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更年期婦女怎樣克服不良情緒

更年期婦女怎樣克服不良情緒

更年期婦女怎樣克服不良情緒

  更年期婦女的心理變化常表現在行為和情緒上,有的表現為悶悶不樂,動輒流淚;有的表現為過敏多疑,好與人爭吵,常發無名怒火。這些不良情緒加重了更年期婦女的一些神經精神症狀,造成單位、鄰里、家庭中人際關係的緊張,使更年期婦女產生失落感,有的還會產生嚴重消極悲觀情緒。

  除了要學習一些更年期保健知識,正確對待更年期的到來,樹立良好的自身價值觀外,更年期婦女要經常提醒自己注意剋制、顧全大局,多從旁人和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改變自己不良情緒的最好辦法就是尋找各種途徑進行渲洩。向知心朋友談出你心中的苦惱,爭取同情;向關心你的領導和婦女幹部暢談你的一些想法,爭取關心;回家向丈夫滔滔不絕地訴說心中的鬱悶,爭取體諒;向態度認真,自己又信任的醫務人員講清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求得關注;即使是把自己關在房中大哭一場,也不失為一種實用的求得放鬆的渲洩途徑。如果把想不通的事悶在心裡,不告訴人,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

  渲洩的另一種有效途徑就是經常有意識地把自己置身於比較熱鬧的環境中,或一展歌喉,或翩翩起舞,你就會把一切煩惱和憂愁拋在腦後。

  提高實物薪資自然皆大歡喜,但對於因實力不濟而力不從心的中小企業來說,精神薪資同樣也能達到良好效果,記住,一句祝福的話語,一聲親切的問候,一次有力的握手都將使員工終生難忘,並甘願受你驅遣一輩子。

  一分鐘讚美。給員工一分鐘讚美比批評員工10分鐘要管用。讚美是清泉,滋潤員工乾涸焦慮的心田;讚美是潤滑劑,融化了員工的孤苦與矛盾;讚美是定心丸,會籠絡員工不安蹦跳之心。多一次讚美,企業就多一份定力。

  生日祝福。一封精美明信片,幾句祝福問候語,一次簡易生日party,在員工生日時精心送上,將會給員工極大的心靈震撼,唏噓不止,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共進晚餐。與員工一道吃個晚餐或一起喝杯咖啡,花不了你幾個錢與時間,其作用卻是巨大的,給員工莫名的榮耀與衝動。

  盛待來客。員工客人來訪,你趕緊放下手頭工作,熱情接待,比自己客人還親,並親自給賓館打電話安排其住宿及伙食,當面讚揚下屬的工作業績,下屬心裡喜洋洋,面子十足,第二天會十倍工作熱情回報你,美化你。

  傾聽建議。對下屬員工提出的建議,你微笑著洗耳恭聽,一一記錄在冊,即使對員工的不成熟意見,也一路聽下去,並耐心解答,員工好的建議與構想,張榜公佈,獎金伺候。獎勵一個人,激勵上百人,所有員工的幹勁調動起來了。

  年度體檢。這不需要花你多少錢,卻抓住了人所關心的問題,使員工體會到了做主人的感覺,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大增。

  當好紅娘。這尤其是對於以男性居多的生產銷售部門,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可別小看這小小紅線,它既能鼓勵前方將士勇猛搏殺,又給後方無尚支援,對企業後期人才供應也會有所保障。

  親屬年會。年終時組織一次員工親屬年會,感謝親屬一年來的支援與關心,彙報一下公司業績及來年目標,一餐便飯、一封感謝信、一份小禮品,員工親屬心都醉了,良好口碑宣傳將你捧上天。

  門戶開放。無論你提供多好的優惠條件,總不能阻止優秀人才的轉職行為,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門戶開放政策,來去自由,並承諾隨時開門恭候其回心轉意,將流走人才變成自己事業上的夥伴、朋友、經銷商,這對在崗職員來說也會達到知恩圖報效果。

  她,一頁書翻了10遍還要看,一隻新鉛筆削了大半截還不用。這種典型的強迫症狀出現在一個被全校公認的三好學生身上。心理測試表明,這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幹部有明顯的心理障礙:過度壓抑自己、缺乏自信、心境苦悶、緊張焦慮等等。

  北京某中學的一項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引起了老師的警惕。在老師眼中存在不少小毛病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基本都在正常範圍;一些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心理健康指標卻不在正常範疇。該中學的心理教師王昕昕說,好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特別關注。

  為了保證一定的科學性,該中學的調查分兩次進行,前後間隔兩個月,動態地測試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好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與老師的印象有較大差別,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王老師說,人們習慣上認為的好學生是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但這只是表面現象,現代教育觀念已經對這種看法提出了質疑,如果引入心理健康的概念,好學生的標準就會有所改變。

  那個有強迫症狀的三好學生是一個班長,學習名列前茅,工作任勞任怨,所有任課老師對她的評價都很高。但她的內心世界與外在表現有著巨大的裂縫。她自己對王老師傾訴,自己是班長,許多不能容忍的事情也得裝著愉快地接受,心裡積攢的煩惱太多。

  品學兼優的學生,頭上頂著光環,所以在學習和生活中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但他們往往缺少發洩的機會和環境,心裡有了疙瘩,不敢對老師、父母講,對同伴也不能傾訴,時間一長,心理就容易出問題。

  王老師認為,情緒發洩是緩解壓力、保持心態平衡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育中,應該為好學生提供發洩的時機,幫助他們維護心理健康。

  北京景山學校的邱悅老師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也認識到,好學生往往是心理教育的盲區。多數老師確實關注好學生的學習狀態,但也最容易忽略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

  首都師範大學的心理學專家周謙教授表示: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和中學教師對差生和問題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一線教師對這些學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對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關注很少。其實,中學生處於青春期發育的重要階段,每個學生都可能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心理障礙,好學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