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4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集錦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問題情境,理解並掌握小數進、退位的加減法。

  2、能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創設問題情境

  學校每年都安排學生進行體檢,第一關是量體重。只聽見淘氣說,我的體重是45千克;丁丁說,我的體重是33.4千克。我們可以提什麼問題?

  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計算方法

  1、根據所提問題,列式計算。

  2、討論:怎麼算?

  3、智慧老人說,小數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為了計算需要,45可以怎麼寫?

  4、自主計算,檢查反饋。

  三、鞏固與應用

  1、獨立完成第17頁1、4

  2、第17頁2、5

  四、總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拓展

  第17頁3、6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人民幣,能識別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時人民幣的單位,認識1元=10角,1角=10分。

  2、經歷人民幣的識別過程,體會1元以內各種人民幣的幣值,透過簡單的模擬活動,培養簡單的換錢、算錢、付錢的技能,發展多角度的思考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透過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參與小組的交流,體驗主動學習的作用,發展主動學習、合作交流的意識;瞭解人民幣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的面值及人民幣的單位

  教學難點:

  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學準備:

  1元以內的紙幣、硬幣若干;鉛筆、橡皮、尺子、羽毛球、郵票等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談話: 小朋友,你們買過東西嗎?買東西需要什麼?(錢)

  對了,錢在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名稱。美國的錢叫做美元,英國的錢叫做英鎊,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做什麼嗎?(人民幣)

  揭題: 小朋友真聰明,我們每人的生活裡少不了人民幣,每張人民幣面值大小不一,有幾元的,有幾角的,有幾分的。為了瞭解人民幣的一些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元、角、分。(板書課題)

  二、 認識人民幣

  1、 4人小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銀行中拿兩張你認識的人民幣,並在小組裡說一說: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幣?是怎樣認識的?

  引導: 人民幣有兩種,一種是紙幣,一種是硬幣。誰願意向小朋友介紹一下你認識的人民幣?你是怎樣認識的?

  2、根據教師的統一要求拿出相應的人民幣。

  要求: 下面請每個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幣。

  板書: 1元。(教師把1元紙幣、硬幣都貼在黑板上,紙幣正面朝上)

  用同樣的方法認識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課件展示1元以內的紙幣。歸納: 紙幣上都印有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勞動人民的頭像、中國人民銀行,另一面都印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人民幣是受法律保護的。小朋友應該愛護人民幣,不要在上面亂塗亂畫,更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們,你們願不願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練一練。

  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完成後用課件展示答案,共同訂正。

  三、 認識進率

  1、談話: 有個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媽媽買的一件黃顏色的新衣服,放學後豆豆來到了一家玩具店。(課件展示例題情境圖)

  提問: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麼?學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裡有鋼筆、計算器、練習本等

  (2) 還有兩個小朋友在買東西。

  (3) 鋼筆的價錢是5元,計算器的價錢是20元,練習本的價錢是1元等

  提問: 豆豆想買1本練習本,他應該付給營業員阿姨多少錢呢?(1元)他可以怎樣付1元錢?

  讓學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給小朋友看,幾個小朋友在講臺前站一排,可以是10個1角的、2個5角的、5個2角的、1個1元的等等。

  引導: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種方法都是付幾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們來看看豆豆怎樣付這1元的。

  (課件展示,豆豆說:“我付10角可以嗎?”)

  提問: 小朋友,你們說可以嗎?為什麼?

  (出示圖)板書: 1元=10角

  2、引導: 根據1元=10角,請你再想一想,1角等於幾分?

  (出示圖)板書: 1角=10分(學生齊讀一遍)

  3、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完成後,教師把不同的取幣方法都展示出來,並追問:哪一種方法最簡單?

  四、 簡單購物

  1、談話: 老師今天開了一家小小商店,你們願意上我這來買東西嗎?開業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錢,誰願意跟我換一換零錢?

  教師用1元分別和不同的學生換5角、2角、1角的零錢。

  填空: 1張1元可以換( )張5角;

  ( )張2角可以換1張1元;

  1張1元可以換( )張1角。

  2、同桌互相換零錢,活動1分鐘。(教師輔導)

  3、引導: 換完了零錢,我的商店開張了。看一看我賣的有哪些東西?

  課件呈現: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鉛筆4角,自動鉛筆7角,尺子3角,郵票8角。

  提問: 你想買什麼?

  誰想買郵票?你打算怎樣付這8角錢?有誰和他的付錢方法不一樣?

  幾名學生上臺買郵票,一手拿郵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錢展示給全班學生看。

  4、招聘營業員,學生互相購物。

  談話: 我當了經理後,想招聘一名營業員,條件是服務熱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對賬。其餘的小朋友準備好1元人民幣來買你想買的東西。

  學生活動2分鐘,對錶現好的小朋友進行鼓勵表揚。

  5、延伸練習。

  小組討論: 1元錢可以買哪2樣東西?如果買3樣東西,可以怎樣買?

  五、 全課總結

  小朋友,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六、 課後作業

  1、幫助媽媽買一樣東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價錢大約是1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理解並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正確地進行計算。

  2.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自覺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強化數學的規則意識和應用意識。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培養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發展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和運用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 談話:同學們都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餘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 出示情境圖(教材中的情境圖略加改動: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再問:如果你是李老師,你會怎樣買呢?說說你的想法,再列出綜合算式求一共要付多少元。

  根據學生的回答,有序地列出下列算式:

  (1) 可以買同一種棋。

  ① 買5副中國象棋。列式:12 5。

  ② 買5副圍棋。列式:15 5。

  (2) 可以兩種棋都買。

  ③ 買1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列式:12 + 15 4。

  ④ 買4副中國象棋和1副圍棋。列式:12 4 + 15。

  ⑤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列式:12 2 + 15 3。

  ⑥ 買3副中國象棋和2副圍棋。列式:12 3 + 15 2。

  提問:①、②兩式是一步計算,我們可以直接算出得數,③、④兩式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還記得運算順序嗎?(學生口答)

  再問:⑤、⑥兩式和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學生口答)這樣的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說明:對原教材情境圖中提供的資訊略加改動,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使例題更具開放性:一是可以有多種不同的購買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二是列出的算式中一步、兩步、三步運算的情況都有,既複習了過去學過的兩步混合運算的舊知,又自然地引入三步混合運算的新知;三是為進一步學習例題算式的變式創造了條件,使變式後的數量關係和計算結果更具合理性。]

  二、 自主探索,總結順序

  1. 教學例題。

  (1) 嘗試:學生獨立試做122+153。

  (2) 教師巡視,並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情況,如有運算順序錯誤的情況也一併板演)。

  (3) 討論:黑板上的計算對嗎?他們各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的?聯絡情境圖中的數量關係說說為什麼要這樣算?

  (4) 比較:兩種計算方法,哪一種方法更簡單?

  (5) 練習:在知道哪一種演算法更簡單的基礎上,再次自主練習⑥12 3 + 15 2。練習後同桌交流。

  2. 變式例題。

  (1) 出示變式題:

  (2) 提出問題:12 2 + 15 3

  ① 12 2 + 15 3 ② 12 2 + 15 3

  ③ 12 2 + 15 3 ④ 12 2 - 15 3

  ① 如果情境圖場景不變,並提供以下資訊供你選擇:

  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

  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

  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

  你能說出每道算式所需要的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嗎?

  ② 說說每道算式各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為什麼?

  (3) 集體討論。

  學生想說哪一道算式就說哪一道算式。一個學生口答,其餘學生認真傾聽並做評價準備。

  3. 試一試。

  (1) 獨立試做。

  (2) 同桌交流一道題的運算順序。

  (3) 全班討論:你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強調運算順序,強調書寫規範)

  4. 總結順序。

  提問:今天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是按什麼順序計算的?

  指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讓學生閱讀課本,提出不懂的問題。

  [說明:由於學生已經具備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所以在新知學習過程中充分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引導學生聯絡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先讓學生透過類推,聯絡例題中的數量關係,自主探索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透過例題的變式,由算式選擇合適的資訊,再次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最後透過試一試的教學,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同桌交流,全班討論,進一步強化運算順序和書寫規範。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先乘除,後加減的運演算法則便水到渠成了。]

  三、 練習反饋,鞏固深化

  第一層次:口答。

  1. 下面各組算式的運算順序一樣嗎?在小組內說說每組運算順序有什麼異同。

  ① 40 2 - 15 5

  40 2 + 15 5

  ② 50 5 + 8 5

  50 + 5 8 + 5

  ③ 36 - 6 5 3

  36 - 6 5 + 3

  2. 下面各題最後一步求的是什麼?在小組內說說各自的選擇。

  (1) 28 2 - 45 5

  ① 求積 ② 求差 ③ 求商

  (2) 84 3 - 98 + 2

  ① 求和 ② 求差 ③ 求積

  (3) 90 + 56 2 3

  ① 求積 ② 求和 ③ 求商

  第二層次:辨析、比較。

  1. 下面的運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想想做做第2題)

  先討論課本上的兩題,再補充討論以下兩題。

  2. 比較每組算式,說說你有什麼發現?(想想做做第3題)

  先同桌每人各做一組題,再相互交流,最後全班討論。重點討論每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第三層次:解決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4題。

  2.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先根據情境圖提供的資訊,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再列出綜合算式,說說運算順序。

  [說明:設計層次分明的三組練習,及時反饋學習效果,鞏固深化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透過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練習形式,對學生容易錯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透過解決問題的練習,在計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思路的訓練,使算與用有機結合,進一步體現數學的應用性,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四、 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能說出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嗎?計算時要注意些什麼?

  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1題、第6題。

  評析

  三步混合運算的學習是在兩步混合運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計算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既是進一步發展學生計算能力的需要,又是進一步學習小數、分數混合運算的需要。本課教學設計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注重算與用的結合,是新課程實施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本課教學對此做了整體思考:第一,在新課匯入中創設了李老師到商店買棋的情境,讓學生為老師設計買棋方案並列出算式,既複習舊知,又有機引入新課。第二,在理解運算順序的過程中反覆聯絡例題和變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真正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的道理。第三,在鞏固練習中利用課本上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用新知。這樣把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算與用和諧交融。

  二是注重學習材料的創設。教材有一幅情境圖,如果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資訊,列出綜合算式,再探索運算順序,也能達到教學目的,但方法唯一,用途單一。為此,本課設計對原例題情境進行了兩次改動:第一次改動是將資訊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改為全班有5個小組,給每個小組買1副棋,這樣使例題更具有開放性;第二次是提供買2副中國象棋和3副圍棋;中國象棋每副12元,圍棋每副15元;買中國象棋用了12元,買圍棋用了15元等多種資訊,讓學生根據變式後的算式選擇資訊,這樣由算式到條件,從綜合算式倒回去思考數學問題,在展開充分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聯絡實際情境理解運算順序。此外,在鞏固練習中對比、選擇、改錯等不同形式、針對性較強的練習設計,也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運算順序的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

  三是注重學習方式的改善。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三步混合運算是在兩步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只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就一定能夠順利實現從兩步混合運算到三步混合運算的遷移。本課設計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多次讓學生獨立嘗試,自主探索,並適時組織同桌、小組和全班的交流討論。同時,教師注意適時點撥引導,既讓學生充分自主地活動,但又不放任自流。學生在參與不同活動的過程中,逐步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演算法則,發展和提高數學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設計

  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備課時間:2月 25日

  周節:1周 1 節

  授課時間:3月1 日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準備帶我們去參觀數學王國中的圖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氣有個要求,這節課你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做到了嗎?在這座城堡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出示: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淘氣告訴我們一個小秘密,他說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體其中一個面,並說一說你摸的感覺。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小組合作討論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

  (2)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紙張,下面就請大家動手選自己喜歡的立體圖形,把這些平平的面請下來吧。

  (3)彙報、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結

  像這樣把物體的一個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個平平的圖形,這些圖形就叫做平面圖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師也將這些平平的面請到了電腦上,仔細觀察會發生什麼變化。

  (演示,出示圖形名稱,板書。)

  5、想一想,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呢?你想怎麼記住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細觀察哪兩個圖形長的比較像呀。怎麼區分它們呢?(演示)

  7、我們已經認識了這些圖形,下面就用小棒來擺一擺,看一看你能擺出哪些圖形。(學生動手操作,演示)

  師:有沒有擺出圓的?現在能不能快速的將這些圖形分一分呢?

  8、間休:幸福拍手歌

  其實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請你在教師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哪個面是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老師也找到了幾個圖形,這些交通標誌的表面都是什麼圖形呢?

  小結:正是這些交通標誌牌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我們注意交通安全。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練習一1、2題

  3、欣賞圖形。

  (四)全課總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