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模板七篇

大班數學教案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模板七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我們應"引導幼兒結合和利用生活經驗,感受科學給生活帶來的便利,萌發對科學的興趣"。 在本節活動中,我透過生活經驗引導幼兒瞭解"鄰居",透過鄰居引出相鄰數。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用數學的思維理解10以內數的相鄰數,發展幼兒思維能力。並鼓勵幼兒參與活動,用遊戲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探索過程和探索結果,透過活動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相鄰數,知道找10以內數的相鄰數的方法。

  2.透過遊戲活動能夠找出10以內數的相鄰數3.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1-10的數字卡片、PPT課件。

  2.學具準備:裝有1-10的數字卡片的紙箱。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在美麗的森林王國裡,住著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城裡裡有一座漂亮的城堡,住著三個動物好朋友,你們猜一猜,它們會是誰呢?

  2.(播放PPT)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到底是誰呢?

  3.小朋友都知道它們是誰(小狗、小兔子和小猴子)也知道了小動物的鄰居是誰了,那請你們找出你們自己的鄰居是誰?

  二、認識相鄰數。

  1.透過找小動物、小朋友的鄰居,潛移默化嘗試找"數字寶寶"的鄰居。(出示PPT數字寶寶)2.舉例:找3、7的"鄰居"。

  透過舉例讓幼兒知道一個數的相鄰數就是比它小1和大1的數。

  3、唱《找朋友》兒歌,讓幼兒找相鄰數。

  三、做遊戲找"鄰居"

  1.遊戲一:摸彩票找"鄰居"其中一名幼兒在一個裝有2-9的數字的箱子裡摸,摸出一個數字卡片,並大聲說出它的相鄰數,正確的即可獲獎。用不同方式繼續找相鄰數。

  2.遊戲二:填表格找"鄰居"發給每位幼兒一張表冊,請寫出中間數字的"鄰居"。

  四、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幫數字寶寶找到了鄰居,知道了什麼是相鄰數(就是比它大1和比它小1的數就是它的相鄰數)。數字寶寶們非常開心,小朋友們開心嗎?今天小朋友們表現的真棒!回家後考考自己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知道相鄰數嗎?小朋友們再見!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準備:演示板 幼兒人手一套操作盒、盤子、小碗、勺子、花生米。

  目標:

  1.透過操作遊戲學習1-50的按群計數,會兩個兩個的數.

  2.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數群概念,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過程:

  一、開始部分:數數遊戲

  1.手指指棋盤點數1-5.(注意點數常規)

  2.接數練習.(1-50)

  二、基本部分:按群計數1-50

  1.講述故事吸引幼兒.

  師:今天是對對國五十年的國慶大典,全國上下都很高興.國王邀請50位客人參加國慶大典,對對國有個規定,進出人員必須兩個兩個的,要不就要受到懲罰,所以守成門衛兵都很小心,今天更不能出錯,出錯會掉腦袋的,我們一起來幫他們數.

  2.天還早著那,客人們已經開始來了,教師邊講述邊在演示板同時放上兩個紅棋子,再放兩個綠棋子.問:客人來了幾個?他們是怎麼來的?

  3.教師邊擺棋子邊兩個兩個的數數,要求幼兒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直到擺夠五十個棋子.請幼兒按要求兩個兩個數到五十,可變換幾種方法強化記憶。

  4.請小客人到你的棋盤上坐一坐。教師敲一下鼓,幼兒擺兩個棋子,邊擺邊數,中間停下再讓幼兒從頭數,直到擺夠五十個,再讓幼兒從頭兩個兩個數到五十。

  5.客人走了很遠的路,走累了,我們請他們到客廳裡休息一下。教師敲一下鼓,幼兒拿走兩個棋子,邊拿邊兩個兩個數,直到全部拿完。

  6.送客人回房間休息。(送操作盒)

  7.請客人吃聰明豆。幼兒扮演服務員,兩個兩個舀豆豆,邊舀邊數,數到五十。

  三、結束部分:參加慶典大會

  師:國王非常高興,也請我們參加慶典大會,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拉起手,兩個兩個一起去參加,放音樂,幼兒手拉手自由舞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許多物體(或圖形)可以分成相等的兩份,理解二等分的含義。

  2.嘗試運用等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3.喜歡等分物體的活動,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學習二等分並能運用於生活實踐中。

  難點:理解二等分的含義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紅、綠兩色同樣大的圓片各一、實物

  學具準備:紅、綠兩色同樣大的圓片人手一份;長方形、心形、十字形、五邊紙形片人手一份;剪刀、小碟子;桔子、餅乾、四季豆、荷蘭豆若干;紅棗、花生仁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引出課題

  今天爸爸媽媽們來了,我們請他們吃西瓜好不好?(玩“切西瓜”,老師請雙數的幾位幼兒圍圓圈)。教師扮演切西瓜的人,從圓圈的正中間穿過,一邊走一邊說:“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二。”我把西瓜分成了多少?

  二、學習二等分,理解二等分的含義

  1.感知二等分

  (1)教師出示教具“紅、綠圓片”,把兩個圓片疊在一起進行比較。引導幼兒觀察並得出結論“兩個圓片一樣大”。

  (2)教師將紅色圓片沿中線分開,並與幼兒一起比較分成的兩份的大小。得出結論:一個圓片可以分成同樣大的兩個部分,這種方法叫做二等分。”

  (3)幼兒操作學具“黃、藍圓片”感知二等分,將其中一個圓片進行二等分。

  2.瞭解整體大於部分

  (1)請幼兒將二等分後的每一份紅色圓片和綠色圓片進行比較,區別大小。告訴幼兒沒有分的綠色圓片是整體,等分後的每一份紅色圓片是部分。

  (2):整體比等分後的每一份大,反過來,等分後的每一份比整體小,而且正好是原來那一份的一半。

  3.圖形二等分

  (1)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能等分?(幼兒討論),請小朋友想辦法把這些圖形二等分,看看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可以二等分。

  (2)幼兒操作,教師巡視,引導幼兒可以相互輕聲討論。

  (3)在展示板上展示出幼兒能等分的圖形。

  (4)和幼兒一起檢查、反饋幼兒操作結果。

  4.生活中等分的運用

  師:“我們知道了有的圖形能等分,有的不能等分。生活中用過等分嗎?”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三、家園互動,運用二等分遷移經驗,學習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1.提出分食物的要求。

  師:“為了招待爸爸媽媽們,今天食堂裡準備了好多菜,請大家幫忙把食物二等分,可以嘗試用不同方法二等分,分好後給爸爸媽媽檢查一下。

  2、幼兒自由選擇小組操作活動。

  第一組:剝桔子、分餅乾,進一步感知物體的二等分現象

  第二組:把豇豆、荷蘭豆剪成一樣長的2段,感受長度的二等分。

  第三組:把紅棗、花生仁分成數量一樣多的兩份,感受數量的二等分。

  3、交流,收拾學具。

  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家裡的什麼東西是二等分的,什麼東西可以二等分,並動手嘗試一下。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藉助故事情節讓幼兒瞭解以一代十的記錄方法,並進行操作。

  2、引導幼兒思考,明白寫數字的重要性。

  3、讓幼兒進一步分清左右手,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成功。

  活動準備

  老鼠圖片,牛皮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1、出示小老鼠

  2、教師:這是誰呀?對,這是一隻圓耳朵小老鼠。

  今天老師就來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圓耳朵小老鼠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3、教師講故事。

  二、提問,引導幼兒思考並討論

  1、你們說,圓耳朵小老鼠會用什麼方法來代表15呢?

  (幼兒思考回答)

  三、老師講述故事的後半部分,介紹以一代十的方法。

  1、原來圓耳朵小老鼠先在自己的左手臂上紮了1根綠絲帶,又在自己的右手臂上紮了5根紅絲帶,

  這樣不就代表15了嗎?

  2、那老師想問問我們小朋友了,圓耳朵小老鼠想了什麼辦法代表15呢?

  它為什麼在左手臂上只扎1綠根絲帶呢?

  這1根綠絲帶其實代表了幾粒糖呀?

  5根紅絲帶又代表幾粒呢?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討論一下。

  (幼兒自由討論)

  3、教師小結:原來圓耳朵小老鼠在左手上系的一根綠絲帶代表10粒,

  右手上系的5根紅絲帶就代表5粒,左右手合在一起就代表15粒了,是不是呀!

  4、繼續講故事

  教師:原來圓耳朵小老鼠是想的這種方法呀,用右手上的來代表十,左手上的代表個,

  看來圓耳朵小老鼠還真會動腦筋呢。

  5、提問:你們覺得圓耳朵小老鼠的辦法可行嗎?

  它的辦法是不是最好的呢?如果是你,你會用什麼辦法呢?

  四、幼兒操作:“以一代十”

  1、如果第三天鼠老師又要小老鼠們記住23、34、45這些數字呢?圓耳朵小老鼠會怎麼做呢?

  (請個別幼兒來講一講)

  2、幼兒嘗試用牛皮筋在自己手上操作,學習以一代十的計數方法。

  那我們小朋友也來試一試圓耳朵小老鼠的方法好不好啊?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牛皮筋,你們可以把它套在手上,不過套的時候要注意,

  左手上代表的`是幾十,右手上代表的是幾個。

  套完的小朋友就把手舉起來,這樣老師就知道你套好了。

  五、分組操作,比較快慢套的時候

  那到底是套皮筋快呢還是寫數字快呢?(幼兒討論)

  那我們來比試一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鐘錶上的整點、半點。

  2、知道時針、分針及其表示時間的關係。

  3、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實物鐘錶4塊,幼兒人手一個鐘錶模具。

  2、錄音機、磁帶。

  3、太陽娃娃頭飾、一教師扮太陽娃娃

  4、彩筆、長布、小籃子。

  三、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幼兒嘗試慾望。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天線寶寶樂園”去做客,你們高興嗎?(在《天線寶寶》音樂伴奏下幼兒做活動前的熱身運動,激發幼兒興趣,匯入課題)

  (一教師戴太陽娃娃頭飾,扮太陽娃娃)說:小朋友們好!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好多禮物,看看他們都是什麼?引出課題並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觀察活動:

  透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師:觀察一下鐘面上都有什麼?

  師:鐘面上有多少數字?這12個數字是怎麼排列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師: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的?(長短、粗細)短短粗粗的這根針我們叫它時針,長長細細的這根針我們叫它分針。(加深鞏固)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觀察時間為12點鐘表)師: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師:請小朋友上來把分針撥1圈,看一看時針有什麼變化?(時針走一格)

  師總結:

  當分針走1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他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對比時間為12點、1點鐘表)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師總結:

  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

  2、(對比時間為12點半、1點半鐘表)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6)

  師總結:

  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半點。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總結出:分針指6,時針後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3、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玩遊戲“我說你撥”

  ① 、結合日常生活作息時間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相互檢查準確與否,並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②、每組推舉1位代表進行比賽,看誰撥的又對又快。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錶的功能,培養幼兒愛惜時間的好習慣。

  1、師:小朋友,你們家裡有鐘錶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鐘錶?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錶呢?

  2、教師歸納:鐘錶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朋友認識了鍾,就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小朋友,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愛惜時間,你們記住了嗎?

  六、延伸活動:嘗試設計鐘錶。

  師:讓我們來當小小設計師,自己嘗試設計各種形狀、不同時間的鐘表。(幼兒在輕音樂伴奏下自由在布上設計鐘錶,畫玩後展示給客人老師)

  師:今天太陽娃娃送給我們的禮物幫助我們學習認識了鐘錶,那我們把設計的鐘表回贈給太陽娃娃好嗎?

  太陽娃娃:謝謝小朋友!讓我們一起把它貼到外面的走廊裡讓其他的小朋友也來學習認識鐘錶好嗎?跟我走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正確感知8以內數量的基礎上學習比較8以內數量的多少。

  2.學習用添一個或去一個的方法把不一樣變成一樣多。

  3.在遊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幻燈。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感知8以內的數。

  我們都知道多做運動對身體好。那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一起去健身房鍛鍊身體。出示幻燈:看有什麼?跑步機有幾臺?用數字幾表示?單車有幾輛?用數字幾表示?

  2.學習變成一樣多。

  我們一起去看看。你們看,健身房的叔叔已經把跑步機都排列整齊了,數一數,有幾臺?看一群小朋友來跑步了,有幾個?一臺跑步機上只能站一個小朋友。你們發現了什麼?怎麼辦呢?(添一個)

  還有些小朋友他們想騎單車,有幾輛?來了幾個小朋友?一個小朋友騎一輛單車,夠嗎?那怎麼辦?(去掉一個)

  鍛鍊的小朋友有點累了,他們想去休息一下呢。這間屋子是給騎單車的小朋友休息的,有幾把椅子?幾個小朋友?夠不夠?怎麼辦?(添一個)

  這間屋子是給跑步的小朋友休息的。看看有幾把椅子?跑步的小朋友有幾個?多了一張椅子怎麼辦?(去一個)

  3.幼兒操作。

  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動動腦筋來完成老兩個小遊戲。第一個遊戲是變成一樣多:用添一個、去一個的方法是兩組物體變成一樣多。第二個遊戲是蝴蝶找花,有幾朵花就和數字幾的蝴蝶相連。

  4.教師講評。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有兩個重要的知識基礎,一是學生學習了10的分解組成,知道9、8、7和幾湊成10;二是學習了10加幾等於十幾的計算方法。利用這兩個基礎,將9加幾(8加幾,7加幾等)利用湊十法轉化成10加幾,從而解決新問題。學生分析:學生百分之六十已經會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只是熟練程度不夠,方法不當,例如還有很多數手指頭的,少部分孩子完全不會,兩級分化比較嚴重。我打算利用交流透過演示、操作,敘述,讓不同程度的孩子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

  教學設計:

  湊十法不僅是進位加法的重要計算方法,更是數學學習中湊整的第一次體現,所以,湊十法的學習非常重要,必須讓學生從多樣化中感受到它的優越性並掌握湊的方法。只有當他們發現湊十法可以解決不同的進位加問題,才會從內心欣然接受;只有從不同的分解當中才能歸納出湊十法關鍵:根據要湊十的物件從另一個數中分出相應的數來湊十。本課時是對湊十法的整體感受。下一課時進行熟練化和抽象思考任務。

  教學目標:

  1、建立湊十法中“十”的模型。感受湊十法的優越性,知道如何湊十。

  2、經歷知識轉化的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方法。

  3、體會數學學習中的轉化。

  教學重點

  掌握湊十法。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能完整敘述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小猴子圖片、桃子圖片、2行5列的大表格一張

  教學過程:

  一、複習10加幾。為感受湊十法的優越性奠定基礎。

  1、師出示課件卡片: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10加幾的加法,有一隻聰明的小猴子想考考大家(課件出示小猴子),有沒有信心?請看大螢幕:10+1=()10+7=()10+3=()10+8=()10+5=()10+6=()10+2=()10+4=()10+9=()

  2、:10加幾等於十幾。

  二、看盒子說數。讓孩子們在頭腦中將盒子建成10的模型。

  師:同學們學得真不錯,小猴要送大家一個禮物,(出示空盒子)這個盒子非常神奇,能幫助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想知道它的秘密嗎?

  1、先來仔細觀察一下:一共有幾個格子?

  2、如果每格裝一個菠蘿,一共可以裝多少個?

  3、出示9個菠蘿圖:現在有幾個菠蘿?怎麼知道的?

  4、出示8個、7個菠蘿圖,提問同上,感受8加2和7加3的模型。

  5、出示10個菠蘿圖,問答後:裝滿就正好是10個。

  三、小動物們的問題。體會湊十的優越性,初步感受湊十需要從一個數裡分出一部分和另一個數組成10。1、小猴的桃子,9+3。引出湊十法,從多樣化中初步感受湊十法的優越性。

  (1)出示10個格子的盒子裝有9個桃子,盒子外面有3個。師背景敘述:愛勞動的小猴幫媽媽摘桃子,昨天摘了一些放到盒子裡,看一看是幾個?(9個)今天又摘了幾個?(3個)。

  (2)根據這兩個數學資訊能解決什麼問題(提一個數學問題)?(兩天一共摘了多少個桃子)

  (3)你知道嗎?怎麼知道的?可能出現點數、接著數和湊十法,對於前兩種請學生上黑板演示一遍即可,湊十法做重點分析。教師對湊十法的引:從外面拿一個放進去裝滿正好是10個(板書10),10加剩下的2等於12。啟發其它孩子理解,提問:聽明白他的想法了嗎?誰來再說說?/一樣想法的請舉手,再來說說。引導其它孩子,教師定性語:不僅快,而且一眼就看出一共是12個。

  (4)教師在課件上圈出盒子,:將盒子裝滿湊齊10個,加上盒子外面剩的2,一眼就看出是12,又快又簡便。這真是一個有魔力的盒子,只要你將它餵飽(裝滿)它就告訴你答案。結語:湊十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計算方法。

  教師:脫離實物進行湊十。1、說圖意、提問、列式。2、說計算過程。提問:怎麼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