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經常腹瀉的處理方式
很多人認為留便很簡單,不用教,但還真不是那麼回事,在門診遇到有的媽媽捧著尿不溼或尿布過來,讓醫生看寶寶的大便。這種方式不可取,因為孩子大便中的水分都已被尿不溼或尿布吸乾,會影響醫生的診斷結果。
正確的留便方法是,父母讓寶寶便到塑膠袋或其他容器中,然後從中挑選出最不好的那部分(比如有黏液的、有血的),放到玻璃瓶或塑膠瓶中,然後送醫院檢驗,而且要記住,必須是1小時以內的大便,否則影響結果。
診斷寶寶腹瀉看大便
對於腹瀉寶寶的診斷,醫生主要靠兩點:醫師寶寶最近的餵養情況,如吃了些什麼,寶寶是否發燒,有無嘔吐,尿量少不少等,另外就是要“問問大便”了。
除大便習慣的改變,醫生更關心寶寶大便的“模樣”。如果大便呈稀糊狀,有黏液或血,一般由炎症引起,如腸炎、細菌性痢疾等;大便呈稀糊狀,有奶塊,屁很臭且腹脹,則可能是消化不良引起的;大便呈水樣蛋花狀,一般應考慮是輪狀病毒性腹瀉。有了初步判斷,再結合化驗結果,就能判斷寶寶的腹瀉原因,對症治療。
從源頭防止腹瀉
寶寶腹瀉的原因大致有幾種,如飲食不衛生;飲食過量致消化不良;長期大量用抗生素導致腸胃菌群失調;苦寒類清熱解毒藥大量疊加使用;睡覺著涼等。
氣溫偏高時,寶寶腹瀉多因飲食不衛生,如奶瓶不乾淨,水果沒清洗等。孩子的奶瓶要及時清洗乾淨,可多買幾個奶瓶輪流使用,用完上鍋蒸一蒸。
此外,現在北京夜晚的氣溫開始走低,孩子睡覺容易著涼,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家長可以將寶寶的衣服紮在褲子裡,或穿些高腰、護臍的'衣物。
一泥一水緩解腹瀉
寶寶腹瀉後,除了用藥,還可以食療,石效平給大家推薦“一泥一水”。
“一泥”是指胡蘿蔔泥,胡蘿蔔可促進大便成形。將胡蘿蔔去皮切塊,蒸得爛爛的,用小勺壓成泥,每次給寶寶吃一到兩勺,一天吃三四次,可稍加水攪拌。孩子吃胡蘿蔔泥大便顏色可能會變紅,家長不必擔心。
“一水”是指鹹米湯,可用大米或小米熬製,少放米多放水,煮至稀爛。喝時加點鹽,有鹹味即可。這個湯不僅能補水,還能補充鹽分,防止電解質紊亂。
另外,還要給寶寶按醫囑吃藥,多給寶寶喝水,調理好飲食。如果發現寶寶腹瀉加重,嘔吐頻繁、精神萎靡,應及時去醫院。
日常生活中怎麼預防寶寶腹瀉
寶寶腹瀉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但是對寶寶的健康危害卻很大。那麼日常要如何預防寶寶腹瀉呢?
目前,很多的寶寶都被腹瀉困擾著,讓很多的家長朋友非常的痛苦,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寶寶擺脫痛苦,嬰幼兒腹瀉的發生,對寶寶的健康是有極大的傷害的,嚴重的影響了孩子的成長髮育,需要及時的進行預防,那麼嬰幼兒腹瀉有哪些預防方法呢?
1、忌乳食不節
嬰幼兒腹瀉是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以三歲以下小兒最易發病(且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本病雖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嬰幼兒“脾常不足”,乳食又不知自節。若父母調理失宜,乳食無度,或突然更換飲食品種(新增輔食),則最易損傷脾胃而形成腹瀉,甚至會引發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所以夏秋季節一定加強調養,戒乳、新增輔食最好錯過最炎熱的季節,提前或錯後一、二個月。
2、忌受涼
在氣候突然轉冷或護理失宜時,腹部或尾骶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可引發與加重嬰幼兒腹瀉。所以,夏秋季節夜間天氣再熱也要注意孩子腹部保暖,可給孩子戴一個肚兜,或在腹部包裹一個浴巾,以防受寒。
另外,嬰幼兒脾胃嬌嫩,若過食生冷瓜果,傷損脾陽,就會引發與加重腹瀉。所以應少讓孩子吃冷食冷飲,秋後更不要讓孩子多吃瓜果。
3、忌情緒不穩
小兒情緒緊張或情緒低落,或哭叫過度,均可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使消化液分泌異常,胃腸蠕動增加而加重腹瀉。所以,要儘量防止孩子受驚嚇,減少孩子哭鬧。
4、忌不注意飲食衛生
小兒臟腑嬌嫩,免疫功能低下。若進食不潔食物,如未洗淨的瓜果、生拌冷盤、變質的牛奶、隔夜飯菜和蒼蠅汙染的食品等,致細菌等微生物從口而入,就會引起腸炎腹瀉、痢疾等,所以要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5、忌長期使用抗生素
慢性腹瀉患兒若長期使用抗生素,則容易導致腸道菌群失調,誘發黴菌感染。對這類小兒採用中藥治療往往會取得良好療效。
6、忌長期節食或禁食
嬰幼兒和營養不良的小兒的糖元貯備不足,長期節食或禁食,就容易引起低血糖或電解質紊亂。同時嬰幼兒發育較快,需要大量能量和蛋白質,長期節制飲食,就會影響小兒的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