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合集6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合集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係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係,進行解答,然後提問:

  這道題為什麼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並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後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用什麼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後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裡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麼,求什麼?

  啟發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後,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後啟發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絡,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麼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後,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後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麼?(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麼?(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麼?(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透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麼得來的。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麼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儘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麼減法中關於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後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麼80等於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於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後,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係是什麼?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係是什麼?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係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係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係,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並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麼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後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麼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和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並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麼知識。

  然後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係。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於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於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並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後,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後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後,和是怎麼變化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記數單位千。

  2、會用千數圖表示千與千以內的數。

  3、會讀千以內的數並登入數位表。

  教學重點:

  1、點圖、簡圖等多種方式表達數。

  2、千以內數的讀與寫。

  教學準備:

  千數圖,數位表、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體育館裡正在進行激烈的比賽,A看臺上的觀眾們已再為運動員們“加油”看書P10-11

  主題圖:

  (1) 你估計一下,A看臺上坐了多少人?

  (2) 你是怎麼數的?

  (3) 有10個小區,每個小區的座位有什麼安排的?

  2、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千”(板書課題)

  二、新授

  (一)千數圖

  1、把每個人看作一點,每個小區就變成了一張?(百數圖)

  2、有幾個百數圖?板書:10個百數圖就組成了千數圖。

  3、千數圖是由幾張百數圖組成的?共有幾個點?

  4、小結:一百一百地數,十個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著千數圖,一百一百的數數看。

  (二)千數圖簡圖

  1、如果每次畫那麼多點,你感覺如何?千數圖我們可以用簡圖來表示。

  2、介紹簡圖: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們書上的頁碼也都是用數圖表來表示的。

  3、試一試(用簡圖表示)

  235 457

  4、根據簡圖我們能很明確地知道一個數的組成,有幾個□就表示幾個百,有幾個—就表示有幾個十等等。

  (三)數位表

  1、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數位,說一說它們的位置

  板書:百十個

  2、每一位分別表示什麼?

  3、今天我們認識了“千”、依次從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幾個千。

  出示板書:千百十個

  4、看錶讀數說一說幾,表示什麼?

  千百十個

  342

  567

  460

  406

  (四)讀寫法

  1、 上面各題對應板書 :這就是寫數,讀做什麼呢?板書:三百四十

  2、 下面請你們自己來把上面題的讀法寫出來,406、460發現了什麼?末尾的0不讀,而中間的0要讀。

  3、 遊戲:同桌合作,一人讀數、一人寫數。

  4、 小結:根據讀數位表,我們很容易說出數的組成,它是由多少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5、 聽組成說數:一個百,二個十、二個一,五個十,六個百、二個千。

  6、 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千數圖、簡圖、數位表、讀寫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能辨認出其餘三個方向。

  2、藉助辨認方向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

  教學重點:

  根據生活經驗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指出一個方向的條件下,會辨認其餘三個方向。

  教學難點:

  培養辨認方向的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教學教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平時大家出去玩迷路過嗎?如果迷路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學生回答:學生1:可以找人問路;學生二:可以記住一些標誌性的建築物,根據它們找到路......

  師:大家的辦法可真多,那其實只要大家學會了辨認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東西南北”一起來辨認方向。(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看大螢幕上的情境圖,看看圖中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做什麼呢?誰能給大家來描述一下。

  學生:老師在操場上給同學們指出太陽昇起的方向。

  師:也就是說老師在教大家辨認方向對嗎?

  師:那同學們,你們也想到操場上去認一認方向嗎?

  (組織學生去操場)

  師:同學們看太陽昇起來的方向,那是哪個方向呢?

  學生:東方

  師:對,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那你們能指一指東方嗎?(老師和同學一起指向東方)

  師:同學們真棒,根據太陽從東方升起的規律這麼快就辨認出了東方。那大家再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東面還有些什麼呢?

  學生觀察後回答

  師:嗯,同學的觀察力真敏銳,這麼快就把我們操場東面的事物都觀察出來了。那大家知道除了東還有哪些方向嗎?

  學生:太陽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還有西方

  學生:大雁冬天的時候要飛向南方,春天飛回北方。還有南方和北方。

  師:大家知道了太陽昇起的方向是東,那其他幾個方向怎麼找呢

  學生紛紛回答

  師:老師告訴大家一首兒歌,幫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個方向“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後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遊戲找方向。引導學生髮現前後左右的位置發生變化,東南西北的方向不變。

  師:對,沒錯,一共有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那請同學們再分別觀察一下我們操場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麼呢,然後在教材附頁1的圖上記下來並標明方向。

  (學生分組觀察、交流並記錄)

  組織學生回教室

  師:現在我們把各組的活動成功展示出來。

  師:請你們觀察圖上所標的方向有什麼不同

  學生:記錄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張記錄紙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他們畫出來的圖也不一樣。

  師:這名同學說的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在繪製地圖時,有的上邊是東,有的上邊是西,有的上邊是南,有的上邊是北,行嗎?

  學生:不行,這樣人們看地圖就亂了。

  師:生活我們對錶示地圖上的方向做了規定,可以概括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地圖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製的。

  師:你們現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規定繪製地圖了嗎?請把你剛才在

  操場上觀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圖,在書上第15頁填一填。

  學生填,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

  師:大家會辨認方向了嗎?(學生齊喊會)那我們就一起來實際操作下。

  練一練第一題,指名做

  第二題,小組同學互相我說你做

  第三題,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題作為家庭作業

  四、總結提升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呢?跟大家來分享一下。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例5、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思考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透過自主探索,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轉化“轉化”,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圖。

  你瞭解了什麼資訊?

  根據這些資訊你可以想到哪些問題?

  媽媽買雞蛋用去7.98元。買雞蛋多少千克?應怎樣列式?

  你是根據什麼列式的?(總價÷單價=數量)

  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5。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樣計算7.98÷4.2?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活動,巡視指導。

  4、分組彙報。

  (1)把7.98元和4.2元都轉化成單位是角的數,79.8角÷42角,再計算。

  把7.98元和4.2元轉化成角,其實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了幾?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轉化成79.8÷4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經學過了。

  79.8÷42的商與原來7.98÷4.2的商相等嗎?根據是什麼?

  5、。

  我們想的這兩種方法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除數4.2轉化成整數,因為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6、出示豎式。

  你能看懂這個豎式嗎?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應該先劃去哪個數的小數點?劃去4.2的小數點變成42,小數點其實是向什麼方向移動了幾位?

  7.98的小數點為什麼也要劃去,並且在9後面點上小數點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一位,商不變。

  7、獨立完成計算,集體核對。

  說說商中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8、歸納方法。

  在小組中說說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乘法?

  (先劃去除數的小數點,將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再按照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計算。)

  9、驗證結果。

  怎樣驗證這個結果是否正確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於7.98)

  學生驗證方法的正確性。

  10、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填寫。

  0.3到3,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呢?

  11、完成練一練第2題。

  指名板演。

  說說是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2.6÷0.2可以轉化成什麼?

  指出:口算一個數除數小數,也要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2、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

  計算正確嗎?錯誤的原因是什麼?

  3、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

  獨立計算,再比較。

  從上往下看,商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麼?你發現什麼了規律?

  4、完成練習十七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評講。

  5、完成練習十七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完成思考題。

  (1)如果用電正好是100千瓦時,則應付電費0.52×100=52元。

  (2)小明家實際付了64.6元,說明用電量超過100千瓦時。

  就必須先求出超出的用電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根據超出用電量的錢數÷單價=超出的千瓦時。

  12.6÷0.6=21千瓦時

  (4)再求出總千瓦時:21+100=121千瓦時

  四、課堂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收穫了哪些新知識?能說說怎樣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嗎?感覺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冊54頁“能被2、5整除的數”及相關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能正確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

  2、認識奇數和偶數,能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3、研究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偶數及奇數。

  四、教學難點:

  正確地判斷一個數能否被2或5整除。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預設伏筆

  師:我聽說四年四班的同學們很聰明,特別能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我想和四年四班的同學們交個朋友,我們在這裡共同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歡迎不歡迎?

  生:……

  師:好,現在我們是朋友了,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吉,同學們叫我吉老師好了。我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讓大家認識你,在課堂上,看誰表現的最好,看誰發現的問題最多,看誰回答問題最響亮,好不好?

  生:……

  師:下面我們做一個遊戲,同學們會報數嗎?

  生:……

  師:好,現在我們從第一排這位同學開始報數,第一排最後一位同學報完後,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學要接著第一排最後一位同學的數接著往下報,第二排最後一位同學報完後,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學要接著第二排最後一位同學的數接著往下報,這樣一直報到最後,聽懂了嗎?

  生:……

  師:別的同學報數的時候其他同學要注意聽,並且要記住自己的號碼。現在聽我口令:報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課本63頁的例3以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餘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 13÷4=3(組)??1(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麼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麼,怎麼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裡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後是餘數。

  也就是: 4 商

  除數被除數

  1 24和3的積

  1 餘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餘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說一說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麼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後集體討論,反饋資訊。

  預設:(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裡沒有餘數,相當於餘數是0,表示沒有餘數。

  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餘數,然後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後指名說說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穫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