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一年級語文課文風的教學分析

一年級語文課文風的教學分析

一年級語文課文風的教學分析

  一、理解課文階段

  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角度出發,適當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多想,不用一種解釋限制住學生的思維。

  這首詩歌的理解的重點和難點為“但是樹葉沙沙響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唱歌了”、“但是樹木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跳舞了”、“但是河水起波紋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遊戲了”。多數學生在初讀課文階段不能理解,為此,對於第一節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問題:1透過閱讀這一節,你讀懂了什麼?2這一節是說我們知道風在幹什麼了?3作者是怎麼知道的?4作者為什麼這麼說?為什麼說樹葉沙沙響是風在唱歌了?這樣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紮紮實實的下來,多數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但學生理解的層次不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教師不要追求統一標準。課上有的學生理解為“樹葉沙沙作響,好象是風在唱歌”,有的理解為“樹葉沙沙響有聲音,唱歌也會有聲音”,有的`理解為“樹葉沙沙響,是被風颳的,是風發出來的聲音,所以說風在唱歌”。答案很多,我都給以了肯定和表揚,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很順利的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重點和難點,理解詩人是在借樹木、河水等景物寫風。

  二、課外拓展階段

  激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透過“我也要當小作家”的活動,把學生的的思維引向縱深,進而續寫詩歌。在這有環節中,我主要採用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辦法:第一步,提問,風能讓東西發出聲音,象是在唱歌;風能讓東西搖擺,象是在跳舞,那麼有哪個細心的小朋友發現過以上的情況,也來象詩人那樣寫一寫吧!第二步,提問,還有什麼時候我們能知道“風在唱歌”、“風在跳舞”、“風在遊戲”?第三步,提問,我們知道了風象我們一樣會唱歌、跳舞、作遊戲,風肯定也象我們一樣會玩耍、說話、甚至還會生氣,聰明的小朋友們,讓我們都來當小作家吧!這樣一個一個環節紮紮實實、循序漸進的下來,學生們覺得有興趣,而且比較容易。學生的思維一旦被啟用,就會迸發出許多創造的火花。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也是我們無法估量的,劉永光同學就寫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小草彎腰的時候,我們知道風跑來玩耍了”張天宇同學寫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狂風大作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生氣了”許多同學都寫出了我意想不到的甚至大人都寫不出來的東西。

  新課程標準的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所學內容應讓學生有興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師一定要做好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