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六篇

大班數學教案

【必備】大班數學教案模板六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1、我找到了數字

  準 備:筆、紙

  組織策略:

  ⑴提問引出話題:你找到了數字嗎?

  ⑵請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⑶展示幼兒的記錄,採用結伴及小組交流的方式說說自己的發現。

  2、長高了嗎?長胖了嗎?

  準 備:每名幼兒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長體重測量結果卡(中班、大班用不同顏色區分,身長、體重後留有空格讓幼兒做標記)組織策略:

  ⑴談話引起幼兒對保健老師體檢測量身長體重的回憶。

  ⑵出示幼兒體檢記錄卡,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的內容。

  ⑶幼兒比較自己中、大班的體檢記錄,並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長。

  ⑷展示幼兒的記錄,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3、幼兒園裡的數字

  準 備:選擇晴朗的天氣

  組織策略:

  ⑴提問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我們幼兒園裡有沒有數字?哪裡有數字?

  ⑵幼兒自由結伴在幼兒園裡尋找數字。

  ⑶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有哪些數字?

  準 備:幼兒與家長共同探索的記錄單,實物投影或影片探頭。

  組織策略:

  ⑴用影片探頭分別展示個別幼兒和家長探索發現的記錄單,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和家長探索的結果。

  ⑵小結歸納幼兒與家長的發現。

  ⑶將幼兒與家長的探索結果放大,展示在活動室中,進一步激發探索的興趣,加深對數字的實際意義的理解。

  5、我家裡的數字

  準 備:幼兒自己的探索記錄卡或收集的有數字的實物,影片探頭。

  組織策略:

  ⑴結伴交談:我家裡也有數字

  ⑵展示幼兒探索的記錄卡並請幼兒介紹數字表示的用途。

  ⑶觀察幼兒收集來的實物,討論: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麼用?

  6、汽車上的數字

  準 備:事前與梁超小朋友的爸爸(汽車司機)取得聯絡,做好介紹汽車上位置、不同部件上數字用途的準備

  組織策略:

  ⑴提出前一次活動中的問題,引發興趣。

  ⑵介紹前來做客的梁叔叔。

  ⑶幼兒向叔叔提出自己探索中遇到的有關汽車上許多有關數字的問題。

  ⑷參觀叔叔的汽車,瞭解汽車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數字的用途。

  7、書寫數字1—10(此活動可分幾次完成)

  準 備:筆,日字格紙,書寫在日字格中數字卡1—10,黑板,粉筆。。

  組織策略:

  ⑴觀察數字卡片,瞭解數字的書寫要求

  ⑵教師示範數字在日字格中書寫規範。

  ⑶幼兒練習,正確地書寫數字1—10。

  8、數字連畫(此活動可放在區域活動中進行)

  準 備:數點圖(提供的圖片按序連線後呈一個具體的物體形象)

  組織策略:

  ⑴找一找圖上有哪些數字?

  ⑵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

  ⑶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讀一讀。

  ⑷按照數序連線,看看是什麼?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9、數字變形畫

  準 備:幼兒和教師共同收集的藏有數字的`圖畫和由變形的數字組成的畫

  [page_break] 組織策略:

  ⑴引導幼兒觀察圖上有什麼?

  ⑵找一找1—10 的數字躲藏在哪裡?

  ⑶按照數序順數和倒數。

  10、數字的加減(結合主題探索活動超市購物活動進行)

  11、音樂中的數字(哆嘞咪)

  準 備:汪明子和媽媽收集的音樂教室裡的音階圖,學習樂器的孩

  子們收集的樂譜。

  組織策略:

  ⑴觀察幼兒收集來的圖片和樂譜

  ⑵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探索。

  ⑶用唱名讀一讀樂譜中的數字。

  (此活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圍繞音樂進行的主題探索活動)

  12、我做的……上有數字

  準 備:筆、紙、幼兒收集的廢舊紙盒、漿糊、膠帶等

  組織策略:

  ⑴談話:“我想做……”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想製作的物體以及上面數字的意義。

  ⑵幼兒自由交談,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設想。

  ⑶幼兒用筆畫出自己的設計。

  ⑷幼兒利用自己準備好的材料,根據自己的設計、製作一件有數字的物體。

  (此活動分為前後兩次進行,前一次為談話設計,後一次為製作。兩次活動之間給幼兒1—2天收集、準備材料的時間)

  13、我們來測量

  準 備:幼兒收集的各種測量工具。

  組織策略:

  ⑴認識各種測量工具,瞭解量尺上的數字的作用。

  ⑵討論:怎樣測量

  ⑶探索:我是這樣測量的

  (此活動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圍繞測量進行的主題探索活動)

  14、舉辦“有用的數字”展覽

  準 備:幼兒收集的有數字的實物,幼兒自己設計製作的有數字的物體,辦展覽需要的材料(紙、筆、泡沫板、大頭針、回形針、膠帶、積木等)

  組織策略:

  ⑴談話:你們還想用大家收集的和自己製作的有數字的物品做什麼?

  ⑵討論:在哪裡辦展覽?

  ⑶自己動手,為展覽作準備(選擇場地、物品分類、佈置展覽等)。

  ⑷舉辦“有用的數字”展。

  15、認識時鐘

  準 備:幼兒收集的各種時鐘

  組織策略:

  ⑴小小時鐘展

  ⑵時鐘是怎樣表示時間的?

  ⑶自己做時鐘

  ⑷我設計的時鐘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在前面的教學活動中認識了5一內的數,本次活動是透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擴充套件、整理幼兒在生活中獲得有關書寫方面的經驗,掌握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和初步的運用數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為入小學學習打好必要的基礎。活動首先以遊戲匯入,引出問題,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幼兒參與的願望。其次讓幼兒探索嘗試、發揮想象,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透過猜測討論的方法尋找問題的規律性。最後引導幼兒將找出的規律性和獲得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的問題。活動因此自然而然進入、開展、結束。

  活動目標:

  1.認識6,瞭解6的意義,知道6與5的關係 2 .學會點數6以內的實物數量 3 .初步理解數的守恆,培養幼兒動腦的習慣 4 .正確認讀和書寫數字6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點數6以內的數,認識6和正確書寫

  教學難點:瞭解6的意義及6與5的關係,正確書寫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口哨一個,數字卡,點子卡,小黑板。 2.幼兒準備彩筆。

  活動過程 :

  一.遊戲匯入

  1.將5把小椅子先擺成圓圈,請6個小朋友出來玩“搶椅子”遊戲。幼兒一邊拍手,一邊圍著椅子走,拍手由慢到快停,此時幼兒立即找一把椅子坐下,沒坐上椅子者為輸。再將椅子擺成一排一行或兩排,重複玩幾次。

  2.讓幼兒想一想,為什麼總有一個小朋友沒椅子坐?

  3.啟發幼兒數一數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從而知道有6個小朋友只有5把椅子,6比5多1,5比6少1。

  二.教學認識6

  1.問幼兒:要使6個小朋友都有椅子坐,應該怎麼辦?

  2.添上一把椅子,再玩遊戲,每一個人都能坐上一把椅子,使幼兒透過活動知道5添上1就是6,6裡面有6個1。

  3.問幼兒:現在玩遊戲的有幾個小朋友?幾把椅子?該用哪個數字來表示? 板書課題:認識6

  4.出示數字卡片6,教幼兒認讀。

  5.讓幼兒說說6像什麼?(出示口哨,6像哨子吹得響)

  6.教幼兒正確書寫6

  四.鞏固練習 1.拍手遊戲後抽讀數字卡片 2.出示小黑板〔2〕樹上有幾個桃子,請你再添畫一個後再數數有幾個桃子,將數字填在方格里。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拿出算術本再本子上書寫6.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倒著數的方法計算時間,瞭解“倒計時”的含義。

  2、在尋找節日的過程中,體驗“倒計時”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1、倒計時PPT。

  2、幼兒每人一張自制的XX年6月的月曆、鉛筆。

  活動過程:

  環節一:說說:倒計時(感知訊號燈上的“倒計時”,瞭解“倒計時”的含義。)

  1、看看說說:倒計時

  插1:PPT提問:你看到了什麼?綠燈上的數字告訴我們什麼?

  歸納:交通指示燈上的數字是從大到小倒著計時間的。

  插2:PPT提問:這張圖片上綠燈顯示的數字是幾?說明了什麼?

  情景:弟弟拉著媽媽的手要過馬路,媽媽說:“你看綠燈顯示的數字只剩3秒了,馬上就要變紅燈了,我們還是等下一個綠燈吧,這樣過馬路比較安全。”

  插3:PPT提問:這張圖片顯示是幾秒?

  情景:奶奶送妹妹上幼兒園,走到十字路口看到綠燈閃了就對妹妹說:“我們還是等一等吧!”妹妹說:“奶奶來得及的,從18秒鐘到紅燈還有好長一段時間呢。”

  2、歸納

  原來我們用倒著數的辦法,還能來計算過馬路的時間。“時間長”表示過馬路是安全的,時間短表示過馬路有危險。該走的時間就要抓緊走,不該走的時間堅決不能走。

  用倒著數的方法來計算時間就叫“倒計時”。

  環節二:找找:“倒計時”(體驗“倒計時”與我們的生活的關係)

  1、尋找生活中的“倒計時”

  奧運會的開幕畫面、火箭發射、新年倒計時、微波爐、洗衣機、世博會倒計時。

  環節三:算算:父親節“倒計時”(體驗“倒計時”給我們生活帶來方便)

  1、幼兒操作:算算從今天到父親節還有幾天?

  重點與難點

  在日曆上找6月10日和6月20日的位置。

  究竟算那幾天呢?

  環節四:活動延伸

  今年的6月30日對你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你們要畢業了,那麼離畢業“倒計時”還有幾天呢?能不能算算呢?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育教學目標:

  1、感知“左”“右”的空間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的知覺和判斷力;

  2、激發幼兒與同伴交流的興趣,能比較準確地說出物體所在的“左”“右”方位

  3、在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的基礎上,學會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進一步感知空間。

  活動準備:

  1、海底圖大的1份,小的與幼兒人數相同

  2、紅圓點20張(上課之前反面雙面膠先撕開)

  3、圖示6張(教師可隨意編),黏貼的小圖片每人各六張

  4、課前認識生字:左、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區分左右手

  1、猜謎匯入:一棵小樹五個杈,不長樹葉不開花。能算會寫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手)

  2、每個人都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一隻是右手,那麼你們能分清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嗎?(幼兒交流)

  3、教師發出指令,幼兒按指令舉起相應方位的手並做出動作。

  4、教師出示右手,手上貼有紅圓點,提問:你知道老師手上有什麼嗎?你知道它是我的左手還是右手,請你舉起和我相同的手?

  (1)教師觀察幼兒舉手的情形,並在舉對的孩子手背上貼上紅色貼紙。

  (2)對於舉錯的幼兒,教師可以站在幼兒身旁,和幼兒同方向站,讓幼兒對照,是不是舉對了。

  (3)師強調,幼兒按指令做動作:

  1)請把有紅色點點的手舉起來;

  2)請把有紅色點點的右手舉起來;

  3)請把你的右手舉起來;

  (4)再次強調:我們的貼有紅點點的是什麼手?(右手)

  5、教師請幼兒思考:為什麼你的右手紅點點在這邊,而我的右手紅點點在那邊呢?

  小結:站的方向不一樣,(教師轉過背,與幼兒方向一致,再舉右手)讓幼兒體驗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舉的右手和你的剛好相反,要是方向一樣,我們的右手就一樣了

  二、基本部分: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

  (1)、剛才我們知道了左手和右手,那麼老師還想考考你,你的身體上,除了左手和右手之外,還有什麼部位也可以分左右呢?(耳朵、眼睛、腳、腿、肩、鼻孔、眉毛等)

  (2)、提問:陳老師的左右腳、左右耳朵和你們一樣嗎?

  小結:我和你們的是相反的,你的左邊我的就是右邊,你的右邊我的就是左邊了。

  (3)、聽口令做動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聳聳你的左肩,聳聳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放慢速度,糾正個別不對的幼兒,此環節教師應面向全體,看看是否每個幼兒都對)

  (4)、看圖區分左右

  師:有6只小動物看到我們玩的那麼開心,也來湊熱鬧了。看,誰來了。(出示六隻小動物的圖片。)

  提問:有幾隻小動物?最左邊是誰?最右邊是誰?誰的左邊是誰?誰的右邊是誰?

  2、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左右

  (1)、剛才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其實不管什麼時候在我們的左右邊都有人或東西,你們能說說你的左邊右邊有什麼?或者你的左、右邊坐著誰?(練說:用左、右說一句話,如:我的左邊有什麼?或我的右邊坐著誰?)

  (2)、請三個小朋友上來,面向大家站,區分X的左邊是X,X的右邊是X?(讓幼兒體會他們是面對我們站的,方向和我們相反)。

  (3)、總結性提問:如果我們轉變方向左右還一樣嗎?(四個方向轉,區分左右)

  三、結束部分:幫動物找家

  師:轉呀轉,哎呀!不知不覺轉到了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可真漂亮,那裡住著許多海里的小動物,可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我們來幫幫

  他們吧?

  1)出示大圖片(認識生字:左邊、右邊),幼兒看圖、根據圖示的要求,自己完成練習,將圖片貼到自己圖片相應的位置。(老師巡迴指導)

  2)交流答案。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三種特徵(形狀、大小、顏色)為圖形尋找合適的空間位置。

  2、能大膽、正確地表述幾何圖形特徵和方位。

  【活動準備】

  1、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的幾何圖形若干。

  2、大圖形板一張,小圖形板若干。

  3、幼兒操作卡片兩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活動。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觀果園好嗎?告訴你們哦!還有寶寶也想和我們一起去參觀果園呢!一起來看看有誰!(幼兒自己觀察交流)

  二、複習四種圖形。

  出示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紅色、黃色、藍色),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三、遊戲“參觀果園”。

  1、第一次操作

  師:是哪些圖形寶寶想和我們一起去參觀果園呢?因為果園有些遠,需要坐汽車,請小朋友幫它們分一

  分,看看需要幾輛汽車。分好後請和對面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們是怎麼分的。

  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幼兒上臺操作並講述分法。

  2、第二次操作

  師:圖形寶寶都坐上車了嗎?我們出發啦!播放音樂,一起玩開汽車的遊戲。果園到啦!請小朋友下車,農民伯伯請我們坐纜車參觀果園,可是纜車坐不下這麼多圖形寶寶,請大家再幫圖形寶寶分一分,好嗎?分好後請和對面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們是怎麼分的。

  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幼兒上臺操作並講述分法。

  3、第三次操作

  師:看!果園裡有蘋果、橘子、梨子、葡萄……這麼多水果啊!(觀看PPT)今天我們參觀果園的活動結束了,農民伯伯請我們吃水果啦!你們高興嗎?在請我們吃水果前,農民伯伯要求我們幫圖形寶寶也分一分,一起分享水果,你們願意嗎?分好後請和對面的小朋友說一說,你們是怎麼分的。

  提問:你是怎麼分的?幼兒上臺操作並講述分法。

  四、分享水果。

  師:農民伯伯誇我們小朋友真厲害,觀察仔細、會按形狀、大小、顏色來幫圖形寶寶分類;水果已經準備好了,我們一起去品嚐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地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2、能正確地擺、畫出與圖形對稱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3、能運用對摺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感受對稱美。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操作紙、剪刀、小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女巫與公主”。

  師:在一個王國裡住著一位漂亮的公主,可是有一天來了一位可惡的巫師,她對公主施了魔法,把公主關了起來。你願意幫忙把公主就出來嗎?(願意)我們要闖很多關,才能就出公主哦!你們有信心嗎?

  (在這一環節中,透過故事情節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對幫助公主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

  二、遊戲“闖關救公主”。

  (一)第一關:尋找復原

  師:請小朋友找出愛心的另外一半,把愛心復原。(出示三種不同的形狀,讓幼兒辨別)

  師小結:像這種左右大小一樣、形狀一樣,對摺後能完全重疊的圖形,叫對稱圖形。

  (這一環節,孩子們首次接觸到電子白板,都爭先恐後地想到前面操作一下,同時,孩子們初步理解了對稱圖形的含義。)

  (二)第二關:對摺辨認

  1、出示月牙形、梯形、正方形,請幼兒折一折,找出對稱圖形和不對稱圖形。

  2、集體交流:

  (1)請幼兒上前示範折一折,並說出圖形是對稱的。

  (2)教師小結:像這種上下大小一樣、形狀一樣,對摺後能夠完全重疊的就是對稱圖形。

  (此環節讓幼兒透過動手做一做,在自己的探索操作中找出對稱和不對稱圖形,並再次理解對稱圖形的含義,老師也再次地進行小結含義。)

  (三)第三關:觀察分類

  師:請你把對稱的送到笑臉框裡,不對稱的送到哭臉框裡。

  (此環節讓幼兒在電子白板上把對稱和不對稱的圖形分別拉到相應的框裡,並透過對稱軸進行檢驗,圖形是否對稱,孩子們爭著上前試一試,分錯了,其他幼兒積極願意幫助他,並能夠說出這樣分的理由。)

  (四)第四關:旋轉操作

  師:兩個梯形,請你轉一轉、擺一擺,把右邊的梯形跟左邊的相對稱。

  師鞏固總結:以對稱軸為中心,左右大小一樣、形狀一樣,能夠重疊在一起的就是對稱圖形。

  (此環節是最後一關,幼兒非常興奮,公主就快要被救出來了。但是這關也是最難的一關,不僅要觀察梯形的特徵,還有觀察梯形在對稱軸的什麼位置,一開始請了兩名幼兒都沒有擺對,在老師的再三提醒下,透過一次次的觀察,終於擺到了正確的位置。)

  三、感恩“公主送禮物”。

  集體討論並操作:如何折、剪出對稱的圖形。

  師:公主就出來了,為了感謝我們,公主為我們準備了許多禮物,這些禮物都是對稱的,它的另一半藏起來了,應該怎樣折出和剪出完整的禮物?

  (此環節利用公主送禮物,讓幼兒透過折和剪,感受對稱的含義,體驗對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