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日曆基本資訊和年、月、日、星期的關係,學會看日曆。
2、瞭解日曆的功用,能運用日曆查詢自己需要的資訊。
3、引發幼兒學習日曆的興趣。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蒐集各種掛曆、檯曆、日曆、年曆卡等佈置在教室中。
2、幼兒每人一個年曆卡片、每組一個檯曆。
3、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
活動過程:
一、觀察日曆,探索日立的功用。
1、猜謎語,引出日曆。
可提問幼兒:你是怎麼才出來的?
2、相互交流,瞭解不同的日曆。
請幼兒說說:你還見過那哪些不同的日曆。
小結:每頁顯示一日的叫日曆,每頁顯示一週的叫周曆,每頁顯示一月的叫月曆,每頁顯示一年的叫年曆。日曆有多種形式,如掛曆、檯曆、年曆卡等,現在又有了電子日曆。
3、出示年曆卡,瞭解年、月、季節的關係。知道一年有12個月,三個月是一個季節,共有四個季節。
4、學習檢視日曆。直到今天是幾月幾日,能在年曆中找到當月,在月曆中找到今天的日期,找到今天是星期幾。
二、嘗試使用年曆卡,豐富生活經驗。
1、找出自己和親人的生日日期並做上記錄,說一說自己和親人的生日,向大家介紹在年曆卡上尋找生日日期的方法。
2、分別在年曆卡上找出元旦、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十一國慶節等節日的具體位置,並搶答是星期幾,答對者可給與獎勵小貼上。
三、讓幼兒知道時間過去不會再來,懂得珍惜時間。
提問交流:當天是星期幾?明天又是幾月幾日?知道新的一天會代替過去的一天,新的一年會代替過去的一年,時間過去後不會再回來,我們應該過好每一天。
活動延伸:
請幼兒開啟幼兒學習資源6第25頁,製作本月的月曆。
活動反思:
大班科學活動《日曆》,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曆,我發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說上來。於是我用講一個關於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興趣馬上就來了。
透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於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裡,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透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小百科:日曆是一種日常使用的出版物,用於記載日期等相關資訊。每頁顯示一日資訊的叫日曆,每頁顯示一個月資訊的叫月曆,每頁顯示全年資訊的叫年曆。有多種形式,如掛曆、座檯曆、年曆卡等,如今又有電子日曆。
大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在品茶的過程中初步瞭解茶葉的功效。
2.透過觀賞茶藝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稱,用途和擺放。
3.享受自主設計茶具擺放帶來的樂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基本茶具、茶具擺放圖片、泡茶影片
2.經驗準備:幼兒對茶具有一定的瞭解,有過喝茶的體驗
活動過程
(一)透過品茶與談話,引起幼兒對茶葉的功效瞭解
1.教師給幼兒喝茶,幼兒嘗試說出茶葉的功效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杯茶,請小朋友品嚐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請輕輕把杯子放到原來的位置上,並告訴老師你喝到的茶是什麼味道的。
2.教師提問幼兒從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嘗試讓幼兒自主說出茶葉的功效。
3:教師對於幼兒給出的答案給出補充和總結
師:小朋友說的非常好,我們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長高。還可以讓我們的女生變的越來越漂亮,男生越來越帥氣。
(二)透過觀看影片,認識茶具並且瞭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師第一次播放影片,幼兒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師:茶對我們身體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這麼香的茶,需要用什麼來泡嗎?
⑵師:小朋友們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段影片,看看茶藝老師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們都叫什麼名字?它們用來做什麼的?
⑶邊播放影片,教師邊解說
2.教師第二次播放影片,幼兒能夠說出茶具的名稱和作用
⑴師:影片中的茶藝老師表演的非常的優美,小朋友們想再看一遍嗎?在看影片的時候要聽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們用來做什麼的?
⑵幼兒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說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稱和用途。
3.教師透過提問、示範和講解,引導幼兒認識茶具的名稱、用途及個別茶具的使用姿勢,
每介紹一個茶具就要相對應的介紹出這個茶具所相對應的使用姿勢。(包括:隨手泡、茶盒、紫砂壺、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盤)
(三)自主操作,學會擺放茶具
1.自主設計茶具的擺放,體驗其中的樂趣。
(1)教師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兒挑選出擺放在茶盤裡的茶具
師:茶具家族裡有許多的茶具寶寶,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盤裡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盤外面的?(出示PPT,讓幼兒邊說出茶具的名稱邊分類)
(2)教師提出任務,幼兒自己嘗試給茶具擺位置
師:小朋友,我們已經和茶具寶寶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級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寶寶在茶盤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讓我們一起給茶具寶寶在茶盤上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吧!看看怎樣擺放又美觀又方便我們泡茶?它們很脆弱要輕拿輕放哦。
(3)幼兒自主擺放茶具,教師進行指導。
2.示範正確的擺放,進行統一指導
(1)幼兒分享各自的擺放結果
師:你的茶盤裡擺放了哪些茶具寶寶?它們是怎麼擺放的?為什麼要這樣(引導個別幼兒展示給大家看)
(2)展示正確擺放的圖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壺的嘴都不能對著客人,b:紫砂壺不能被擋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們要面對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擺放太分散
師:根據要求小朋友再調整一下吧
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家擺放給自己的爸爸媽媽看,瞧一瞧爸爸媽媽是怎麼用茶具寶寶來泡的。
大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空氣汙染的情況及其危害性。
2、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棉花、香菸、瓶子。
2、自制多媒體電腦教學軟體。
3、自攝的有關空氣汙染源的錄象片。
活動過程:
一、瞭解空氣遭受汙染的情況。
1、我們每時每課都離不開空氣,可是現在空氣質量發生了變化,下面請小朋友們認真看錄象,想一想這些事情對空氣有沒有影響。
2、放映自攝錄象片,請幼兒觀看。
鏡頭一:滿天飛揚的塵土;
鏡頭二:汽車、摩托車排出的廢氣;
鏡頭三:工廠煙囪飄出的黑煙;
鏡頭四:焚燒垃圾時產生的濃煙;
鏡頭五:燒香、放鞭炮時潦燒煙霧;鏡頭六:正在公共場所吸菸的人。
3、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很多汙染空氣的事,這些事對人類會有什麼危害?
二、感知不潔空氣對人體的危害。
1、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方法是先在瓶子裡放一團雪白的棉花,然後把一支點燃的香菸放進瓶子。
2、在等待實驗結果的過程中,播放自制電腦教學軟體《人體上半身內部器官****圖》,重點突出呼吸道,顯示空氣在體內的迴圈現象及其過程。
3、討論:剛才我們看到了空氣在人體內的“流動”過程,請你們想一想如果人吸進了含有尼古丁的空氣,會有什麼影響?
4、向幼兒展示實驗結果——瓶子及一部分棉花被燻黑了,請幼兒聞一聞瓶子裡的氣味,說說自己的感受。
5、在螢幕上顯示人體吸入被汙染的空氣後,呼吸器官受損的情況。顯示方法是設定一道黑色氣流進入呼吸道,把整個呼吸道染成黑色。
6、小結:如果我們吸入被汙染的空氣,就容易得感冒、氣管炎、哮喘病,嚴重的還會導致肺癌,對我們人體危害很大。
三、學做“環保小衛士”
1、鼓勵幼兒爭當“環保小衛士”,制止那些汙染空氣的行為,讓空氣變得更潔淨。
2、老師操作滑鼠,在自制多媒體電腦教學軟體上找汙染空氣的行為,如果選擇正確,背景天空變成淺藍色,並出現紅色“★”圖案;如果選擇錯誤,則背景仍為灰色,並出現“╳”圖案。
3、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減少空氣汙染,保護身體健康。(如:種植花草樹木、禁止在公共場所吸菸,不在生活區焚燒垃圾等)活動延伸:留意觀察日常生活中還存在哪些汙染空氣的事,並能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減少汙染。
大班科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感知並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產生探究的慾望。
2、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體驗發現的樂趣。
3、萌發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不鏽鋼勺子(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幼兒記錄用紙、筆;鏡子若干;教師記錄紙(大張)
活動過程:
一、比較鏡子和勺子。
1、引導幼兒觀察勺子與鏡子。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鏡子和勺子,請你仔細的觀察一下,你有什麼發現?
2、幼兒交流自己的發現。
3、引導幼兒用摸、看的方法發現勺子與鏡子成像的不同之處。師:為什麼鏡子和勺子照出來的人不一樣呢?幼兒大膽猜測,講述。教師可引導:我們一起來摸摸看,再仔細的看一看勺子是什麼樣的!鏡子呢?幼兒再次交流。
4、教師小結:鏡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進去的(豐富凹面),一面是凸出來的(豐富凸面)那凸出來的那一面叫什麼呢?用勺子玩“照鏡子”的遊戲,感知並描述勺子的反射現象。
(1)引導幼兒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來照照自己,有什麼發現?記錄在紙上。師:現在就用勺子來玩一個照鏡子的遊戲,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麼樣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後把你的發現記錄在紙上。(提醒幼兒多照幾次)
(2)幼兒交流觀察記錄的結果。
(3)教師小結:用勺子凹面照出來的人,頭在下面,身體在上面;用凸面照出來的人,頭在上面,身體在下面;用勺柄照出來的人又細又長。
二、遷移經驗: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引導幼兒聯絡生活經驗,講講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師:今天我們發現了勺子裡也有個哈哈鏡,其實凹面鏡與凸面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處呢!你在哪裡看到過它們?
2、幼兒交流。
3、教師補充。
凸面鏡:老花鏡、望遠鏡、顯微鏡、放大鏡、幻燈機、照相機鏡頭、汽車(摩托車)後視鏡、路況反射鏡(交叉路口及山路轉彎處設的凸面鏡)、商店牆角頂端裝設的監視鏡。
凹面鏡:近視鏡、散熱鏡、手電筒,探照燈,腳踏車尾燈,汽車燈、手電筒、車前燈。
大班科學教案5
設計意圖:隨著園本科學課題不斷深入地開展,我們的孩子已經逐漸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周圍。近日,我們藉助了科教創新區圖書館的資源,集體參觀了流動科技展,讓孩子們簡單瞭解八大新興產業,使孩子們初步體驗到科技的進步是日新月異的。過後,我組織孩子們談話,我發現孩子們對於航天技術最為感興趣。一些孩子都說長大了想做宇航員,就能坐上火箭去太空了。而火箭對於幼兒來說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它為什麼能發射上天?,這也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帶著問題,我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透過觀察、動手操作等形式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火箭發射是由於反作用力而向前運動的。
2、能倆倆合作利用輔材進行發射小火箭的秘密。
3、體驗積極探索實驗帶來的樂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重點:感知火箭能發射是由於反作用力。
活動難點:能合作將火箭固定在氣球頂端。
活動準備:
1、教具:PPT、火箭發射影片、實驗步驟圖。
2、學具:自制簡單小火箭6個、氣球6個、膠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片影片,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幼兒參觀航天技術的照片。
師:慧慧老師帶來了一張照片,小朋友一起來看看照片裡的我們在幹什麼呀?
師:原來這是我們前陣子去流動科技展參觀航天技術的照片呀!
【評析:幼兒一看到這張照片就想起了那天去科技展參觀的情景,都表現得很興奮。所以給幼兒觀看我們去參觀科技展航天技術照片,能引起孩子們的記憶並吸引幼兒活動的興趣。】
2、出示火箭圖。
師:看看這是什麼?(火箭)你們知道為什麼要發射火箭嗎?
3、觀看影片。
1)師:原來呀火箭是要飛去太空的。那你們知道火箭是靠什麼發動從而飛上太空的呢?
(幼兒進行猜測並回答。)【評析:幼兒都知道火箭是發射到太空去的,但是火箭是以什麼為動力發射的呢?教師進行提問以此來引發幼兒的各種猜測,激發探究的慾望。】
2)師:慧慧老師準備好了火箭發射的影片,請你仔細看哦,看完以後我們再進行討論。
3)幼兒觀看火箭發射影片。教師引導幼兒重點觀察熱氣流,發現是由於熱氣流的推動才使火箭向上衝的。
師:誰來說說,你從影片裡看到了什麼?火箭下面有什麼呀?
【評析:孩子們很快就發現了火箭尾巴上那些熊熊火焰。教師不直接告訴孩子們火箭的動力來源,而是請孩子們觀看火箭發射的影片,讓幼兒有主動探究學習的機會並以提示性的語言讓孩子們重點觀察到熱氣流的存在。】
師:讓火箭發射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行的嗎?
【評析:考慮到火箭發射是由很多科學家共同努力才能達成的,這也為此活動中幼兒需要進行合作環節進行鋪墊。】
二、感知反作用力。
1、師:孩子們真厲害!發現了火箭上天是因為下面那一團像火焰一樣的東西。老師告訴你,推動火箭向上的其實是熱氣流。那你們注意到了嗎?火箭下面熱氣流的方向是往上還是往下噴出來的?
2、師:那火箭的方向是往上還是往下呢?
(一邊播放PPT)【評析:PPT圖片非常直觀地將火箭上升的箭頭方向為直上,而熱氣流的噴向則為直下。能夠直接清晰地讓幼兒知道這兩種完全相對的作用力。】
3、師:咦!好神奇呀!推動火箭向上衝的熱氣流反而它的方向是朝下的。可是既然熱氣流是朝下的,那它怎麼能使火箭向上衝呢?
4、引出反作用力。
師:請你猜猜看,這種作用力的名字叫什麼?
引導幼兒說一說因為方向是相反的,所以叫做反作用力。
【評析:設計此環節的意圖是希望孩子們能初步感知火箭發射運用的反作用力原理。並運用此原理進行自己的火箭發射實驗。】
三、實驗:火箭發射。
(一)教師示範。
1、出示小火箭。
師:現在慧慧老師也為每一位孩子都準備好了小火箭,你們想讓自己的小火箭也飛起來嗎?
2、觀察實驗材料。
師:看看要做這個實驗,我們需要哪些材料?(小火箭、氣球、膠帶)師:誰能來猜猜看氣球是怎麼用的?膠帶又是用來粘什麼的?
【評析:教師提這樣一個問題能激發幼兒進行實驗的慾望,並請幼兒進一步掌握該如何進行火箭發射的實驗過程及方法。】
3、教師吹大氣球。引導幼兒根據反作用力的原理才完成實驗。
問:剛才我們看到了熱氣流的方向是朝哪裡的?(下)那你覺得現在我的氣球口的方向應該朝哪裡?
可是我如何把氣球固定在氣球頂上呢?
【評析:提此問題是為了使幼兒進一步掌握實驗的方式並鞏固對反作用力的理解。】
(二)幼兒實驗。
1、師:我們剛才說到了想讓火箭發射起來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需要怎麼樣?(引導幼兒能夠和自己的夥伴共同完成實驗)現在也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夥伴進行吧!
2、幼兒分組回實驗臺進行操作。
3、教師巡迴指導幼兒,重點強調要進行合作。
(三)、總結實驗成功的方法。
1、師:有沒有哪組孩子實驗成功了?我們請他們來給我們展示一下他是怎麼做的。
2、師:有沒有哪組孩子的實驗沒成功,我們也請他們也來演示是怎麼做的?大家一起幫忙看看問題出在哪裡。
3、總結實驗成功的方法。(步驟圖)教師當場畫,幼兒說一個步驟教師畫一個。
【評析:現場畫出簡單的步驟圖能讓幼兒直觀地看到實驗方法及過程,特別是對於實驗未成功的幼兒來說,他們就能根據正確的步驟圖來進行自己的第二次試驗。】
4、再請沒有成功的幼兒進行嘗試。
5、大家完成後集體進行"火箭發射"。
師:都成功了嗎?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來倒數十秒,讓我們的小火箭發射吧!十、九、八、七、六……二、一,發射!
【評析:集體發射自己的小火箭是此次活動中的高潮環節,孩子們都非常興奮,看到自己的火箭發射成功,為此感到十分自豪。】
五、延伸。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以報紙球當作火箭,比較安全,利用現成的教玩具開展投擲訓練,活動準備比較簡單。活動中我以第一個基本環節作為重點環節,對於基本動作加以練習,在練習中發現,幼兒腳的站位,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容易搞錯,導致火箭發射很近,在活動中,我安排用繩子劃分了三個等級,投過第一個算成功,投過第三根繩子,就是非常棒,在第一次練習中,班級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沒能成功,後來對動作又加以糾正練習,在第二次練習中,絕大多數孩子都獲得了成功,這種階梯式的練習,讓幼兒非常有挑戰感和成就感,在最後的遊戲環節中,幼兒都能以扔過第三根繩子為榮,投準練習在此活動中是難點,幼兒在練習過程中,效果不太好,以後可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此次活動由於時間關係,所以我在遊戲環節就安排了火箭發射和火箭進入軌道兩個環節。但在整個活動環節中,我運用了簡單的口令,如準備,發射,發生成功,進入軌道等,語言簡煉,富有節奏,幼兒活動興趣高漲,活動效果良好。
大班科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過實驗讓幼兒明白因為鏡子能反光,所以能照見人和物,透過鏡子游戲激發幼兒學習科學常識的興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與思維潛力;
3、豐富詞彙“反光”“光滑”;
教學準備:
1、手電筒、大鏡子、玩具、盒子各一個、一張與鏡面同大的紙(上頭畫有飛機圖案)、一把剪刀、小蠟燭、打火機;
2、每個幼兒一面小鏡子、一張與鏡面同大的紙(上頭畫有飛機圖案)、一把小剪刀,每組桌上幾樣小玩具、一瓶小膠水。
教學過程:
1、上課開始,請幼兒猜鏡子的謎語,引入課題:
拿在手中對它瞧,
裡面有個小寶寶,
你對它來笑眯眯,
它對你來眯眯笑。
猜中後出示鏡子,提問:“鏡子有什麼用?鏡子為什麼能照見人和東西呢?”請小朋友看實驗。
2、演示實驗,使幼兒明白鏡子能反光:
(1)出示手電筒並擰亮,問幼兒:“這是什麼?(手電筒)。你們從手電筒裡看看了什麼?(電光)。”
(2)將電光照到牆上,指著光斑問幼兒:“手電筒的光照到什麼了?”(牆上)。
(3)用鏡子完全擋住電光,問幼兒:“電光還照在牆上?為什麼沒有了?”(電光被鏡子擋住了)。
(4)移動鏡面,使光斑逐一出此刻天花板和左、右牆面上,分別問幼兒:“此刻電光照到哪裡去了?”
(5)小結提問:
啟發提問:“沒有用鏡子擋住時,電光往哪個方向照?”(電光往前面牆的方向照);“用鏡子擋住電光時,光的方向怎樣樣了?”(光的方向改變了);“為什麼光的方向改變了?”再演示一下鏡子反光的實驗來啟示(是鏡子光的方向改變了)。
小結:“鏡子能使光改變方向,就是鏡子能反光”。
反覆問:“鏡子能使光怎樣樣?”(改變方向);“就是鏡子能怎樣樣?”(反光)。使幼兒掌握“反光”這個詞。
3、幼兒實驗“鏡子能照人和物”:
(1)照鏡子:
發給幼兒每人一面小鏡子,讓幼兒摸摸鏡面(光滑的),再讓幼兒照照自我的臉(做各種表情),讓幼兒把小玩具放到鏡子面前,看鏡中玩具的像,讓幼兒轉動鏡面,從鏡中看身後的小朋友;將點著的小蠟燭放在大鏡子面前,讓幼兒注意到鏡子也能使燭光改變方向,轉動鏡面使幼兒都看到鏡中有點著的蠟燭的像。
提問:“你們從鏡中看到了什麼?為什麼能從鏡子裡看見小朋友、玩具和蠟燭呢?”
講解:“因為鏡子能反光,所以人站在鏡子面前就能從鏡子裡看見自我,把其它東西放到鏡子前面,我們就能從鏡子裡看到其它東西”。
小結:“因為鏡子能反光,所鏡子能照見人和物”(讓幼兒重複此話)。
(2)智力遊戲“盒子裡有什麼?”
教師說:“盒子裡有件很漂亮的新玩具,你們想看嗎?,可惜,盒子開口在上頭,並且放得又高,大家看不見,有誰能想出好辦法?不拿出玩具卻讓大家都能看見盒內的玩具呢?”。引導幼兒想出:將一面大鏡子舉在盒子的上方,轉動鏡面使全體幼兒透過鏡面看到盒子裡的玩具,再取出驗證。
提問:“為什麼能從鏡子裡看見盒子內的玩具呢?”(鏡子能反光)。
4、總結:“小朋友透過這節課,你們都明白鏡子能照什麼?(能照人和物);是因為鏡子能光怎樣樣?(能使光改變方向);說明鏡子能怎樣樣?(鏡子能反光)”。
5、帶領幼兒做“光飛機打仗”遊戲,結束。
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幼兒根據蔬菜的形態、色彩、利用切、接、拼等方法,製作自我喜愛的物品,能大膽地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講述一段話。
2、培養幼兒的注意、觀察、想象、創作本事和幼兒動腦、動手又動口的學習習慣。
3、啟迪幼兒從生活中發現美。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2、準備豐富的、形態各異的新鮮蔬菜。
3、塑膠刀、墊板、橡皮泥、牙籤、彩色紙、剪刀等。
幼兒園課件ppt課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菜花”能變成“小綿羊”嗎
教學過程
一、欣賞:奇妙的蔬菜造型
在欣賞中,讓幼兒觀察的蔬菜品種。
經過觀察後大家討論,激發大家的製作熱情。
二、引導幼兒觀察、激發創作興趣。
1.教師:教師給你們準備了這麼多長像不一樣的蔬菜,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
用一棵菜和一棵菜拼在一齊做什麼
把一棵菜切割後可製作成什麼作品
2.教師逐一出示蔬菜,引導觀察,產生靈感,進行創作。
三、操作活動
1、幼兒使用藍子中的自然材料,輔助材料和製作工具,充分發揮想象,製作自我喜愛的物品。
2、啟發幼兒製作:
小狗、小貓、帆船、男孩、女孩、火箭、汽車等蔬菜娃娃、蔬菜動物、蔬菜玩具。
可用紅皮蘿蔔有葉莖的一頭製作帽子或頭和頭髮,利用蔬菜藕的橫切面作花衣裳的裝飾花紋等等。
四、展示作品並講述。
將幼兒作品用投影儀放映出來,供大家欣賞。引導幼兒根據自我製作的作品,
同伴的作品與同伴的多個作品組合講述一段話或故事。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放回到自然角中,供幼兒繼續相互欣賞、觀察。在遊戲中可進行進一步的修飾。
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7以內相鄰兩數間多一與少一的關係;
2、瞭解數量之間遞增或遞減的關係;
3、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觀察力和思維能力;
4、教育孩子從小要有節約意識;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6、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重、難點:
難點:幼兒理解兩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活動準備:
動畫圖片、數字卡1—7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一起來分午點。
二、基本部分
請幼兒把1——7這7個數字寶寶,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數字寶寶,感知數量之間遞增遞減的關係。
我們一起和這七個數字寶寶玩拍手和跺腳遊戲。
1、2、3、4、5、6、7
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動物園裡吃午點的時間到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出示小兔子圖片,有幾隻小兔子?(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6
再看看午點有幾根胡蘿蔔?(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5
那怎麼辦,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
我們給小兔子添上一根胡蘿蔔。
小結:6比5多一,5比6少一。
2、出示小貓圖片,有幾隻小貓?(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7
再看看午點有幾條小魚?(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6
哦,怎麼辦,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
我們給小貓添上一條小魚。
我們發現7比6多一,6比7少一。
3、出示小狗圖片,有幾隻小狗?(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4
再看看午點有幾根骨頭?(教師出示相應數字卡)5
怎麼辦,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們!
我們叫來一隻小狗。哦,你好聰明!
還有個孩子說把剩下的那根骨頭留到下一餐。哇,我們的孩子好節約啊!老師非常愛你們!
可見5比4多一,4比5少一。
三、結束部分
相鄰的兩個數,大數比小數多一,小數比大數少一。
大班科學教案9
設計思路:在運動會跳繩比賽的過程中,孩子們對跳繩計數的結果產生了分歧,原因在於跳繩計數方法不對,計數結果不準確,孩子們覺得不公平。《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5—6歲幼兒已能發現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從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為抓住幼兒生活中出現的“真”問題,並以此作為支援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契機,我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的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學習正確計數。
3.能與同伴分享合作,協商解決遇到的問題。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來自幼兒真實生活的錄影片段——“跳繩比賽爭執瞬間”,記錄紙和筆。
2.經驗準備:活動前請幼兒和家長一起蒐集有關體育比賽的資料,觀察瞭解各種比賽的過程和名次確定的方法;幼兒已有跳繩和跳繩計數的經驗。
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透過實踐,嘗試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跳繩計數,在不斷增強計數興趣的過程中學習正確計數。準備運用實踐體驗法、討論法與遊戲法突破這一重點。
2.難點:能夠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準備運用啟發提問法、活動延伸法突破。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觀看錄影,進行討論。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錄影,請你們看一看,錄影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看完錄影後提問:
(1)錄影中的小朋友因為什麼事情發生了爭執?
(2)為什麼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的問題?
2.第二遍錄影(慢速播放),便於幼兒觀察跳繩速度與計數速度的對應關係,分析現場計數時出現的問題。
提問:(1)為什麼會出現跳繩計數不清?問題出在哪兒?
(2)如果是你,會怎樣為跳繩計數?
3.小組實踐,集體分享:如何使跳繩計數更準確。
(1)幼兒分組活動,每組取一根跳繩。幼兒可以邊實踐,邊商討計數方法,並透過圖畫標記等形式記錄跳繩計數的方法。
(2)集體分享
a.分享探索過程,如:
開始計數時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你們是怎樣想出解決辦法的?
b.分享計數方法,如:
看跳繩小朋友跳動的腳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起伏的頭計數;
看跳繩小朋友掄繩的雙臂計數。
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c.討論計數注意事項,如:
跳與數要對應上;
踩繩或一腳跳過另一腳沒跳過,不能計數;
記清楚小朋友跳過的數,再往下接著數,並說出最後計數結果。
4.分組學習跳繩計數,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意願嘗試跳繩記錄方法,還可以探索和發現新的方法。
5.討論:還有哪些運動專案是通過當場計數來統計結果的?
如:幼兒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戲;體育專案中的足球、排球比賽等。
6.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繼續運用計數方法解決體育比賽及生活中的問題,如值日生髮碗筷、取午點等,並用繪畫、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記錄下來,張貼到主題牆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動反思
首先,本次活動將幼兒的學習與他們真實的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突出科學領域學習“情
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的特點。透過探索“跳繩計數方法”的活動,密切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使幼兒從研究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從而體會數學的真正價值及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其次,活動過程符合《綱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兒透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中,有利於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品質。
第三,活動過程體現了《綱要》和《指南》倡導的以幼兒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幼兒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的作用由“教授”轉變為“支援”和“引導”。
大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充分感知,觀察不同材料摩擦所產生的靜電現象。
2、透過合作探索,記錄下不同材料摩擦產生的靜電現象。
3、願意參與探索活動,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對靜電有濃厚的興趣,熱愛生活樂於探索。
【活動準備】
記錄表,碎紙屑,塑膠小勺,塑膠梳子,塑膠尺子,塑膠剪刀,鉛筆,排筆,水彩筆,吸管,玻璃瓶,幼兒事先分為4組(紅、黃、藍、綠)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塑膠小勺。
2、教師變魔術,讓塑膠小勺吸起紙屑。
師:想讓它發揮魔力,還得請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二、幼兒用小勺自由探索,將小紙屑吸起來。
1、教師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2、請幼兒嘗試操作。
3、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方法。
4、教師小結。
師:其實我們這個神奇的魔術是因為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起來。摩擦的力量大,靜電產生的多,塑膠小勺吸附的紙屑就越多。
三、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1、教師出示記錄表。
2、教師交代注意事項。
師:小魔術師們,我們研究魔術的時候,桌上的材料不要爭搶自己先拿一種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盤子裡,再換另外一種材料。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師幼交流實驗結果。
5、教師再次實驗。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後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四、提問: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靜電現象。
1、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遇到的靜電現象。
2、教師小結: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髮也會互相吸引產生靜電現象。脫衣服時,我們身上的毛衣和襯衣和頭髮都會產生靜電現象。
五、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師:小魔術師們都學會了我的魔術,現在我們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給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小百科:靜電是一種處於靜止狀態的電荷。在乾燥和多風的秋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早上起來梳頭時,頭髮會經常“飄”起來,越理越亂;拉門把手、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時常發出“啪、啪、啪”的聲響,這就是發生在人體的靜電。
大班科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識秋天的樹,知道幾種常見樹的名稱,感受樹與季節發生著同步的變化。
2.學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自己發現的樹的不同特徵,感受樹的多樣性。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幼兒觀察桂花樹、橘子樹、玉蘭樹、梧桐樹。
1.提問:你認識這些樹?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說說這事一些什麼樣的樹?它們的葉子各是什麼樣的?(如桂花樹枝頭墜滿小小的桂花;橘子樹屆滿了果實,玉蘭樹長著綠綠的葉子,梧桐樹樹葉變黃了等)
2.秋天到了,你發現這些樹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樹的開花、結果、落葉這一明顯的變化角度來進行描述)
3.你還知道關於這些樹的特別的秘密嗎?(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樹有先長葉再開花、先開花再長葉之分)
二、幼兒觀察《小朋友的書 秋天多美好》第16-17頁的畫面。
1.提問:這些樹你認識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你是用什麼辦法認識它的?
2.這些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三、幼兒進入樹林,在尋找認識樹的過程中,鞏固對各種樹的名稱和特徵的認識。
1.教師出示幾種樹葉,問:"這些樹葉分別是從哪棵樹上落下來的?你能將這些樹葉送回到樹媽媽的身邊嗎?找到後站在這棵樹媽媽旁邊。"
2.幼兒說出判斷的理由:你是怎麼知道這片樹葉就是這顆樹媽媽的寶寶呢?(引導幼兒從樹葉的形狀等特徵來判斷、推理)
3.觀察樹媽媽:這顆樹媽媽長什麼樣?(引導幼兒按整體外觀、樹幹、樹枝、樹冠、樹葉的順序觀察)
4.給樹媽媽製作名稱標牌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說出樹媽媽的名字。老師在小卡片上寫名稱,並掛到樹上。
5.遊戲"摸摸ⅹⅹ跑回來",鞏固對樹的認識。
幼兒聚集在教師身邊,教師說出一種樹的名稱,讓幼兒跑去找,找到桂花樹後摸摸樹幹跑回來,看哪個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帶回幼兒園。
並說說喜歡的理由教師收集幼兒對樹感興趣的問題,指導幼兒將有關樹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張貼在主題牆上。
五、繪畫:我眼中的樹。
1.幼兒繪畫。
2.分享交流,感受樹的多樣性。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我結合主題和幼兒一起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我們一起從教室出發,一路走一路看,和著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對這次親臨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公園,我們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羅漢松,看到了柏樹,看到了梅樹……在幼兒的作品中,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種各樣的樹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王伊諾小朋友一個內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樹畫成了一個俏姑娘,有著長長的辮子,隨著風在左右擺動,因為在她眼裡柳樹姑娘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儀的桃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紅的,黃的,紫的……因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歡的。
小百科:樹木是木本植物的總稱,有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之分,樹木主要是種子植物,蕨類植物中只有樹蕨為樹木,中國約有8000種樹木。分為榕樹;楊樹;柳樹;柏樹等。
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透過對不同顏色的分辨去區分不同的星球;以及相對太陽從近到遠排列的位置。
2.能大膽、主見的表達出自己喜歡哪個星球,想去哪個星球玩。
3.孩子們動手用粉筆將飛船和想去旅行的星球連線。
4.培養幼兒的對宇宙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初步瞭解宇宙的小常識。
重點難點
1.幼兒認識“地球”在宇宙是一顆星球的概念。
2.幼兒能記住行星的名字,哪個星離太陽最近。
活動準備
1.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月球的圖片,以顏色區分為主。
2.一隻紙製的飛船模型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
1、讓小朋友知道自己生活在“地球”上的一概念,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星球,有比地球大的,也有比地球小的。看圖上不同顏色來辨別星球並叫出名字。
2、帶出一架小飛船,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
二、基本環節
透過探索活動,引導讓幼兒學會運用辨別顏色的方法來分析物體特點。
1、透過提問引導幼兒表達出看到的每個星球的顏色、相對地球大小、基本特點。
2、一起談論各“星球”相對太陽排列順序;哪顆星離太陽最近,地球位於哪裡?
三、結束環節
乘“小飛船”去星球旅行(給幼兒粉筆將飛船與想去的星球連線)
1、 老師引導幼兒回顧一開始說的:“讓小朋友‘乘飛船’想好準備要去旅行的星球”這個問題,讓幼兒自由發揮並動手參與課堂活動。
2、 提問幼兒回答想和誰一起去。
教師小結:宇宙是很浩瀚的',充滿奧秘。一下子讓小朋友瞭解是很抽象的,像太陽、地球、月球這些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看得見的東西,但又無法“拿出來”給小朋友看,希望透過課堂遊戲互動將此類物體由抽象轉化成一個概念,令小朋友有一個好的初步認識。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宇宙很大,有好多星星,就像我們今天上課所說的內容,但是像地球那樣能有美麗的花,漂亮的蝴蝶,高高的樹木,涓涓的溪水卻只有“地球”。從現在開始就要愛護一花一樹,珍惜每一滴水,拒絕使用“白色垃圾”等等來環保地球。
教學反思
1、反思備課:大班幼兒的年齡段處於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我表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個性特徵、思想有了較明顯的表現,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理論對大班的幼兒起到一個啟蒙引導,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個“啟蒙”既簡單明瞭又向良性發展。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將抽象的事物轉成概念,讓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並能以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得到幼兒的接納,也讓幼兒有了情感發揮的自由空間。
(2)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畢竟教學活動的內容都是一些“看得見,卻拿不上來”的物體。二維空間的教材,可能給幼兒思維發展帶來一定限制。還需要在教育內容及其發展線索上改進。
(3)師幼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定會存在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清楚的理解,比如教師表示贊同時伸出手與幼兒擊掌,幼兒反應不過來。這時教師要在活動參與內容上多進行解釋和示範。用鼓勵方式多與該幼兒互動。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主題活動語言連貫,主要引導幼兒自主參與,在玩樂中學習知識;在互動中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蒙發對宇宙的興趣,更加完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
4、如果重新上這節課:在教材上把圖片換成玩具實體,並懸空按天體位置來擺放。多維空間的實物教學會讓幼兒更感興趣、更加容易接受。
小百科: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宇宙航行”的“宇宙”定義就是狹義的“宇宙”的定義,宇宙航行意思就是在大氣層以外的空間航行。
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瞭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透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
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迴圈過程。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鬆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透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迴圈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裡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當雲朵裡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雲朵,當雲朵裡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於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麼奇妙,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遊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遊戲操作遊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遊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裡,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為勝。(教師示範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遊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3、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為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大班科學教案14
孩子們對玩水有著濃厚的興趣,經常會看到他們把一粒石子、一片樹葉等投進水裡,百玩不厭。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探索精神,我結合大班《幼兒園歡樂與發展課程》一書設計了此活動——《沉浮》。
活動目標
1.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大膽探索、嘗試便物體沉或浮的不一樣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培養合作本事。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活動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藥丸盒、泡沫板、塑膠吸管、記錄表(見附圖)、鉛筆;盛水的水盆若干個,積木塊若干,塑膠插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出示材料,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
二、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出嘗試問題:如果把這些材料放進水中,會發現什麼現象?
1.幼兒嘗試。
2.幼兒介紹嘗試結果。
教師總結:石子、牙膏皮、橡皮泥這些物體沉到了水底,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沉;空藥丸盒、泡沫板、塑膠吸管這些物體浮在了水面上,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一一浮。
(二)教師提出嘗試性問題:“怎樣讓沉在水底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友好協商,一人嘗試,一人記錄。
2.嘗試結論:改變橡皮泥的形狀(捏成帶邊的薄片狀),能夠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師提出嘗試問題:怎樣讓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沉到水底
1.幼兒嘗試。
要求:幼兒兩人互換嘗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不一樣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嘗試。
2.嘗試結論:塑膠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膠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裝在空藥丸盒裡可使空藥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師提出嘗試問題: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時,不細心把塑膠插片和積木塊混在了一齊,你能用什麼辦法幫他們把積木很快分出來?
幼兒嘗試回答:把混在一齊的積木塊和塑膠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積木塊,浮在水面上的是塑膠插片。
教師實驗演示,驗證答案。
活動延伸
教師把這些材料放在科學區,活動結束後,小朋友能夠來繼續進行嘗試。
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味道,嘗試運用圖表記錄,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2、瞭解各種味道是靠舌頭品嚐出來的,發展對食物的辨別能力。
3、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感受味道。
活動準備:
1、設定“味道王國”的情境,擺設各種味道的食品,如檸檬、糖果、山楂、鹹鴨蛋、辣椒、咖啡、鹹菜、苦瓜等。
2、為幼兒準備每桌一套分別裝有白開水、白糖水、白醋、咖啡、白酒、鹽水的品嚐杯和品嚐棉籤。
3、味道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表情,匯入活動。
1、今天老師請來一些表情寶寶,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出示表情圖片)
2、這是甜寶寶,和甜寶寶打個招呼,看看甜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引導幼兒模仿表情)
這是鹹寶寶,和鹹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鹹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酸寶寶,和酸寶寶打個招呼,看看酸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這是苦寶寶,和苦寶寶打個招呼,看看苦寶寶的表情是怎麼樣的?你吃到什麼東西時會有這樣的表情?
二、品嚐各種食品,感受不同味道。
1、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味道王國”去,那裡有好多有趣的味道,請你們嘗一嘗,在品嚐之前先洗洗手。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品嚐,在品嚐的過程中,你要記住自己品嚐的是哪一種食品,它是什麼味道,把你嚐到的味道記錄下來,等一下大家說一說。(教師示範品嚐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味道的秘密吧!(幼兒自由品嚐食品味道)
2、組織幼兒談自己品嚐的感受。
小朋友,“味道王國”裡都有什麼食品?剛才小朋友品嚐了什麼食品,它是什麼味道的?嚐到酸味時,你有什麼感覺?這種味道會使你想起什麼事情?嚐到甜味、苦味、辣味、鹹味時,又有什麼感覺?你會想到什麼?
三、透過操作感受,使幼兒瞭解舌頭的品嚐作用。
1、小朋友,咱們剛才品嚐了那麼多的味道,這些味道是怎麼嚐出來的?
2、下面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品嚐杯,請小朋友再嘗一嘗,它們分別是什麼,你是怎麼嚐出來的?(為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教師示範並指導幼兒運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品嚐)
3、小朋友告訴老師剛才你是怎樣實驗的?各種味道是靠什麼品嚐出來的?
4、小朋友真聰明,透過實驗我們知道味道是靠舌頭品嚐出來的,舌頭為什麼會嚐出味道呢?原來我們的舌頭表面有許多小突起,這些突起叫味蕾,味道就是透過味蕾品嚐出來的。別看我們的舌頭不大,可是它的各個部位卻有不同的分工。舌尖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頭的兩側前端對鹹味比較敏感,舌頭兩側後端對酸味比較敏感,舌根對苦味和辣味比較敏感。
四、進行發散思維,瞭解更多的味道。
1、你還吃過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味道的?(引導幼兒說出更多酸、甜、苦、辣、鹹味道的東西。)
2、除了甜、鹹、酸、苦,你還知道其它的味道嗎?(引導幼兒說出更多的味道,如先苦後甜、又酸又甜等。)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剛才咱們說出了許多的味道,下面咱們來做“小小調味師”來製作各種不同味道的飲料,看誰調的飲料味道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製作出和別人不同的味道。)
小百科:味道一般意義上的味道指味覺,包括甜味、苦味、酸味、鹹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