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四單元的分析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四單元的分析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四單元的分析

  三年級上冊語文書第四單元圍繞“細心觀察”這個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下面將為大家進行具體的分析。

  【本組說明】

  本組教材編排了四篇課文。同步閱讀教材則精選了九篇課文,它們分別是《我問大自然》《海龜下蛋》《小蝦》《看月食》《三種快樂》《戰勝天花的人》《汽車和冰淇淋》《萬能膠水發明記》《畫馬》。這九篇文章內容豐富多彩、妙趣橫生,有的講對植物有趣的觀察和發現;有的講對動物的細心觀察和試驗;有的講在具體事例中的發現與啟示。

  這些文章都與我們人教版的專題緊密配合,展現了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的無窮奧妙,引領著我們去感受作者觀察思考的過程和了解所發現的神奇秘密。本組同步閱讀的教學,目的在於初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設計理念】

  以“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為指導,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充滿情味、語文味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內容】

  1.人教課標版教材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課文:《花鐘》《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駱駝》。

  2.人教版語文《同步閱讀》教材:《小蝦》《戰勝天花的人》《汽車和冰淇淋》《畫馬》。

  【教學重點】

  1.在感受作者有趣的觀察和發現的過程中,激發孩子們留心觀察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

  2.分享孩子同步閱讀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等,為學生有效同步閱讀奠定基礎。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知識樹”。

  3.裝有螃蟹的玻璃缸。

  【教學過程】

  一、匯入談話:

  1.孩子們,你們知道科學家們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嗎?

  (生:聰明、智商高、博學多才……)

  大家說的這些都很重要,但這些不是決定科學家成功的關鍵。魯班觀察帶齒的草葉,發明了鋸子;牛頓觀察落地的蘋果,發現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觀察水燒開後的壺蓋,發明了蒸汽機…….這些成功的事例說明,發明創造的過程中特別重要的就是觀察。

  (出示課題:觀察)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種下一棵“知識樹”(在黑板上張貼“樹幹”)。讓我們用智慧來澆灌這棵樹。相信透過孩子們的努力,這棵樹一定會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二、主題回顧

  1.在課本的第四單元中,我們學習了四篇課文,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它們是:

  (學生回憶,老師用課件出示四篇文章的課題。)

  2.這四篇文章都是作者從我們身邊平凡的事物中,發現了其中的奧妙。請同學們想一想,這些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以怎樣的觀察態度與方法,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花鐘》:認真;《蜜蜂》:試驗;

  《玩出了名堂》:思考;《找駱駝》:細節。

  3.同學們這些精彩的發言就像是在給我們的“知識樹”添枝加葉,看,我們的樹上已綠樹成蔭了。

  (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總結並貼上“葉子”──課文題目,“蘋果”──課文主題。)

  三、閱讀概覽

  1.課內的四篇文章已讓我們的“知識樹”綠樹成蔭,相信我們《同步閱讀》中選取的四篇文章更能讓我們的樹花繁葉茂。

  (課件出示四篇文章標題:《小蝦》《戰勝天花的人》《汽車和冰淇淋》《畫馬》,生齊讀課題。)

  2.下面請大家拿出我們自主預習時,所填寫的《閱讀瀏覽表》,小組間交流討論一下,看看這些文章中,主人公是在進行怎樣的觀察,他們觀察到了什麼。(師巡視,生交流討論)

  附:閱讀瀏覽表

  題目作者主要內容精彩的片段或句子想提出的問題

  《小蝦》菁莽 透過對小蝦的外形動作以及生活習性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小蝦有趣、脾氣壞的特徵。

  《戰勝天花的人》聞增 文章主要講琴納透過仔細的調查分析,戰勝天花的事。

  《汽車和冰淇淋》流流 汽車對香草冰淇淋過敏,一個看似離奇的現象,工程師透過仔細觀察,記錄分析,竟然找到了其中的原因,很快地解決了問題。

  《畫馬》 主要講徐悲鴻學畫馬和指點他人怎麼學畫的事,表現了觀察大自然的重要性。

  3.學生彙報,老師相機提煉出有關觀察的主題詞。

  (師生共同總結提煉,生上講臺親手貼上主題詞,完成知識樹。)

  ①《小蝦》──對於一隻只小小的蝦,是什麼原因作者竟能把它們寫得那麼生動有趣、活潑可愛?

  預設:小作者對於蝦的喜愛之情促使了他對蝦們的仔細觀察以及用心的照料。

  (教師適當點撥,提煉出主題詞──喜愛。)

  ②《戰勝天花的人》──琴納戰勝天花,如果他僅僅是在家裡做研究,他能成功嗎?他戰勝天花的關鍵是什麼呢?

  預設:琴納一家一家地走訪得過天花的人,進行了大量的`調查,才有了重要的發現。

  (教師適當點撥,提煉出主題詞──調查。)

  ③《汽車和冰淇淋》──汽車竟然會對香草冰淇淋過敏,在揭開謎底的過程中,工程師是怎樣找到線索的?

  預設:工程師把每次調查的資料記錄下來,終於從中找到了重要線索,從而解決了問題。

  (教師適當點撥,提煉出主題詞──記錄。)

  ④《畫馬》──著名的徐悲鴻大師成功的關鍵,竟然是對馬的觀察,是怎樣的觀察讓他畫的馬聞名中外呢?

  (教師適當點撥,提煉出主題詞──執著。)

  4.小結:孩子們讀書都非常認真,發言也很精彩!透過認真的閱讀,我們這棵“知識樹”已是枝繁葉茂了。我們來看看她結出了些什麼果實吧!“認真”、“試驗”、“思考”、“細節”、“喜愛”、“調查”、“記錄”、“執著”。這裡既有觀察的方法,也有觀察的態度。你們真是太棒了!

  四、片段分享

  1.讀了這四篇文章,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有了不少收穫。文中那些特別精彩的的句子猶如一顆顆的明珠,看哪些孩子尋得的明珠最多最閃亮,請孩子們讀給大家聽聽,並說說你的體會,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分享你閱讀時所運用的方法。

  (學生把自己找到的相關句子朗讀出來。並簡單說說自己的體會,介紹一下自己的學習方法。)

  2.生讀,師指導或一起讀

  {設計意圖:“片段分享”可以讓學生充分走入文字,自主解讀文字,同時給學生一個展示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此環節教師只作朗讀技巧的簡單指導,對學生的發言以鼓勵為主。}

  片段分享舉例:

  ①“它們有時獨自游來游去,有時互相追逐,有時緊貼住缸壁……”

  (學生可能談體會:這些小蝦們生活得真快樂,也許它們還有別的一些快樂有趣的表現呢!作者給了它們這麼舒適的一個環境,我覺得他很喜歡這群小蝦啊。)

  ②“他小時候沒有玩具,就和動物為伴,還把他們可愛的樣子畫下來。……他年輕時到歐洲學習,常到馬場去,仔細觀察馬的各種姿態,…….”

  (學生可能談體會:徐悲鴻從小到大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對馬的觀察,我覺得他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能這麼執著,這應該是他成功的關鍵吧!)

  …….

  3.同學們真是有雙善於觀察和發現的眼睛,這樣的閱讀不僅給你們帶來了快樂,而且給你們帶來了收穫。

  五、精彩賞析

  結合朗讀重點體會,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精彩的觀察片段。

  (一)預設:有的精彩句段的發現,有可能學生在片段分享時已發現,教師就藉機與學生一起做更精妙細緻的賞析,比如《畫馬》中的句子:

  “他常到馬場去,仔細地觀察馬的各種姿態,研究馬的身體結構,一絲不苟地畫著速寫。”

  (問題──“一絲不苟”如何理解?徐悲鴻學畫那些地方體現了“一絲不苟”)

  1.“一絲不苟”,這是一個生詞,對於閱讀中我們遇到不來懂的詞語,我們有哪些辦法來理解它呢?請同學們來說說你的方法和對詞語的理解。

  2.那麼,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一絲不苟呢?請找到相應地方讀一讀,並談談自己的體會。

  {預設:學生可以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

  ①他小時候沒有玩具,就和動物為伴,……他年輕時,常到馬場去,仔細觀察馬的各種姿態,…….”──時間上的執著,體現了“一絲不苟”。

  ②“他常常一去就是一天,當肚子餓得咕咕叫時,他便做深呼吸,但眼睛仍不離開馬,手不離開紙和筆。”──行為上的執著,體現了“一絲不苟”。

  ③“要仔細觀察它們的狀貌、動作、神態,抓住它們的特點。──觀察得很仔細,體現了“一絲不苟”。……}

  3.其實,孩子們這時仔細的閱讀,認真的交流也就叫做“一絲不苟”。你們還“一絲不苟”地做過事嗎?是什麼事?怎麼做的?說給大家聽聽。

  {預設:學畫畫、學彈琴、練書法…….}

  (二)預設:精彩賞析還有可能是學生在閱讀瀏覽表裡提出的問題,老師可以有準備地進行重點賞析,比如《小蝦》一文:

  4.在《小蝦》這篇文章中,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觀察小蝦的?

  {預設:外形、動作、生活習性。}

  5.看來,我們對事物進行觀察,往往要進行多方面的全方位的觀察,這樣的觀察才更為全面。現在老師就給你們一個觀察的機會,(老師出示裝有螃蟹的玻璃缸),同學們請看,這是一缸螃蟹,我們就可以來觀察它們了!你可以先確定好你準備觀察的方面,然後與同學們交流交流你觀察到了什麼。

  (生自由觀察並按序進行彙報,教師適時引導參與學生的觀察交流活動。)

  6.總結:同學們真是太棒了!我發現,你們不僅僅學會了觀察,而且大家還集體創作了一篇生動的觀察作文呢!

  六、主題拓展

  1.觀察是學習的起點,是你推開的第一扇窗。因為觀察,才能感受大自然的花香鳥語,因為觀察,我們的生活才擁有七色陽光。孩子們,這段時間,你觀察了什麼?有哪些新的發現?把你觀察中的發現寫一寫,然後在班上來交流,看看誰在觀察中有新的發現。

  (動物,植物,自然現象……

  2.學生交流。

  3.(小結):孩子們,你們看,有了你們的精彩表現,我們的“知識樹”已是枝葉繁茂、生意盎然。我們再次來一起分享一下“知識樹”上這些收穫吧!(生齊讀“知識樹”上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