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彙總5篇

小學數學教案

【精品】小學數學教案彙總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探索2、5倍數的特徵,初步理解奇數、偶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

  發現2、5倍數的特徵並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奧運帶給我們的除了那種奮勇拼搏的體育精神,還有一點那就是要提高人們的健身意識。過一段時間我們學校要舉行團體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們來看一看吧

  (學生認真看錶演情況。)

  二、探究新知

  1、活動一:師:從圖中你們知道了哪些資訊?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說出自己透過觀察發現的資訊,提出問題,全班交流。

  2、活動二:師:我們首先解決“各項表演分別可以選派幾人參加”這個問題。請你們想一想,每個方隊得人數有沒有規律?到問題時要仔細分析、驗證,不能輕易下結論。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交流。學生的思考可能停留在圖中呈現的人數上,3個5、6個2、5個3。教師可適時引導:各隊的人數與2、3、5有沒有關係?

  3、活動三;

  師:在1—100的自然數中,2的倍數有那些?5的倍數有哪些呢?3的倍數有哪些呢?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討論。

  學生自主思考後,可能採用無序排列、有序列舉、在百數表中 圈出或塗色等解決問題的方法。

  4、活動四

  師:同學們了不起,用這麼多辦法找出了100以內2、5的倍數,那你們有沒有發現2的倍數、5的倍數都是一些什麼樣的數?

  師:像2、4、6、8、10、12……都是偶數,1、3、5、7、9、11……都是奇數。

  師:你能再說出幾個偶數、奇數的例子。

  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2、5的倍數的特徵。

  學生認真聽講

  學生舉例,相互交流。

  三、課堂練習

  自主練習第1、2題。學生自主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

  第3題數學遊戲:應用今天學到的知識,看數字卡片說一句話。如:20是偶數,是2的倍數,同時也是5的倍數等。同位兩人輪流出卡片,參與遊戲。

  四、課後小結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些什麼?還有什麼問題?你對自己有什麼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過程,瞭解加減法的聯絡,掌握十幾減9的運算技能。

  2.能用生活經驗解決問題,並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十幾減9這一數學問題的大致過程。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4.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5.在他人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透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計算十幾減9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

  教具學具:課件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故事匯入:今天是兔媽媽的生日,兔哥哥兔姐姐兔弟弟準備為媽媽慶祝生日。他們來到大街上,各自去買一些東西。兔弟弟到了小猴開的一家“水果超市”,看到又大又紅的桃子,開心極了,就對小猴說:“猴哥哥,我想買一些逃。”小猴說:“可愛的小兔,我只剩下一盒桃和這3個桃了。你想買幾個桃?”兔弟弟說:“猴哥哥,我想買9個。”

  小朋友,小猴一共有幾個桃?兔弟弟要買幾個?你能把這些告訴同學嗎?(學生交流)

  聽了×××說的,你想提什麼問題?誰能用三句話連起來說。(指名說)

  你們能用一個算式把小猴買桃的事表示出來?(學生回答後板書:13-9=4)

  那小猴是怎麼從13個桃裡拿出9個給了兔弟弟自已還剩4個的?讓我們一起做一回小猴吧!

  二.主動探索,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

  1.個體操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操作。以小棒代桃,先擺10個,再擺3個,在13個桃中拿出9個可以怎麼拿?

  2.小組合作。邊操作邊說。

  3.班級交流。你組什麼好辦法請介紹聽聽?(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邊操作邊交流。)

  4.你最喜歡誰的方法,為什麼?

  5.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如果小猴只有12個桃,兔弟弟買了9個,還剩幾個?板書:12-9=□請你用自已喜歡的方法計算。有困難的可用小棒擺擺。

  那如果小猴有16個桃,兔弟弟買了9個還剩幾個?板書:16-9=□,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三.鞏固深化,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

  兔弟弟買了桃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家,看到兔哥哥買回了方糕,買了幾塊方糕?誰能用算式表示出來?你是怎麼算出來的?

  兔姐姐買了一些黃瓜,有幾條?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來嗎?請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這時,媽媽出來了,看到孩子們這麼乖非常高興,就拿出三個蘋果獎勵他們。小朋友你想得到老師的獎勵嗎?你只要答出蘋果上的兩道題那那個蘋果就歸你了。

  9+2= 9+5= 9+9=

  11-9= 14-9= 18-9=

  這三組題你發現了什麼?(同桌互說,後交流)

  (顯示螞蟻圖)看,誰來了?他呀想跟我們玩遊戲呢?你知道這個遊戲怎麼做的?(遊戲)

  海洋裡的鯨魚也來湊熱鬧了,他給我們帶來了一些題目,要考考我們呢,你們有信心透過嗎?

  做了這些題,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同桌互說,後交流,學生談自已的發現教師隨機揭題:十幾減9)

  你們的發現太棒了,希望以後有更多更精彩的發現。

  看,兔媽媽捧著一個大蛋糕走來了,你發現蛋糕上插著什麼?能用幾句話告訴大家嗎?同桌列式。

  四.

  今天我們一起參加了兔媽媽的生日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你有學到了什麼?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能理解發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等這些百分率的含義。

  2.能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方法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1.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2.對一些百分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小黑板、口算卡片。

  【參考的有關資料】

  稻穀出米率約72% 小麥出粉率約85% 棉子出油率約14%花生仁出油率約40% 油菜子出油率約38% 芝麻出油率約45% 蓖麻子出油率約45%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活動(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口算比賽:(時間:1分鐘)

  5/6―1/2 3/10×2/9 1―1/4 4/5÷1/5 4/5÷4/3

  5/8+3/4 7/12×4/7 7/8+1/4 1/5+1/3 3/4÷5

  想一想,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做對的題數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2.學生根據自己的口算情況口答“做對的題數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做錯的題數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

  3.提出問題:能否將“做對的題數佔總題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改成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呢?

  (校對並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口算情況,錯題數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

  活動(二)相互合作,探究問題

  <一>初步感知

  1.學生嘗試解答各自的“做對的題數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和“做錯的題數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

  2.小結:“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解法相同,關鍵是找準單位“1”,所不同的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計算的結果要化成百分數。

  <二>共同探討

  1.師:百分數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應用很廣泛,如前面說到的你們在口算比賽中,各自“做對的題數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這是你在這次口算比賽中的正確率,“做錯的題數佔總題數的百分之幾”就是錯誤率。像這些正確率、錯誤率等我們通常稱作“百分率”。你能舉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嗎?

  2.學生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舉例的同時要讓學生說說他所舉百分率的意義。

  板書學生所舉的百分率及其含義。如:

  合格的產品數 發芽的個數

  產品的合格率= ────────×100% 發芽率= ───────×100%

  產品總數 種子的總數

  3.嘗試解答例題:

  (1)出示課本例1和例2的條件:

  例1六年級有學生160人,已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的有120人, ?

  例2某縣種子推廣站,用300粒玉米種子作發芽實驗,結果發芽的種子有288粒。 ?

  (2)完成第113頁的“做一做”

  活動(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口答:

  (1)2是5的百分之幾?5是2的百分之幾?

  (2)用 1000千克花生仁榨出花生油380千克,說出求花生仁出油率的公式,並算出花生仁的出油率。

  2.判斷:

  (1)學校上學期種的105棵樹苗現在全部成活,這批樹苗的成活率是105%。

  (2)六年級共98名學生,今天全部到校,六年級今天的學生出勤率是98%。

  (3)25克鹽放入100克水中,鹽水的含鹽率是25%。

  3.課堂作業:

  1.我國鳥類種數繁多,約有1166種。全世界鳥類約有8590種。 ?

  2、根據我班同學的情況,先編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在小組內交流,然後解答。

  活動(四)全課總結

  1.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後有什麼收穫,說說解答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百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方法是怎樣的?這類應用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分數應用題有什麼關係?

  2.學生談談今天所學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麼用?

  活動(五)補充練習

  1.判斷題。

  ①五年級98個同學,全部達到體育鍛煉標準,達標率為98%。

  ②今天一車間102個工人全部上班,今天的'出勤率是102%。

  ③甲工人加工103個零件,有100個合格,合格率是100%。

  2.應用題。

  ①六年級一班有學生50人,今天出席48人.求六年級一班今天的出勤率。

  ②在一次數學測驗中,六年級一班同學一共做了400個題,結果有錯誤的題16個,求錯誤率。

  3.作業:結合練習二十九第6題進行課外調查。

  【教學反思】

  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乏味的數學變得生動,鮮活,有意義。。注重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學習效果很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圖形認識線段間的數量關係,學會比較線段的大小;

  2、利用豐富的活動情景,讓學生體驗到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性質,並能初步應用。

  3、知道兩點之間的距離和線段中點的含義。

  教學重點

  線段大小比較,線段的性質是重點。

  知識難點

  線段上點、三等分點、四等分點的表示方法及運用是難點

  教學準備

  棉線、中國地圖等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創設情境

  1、多媒體演示十字路口:為什麼有些人要過馬路到對面,但又沒走人行橫道呢?

  2、討論第124頁思考題:

  學生分組討論:從A地到B地有四條道路,如果要你選擇,你走哪條路?為什麼?

  在小組活動中,讓他們猜一猜,動動手,再說一說。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除它們外能否再修一條從A地到B地的最短道路?

  為什麼?

  小組交流後得到結論: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結合圖形提示:此時線段AB的長度就是A、B兩點之間的距離。

  3、做一做:

  測量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四個直轄市之間的距離。

  (小組合作完成)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設計說明

  基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透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這一新課標理念,在教學設計上有以下特點:

  1.在具體情境中觀察、發現。

  教學伊始,創設情境,讓學生“觸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數學問題。再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課件生動再現幾個蘊涵數學知識的生活現象,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快速得到啟用,在思考、討論中較快地發現“點、線、面、體”之間的關係。

  2.在動手操作中思考、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促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數學活動,使學生在積累對圓柱、圓錐特徵認識的同時,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也得到培養。

  3.在合作學習中內化、建構知識。

  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透過合作去學習新知,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豐富自己對新知的認識,完成對圓柱、圓錐知識的建構,進而培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圓柱和圓錐模型 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圓柱、圓錐形實物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 膠水 小棒 直尺 平板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觀察、發現。

  將腳踏車後輪架支起,在後輪車條上繫上綵帶。轉動後車輪,觀察並思考綵帶隨著車輪轉動後形成的圖形是什麼。(課件出示情境圖)

  學生根據發現的現象(綵帶隨著車輪的轉動形成了圓)說明自己的想法,並體驗“點動成線”。

  2.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結合“面的旋轉”的知識來認識圓柱、圓錐。

  設計意圖:透過觀察腳踏車後輪車條上繫上的綵帶,並想象綵帶隨著車輪轉動後形成的圖形是什麼,讓學生初步體驗“點動成線”這一現象,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起到新舊知識銜接的作用。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頁上面的3幅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風箏的運動、雨刷掃過車窗、旋轉門轉動的現象,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討論並彙報發現。

  發現一 蜈蚣形的風箏在天空運動的過程中,很多小節在天空中連成了一條線。

  發現二 雨刷掃過車窗,雨刷在左右擺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扇形。

  發現三 長方形旋轉門在轉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圓柱。

  教師小結:透過這三幅圖可以知道“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透過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啟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聯絡。

  2.做遊戲。

  (1)以小組為單位,把課前準備好的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及半圓形紙片用膠水粘在小棒上,做成一面面小旗。

  (2)用做好的小旗做“旋轉游戲”,認真觀察小旗旋轉後形成的圖形,可以動手畫一畫。

  (3)學生彙報,明確小旗旋轉後所形成的圖形。

  3.認識圓柱與圓錐。

  師:以前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都是由平面圍成的立體圖形,今天我們學習的圓柱、圓錐也是立體圖形,只是與長方體、正方體不同,圍成的圖形上有曲面。拿出我們的學具一起探索吧!

  (1)看: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介紹一下圓柱與圓錐。(圓柱由兩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圓錐由一個圓面和一個曲面組成)

  (2)滾:學生拿出圓柱和圓錐形學具在桌面上滾一滾,說說自己的發現。

  (3)剪:試著將圓柱和圓錐剪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們動手操作發現:圓柱剪開後得到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圓;圓錐剪開後得到一個扇形和一個圓。

  設計意圖:透過設計快速旋轉小旗的活動,結合想象空間,體會圓柱和圓錐的形成過程,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