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分類數學教案15篇

分類數學教案

分類數學教案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類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分類數學教案1

  設計背景

  在進行數學教育時,進行分類、排序、對立等學習,有助發展幼兒的思維。分類是把具有相同特徵的物體進行分組。幼兒可以學習按物體的某一個(或兩個)外部特徵(顏色、形狀、大小)進行分類,按物體的特徵進行多角度分類及按物體內在的包含關係進行層次分類。分類、排序和對應這三項活動可以為幼兒進一步學習數的概念打基礎。

  活動目標

  1、能從多個角度來分類,嘗試自己說出分類的標準,在同一分類標準下能將物品分完。

  2、積極地參與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3、培養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1.引導幼兒觀察,找出物體的某種特徵,並進行多角度分類。

  2.讓幼兒明白自己在選擇了一項分類特徵時,要始終按同一標準進行。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分類娃娃”。

  2、學具準備:“分類娃娃”、水果圖片、釦子、彩色積木、彩筆若干。

  3、《操作冊》。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1.預備活動。

  師生互相問候。

  遊戲:五隻猴子盪鞦韆。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做相應的動作。

  2.集體活動。

  創設情境:十個娃娃來做客,他們各有特色,如何分類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①請幼兒操作學具“分類娃娃”,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如按性別分,按衣服樣式分,按動作分等,鼓勵幼兒從多角度進行分類,發展幼兒擴散性思維。

  ②請幼兒翻開《操作冊》,看圖提問:圖上有幾隻雞寶寶?。再請幼兒把這些小雞分成兩部分,試試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型別分,出殼的雞寶寶有9只,未出殼的雞寶寶有6只等。

  3.分組活動。

  第一組:分“水果”。將圖片中的水果按顏色、大小、有葉無葉、單個或成串等不同特徵分類,並動手擺一擺。

  第二組:分積木。先將積木按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特徵進行分類,再用彩筆在記錄紙上記錄,並思考:是積木多,還是紅色積木多?

  第三組:分釦子。將盤中的扣子分成兩類,說說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狀、顏色、材料、有眼無眼進行分類等。

  4.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請幾名幼兒講講自己在活動中的分類方法,教師小結。引導幼兒收拾學具。

  教學反思

  教學活動還可以延伸:

  1.在區角活動中,對玩具、文具等進行多角度分類。

  2.利用日常活動中的排隊遊戲,練習分類。

  3.對於能力強的幼兒,可在分組活動過程中滲透物體的包含關係,例如分組活動中第二組,當幼兒將積木按顏色、大小、形狀進行分類後,可請幼兒點數分類後的積木數量和積木總數,說說是紅積木多還是積木多,是圓形積木多還是積木多等。

  4.家長和幼兒一起完成《操作冊》。

分類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一顆大樹(樹幹為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幼兒每人一個盒子,裡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重點: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裡(老師指著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裡?黃樹葉寶寶在哪裡?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裡?綠樹葉寶寶在哪裡?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複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秋風吹,又有許多樹葉飄落下來,幫助大樹媽媽,給樹葉寶寶按綠色、黃色分一分。(出示塑膠籃子4個,2個黃色,2個綠色。)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裡面放2—4片樹葉。

  3、操作後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黃、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撿樹葉,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樹葉寶寶。

  設計意圖

  和樹葉寶寶問個好,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並認知綠、黃樹葉寶寶,為下環節做鋪墊。

  角色扮演,使幼兒感受濃濃的親情,並初步感知了分類的意義。

  透過送回家的遊戲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分類,滿足幼兒的需要。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節讓幼兒繼續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和激發研究願望

分類數學教案3

  1.活動目標

  (1)複習對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的認識;

  (2)能根據這些圖形的形狀、顏色兩種不同特徵,進行分類;

  (3)願意並喜歡進行分類活動。

  2.活動準備

  (1)貓、兔、蝴蝶頭飾各一個,籃子兩個;

  (2)每人一個分類板;

  (4)不同顏色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餅乾圖片及標記各若干。

  3.活動過程

  Ⅰ匯入

  (1)玩《餅乾商店》的遊戲,引出活動。

  提問:"倉庫裡有些什麼樣子的餅乾?"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倉庫裡的餅乾,說出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的圖形的餅乾。

  Ⅱ幼兒第一次操作

  (2)遊戲《送餅乾》,學習給圖形分類。

  提問:"你會把什麼樣的餅乾運到這個櫃檯?為什麼?"

  老師扮演經理,幼兒扮演營業員,經理引導營業員觀察並說出其它櫃檯的標記是什麼形狀的,再把倉庫裡剩下的餅乾按標記的形狀運往櫃檯,看誰運得又快又對。

  重點指導幼兒給圖形分類。

  Ⅲ分享經驗

  (3)操作活動《分餅乾》,說出分類的方法。

  提問:①"為什麼要把這些餅乾放在同一個櫃檯?"②"它們除了形狀一樣,還有什麼不一樣?"

  重點引導幼兒說出按餅乾的形狀、顏色分類。

  Ⅳ幼兒再次操作

  (4)遊戲《買餅乾》,練習按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玩法:請幾個幼兒分別戴上小貓、小兔、蝴蝶的頭飾,扮顧客來買餅乾。根據幼兒的個體發展水平,採用不同的方式安排三個水平層次的營業員幫顧客選購餅乾。

  重點指導幼兒按形狀、顏色進行分類。

  4.延伸活動

  在數學區投放不同顏色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半圓形、橢圓形,繼續讓幼兒練習按圖形、顏色進行分類。

分類數學教案4

  設計思路:

  新的《教育綱要》指出:科學應從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的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作為探索的物件。根據這一原則,我以帽子為操作材料確定了數學分類活動的主題,這是基於下列考慮:第一,帽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孩子對帽子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有利於減少分類活動的難度;第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帽子的花色品種越來越豐富,有利於開展分類活動。第三,這一活動在分類的同時還有助於幼兒感受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觀察思考的習慣。

  目標:

  1、透過活動,引發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產生探究的興趣,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帽子的特徵;

  2、學習將活動過程用簡便的方式記錄下來,並和同伴進行交流。

  準備:

  1、不同款式、顏色、質地、用途、的帽子若干頂;

  2、四張桌子,蓋布、黑板、筆、紙;

  過程:

  一、學習分類記錄的方法

  1、以的口吻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2、請四名具有不同特徵的幼兒上臺,並請幼兒說說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

  “這裡有幾位小朋友?”“他們什麼地方不一樣?”

  3、教師引導幼兒記錄分類結果。

  “我們要把這裡有四個小朋友的事記下來,可以怎麼記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4表示人數,用娃娃頭表示小朋友)“誰能把有相同地方的小朋友排在一起?”“他是怎麼排的,他們哪裡一樣?”(這兩個是男孩,這兩個是女孩)“這又該怎麼記呢?”(教師引導幼兒用數字和簡單的標記來記錄)“除了這種排對的方法,還有沒有其它方法?”(教師在幼兒分類的基礎上再次引導他們用簡單的標記來記錄)”

  二、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對帽子進行分類

  1、引導幼兒觀察帽子的不同之處

  2、啟發幼兒說出帽子的各種用途

  3、提出分類的要求

  “原來帽子的用處這麼大,我們大家都需要它。今天我們這裡有這麼多帽子,那我們就來開一個帽子商店吧。想一想開店前,我們要先做什麼準備工作?”(引導幼兒先從整理帽子開始)“我們可不能把帽子放得亂七八糟的。你們說可以怎麼擺放呢?”(引導幼兒說出將帽子按同一特徵擺放)

  三、小組活動

  1、提出記錄的方法

  “今天,我們四個小朋友整理一個櫃檯。大家先要數數櫃檯上有幾頂帽子,然後用數字和標記把它記下來,再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把有相同地方的帽子擺在一起並數數每樣有幾頂,大家一起商量怎麼記錄。如果大家還有別的分法,就再分一次,分好後再數數每種有幾頂?想一想怎麼記錄。記住每分一次,就記錄一次。”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在分類時要按同一標準全部分完後,才能按別的標準再次進行分類。

  3、引導幼兒多角度地思考分類的標準。

  4、觀察幼兒不同的記錄方法。

  四、講評

  1、展示四組幼兒的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各自的記錄方法

  “這些記錄單上記的都是小朋友分帽子的事情,大家相互看一看,有沒有看不懂的地方?”(幼兒之間相互提問相互回答)“每組分帽子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有什麼不同?”“你最喜歡哪一組的記錄單,為什麼?”

  2、教師對幼兒的操作給予肯定

  “今天小朋友想出了各種擺帽子的方法,有的按大小擺,有的按款式擺,有的按顏色擺,還會把這些事用數字和標記記了下來。而且每組記錄的方法都不一樣,你們真了不起。下次,我們玩帽子商店的時候就可以有許多不同擺帽子的方法了。”

  延伸:

  課後教師可以將一組帽子和這組分帽子的記錄單放在區角中,供幼兒進行分類活動,要求幼兒分的方法和記錄單上的不一樣,分好後並記錄。充分挖掘分類的多種途徑,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分類數學教案5

  設計思路

  對幼兒來說分類運算包含兩個層次。一個是求同,即把有共同屬性的物體挑出來,如在一堆積木中桃出所有紅色積木。第二個層次是分類一,分類是將一組物體分成各有共同屬性的幾組,如將一堆積木按顏色分為紅、黃、綠三組。求同是分類的基礎,因為求同時標準是現成的,而分類時要幼兒自己產生標準。兩種活動對幼兒概括能力的要求不同,所以設計時應先讓幼兒進行求同活動,提高他們掌握標準的能力,為產生標準作準備。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是中班幼兒進行分類活動的難點、幼兒還沒有達到能用語言描述某一類事物的共同特徵的水平,或者是他們還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出分類時頭腦中顯現的標準,因此設計時可以先讓幼兒分類後選擇標記卡來表示分類標準,然後逐步過渡到用語言描述。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分類,並能說明分類標準。

  2、發展初步的概括能力。

  活動重難點

  分類後說明分類標準。

  活動準備

  1、各種結構玩具一,如雪花片、大小串連……。

  2、分類盒、標記卡。

  活動過程

  1、透過操作探索讓幼兒積累有關物體共同特徵的感性經驗。說明操作探索階段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求同、分類材料,每一層次要提供多種材料,便於幼兒透過反覆操作達到對各種材料共同特徵的抽象。例如:分類的材料,其“不同層次”,可體現在有實物分類,有圖形分類,也有數量分類。也可以有按物體的一種特徵分類(大小),有按物件的兩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還有按物體的三種特徵分類(大小、顏色、形狀)。"來;自、屈;老師;教、案;

  2、透過分組討論提高幼兒抽象分類標準的能力。說明分組討論可按兩種水平設計,能力中下的幼兒著重說出標準的討論。能力中上者重點故在轉換標準的討論。

  3、鞏固操作時要提供新材料,提高幼兒操作的興趣。

  活動反思

  經過這次活動後我發現孩子在玩完玩具是都會主動把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的盆子中。有時放錯了,旁邊的孩子也會提醒。希望孩子在家時也能多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分類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角的分類,教科書第42~45頁的例2、例3,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中的第4、5、6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內容,本課的重點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數和銳角、鈍角的度數範圍,能識別這些角;通對角的分類,能準確地認識直角、平角、周角、銳角、鈍角。考慮到分類這一現象生活中到處可見,把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和經驗基礎上,讓數學帶上生活味,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滲透分類的思想;同時透過問題模組,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充分展示和發展他們的思維與語言達能力。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之前已經接觸過角的概念,在掌握銳角、直角和鈍角的基礎上來學習兩種特殊的角,學生在學習本節內容上會比較輕鬆。在根據平角和周角的特點來解決只知一個角的度數求另外幾個角的度數的問題,可能會比較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角的度數區分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並知道直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係。

  2.學會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和步驟。

  3.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4.初步學會用一副三角板畫特殊角。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實際操作和觀察比較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銳角、鈍角、直角、平角、周角的概念的形成過程,獲得學習經驗,體會角的特徵,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周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掌握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會畫指定角的度數。

  教法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揭示規律,建立概念,透過嘗試操作,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學法

  學生在活動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動腦思考、合作交流,獲得知識和鍛鍊能力。

  教學準備

  教具:教師準備課件、量角器、三角板、每人一張列印好的題卡。

  學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課題

  1.出示大小不同的角,課件出示。

  激趣設問:我們已經學會了怎樣度量的角的度數,但是這些角度數不一,你們能把這些角分分類嗎?

  請同學們四人為一組先試著把這些角進行分類。

  教師巡視,看看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2.在分類過程中你有什麼疑難問題嗎?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有關角的知識:角的分類。(板書課題:角的分類)。

  二、探究新知

  (一)學習角的分類

  裡是各種角,請大家仔細觀察。那現在就請你們用量角器測量出各個角的度數。(完成後同桌交流)

  現在我們來根據角的度數分類,請分別找出:

  等於90度的角有________

  等於180度的角有________

  小於90度的角有________

  大於90度小於180度的角有________

  1.講解90度角叫做直角,直角要用直角號表示。讓學生說說我們教室裡面有哪些角是直角。

  2.接著講解180度的角叫平角,用課件演示一個直角等於兩個直角,誰來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平角?

  3.你們知道比90度小的角叫什麼角嗎?比90度大的但比180度小的角?

  4.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是銳角、鈍角、直角和平角。那我們來做一個遊戲:請大家6拿出活動角,聽老師的要求,組成各種不同的角。

  5認識周角。利用活動角,還能組成哪些特殊的角呢?課件出示角的變化圖。

  (1)這條邊剛好轉了一週,我們就把它叫做周角。

  (2)那麼周角有幾度呢?1周角=360度=2平角=4直角,課件演示。

  6.我們今天一共認識了幾個角?你們能把這些角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嗎?馬上動手。

  (1)剛才我們把角分成了哪幾類?

  (2)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應怎樣排列?

  用“>”“<”表示這些角之間的關係

  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

  (3)它們分別有什麼特徵?

  7.現在誰能說出這幾個角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透過活動的形式,幫助學生記憶角的分類,既容易記,又富有樂趣,雙倍作用。

  (二)鞏固練習,加深認識:

  1.比眼力:看圖說一說下面各角屬於哪一類角?

  課件出示圖片,分別指名答出。

  2.看度數,說出這個角屬於哪一類。

  79度150度180度90度91度1度163度360度51度91度89度+1度

  3.辯一辯:

  (1)小於180度的角是鈍角。 ( )

  (2)小於90度的角是銳角。 ( )

  (3)平角是一條直線。 ( )

  (4)兩個銳角的和一定是個鈍角。 ( )

  (5)鈍角的一半一定是銳角。 ( )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比眼力遊戲,在遊戲中進一步鞏固新知,這樣的形式學生也樂於參與。

  四、全課小結,提升認識

  透過剛才的檢測,同學們學得真不錯。其實,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家裡學校及生活中到處可見到各種各樣的角,角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角的知識是奧妙無窮的,它就像大海,我們學習的這些知識也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發奮努力,在知識的海洋裡盡情遨遊吧!

  五、佈置作業

  課本第42頁1、2題。

  板書設計:

  角的分類

  銳角小於90度

  直角等於90度

  鈍角大於90度小於180度

  平角等於180度的角

  周角等於360度

分類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透過分類認識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種三角形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分類中體會分類標準的嚴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三角形的分類中感受各類三角形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種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歡歡和笑笑給同學們發來請貼,邀請大家到數學王國做客。但路上有兩道關卡,只有順利透過才能得到通行證。

  第一關:準確地認出他們,並說出他們的特徵。(課件出示銳角、直角和鈍角)

  第二關:給他們取個形象又合適的名字。(出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學們順利過關,來到了數學王國。它們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來迎接我們。(課件出示各種三角形)

  1、喲,它們長得很相似的,找找它們有哪些共同點?

  2、有這麼多共同點,老師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還是有區別的,你們發現了嗎?

  3、看著這些長得相似,但實際上大大小小、形狀各異、零零亂亂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麼?板書:三角形分類。

  4、學生自由討論,給三角形分類。誰願意上來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學生展示分類結果:

  從角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講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斜邊。從學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說說你是怎麼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從邊分:等腰三角形和沒有相等的邊的三角形。講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稱。

  從你們的學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麼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沒有三條邊都相等的?(等邊三角形)

  找出等邊三角形並證明。

  三、實踐應用

  1、畫三角形。選擇你最喜歡的三角形畫下來,並向同學們介紹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個直角

  出示一個鈍角

  出示一個銳角(能不能正確猜出是什麼三角形?為什麼?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圖中找出你喜歡的三角形說一說。

  四、總結,拓展

  在這節課的探秘中你瞭解到了什麼?你還想研究些什麼?

分類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幼兒利用層級分類板將三角形、圓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圖形進行二級次分類。

  2、觀察分類板、看是否標記嘗試把圖形二次分類。

  3、在“闖關遊戲”中充分體驗分類的快樂。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形寶寶,引入主題。“今天除了客人老師,還有誰來到了我們班?是什麼圖形寶寶?圖形寶寶來幹什麼呢?”

  二、在闖關遊戲中把圖形二次分類。

  1、闖關開始:請觀看唐老鴨設計的路線圖,這個路線圖應該怎麼走?幼兒嘗試操作。

  2、幼兒操作,看標記把圖形進行第一次分類,並請幼兒講述操作結果。

  3、繼續闖關:

  (1)小組討論路線圖;

  (2)請個別幼兒介紹操作方法;

  (3)幼兒操作,教師巡導;

  (4)幼兒的操作結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驗證。

  三、闖關成功。請幼兒講講在這次闖關遊戲中的感覺?

分類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能按形狀給物體進行分類。

  2、會用視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圓形、正方形。

  3、樂於講述自己的發現給小朋友聽。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餅乾(圓形、正方形的小包裝),食品盤子一個。

  2、幾何圖形片若干,小盤子若干(每個盤子裡有6—7個幾何圖形片),碗寶寶(嘴巴分別是圓形和正方形的)若干。

  3、活動前組織幼兒將手洗淨。

  活動過程:

  一、碗寶寶來作客,幼兒觀察碗寶寶嘴巴的形狀。

  用布遮住碗寶寶,提問引起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們猜猜看,這裡面是什麼好玩的東西?(幼兒自由猜),那我們來看看到底是什麼呀?哦,是兩個可愛的碗寶寶,那小朋友看看這兩個碗寶寶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引導幼兒觀察碗寶寶,發現碗寶寶嘴巴的形狀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二、碗寶寶吃“餅乾”,按形狀分圖形片。

  1、觀察“餅乾”。

  教師出示圖形片:碗寶寶肚子餓了,它們想吃東西了,老師這裡有許多的“餅乾”,看看這些“餅乾”是什麼形狀的?(幼兒觀察、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2、喂碗寶寶吃“餅乾”。

  教師:現在我們就來喂碗寶寶吃東西吧!這個碗寶寶應該吃什麼形狀的“餅乾”呢?(幼兒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相同形狀的“餅乾”。幼兒邊喂邊說:碗寶寶,給你吃“XX餅乾”。

  3、幼兒操作:喂碗寶寶吃“餅乾”。

  要求:根據碗寶寶的嘴巴形狀,喂其吃相同形狀的“餅乾”。

  三、幼兒吃餅乾。

  1、教師出示有小包裝餅乾的盤子:請每個小朋友拿一袋餅乾,看看你拿的餅乾是什麼形狀的?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餅乾有圓形的,還有正方形的。

  3、幼兒吃餅乾。

  教師:吃的時候可以和旁邊的好朋友說一句話:我吃的是XX餅乾。

  活動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透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分類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照不同特徵進行分類,感知同事物中的不同數量關係。

  2、能大積極參加操作活動,大膽分享自己的操作發現。

  教學重點:

  根據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分類。發展幼兒的邏輯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難點:

  發現物體的不同特徵,並嘗試按自己發現的特徵進行分類。能嘗試分析和標出物體的各項特徵。

  活動準備及家長配合:

  1、紐扣、積木,蘋果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1、以小天使來到班上送禮物,尋找最幸運小朋友引題。

  (1) 引: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來歡迎小客人吧!(展示課件小天使)

  (2) 幼兒拿出小天使送的圖形抽獎券(不同形狀、顏色、大小的圖形),互相交流、比較自己拿到的圖形獎券。

  1、集體活動

  (1) 教師請5位幼兒站成一排(有三位男的,二位女的;有扎辮子的,不扎辮子的等等)

  (2) 提問:“老師請了幾位小朋友?”

  “誰能把五位小朋友分成兩隊,分好後說說你是根據什麼特徵來分的?”

  (如:“我按男女不同來分,把他們分成兩隊,5位小朋友裡面偶3位男孩子,兩位女孩子。”)

  2、小組活動

  交代操作規則:

  (1)請小朋友先數一數你桌上有多少紐扣(積木、蘋果卡片),然後把總數記下來。

  (2)接著,看一看桌上的紐扣(積木、蘋果卡片)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如何把它們分成兩份?

  (3)看著特徵標記,用數字把它們的不同記錄下來。

  3、請小朋友來說一說剛才的操作結果。

分類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物品,並能發現特徵。

  (2)兩個相同的物體比大小。

  (3)能按物體的大小進行分類,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學習按大小進行分類。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教學準備:

  (1)小熊、紙箱子、橡皮泥、汽車、籃球、雨(樣子一樣,大小不一)各兩個。

  (2)紙盒子(魔盒)一個。

  (3)小班幼兒用書10月分冊第19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按照物體的大小分類。

  難點:能準確說出物品的名稱,並發現特徵。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當魔術師。

  教師:"今天,李老師想當一位魔術師,帶著咱們貝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兒:"想!"

  創設情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變魔術。

  教師:"那好,小朋友看看這是什麼呀?"

  幼兒:"盒子"

  教師:"它呀可不是一個普通的盒子,它能變出好多好東西吶!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變出什麼東西來呢?"

  幼兒:"想!"

  教師:"好,現在請小朋友來跟老師一起變變看吧!"

  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好奇心。

  二、認一認,並發現特徵。

  教師:"魔盒、魔盒。"

  師生:"變、變、變。"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師:"看,咱們變出了什麼呀?"

  幼兒:"小熊、紙箱子、橡皮泥......"

  教師:"那麼小朋友來看看它有幾個(只)呀?"

  幼兒:"兩個。"

  教師:"噢!兩個,那它們兩個長得一樣嗎?"(同一物品作比較)

  幼兒:"一樣。"(伴隨說出一些明顯特徵,比如:顏色等)

  教師:"那小朋友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

  幼兒:"一個大,一個小。"

  教師:"啊!咱們貝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還能告訴老師它們兩個到底是哪個大哪個小嗎?"

  幼兒:"能"

  教師:"好,現在李老師請一位小朋友上來給老師指一指,好不好?"(幼兒舉手,請一位幼兒上前)

  教師:"好,謝謝xxx小朋友,請回坐。"

  教師:"剛剛xxx告訴老師了,是它(大)它(小)。"(教師先舉起大的一個物品,隨後舉起小的一個物品)

  教師引導幼兒,讓幼兒自主發現特徵。

  三、物品按大小分類

  教師:"剛剛小朋友都認識了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們哪個大哪個小是不是?

  幼兒:"是"

  教師:"可是老師把它們都放在了這個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這樣放著整齊不整齊呀?"

  幼兒:"不整齊。"

  教師:"那麼小朋友想一想咱們把它們怎麼放就變整齊了呀?"

  開動幼兒的腦筋,讓幼兒思考。

  幼兒:"分開放。"

  教師:"唉!對了,小朋友真聰明。"

  教師:"現在小朋友看看老師拿的這是什麼呀?"

  幼兒:"紙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紙箱子)

  教師:"它們......一個(大)一個(小)"

  教師:"咦!我看見它裡面有一個東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麼呀?"

  幼兒自由猜想,再次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師:"噢!原來是一個字寶寶呀!"

  教師:"小朋友看看這個字寶寶在大的紙箱子裡放著還是在小的紙箱子裡放著?"

  幼兒:"在大紙箱子裡。"

  教師:"所以這個字寶寶和這個紙箱子一樣。"

  教師:"來,跟老師念:大、大、大。"

  幼兒:"大、大、大。"

  教師:"這個字念什麼?"

  幼兒:"大。"

  教師:"老師在這個小的紙箱子裡也看見了一個字寶寶,小朋友猜猜在這個紙箱子裡找到的字寶寶念什麼呀?"

  教師:"小、小、小。"

  幼兒:"小、小、小。"

  教師:"小朋友記住了沒有?"

  幼兒:"記住了。"

  教師:"那好,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給它們分分類。大的物品放進大的紙箱子,小的物品放進小的紙箱子,好不好?"

  幼兒:"好。"

  請幼兒上前自主操作,激發幼兒的動手能力。

  四、小結

  教師:"看看,現在這個桌子上面變整齊了沒有?"

  幼兒:"整齊了。"

  教師:"為什麼它變整齊了呀?"

  師生:"因為小朋友把它們都分了類,所以它變整齊了。"

  教師:"謝謝小朋友。"

  幼兒:"不用謝。"

  教師:"今天,咱們上的這一課的題目叫做《大小分類》,因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開了並放進了大小不一樣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類》。來,跟老師一起說--《大小分類》。"

  幼兒:"《大小分類》"

  教學延伸:

  教師:"好,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給書上的這些物品也分分類,好不好?"

  幼兒:"好"

  教學反思:

  根據教材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想大小對於小班幼兒應該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設計了幾個環節讓幼兒透過不同的遊戲來反覆認識大小,並分類。透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

分類數學教案12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圖形、事物的一級分類,但是對事物圖形進行二次分類有點困難。

  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二次分類”這個數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們習慣於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運用教具演示,並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數學概念,而實際上,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透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透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

  “圖形二次分類”主要讓幼兒和教師一起透過圖形的特徵進行一次分類,再進行第二次分類,等幼兒初步掌握好二次分類的方法後,我們再進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類,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徵。

  二、教學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2、大膽用語言表述出圖形的二個層次的不同特徵,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重點: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活動難點:大膽用語言表述出圖形的二個層次的不同特徵,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三、教學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人手兩份,磁性板(板上畫好房子、房間)、含兩種特徵的圖形、標記。

  四、教學方法

  整個活動採用了三種方法:遊戲法、語言討論法、嘗試操作法。

  1、遊戲法:透過“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即使知識上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引導幼兒先討論用什麼方法分類,操作後,再一次請幼兒討論。這樣,透過不斷的交流與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二次分類的概念。

  3、嘗試操作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最後的操作活動中,給幼兒投放了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並透過商量,一個分一個記錄的環節進行互助學習,對二次分類再一次進行經驗歸納。

  五、教學過程:

  (一)、活動匯入:

  師:今天,“圖形之家”來了一些新朋友,你們看一看,新朋友是誰?

  生: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

  評析:設計了“圖形之家”這個大家庭,讓圖形寶寶們順利的帶上了擬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兒。

  (二)、幼兒操作,複習鞏固一次分類。

  1、請幼兒根據圖形娃娃不同的顏色或者不同的形狀,給圖形娃娃分家。

  師:咦?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們它們幾個呆在同一個房間,實在是太擠了,於是發生了爭吵,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分分家,好嗎?首先,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

  師:那麼,我們在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時候,可以按照什麼特徵來給它們分類呢?

  幼:按形狀分,按顏色分。

  2、幼兒操作,進行一次分類,教師巡迴指導。

  師:請你根據你喜歡的方式,來給圖形寶寶分家吧?

  3、講解,演示。

  師:你是按什麼特徵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有沒有誰也是這麼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並貼上相應的標記。

  師:誰有不一樣的分法呢?上來解釋一下你是按什麼特徵給圖形寶寶來分家的?為了讓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師把它在另外一個“圖形之家”上也進行演示並貼上相應的標記。

  4、小結:現在,請你看一看,現在每個房間裡的圖形寶寶一樣嗎?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評析:此過程是幫助幼兒鞏固圖形的一次分類,教師一邊記錄一邊運用語言跟進,為幼兒下一步的分組活動奠定基礎,讓孩子透過自己的主動探索來初步感知分類,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們積極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動參與中感知了透過圖形的特徵來分類。

  (三)、學習二次分類。

  1、找出這些圖形的不同特徵。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幫圖形寶寶找到房間了,可是,剛剛我還是聽到了爭吵聲,原來,它們還是覺得房間太擠,還想請我們小朋友來給它們分分家,你們願意嗎?“看看紅房間裡的圖形寶寶,它們的顏色都是紅色的,可是,它們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幼:形狀不一樣。

  師:那我們可以怎樣來分呢?對,現在我們可以按照他們的另一個特徵——形狀再來幫他們分家。

  2、幼回答,師根據幼的回答進行操作演示。

  3、誰來給綠房間裡的圖形寶寶來分分家呢?幼上臺操作。

  4、現在,請你給你們操作紙上的圖形寶寶來分分家吧,操作的時候要記住你是按什麼特徵來進行分類的哦。

  5、幼兒進行第二次分類操作,師巡迴指導。

  評析:清楚講述操作要求,讓幼兒在第一次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分類,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圖形的二次分類,更好的分組操作。

  6、講解:讓幼兒說說是怎樣為圖形進行分家的。

  (1)師:誰來介紹一下,這一步,你是按照什麼特徵來給圖形寶寶分家的?分下來之後,你發現了什麼?

  (2)再請另外一種分法的幼兒上來介紹一下。

  (3)觀察,最後的4個小房間裡的圖形寶寶有什麼特徵?(它們一模一樣)

  7、總結:

  今天,我們給圖形寶寶分了幾次家啊?(2次)像我們今天這樣,按圖形寶寶兩種不同特徵來進行分類的方法,叫做圖形的二次分類。其實,我們剛剛做的操作紙中間那一部分是我們的過度環節,我們可以把紙折一下,把中間的房間藏起來,就出現了這個圖(師邊說邊演示),這就是把我們圖形寶寶按照它們的兩種不同特徵直接分到那4個小房間裡時的樣子。

  (四)、幼兒再次操作,鞏固二次分類的方法。

  (1)師:現在,還有許多圖形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來給它們分家呢,你們願意嗎?分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什麼特徵,他們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大小怎樣的,再進行分類哦。

  (2)幼兒再次操作,直接給圖形寶寶二次分類。

  (3)介紹,你是按圖形寶寶的哪兩種特徵來進行分類的?

  評析:加入新的圖形的特徵,讓幼兒直接進行圖形的二次分類,引導幼兒藉助了標記,仔細看清圖形的特徵,成人看似簡單的操作,對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真能幹,幫這麼多圖形寶寶分了家,現在它們都舒適地住在自己的房間再也不爭吵了。它們很感謝我們,想請我們去圖形王國做客,你們願意嗎?那我們出發吧!

  (六)、活動延伸:給更多的圖形寶寶進行二次分類。

  六、活動反思:

  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這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投放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各種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讓幼兒透過自己動手擺弄後,嘗試找到分類的方法,並進行經驗歸納,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己動腦、動手自主來進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個“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故事貫穿始終,孩子們便於理解,也十分願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並加以引導,逐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徵,讓他們充滿激情的完成了一個個任務。

分類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理解單數與雙數的實際意義,有一定的數數、統計和比較等應用數學的能力。

  2、學會觀察樹葉的特徵,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樹葉的認識。

  3、在活動中能體驗到同伴間學習的樂趣,培養合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每人一份樹葉(葉柄)、一張表格、一隻筆、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

  1.教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客人。下面我請小朋友們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的聽好了。聽???他來了。(聽完後)接下來,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聽出,2.老師今天請來的這位小客人是誰呢?請小朋友來告訴老師。教師:大家都很聰明,都聽出了這是樹葉。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找一找,樹葉裡有哪些秘密呢?

  二、對葉片的統計與分析

  1、教師示範教師:下面我請小朋友們來看一看、數一數,老師手上的這一根葉柄上有幾枚小葉片?現在請小朋友們來跟老師一起數一數,好嗎?教師:好了,剛剛小朋友們與老師一起數了老師葉柄上的小葉片有幾片。下面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然後把數好的小葉片數量記錄下來。

  2、幼兒示範教師:這麼多的葉片,你是怎麼數的?小朋友用了很多種方法數葉片,你認為那種方法又快又準確?小結:生活中我們在數量較多的東西時,有很多種方法,小朋友可以採用最適合你的方法,將東西數得又快又準確。

  3、分析探索葉片的單雙數的規律教師:老師剛才發現讓小葉片兩片、兩片做好朋友這種方法很有趣,我們一起用這種方法在來數一數。

  三、討論分析:

  教師:你們發現了什麼?(有的樹葉,它的葉片兩片、兩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還剩下一片沒找到朋友。)

  四、樹葉分類:

  教師:這裡有兩張表格,我們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葉片送到這張表格裡.把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朋友的葉片送到另外的一張表格裡,看看會發現什麼秘密。

  五、統計數字:

  教師:都能兩片、兩片成為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各是多少?還剩下一片沒有找到好朋友的葉片,上面小葉片的數量又各是多少?六、分析兩類數字的特點:1.覺得:老師發現有些樹葉寶寶都有一個好朋友,而有些只有一個人。你看數字6寶寶,他們有3對好朋友,而數字7寶寶,卻多出了一個寶寶。所以你們覺得數字寶寶中有什麼秘密呢?2.教師:你看

  6、8、10、1

  2、14這些數是什麼數?7、9、1

  1、1

  3、15這些數是什麼數呢?他是不是能兩個、兩個的湊成相同人數的呢?還是不能。 3.教師:小朋友都發現了這個秘密,老師覺得

  6、8、10、1

  2、14這些數是雙數,因為他們能剛好能兩個、兩個的分好。7、9、1

  1、1

  3、15是單數。(討論10以上的單雙數。)討論發現:已經學過的單雙數規律同樣適用於10以上的數字,拓展已有經驗。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回家之後找找哪些物品也有這些規律。

分類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個特徵標記分類並正確記錄其數量。

  2、培養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圖形拼圖一幅,標記卡、數字卡若干,各種圖形若干,數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教學活動

  1、學習用兩個特徵標記對圖形進行分類。

  以集體、個別、小組的形式,學習用兩個標記卡記錄三角形、長方形的不同點。

  2、學習按標記記錄數量

  幼兒一次按標記集體、分組操作記錄相應圖形的數量(用數字卡表示)。

  引導幼兒學習講述操作結果

  要求幼兒看著標記圖,說一說,圖中有幾個什麼樣的圖形。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分類遊戲(幼兒分別取自己的圖形卡片)

  看一看,說一說,你的圖形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看教培養幼兒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的習慣。

分類數學教案15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的分類能力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研究事物的各種特徵及掌握事物的一些本質特徵的能力仍然較弱。需要透過多次的分類活動來幫助提高他們概括、比較、分析的能力。為此,我們選擇幼兒身邊感興趣的材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幼兒在合作討論中學習分析事物的特性,尋找多種分類方法,從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概括、比較的能力。

  活動目標:

  1、能按物體的外部特徵進行層級分類,理解類與子類的包含關係。

  2、按意願確定合理分類的標準,培養主動學習,體驗合作分享的快樂。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從物體的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套。

  2、實物:大人小孩的衣服若干,長袖短袖衣服若干。

  3、標記卡、分類衣櫃等。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師:在森林裡,獅子大王為小動物們造了兩幢小洋房。小動物們知道了都想搬進去住。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幼兒講述)有獅子、豹、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小燕子、啄木鳥、小蜻蜓、小雞,小鴨、......

  2、師:這麼多動物都要住,怎麼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

  3、幼兒討論交流方法(引導幼兒按獸類和禽類分在兩間房裡)。“獅子、狼、小白兔、小松鼠、大老虎、小猴子,他們都是獸類分一間屋。”“小燕子、啄木鳥、小蜻蜓、小雞,小鴨,他們都是禽類分一間屋。”教師在電腦上演示。

  4、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不同種類或者其它特徵來分。

  二、分組討論分類標準,進行初步分類活動。

  1、討論交流,分享自己的分法:

  師:小動物們住在一起後,覺得不舒服。這一次獅王為每一間小洋房再多造兩間小房子,請小洋房裡動物搬到兩間小房子裡去,你們商量商量,應該怎麼分呢?為什麼要這樣分呢?

  2、小結:嗯,是的,(獅子、狼、大老虎是兇猛的住一起。小白兔、小松鼠、小猴子他們住一間屋。)(小燕子、小麻雀、小蜻蜓、住一間,他們都會飛。小雞、小鴨住一間,他們不會飛。)可以按照鳥類、獸類、禽類,這真是個好辦法?給自己鼓鼓掌。(幼兒講述自己的分法。教師在電腦上操作。)

  三、再次分組討論分類標準,幼兒進一步分類。

  1、分組操作材料:

  師:小朋友們本領這麼大,獅王再請你們幫它一個忙。獅王的服裝店要開張了,看,店裡的衣服又多又亂,請小朋友們幫助它,按什麼標準擺放衣服呢?商量好就試著分分看。但是分的要與別的組不一樣?

  第一組:把長裝放一排,短裝放一排。第二組:把女裝放一排,男裝放一排。

  第三組:大人衣服和小孩衣服分開,男女服裝分開。

  2、幼兒討論交流:你覺得哪個衣櫃分得好?哪個分得不夠好?為什麼?

  3、小結:覺得第三組分得比較清楚,整齊,按照大人衣服一排,小孩衣服一排,男款一排,女款一排,給他們鼓鼓掌把!

  四、再次分組討論分類標準,幼兒進一步二次分類。

  1、你們覺得有些櫃子的衣服分得不是太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再來分分看吧!

  2、師提問:接下來,誰能向大家介紹,這回你是按什麼分的?(幼兒觀察回答)

  3、小結:嗯,先是按大人和小孩分,再按男款和女款分,最後按白色黑色和彩色衣服分,想的真仔細(表揚)。

  五、討論分類標準及分類標記圖的製作方法。

  1、師提問:大家把衣櫃上的衣服分得很整齊,美觀?還有什麼辦法,讓顧客,快速就知道你賣哪些衣服呢?

  2、小結:可以拍照,可以給衣櫃上做一個標記,寫上名稱,這樣既方便又明白。

  3、出示標籤,找到對應的衣櫃。

  師:好,老師這裡有每種款式的標記,請你們為他們找到對應的款式吧!

  六、活動延伸:慶祝開業大吉,要請老師來購買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