呼應了前面的“斯是陋室”,準確地點明瞭全文主旨。
10.作者持有怎樣的人生態度,你是否讚賞?
安貧樂道讚賞
11.文中的散句是哪一個?
孔子云:“何陋之有”?
12.列舉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陋室不陋的例子。
杜甫草堂錢鍾書的書齋
13.本文描寫陋室環境清淨淡雅,你喜歡這樣的居室環境嗎,為什麼?
喜歡,因為這樣的環境對人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質有極大影響。
14.本文作者結交的朋友都是“鴻儒”,你喜歡結交什麼樣的朋友,為什麼?
正直、善良、上進的朋友,因為這樣的朋友對我們的成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