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彙總六篇

小學數學教案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彙總六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一個數連續乘兩個一位數,改成乘這兩個一位數的積;或者把一個數乘兩位數,改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的簡便演算法.

  2.培養學生分析、判斷的能力,增強使用簡便演算法的擇優意識.

  教學重點

  簡便演算法的算理.

  教學難點

  簡便演算法方法的選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2.板演

  商店有5盒手電筒,每盒12個,每個電筒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

  第一種方法: 第二種方法:

  答:一共可以賣360元. 答:一共可以賣360元.

  引導學生比較,由於這兩種解法結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號連線起來.

  教師明確:三個數相乘,除了從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

  教師提問:在這道題裡哪種演算法簡便,為什麼?

  (第二種演算法後兩個數相乘得整十數,因此,第二種演算法簡便.)

  教師明確:我們可以利用這一規律,把一個數連續乘兩個一位數,改寫成乘這兩個一位數的乘積,比較簡便.(板書課題:乘法的簡便演算法)

  二、學習新課

  (一)教學例1:

  1.組織學生討論:

  (1)這道連乘題依次計算你覺得怎樣?

  (2)怎樣算比較簡便,你是怎樣想的?

  這道連乘題如果依次計算,不容易口算得出結果.如果把後兩個因數相乘,正好是10,再和第一個因數相乘,就可以很快地用口算算出得數.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教師質疑:

  這道題怎樣計算簡便?為什麼不改成 ?

  3.練一練

  (二)出示例2:

  1.教師談話:有時我們可以把剛才總結的規律反過來用,也就是一個數乘兩位數,改寫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計算比較簡便.

  2.組織學生討論:

  口算不容易算出結果,我們可以把16改寫成哪兩個一位數相乘?

  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回答: .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提問:第二種方法把它改寫成 或 哪種簡便?(顯然前者簡便,因此我們採用前一種.)

  3.練一練

  訂正時提問:

  (1)計算 時,為什麼不改寫成 ?

  (2)計算 時,為什麼不改寫成 ?

  教師明確:我們要有目的地把兩位數改寫成兩個一位數相乘,使第一個一位數與被乘數相乘時得整十.

  三、鞏固反饋

  1.用簡便演算法計算下面各題.

  注意檢查: 這題是否按原題直接依次計算,比較簡便.

  2.同學們乘汽車去參觀博物館.每輛汽車坐45人,用3輛汽車送了2次才把所有的同學送走.去參觀的同學一共有多少人?(用兩種方法解答)

  3.商店運回1500千克水果糖,每10千克裝一袋,每10袋裝一箱,可以裝多少箱?(用兩種方法解答)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麼收穫?你還知道哪些簡算方法嗎?

  五、課後作業

  1.用簡便演算法計算下面各題.

  1225 2265 1523

  2552 1358 3545

  1154 2645 2546

  2.用簡便演算法計算下面各題.

  1516 3514 2225 2415

  2512 1815 4514 5512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討論會

  活動目的

  1.使學生了解多種乘法簡便運算的方法.

  2.透過挑選較好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3.透過口述簡算過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討論題目

  計算1625有多少種簡便演算法?哪種方法更好?

  討論過程

  1.教師出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2.每組選派代表說出本組的討論結果,並口述簡算過程.教師同時記錄.

  3.教師與全體學生共同評價,選出比較簡單的一(幾)種方法.

  參考方法

  方法1:1625

  =(10+6)25

  =1025+625

  =250+150

  =400

  方法2:1625

  =(44)25

  =4(425)

  =4400

  =400

  方法3:1625

  =(164)(254)

  =4100

  =400

  方法4:1625

  =(44)(55)

  =(45)(45)

  =20xx

  =400

  方法5:1625

  =(20-4)25

  =20xx-425

  =500-100

  =400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上冊第26頁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題中只呈現加減法計算的例子,按鍵數字和螢幕顯示的結果對應出現;乘除法式題要由學生自己嘗試操作。在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的運算的同時讓學生探索計算的規律,把計算和探索規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計算的方法,又激發了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還是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徑。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1、師:誰會使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介紹使用方法:按on/c鍵,顯示:0 輸入題目,按=鍵,顯示結果,再按on/c鍵,清屏。

  2、出示:386+179=,學生嘗試使用計算器計算。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螢幕上顯示386,再按“+”,螢幕顯示不變,再按“179”,螢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麼功能?(清除)

  3、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麼?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屏。

  5、計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計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計算後說一說你是怎麼算的?你有什麼想和大家說的?

  (並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介面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6、看誰算的快,練一練。

  7、做第26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後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麼規律?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3、完成第27頁的“做一做”。

  三、練習

  (一)基礎練習

  1、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鞏固練習

  1、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來研究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

  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每天大約滴12千克的水,這些水就這樣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這樣計算,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一年(按365天計算)要浪費______千克。

  ◆把這些水裝在飲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計算),這些水大約能裝______桶。

  ◆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這些水夠用______個月,約合______年。

  (1)學生用計算器輸入資料,計算得數,再指名彙報結果。教師提醒學生要做到:看清資料、正確輸入。

  (2)看完這些資料,你想說點什麼?

  (3)小結:節約用水要從點點滴滴開始,有這樣一句廣告詞:“當世界上只剩下最後一滴水的時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淚!”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爭當一個節約的好孩子,為建立和諧節約型社會盡自己的一份力!

  2、練習三第12題。

  要求先筆算,再用計算器驗算。注意學生計算後填表時相應資料填寫得是否合適、是否正確。

  3、練習三第14題。

  這是有規律的計算題,用簡便方法計算比計算器還要快,體現了計算方法的靈活性。

  (三)拓展練習。

  8765-32×21的結果是多少?你是怎麼操作的?

  1、學生獨立操作,指名彙報。

  2、教師介紹“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數是672。然後按下“M+”,這樣就可以把這個答案儲存下來,然後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剛才的672調出來了,最後我們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練習三第11、1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課題

  填寫課題名稱(小學數學計算類課題)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學生學到了什麼)認識、瞭解、掌握;

  2.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會/體會/初步瞭解了……技能;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習興趣;

  體會與生活密切相關;

  提高交流合作的意識;

  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等等。

  三、教學重點

  本章的'知識點(宏觀的、具體的)

  四、教學難點

  易錯點

  五、教學方法

  1. 討論法

  2. 情景教學法

  3. 問答法

  4. 實驗法

  5. 講授法(一般從中選擇3個就可以了)

  六、教學過程

  1. 創設情景(以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為例)

  透過設計懸念匯入,以實際生活為例,運動會需要人手一面小彩旗,每面小彩旗五元錢,班級一共四十八名學生,如何計算;如果每人再加一個袖標,每個袖標七元錢,又如何計算。引出兩位數乘以兩位數,來探討問題。

  2. 新課教學

  ① 透過學生討論,計算例題的兩種解題思路;

  ② 進行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

  ③ 歸納總結出豎式計算方法,並透過練習題進行鞏固。

  3. 鞏固練習

  練習一:

  練習二:

  4.課題總結

  採取師生互動的方式共同來回顧我們今天學習的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請學生代表來回答豎式計算的計算方法。

  5. 作業

  透過影片展示/繪製卡片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今天的作業內容。

  七、板書

  (有標題、圖形、例題、專業術語)

  八、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課本第60-61頁練習五第1-10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發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難點: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

  根據我們所學的知識,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課題)

  二.解決問題練習

  1.完成練習五第2題

  1)生自己看圖,完整口述題意。

  2)生獨立完成。

  3)集體核對。

  4)生說一說解題思路。

  2.完成第4題。

  1)指名生自讀題。

  2)生獨立完成。

  3)集體核對訂正。

  4)指名說解題思路。

  :在解答這兩題時,我們可以從條件出發思考,也可以從問題出發。

  3.完成第9題。

  1)生自讀題。

  2)指名說題意:女孩比左邊的男孩矮15釐米,右邊男孩比女孩高24釐米。

  3)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4)集體訂正。

  5)指名說解題思路。

  4.完成第10題。

  1)生自讀題,獨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體核對。

  3)指名說解題思路。

  5.你認為在解以上這類題目時要注意什麼?

  :要先理解題意再確定先求什麼,再求什麼。

  三.估算練習

  1.完成第1題。

  1)生獨立完成。

  2)開火車集體訂正。

  2.把下面的算式看作幾百加幾百,再估算結果。

  503+192797+296498+307

  1)生估計,師板書。

  2)將加號改為減號,你能估計出結果嗎?

  3)像這樣的減法,如何估計出結果?

  3.完成第5題。

  1)生獨立完成

  2)集體核對。

  師提醒注意“約等於”的書寫及格式。

  4.完成書上第3、6、7、8題。

  1)生獨立完成以上四題。

  2)指名板演,集體核對。

  3)小組交流討論,說各自想法。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連減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連減的意義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找準整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出連減:小魚圖,初步感受連減

  1、課件:你們觀察,發現了什麼?(一共有6條小魚)你們剛才看到什麼了?(遊走了1條),再看,又發現什麼了?(又遊走了3條)你能連起來說三句話再提個問題嗎?(6-1-3=2)

  2、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誰列式?

  算式與我們以前學的有什麼不一樣?你知道叫什麼嗎?像這樣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的算式,叫連減。(出示課題)

  3、你會讀算式嗎?誰能象他那樣讀?

  4、6表示什麼呀?(河裡一共有6條魚)遊走的1條是從幾里面去掉?3表示什麼?遊走的3條是從幾里面去掉?5在哪呢?(記在我們的腦子裡)。

  二、小鴨圖,加深連減意義

  1.連續播放畫面,細心觀察,你會講故事嗎?

  2.你能列個連減算式嗎?

  (彙報圖意,列出連減算式)

  3.齊讀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與整體關係

  1.你們看,這裡住著小兔,你們知道住著幾隻小兔嗎?為什麼?你們看,先跑出來幾隻?又跑出來幾隻?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2.誰會列式?10-4-2,這裡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為大家指出)(分別說說每部分表示的是哪部分)

  3.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連減,,我們會讀、會算。

  下面我們來動手做。

  四、鞏固練習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幾隻?樹上有幾隻?問題是樹洞裡有幾隻?

  你能列出連減算式嗎?

  2、讀讀算算

  8-5-3=5-2-1=9-5-4=10-2-7=

  3、逆向思維訓練

  (1)月亮說:“我可以表示一個數嗎?”

  7-2-3=月亮,月亮代表幾呢?你是怎麼想的?

  (2)小貓可以代表一個數嗎?小貓-4-2=1,小貓代表幾呢?

  (3)大樹可以代表一個數,9-大樹-3=2

  (4)7-()-()=1

  你是怎麼想的?

  4、你能舉例說生活中的連減的例子嗎?

  5、滲透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你猜想各部分可能會是幾?如果整體是10,求各部分應該怎麼做呢。

  6、我們帶10元錢,可以買什麼?

  五、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連減,是從一個數裡連續去掉兩個數的運算叫做連減。連減就是從第一個數里減去第二個數,用這個得數再減第三個數,就是最後的得數。

  六、作業:補充計算

  七、板書設計:連減

  9-2-2=5

  教學反思:透過生活實際的問題,學生理解連減的含義較好。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本課題教時數:本教時為第2教時備課日期9月9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整數除法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學生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註

  一、複習舊知

  二、教學新課

  一、 鞏固練習

  四、小結。

  五、作業

  1、口算

  3/431/542/766/112

  分數除以整數通常是怎樣計算的?

  2、複習第(1)題

  學生口答算式與結果。

  這一題已知什麼數量,要求什麼數量?按怎樣的數量關係求?

  出示數量關係式:速度=路程時間

  3、口答填空

  3/10小時是()個1/10小時。

  1小時是()個1/10小時。

  4、引入新課

  1、教學例2

  這一題已知什麼數量?要求什麼數量/根據數量關係式怎樣列式?

  (183/10)

  畫出一條線段,並提問:如果把這條線段看做1小時行的千米數,怎樣來表示3/10小時行的千米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用顏色線畫出。

  師邊述說邊畫線段。

  問:從圖傷看,3/10小時行駛18千米,就是幾個1/10小時行18千米?求1小時行多少千米。就是求幾個1/10小時行多少千米?

  要求10個1/10小時行多少千米。先要求出什麼?圖上哪一段表示1/10小時行的路程?

  根據回答把線段圖補充完整。

  討論:按這樣來想,你認為第一步求什麼?怎樣求?

  (1)1/10小時行的千米數是:183

  為什麼要用183?183能不能轉化成用乘法來計算?

  討論:1/10小時行的千米數已經用式子表示出來了,你覺得第二步可以求什麼?怎樣求?

  (2)1小時行的千米數是:181/310

  (3)為什麼要用181/3的積再乘10?根據乘法結合律,181/310還可以怎樣乘?

  問:183/10求出的是1小時行的千米數,1810/3也表示1小時行的千米數,那麼183/10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從上面的推想過程看出,183/10轉化成什麼樣的計算了?

  比較這個等式裡的算式,在等式兩邊,什麼沒有變?什麼變了?是怎樣變的?

  2、小結。

  1、練一練1

  2、練一練2整數除以分數是怎樣計算的?

  3、練習八2整數除以分數和整數乘分數在計算時有什麼不同?

  4、練習八3

  分組練習

  做完後問:每一組的兩道題有什麼不同地方?計算時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說一說在整數除以分數時,要乘哪個數的倒數,在分數除以整數時,要乘哪個數的倒數。

  練習八、1、4、5

  181/310

  =18(1/310)

  =1810/3

  課後感受

  此節課的教法與前一節類似,更多的在於在學生昨天學會分析方法的前提下更多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規律、尋求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