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四字成語> 四字成語故事(通用15篇)

四字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通用15篇)

四字成語故事1

  晉代的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以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祥,我偏不這樣想,我們乾脆之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怎麼?”劉琨欣然贊同。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中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完成了他報效國度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足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四字成語故事2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去攻打張繡,一路行軍,走得非常辛苦。時值盛夏,太陽火辣辣地掛在空中,散發著巨大的熱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j隊已經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禿嶺,沒有人煙,方圓數十里都沒有水源。將士們想盡了辦法,始終都弄不到一滴水喝。頭頂烈日,戰士們一個個被曬得頭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乾舌燥,感覺喉嚨裡好像著了火,許多人的嘴唇都乾裂得不成樣子,鮮血直淌。每走幾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就是身體強壯計程車兵,也漸漸地快支援不住了。

  曹操目睹這樣的情景,心裡非常焦急。他策馬奔向旁邊一個山崗,在山崗上極目遠眺,想找個有水的地方。可是他失望地發現,龜裂的土地一望無際,乾旱的地區大得很。再回頭看看士兵,一個個東倒西歪,早就渴得受不了,看上去怕是難得再走多遠了。

  曹操是個聰明的人,他在心裡盤算道:這一下可糟糕了,找不到水,這麼耗下去,不但會貽誤戰機,還會有不少的人馬要損失在這裡,想個什麼辦法來鼓舞士氣,激勵大家走出乾旱地帶呢?

  曹操想了又想,突然靈機一動,腦子裡蹦出個好點子。他就在山崗上,抽出令旗指向前方,大聲喊道:“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結滿了又大又酸又甜的梅子,大家再堅持一下,走到那裡吃到梅子就能解渴了!”

  戰士們聽了曹操的話,想起梅子的酸味,就好像真的吃到了梅子一樣,口裡頓時生出了不少口水,精神也振作起來,鼓足力氣加緊向前趕去。就這樣,曹操終於率領j隊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曹操利用人們對梅子酸味的條件反射,成功地克服了乾渴的困難。可見人們在遇到困難時,不要一味畏懼不前,應該時時用對成功的渴望來激勵自己,就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戰勝困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四字成語故事3

  武則天掌權期間,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興和丘神績串通謀反,武則天命令來酷吏俊臣審查此案。來俊臣正在 和周興辦理案子一起吃飯,他問周興說:“囚犯多不肯招認,應該採取什麼辦法 ? ”周興說 :“這太容易了 ! 抬個大甕來,用炭火在四面烤,再叫犯人進到裡面,還有什麼能不招認 ! ”來俊臣派人找來一口大甕,按照周興出的主意用火圍著烤,然後站起來對他說:“有人告你謀反,太后讓我審查你,請老兄自己進到甕裡吧! ”周興十分驚恐,叩頭認罪。

四字成語故事4

  戰國時期,在中國北方的一座小城裡,住著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了許多好馬,遠近聞名。

  一天,塞翁的馬群中走失了一匹馬。鄰居們紛紛前來安慰他:“你不要太著急了,保重身體要緊啊!”聽了眾人的勸慰,塞翁卻笑笑說:“謝謝你們,我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壞事,沒準還是件好事呢。”

  鄰居們聽了塞翁的話,都覺得好笑。他們從塞翁家出來後,便聚在一起嘲笑他:“塞翁啊,一定是好面子,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是件好事,分明是在自我安慰嘛。”

  過了幾天,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塞翁之前丟失的馬不但回家了,還帶回了一匹駿馬。那匹馬身長蹄大,嘶鳴嘹亮,一看就是匹好馬。

  鄰居們聽說後,一起來到塞翁家,向他道喜:“恭喜你又得了一匹馬!”沒想到,塞翁卻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好事,也許還是件壞事呢。”“他肯定在說謙虛的客套話。”鄰居們竊竊私語。

  塞翁的兒子塞博非常喜歡那匹駿馬,每天都會騎著它在草場上跑幾圈。

  一天,塞博正騎著駿馬在草地上賓士。突然,馬被石塊絆了一下,打了個趔趄,哎呀,不好啦!塞博從馬背上跌落下來,摔斷了腿。

  鄰居們都來安慰塞翁:“你不要難過了,誰都有不走運的時候。”塞翁聽了,卻哈哈大笑:“謝謝你們,但是啊,我認為這或許不是壞事,還是件好事呢。”鄰居們都覺得他在胡言亂語。

  不久,匈奴兵入侵,官府貼出告示,通知城裡所有的青年男子必須當兵入伍,到前線打仗。由於塞博摔斷了腿,官員破例允許他留在家中。結果,戰爭結束後,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塞博卻因為腳傷倖免於難。

  國家:中國

  選自:《淮南子?人間訓》

  改編:向誠

四字成語故事5

  成語名稱:鄶下無譏

  成語拼音:kuài xià wú jī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不值一提。

  實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主謂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譏:評論。吳國的季紮在魯國看周代的樂舞,對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評論,從鄶國以下就沒再表示意見。比喻餘下就不值得評論。

  成語來源: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自《鄶》以下無譏焉。”

  成語造句:清·陳田《明詩紀事辛籤·曹學佺》:“如湯義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鄶下無譏之列,此則大誤。”

  鄶下無譏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樂,他訪問魯國時,魯國請他欣賞周代的樂舞。魯國的樂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諸侯國的樂曲,對於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褒貶評論,但從演奏鄶國的《鄶風》以後,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了。

  鄶字開頭的成語

  鄶下無譏

  包含有鄶字的成語

  鄶下無譏

四字成語故事6

  水中撈月

  從前有隻小猴子在井邊玩,玩著玩著他往井裡一看,發現裡面有個月亮,小猴子大叫道:不好啦!不好啦!月亮掉到井裡啦!

  大猴子聽見了,急忙跑過來跟著也叫了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了。”他們這一叫,引來了老猴子,老猴子跑過來一看,也跟著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啦!”

  這一下附近的猴子也聽見了,都跑過來看。大家跟著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裡了,咱們快把它撈上來。”

  猴子們紛紛爬上了井旁邊的大樹,老猴子第一個倒掛在大樹上,拉住大猴子的腳,大猴子也倒掛著,拉住另一隻猴子的腳。

  猴子們就這樣一隻接一隻,一直掛到井裡。小猴子掛在最下面,小猴子伸手去撈月亮。可是他的手剛碰到水月亮就不見了。這時老猴子一抬頭看見月亮還掛在天上,喘著氣說,“不用撈啦不用撈啦,月亮好好的掛在天上呢!”

  水中撈月意思是到水中去撈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費力氣。

  小朋友,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動動腦子,切合實際,從多角度進行分析觀察,最後做出判斷和行動,以免做無用之功。2。有趣的四字成語故事

四字成語故事7

  人言可畏

  出處: 《詩·鄭風·將仲子》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釋義: “言”語言。指流言蜚語。“畏”怕。流言蜚語是很可怕的。

  典故: 古時候有個名叫仲子的男青年愛上了一個姑娘,想偷偷地上她家幽會。姑娘因他們的愛情還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知道後,會責罵她所以要戀人別這樣做。於是唱道:

  “請求你仲子呀,別爬我家的門樓,不要把我種的粑樹給弄了。並非我捨不得樹,而是害伯父母說話。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父母要罵我呀。”

  姑娘想起哥哥們知道了這件事也要責罵她,便接著唱道:“請求你仲子呀,別爬我家的`牆,不要把我種的桑樹給弄折了。並非我捨不得樹,而是害怕哥哥們說話。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伯哥哥要罵我呀。”

  姑娘還害伯別人知道這件事要風言風語議論她,於是再唱道:“請求你仲子呀,別爬我家的後園,不要把我種的檀樹給弄折了。並非我捨不得樹,而是害怕人家說話。仲子,我也在思念你,“只是怕人家風言風語議論我呀。”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釋義: 就如魚兒得到了水一樣,比喻得到了與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適合自己的環境。

  典故 :諸葛亮,字孔明,襄陽人。劉備,字玄德,涿縣人。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豪傑紛起,群雄爭霸,劉備為實現自己統一天下的宏願, 多方蒐羅人才,特意拜訪隱居在隆中臥龍崗的諸葛亮,請他出山。他 連去了兩次都未能見著,第三次去,才見了面。劉備說明來意,暢談 了自己的宏圖大志,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奪取荊州、益州,與西 南少數民族和好,東聯孫權,北伐曹操的戰略方針,預言天下今後必 將成為蜀、魏、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聽後大喜,於是拜孔明為軍 師。 孔明竭力地輔佐劉備,而劉備對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卻引起了 關羽、張飛等將領的不悅。他們不時在劉備面前,表現出不滿的神 色,秉性耿直的張飛,更是滿腹牢騷。劉備耐心地作了解釋,他形象 地把自己比做魚,把孔明比做水,反覆說明,孔明的才識與膽略,對 自己完成奪取天下大業之重要。他說:“我劉備有了孔明,就好像魚 兒得到了水一樣,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說了。”

  自慚形穢

  出處《世說新語·容止》

  騾騎王武於;是衛玠之舅,雋爽有風姿,見玠嘆曰:“珠玉在 側,覺我形穢。”

  釋義“慚”,慚愧;“形穢”,醜陋,不體面。因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 別人而有一種慚愧的感覺。

  典故 :晉朝時候,有個驃騎將軍名叫王濟,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風度。雖然是個提刀弄槍的軍人,但平時讀書論經,才學很好, 在城裡也頗有名聲。 有一年,王濟的外甥衛玠母子前來投靠王濟。王濟一見衛玠如 此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簡直驚呆了。他對衛母說: “人家都說我相貌漂亮過人,現在與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塊與明 珠寶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難看了!” 過了幾天,王濟帶著衛玠,騎著馬去拜見親朋好友。走到街上。 看見衛玠的人都以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爭著圍觀,你擠我擁。 幾乎鬨動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親友們想了解一下衛萬玠以外貌漂亮,學 問是否出眾,便堅持要他講解玄理。衛玠推辭不了,便講了起來。 講的時間不長,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稱讚他講得精深透徹的。人們 嘻笑著說:“看來,你們三王抵不上衛家的一個兒郎啊!”王濟說:“是 啊,和我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發光。”

  鑿壁偷光

  典故: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四字成語故事8

  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後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歡侄子馬嚴和馬敦在別人後面說長道短,他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杜季良、龍伯高。如果學不成就像畫不成老虎反而畫得像一頭狗一樣。

四字成語故事9

  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後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一跳,最後發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一頓朝秦暮楚

四字成語故事10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四字成語故事11

  釋義

  杞國人擔心天要塌下來。比喻沒有根據的憂慮是不必要的。

  出處

  戰國列禦寇《列子天瑞》。

  故事

  從前,杞國有個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飯,睡不好覺,整天提心吊膽害怕天要塌下來,地會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曠野上,心想這時候天要是塌下來,連個躲的地方都沒有,肯定會被砸成肉餅的。他躲進房屋裡,又想天要是這麼一大塊地砸下來,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嗎?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壓到自己頭上來了嗎?

  他像一頭喪家之犬東奔西逃,突然,他發現路邊有個山洞,趕忙爬進洞裡躲起來,這下他徹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觀賞洞外的風光。有藍天、白雲、綠樹,心情舒暢極了。但他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來不把洞口堵死了嗎?暗無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餓死。他趕忙竄出去,連滾帶爬地來到大路上。天瓦藍瓦藍的,幾朵白雲悠悠飄過。看見天離地面還很遠,一時半時還塌不下來。這樣想著,他才放心走起路來。

  走不多遠,到了一塊窪地,突然,他驚叫起來:“這塊地不是陷下去了嗎?”他拼命似地大聲叫喊,就越覺得陷得深。他沒命地往高處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坐到一條路上,連連說:“真險,真險。”

  前面一條石子路,大風過處,塵土飛揚,他趕忙閉上眼睛,不料,腳踩著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為地動起來,所站的地方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個洞,下面水冒上來,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會在中間活活埋葬,於是趕快挪開!可是每移到一個地方,他都覺得只有這地方才會陷,別的地方不陷,又胡亂地亂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樹,猛地一躍,抓住樹枝,誰知抓著的樹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斷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來,一瘸一拐地往家裡走去。

  當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時候,他眉頭緊皺,如果呆在家裡,地陷了,怎麼辦?最佳的辦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還能飄在水面,再做幾把槳,還能乘風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轉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有始無終地墜落,怎麼辦?想著想著,他不敢睜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著了。

四字成語故事12

  西漢末年,劉秀起兵反對王莽,被更始帝劉玄封為蕭王,同時派往北方收編農民起義軍銅馬軍。銅馬軍有幾十萬人投奔劉秀。劉秀還是保持他們原來的編制,對他們的將領推心置腹,打消他們的疑慮,讓他們死心塌地地跟隨他。

四字成語故事13

  【成語】: 破鏡重圓

  【拼音】: pò jìng chóng yuán

  【解釋】: 比喻夫妻失散或離婚後重新團聚。

  【成語故事】:

  南朝陳的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非常恩愛,本來過著幸福的生活。後來隋文帝派兵滅陳,徐德言便將鏡子破成兩半,一半自己收著,一半交給公主,並和她約好,如他們分散了,就在每年的元宵節,拿鏡子到市場上去賣,以求有重逢的機會。後來,將軍楊素虜去樂昌公主,使他們夫婦分散了。到了元宵節,公主派老僕拿鏡子去市場上賣,結果真的遇到了徐德言。楊素被他們兩夫婦的真情感動,便將公主還給徐德言,夫婦終於能夠團圓。

四字成語故事14

  【成語】:泰山壓卵

  【拼音】:tàishānyāluǎn

  【解釋】:泰山壓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極大,強大的一方必然壓倒弱小的一方。

  【成語故事】:

  孫惠是晉惠帝時齊王冏的謀士。在齊王失敗之後,孫惠受到了成都王的重用,後來成都王起兵攻打長沙王,孫惠十分失望,才退隱。不久,東海王在下邳起兵,孫惠知道,就上書東海王,指出歷代王朝危亡的情形,都是枝葉先雕零,才引起上下根株的死亡。因此,勸東海王應該一心平亂,匡扶王朝。同時還頌揚東海王的實力:“這種強大的力量,就像是烏獲摧毀冰塊;令孟賁折斷枯樹;使猛獸吞食狐狸;用泰山來壓卵一樣,這是沒有辦法相比的……”最後,東海王被孫惠懇切的言詞打動,才起用了他。

  以泰山的堅實、巨大,來壓微小、脆弱的蛋,兩者力量的懸殊,是可以想見的,用“泰山壓卵”這四個字,正可以巧妙的表現出一件事情的對比。所以,後人便用它來形容,以最強大的力量,加諸在最弱小的一方,也就是以強欺弱,能輕易達成任務的意思。例如,一家資本雄厚的公司,以賤價和小商店競爭,那必然會成功的,這就可以用“泰山壓卵”來形容。

四字成語故事15

  拔苗助長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裡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溼,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國人回到家以後,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裡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湧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麼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還不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邊唸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蔓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裡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麼沒想到,就這麼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一躍而起開始忙碌起來。

  傍晚,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麼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麼?你……”宋國人的妻子大吃一驚,她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裡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閱讀心得自然界萬物的生長,都是有自己的客觀規律的,人無力強行改變這些規律,只有遵循規律去辦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急功近利,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5。有趣的四字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