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6篇

大班數學教案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初步學習 的方向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會用序數詞較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傾聽別人的發言,關注和學習同伴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磁性板,上面縱向畫有10條跑道。

  2、教學掛圖(四)中的10種動物,(卡片),木偶大象,1~10大小數卡各一套(小數卡用於記錄最後動物比賽的結果,大數卡用於記錄跑道的位置)。

  3、幼兒用書第22頁《認識序數》的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運動場上有什麼。(將動物隨意散放在跑道上,不與跑道對應)引導幼兒觀察跑道,確認各條跑道的序號。

  教師:數一數,一共有幾條跑道?(請個別幼兒說一說,然後在集體點數)教師:哪條跑道是第一條?你是怎麼知道的?(從左邊開始數,依次指其右邊相鄰的跑道,問這是第幾條跑道,再依次一直到第10條跑道)引導幼兒用數字標出跑道的位置。

  教師:誰會用數字給每條跑道做個標記呢?(請一位幼兒來操作)教師手指跑道上的數字5:"5"放在這裡表示什麼意思?我們平時用"5"可以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作用?(有兩個作用:一是表示物體的數量,二是表示物體的位置)

  2、幫助小動物做賽前準備。

  教師出示木偶大象,以裁判的身份提出賽道準備的要求:請運動員站在自己的跑道上,做好比賽準備!第1道,小兔。請個別幼兒上來幫助小兔找到自己的跑道並站好,再把其他動物放在不同的跑道上。(不要按順序說,讓幼兒找出對應的跑道)

  3、比賽開始後引導幼兒判斷比賽的情況。

  教師移動動物的位置,讓幼兒看看比賽中的的情況。

  教師:比賽進行了一半,小朋友看看是誰跑在了第一位?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裡重點線最近的是第1位)再看看其他動物個跑在了第幾位?

  再次移動動物的位置,展示比賽結果,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判定每個動物比賽成績。

  教師:比賽結束了,誰得了第1名?其他動物各得了第幾名?第幾跑道上的什麼動物跑在第幾名?嘗試用數字記錄動物們比賽的結果。

  教師:誰能告訴大家參加運動會的小動物,它們各自的了第幾名?(集體說一說動物們比賽的結果)師幼討論:這次比賽,小貓有2個數字朋友(表示跑道位置和比賽結果),它們各是什麼意思?(站的道次、比賽所得的名次)

  4、集體進行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按提示要求完成幼兒用書第22頁"樓梯上的動物"內容。

  教學反思:

  本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認識1-10 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考慮到序列是多樣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學中,我進行一些序數變化方式,如:

  1.辨認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橫直排的,縱向排的,

  2.從不同的方向確認序數,如:從左到右是第幾?從右到左是第幾?從上到下上第幾?從下到上是第幾?

  3.確認同種類物體的序列,哪個物體排第幾?

  4.在變化的情景中確認序數,如確定了序列中物體的`序數後,變換序列中的物體,再認一認變換後的物體排第幾?這樣做既有利於形成序數的概念,也有利於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本節課教具準備充分,遊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透過數形系列卡片中圓形個數認知三個數之間的相鄰關係,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歸納數學的思維方法。

  環境創設:

  幼兒每人一份圓形金魚系列(1-10)和數字卡片(1—10)

  重點與難點:

  認知三個數之間的相鄰關係。

  活動過程:

  一、數圓

  幼兒將練習紙上的圓形金魚看片撕下,玩數金魚,邊數圓形邊把相應的數字卡放在“金魚”下面。

  二、找鄰居

  每張“金魚”圖片下都有對應的數字卡,請幼兒分別給“金魚”和數字找相應的鄰居,要求幼兒會說3有2個相鄰數,3比2大1.3比4小1.

  歸納:請幼兒找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發現除1和10以外,其餘各數都有2個相鄰數。

  三、排卡片

  幼兒兩人一組玩看片遊戲。如一個幼兒出示4個圓形的金魚卡,另外一個幼兒馬上拿出3個圓形的金魚卡和5個圓形的金魚卡,並同時排出3、4、5這三張數字卡。說出4的相鄰數是3和5,3比4小1,5比4大1.遊戲反覆進行。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數字“1”

  2、瞭解數字“1”表示的意義,引導幼兒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1、娃娃家的物品,其中有些事一個,有的是又許多。如:一個娃娃、一個杯子、一面鏡子、一個玩具車、一把牙刷、一把梳子、許多書、許多積木、許多彩色筆(散的),可以實物。

  2、卡片:數字1、許多

  3、1和許多操作卡片

  教學過程:

  一、 問候、 熱身:

  教師數字幼兒指五官,1—眼睛2—鼻子3—眉毛4—嘴巴,教師報數字幼兒作出反應。

  二、 呈現教學主題

  1、玩娃娃家的遊戲,感知1和許多都是表示數量的。

  佈置娃娃家

  ———請幼兒說說娃娃家有些什麼?

  ———找數量:請幼兒找找娃娃家裡哪些東西只有1件,哪些東西有許多

  ———教師小結:像書,積木、彩色筆有許多,出示準備好的圖片。一個娃娃、一個杯子、一面鏡子、一個玩具車、一把牙刷、一把梳子只有一個的,想想可以用什麼數字來表示呢?

  2、認識數字1、理解意義

  (1) 分析字形,字意。1像什麼。

  (2) 教師小結:一樣東西都可以用來表示。

  三、識別概念和辨別

  1、1還可以表示什麼。教師提醒它可以表示很大的一樣,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一樣。

  2、找找教室裡或生活、身體上哪些東西可以用1或者許多來表示。

  3、認識許多,感知1和許多的關係。

  ———出示許多書。

  師:這裡有什麼呀?書。有多少書?(許多)

  師:哇,老師手裡有許多書,那現在呀就讓小朋友們和我一起分享分享。

  ———將書分給幼兒。

  師:小朋友,還有書嗎?

  幼:沒有

  師:那你們手中有幾本書?

  幼:也是一本。

  師:那我把許多書分成了1本1本1本。(邊說邊指著自己和幼兒的書)

  師:可是現在已經分享好了,那怎麼樣才能變成許多本書呢?

  幼講述。

  ———總計:一本一本放在一起就是許多。

  師:許多書放在一起就是一疊書,我們現在可以直接說它現在是(一疊書),那這裡我們可以用數字什麼來表示呢?(1)只是這個1是表示一疊書。分開來就是(許多書)。許多書可以組成(一疊書)。

  小結: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合起來是就是許多。許多也可以組成1,這個1表示更大的東西。

  四、規則內化與應用

  1、遊戲拍手,教師說1幼兒拍一下,教師說許多,幼兒快速拍手知道老師說停幼兒才停,重複。(或者跺腳,拍肩)

  2、送卡片(準備1和許多數量實物圖片),出示字卡1和許多,請幼兒將卡片送到相應的數量。

  五、認知策略形成

  1、正確學會書寫1

  師:原來1這個數字這麼厲害,現在我們來學學它應該怎麼寫。

  師:看看梁老師現在把1寫進了什麼裡面?格子裡。

  師:可是它在格子裡是怎麼站的?

  幼:斜的。

  ———教師在黑板上書寫示範

  2、佈置課堂作業:1寫一行。教師提醒幼兒的寫作業的姿勢和握筆方法。

  3、兩位老師巡視指導幼兒的寫作業的坐姿和握筆方法

  六、佈置回家作業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分析:

  《認識時鐘》是幼兒多元能力實踐課程大班下冊主題活動“清涼一夏”科學領域中的數學活動之一,該活動主要內容是如何引導孩子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教會幼兒正確認讀整點、半點的方法。

  教學設計理念:

  時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幼兒時常都能見到它。時鐘能告訴人們時間,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都與之相關。幼兒學會認識時鐘,能更好學會作息時間。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的指導要求:我們的教育應該和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絡在一起,把幼兒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事物與現象轉換為知識點傳授給幼兒,從而達到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為此,我選擇了以時鐘的相關知識和幼兒一起互動來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學思路:

  創設情境匯入——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簡單認識鐘面,初步瞭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結合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認讀整點、半點——幼兒透過撥紙片鍾、做遊戲複習認讀整點、半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語言討論法、講解演示法、動手操作法、遊戲法

  教學手段:

  談話法、多媒體課件、動手操作、遊戲

  活動內容:認識時鐘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初步瞭解時鐘的表面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

  2.透過辨一辨、讀一讀,撥一撥,教會幼兒正確認讀整點、半點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正確認讀整點、半點

  活動難點:掌握認讀半點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時鐘課件、一日生活PPT、音樂、

  2.幼兒人手一份硬紙片鍾

  3.實物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開張了,它邀請我們到那兒去,我們開著汽車出發吧!(放音樂,進入活動場地)

  二、簡單瞭解時鐘的作用

  小兔的新店到了,你們看到了什麼?(時鐘)原來小兔開了一家時鐘店。小朋友你原來看見過時鐘嗎?你知道時鐘有什麼作用嗎?(時鐘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它)。

  三、簡單認識鐘面,初步瞭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

  1.小朋友想不想和時鐘做朋友呀?那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時鐘吧!我們有請小兔子來介紹(放課件)

  2.提問:時鐘的鐘面上有什麼?(針和數字)請小朋友說一說這12個數字。(主要認識分針和時針)較長的針叫什麼名字?(分針)最短的針叫什麼名字?(時針)

  3.初步瞭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係

  (1)提問:時針、分針走得是一樣快嗎?誰走得快?(鼓勵幼兒互相討論)

  (2)我們有請小兔子告訴我們吧(放課件)

  (3)教師小結: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表示1小時

  [活動評價:本項活動由多媒體課件情境匯入,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慾望。透過組織看多媒體課件和指導幼兒親手撥紙片時鐘,把抽象思維和直接觸控結合起來,能較好地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與教師互動對時鐘的辨一辨、讀一讀,撥一撥,能讓幼兒體驗活動的樂趣]

  四、認讀整點和半點

  那我們怎樣認讀時鐘表示出的時間呢,我們請小兔來說一說(放課件)

  1.認讀整點

  (1)教師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時或者叫整點。時針指在數字幾就表示幾點。(老師示範講解)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1就表示1:00;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2就表示2:00

  (2)幼兒結合日常生活,複習認讀整點(放一日生活PPT)

  提問:小朋友,我們每天幾點來幼兒園?(8:00)中午幾點吃中飯?(12:00)下午幾點

  放學回家(4:00)?請你們用小兔送給你們的小時鐘撥一撥吧!

  2.認讀半點

  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點,當分針指在數字6又表示什麼呢?我們請小兔說一說(放課件)

  (1)教師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時就表示半點。(出示表示半點的時鐘)那這面時鐘表示幾點半呢?那我們就要看時針經過了哪個數字或者比較時針兩邊數字的大小,哪個數字小,就是幾點半。(教師示範講解)3:30、7:30、9:30

  (2)幼兒結合日常生活,複習認讀整點(放一日生活PPT)

  提問:小朋友,我們每天早上幾點半做早操?(8:30)中午午睡幾點半起床?(2:30)請你們用小時鐘撥一撥吧!

  [活動評價: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鮮豔的畫面,極大地調動了幼兒觀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地去思考;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幼兒結合一日生活,透過自己撥時鐘,在實際操作中探索和學習,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3)認識特殊的時間:12:30

  (出示表示12:30的時鐘)小朋友,這是表示幾點半呢?這個時間有些特殊,分針指在6,時針指在12和1的中間,數字1雖然比數字12小,但時鐘表示的時間是12:30,小朋友們記住了嗎?

  五、做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複習認讀整點和半點

  (1)講解遊戲規則:小兔現在要和小朋友們玩個“老狼,老狼幾點了”的遊戲,你們願意玩嗎?小兔扮演老狼,請小朋友來當小羊。老狼在前面問“小羊,小羊幾點了?”老狼就雙手拿著一個鐘撥時間,請小羊來說時間。小羊如果說對了,老狼就會發獎品給小羊,如果說錯了,小羊就要退出遊戲,小朋友聽清楚了嗎?

  (2)組織幼兒做遊戲

  [活動評價:遊戲法是幼兒園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法,幼兒能一邊玩一邊快樂地學習。遊戲活動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六、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今天我們認識了時鐘,時間很寶貴,希望小朋友們珍惜時間,做個守時的好孩子。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我們一起給小兔再見吧!(放音樂)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一些幼兒園裡,大班的兒童還不能很好認識到數的組成和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而數的組成和分解不僅有利於鍛鍊幼兒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幫助幼兒從計數活動過渡到運算活動,還有利於幼兒鞏固數的概念和學習加減運算,為小學數學學習打下基礎。而且數量關係是發展智力的關鍵。缺少對數的組成和分解的能力將不利於幼兒以後數學的學習。為了促進這個問題的解決,筆者設計並實施記錄了這個方案。

  活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幼兒透過對水果的分配以及花朵的合併,學習4的合成與分解,並透過學具自主學習5的分解和合成。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幼兒透過分配水果和操作學具,初步掌握操作和探索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幼兒透過對學具自主探索5的合成與分解,加深探索的興趣。

  重點難點

  (一)重點:透過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4的合成和分解的基礎上,幼兒自主探索5的組成和分解。

  (二)難點:幼兒透過學具自主探索5的合成和分解。

  活動準備

  (一)教學用具:3個人物和動物卡片,香蕉、蘋果、橙子卡片各4個,花盆卡片4個,紐扣學具若干份,一段音樂

  (二)教學物件:大二班全體幼兒

  (三)教學地點:大二班教室

  (四)教學時間:30分鐘

  活動過程(僅限中文教案,由於照片涉及個人隱私及肖像權等問題,請不要新增含幼兒肖像的照片!)

  (一)匯入部分(情景匯入):(3分鐘)

  播放背景音樂,引出情景,吸引幼兒注意力

  師:你們聽!這是誰在叫?對,小鳥在唱歌。今天天氣特別好,(出示教具)小花請小狐狸和長頸鹿來家裡玩。小花拿出一些水果來招待他們,都有哪些水果呢?

  師:(音樂驟停)對,有香蕉、蘋果和橙子。小花打算把他們分給小狐狸和長頸鹿。

  (二)基本部分(25分鐘)

  1、教師引導與幼兒自主探索相結合,學習4的分解和合成。

  教師示範與幼兒探索,學習4的分解

  師:你們數一數,小花拿出了多少根香蕉(4根)

  師:小花想把這4根香蕉分給小狐狸和長頸鹿,那要分成幾份呢?(2份)那可以怎樣分呢?老師幫小花分一下(4分成1和3),並用圖()表示

  師:又拿出了蘋果,有多少個呢(4個),請小朋友上來幫小花分一下,要跟老師的分法不一樣的。(幼兒上來分好後,再用圖表示,再請幼兒分橙子。)

  小結:無論是蘋果、香蕉、橙子,都是4個,把4分成2份,有3種方法。第一種是把4分成1和3,第二種是把4分成2和2,第三種把4分成3和1。

  將故事繼續,學習4的合成。

  師:小花請小狐狸和長頸鹿吃完水果後,又請他們去花園散步;。走著走著,小狐狸看見了2盆花,這一盆花多少多(1朵),另一盆花又是幾朵,合起來共多少朵(4朵),並用圖表示。

  師:長頸鹿也看見了兩盆花,這一盆多少朵(2朵),另一盆呢?(2朵),一共合起來多少朵花?(4朵),並用圖表示。

  總結:4的分解和合成。

  2、透過學具,讓幼兒自由探索5的分解和合成。

  自主探索5的分解

  感知和探索

  師:學習了4的分解和合成,那5又可以怎樣分成幾份?(2份)請小朋友先拿出5顆紐扣,試一下。音樂停下來,小朋友就不能再動了。

  交流和提升

  師:大家都完成了,現在請2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方法。

  師:你把5分成了幾份,一份是多少個,另一份是多少個?

  小結

  5可分成2份,有4種方法,第一種是把5分成1和4,第二種是把5分成4和1,第三種是把5分成2和3,第四種是把5分成3和2)

  理解5的合成

  師:那老師再提問一下剛剛幾個小朋友。A把紐扣分成2份,一份1個,另一份4個,那一共多少個。(並用圖表示)

  (三)結束部分(2分鐘)

  小朋友可以和同一組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方法,也可以討論一下還有其他方法嗎?(讓小朋友自主交流出另外兩種分法)

  活動總結

  這次教學活動是圍繞4和5的分解和合成進行教學,符合大班幼兒教學內容的學習。幼兒已經在中班時具備了理解整體和部分的能力,不過是側重在理解平面圖形的簡單關係上面,在這基礎上,為了以後更好地進行數學運算活動,大班要進一步學習數的組成和分解。這個教學方案正是講解了4和5的合成與分解。讓幼兒知道1和3,3和1,2和2合起來是4,1和4,4和1,2和3,3和2合起來是5。大班幼兒掌握了這些數學知識了,以後就可以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幼兒合起來就是加的意思,從而方便學習加減,讓他們更理解加減。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夠掌握基本的測量方法,知道測量時應首尾相接。

  2.會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3.能夠合作測量,完成任務。

  【活動準備】《一天天長大的小樹》PPT。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樹苗的圖片,引起幼兒的注意。

  T:親愛的小朋友,我們要一起來聽一個好聽的故事,它的名字是《一天天長大的小樹》,故事裡有一顆小樹苗(出示小樹苗的圖片),大家看,這是一顆怎樣的小樹苗呢?

  T:是的,這是一顆長得小小的、黃黃的小樹苗,它有一個大大的夢想,就是變成一顆什麼呢?是的可以讓我們小朋友玩耍、休息的大樹。可是要變成這棵大樹那得變得有多高呢?小樹苗現在又有多高呢,那個孩子可以幫助他想個辦法。

  T:我們平時會用到哪些工具進行測量?

  T:如果要測量一個物體的高度或者長度,我們都會用到一些測量工具。看看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用到哪些工具,這些工具你都見過嗎?

  欣賞PPT

  教師:那我們故事中的小樹苗會用什麼工具來進行測量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二、瞭解故事內容,理解故事

  教師開始講述故事,欣賞故事內容的第一頁

  T:在故事中,小樹苗是用什麼來測量的(手掌)

  T:那等會,老師就請小朋友不但用故事裡的手掌進行測量,還給你們準備了另外的一些工具,有毛線、積木、吸管、紙條,小朋友們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進行測量,如果我拿到了一根吸管,這要怎麼來測量呢?(教師先演示一下)等會請大家測量好了,要告訴我們你是怎麼來測量的,結果是什麼!

  (從底部進行測量)

  幼兒自由測量。

  T:哪個孩子可以告訴我們大家你的測量結果,同時來演示一下?

  T:孩子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咋們的操作結果一樣嗎?小樹苗有不同答案的身高,那你覺得哪種記錄起來比較方便、比較好呢,那接下來,就請小朋友用你喜歡的測量工具來給大樹進行測量。

  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測量

  三、自由選擇、測量

  T:透過測量,我們知道了小樹苗有多高,長成一棵大樹又必須有多高!原來我們透過測量工具就可以知道這些。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是你想知道的?

  T:小朋友們,就用你手中的工具去量量他們吧!

  幼兒自由選擇教師裡的物品進行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