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科學教案

【精選】科學教案模板合集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 設計和建造橋需要綜合考慮許多因素,如造橋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數量、形狀和結構等。

  過程與方法

  ● 經歷設計、製作、介紹交流的過程,體會設計的重要性。

  ● 應用形狀結構的知識及經驗設計和製作。

  情感、態度、價值觀

  ● 發展樂於動手、善於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

  ● 發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於發表意見的品質。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舊報紙一張、膠帶、剪子、尺子。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生合作帶來的各種橋模型,請學生按照展覽要求先報名,再統一在講臺前參展。

  二、請各在座的評委檢查製作的材料是否統一,然後討論分別從幾個方面去評價這些不同形狀的橋模型?教師提出要求,板書如下: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最佳作品獎,最佳評委獎。最佳作品: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單項獎:省料獎、美觀獎、實用獎、參與獎。

  三、準備怎樣介紹自己的橋?下面的內容可供參考:

  設計的想法是怎樣形成的,出示設計圖或設計過程。

  應用了哪些形狀方面的知識。

  應用了哪些結構方面的知識。

  我們的橋哪裡受壓力,哪裡受拉力……

  製作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解決的。

  哪些地方限於技術,做得不夠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顯的優勢的。

  預計能承多少重量。

  板書設計:

  我們的橋展示評獎大會

  描述分、比較分、承重分,總評分

  最佳作品獎

  最佳評委獎

  單項獎 省料獎 美觀獎 實用獎 參與獎

  【資訊反饋】:

  評獎結果令人出乎意料,平時成績優秀,表現良好的學生動手能力不佳,平時不起眼的幾個同學作品出人意料得好,經過了解,家長幫忙了,但是最出色的橋是劉雪松同學製作的,而且沒有家長幫忙,獨立完成,設計簡單,牢固,而且材料非常容易找到,幾個一次性被子,一個拱形,真是令人叫好啊!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磁鐵的磁力現象,用磁鐵來發現生活中的鐵製品。

  2、探索磁鐵兩極相斥相吸的屬性,嘗試用繪畫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3、能主動探索,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磁鐵、無機磁鐵、回形針、橡皮、積木、紙團、鐵片、塑膠盆等

  2、記錄表若干

  活動過程: 一、瞭解磁鐵,發現磁鐵的磁力。

  1、出示磁鐵T:"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2、介紹操作材料,讓幼兒用磁鐵試試哪些東西能被磁鐵吸起來。

  T:"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出示)T:"老師把這些東西畫在一張記錄表上,請小朋友用筐裡的小磁鐵和它們玩一玩,看看哪些東西能被吸起來,請小組長進行記錄,能吸起來就打個勾,不能被吸起來就打個叉,好嗎?"

  3、幼兒操作,教師個別引導。

  4、教師總結。

  T:"能被吸起來的東西都是用什麼做的啊?"T:"所以磁鐵能把鐵做的東西吸起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磁鐵的兩端,發現同級相斥、異極相吸現象。

  1、幼兒初次探索。

  T:"這個小磁鐵是什麼樣子的?"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小磁鐵一頭是紅顏色,一頭是藍顏色。"T:"磁鐵的兩頭還藏著一個小秘密,請你和邊上的好朋友用磁鐵碰一碰,看看你發現了什麼?"(幼兒自由嘗試,個別幼兒說一說)

  2、幼兒再次探索,並進行記錄。

  T:"讓我們的小磁鐵再來碰一碰,這次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了。"T:"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兩個顏色的正方形貼紙,紅色的貼紙代表磁鐵紅色的一端,藍色的貼紙代表藍色的一端。如果你想用紅色的一端去碰藍色的一端,就把紅色和藍色的貼紙貼在表格的上面,下面一格記錄你的發現結果,兩個小朋友一組,好嗎?"

  3、教師總結T:"相同顏色碰到會相斥,不同顏色碰到會相吸。"

  三、引導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無機磁鐵的兩端。

  1、教師示範操作T:"老師這裡有一塊磁鐵,和剛才我們玩的有什麼不一樣?"T:"那我們怎麼把它的兩頭找出來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T:"老師有一個好辦法,一起來看看吧。"教師示範,用紅色的一頭去碰,T:"瞧,被吸住了,那這一頭是什麼顏色?"(彈開的話是什麼顏色?)教師在無機磁鐵上貼上相應顏色的貼紙T:"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黑色磁鐵,請你也來碰一碰,彈開的話是相同顏色,吸住了就是不同顏色,請你來試著找一找,好嗎?"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評價幼兒的操作T:"我們用什麼辦法來檢查小朋友的小磁鐵貼對了呢?"T:"用紅色的去碰藍色的,吸住了就是對的。"

  4、幼兒檢查,糾正錯誤四、利用磁鐵相吸相斥的原理進行遊戲,結束活動。

  T:"小磁鐵真好玩,瞧,它又變成了什麼呢?"T:"小船上有什麼?"T:"今天我們要到大海上去航行,小朋友來做船長,想想怎樣讓我們的小船航行起來呢?"T:"前進的話,應該怎麼做?後退的話,應該怎麼做?"T:"請小朋友自己來製作一艘小船,把小船上的雙面膠撕掉,貼上磁鐵,然後用另一塊磁鐵讓小船航行起來吧。"

科學教案 篇3

  (一)過程與方法:

  ●能夠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不同的能量。

  ●能夠區分不同的物品可以產生的能量。 科學知識:

  ●知道不可再生效能源和可再生效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效能源和可再生效能源的區別。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意識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護不可再生效能源,開發新能源。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P47的圖片。

  師問:請指出圖片中的物品名稱。

  學生回答圖片中和物品名稱。

  問: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請學生回答。要求說得明白具體,並一一對應,不能隨便說。

  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們把能產生能量的物品稱為能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能源一課。

  二、新課

  1.瞭解能源的來源

  師問:在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裡來的?

  學生可以盡情地說,師要有規律地板書在黑板上。

  師問:同學們說了這麼的物品,你們找找看,它們之間有沒有相同的地方,並給它們分分類? 學生討論並彙報。

  師小結:我們生活或生產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來自煤炭、石油、太陽能、風能等這些能源。但它們有著很大的區別,像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它們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稱為不可再生效能源,像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

  師問:對於不可再生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學生表達自己對不可再生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瞭解能源的重要性

  請學生閱讀P48的資料,並思考你有什麼啟發?

  學生閱讀資料。

  請學生說說對閱讀資料後的想法。

  師小結:人們在生活生產中都離不開能量,而其中礦物燃料所佔比重相當大,而這些能源都是要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才能形成,這些能源只要用一點就會少一點,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臨到枯竭的危險。所以,我們在使用能源時要注意保護這些能源,並且多開發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製作可再生效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書中的.一種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組自行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並動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麼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透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後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麼現象

  (預設:透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後的體積變化

  1、師:透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並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麼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麼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後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透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麼水遇冷後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麼?(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彙報實驗情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裡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彙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麼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麼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麼性質?

  (有了水熱脹冷縮實驗的基礎,這裡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並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 透過實驗,我們發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後有什麼共同的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麼原因呢?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麼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水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液體 熱脹冷縮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今後還將發生變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齡階段,身體的特點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週期,人的一生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4、人的壽命長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關係。

  過程與方法

  1、收集並整理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體生長變化的資料。

  2、預測今後的身體還將發生什麼變化。

  3、調查不同年齡段人身體的特點。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體變化的規律,以及影響壽命的因素。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珍愛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認識到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律的。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認識人的生命週期,知道人的生命週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教學難點】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指導學生了解人一生的身體變化特點。

  [教學準備]

  1、學生分組實驗器材: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以及能力發展的變化。

  2、教師演示器材:歲一9歲我們的生長變化”班級大表,“各年齡段人的身體特點”班級大表,嬰兒、幼兒園或小學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活動能力的影像資料。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所有的動物都有自己的生命週期,人的生命週期是怎樣的呢?

  二、學習新課

  1、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

  (1)我們是從哪裡來的;

  (2)我們剛出生時是什麼樣子的;

  (3)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說明以上這些都是學生所能收集到的資料和事實,在對資料和事實收集、整理時可以按下表的格式。因人的個體差異較大,表格中的內容是大致情況,不作為標準,僅供教師教學參考,教學時按學生彙報的情況填寫。)

  2、我們的一生

  (1)調查身邊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齡段人的身體特點。活動分為四步:

  (一)、找出身邊最熟悉的人;

  (二)、弄清他們的年齡段;

  (三)、把他們歸到不同的年齡組;

  (四)、觀察他們的身體特點。

  (2)人可以按年齡劃分不同的階段,比如:兒童、青年、中年、老年。怎樣劃分呢? 瞭解和比較他們的不同。(比如兒童組和青年組;青年組和中年組;中年組和老年組。然後再透過交流,對人一生的身體特點有較全面的把握。)在小組比較的基礎上,最後全班彙報、交流、彙總。

  (3)教科書第3'7頁大表中的內容要在各組比較的基礎上填寫,經過綜合、概括得出各年齡段的特徵。

  3、指導學生總結出人的生命週期和植物、動物一樣,都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這樣共同的四個階段。(在討論的基礎上得出人也有生命週期。)

  4、教師小結: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時健康生活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兒童少年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其健康情況會影響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加強體育鍛煉,關愛生命,珍惜健康。

  板書設計:

  7 我們的生命週期

  15歲以前都叫兒童(其中不滿1歲的為嬰兒,12歲一15歲的為少年)

  16歲一35歲為青年

  35歲一60歲為中年

  60歲以後為老年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查閱和收集有關遺傳和變異的圖片和資料,並篩選出有價值的資訊;

  2.能引用資料編制科學小報。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人類利用遺傳學知識,改善了人類生活並促進了生產;

  2.知道生活中很多的農作物也是變異的結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自己獲得的資料,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合作的快樂;

  2.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3.知道科學家為了研究遺傳和變異,進行了艱苦不懈的探索。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對於遺傳和變異的探索過程

  難點: 採用人工進行變異的好與壞

  教學準備

  相關圖片、材料,孟德爾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學生準備小報資料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一、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匯入新課

  1.我們已經學習了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後代長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們一起來探索遺傳和變異的秘密吧!(板書課題)

  二、瞭解孟德爾的故事

  1.你知道現在遺傳學之父是誰嗎?

  2.學生講故事。

  3.你聽了孟德爾的故事有什麼想法呢?試著對實驗結果作出你的解釋

  4.學生小組交流後再全班討論。

  5.但是後來的研究者又發現,用孟德爾的研究理論不能解釋另一些現象,究竟是什麼現象呢?請一個同學繼續講故事。

  6.你對這個現象有什麼解釋?

  7.教師:孟德爾的研究理論只解釋了生物間的遺傳現象,並沒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會產生變異的現象。

  三、瞭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們國家有一位水稻,他解決了世界農業科研難題,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水稻袁隆平。

  2.誰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請同學說說。

  3.袁隆平在他的實驗中求的是遺傳還是變異?為什麼說他解決了世界農業科研的難題?

  4.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或者閱讀教材49頁的資料――這些食物跟我們平時吃的有什麼不同?

  5.學生回答

  6.這些都是經過改良的品種,你還了解哪些農作物的新品種?

  四、小課堂大辯論

  1.講解要求:本次的辯論會辯題是食用人工變異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觀點是合理,反方觀點是不合理。辯論雙方各3人,準備時間是5分鐘,觀點陳述為1分鐘,自由辯論時間是10分鐘,最後陳述時間為1分鐘。下面所有的學生都是評委,要投票選出獲勝方。有理不在聲高,要以理服人。

  2.分組辯論賽

  3.:這次的小課堂大辯論的獲勝方是*方。在現實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學技術才能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五、編輯有關遺傳與變異的小報

  1.要求:小組為單位,分工合理,時間為一星期,在全班評出最優秀獎給予表揚。並且利用牆報進行展示。

科學教案 篇7

  課題:小學三年級科學《 熱脹冷縮》

  28、熱脹冷縮

  教學目標

  1.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2.觀察認識多種液體在受熱受冷時的體積變化,理解體積的變化可反應出物體的冷熱。

  3.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知道大部分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並進行探究實驗。

  教學準備

  小燒瓶、細玻璃管、橡膠塞、大燒杯、水槽、暖瓶(內裝熱水)、抹布、紅墨水、各種液體——每組一杯(如:食鹽水、白糖水等)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孩子們:先請大家設法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好嗎?

  (出示3個踩癟了的乒乓球)誰能幫我使這3個踩癟了的乒乓球重新鼓起來?

  用什麼法子?請先說說打算。

  真行嗎?請你上講臺試試。

  還有一個呢?

  仔細看看,是什麼原因?

  為什麼有裂縫就鼓不起來了呢?

  真是這樣嗎?假如我不相信怎麼辦?

  當別人不相信,那你就拿“事實”給他們看。我先幫你設計一個實驗。

  (演示)我用這鹽水瓶比作乒乓球,這瓶口便可當作“裂縫”。再用一個氣球套住瓶口,然後浸入熱開水中,如果瓶裡的空氣受熱後真的會從瓶口擠向氣球裡,氣球就會因此而鼓起來,是嗎?

  (澆開水,氣球果真鼓起來)事實怎麼樣?

  那麼,我們還能換個角度再提出些問題來研究嗎?

  提得好,我們先作個假設怎麼樣?

  說得好。尤其是運用了“也許”這個詞充分體現這僅是一個“假設”。但是,光有假設還不夠,還應當設計個實驗來證實。誰能設計? 教師歸納並板書:熱脹冷縮

  動眼——發現問題;動腦——作出假設;

  動手——實驗驗證;動口——得出結論。)

  二、新課

  剛才大家對氣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進行了一番研究。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是要運用“四動”法(動眼、動腦、動手、動口),透過“發現問題一作出假設一實驗驗證一得出結論”四步來探究物體是否也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

  例如液體——水,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嗎?讓我們開啟課本,邊閱讀課文,邊透過實驗來研究。

  (按四人實驗小組,配備 3 個小藥瓶裝滿水,為了看得清楚,加了一點紅墨水染成紅色。在瓶塞上鑽個眼,穿上一根空圓珠筆芯,把瓶蓋塞緊。燒杯兩隻,熱水瓶和冷水桶各一隻)

  (學生邊學邊實驗,教師邊巡視邊輔導,糾正錯誤動作,引導小組開展“四動”式的探索和研究)

  請各組按下列提綱進行彙報,關於“水是否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的研究。

  空氣是氣體的代表,它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水是液體的代表,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麼固體呢?固體是否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呢?怎麼研究?

  好!我給各組兩套材料,鋼球、酒精燈、火柴、一杯冷水,還有一個正好透過銀球的鐵環圈。請大家動眼、動腦、動手、動口來設計實驗,驗證作出的假設。

  (學生動手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歸納,得出結論,然後請各小組彙報)

  我們也同樣發現固體也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三、課後延伸

  今天我們這節課主要是探索了氣體、液體、固體三種典型物體的熱脹冷縮性質。熱脹冷縮現象無處不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運用,只要你仔細看,認真想,大膽做,就能揭開它們的奧妙。例如,路旁架設的電線,為啥總是鬆鬆地垂懸著,不繃緊?

  對!這是電工叔叔為了防止冬季電線受冷收縮繃斷而故意拉得鬆鬆的。

  教師評價。在平時的生活中還碰到這樣的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板書設計:

  熱 脹 冷 縮

  動眼——發現問題 氣體

  動腦——作出假設

  動手——實驗驗證 液體 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動口——得出結論

  固體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小班幼兒用書12月分冊第10頁。

  高矮不同的動物玩具,如小鳥、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長頸鹿等。

  活動目標

  能按照從高到低或從低到高的順序對物體進行排列。

  能夠用積木和玩具搭建和拼擺出不同高矮的房屋。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新建的動物園要搬來許多動物,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認一認它們是誰。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出示小動物玩具,邊出示邊請幼兒猜想。如第一個出示小松鼠,教師:"下面要來一個比它高的動物,你們猜猜是誰?"幼兒猜完後再出示,請幼兒比較、辨識。這樣依次出示5-8中動物。

  3、為動物們準備新家。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高矮幫助它們搭建新家。

  4、比較、辨識動物園中房子的高矮,請動物住進新居。(結合幼兒用書"動物園"畫面)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槓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瞭解槓桿尺的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掌握槓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瞭解槓桿尺的工作原理的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分析整理資料、合理運用科學方法的指導。

  能力目標:透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觀察記錄槓桿尺的狀態,學習使用圖示法簡化問題。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資料中,透過分析整理,發現槓桿省力的規律。

  學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鑷子夾東西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經驗的積累,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但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等臂條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認識,藉助學生的經驗,以槓桿尺作為研究材料,採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髮現槓桿省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合理解釋身邊槓桿工具的工作原理;滲透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思想。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帶的工具:剪刀、開瓶器、木棍、鐵榔頭等。

  2.分組實驗器材:槓桿、鉤碼、鐵架臺、刻度尺等。

  3.演示實驗器材:桿秤、石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槓桿尺、鉤碼、科學記錄表、相關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感知問題

  一、引入新課

  1、老師這裡有一塊大石頭和一根棍子,請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塊石頭嗎?(指名演示撬石頭)

  2、為什麼棍子能撬起這塊石頭呢?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1.認識槓桿

  (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

  實驗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後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

  (2)講解。(出示槓桿三點示意圖)

  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槓桿。(板書課題)

  在槓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槓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槓桿兩端圍繞支點轉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於槓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

  (3)分組指出槓桿三點位置。

  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槓桿,每人在槓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杆的作用

  (1)討論:

  透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槓桿有什麼作用(省力)

  談話質疑,使用槓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麼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槓桿有什麼感覺?

  實驗後討論:使用槓桿一定省力嗎?什麼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槓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師: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槓桿省力的規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鉤碼使槓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量記量。按表中規定進行實驗。

  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

  實驗1: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物重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拉力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請分析對比資料,看有什麼發現?

  三組實驗的結果:

  實驗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2: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3:重物(力)>拉力(省力)

  ③根據以上的分析,誰能找出使用槓桿工作的規律?

  3.指導學生認識槓桿的應用

  (1)分組觀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槓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係。

  (2)分組觀察鑷子。

  思考:鑷子是由幾個槓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係。

  (3)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槓桿原理設計的?

  拓展延伸應用創新觀察哪些裝置應用了槓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槓桿,還是費力槓桿?

  思考:為什麼有的工具設計成費力的?

  板書設計:

  槓桿

  力點支點重點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不省力`不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省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蹺蹺板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發現了其中所蘊含的科學規律,激發了學生進行深層次科學研究的興趣。

  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係,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大膽想象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