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集錦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初步瞭解一些物理現象2.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有所理解

  過程與方法:

  透過講解和實驗,讓學生初步瞭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在教學中滲透人文主義教育

  2.透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瞭解學習物理知識和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方法】演示法、討論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一門新的學科-物理,你聽別人說過物理嗎?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樣的呢?誰起來說一下?(讓學生起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幾個實驗,說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讓學生先猜測現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兩隻試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紅墨水。

  做法:大試管裝入過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試管,倒過來,水流下,管上升。

  現象:試管自動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個乒乓球放在一個倒扣的漏斗中,透過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現象:乒乓球懸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讓學生撕下兩張紙,用力吹兩張紙的中央,發現紙靠近。

  (3)器材:兩隻大燒杯,雞蛋,清水,鹽水。

  做法:把一隻雞蛋分別放入兩個大燒杯中。

  現象:雞蛋有浮有沉。

  (4)器材:導線,開關,電池組,小燈泡,變阻器。

  做法:連好電路,閉和開關,移動滑片,觀察小燈泡的發光情況。

  現象:燈變亮。

  2.物理不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幫助我們解釋生活中的許多現象。

  (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看法,教師再解析)

  提問1:人聽到子彈聲再躲來的及嗎?為什麼?

  解析:子彈出膛飛行時的速度比聲音快,所以來不及。

  提問2:我們對著水中看到的魚用手去抓,能抓到嗎?

  解析:抓不到,我們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魚在像的下邊。

  提問3:黃浦江邊的路燈,水中的像為什麼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詩云"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熒。微微風簇浪,散做滿河星",起伏的水面相當於許多平面鏡,每盞燈在水裡有好多像,連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問4:冬天的冰花結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問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還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結:同學們,今天對所提的問題的分析,大家可能還領會不了,沒關係,隨著以後的學習大家就會明白其中的奧秘。

  3.怎樣學好物理。

  (1)勤於觀察,勤於動手。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插圖,勉勵學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學問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記硬背,貴在理解,要多問,"為學貴有疑,有疑貴問師",不要以為問老師一些簡單的問題會遭到恥笑,而不問。

  (3)聯絡實際,聯絡社會。

  我們學了知識以後,如果能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就完成了一次飛躍,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問,又從課本中找到根據,就又完成一次飛躍。

  (4)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介紹伽利略的貢獻:伽利略望遠鏡,伽利略溫度計等。

  尊稱:近代科學之父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八頁"伽利略對擺動的研究",並討論材料後的幾個問題。

  小結:學習物理,就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善於動手,加以實踐,找到規律。

  三、作業:

  閱讀"科學之旅",說說你打算怎樣學好物理課。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裡了。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透過問題探討,認識文明對話的內涵及其意義。

  2、能為較長的學術文章提煉關鍵詞語,寫出內容提要。

  3、認識各種常見議論文在表達方式、語言使用和整體風格上的不同特點。

  4、瞭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解題。

  喬治?薩頓是一位科學史家,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可以說是近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名的新人文主義的倡導者。在薩頓之前,科學史自身雖然已有很長的發展歷程,但卻還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職業化的學科而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薩頓透過一生的努力,以其業績奠定了科學史學科的基礎:他創辦了重要的科學史刊物;他確立了這個學術領域的獨立性;他建立了以學科為基礎的學會;他為科學史領域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一般性的綜述、高階的專著以及教學手冊,並建立起科學史的教學體系。總之,人們經常把薩頓看作是當代科學史學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和近東地區。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裡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科學史的短文。

  二、學生閱讀課文,並用一句話概括每一小節的內容。

  三、師生討論歸納如下:

  1、從實驗科學的角度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2、科學全部形成的種子是來自東方的。

  3、今日西方仍需要東方。

  4、分析這類人的表現和實質。

  5、淨化西方文明的途徑和方法。

  6、新的鼓舞來自東方。

  7、指出科學不能控制它本身的應用。

  8、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質。

  9、感恩東方文明,並對它寄予希望。

  10、再一次強調應該具有科學的態度,以實現東西方文明的融合。

  四、歸納本文的結構提綱:

  第一部分:(1-3)要正確認識東方和西方的關係。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確認識東西方科學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總結全文,促使東西方文化融合,完滿地實現人類的使命。

  五、問題探討:

  1、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麼樣的關係?

  明:東方科學和思想是西方科學的源頭,並且會給現代西方帶來新的生機。

  2、作者從什麼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並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明: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與現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六、探究寫法:

  1、多用詩意的比喻,增強作品的形象性。

  如:第二節“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後代,東方是母親,西方是父親”。用了一個人們習見的比喻,揭示出東西方科學的關係。

  “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光明是隱喻,比喻來自東方的真理,這真理像陽光一樣投射過來。

  2、文章組合上多變化,比較自然。

  自己的擔憂——存在的問題——一代人的使命——強調應具有的科學態度——文明要經過歷史的考驗而存活下來。

  七、佈置作業:

  完成《評估》上的作業。

科學教案 篇3

  一、學情分析

  在前一節中學生學習了運動的各種形式,學生對運動和靜止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認識上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物體運動和靜止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心理矛盾,從而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的問題情境。再提出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這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的,引出參照物的概念。結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來判斷參照物,學生興趣往往比較濃厚,但參照物的選擇只要讓學生有常識性瞭解即可,不必展開。

  機械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要讓學生了解分類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勻速直線運動是一個理想化的運動模型,是物體最簡單的一種運動,學生接受這個概念是有困難的,主要讓學生接受用這種淺近的說法來描述勻速直線運動。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確認機械運動的判斷要有一個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於參照物而言的;知道什麼叫參照物。能根據物體的運動判斷所選的參照物以及根據所選的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能根據運動路線的形狀將機械運動劃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能夠根據相同時間內透過的路程是否相同,將直線運動劃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知道什麼是勻速直線運動。

  2. 過程與方法:瞭解分類是一種基本的科學方法;理解勻速直線運動是一個理想化的運動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讓學生接受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三、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投影課本第51頁閱讀材料------《手為什麼能抓住飛行中的子彈》。組織同學閱讀。

  提問: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子彈在運動嗎?飛行員為什麼能順手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學習有關物體運動的知識。

  (二)新課教學

  1. 什麼是機械運動?

  科學裡講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同學們騎腳踏車時,人和腳踏車對地面或路旁的樹都有位置的變化;飛機在天空中飛行,它相對於地面也有位置的變化。科學裡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機械運動。

  提問:舉例說明我們周圍的物體哪些是在做機械運動,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教師:要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真的就那麼簡單嗎?

  2.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1)投影課本圖2-17觀光電梯。

  思考:為什麼對電梯裡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有不同的看法?

  小組討論:讓學生充分說明自己的看法。

  小結:首先明確本問題中研究物件是電梯裡的人,電梯裡的人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其次根據前面所學機械運動的知識,判定電梯裡的人是在做機械運動。說電梯裡的人是“靜止”的或是“運動”的都有道理。因為他們在研究人的運動情況時,選定作為標準的物體不同。

  問:電梯裡的人認為乘客沒動,是靜止的,是以什麼為標準的?

  學生:以電梯為標準,乘客相對於電梯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說乘客是靜止的。

  問:地面上的人認為乘客是在運動,是以什麼為標準的?

  學生:地面上的人、路面、路旁的樹木或房屋為標準,乘客相對於路面的位置在改變,所以地面上的人說乘客是運動的。

  教師小結:

  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事先都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了一個標準,即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可能不同。平時人們在描述運動或靜止時都沒有指明以什麼物體為參照物,但參照物都是存在的。

  練習:

  ⑴說“太陽從東方升起”依據的參照物是什麼?

  ⑵說“烏雲遮住太陽”又是以什麼為參照物?

  ⑶將一支筆放在書本上面,將書本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問這支筆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說出參照物。

  教師小結: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描述的結果也就不同。!!

  提問:請你解釋法國飛行員能順手抓住一顆子彈的道理。

  要求學生用相對靜止的`道理予以解釋。

  教師指出:參照物可以任意選擇,在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常選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體為參照物。

  例如,列車中的乘客以地面為參照物是運動的,以車廂為參照物是靜止的。這說明所選的參照物不同,得出物體的運動情況一般不相同。

  3.勻速直線運動

  機械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便於研究,人們將它們分成簡單的幾類。

  ⑴讀圖2-18,2-19,你能發現汽車和過山車的運動有什麼不同?(要要求找出它們的差異)

  根據物體運動的路線的形狀,可以將運動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一般說來直線運動比曲線運動要簡單的多,但直線運動也千差萬別。

  ⑵請大家讀圖2-20,比較兩輛汽車運動存在的差異。

  小組討論後回答:甲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透過的路程都相等,這種快慢不變、經過路線是直線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乙車在相等的時間內透過的路程都不相等,運動快慢不相等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那麼我們可以根據什麼標準來將直線運動進行分類?

  教師小結:根據物體在相等的時間內透過的路程是否相等,直線運動可以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提問:百米跑運動員,從起跑線起跑,跑到終點,他的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嗎?(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勻速直線運動。)

  (三)課堂小結

  1.機械運動的定義。

  2.參照物的選擇。

  3.機械運動的兩級分類。

  四、評價與反饋

  1. 學校舉行的運動會上,我們是用哪一種方式來比較參加100米賽跑的同學誰跑得快?

  2. 一詩句是這樣寫的“坐地日行八萬裡”,你是如何理解這詩句的?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的和要求:

  1、知識目標:

  ① 認識火山的成因及地球的內部構造。

  ② 瞭解火山噴發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2、能力目標:

  ①透過分析火山的成因,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

  ②培養學生藉助計算機網路進行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體驗應用計算機網路學習的樂趣。

  ②滲透科學自然觀,使學生體會到自然界是不斷運動變化的。

  教學環境:多媒體網路教室.

  教學過程:

  活動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

  活動

  設計

  意圖

  備註

  匯入新課

  1、說說利用計算機可學些什麼。

  2、同學們見過火山噴發嗎?

  傾聽、講解

  為本課教學鋪墊

  學習新課

  1、閱讀火山噴發資料並思考:

  A.火山噴發前有什麼現象?

  B.火山噴發物有什麼,噴多高?它們是從哪裡噴出來的?

  C.岩漿是什麼樣的?噴出後有什麼變化?

  與學生一起分析研討。

  培養學生的想像、分析、推理能力。

  2、推測地球的內部構造。

  A.地球內部有什麼?B.地球內部溫度怎樣?C.地球內部的壓力怎樣?D.岩漿是一種什麼東西,為什麼會衝出地面?

  3、認識火山的成因。

  4、利用計算機網路瞭解火山噴發時的狀況。

  5、思考火山噴發對人類帶來的影響。

  指導學生利用課件自己學習。

  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網路學習的能力

  總結評價

  1、說說自己學習的體會。

  2、對本節課進行評價。

  傾聽、總結

  反思、總結、激勵、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

  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激發同學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通過了解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負面作用,培養同學一分為二看待問題的態度,使同學認識到科學技術要為人類造福。

  2、行為與習慣

  讓同學瞭解科學技術在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同學將學科、愛科學的熱情轉化為具體的行動,懷著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認真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協助同學瞭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同學初步認識科學技術的利與弊,並對科學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能持有正確的態度。

  3、知識與技能

  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關注生活中的科學技術,培養同學觀察問題的能力,增強同學對科學技術的瞭解,培養同學對資料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透過爭辯賽等活動,增強同學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

  4、過程與方法

  同學透過關注周圍的生活和收集有關科技資料,認識到科學技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與世界,讓同學透過爭辯賽、故事會等活動,認識到科學技術既能造福人類,也會危害人類,我們應正確對待科學技術的負面影響。

  課時佈置: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1、請同學觀察周圍的生活,看看我們的衣食住行中有哪些科技產品,收集有關資料,對這些科技產品作大致瞭解。

  2、請同學訪問家長或者親朋好友,瞭解以前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和現在有哪些不同。

  3、收集一些科學家生長經歷的小故事。

  匯入

  播放錄影,請同學觀看神舟五號載入飛船勝利的局面。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看到的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勝利的局面,也看到了航天英雄楊利偉叔叔從太空中凱旋歸來,神舟五號的發射勝利使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感到振奮與自豪,這說明我國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已經處於世界前列了,想一想,為什麼我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呢?這要歸功於我國科學家的奮發努力和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同樣,我們在生活中也感受到科學技術帶來的好處。

  教學互動一(衣)

  1、教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吳家嘴村小學六(2)班的討論會,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扮演五依蒙和朱愛先兩位同學,進行發言,先說說衣服與科技的關係。

  2、再請班級同學根據已收集的資料對王依蒙同學的發言進行反駁。

  3、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好的一些服裝上的商標牌展示給大家看,讓大家看看服裝的面料成分是什麼,其中包括著哪些科技成分。

  4、請同學扮演科學家,充溢自豪感地為介紹智慧服裝。

  教學互動二(食)

  1、教師請同學說說今天家裡吃了什麼飯菜,再請同學說說這些飯菜和科技有無關係,有怎樣的關係,例如所吃的蔬菜是大棚蔬菜,米飯是雜交水稻生產的,一些肉類食品是養殖加工生產的等。

  2、教師為同學介紹“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蹟和安藤百福發明泡麵的故事,並讓大家談談感受。

  3、請同學根據所收集的資料,說說食品生產中還有哪些科技發明。例如罐頭的發明、雜交水果的培植等。

  教學互動三(住、行)

  1、教師給同學展示摩天大樓和磁懸浮列車的圖片,讓同學說說我們的居住與出行和科技有什麼樣的關係。

  2、讓同學根據生活中的觀察說說我們周圍有哪些技術先進的建築和交通工具。

  3、教師為同學介紹磁懸浮列車。

  4、請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跨越時空的來信”,想像未來的交通工具是怎樣的。

  教學互動四

  1、將同學分成四個組,就“衣食住行”每組就某一方面來談。

  2、再請每組同學設想一下50年以後我們的衣食住行將會是怎樣的,請每組派代表上臺來發言。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能對“瓶子裡的氣球為什麼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設,並能用實驗來進行驗證;

  (2)能初步依照“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科學認知程式,做好簡單的記錄;

  (3)能解釋“氣墊”復原的原因,並能根據假設設計驗證性實驗。

  2.知識與技能

  (1)知道空氣要佔據空間,空氣有質量,空氣能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2)瞭解壓縮空氣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能說出空qi槍的原理;

  (3)會製作空qi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重證據和按照科學認知程式進行科學探究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習慣;

  (2)會觀察生活中相關的例子,知道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教學準備:

  1.空氣佔據空間:

  演示——瓶子、氣球(2~3套)。

  分組——粉筆頭、磚塊、氣球、塑膠袋、玻璃杯、紙團、塑膠瓶、水、水槽。

  2.空氣有質量:

  細木棍、細繩、大氣球兩個、大頭針、膠泥、膠帶等。

  3.壓縮空氣:

  演示——充足氣的大塑膠袋。

  分組——塑膠注射器、橡皮擦。

  4.製作空qi槍:

  廢圓珠筆芯和小於筆芯內徑的木棍;塑膠注射器、溼紙團、橘子皮等。

  5.自制壓縮空氣水“火箭”、qi槍等。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1. 猜謎: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著,無孔不入變化多,動物植物都需要。

  2. 學生回答。

  3. 談話: 不錯,謎底是空氣。那麼請同學們想一想,關於空氣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4. 學生交流。

  5. 談話: 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先讓我們來研究一下空氣是怎樣的一種物質。

  (二) 探究空氣是否佔據空間

  1.提問: 這是一隻氣球,你們能把它吹大嗎?(出示氣球在瓶裡的實驗裝置)如果我們來吹這個氣球,能把它吹大嗎?

  2.學生假設。

  3.推選幾位同學來試一試。

  4.討論: 氣球為什麼吹不大?

  5.小結:由“瓶子裡的空間被空氣佔據著”引出“有空間就有空氣佔據嗎?”這一問題,並對這個問題作出假設。

  (三)學生利用實驗來探明空氣是不是佔據空間

  1. 談話: 我們得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呢?我們透過實驗來檢驗,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的底部,然後將杯子倒立放入水中,杯子不能傾斜,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如果把杯子傾斜著放,又會產生什麼現象呢?

  2. 同組的同學展開討論。

  3. 提出實驗前的思考:根據剛才的問題,你認為應該準備哪些材料來做這一實驗呢?實驗可以分成幾步去做?

  4. 同組的同學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開始設計實驗。

  5. 學生做把一團紙塞進玻璃杯底部的實驗。

  6.各組彙報實驗結果。

  7.提問: 為什麼在第一次實驗中紙團沒溼?而在第二次實驗中紙團卻溼了呢?

  8.學生討論,彙報討論結果。學生透過分析紙團溼與不溼的原因,進一步認識空氣要佔據空間的性質。

  9.教師幫助學生歸納概括,最後得出結論。

  10. 師生共同總結:透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空氣的又一個性質——空氣佔據空間。(板書課題:空氣佔據空間。)

  第二課時

  (一) 探究空氣是否有質量

  1.教師出示兩個雪碧瓶(一個裝水,一個空的),提問:這兩個瓶子裡面有什麼?哪個重?

  2.提問: 這個瓶子裡有空氣,空氣有重量嗎?

  3.學生討論。

  4.教師介紹器材,談話: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來證明空氣有沒有重量。

  5.學生討論。

  6.學生彙報設計的實驗方法。

  7.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時要儘可能地做到以下幾點:

  ① 兩隻氣球要吹得一樣大;

  ② 一隻氣球表面貼一小塊膠帶;

  ③ 把兩隻氣球分別系在長棍的兩端;

  ④ 在長棍中間繫上繩子,調節其位置,並用適量的膠泥配重,使長棍保持平衡;

  ⑤ 用大頭針從貼膠帶處刺破氣球,觀察發生的現象。

  8.學生分小組活動,並畫下實驗裝置圖和實驗情況。

  9.學生彙報實驗情況。

  10. 師生小結。

  (二)探究空氣可以被壓縮

  1. 教師出示一個充足了氣的塑膠口袋,提問:用手壓“氣墊”有什麼感覺?鬆開手後會發生什麼現象?這是怎麼回事?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以防袋子破裂。

  2. 學生分組實驗。

  3. 學生彙報實驗情況。解釋活動中的感覺與看到的現象。

  4. 教師指導學生想辦法證明自己提出的假設。

  5. 學生分組實驗。

  6. 學生討論彙報。

  7. 學生回答。

  8. 教師小結: 生產和生活中用到空氣的這種性質的地方很多,只要我們勤動手、多動腦就一定能發現空氣的這種性質能在更多的地方發揮它的作用。

  (三)探究壓縮空氣有彈性和彈力

  1. 演示教師自制的空qi槍,激趣:你想製作一個你自己的空qi槍嗎?

  2. 指導學生製作空qi槍。

  3. 學生自選材料製作,玩空qi槍。(強調:不要對著人)

  4. 遊戲: 比一比,誰射得遠。

  5. 討論: 為什麼有的空qi槍射得遠?

  (四) 總結

  談話: 透過這兩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空氣具有哪些性質?是怎麼知道的?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認識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條邊,三個角。

  2、能用三角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

  重點難點

  1、認識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條邊,三個角。

  2、 能用三角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讓幼兒認識三角形,知道它有三條邊,三個角,能用三角形組合,變化出新形象,這次活動我注重了幼兒的操作,讓他們透過自己動手拼圖,不但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也提高了幼兒對圖形的認知能力。

  活動準備:

  1、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頭飾若干,紅領巾、三角形彩旗等

  2、 用三角形拼成的熱帶魚畫面一幅、擬人的三角形圖片、展臺、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三角形。

  1、教師利用展臺出示擬人的三角形娃娃,邊出示邊以擬人的口吻說:“我是三角形娃娃,我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都叫我帶角的朋友,很多地方都離不開我。

  2、教師出示一個三角形的厚紙片,讓幼兒數一數,它有幾條邊?幾個角?幼兒回答正確後,告訴他們:這是三角形紙片。並教幼兒學說幾遍“三角形”

  3、再出示紅領巾、三角形彩旗,讓幼兒數一數他們的邊數、角數,並說出它們都是三角形的。

  二、複習鞏固

  1、教師出示拼好的圖,讓幼兒進行觀察,進一步熟悉三角形。

  (1)、出示熱帶魚圖片,請幼兒觀察它們是由哪些圖形拼成的?

  (2)、請幼兒找出一個三角形,看一看、摸一摸,進一步感受三角形

  特點。

  2、

  遊戲

  “圖形娃娃”找家。

  (1)、教師講述

  遊戲

  的玩法:“遊戲開始,幼兒戴頭飾邊聽音樂邊做動作。音樂一停,幼兒迅速跑進與頭飾相同的圖形內,每個圖形內的幼兒互相檢查是否走錯,然後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什麼圖形娃娃。然後交換頭飾,遊戲重新開始。

  (2)、讓幼兒做遊戲。

  3、讓幼兒利用三角形自由拼圖:啟發幼兒拼出多種物

  三、展評幼兒的作品,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分享作品。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環境佈置:在教室內用物品圍成一小池塘。

  教具學具:電腦、圖片若干、鴨媽媽掛飾一個、小鴨掛飾五個、小筐一個、小魚五條。

  活動目標

  認識並會找出1和許多。

  知道1和許多的關係。

  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引起動機

  教師播放許多動物的聲音,以許多動物參加小貓的生日晚會的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電腦演示

  (一)、教師讓動物一個一個地出現,然後全部合在一起,幫助幼兒初步認識"1"和"許多"。

  (二)、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1"和"許多"。

  (三)、幼兒操作圖片,找出"1"和"許多"的物體。

  (四)、以遊戲的形式,讓幼兒知道"1"和"許多"的關係。即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1、出示許多"小鴨"掛飾,激發幼兒遊戲的興趣。

  2、分發"小鴨"頭飾,讓幼兒理解"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3、以"小鴨捉魚"的遊戲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

  教師:一個鴨媽媽帶著許多小鴨去池塘捉魚。池塘裡游來多少條小魚?

  (許多條 )鴨媽媽請每隻小鴨捉一條小魚,再請小鴨把捉到的小魚一條一條放入媽媽的筐裡。

  4、以"小鴨游泳"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加深理解"1"和"許多"的關係。

  教師:捉完小魚,我們現在開始學游泳了。鴨媽媽拍到哪隻小鴨,那隻小鴨就跳到池塘裡游泳。鴨媽媽一個一個拍小鴨,小鴨一個一個跳入池塘裡。現在池塘裡有多少隻小鴨?(許多隻)天黑了,我們要回家了。鴨媽媽再一個一個地拍小鴨,小鴨一個一個的上岸,岸上就有許多小鴨了。

  三、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今天捉了許多小魚,現在一起回家煮魚吃吧。

  鴨媽媽帶著小鴨,唱著歌兒回家:"一條一條又一條,許多小魚水裡遊。一隻一隻又一隻,許多小鴨捉小魚。捉了小魚回家煮,回家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