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的課後總結

一年級下冊《古詩》的課後總結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古詩兩首》的課後總結

  本課《鋤禾》和《憫農》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詩人李紳所作。我按順序先教學《鋤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學習古詩的方法,接著再學《憫農》。正確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是本課教學難點之一。

  從內容上看,《鋤禾》的前兩句描寫農民在烈日下揮汗鋤禾的勞動場面;後兩句透過反問告訴人們糧食來之不易。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夠自主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對勞動者的讚美和同情。

  低年級孩子,對於學古詩感到枯燥、深奧。因此我首先出示鋤禾的畫面,引導學生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弄懂“鋤禾”的意思。在過程中適當提問點撥,同時進行生字“禾”的教學以及檢查學生藉助拼音認讀詩文是否正確連貫。接下來,我就請學生自由讀詩句,嘗試理解字義。在自學基礎上,請他們討論學懂了哪些,還有哪些字詞不懂?學生對“當、皆、粒粒、鋤禾日當午”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難,在教師點撥的'基礎上討論解決。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對於“當”的教學可以滲透在“鋤禾日當午”這一句的教學中:問“鋤禾”已明白,看圖,這是什麼時候?(中午)從哪裡看出是中午?出示“日當午”,講“當”,請學生用“當”找朋友(當時,正當)。再看看圖,讀讀句,說說“日當午”的意思。然後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句的意思。剩下的詩句也以此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先透過自學以及教師點撥解決字義,然後嘗試串講詩句的意思,我告訴學生串講詩句可以變換次序,也可以新增字詞,我對於串講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順連貫。在此過程中,學生先逐句串講,講後先讓他們自己評議,最後我再糾正。這樣透過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比較正確理解整首詩的意思,從而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之後,我向學生進行歸納式提問:透過學習《鋤禾》,你懂得了什麼?學生可能會給教師不同層次的答案。有的是對內容的掌握,有的是對中心思想的理解,還有的會是學習古詩的方法等。

  最後,半扶半放地引導學生學《憫農》,質疑問難,對他們不懂的地方稍加點撥,要求學生能理解字義,理解詩句,熟讀成誦,並能體會詩人對於勞動者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