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精華】美術教案範文合集10篇

美術教案

【精華】美術教案範文合集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一)透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對印原理和製作方法。嘗試多種對印方法,用自己喜愛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對印作品。並透過分小組製作,體驗集體制作的樂趣,學會交流,懂得合作與分工,分享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的重點:掌握塗色方法和壓印的方法。

  (三)教學的難點:如何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個性特色的作品。

  (四)課前準備:

  學習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膠板、不易吸水的紙板、墊板)、顏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畫顏料、調色油)、漿糊或膠水、塗色工具、作業紙(不吸水的掛曆紙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賀卡等)。

  (五)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透過畫、印等方法,製作對印版畫。對印是獨幅版畫的一種製作方法。透過在底版上塗色、壓印得到豐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學生了解對印原理和製作方法。嘗試多種對印方法,用自己喜愛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對印作品。並透過分小組製作,體驗集體制作的樂趣,學會交流,懂得合作與分工,分享成功的快樂。 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引導學生在對印表現活動大膽、綜合地運用色彩。嘗試多種對印方法,表達興趣與情感。對印中最大的問題是水與色的關係問題,教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水多時引導學生壓印再疊印效果較理想。水少時便於一次壓印同時旋轉。多種顏色印紋塗色時儘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教學方法:

  (一)設疑匯入:

  教師在玻璃板上塗色,放紙壓印,讓學生猜猜:紙上會出現什麼呢?教師揭紙展示,學生愕然,原來是一個怪怪的人臉,學生在鬨笑中激發了興趣。也可將自然界形成的石紋、石形、木紋、葉紋等變化萬千的圖形造型做成課件讓學生觀賞,同樣可以起到誘發學生從自然形成的紋、形中發現美的慾望。

  (二)自主探究:

  請學生仔細閱讀書上講授的兩種製作方法,抓住關鍵點,自己動手嘗試對印製作方法,針對可能出現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事先提幾個問題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產生怎樣的效果?不同輕重的壓印產生怎樣的效果?不同的底版產生怎樣的效果?先塗深色再塗淺色或先塗淺色再塗深色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怎樣得到自己想要的圖形?透過思考和嘗試,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學習,提升學生的感悟和認識。

  (三)拓展創新:

  教師在玻璃底版上從冷到暖地有序塗色,覆蓋上比塗色大一倍的紙,用右手掌按住紙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邊的紙角一起旋轉45度左右。產生變化豐富並具動感的肌理。請學生也來試試看,能不能發明一種新的對印方法,要做到別具一格。完成後請學生大膽地到臺前介紹自己的製作方法和獨特處,以及畫面的色彩層次和肌理變化給人的感受。其他的學生也可談談對他人作品的視覺感受。

  (四)作品展示:

  對本小組的作品彙總進行集體討論,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觀效果的或某些類似於人物、動物的對印作品,能否經新增形成一張具象作品。對於某些不能新增的作品,能否結合其他同學的作品經過剪裁,組合成一張抽象作品。討論之後或集體創作或指派一人主筆,完成本組作業。凡有創意的作品給予展示,全班評出最有創意獎。

  學習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一)對印中最大的問題是

  教案《七年級美術上冊《對印的樂趣》教案及反思》,來自網!

  水與色的關係問題,教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水多時引導學生壓印再疊印效果較理想。水少時便於一次壓印同時旋轉。多種顏色印紋塗色時儘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壓印時紙張不可移動,可用小夾子或雙面膠固定。(加說明圖例)

  (三)當採用吸水性強的材質做底板時。顏色要水少色濃。

  三、教學評價

  評價方式:採用2個步驟進行,首先觀察學生對製作與拓展創新教學活動方式的參與熱情,其次觀看學生的對印作品。

  評價點:

  (一)學生是否對對印製作有興趣?是否體驗到快樂?

  (二)能否在美術活動中大膽地運用色彩壓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對印效果?

  (三)能否憑藉不同的工具材料製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沒有發明出新穎的對印方法?

  (六)能否進行自主學習和發揮合作精神?

  (七)是否與同學密切配合,積極參與對印的創作活動?

  (八)能否運用各種技法,有創意地進行創作活動?

  (九)按下表評價自己的作品(用短語自評)。

  自然天趣肌理效果色彩搭配獨創性製作方法師生評價

  四、教學點評(教學反思):

  本課程屬於[造型。表現]課。在教學設計上更注重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引導學生在對印表現活動大膽、綜合地運用色彩。嘗試多種對印方法,表達學生的興趣與情感。由於本課的難度較低,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的拓展創新,同時還能用語言文字表達和深化創作主題。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透過欣賞,瞭解童話故事中多個形象的特徵、創作形式和方法,能用適合自己的表述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

  2、在欣賞評價的基礎上學會發散思維,嘗試塑造出自己喜愛的形象。

  3、從積極的情感體驗出發,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感受美,分析、評價美的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創作積極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塑造出來。

  教學準備:

  貓頭鷹圖片、紙、鉛筆、彩色顏料。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在《難忘的童話故事形象》這一課當中,我們認識了釣魚的小貓、聰明善良的九色鹿、撈月亮的猴子、找媽媽的小蝌蚪這些形象,它們是多麼的生動有趣,令人難忘啊!今天我要給大家帶來一位森林小衛士,讓我們來猜猜它是誰。全班念兒歌:圓圓月亮掛天邊,勇敢衛士睜大眼。警惕四周捉田鼠,保衛森林立大功。

  二、回憶腦中固有形象,喚起記憶。

  你們見過貓頭鷹嗎?在動物園裡,在電視上,在書中。誰來說說貓頭鷹什麼樣子?出示貓頭鷹圖片。告知貓頭鷹是一種鳥,白天睡覺,晚上出來覓食,常常站在樹枝上睜著圓圓的眼睛,警惕森林中的田鼠的動靜。

  三、引導啟發想象力,探究方法。

  今天,我們就根據你見過的貓頭鷹的形象,創作一幅貓頭鷹的形象。

  指導繪畫步驟。

  1、觀察貓頭鷹的身體大概是一個什麼形狀,把複雜的形象看成簡單的圖形。。

  2、要依照頭、翅膀、腹、足、尾巴、背景的順序來繪畫,抓住特徵,眼睛很大。

  3、可以想像貓頭鷹正在幹什麼,正在巡視森林或已經抓住了田鼠,還可以把貓頭鷹當成人來畫,給它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等,展開你們的想像吧。

  4、塗色順序和繪畫順序一樣,應從上到下,背景要塗滿,可以安排星星,月亮。要安排好顏色,為了突出主體,可用紅黃等色塗貓頭鷹,用藍紫等色上背景。

  四、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五、展示交流,評議欣賞。

  展示多幅學生作品,說一說構圖、上色、畫的意趣。表揚構圖好,上色好、有創意的作品,鼓勵有想法,愛動腦筋的學生,並啟發其它學生。(只要能畫出貓頭鷹的特徵,就予以肯定,有創意的加以表揚。)

  六、小結:

  今天我們又為童話王國添了一位新成員,同學們畫的貓頭鷹個個精神飽滿,肯定都是捉田鼠的高手。希望你們創作更多美好的童話形象,說不定哪天你就會成為中國的動畫大師。為世界各國的小朋友創造新的美妙的動畫。

美術教案 篇3

  第四課色彩的對比

  教學目的:

  1、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律,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作業。

  2、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熱愛生活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色彩的對比關係,感受對比的形式美感。

  教學難點:

  藝術實踐中對比色的選擇與搭配。

  教學準備:

  圖畫紙、水粉工具材料或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圖片、觀察兩個大小不同的物體。提問:它們有什麼不同?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2、你還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對比現象?

  3、明確對比概念。

  4、比較兩張美術作品。

  5、生活中有很多對比現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樣,有很多對比。

  6、出示課題

  二、自己動手,嘗試體驗

  1、哪些色彩是對比色?

  2、引導學生分析色相環中的色彩,找出對比色。

  3、總結:色相環中互為的色彩為強烈對比。

  4、出示色卡,請學生挑出幾組對比色。

  5、生活中的對比色。

  提問:我們周圍哪兒有對比色?

  6、觀察教材上的圖片,找出有哪些對比色?給你什麼感受?

  7、分析課本上畫家作品。提問:畫面上用了哪些對比色?有什麼作用?

  三、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運用色彩的對比進行民間工藝品色彩設計。

  1、為學生提供民間工藝品設計圖。

  2、分析如何用對比色設計顏色。

  輔導學生完成作業,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給予指導和幫助。

  四、作品展示,評價

  1、自評。

  2、小組互評。

  3、展示作品。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逛大街分析

  現代社會的發展給我們的城市帶來了一片繁華的'景象。逛大街大馬路上人來車往,熱鬧非凡;逛大街兩旁的商店裡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各類商品,是人們生活購物的場所,它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逛大街本課即以城市中的“大街”為教學內容。

  本單元逛大街的學習活動的設定一為畫街頭的小設施,二為想像畫大街的場景,三為畫櫥窗商品陳列的設計圖。逛大街活動一的教學,教師應該促使學生養成收集、利用資源的學習行為和習慣。一方面教師要安排學生課前在雙休日去大街或商業步行街去逛一逛,看一看,可以採取用DV攝像或數碼照相,也可以畫速寫的方式記錄下大街兩旁供人們休息使用的小設施或供人們觀賞的小景物,以及方便人們的電話亭及各種宣傳廣告牌等,為課堂教學的實施作準備。逛大街另一方面,教師本人也要收集更多關於城市街道以及各種小設施的資料供教學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想法解決“平面到立體”的問題,可以透過設定幾個環節:一、出示不同角度的同一物體供學生比較,讓學生感受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形狀有什麼不同。二、讓學生嘗試著畫一畫不同角度的物體,從而理解、認識從平面到立體的變化過程,以解決教學中遇到的難點問題。三是如何教學生掌握用“線”來造型的基本方法。線的畫法,線的組織搭配,物體結構、前後空間的處理,細節描繪與整體感如何表現,教師要透過恰當的方法和手段讓學生認知掌握。

  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把握好畫面構圖的美感,掌握好用線繪畫的要領,做到線條要流暢,畫線要準確,構圖要簡潔,畫幅要整體,透過線的表現能表達出個人對物體的認識和感受。

  活動二的教學,是以觀察、記憶、想像為主畫大街的活動。大街包括的內容很廣泛,道路、車輛、商店、行人等,他們構成了一幅又一幅熱鬧、生動的畫面,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大街熱鬧的景象對學生而言很難真實完整地表現出來,特別是對空間關係中的景、人、物等的處理,也只能透過上下、左右、大小表現出景物和人物,所以,怎樣幫助學生對立體空間進行認識和表現是本活動的重要內容。教材呈現的兩幅作品從不同角度再現了大街的熱鬧場景,一幅是從平視的角度表現了人與街道建築,體現出了人與景的前後關係和大街的感覺。另一幅是從俯視的角度看街景,體現了人們在大街上活動時的場景,街道呈T形,街中的雕塑非常醒目,街邊的建築、商店、路燈、行人由近到遠,由大到小,有高有低,較好地表現了大街的景象。教學中,如何使學生既體現大街豐富的內容和熱鬧的場面,又能抓住人物、景物前後、大小的空間關係,教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透過記憶,認識大街各種各樣的景物、場面,理解景物相互之間的關係(空間、距離、前後、大小、形狀),將這些因素合理地安排、表現,教材中的“添畫”小訓練,就是讓學生自己去試著感受這其中的變化,透過小訓練,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學生在後面的創作表現中能較好地把握作業的效果。

  活動三的教學是體現設計意識的活動——櫥窗設計,以平面的形式來設計商品的擺放。櫥窗的設計包括了外形、色彩、商品、展臺等幾方面,要做到既美觀又合理,能吸引人們的視線,起到宣傳的作用。教材中的兩個櫥窗以不同的形式陳列了所展示的商品,一個是服裝,一個是精品,透過櫥窗的色調,商品的擺放,展示了各自的風格特點,商品前後、大小的搭配使人感覺錯落有致而且協調,既有對比又很和諧,體現了較好的視覺效果。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多媒體的功能,給學生提供有關櫥窗設計的資料和實物圖片讓他們認識、感受設計櫥窗的要領,例如櫥窗色彩的運用與商品色彩的搭配,商品擺放位置的高低變化,大小商品的搭配擺放,商品展臺的設計等等。教材透過商品擺放的小練習,讓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學習,認識物品怎樣擺放才合理,瞭解簡單的構圖原理。活動中要讓學生思考如何用多種形式來進行擺放,力求用多種擺放的方法,尋求多種結果,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記憶、想像,理解物體近大遠小的空間關係,表現出逛大街的熱鬧場景。

  能較好地掌握畫線的基本方法,並用線條較準確地描繪出物體的形狀和結構特徵。

  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熱愛家鄉的情感,養成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思路

  本課教學中,三個學習活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確立教學目標,合理安排課時,設計教學環節。活動一畫小設施為線描的表現,應指導學生仔細地觀察物體,認清物體的結構,嘗試用線條來表現出物體的基本形態。本節的教學安排可考慮為:觀察分析——認知方法——指導嘗試——自主表現——交流評價。活動二是記憶想像、表現創造,教師可透過對大街的場景進行欣賞分析,讓學生談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我會怎樣來表現大街的情景。這節的教學安排可考慮為:欣賞——感知——訓練——創意——表現——評析,同時考慮到作業的效果,可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活動三的教學可對櫥窗陳列的作品進行欣賞分析,讓學生談個人的看法和認識,在擺放嘗試後講一講個人的構想:我為什麼會考慮這樣來設計,我會用什麼方法來進行表現。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學安排可考慮為:作品賞析——動手實踐——構思設計——交流討論——設計表現——分析評述。

  四、教學選擇

  本課教學,城市學校的教師可有選擇地安排在學校春遊或秋遊之後實施,並事前佈置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觀察、記憶大街上的熱鬧場景和街道旁的各種設施以及各類商店櫥窗內的佈置和設計,使他們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要求他們注意從不同方向看大街會有哪些不一樣;鄉鎮農村學校由於受條件的侷限,看不到大街的景象,就可以讓學生去集市、鄉村路邊小店去看一看,去感受人們購物時的情景。教師要提出目標任務,讓學生主動去收集、整理資訊,以解決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受、認識、看法談出來,形式可以是分組,也可以是全體。在進行自主表現的活動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問題,發現問題,為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五、教學建議

  1.安排學生收集、整理有關城市街道、建築、設施、櫥窗廣告的圖片資料和與此有關的繪畫作品,在教學中參考或與同學之間交流欣賞。

  2.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透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給學生提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文,解決學習中的難點,同時要鼓勵學生在繪畫表現中發現問題,尋找規律。


美術教案 篇5

  課題:棉絮畫

  課型:手工製作

  課時:1課時

  教法:觀察法、示範法

  教學目的:

  1、透過看、摸、感受棉花的材質,進行聯想。

  2、對小動物的形體特徵進行分析,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3、學習用棉花製作毛茸茸的小動物。

  教學重點:小動物形體的分析和概括,特徵的把握。

  教學難點:小動物五官的貼上及背景的裝飾。

  教具: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棉花、彩紙、剪刀、膠水、課本。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匯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件禮物,是什麼禮物呢?這個禮物需要大家遵守紀律、認真聽講,才能順利的得到。老師還帶來一些作品,讓大家來欣賞,請看大螢幕:(出示多媒體課件:各

  種手工圖片)

  看完課件教師進行提問:

  1、圖片中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屬於美術中的哪一種類?

  2、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3、製作過程中利用了材料的什麼特點?

  今天我們上的也是手工課,而且老師也帶來了一種材料,請看—

  (教師出示棉花)

  這一節課我們就用棉花做棉絮畫

  板書:8棉絮畫

  三、新授

  1、教師帶領學生充分運用各種感官的感受棉花的質感,並進行聯想。

  (1)看:觀察棉花的顏色和自然形態;

  (2)用手模,用臉貼,感受一下棉花;

  (3)透過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進行聯想:我們用棉花還可以做哪些手工作品?(聯想的越多越好,並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

  2、提出問題:我們怎樣用棉花做出棉絮畫呢?

  3、教師邊講解,邊示範:

  (1)要想做出棉絮畫,我們首先要觀察物體的大的基本形組合。(出示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學會觀察)

  (2)教師用投影儀展示臺用棉花做小白兔,示範撕出基本形,在棉花下塗上膠水,粘於深色襯紙上。

  (3)引導學生回憶小白兔的特點:長耳朵、短尾巴、紅眼睛。教師根據學生所提供的內容,把小白兔的特點添上。

  (4)教師師範裝飾背景:用彩紙剪出一隻蘿蔔帖在小白兔旁邊。

  (5)教師展示作品,並提問剛才的製作步驟,並板書:

  觀察形體

  抓住特點

  裝飾背景

  四、學生製作,教師巡迴輔導。

  五、展評學生優秀作品。

  六、進行小結,並展示禮物。

  剛才我們用棉花製作了各種各樣的棉絮畫,同學們製作的積極性非常高,而且也很認真。你們知道麼?在同學們製作的過程中,老師已經把禮物送給了你們。是什麼禮物呢?請看大螢幕(出示多媒體課件):

  這個禮物就是:巧巧手,多動手;大眼睛,細心觀察;聰明屋,多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生活中用這個禮物製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美花我們的生活。

  板書設計

  8棉絮畫

  1觀察形體

  2抓住特點

  3裝飾背景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瞭解美術學習中工具、材料的多樣性,初步體驗工具、材料的基本特性。培養學生大膽作畫的能力和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趣味性與工具材料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顏色的使用方法。

  作業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塗一塗、畫一畫,感受繪畫的樂趣。

  學習材料:圖畫紙、宣紙、板刷、水粉顏料、油畫棒、水彩筆、棉籤等。

  教學過程:

  1、設問:你喜歡畫畫嗎?用什麼用具畫過?

  2、認識常用的繪畫用具:毛筆、鉛筆、彩筆、油畫棒、水粉等。

  3、讓學生開啟書。

  問:你看他們是用什麼方法畫畫的?你還能想出別的方法來嗎?

  4、開啟本組的“百寶箱”看一看都有什麼用具,每鍾用具都怎麼使用?可以試一試

  5、找幾名同學到黑板前試一試

  6、板書課題宣佈要求

  用你最喜歡的方法畫一幅畫。

  欣賞評述:

  1、展示學生作品請學生互相欣賞。

  2、你學會了幾種繪畫方法?還想試試那種方法來畫一畫?

  願意和同學一起畫嗎?

  3、教師簡單

  板書設計:

  塗塗畫畫

  學生畫一畫

美術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的課文內容。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主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順應自然,享受自然的思想。在記憶和表現雨中場景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記憶能力。學習和大膽表現下雨這一情境中的人物動態,瞭解組織畫面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瞭解雨中人物的特點,運用繪畫的語言,以“下雨了”為主題創作一幅有層次、有動態的繪畫作品,鍛鍊學生的觀察、記憶和表現能力。

  2、透過表現雨中情趣,初步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體驗創作帶來的樂趣。培養學生觀察、記憶事物的習慣。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啟發學生回憶下雨時的情景,創作一幅畫面有大小、前後、遮擋關係的作品。

  難點:雨中的人物動態和表情及前後關係。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課

  1、組織教學

  2、天氣預報下雨圖示展示(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兩個圖示嗎?它們是什麼意思?

  生:天氣預報圖示,有雨的意思。

  (引出課題《下雨了》)

  (二)新授

  1、憶雨

  師:下雨了我們怎麼辦?

  生:打傘、穿雨衣…

  2、創設情境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下雨了這些小朋友該怎麼辦?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烏雲、雨點,再拿出兩個人物圖片貼在雨中)

  生:人物需要打傘或穿雨衣。

  師:拿出準備好的雨傘和雨衣給人物貼上。

  師:下雨了人物在雨中行走地上會出現什麼?(教師移動圖片人物的腿和腳)

  生:雨花。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地面上濺起的雨花)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畫)

  (三)欣賞課本中的作品

  師:下面請大家開啟課本觀察P15《傘花》和《放學了》。

  師:兩幅畫的共同點?用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繪畫技法?

  生:人物多。運用了遮擋法、前面的人物大後面的小。

  師:你們可真棒! 兩幅畫運用了“近大遠小”和“遮擋法”的繪畫技法(重點強調)

  (四)學生創作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怎樣畫了嗎?下面咱們四個組做一個比賽,看哪個組最棒。(要求:各組的美術組長在老師準備好的紙上畫出烏雲、雨點和雨花,各組成員畫打傘或穿雨衣的人物,畫好後剪下來交給組長,組長按照“近大遠小”和“遮擋法”貼到自己畫面中,這樣小組合作完成作品。最後哪個組表現的好就得到小紅花。)

  生:好

  師:下面就請拿出你們的小畫筆行動吧。

  (五)作品展示

  點評:看哪個組的畫面近大遠小、遮擋法的關係表現得好。

  (六)安全避雨

  可以在汽車站、屋簷下、電話亭或小亭子裡避雨。不要在大樹或電線杆下躲雨。蹚水也很危險,容易誤入井中。

美術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變體美術字》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傳遞我們的心聲》“設計應用”中的一個主題活動。本單元以設計製作板報為線索,以美術字設計、版面設計為主要內容。變體美術字應用廣泛,實用價值高,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

  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小學美術課上接觸過變體美術字,在生活中也見到過不少變體美術字,上節課已經學習了黑體、宋體美術字的基本特徵和書寫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教學方法:

  1.圖例的蒐集與斟選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這樣才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

  2.知識要點的講解,採用提出問題──欣賞例項──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方法,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終由理性認識指導設計實踐。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總結,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3.作業的佈置結合製作元旦和聖誕賀卡設計變體美術字,體現時效性,知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這樣學生既體會到了學習的價值,也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變體美術字的藝術特徵、造型特點和實用價值。

  2.技能目標:掌握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和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變體美術字的形態美和意蘊美。

  教學重點:

  變體美術字的變化範圍和變化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變體美術字的設計規律設計出變體美術字。

  教具準備:

  1.變體美術字圖例。

  2.多媒體教學。

  學具準備:

  1.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變體美術字。

  2.繪畫本、鉛筆橡皮、直尺、水彩筆等。

  課型:

  設計應用

  教學過程:

  上課前走到學生中間,檢查學生是否收集了變體美術字圖例,工具是否帶齊,與學生簡要交流是否瞭解變體美術字。

  匯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幾位新朋友,大家看看認不認識它們?(開啟,伴隨音樂播放生活中學生常見的變體美術字圖例:可口可樂、金絲猴、夢幻西遊等)

  學生紛紛回答:認識。

  教師啟發:它們屬於什麼美術字,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學生回答:這些美術字屬於變體美術字,看起來形象、生動、活潑、很吸引人。(部分學生能回答出來)

  教師總結:回答的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共同學習變體美術字。

  板書課題:變體美術字。

  講述新課:

  活動一:展示與交流

  每小組選一位學生上講臺在實物展臺上展示自己收集的變體美術字字例,並講解其特點。學生講完後,教師帶頭鼓掌,給予鼓勵。

  教師總結:同學們蒐集的資料非常豐富,講解的也非常精彩,說明大家的動手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並引出概念: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筆畫和外形進行變化裝飾而形成的美術字,它形象、生動、有趣,廣泛的應用在商品包裝、廣告宣傳、報紙雜誌等方面。

  活動二: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範圍

  本活動採用:提出問題──出示典型圖例(觀察、比較、分析、討論)──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檢驗檢測的步驟開展。

  1.提出問題:變體美術字是把字的那些部分進行變化?

  2.出示典型圖例:星星詩刊(變筆畫)、群星爭豔(變字型)、音樂會(字型筆畫一起變)

  3.學生回答(教師此時可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

  4.教師總結:A、筆畫變 B、字型變 C、筆畫字型一起變

  5.檢驗檢測:舉出字例,讓學生判斷是哪種變化方法

  活動三:探究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方法

  出示多種變化方法設計的變體美術字例,由學生討論分析,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出變體美術字變化的規律:

  1.筆畫裝飾

  2.背景裝飾

  3.連筆

  4.折帶

  5.象形

  6.陰影、倒影

  活動四:我當小小設計師

  (經過活動二、三,學生已經理解了變體美術字的變化規律,活動四即是對前面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開啟學生思維,最終完成設計作業的必要過程)

  以漢字 “雪山”為例,啟發學生思考怎樣把它設計成變體美術字,可以用那些方法設計,鼓勵學生表述自己的設計思路。最後出示“雪山”的變體美術字設計方案之一,學生對這個方案可能認同,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見,對於學生的不同見解,教師要給予肯定,並鼓勵其他同學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設計方法,以拓寬思路。

  活動五:設計實踐

  佈置作業:運用剛剛學過的變體美術字的知識,把“元旦快樂”“聖誕快樂”設計成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元旦賀卡和聖誕賀卡製作上。

  (多媒體上出示與元旦和聖誕相關的圖片素材,讓學生作為參照。)

  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巡迴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表現。

  (臨近元旦節和聖誕節,根據學生的要求,加入了賀卡製作的教學內容,本次作業的設計,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學生情緒很高,非常樂意完成)

  活動六:評價與拓展

  學生完成作業後,在四人小組內展示交流,進行自評和互評,並推舉一到二人的作品拿到實物展臺上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由設計者講解設計構思,並由全體同學評議,教師以鼓勵為主,給予相應的評價。

  課堂小結:同學們,大家設計的非常好,希望你能把自己設計的變體美術字應用到下節課的賀卡製作中,也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留心觀察,設計出更多更好的變體美術字作品!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是一個靜止的文字,課堂教學卻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有效的教學需要巧妙的教學設計,但僅僅有教學設計並不一定能上好一節課。課堂動態生成的情況總是在變化的,高效率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要能夠駕馭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

  本節課基本上是成功的,但由於教的班級比較多,各個班的情況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比較大,怎樣適應各個班級不同的情況,怎樣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仍是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

美術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課圍繞恐龍等遠古動物對學生進行有趣味的教學和交流,讓學生在認識瞭解遠古動物的外形特徵、生存環境的基礎上,充分感受遠古時代的神秘氣息。

  啟發學生抓住動物的外形特徵,並用繪畫形式把它表現出來。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對古生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知領域:初步瞭解恐龍等遠古動物的外形、生存環境,感受遠古時代的神秘氣息。

  2.操作領域:引導學生抓住恐龍等遠古動物的外形特徵,並用繪畫形式把它表現出來。

  3.情感領域: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古生物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認識瞭解恐龍等遠古動物的外形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

  抓住恐龍等遠古動物的外形特徵,並用繪畫形式把它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教學範圖等。

  學生準備:課前查閱相關材料、油畫棒、八開素描紙、繪圖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知道嗎?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有一段是地球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時代,人類

  那時還沒有出現,當然也沒有任何建築,濃密翠綠的樹林無邊無際,在茂盛的森林裡出現了一種神秘的爬行動物,(播放恐龍音效)你們猜是什麼動物?

  生:恐龍

  師:恐龍,是對一些史前爬行動物的統稱。你知道恐龍生活的年代嗎?生答。

  (師補充:據說恐龍最早出現於大約2億1千萬年以前,生活於“中生代”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存在了大約1億5千萬年!其中在侏羅紀,是恐龍的黃金時期,到了白堊紀恐龍的種類達到鼎盛期。)

  師:你們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嗎?

  生答

  師:如果真有時光隧道,你們想不想穿越到遠古的侏羅紀、白堊紀時期,親眼看看恐龍生活的真實場景?

  (出示課題——遠古的動物)

  二、認識恐龍

  1.欣賞電影片段:恐龍生活的場景

  師:你認識這些恐龍嗎?恐龍體形大小差異很大,身長小至60釐米(美頜龍),大至52米(地震龍),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出示恐龍與人的對比圖)

  2.展示霸王龍、三角龍、樑龍、劍龍等恐龍圖片,分析它們的外形特點。

  三、學畫恐龍:

  (1)我們欣賞了這麼多有關恐龍的圖片和錄影資料,大家想不想動手來畫一畫恐龍呢?

  (2)在畫之前先來了解一下恐龍的身體結構。

  (恐龍身體分為頭、頸、軀幹、尾、四肢)

  1.教師以樑龍為例進行演示。(對比馬門溪龍或腕龍)

  教師邊演示邊敘述:

  樑龍是侏羅紀晚期的一種恐龍,它因擁有極龐大的身軀而聞名於世。樑龍的特徵是龐大的身軀、長頸、很小的頭部和鞭狀的尾巴。我們畫時可以先畫樑龍的身體;再畫它的四肢;然後畫脖子和頭,脖子可以伸直彎曲、向前向後,嘴巴可張可合;最後畫尾巴,尾巴也可以進行方向和形狀上的變化。(教師出示範圖)

  2.示範提示如何畫劍龍、霸王龍(身體形狀、劍龍背部突起;霸王龍的牙齒和爪子)

  四、創作練習:

  (1)畫前先思考畫一隻什麼樣的恐龍:

  A.用鉛筆簡單畫出外形、位置(圓、半圓、橢圓、長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B.用油畫棒描畫出恐龍具體的身體部位,表現出斑點、花紋等特徵。

  (2)作業要求:形象生動突出,構思新穎巧妙。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五、展示作業

  自評和互評

  六、拓展

  拓展一:

  卡通恐龍的形象欣賞

  拓展二:

  恐龍死亡之謎:

  曾經浩浩蕩蕩、生氣勃勃地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為什麼一個不留地從地球上消失了,沒有留下它們的後代,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個難解的謎。這個謎永遠激發著我們去猜想、去探索、去求知:

  ●小行星撞擊理論: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地球一片黑暗,植物大量死亡。巨大的恐龍飢餓寒冷,無處藏身,全部滅絕了。

  ●免疫缺陷:在白堊紀末期,地球上忽然演化出了多種新型病原生物,恐龍等大量免疫系統有缺陷的動物因無法抵禦而滅絕了。

  ●氣候驟變論:在6500萬年前,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異常的變化,溫度忽然升高,造成雄性恐龍個體的生殖系統嚴重損壞,從而走向了最終的滅絕。●繁殖受挫理論:白堊紀晚期,恐龍在蛋的孵化中發生了嚴重的問題,因而造成了恐龍繁殖受挫。

  ●大氣成分變化論:恐龍生活的中生代,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較高,說明恐龍很適應高二氧化碳濃度的大氣環境。隨著時間推移,大氣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造成了恐龍的滅亡。

  ●彗星撞擊論:太陽有一個圍繞著它旋轉的伴星,巨大的彗星受到這個伴星引力的干擾,在太陽系內產生了幾萬次的彗星風暴,其中的一些彗星風暴襲擊了地球,造成下恐龍的滅亡。

  ●最新理論——大規模海底火山爆發:白堊紀末期,地球上發生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引起了陸地氣候的變化,因此影響了恐龍等動物的生存。雖然科學家們對恐龍的滅絕做出了各種各樣的研究、推測,但至今為止仍沒有—個肯定的答案,這有待後人的進一步探索、研究。

  課後延伸:

  ●看—本介紹遠古動物的書籍——彩圖版《史前怪獸》、《恐龍小百科》。●推薦影視作品:《侏羅紀公園》、《史前公園》

  板書設計:

  遠古的動物

  A.用鉛筆簡單畫出外形、位置(圓、半圓、橢圓、長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

  B.用油畫棒描畫出恐龍具體的身體部位,表現出斑點、花紋等特徵。

美術教案 篇10

  課題:春天裡

  課時:1課時

  課堂型別:造型 表現

  教學目標:

  1、透過回憶、感受、觀察,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綜合複習運用以前學過的美術知識,在畫面上表現出春天的美好情景。

  教學重難點:對人物活動、環境的觀察、記憶與畫面處理。

  教具學具: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匯入:回憶春天

  小結:春風暖暖地吹來,小河解凍,楊柳發芽,小草吐綠。桃花、杏花、梨花、油菜花競相開放,蜂兒、蝶兒、鳥兒呼朋引伴,上上下下飛著,人們穿著漂亮的春裝、植樹、做遊戲、放風箏,春天顯示著一派勃勃生機。

  2、新授:

  作品賞析:第二頁有一幅放風箏的兒童畫,先看到的是半空中大大的蜈蚣風箏、蝴蝶風箏、燕子風箏。順著風箏的引線,才看到地面上的孩子們,他們的姿態各異,有的背對著觀眾,把頭高高仰起,兩眼緊盯著空中的風箏。有的側身奔跑,為的是將風箏放飛,有的孩子在旁邊觀看。這幅畫的背景是春天的田野,有清清的池塘,綠綠的草地。幾座紅色的房子,很好的表現了遠處的村莊,在色彩的運用上,使用對比色,使畫面顯得清新明快,整幅畫透著一股動人的春天的氣息。

  第二十一頁中的《植樹》一畫,畫面上的植樹、樹及小動物,都安排的很適當,作為主體的兒童畫的大些,佔畫面中間位置,另一組兒童畫的小一些,佔左上角位置,這樣有主有次、有遠有近、有輕有重的佈局,有疏密、遠近的呼應關係,顯得穩定、均衡。

  3、創作方法:

  (1)構圖要飽滿。

  (2)人物刻畫要準確。

  (3)設色要鮮豔。

  (4)注意表現出透視現象。

  三、學生繪畫,教師輔導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