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精選19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觀察力審美情趣
2.掌握繪畫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點:
培養繪畫力和創造力
難點:
掌握誇張的繪畫方法
教具:
範例、圖片
教學活動:
一、匯入:
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看在我們班誰長的最有特點?
他的特點是什麼,你能說一說嗎?
出示圖片
外貌有特徵的人,往往惹人注目。
也較容易被人記住。
在你的記憶裡,
這樣的人是誰呢?
二、出示課題:
老師帶來了圖片,大家想看看嗎?
出示圖片
那位同學有了靈感?
誰能說一說,
你的繪畫,也應該是充滿創造力的、新鮮感的。
三、你想不想看看別的同學繪畫的有特徵的人?
你發現了什麼?
你覺得他們的繪畫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來做一回小小漫畫師?
作業選擇:
1.從生活或影視片中回憶一個身材或相貌有明顯特徵的人。
2.可以把他畫出來,也可以把他做出來。
3.開個小小展覽會,看誰的設計受歡迎,說一說為什麼。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培養觀察和繪畫能力
2.掌握欣賞的方法和繪畫的技巧
重點:培養創新與想象能力
難點:能透過觀察進行繪畫表現音樂和樂器之間的關係
教具:範例、圖片
教學活動:
一、匯入:
乘著音樂的翅膀,我們激情飛揚;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們奇思妙想。畫個想象的樂器,奏出更奇妙的音響。
二、板示課題
今天老師將和大家一起去童話世界看看
出示圖片
你覺得這些畫面美在何處?
如果讓你來畫一幅圖你會怎樣來表現?
誰來說一說,自己的新想法?
三、範例
你又有新的啟迪了嗎?
作業選擇:
1畫想象的樂器不需要拘泥於真實,可以多一點大膽的、自由的、幽默的聯想。
2用自己喜歡的手法進行繪畫。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要求
1、審美能力的培養,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2、瞭解季節更替的自然現象,全方位地感知秋天。
3、學習創作畫的表達方式,能大膽、直率地表現。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知“秋”,拓寬視野,學會創作的表現手段。教學難點:啟用學生的創作靈感,直率表達,個性作畫。
三、課前準備
各種秋天的物品、油畫棒、水彩筆等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來了很多東西,你們來看看都有什麼?
師生:哦,(有稻子、柿子、南瓜、葡萄、紅辣椒、蘋果)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什麼季節的?
生:
師:這些東西都是秋季才會有的,秋天真是一個喜悅的、收穫的季節啊。除了這些,老師還發現小朋友們已經穿上了秋天的外套,秋天正悄悄來到我們身邊了。原來,秋天來了。(課件:揭開課題)
(二)、新授
師:小朋友們在你們的記憶中秋天是什麼樣的呢?
生:秋天很涼爽
秋天有很多果實豐收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師: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覺得秋天是一個很美的季節。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秋天,去欣賞一下秋天的美景。
(課件欣賞秋天的圖片)
秋天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那秋天是什麼顏色的呢?老師這裡有許多彩色卡片,小朋友們
能在這裡面找到秋天的色彩嗎?
(生上臺找並且貼)
師:秋天的色彩是最豐富的,真是美極了。很多畫家都描繪了秋天的美景。現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畫家們筆下的秋天。
師:這幅畫中畫家畫的是什麼?
生:
師:他的畫中都有哪些顏色?
生:
師:是用什麼畫的?有誰知道?
生:
師:這幅畫很特別,這是法國畫家修拉的作品,叫做《大碗島上星期天的下午》,這幅畫是畫家用油畫顏料一點一點的點畫上去的,我們把這樣的畫稱為點彩畫。
師:大師們筆下的秋天真是美極了。剛才有小朋友說秋天是一個樹葉紛飛的季節,真是好美啊。你們瞧,老師這裡有一棵秋天的樹,樹枝上的樹葉都快掉光了,你們看,有的樹葉還直挺挺在枝頭呢,這樣的樹葉綠中帶點黃;有的樹葉正隨風飛舞呢,這樣的樹葉一半黃一半綠;有的樹葉已經落在地上了,他已經完全枯萎了,全都變成黃色的了。遠處的稻田裡也是金黃一片,老師猜想,農民伯伯肯定要笑彎腰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瞧!一群大雁正向南飛呢,秋天真是太美了。
師:用畫的形式表現秋天真是太棒了,還有什麼方法能表現秋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課件樹葉貼畫)
老師這裡有許多秋天的落葉,看到這片樹葉讓你想到了什麼?哪個小朋友上來拼一拼,搭一搭。(生示範)
師:小朋友的想象力真豐富。我們看看還有什麼方法來表現秋天。(課件撕紙貼畫)這種撕紙貼畫要怎麼做呢?看老師的!(師示範撕紙貼畫)
五、佈置作業(二)
師:看了這麼多,小朋友們早已按捺不住了吧,在桌子上有幾種材料,挑出你喜歡的材料來描繪秋天吧!(放音樂)
(樹葉貼畫、油畫棒、撕紙貼畫、水彩筆)
(生作業)
師:好,哪個小朋友願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一看!
(點評)
師(總結):今天的這節課中我們一起找了秋天,知道了秋天的顏色,也畫了秋天。秋天過後就是冬天了,下課後小朋友們可以去思考一下冬天是什麼樣的?是什麼顏色的?
好,讓我們在這首歡快的歌曲《秋遊》中去結束這節課,讓我們閉上眼睛好好去感受這色彩斑斕的季節、這個令人喜悅的、豐收的季節吧!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瞭解物體會跳的原理,學習設計會跳的玩具。
2、發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學生廢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廢物再利用的良好品質。
三、教學難點:
做出玩具會跳的功能。
四、教學準備:
廢棄按壓式圓珠筆、彩卡紙、綵線、膠布、彩筆、剪刀等。
五、教學過程:
1、課前佈置學生預習,帶齊所需材料和工具。
2、談話:(1)你知道哪些動物會跳?它們為什麼會跳?
(2)你知道哪些動物會跳?它們為什麼會跳?
3、引入課題:《會跳的玩具》(板書)
4、討論會跳的玩具的製作方法,點撥技法難點。
(1)討論會跳的玩具的製作方法
A、你帶了什麼材料,準備怎樣製作?
B、你覺得自己在製作時,哪一部分比較難?
(2)老師點撥技法難點:
A、依靠彈簧的彈力,做出玩具會跳的功能。
B、運用卡紙進行摺疊產生彈性,做出玩具會跳的功能。
5、提出製作要求:
A、玩具會跳的功能要體現出來。
B、利用彩卡紙、綵線、膠布、彩筆等材料進行恰當的裝飾,使會跳的玩具更加漂亮。
C、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潔衛生。
6、學生大膽設計製作,老師巡迴指導。
重點指導:
A、依靠材料的材質,巧妙設計做出玩具會跳的功能。
B、利用適當的材料進行給玩具進行恰當的裝飾。
7、展示作品,引導學生互相觀賞、。
8、延伸活動:遊戲“會跳的玩具大比拼”,讓學生透過遊戲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動手動腦保持行廢物再利用的熱情。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命題畫創作,的資料是為引起學生的聯想,使他們由此及彼,展開思路,回憶起更豐富多彩,更有趣味的內容。啟發學生回憶見過的秋天的景象,增進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要求不拘形式,創作時只要畫出“印象”最深、最感興趣的內容。組織畫面的構圖,用不同的方法,渲染秋天氣氛。也可以借用各種材料渲染秋天的“瑟瑟”景象,以此來表現內心對秋天的感受。
(二)教學目標
①透過記憶畫的學習,培養學生以繪畫形式表現對生活的認識,提高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發現生活美的敏感性。
②透過“秋風瑟瑟”記憶畫的創作,增進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準備有關秋天的錄影、圖片資料。
準備豐富的繪畫工具及各種廢舊材料:如彩色水筆、水粉或水彩顏料。
(二)教學過程:
感受:教師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秋天特徵,感受秋天美景。
遊戲:比一比、看一看誰找的秋天特徵多。
賞析:教材及中外名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鼓勵學生說己的感受和看法。
與語文學科相結合,課前可以閱讀描寫秋天的文章,嘗試進行配圖教學。花”。
創作表現:緊扣主題,聯想創作。
討論“秋風瑟瑟”四字的內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合作學習,進行集體畫創作。
三、學習建議:
是否在討論和欣賞過程中大膽有發表自己的意圖,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感受。
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有獨到的見解。
能否運用所學過的美術知識,大膽表現秋景。
能否巧妙運用多種材料渲染秋天的景象,有新意。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1、 鬧花燈,又叫燈綵,是我國流傳甚廣且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工藝。本課花燈為題材內容,透過賞燈、說燈、做燈實施教學活動,瞭解“花燈”這一民間藝術。
2、 以[綜合-探索]為學習目標,運用運動、光、電等科學常識,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並製作簡單而有創意的立體造型——花燈。
3、 體會美術與傳統文化的關係。
學情分析
1、透過音畫展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絡在一起。
2、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魅力。
3、注重學生的參與,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瞭解元宵節的風俗習慣。
2、學習彩燈的基本製作方法。
3、培養熱愛中華民族文化的情感。
4、欣賞彩燈,感受元宵節熱烈的氣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元宵節習俗,欣賞彩燈並學習設計製作彩燈。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掌握彩燈的基本製作方法並能較好地完成作品。
教學過程
一是透過觀察花燈,瞭解花燈的特徵,認識、感受花燈的美。
二師生共同嘗試探究花燈製作的基本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對製作、裝飾方法作指導,如穗子的形狀、數量、安放位置,裝飾手法(描繪、剪貼等)的運用,花燈骨架的造型以及捆紮成型的小竅等,每講到一處,我都提供相應的圖片欣賞。
三、透過嘗試、實踐,掌握製作花燈基本方法和步驟,感受花燈造型的奇妙和表現的樂趣。
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
五、作業評析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
教學目標:
1、學習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加深對色彩要素的理解。美術教案-色彩的明度對比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處理方法,並能在繪畫中運用,提高學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美術教案-色彩的明度對比
3、掌握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培養審美情操,美術教案-色彩的明度對比激發學生運用豐富的色彩去創造藝術美和表現生活美。
教學重點:
傳授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掌握色彩的明度處理方法,提高學生運用色彩的技巧。
教學難點:
讓學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對比知識和對色彩明度進行操作,並在繪畫實踐中運用。從知識到應用是一個較複雜的轉換過程。教學中要抓住這個重要環節,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從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教具準備:
範畫若干幅;顏色本身的明度差別;色彩明度較強和稍弱的示圖;同一題材不同明度對比圖。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1、揭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色彩和明度對比的知識。
2、提問:
(1)什麼叫明度?
(2)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嗎?
(3)為什麼我們要學習色彩的明度對比?
3、明度演示:
(1)讓學生觀察彩色紙條(紅色),當我將紙條拉緊時,學生看到紙條上均勻的彩色。顏色沒有深淺變化。
(2)當我將彩色紙條折成彎形狀後,再讓學生觀察,出現紙條的顏色與前次見到的不一樣,讓學生指匯出同種顏色的深淺變化,並讓他們回答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
(3)讓學生上講臺,自己挑選另一種顏色的紙條,按和的操作步驟進行曲演示,並指導該色紙變化的`現象。
(4)屐基同探討:一種固有色由於受光強弱的不同出,現不同的明度變化現象,使色彩產生一種節奏美感。
4、提問:
(1)我們從演示中發現色彩明度變化的現象,在繪畫時如何反映?
(2)如何使一種顏色出現不同的明度?
(透過加白提高明度,加黑減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變化:
(1)先將紙面中間塗上本色,加白調勻後塗在本色左邊,再加白調勻後塗在更左邊。
(2)用一支幹淨的筆加黑色小許調勻後塗在本色的右邊,再加黑少許調勻後塗在更右邊。
6、指導學生進行色彩的明度對比練習。
7、作業講評。提倡多練習,並引導學生課外多動手。
8、全課總結。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瞭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應會運用以前學過的點、線、面等裝飾方法和誇張、變形、省略等變化方法來對適合紋樣進行裝飾。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用幾何形、自然形等要素點、線、面來裝飾適合圖形的紋樣。
教學難點:
運用點、線、面三要素及誇張、變形等變化方法來設計製作適合紋樣。
教學具準備:
適合紋樣圖片資料、作畫工具等。
教學內容:
1、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欣賞圖案將學生帶入美麗的圖案中
(圖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美的情景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生欣賞圖案
提出問題:剛剛欣賞的圖案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生:我發現它們的外形有的是我們數學中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樹葉。
生:裡面的圖案型別有的是一個形象,有的是幾個形象組合在一起。
生:裡面的圖案跟外面的形狀是一樣的,也跟著是圓形、方形——
(同學們說的都不錯,觀察的很仔細,說出了這些圖案的特點)
師學生的發言,揭示課題:適合紋樣
2、瞭解知識掌握方法
師:在我們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這樣的圖案。來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見過它們?
生討論發言。
師:那我們同學想不想自己來做一做這樣的圖案呢?
我們在來仔細的觀察欣賞一下,同時思考以下的問題:
1)什麼是適合紋樣?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們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圖案
生欣賞、思考、討論
師和生一起:
1)適合紋樣指適合於一定的外輪廓形狀中的裝飾紋樣。適合紋樣的形態要與外廓相吻合,就是說,在除去邊框時,仍舊具有清晰的邊框外形特徵。
2)可以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們可以用點、線、面來裝飾,也可以用一個形象或者幾個形象來裝飾。
(瞭解了適合紋樣的一般知識,掌握了基本規律,有利於下一步的設計製作)
師:在以前我們學過了誇張、變形、省略等方法,這節課中我們可以用到它們。
3、構思、設計、製作精美的適合紋樣
師:我們很多同學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們每位同學就來設計一些適合紋樣,要求先選好某種外形,在根據外形設計選擇填充圖案,去掉外形後,圖案仍能保持其形狀。
生作業師巡視輔導
4、作業(自評、互評)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不是很多,沒有多少懸念,是靠著內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透過自己的繪製,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因而,教與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實用的。而沒有比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9
亮麗的城市景觀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詞語,如“返璞歸真”、“陶冶”、“靜謐”、“奼紫嫣紅”、“賞心悅目”,能書寫、能掌握詞義。
2、能瞭解景觀花卉的分類、材料和設計原則。
3、初步瞭解說明文的說明物件,物件特徵,能整體感知文意,簡單地辨別一些說明方法,培養初步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美、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培養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引導學生把握景觀花卉的特徵,掌握抓住特徵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多媒體
課時: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出示一些不同的城市景觀所採用的花卉裝飾圖片
生活在城市中,一些起到裝飾作用的花卉隨處可見,有的絢爛奪目,有的嫻靜優雅,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帶來了賞心悅目的感受。但是同學們可能不知道花卉的裝飾是講究一定的原則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專門說明花卉裝飾的文章《城市景觀花卉裝飾》。
二、學習新課
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用5分鐘默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並能掌握一些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返璞歸真、陶冶、靜謐、奼紫嫣紅、賞心悅目
2、思考:說明文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說明物件,那麼這篇文章的說明物件是什麼?
設想:城市景觀花卉裝飾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內容並用簡短的語言概括。
(1)城市景觀花卉的作用
(2)城市景觀花卉的分類(氣候、形態)
(3)城市景觀花卉的材料
(4~7)城市景觀花卉的設計原則(實用角度;佈置的環境特點;欣賞的角度)
(8)總結
概括段意能幫助我們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第二課時
一、深入研讀課文,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基本常識
重點研讀4~7段
1、請同學散讀4~7段
思考:(1)、從花卉裝飾的實用角度,花卉裝飾應掌握什麼原則?
(2)、從環境特點,花卉裝飾應掌握什麼原則?
(3)、從欣賞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設想:(1)、實用角度:佈置慶典場所,色彩鮮豔,用期不長;
佈置展覽館、閱覽室,淡雅樸素,花期持久
佈置陵園,常青,簡素
(2)、環境特點:花材應與環境的色彩、光線的強弱、陳設佈局相適宜
(3)、欣賞角度:花類,色彩絢麗,溫暖、熱情
葉類,青翠舒展、寧靜、清爽
果類,鮮豔可愛,豐收的喜悅
二、小結:在研讀每段內容時應注意一些路標性的詞語以及一些重要的標點符號的運用,在這幾段中,多次用到了分號,這其實已經暗示了學生文章的條理結構。
第三課時
1、介紹初中階段常用的說明方法“舉例子”
舉例子:為了說明事物的情況或事理,這就需要舉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來加以說明。
“舉例子”是列舉有代表性的恰當的事例來進行說明。這是常用的說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比如”“例如”“如”等標誌詞語。舉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況,真切、有力的說明事物。
2、思考:在4~7段中,作者是否用到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請舉出一個例子,並試著說說它的作用。(小組討論)
例:第5節,為了更好地說明佈設展覽館要求時,作者列舉了“山石盆景、蕙蘭和富貴竹”,具體地說明了佈設展覽館要求時花期長,淡雅的花卉。
請同學朗讀語段,更好地瞭解說明方法的作用
請同學個別發言
第四課時
一、初讀文章,整體感知
1、用5分鐘默讀課文,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並能掌握一些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2、讓學生找出文章的說明物件。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內容並用簡短的語言概括。
小結:概括段意能幫助我們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深入研讀課文,初步瞭解一些說明文的基本常識
重點研讀4~7段
4、請同學散讀4~7段
思考:(1)、從花卉裝飾的實用角度,花卉裝飾應掌握什麼原則?
(2)、從環境特點,花卉裝飾應掌握什麼原則?
(3)、從欣賞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5、小結:在研讀每段內容時應注意一些路標性的詞語以及一些重要的標點符號的運用,在這幾段中,多次用到了分號,這其實已經暗示了學生文章的條理結構。
總結:透過這篇說明文,我們大致瞭解了一些閱讀說明文的基本方法,包括概括每段段意,注意一些路標性的詞語和標點,以及能夠辨別一些說明方法並瞭解作者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二、作業:
1、抄寫詞語並解釋:返璞歸真、陶冶、靜謐、奼紫嫣紅、賞心悅目
2、選擇一個社會活動,並自己給它配適合的花卉,並且作一定的文字說明,說說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花卉的原因。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0
第1課 哆來咪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敏銳的感受能力,提高藝術綜合素質;
認識色彩、形體漸變的規律,感受色彩、形體的秩序美;
學會恰當調配顏色和較均勻地著色的方法;
掌握立體造型的簡單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對形體、色彩漸變韻律有感性認識,並能夠調出漸變的色彩
教學準備
玻璃杯7個,顏料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課件出示戰國時的編鐘欣賞並講一講它的歷史。
2.學生閉上眼睛一起欣賞優美的編鐘樂曲。教師出示漸變色的圖片。
3.想一想它為什麼能發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師小結:因為青銅鐘的大小漸次變化,所以敲擊不同的音階產生了優美的旋律。
二、分組製作
1.出示七個透明玻璃瓶、水,並在瓶中隨意加入不等量的水, 請學生敲一敲瓶子聽聽聲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漸次變化的音高。
講解規則:七人為一組,小組討論後,看哪組最快想出一個辦法並做好。
3.敲一敲、聽一聽、調一調,聽聽音準嗎?講一講為什麼能敲出漸次變化的音高。
4.師生小結:瓶中的水量漸次變化就能產生音高的逐漸變化。相同的物體,空間越小音調越高,空間越大音調越低。
5.請學生在這七個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發生了什麼變化?想一想,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6.師生小結:因為每個瓶子裡的水是漸次變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顏色後色彩就發生了漸次變化。
三、裝飾美化
1.思考如何將這七個能敲出音高變化的水瓶,裝飾成漂亮的打擊樂器“水瓶琴”。
2.裝飾要簡單,裝飾物過多會影響水瓶琴的發音。每個瓶子所貼的裝飾物要一樣多,以免影響水瓶琴音高的準確性。
四、即興表演
小組同學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簡單的曲子,比一比哪組音最準、曲子最優美,哪組的“水瓶琴”最漂亮。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瞭解牙刷的基本構造,學習牙刷的設計理念,創造性地為自己設計一個新穎、好用又美觀的牙刷。
2、透過對生活中牙刷的觀察,分析和比較牙刷的設計原理。設計一個自己喜愛的牙刷。
3、透過對牙刷的設計、創作,讓學生更多的關心身邊的事,從細微處入手,培養創新設計的大意識。
教學重點:
分析、比較各種不同牙刷的每個區域性的設計原理,就是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教學難點:
牙刷的設計要求既美觀又實用,儘可能突出以人為本的意識和節約、環保的意識。
教學準備:
牙刷的圖片和設計圖幾張。繪畫工具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話題:
1、小調查:“生活中你最離不開的是什麼?牙刷、汽車還是電腦?”大多數人都選擇牙刷。
2、小知識:人類擁有牙刷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德國考古學家近日挖掘出了歐洲最古老的牙刷,不僅設計精美,而且還“一刷兩用”。據美聯社11月18日報道,在德國西部城市明登一家廢舊的醫院,考古學家們挖出了這位歐洲牙刷的“鼻祖”。科學家介紹說,這支牙刷至少已經有250年的歷史了,雖然毛已不復存在,但依然能看出整個牙刷的精美和“人性化”:10釐米長的刷柄由動物骨頭製成,另一端還雕刻成一個小巧的挖耳勺,獨具匠心的設計令人讚歎。
二、欣賞、分析、比較
1、牙刷的設計處處為人著想看書本上的三組牙刷:
a、你能比較我們三兄弟有哪些地方長得不一樣嗎?你找到()處?
b、我倆的個頭為什麼相差這麼大?哪支是大人用的?哪支是小孩用的?
c、數一數我有()個刷頭?這樣設計有什麼作用嗎?(花紋)你知道這裡是做什麼用的嗎?
d、為什麼牙刷的毛要這樣設計?
e、牙刷背面的這些部分有什麼作用?
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比較這些牙刷的區域性設計,瞭解牙刷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2、小結:牙刷雖小,學問卻挺大。我們透過剛才的分析比較,知道牙刷還要根據不同的使用者的特點來設計。不僅如此,牙刷的刷頭、刷柄、材料等的設計也要人性化、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
三、體驗表現創新
1、小組討論:自己在使用牙刷時發現的問題。
2、圍繞發現的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案,試著畫設計草圖。
3、小組可選擇比較典型的問題展開討論和設計。
4、交流小組的設計初稿,其他同學獻計獻策,完善設計。
5、欣賞課本中的牙刷設計圖,瞭解設計圖的基本環節。
6、仿照設計圖的繪製方法,在小組內分工完成討論稿中的牙刷設計。
四、展示、介紹、評價
1、分小組展示並且詳細介紹自己的設計重點。
2、介紹每一個環節的設計創意。
3、教師和學生共同為作品的創造力、發現力、繪製能力打上評價分。
五、拓展延伸
發現生活中的需求、為有需求的事物展開想象和創新,從中可以獲得創造的動力,也許你一不小心就成為了發明家、設計師。這樣看來,身邊的事都不是小事哦。
教學反思:
牙刷雖小,但它的設計卻處處為人著想。本節課,我在引導學生了解了牙刷的結構後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大膽想像,學生設計新穎,想像獨特,教學效果很好!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培養表現力
2.學習利用材料的特點表現陶藝動物
重點:培養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難點:學習運用陶土材料進行製作的知識
教具:範例、圖片、陶土
教學活動:
一、匯入:
雁飛魚躍,鶴舞鹿奔。和人類比起來,
許多動物都是運動健將。它加強我們對泥土的感覺,在《動物世界》裡,我們欣賞過它們矯健的身影。
二、出示圖片
試一試,看誰能說出這些動物的運動特點?
還能說出更多的變化嗎?
三、板示課題
你身邊有什麼樣的動物?
你瞭解它們的特點嗎?能說一說嗎?
四、觀察欣賞圖片、影視片中動物的運動姿態。
試著說一說,他們的運動特點。
五、作業選擇:
1.觀察欣賞圖片、影視片中動物的運動姿態,表現出動物運動的動態。
2.可以畫、也可以用各種材料去做。
教學隨筆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欣賞、觀察、討論,感受美術的節奏
2、情感目標:透過欣賞、感受、體驗不同美術的節奏的圖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根據美術的節奏進行想象並畫出各種圖型。
教學難點:
有關美術的節奏意境的想象和創造。
教學準備:
美術的節奏圖片,課件、實物展臺等。
學具準備:
彩筆、顏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匯入:
1、出示課件,展示動畫和圖片,在寧靜幽雅的音樂中將學生的思維、想象。
2、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遨遊。想象能看到什麼?有什麼樣的景色?(……)
3、滲透美術的節奏知識:
二、欣賞課本的圖片:
1、欣賞:
2、拓展:
三、欣賞老師準備的圖片:
欣賞老師課前準備的作品,(利用實物展臺或課件,逐圖播放,欣賞不同美術的節奏的圖片,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瞭解它們的表現形式,從中受到啟發?為自己的作業收集素材,尋找靈感。)
四、小組討論:
在小組中,談談準備怎麼畫,小組成員達成共識,確定自己的創作意圖和主題,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用適合自己的表現手法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
五、學生獨立作業,師巡視指導:
六、學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四人小組進行交流並互相點評,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畫面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協調。
七、合作學習
八、課後拓展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儲存方法。
2、指導學生完成美術學習資料收集、標籤製作、分類編號、展示作品等整個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透過製作美術學習記錄袋的活動,感受美術設計工作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美術學習記錄袋的製作過程。
教學難點:
如何製作能突出個性的美術學習記錄袋。
教具:美術學習記錄本的示範作業,以及教學示範演示的工具材料。
學具:學生蒐集自己優秀的美術作業、各種作業評價,準備製作美術學習記錄袋的工具與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引導階段
教師展示一個原裝記錄袋,問有什麼用途?(裝檔案等)。再展示一個已裝飾好的美術記錄袋,與原裝記錄袋進行比較,有什麼不同?(專門裝美術作品、特徵鮮明)學生討論美術學習記錄袋的作用。
2、發展階段
提問學生如何設計製作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開啟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看看,學生展開討論,後教師總結制作過程、具體要求和方法。
1)、選擇自己滿意的作業、或作業的照片。
2)、將作業按時間先後的順序,進行編號或分類。
3)、選用透明的塑膠檔案袋,作為我們美術學習記錄袋。
4)、製作標籤,註明姓名、班級、學號、建檔日期。
5)、收集自己的評語、同學的評語、老師的評語或者家長的評語。
6)、美術作業和各種評語按編號或分類,放進美術學習袋中。
第二課時
1我們上一節課已經瞭解瞭如何設計製作一個美術學習記錄袋.但如何設計製作一個具有“美術”學科特徵或者體現你的個性化的特徵的美術學習記錄袋呢?
欣賞一些具有個性化的特徵的美術學習記錄袋,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師:畫面的設計形式?效果?表現方法?
3、佈置作業:設計製作一個具有“美術”學科特徵或者體現你的個性化的特徵的美術學習記錄袋。
4、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教師組織學生分組,組員討論,共同擬訂和完善各自的美術學習記錄袋設計方案,並補充一些學生互評工作。
學生分頭按設計方案進行標籤設計製作、選擇作品、分類編號、彙總作業等工作。
5、作業講評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進行作品展示,開展互相評價、欣賞活動。
6、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積極設計製作其它學科的學習記錄袋,不斷提高美術的實際應用能力。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瞭解風景畫的基本知識,具有一定的賞析風景畫的能力。
操作目標:學會運用構圖知識和多中技法進行風景寫生,表現自然的美。
情感目標:透過欣賞書上作品,體會風景之美,在風景寫生中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構圖知識,多角度、多方法進行風景寫生,表現風景美。
教學難點:畫面上能注意適當取捨,畫出動人的風景畫。
教學準備:
教師:風景寫生作品(素描、水彩、水粉、油畫……)、取景框、畫板、顏料、紙、筆等。
學生:畫板、取景框、顏料、紙、毛筆等寫生具。
學習內容:讓學生透過欣賞書中的大師和學生作品,瞭解風景畫寫生的一般常識,然後讓學生走進自然,學會觀察,細心體會,在常見景物中去發現美、表現美,用自己喜歡的工具和方法寫生自然景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利用課件展示世界風景名勝,帶領學生一起去“觀光旅遊”,讓學生充分感受自然風光的優美,由此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表現自然的慾望。
二、欣賞作品探究技法
欣賞教材和收集到的風景畫作品,說說自己喜歡哪一副。為什麼?
研究這些風景畫是用何種形式表現的,思考如何用這些方法來表現自己的作品。
學生討論,瞭解風景畫的技法:單色素描、鉛筆淡彩、紙版畫、水彩、水粉畫、油畫,可以用綜合材料來表現。
三、指導寫生繪畫實踐
學會取景:大自然景物多彩、紛繁,選景時既要關注新鮮奇特的景物,也要從平時的景物中發現美,做到去粗取精,提煉概括。
風景表現:風景寫生,空間層次表現要豐富,注意近、中、遠景的表現,掌握近大遠小的規則。
教師可提供幾張風景照片和相對應的風景寫生畫,讓學生比較領會老師是怎樣構圖和取捨景色的。
學生寫生。
幫助學生找位置,明確所畫目標。
鼓勵學生用多種形式表現風景(如素描、鉛筆淡彩、紙版畫、水彩、水粉畫等,也可以用綜合材料表現)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讓其自由作畫,根據畫面需要,將眼前景物適當增減,也可移動物體,力求完美動人。
四、展示作品整理環境
展示學生作品,並說說自己的寫生感受,相互觀摩,讓學生推薦好的作品進行評價,表揚
構圖新穎、表現力強的學生,進一步激發的寫生熱情。整理寫生場地,教育學生呢感愛護環境。
五、走向生活分享快樂
將自己的風景寫生作品裝入鏡框,或做成掛曆,美化教室和家庭。也可作禮物贈送親友,
讓學生充分享受寫生的樂趣和成就感。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6
教學目的:
豐富學生的文化生活,增長美術知識,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認識中國花鳥有意筆和工筆兩種不同的藝術特點,培養他們收集美術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生認識郵票、火花,懂得中國花的兩種不同風格。
教學難點:
未有掛圖或投影片。
課前準備:
選取與教材有關的圖片供學生欣賞。
教學過程:
一、欣賞郵票:
出示貼有郵票的信封,指出郵票是郵資的憑證,由於設計精緻美觀,又是實用美術中的一種精美的工藝品。
1、賞析唐代周P的《簪花仕女圖》。
2、欣賞第13屆冬季奧運會郵票。
3、欣賞《故宮博物館》。
4、欣賞1979年國際兒童年紀念郵票。
二、教師小結:
郵票的票面包括國家名稱、面值和票面紋樣。它分為普通郵票和紀念郵票,由於郵票具有藝術性和知識性所以又是文化藝術知識的傳播者,可供人們欣賞和收藏。
三、出示火柴盒,從色彩斑斕的火花圖案中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1、欣賞中國火花。
2、欣賞外國火花。
3、教師小結。
四、欣賞五彩繽紛的中國花鳥畫。
1、欣賞《百花爭豔》《鷹石山花》《春江水暖》《翠羽圖》《荷花》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7
教材分析:
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初步瞭解紙工簡單的立體造型方法。要求學生利用廢舊材料製作賀卡,以及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
1.學生懂得賀卡是具有紀念意義的精美藝術品,學習賀卡製作的方法。
2..透過賀卡的製作,提高學生裝的設計、製作能力,
3.培養尊敬師長,友愛同學的品德增進師生感情。
教學重點:
用剪貼手法設計和製作賀卡。
教學難點:
構圖設計和恰當選擇材料。
教具準備:
自制各種示範賀卡;示範製作備用的花紋圖案資料;8開白紙,廢舊彩圖紙,漿糊、剪刀、畫板、圖釘等。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讓同學們運用這些已學過的知識,自己動手製作賀卡。(板書課題:立體賀卡)
2.賀卡是在重大節日、紀念日、生日互相贈送的具在紀念意義的精美藝術品,它能顯示愛心,表達美好的祝願,給我們增添歡樂,友誼和節日氣氛,我們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自己動手製作,不但能夠節約,而且會使人更感親切,更有意義。
3.賀卡欣賞:(出示賀卡範圖、邊欣賞邊講解邊板書)
賀卡的內容廣泛:包括賀年卡,對話聖誕卡,尊師卡、生日卡等。賀年的形式很多:單頁卡摺頁卡;有平面的、立體有聲的;橫式的,豎式的;心形的、樹葉形的及不規則形的。
製作賀卡的方法有:攝影的,色彩繪聲繪的,鏤印噴刷的以及剪貼的。剪賀卡包括利用多種材料拼貼和利用廢舊彩圖紙剪貼製作的等。賀卡的製作要求:構思巧妙,形式新穎,造型優美,工藝精緻。下面重點介紹一下利用廢舊彩圖紙剪貼製作賀卡的方法。
4.剪貼賀卡的製作步驟:(邊演示製作步驟邊講解、邊板書)
(1)構思、設計
我們要製作一張賀卡,首先應該有一個好的構思,準備製作一個內容,什麼形式的賀卡,然後,可按自己的構思畫出鉛筆設計稿。
在設計時我們應該考慮贈送的物件,因人而異,如老年人喜歡愛歡樂、新穎的格調;兒童則喜愛燦爛絢麗的色彩我們只有掌握了不同物件的心理和愛好來進行設計製作的賀卡就一定會受到珍視和喜愛的。
(2)準備一張較厚的紙,按所需形狀剪裁。
(3)選材、配色:廢舊的畫報和圖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圖形和色彩,我們就是要利用它選取我們所需要的部分圖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鮮豔、明快。
(4)剪貼;剪取合適的圖形,按設計稿依層次貼到紙上合適的位置。
(5)書寫或剪貼贈言:如:新年好、老師您好、生日快樂等祝願的字句。
(6)整理畫面:看看什麼地方需調整,什麼地方空了需添畫。
5.學生課堂作業
作業要求:製作一張賀卡,要求構思巧妙,形式新穎,工藝精緻。
(1)請位同學到講臺前各拼貼一張賀卡。
(2)其它同學在座位上開始設計製作剪貼形式的賀卡。
(《新年快樂》、《友誼地久天長》、《老師,您好!》播放輕音樂。)
教師巡視輔導,交待注意事項:
構圖時要注意疏密、虛實關係;配色要鮮豔、明快圖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貼花紋線條要流暢不要把連線處剪斷了。
6.課堂小結(約2分鐘)
(1)與學生一起分析、講評作業,並對優秀作業進行表揚。
(2)學生互相交換賀卡。
(3)總結課堂教學情況。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8
教學目的:
1、 學習用彩泥塑浮雕人像、風景、茶壺造型設計。
2、 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動手製作的能力和泥塑的興趣。
重點:泥塑浮雕、造型設計的有關知識瞭解。
難點:泥塑方法(特別是浮雕)的掌握、運用。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1、 浮雕介紹——按表現凸出的不同,分為高浮雕、中浮雕、低浮雕三類。
浮雕應用範圍:紀念碑表現英雄業績等,建築物、傢俱裝飾、製作壁掛等等。
2、 回顧人物臉部表情學習的要點:頭型、髮型、五官位置(表情),引導學生應用到人像浮雕上。
3、 製作(工具應用)示範,每個步驟講解,學生跟做。
4、 要點講解:
A、 基本形——頭部外型
B、 頭髮塑造
C、 臉部表情——眼、鼻、嘴、耳特點
D、 仔細整改、完成作品
5、 生具體制作,巡視指導、作品評析。
6、 浮雕風景製作方法分析,佈置浮雕風景作業。
第二教時:
1、 課本範例欣賞,分析茶壺造型,啟發:如何把已學的浮雕方法應用到壺面圖案、花紋裝飾上去?總結、歸納。
2、 讓學生說說茶壺的特徵、結構,概括度板出:壺身、壺蓋(只)壺嘴、壺柄。
提問:壺嘴為什麼要高於壺口?
3、 實際製作示範。
4、 學生設計、製作、巡視指導、重點反覆提示。
5、 作品賞析、評比。
教學目的:
1、 學習平面構成設計的基礎知識,運用形象與空間關係的規律,平面構成的形態要素設計出新穎的圖案。
2、 培養、鍛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造型能力,發展學生抽象思維。
重點:平面構成概念的理解,構成的方法掌握。
難點:平面構成的抽象美能力的培養。
小學五年級美術教案 篇19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方法表現自然界中的花、鳥。
2.指導學生用富有墨色變化和多樣的線條表現有詩意的畫面。
教學重點:
運用富有創意的應用中國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的想象表現畫面。
教學難點:
掌握中國畫水與色的運用及構圖中的基本要求。
教具準備:
師備表現自然界美好景色彩圖片及國畫大師的繪畫作品
教學過程:
一、引導階段:
1.課件演示:觀看欣賞自然美景,
師與學生一起憑自己對鳥語花香的理解,交流自己對畫面的想象。
2.引導學生解讀和理解大師的寫實與寫意的表現手法。
齊白石富有生活情趣的花卉魚蟲:要求簡單描述畫面的形象、線條、筆法。讓學生說出從畫面上看到的東西。
吳冠中的潑墨寫意畫:荷塘、小鳥天堂----知道墨色有濃有淡。
吳冠中的線條畫----簡潔、明快、用流動的線來表現流動的物體和凝固的形體。
3.運用中國畫水墨的方法讓學生進行嘗試練習,然後相互欣賞、取長補短。
二、發展階段:
1.師生共同作畫,探索水墨畫的表現手法:
請一學生在板上的宣紙上隨意點個點,師即興添畫成花或鳥。
2.歸納表現手法:勾畫添畫方法、色彩寫意法。
3.指導學生運用色彩和墨色深淺變化和濃淡變化來塑造形象。充分體現國畫的墨色韻味變化的特點。
三、展示交流:
把學生作業進行展示,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成功,同時發揚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增強學習信心。
四、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課後進一步根據自己喜歡的形象與內容嘗試練習,使他們更好運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來描繪學生對生活中的感受和童心童趣。
本教材分兩節課上,第一節主要是欣賞、評述、第二節再進行探索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