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1

  教學內容:

  六年級數學下冊70頁、71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理解“抽屜原理”的一般形式。

  2、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體會比較、推理的學習方法,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的實際問題。

  4、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抽屜原理”的一般規律。

  教學準備:

  相應數量的杯子、鉛筆、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讓五位學生同時坐在四把椅子上,引出結論: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了兩名學生。

  師:同學們,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一個新的有趣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3根鉛筆放到2個杯子裡的問題。

  師:現在用3根鉛筆放在2個杯子裡,怎麼放?有幾種放法?大家擺擺看,有什麼發現?

  擺完後學生彙報,教師作相應的板書(3,0)(2,1),引導學生觀察理解說出: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至少有2根鉛筆。

  2、教學例1

  (1)師:依此推下去,把4根鉛筆放在3個杯子又怎麼放呢?會有這種結論嗎?讓學生動手操作,做好記錄,認真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彙報放結果,結合學具操作解釋。教師作相應記錄。

  (4,0,0)(3,1,0)(2,2,0)(2,1,1)

  (學生透過操作觀察、比較不難發現有與上個問題同樣結論。)

  (3)學生回答後讓學生閱讀例1中對話方塊: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放進2根鉛筆。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至少”呢?讓學生理解它們的含義。

  師:怎樣放才能總有一個杯子裡鉛筆數最少?引導學生理解需要“平均放”。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平均放”。

  3、探究n+1根鉛筆放進n個杯子問題

  師:那我們再往下想,6根鉛筆放在5個杯子裡,你感覺會有什麼結論?

  讓學生思考發現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有2根鉛筆。

  師:7根鉛筆放進6個杯子,你們又有什麼發現?

  ……

  學生回答完之後,師提出:是不是隻要鉛筆數比杯子數多1,總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放進2根鉛筆?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彙報。

  學生彙報後引導學生用實驗驗證想法。

  師:把10根小棒放在9個杯子裡呢,總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有幾根小棒?(2根)

  師:把100根小棒放在99個杯子裡,會有什麼結論呢?(2根)

  4、總結規律

  師:剛才我們研究的都是鉛筆數比杯子數多1,而餘數也正巧是1的,如果餘下鉛筆數比杯子多2、多3、多4的呢,結論又會怎樣?

  (1)探究把5根鉛筆放在3個杯子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有幾根鉛筆?為什麼?

  a、先同桌擺一擺,再說一說。

  b、你怎麼分的?

  學生彙報後,教師演示:將5根筆平均分到3個杯子裡裡,餘下的兩根怎麼辦?是把餘下的兩根無論放到哪個杯子裡都行嗎?怎樣保證至少?

  引導學生知道再把兩根鉛筆平均分,分別放入兩個杯子裡。

  (2)探究把15根鉛筆放在4個杯子裡的結論。

  (3)、引導學生總結得出結論:商加1是總有一個杯子至少個數。

  (4)教學例2

  課件出示:

  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幾本書?

  2、把7本書放進2個抽屜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幾本書?

  3、把9本書放進2個抽屜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幾本書?

  學生彙報

  小結: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裡至少有“商加1”本書了。

  師:這就是有趣的“抽屜原理”,又稱“鴿籠原理”,最先同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裡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裡克雷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今人驚異的結果。

  三、解決問題

  1、7枝筆入進5個筆筒裡,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中至少有2枝筆。為什麼?

  2、8只鴿子飛回3鴿籠,不管飛,總有一個鴿籠裡至少有3只鴿子。為什麼?

  師:最後,我們再來玩個遊戲,你們都玩過撲克牌嗎?一共有幾張牌(54),抽出大王和小王還剩幾張(52)有幾種花色(四種),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任願的抽出5張,不用看,老師就知道,不管怎麼抽,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老師說的對嗎?為什麼?

  四、課時總結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2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抽屜原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第一節。本節共三個例題,例1、例2的教材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例3則是在學生理解抽屜原理這一數學方法的基礎上,用這一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的展示數學原理的靈活應用,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貫穿初步的數論及組合知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2 、能力訓練目標:

  1)、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透過操作發展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 、個性品質目標:

  透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產生主動學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透過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總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透過不同型別的練習,以及觀看鴿巢原理演示圖,建構知識,從本質上認識抽屜原理,將抽屜原理模型化,從而突破難點。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較為抽象,著重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五、學法

  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程式及設想

  由魯賓孫航海故事引入:把三枚金幣放進兩個盒子裡,至少有一個盒子會放幾枚金幣?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探索”,繼而緊張地沉思,尋找理由,證明過程。

  在實際情況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本題從最簡單的資料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進來。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3

  今天我們在培訓中心大廳聽了來自××縣的××老師的一節錄像課《抽屜原理》。抽屜原理這節課不同於六年級其他課型,與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絡,比較孤立。抽屜原理也很抽像,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老師是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並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

  ××老師上的《抽屜原理》一課雖然樸實,但是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並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點:

  1.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支筆放入3個杯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中至少放進2支筆。然後交流活動,為後面開展教學活動做了鋪墊。此處注意了從最簡單的資料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理解最基本的“抽屜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是,一定有一個抽屜放進了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和知識層面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餘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裡。讓學生互相爭辯,在由學生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

  3.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絡,並在遊戲中深化知識。課前教師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一名學生在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5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有2張。學完抽屜原理後,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換源於生活”的理念。

  建議:

  1、3個杯子放4支筆時說的基本原理在後面不適用,教師應該強調。

  2、在得出抽屜原理後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並加以說明。

  3. 應該不斷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的建立是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老師上的比較紮實,是一節好課。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4

  ××老師的《抽屜原理》一課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並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1、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枝筆放入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放進2枝筷子”,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資料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最佳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2)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餘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讓學生互相爭辯,再由學生自己想辦法來進行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了抽屜原理。另外,本節課中,學生爭先恐後的學習行為,積極參與自學、交流、合作、展示、補充、互評、提問、質疑、反思等的學習過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落實。

  3、 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絡。並在遊戲中深化知識。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教學中教師注重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前老師設計一個遊戲:“學生在一副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五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至少有兩張。”這是為什麼?學生很驚訝。於是,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總想接開其中的奧秘。學完抽屜原理後,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商討之處:

  學生對“至少”一詞的理解還顯得有些欠缺,學生僅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對“至少”一詞的指向性還不明確,就我理解,“至少”應該是指的在每一種情況中出現的最大數中的最小數,而有學生卻理解成是每一種情況中的最小數。如何讓學生的理解更準確,更深刻,還需探究。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數學廣角《抽屜原理》第一課時,也就是教材70-71頁的例1和例2.

  2、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學情分析

  本單元用直觀的方法,介紹了“抽屜原理”的兩種形式,並安排了很多具體問題和變式,幫助學生透過“說理”的方式來理解“抽屜原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後學習較嚴密的數學證明做準備。

  教材中,有三處孩子們不好理解的地方:1)“總有一個”、“至少”這兩個關鍵詞的解讀;2)為了達到“至少”而進行“平均分”的思路,3)把什麼看做物體,把什麼看做抽屜,這樣一個數學模型的建立。六年級的學生對於總結規律的方法接觸比較少,尤其對於“數學證明”。於是我安排透過例1的直觀操作教學,及例2的適當抽象建模,讓全體學生真實地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把他們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困難,弄懂、弄通,建立清晰的基本概念、思路、方法。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性目標: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性目標: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透過實踐操作,發現、歸納、總結原理。

  情感性目標:透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

  4、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發現、總結並理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中“至少”的含義,並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六年級學生既好動又內斂,於是教法上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設疑激趣法、講授法、實踐操作法。課堂始終以設疑及觀察思考討論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採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進行啟發式教學。學法上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三、說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初步體驗。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搶椅子的遊戲嗎?現在,老師這裡準備了2把椅子,請3個同學上來,誰願來?

  1.遊戲要求:你們3位同學圍著椅子走動,等音樂定下來後請你們3個都坐在椅子上,每個人必須都坐下。

  2.師:老師不用看就知道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著兩名同學,是這樣的嗎?如果不相信咱們再做一次,好不好?

  引入:不管怎麼坐,總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你知道這是什麼道理嗎?這其中蘊含著一個有趣的數學原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原理。【設計意圖:第一次與學生接觸,在課前進行的遊戲激趣,一使教師和學生進行自然的溝通交流;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探究的願望;三為今天的探究埋下伏筆。】

  (二)、操作探究,發現規律。

  1、提出問題:把4支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至少放進支鉛筆。讓學生猜測“至少會是”幾支?

  2、驗證結論:不管學生猜測的結論是什麼,都要求學生藉助實物進行操作,來驗證結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和交流時,教師深入瞭解學生操作情況,找出列舉所有情況的學生。

  (1)先請列舉所有情況的學生進行彙報,一說明列舉的不同情況,二結合操作說明自己的結論。(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所有的情況)

  學生彙報完後,教師再利用列舉法的示意圖,指出每種情況中都有幾支鉛筆被放進了同一個文具盒。

  【設計意圖:抽屜原理對於學生來說,比較抽象,特別是“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這句話的理解。所以透過具體的操作,列舉所有的情況後,引導學生直接關注到每種分法中數量最多的文具盒,理解“總有一個文具盒”以及“至少2支”。讓學生初步經歷“數學證明”的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出問題:不用一一列舉,想一想還有其它的方法來證明這個結論嗎?

  學生彙報了自己的方法後,教師圍繞假設法,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為什麼每個文具盒裡都要放1支鉛筆呢?請相互之間討論一下。

  在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小結:假如每個文具盒放入一支鉛筆,剩下的一支還要放進一個文具盒,無論放在哪個文具盒裡,一定能找到一個文具裡至少有2支鉛筆。只有平均分才能將鉛筆儘可能的分散,保證“至少”的情況。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的自主探索,尋找不同的證明方法,在列舉法的基礎上,學生意識到了要考慮最少的情況,從而引出假設法滲透平均分的思想。】

  (3)初步觀察規律。

  教師繼續提問:6支鉛筆放進5個文具盒裡呢?你還用一一列舉所有的擺法嗎?7支鉛筆放進6個文具盒裡呢?100支鉛筆放進99個文具盒呢?你發現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這個連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方法的優劣,發展了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

  出示第70頁做一做,讓學生運用簡單的抽屜原理解決問題。在說理的過程中重點關注“餘下的2只鴿子”如何分配?

  【設計意圖:從餘數1到餘數2,讓學生再次體會要保證“至少”必須儘量平均分,餘下的數也要進行二次平均分。】

  4、發現規律,初步建模。

  我們將鉛筆、鴿子看做物體,文具盒、鴿舍看做抽屜,觀察物體數和抽屜數,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確即可)

  小結:只要物體數量比抽屜的數量多,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2個物體。這就叫做抽屜原理。現在你能解釋為什麼老師肯定前兩排的同學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個月份嗎?

  【設計意圖:透過對不同具體情況的判斷,初步建立“物體”“抽屜”的模型,發現簡單的抽屜原理。研究的問題來源於生活,還要還原到生活中去,所以請學生對課前的遊戲的解釋,也是一個建模的過程,讓學生體會“抽屜”不一定是看得見,摸得著。】

  5、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假設法的思維過程。

  (1)教學例2,可以出示問題後,讓學生說理,然後問:這個思考過程可以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2)做一做:8只鴿子飛回3個鴿舍,至少有3支鴿子飛進同一個鴿舍。為什麼?

  【設計意圖:在例1和做一做的基礎上,相信學生會用平均分的方法解決“至少”的問題,將證明過程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為下一步,學生髮現結論與商和餘數的關係做好鋪墊。】

  (三)、鞏固練習。

  撲克牌遊戲

  ①師與生配合做

  教師洗牌學生抽其中的任意5張,教師猜其中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

  ②學生做遊戲

  要求探尋規律並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用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用抽屜原理解決具體問題進行建模,讓學生體會抽屜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四)、小結全課,激發熱情

  1、今天的你有什麼收穫?

  我們將鉛筆、鴿子、撲克看做物體數,文具盒、鴿舍、四種花色看做抽屜,觀察物體數和抽屜數,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只要大概意思正確即可)

  小結:只要物體數量比抽屜的數量多,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2個物體。這就叫做抽屜原理。

  2、介紹課外知識。

  介紹抽屜原理的發現者——數學家狄裡克雷。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平常事中也有數學原理,有探究的成就感,激發對數學的熱情。】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抽屜原理》共有三個例題,例1、例2的內容,教材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讓學生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重在引導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發現、總結規律,為後面學習抽屜原理(二)及利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做下了有力的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透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透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

  理解“抽屜原理”,並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共三個教學環節:遊戲匯入——探究新知——解決問題——課堂小結

  下面我分別說說前3個環節。

  第一環節——遊戲匯入

  透過“搶椅子”遊戲,體驗不管怎麼坐,一定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兩個同學。激起學生認識上的興趣,趁機抓住他們認知上的求知慾,作為新課的切入點,這樣匯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探究新知的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第二環節——探究新知

  此環節正是本節課的關鍵一環,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重在讓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不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課上我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擺一擺,說一說,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知識的探究中來,讓學生實際到講臺前演示,並對數進行分解法,把學生得出的結論進行彙總,最後由學生總結出了結論:5根小棒放進4個杯子,一定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有2根小棒。例2是讓學生明確數量、抽屜和結論三者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對“一定有一個杯子裡至少有小棒的根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餘數”,我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

  第三環節——解決問題

  此環節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在設定習題方面採取層層深入,有一定的梯度,由學生很容易找到抽屜的題型過度到抽屜隱藏在題目中,逐漸提高難度,所選擇的題力爭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整節課,我始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小組討論,動手操作,學生演示,幻燈示範,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透過我的引導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抽屜原理》六年級數學說課稿7

  這節課是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五單元數學廣角的第一節,下面我從以下四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本單元共三個例題,例1、例2的內容,教材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例3則是在學生理解抽屜原理這一數學方法的基礎上,會用這一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今天我講的是例1例2的內容,主要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重在引導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發現、總結規律,這一內容為後面學習抽屜原理(二)及利用這一原理解決問題做下了有力的鋪墊。因此,這節課在本單元起著引領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1、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透過操作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3、透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是;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發現、總結並理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中“總有”“至少”的含義。

  我之所以這樣確定重難點和教學目標,因為《新標準》指出:在本學段學生將透過數學活動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上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設疑激趣法、講授法、實踐操作法。

  學法上學生主要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