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記錄> 小班觀察記錄通用15篇

小班觀察記錄

小班觀察記錄通用15篇

小班觀察記錄1

  i、觀察記錄

  在今天的區域比賽中,天田、陳晨、文文選擇了包裝糖果。每個人都開啟糖果盒,每人拿了一塊糖果紙還有一個糖果然後開始把它包起來。每天,他都把糖果放在糖果紙上,然後把它卷好幾次。他抬頭看了看身邊的孩子,繼續捲起糖果紙。突然,每天我都發現一些糖果卷被打破了,於是問老師:“你知道嗎?”;老師,我有一些破面包卷。老師說:“我該怎麼辦?”;你認為應該做什麼“每天說:”換一個“然後把卷好的糖果紙放在糖果旁邊。滾動了一會兒,陳晨發現糖紙幾乎不見了,拿出糖紙材料和剪刀,開始剪糖紙。在這個時候,每天都有一張糖果紙被包起來放在桌子上。看到陳晨在切糖紙,他就和她一起切。把它切成兩半,每天都說:“我喜歡你。”;我不會剪掉它“繼續撿起盒子裡最後幾塊糖果紙,開始包裝。這次我每天都把糖果包起來放進糖果盒。過了一會兒,糖果紙用完了。陳晨給文文文一張她以前剪過的糖果紙。它不是每天都存在的。陳晨看了看,拿起剪刀開始剪糖果紙張每天她都站起來對文文說:“沒有糖紙,我們得等”然後他坐下來,等著早上剪糖紙。

  II、分析與思考

  1、遊戲材料:糖果紙的材料是彩色皺紋紙。顏色非常鮮豔,容易定色,但不牢固,容易撕破。因此,兒童在手術時,經常滾動糖紙,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手術的連續性。

  2、遊戲環境:包裝糖果的活動可以放在益智區和藝術區。這一次,它被放在生活區鍛鍊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發展小肌肉,提高手指的靈活性。生活區設有糖果包裝材料,兒童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加工。

  3、幼兒發展:

  (1)小班兒童由於小肌肉發育不完善,動手能力較差。因此,小男孩每天糖紙捲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他握剪刀不太熟練,所以他剪了一半,放棄了不剪。

  (2)小班兒童喜歡模仿。當他們每天早上看到剪紙時,他們也一起剪紙。

  (3)最後,他們用完了糖果紙,選擇等待其他合夥人每天剪糖果紙。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他們不是每天都取得進步,而是依靠他人的成就來尋找解決辦法。

  III、戰略

  1、教師可以改進遊戲材料,選擇強度更強的紙張作為糖果紙,以支援孩子們不斷練習“滾動”技能。

  2、由於兒童動手能力差,教師可以聯絡主題活動,設計一些操作環節,有意識地鍛鍊兒童。還可以在區域內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兒童操作。

  3、區域性遊戲活動結束後,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互相評價,共同思考,討論解決方案,積累必要的遊戲經驗。

  4、教師應正確引導小班兒童愛模仿的現象,因為模仿是兒童重要的學習方法。

小班觀察記錄2

  案例描述:

  今日中午飯後,我又讓小朋友先摺紙,按照規定折完的小朋友就能夠選擇自我喜歡的書看。小朋友好像很願意這樣去做,他們紛紛拿了正方形的紙之後,就坐在位置上,或跪在椅子前面折了起來。有些小朋友自我會折的,就在那裡專心致志地折著,有些小朋友不會折,就跑到別人的座位邊,去求別人幫忙教一教。不一會兒就有小朋友拿著摺好的作品來給我看,告訴我他會折了。我看了他們的作品之後,有些看作品還成型就算經過了,有些我讓他當著我的面展開後重新折一遍。可是,我發現其實他們不會折,也許是其他小朋友幫他完成的。今日折的是知了,我看見浩浩前兩天已經會折了,浩浩媽媽來的時候,我還告訴她浩浩已經會折了。可是浩浩媽媽卻告訴我說,浩浩其實不會折。我覺得還挺驚訝,於是把浩浩叫過來又讓他當著我的面折一遍。我真的發現浩浩在一些小細節上頭確實還沒有掌握。

  我的反思:

  摺紙活動進行了一段時間,最近小朋友好像對摺紙更加感興趣了。可是如果他們一向侷限於一些原先的摺紙資料,不求提高,可能他們的摺紙興趣會慢慢消退。所以我在想一向要要讓他們有新的資料學會。所以,我一般是對孩子的摺紙資料一個個地進行過關,學會一項,再進行下一項,這樣才能紮紮實實地學下去。

  本來以為小朋友告訴我說自我會了,應當就真的已經會了,可是從今日的表現來看,可能孩子的所謂會了還是有包含水分的。所以我應當更加細緻地確認他會了,才算經過。

  所以,今日中午接下來,我讓浩浩又一次折了,發現不會的地方也及時幫他教會了。

  我慶幸自我細心的問了浩浩的媽媽,如果不問的話,想當然地認為浩浩會了,會使他產生隨便應付的心理,並且對他後面再學習也沒有好處。

  所以以後,對於孩子的表現,我還是要多觀察,再觀察。要以實事求是的方法來下定義,要做到眼見為實,才能對孩子更負責,對自我更負責,對教育更負責,也才能對自我的教學工作更有促進作用。

小班觀察記錄3

  觀察過程:

  一學期下來,禹辰在美術活動中仍然顯得無所適從,連簡單的塗色也常常是握筆不畫,有時一動不動,不知從何畫起,有時會弄壞蠟筆或者把老師發的紙張亂畫一通,弄的髒髒的。現在我們已經接觸了基本形狀的繪畫,這時候的他仍然很不自信,經常說“老師,我不會畫,你來幫我。”針對這樣的和家長也進行了溝通,媽媽說在家也經常教他畫,可是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做事沒有耐心,不知怎麼下手畫畫,非常膽小。

  分析與具體措施:

  1、個別輔導,引導禹辰上課時注意聽講,在繪畫中要由耐心,要認真觀察,有了想法以後再繪畫。

  2、同伴幫助榜樣作用。讓能力強的幼兒與禹辰合作繪畫的方式,透過兩個人的相互配合與協作,潛移默化地學習別人的良好繪畫習慣與繪畫技能,從而在一定程度的榜樣示範作用下,逐步提升自身的繪畫水平。

  3、表揚性的語言鼓勵幼兒大膽的繪畫,把自己的想法融入繪畫作品中進行合理大膽的畫。透過多種鼓勵的方式激發幼兒繪畫的積極性。

  4、透過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也認識到重要性,明白要配合老師在家也要開展繪畫活動,增強孩子的自信,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引導家長在家慢慢進行簡單的繪畫圖形,例如:圓形,氣球,花朵,小草,小雞等等。教師可以請孩子可以將作品帶到幼兒園中來,並給予表揚肯定,提高她的自信。

  實施效果:在不斷努力中,發現表揚和鼓勵的方法對禹辰很有幫助,老師的鼓勵和夥伴的讚美,讓他很有信心,繪畫時也不像以前那樣一畫了事或是不敢下手了,只是繪畫塗色的速度還不夠快,如果再加強一些速度的話就更棒了。總之,透過實施教育,禹辰在美術活動中膽子大了起來,也敢於拿起筆畫了,進步很大。

小班觀察記錄4

  小沈經常被他媽媽接走,所以他每天都來得早一點。那天,他是第一個到學校的人。他媽媽對他說:“早點叫老師來!”小沈沒有回答,繼續低著頭往前走。於是我蹲下來問他:“明天早上小沈應該對老師說什麼呢?”我對他說:“那你應該看看老師。”他還是不肯看,更別說早說老師了。他的媽媽嘆了口氣說:“嗯,這孩子真不願給這樣的人打電話。他總是在背後說,在家裡。在活動中,我們也發現他和孩子們在一起說話的時候聲音很大,但是當他在群眾面前說話的時候,他不敢大聲說話。一開始,他甚至不敢上舞臺。

  觀察時間:

  在與小沈的接觸中,我也發現他的普通話發音非常不正確。有一次,他在唱歌:“小金魚”。“一條魚,在水裡游泳,它們都很擔心。”如果你一個人唱歌,一定很好聽。你說:“獨自一人”。並教他發“孤”的方法,舌頭縮緊,別碰著朱讓氣從嘴裡出來。孩子學得很開心,我讓他慢慢地說。由於他習慣於一下子把話說完,所以很難一下子糾正過來。小班的孩子很擅長模仿,所以我又說了一遍,他也重複了一遍。因為我準備好了,我手裡還有一張小金魚的照片。我給小金魚照了兩張照片,問他:“這條小金魚現在還孤獨嗎?”他說:“不孤獨。”“如果我把這條魚放走,他會寂寞嗎?”“你有阿姨嗎?”“姑姑多少?”我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和他說話,但我想讓他練習“孤獨”的發音。經過反覆練習,小沈的古音有了進步。他已經能正確發音好幾次了。

  觀察和分析:

  在觀察中發現,小沈沒有很好地區分G和d。摘要小沈的普通話之所以不正確,主要是受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他年輕時由祖母帶著,所以他的普通話說得很少,普通話的詞彙量也不多,這完全是他的想象。例如:有一次他說我想“卡嘴”後吃。這是他自己發明的一個詞。另一方面,他說話時很害羞,不敢看別人的眼睛,所以他只能用耳朵聽,不看別人的口型發音。這導致了他的發音錯誤。

  措施:

  1. 家庭教育

  與家長溝通孩子普通話的發展,讓家長平時也能聽到孩子的普通話。如有錯誤,應及時糾正,家長也可以平時堅持用普通話與孩子交流。在班級網頁和首頁欄目中推廣普通話知識。

  2. 給孩子們在群眾面前講話的機會

  觀察小沈的行為。每次要求他唱歌或朗讀兒歌時,他都感到不舒服。他可以扯他的衣服,也可以扯他的指甲。我沒有及時批評他,而是讓孩子們在表演之前站起來。所以我選擇了他感興趣的活動。他非常喜歡唱歌,所以我選擇了他喜歡唱的歌,讓他唱,以減少他的尷尬。叫他這麼多名字,他在群眾面前說話就更自由了。早上,我拒絕早點給老師打電話。起初,我用小紅花刺激他。雖然這種方法不太合適,但對幼兒仍有必要的影響。當我送小紅花的時候,我對他說:“小沈,如果你叫,老師會送小紅花給你,這很有用。”所以有時如果他不想給我打電話,我就用小紅花來刺激他,所以他就叫我。而在平時的孝道教育中也引導孩子主動去跟別人打招呼,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睛應該看著別人,這樣才是有禮貌的好孩子。

  3.與孩子單獨交談

  小沈通常來得早一些,所以我經常利用早上的時間和孩子們聊天。在第二次觀察中,我會引導孩子正確發音,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

小班觀察記錄5

  觀察物件:部分幼兒

  觀察地點:活動室

  觀察分析:雖然案例中四名幼兒都不願意整理玩具,但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們都已經知道“拿玩具的人負責送玩具”這一規則,而拿玩具的幼兒在老師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雖然還沒養成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但幼兒都知道規則的存在,沒有發生哄搶,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進了籃子裡。

  觀察過程:“請小朋友把玩具收好!”的話音剛落,益智區的幾名小朋友紛紛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盒子裡。然後都搬椅子走了,我看到玩具盒子還放在桌子上就問,“這一小組的小朋友為什麼不收玩具?”這時,小a停下來說,“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兩名幼兒跟著說,“也不是我拿的。”小b說,“也不是我拿的,是小c拿的。”聽到小b的話後,小c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盒子。

  措施:

  1、在教育幼兒時描述事情本身。“孩子們,地上怎麼還有這麼多玩具寶寶沒有回家呀,我們想想辦法好嗎”這樣,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上的玩具上,引起他下一步的思考。如果換做是一種責備,那麼孩子必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懲罰。

  2、給孩子指出正確的資訊,“你看,玩具都掉落在地上,沒有人送它們回家,它們一定很傷心吧”“如果把玩具寶寶送回家,它們一定還願意和你做朋友”這樣的資訊能啟發孩子思考事情的後果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向。而且都是與他密切相關的。使他不得不意識到,這樣事情是我應該做的。

  3、說出感受。如:“老師看到地上亂糟糟的玩具很不太舒服。如果你能把它收拾整齊,我會特別高興!“教師坦誠說出自己的感受,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收。從而產生共情。促使行為的改變。

  4、利用圖示,環境和一些材料起到指示和指導的作用。代替教師嘮叨督促,更能顯出孩子的主動性。如開展社會領域主題活動“玩具找朋友”

  5、讓孩子自主選擇,自主選擇一項任務,更容易激發幼兒參與的願望。適當的幫助與競賽形式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比比看,哪位小朋友收拾玩具又快又整齊”

  反思: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家長的重視,孩子擁有的玩具越來越多,卻忽視了教育孩子如何整理玩具。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能力差,樣樣事情都代為包辦。導致部分幼兒在入園前完全沒有整理玩具的意識。入園後,需要老師及時提醒才能把玩具收好,回到家還是不會整理玩具。有的孩子甚至看著別人整理自己卻無動於衷,對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視而不見。針對幼兒不懂得愛惜,保管和整理玩具,老師和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放手讓孩子去整理。同時要利用榜樣的作用,運用豐富的形式,讓幼兒養成主動整理玩具的習慣。同時,我們在教育幼兒時,要深刻意識到,幼兒的思維水平,認知特點,動作熟練程度等都與成人有很大的差別。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當我們寬容的接納孩子的表現,耐心洞察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為後面的交流溝通達成一致,做好鋪墊。

小班觀察記錄6

  背景資料

  明明(化名),男,五歲。由於父母整天忙於生意,明明平時少有人管,常常一個人獨自玩耍。在幼兒園裡行為習慣很差,是全園有名的“調皮大王”。因此,老師建議他在小班再讀一年。就這樣,這個“調皮大王”就留到了我班上。

  入園實錄

  記得他第一天剛進班那會兒就讓你有點招架不住。在短暫的來園十分鐘內,明明機靈得如泥鰍般穿梭於教室的各個角落,似乎對什麼都不陌生,就像在家,裡一樣無拘無束。看著他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我真是無可奈何。

  也許是對這一特殊孩子特別關注的緣故,每天,明明的一舉一動都在我的視線範圍內:做操時,他會以小便為由偷偷地溜回教室玩一會兒玩具;戶外活動時,他會趁你不注意爬到滑梯上轉一圈再下來;午睡時,他會像小烏龜一樣把脖子伸得老長老長;上課時,他會鑽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他的自由散漫、調皮搗亂已經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可是,既然明明已經成了班上的一分子,總不能讓他一直自由下去吧,我該怎麼辦呢?很慶幸,後來的自主性遊戲活動讓我找到了幫助明明的辦法。

  案例:賣菜嘍

  又到了自主遊戲時問了,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投入到遊戲活動中。明明也不例外,選擇了他喜歡玩的“菜場”遊戲,當起了“營業員”。遊戲一開始,他就忙活起來,將各種蔬菜擺放出來,還細心地整理著籃子中的蔬菜。準備工作完畢後,他便開始叫賣:“快來買呀,我的蔬菜又多又新鮮,好好吃呀。”他響亮的叫賣聲吸引了好多“顧客”前來購買。

  “你好!請問你要買什麼?”明明主動地向顧客問好。

  “我要買蘿蔔。”

  “哦,蘿蔔很好吃的,吃了還不咳嗽呢。你要買幾個呀?”

  “兩個。”

  “好,馬上給你。”明明說完,麻利地拿過兩個蘿蔔放到了“顧客”的小籃子中,還微笑著對“顧客”說:“歡迎你下次再來。”

  分析與思考

  別看明明平時吵吵鬧鬧,在遊戲中卻完全變了一個人。他不僅語言表達能力強,而且善於與同伴交往。那熱情的招呼,那熟練的動作,讓站在一旁的我很是感動。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他總是與調皮搗亂聯絡在一起呢?細細分析,這與他好動、自控能力差有關,而以前總是要求他安靜地做一些他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情,難怪他要搗亂呢。看來,只有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才會充分地表現出出色的一面。我想,要讓明明儘快地融人到集體中,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分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佳辦法就是讓孩子在最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學會自我控制,學會正確地與同伴交往,讓孩子在“虛擬的小社會”裡漸漸地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作為教師,看著孩子能走出“無助的陰影”,享受童年的歡樂,真有一種無可比擬的成就感。透過對明明半年來的觀察、記錄和思考,我的最大感觸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富有個性的個體,我們不能要求他們整齊劃一地發展。其實,每個孩子的獨特行為背後都有其特殊的原因,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去了解,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最大限度地給予寬容、理解和支援,孩子就會朝著你期待的方向發展。

小班觀察記錄7

  觀察物件:

  王佳晨

  性別:男

  年齡:3歲

  觀察時間:

  10:05

  觀察地點:

  教室

  活動內容:

  互贈禮物觀察記錄、解釋與評價

  小朋友懷裡都抱好了將要交換的禮物。

  王佳晨的禮物是兩盒巧克力,塑膠的透明盒子,包裝非常漂亮,很是誘人。我請他第一個來送禮物。他說“我想把禮物送給每個小朋友。”我問“為什麼?”他眨了眨眼睛說“我的巧克力很好吃,我想讓他們都吃到我的巧克力。”

  真是一個美好的願望。於是,我幫助他開啟包裝,請他去分禮物。我對小朋友提出建議,如果你收到王佳晨的禮物,就送給王佳晨一個擁抱或者一個kiss,小朋友都照我的話去做了。王佳晨最喜歡的大寶得到禮物後,她高興地在王佳晨臉上親了一口,看他一副幸福的樣子,我也為他而高興。

  等他把手中的巧克力都分給小朋友之後,我請他站到我面前,然後問:“王佳晨,為什麼小朋友這麼喜歡你呀?”他說“因為我給大家巧克力吃了。”我故做驚奇的樣子,“哦,你對大家這麼好,難怪大家都喜歡你呢?”他笑了笑。“那你以前打小朋友的時候,他們有沒有親過你呢?”他搖了搖頭說:“沒有,我打他們,他們也打我了。”“是嗎?所以王佳晨要對小朋友好,小朋友才會喜歡你,知道嗎?”他用力地點點頭。我繼而轉向其他小朋友“小朋友,王佳晨對你們這麼好,還給你們巧克力吃,你們喜歡他嗎?”小朋友用很大的聲音回答說“喜歡”我順勢引導小朋友“我們一起謝謝王佳晨吧”孩子們齊聲說“謝謝王佳晨”。我也在他高興時候抱起他響響地親了一口。

  這是在我引導下,王佳晨與班級小朋友之間的一次心與心的交流。敞開心扉,我發現了王佳晨可愛的一面。他也和班裡所有孩子一樣,希望得到班級所有小朋友的喜愛和追捧,所以在我讓他把手中的禮物送給好朋友時,他不滿足只有2個人得到他的禮物。而是要讓班裡的每個孩子都能吃到他的巧克力。

  透過這次互贈禮物,我要讓他知道“你對別人好,人家也會對你好”簡單道理。教給他一些與人交往的技巧,有利於他與人融洽地相處,更好地與人交往。

小班觀察記錄8

  觀察背景:

  聖雨集體教學活動中也很少回答老師的問題,做事情的速度也很慢,一些美術或是操作活動完成的很慢,塗色顏色也會拖到最後,做事情缺乏耐心。

  聖雨膽子比較小,做事情不敢下手,就比如畫畫時簡單的圓圈也不敢輕易下筆,比較害羞,老師抓著手能畫一些,放手後又不敢了。課餘時間時能夠看見她和同伴交流,但和老師交流甚少,經常會瞪大那雙無辜的大眼睛,好像向我求助似的。

  具體措施:

  1、適時引導、靈活應變,巧妙組織繪畫活動。小班孩子手的發育尚不完善,對筆的控制能力較差,對形狀不易把握,繪畫時,老師應該為他們準備大的畫紙,讓他們大膽塗鴉,不受拘束,盡情作畫,

  2、給幼兒榜樣的引導,讓幼兒有一定的榜樣意識,在日常教育中安排繪畫技能較好的幼兒坐在孩子旁邊,而我不僅用語言加以引導,不斷的給予鼓勵,當聖雨在繪畫時遇到困難時,就手把手的和聖雨一起畫畫,並鼓勵他講講自己的畫,我則認真的傾聽他的講述。

  教育成效:

  1、透過這段時間有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可以從聖雨最近的美術活動表現看出,他是有進步的,從一開始畫就喊老師到現在逐步開始嘗試,雖然孩子還是會頻頻請老師幫忙,但可以看出孩子在繪畫活動中自信了許多,能自己嘗試了,我很欣慰。

  2、在集體活動中,膽子也大了起來,能夠開心和同伴交流,講述自己的想法,不過在集體活動中發言還不夠大膽,有時注意力會不集中,美術活動後的評價中也不敢大膽評價同伴的作品,語言表達還不夠豐富,在下階段的觀察指導中講進一步強化補充。

小班觀察記錄9

  觀察情景實錄

  繪畫的資料是我的教師,而郭雅萱畫的我的教師也是很異常的,有6個圈和4條線組成的,顏色也很統一,全是紅色,畫完就拿給我看了。

  觀察情景分析:

  在上述觀察中,這個孩子經過數次穿上數次又掉下來,耐性還行,但不會找珠子掉下來的原因。教師看到後指導,珠子為什麼會一次一次的掉下來,別人的珠子有沒有掉下來,你也想個辦法,阻止珠子掉下來。在幼兒的眼裡,頭腦中,有頭有身子有胳膊腿就是一個完整的人的形體了,孩子塗成紅色也是因為我當天穿了一件紅衣服。教師及時指導幼兒豐富人物肢體,學會給人物添五官,穿衣服。

  啟示:

  幼兒的繪畫技巧和經驗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教師應多讓孩子接觸一些同樣型別的繪畫作品。

小班觀察記錄10

  區域名稱:娃娃家

  觀察時間:20xx年五月

  材料提供:娃娃衣服、櫃子等

  觀察記錄:早餐過後,幼兒像往常一樣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一進區蔓蔓就發現娃娃家新增了幾件小衣服,她拿起一件花上衣,興奮地說:“我也有,這件衣服。”田田聽到蔓蔓的說話就走了過來,“小娃娃的衣服”她馬上拿起衣服給娃娃穿,蔓蔓也抱起了一個大布娃娃,她一邊給娃娃套一袖一邊對田田說:“天冷了,娃娃要穿衣服了,是嗎?”田田答道:“是啊,不穿衣服娃娃會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打針的。”說完,他們各自忙著給娃娃穿衣服。田田的娃娃小,她一會就給娃娃穿好了。蔓蔓的娃娃大,有一邊衣袖怎麼也穿不進焦急起來,田田這時轉過來幫蔓蔓,並和蔓蔓一起把娃娃的手往衣袖裡套。

  區域名稱:小動物的家

  觀察時間:20xx、6

  材料投放:可樂瓶製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為了讓幼兒瞭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後,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裡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後,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蔔就往小狗嘴裡放,嘴裡自言自語的說:“我給你吃東西。”接著又從籃裡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裡。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蔔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說:“蘿蔔 、骨頭、小魚。”於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裡。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著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裡轉了一圈後,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餵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隻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著“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說:“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麼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說:“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著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裡。“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後,也跟著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

  區域活動

  內容、材料豐富,有利於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並適於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

  教師

  能在幼兒自主遊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遊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不急於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進行。

小班觀察記錄11

  觀察實錄:

  益智區裡小白兔過河的錄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裡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兒聽得入了迷,在聽到小兔子遇到麻煩過不了橋時,圍攏來聽故事的小不點們著急了,大家都想幫忙小白兔,按照故事裡的要求,來益智區的小朋友們每人拿了一張操作圖,先是觀察,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相互交流,思瑤觀察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麼,小手開始去拿水彩筆。繩潔好像有點過於著急,拿到操作圖就急急忙忙地塗起顏色來,旁邊的一丹沒經過仔細觀察也匆忙地塗起來。在教師的進一步提醒下,繩潔、一丹最終發現了塗色規律,並很快完成了任務。在大家的幫忙下,小白兔順利地過了河,為了感激大家,小白兔帶來了好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旗貼紙,但要請小朋友們為這些小旗貼紙按照前面的規律排好隊,排的正確的才能拿到小旗貼紙。在拿到第二張操作圖時,孩子們沒有像拿第一張時那麼著急,而是仔細地觀察小旗的顏色,找到規律後再動手操作,所有來益智區的孩子都拿到了屬於自我的貼紙,成功的喜悅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動的直接目的是學習形式排列ABAB型,間接目的是培養小班幼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塗色潛力。活動由故事匯入,以優美的情景和搞笑的情節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每個環節過度的都十分自然。但由於個別幼兒年齡小,理解力受限,關鍵環節仍需教師及時有效地引導。從操作材料完成狀況看,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不足之處在於: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難度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應適當提高操作難度,讓幼兒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小班觀察記錄12

  個案:

  今日錢子昊小朋友自主選擇到美工區去玩歡樂塗色的遊戲。來到了美工區,錢子昊這張看看那張看看,然後選擇了一張玉米圖片,然後去拿蠟筆,剛開始他拿了自我喜歡的藍色蠟筆,可是在下筆塗色時,好像感覺到了什麼不對,又把藍蠟筆放進籃子,重新挑了一隻黃色的蠟筆,就急急忙忙地在玉米上塗起顏色來。他拿起蠟筆使勁地上下塗塗,又左右塗塗,畫圖不僅僅有些空隙,並且部分顏色塗出了輪廓線。見狀,我走過去蹲下來引導說:昊昊,塗色時要內心一點,注意輪廓線,線條如果能朝一個方向塗,就能夠把玉米塗得更漂亮了。昊昊聽了,放慢速度試了試,果真發現了沒有顏色在突出輪廓線外,他高興地對我說:教師,你看,我此刻沒有塗開來哦!我為他豎起大拇指說:就這樣,你會塗的更棒的!聽了我的鼓勵,他笑著說:嗯!我要塗個漂亮的大玉米。等到他畫好後,我重點表揚他:說他塗色時很用心,幾乎沒有塗開來,塗色很均勻,玉米十分漂亮。聽了我的表揚,他開心的不得了。

  分析:

  1.錢子昊把喜歡的藍色蠟筆換成黃色蠟筆,說明他對事物(玉米)有必須的認知本事,展現了自我引導與獨立選擇的本事。

  2.他對塗畫這些精緻活動略為粗心,但經過教師的引導後,在塗色方面,他的耐心和堅持性有了增強,取得了必須的效果。

  3.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較好地完成作品,一旦完成了操作和受到教師表揚就興奮不已,說明他的理解本事較強,獲得了成就感。

  對策:

  1.瞭解需要,直接提議。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景,及時地瞭解其真正需要,幫忙幼兒排除一些干擾,以直接提議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到自我的不足,加以改善。

  2.教師要耐心的引導,蹲下來以朋友的身份與她交流,引導他耐心地完成作品,注重過程的情感體驗。

  3.適當的鼓勵,使之較好地完成操作。教師可利用幼兒喜歡錶揚的這一特點,及時、適當的給予一個微笑、一句肯定的話語、一個大拇指,提高其自主操作的信心,在操作中獲得成就感。

小班觀察記錄13

  情景:

  午睡室、操場、活動室

  表現:

  其他小朋友都進入了夢鄉,銘銘小朋友時不時的坐起來,叫著要爺爺來接,打電話給爺爺,我在旁邊陪著他,拍著他讓他入睡,也無濟於事。

  早操活動中,銘銘小朋友表現得不太高興,不想做任何動作,只是一個人站在那裡。活動的時候,他也一個人坐在木立刻。整理玩具時,他表現得很積極。

  泥塑活動中,銘銘用橡皮泥製作了一個三層蛋糕,展示給小朋友們看,大家還為他唱了生日歡樂歌,我也為他貼上了小紅花。

  效果分析:

  1、銘銘小朋友漸漸地想成為小夥伴們的好朋友,一個人自說自話的行為也有所減少,他也能夠積極地幫忙夥伴們一齊整理玩具等。

  2、銘銘最喜歡捏橡皮泥,他能夠專心致志地捏出各種橡皮泥造型。

  矯正措施:

  1、積極鼓勵銘銘小朋友根據自我的興趣來表現自我,並展示給全班幼兒看。

  2、引導其他小朋友和銘銘積極交流,主動和他成為好朋友。

  現有表現:

  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整理東西的本事也很不錯,有時候小朋友將不一樣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齊,他就會及時發現,並且幫忙他們從新分類裝好。於是,我就請銘銘小朋友當小組長,專門負責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銘銘與小夥伴們主動交流,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從那以後,我們慢慢發現,銘銘小朋友能夠坐得住了,並且做事情也變得認真起來了。

  有效措施:

  1、繼續以銘銘的興趣點著手,積極鼓勵他發揮特長,並挖掘他的其他興趣愛好。

  2、鼓勵銘銘與同伴們友好相處,做好小組長的工作,與小朋友們積極交流,共同遊戲。

小班觀察記錄14

  觀察區域:

  美工區

  觀察物件:

  觀察時間:

  20xx年9月23日

  觀察背景:

  小班幼兒剛來幼兒園,在美工區裡幼兒最喜歡玩的就是橡皮泥,因為橡皮泥可塑性強,幼兒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完成和滿足他們的想象,捏、揉、撕、拉、摁等簡單的手部動作就可以使橡皮泥發生許多的變化,而且橡皮泥對於幼兒的經驗要求不高,所以幼兒都很喜歡玩,在玩橡皮泥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很多的快樂,他們也會適當的和周圍的幼兒或者和材料發生一些互動。

  觀察實錄:

  喬xx和張x兩個人坐在一起玩橡皮泥,看到我走過去,王xx首先舉起了他做的橡皮泥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做的是小圓子”,師:“這個小圓子是什麼啊?”張x:“就是可以吃的”師:“有一點像我們吃的粘粘的、圓圓的”還沒等我說完,喬xx搶先說:“做的是小圓子”,於是喬xx也開始做起了小圓子,一邊做一邊展示給我和王xx看。我對她說“除了小圓子,你還會做什麼呀”,於是她把小圓子放在手中開始做起來,過了一會,她舉起一個長長的東西對我說:“看呀,我做的是麵條,給你吃。”

  分析幼兒行為:

  1、在活動中,幼兒似乎有了簡單的交流,但還僅僅處於在老師引出的話題中而建立起來的

  2、兩位幼兒都能主動地在老師面前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我走過去之前,他們兩個還是自顧自的玩,並沒有把自己做的作品展示給夥伴,也沒有給好朋友講解

  3、幼兒的創作渴望較高,王xx在看到王xx的作品被老師認可之後,也爭著開始做起來

  4、鼓勵表揚幼兒良好創作行為,並引導幼兒除了向老師表達之外,也可以和小朋友們說一說。

  教師支援行為:

  1、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的進入,給幼兒一些鼓勵的話語。

  2、在激勵幼兒的過程中可以給他們一點建議來開拓幼兒的思維,因為經驗有限他們有時會不知道要做什麼,教師可以給他們適當的意見。

小班觀察記錄15

  區域:娃娃家

  時間:20xx年6月03日

  區域觀察記錄:孩子們最喜歡的區角時間又到了,孩子們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區角,小家悅、林品研和小香凝高高興興的來到了娃娃家,可是不一會兒,卻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才不想當爸爸呢”,緊接著我趕緊來到了娃娃家看看怎麼回事,經過詢問,才明白原來是小家悅和香凝小朋友都爭著當媽媽,而品研小朋友準備好了要當寶寶,在旁邊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非常不解孩子們為什麼這兩個孩子不想當爸爸呢?我蹲下身子問小家悅和香凝:“你們為什麼都要當媽媽呢?”我知道香凝平時是個比較強勢、不罷休的孩子,香凝搶先回答:“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這時候小家悅也不甘示弱的趕緊說:“我也喜歡當媽媽,不想當爸爸,爸爸不好玩。”聽到這裡,我若有所思,平日裡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媽媽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很重要。

  現象分析:

  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裡的誰?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媽媽。相比之下,爸爸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可能平時爸爸陪孩子的時間少一點。小班孩子已具備初步的規則意識和獨立意識,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歡的角色就會爭論不休,我想這也與孩子的自我為中心有關。

  策略調整:

  我馬上問:“家裡有些什麼人呢?”品研說:“有爸爸和媽媽。”小家悅補充道:“還有小朋友!”我接著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大家在一起相親又相愛!”小家悅像個小大人一樣贊同的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接著說:“在我們的家裡,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角色,我們來試試當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又看看小家悅和香凝說:“李老師有個好主意,小香凝是姐姐,姐姐讓著妹妹,今天咱們讓小家悅來當“媽媽”,香凝當“爸爸”,到下一次遊戲的時候我們就換一下角色怎麼樣?”我轉過頭看看邊上的品研說:“品研小朋友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己的角色,準備好要當“寶寶”了,來,“寶寶”親親“爸爸”“媽媽”,一起玩遊戲吧!”這個主意小香凝同意了,小家悅最終當上了“媽媽”,香凝當上了“爸爸”。剛開始“爸爸”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爸爸”就開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極易轉移,她們喜歡錶演,一旦投入就很快融入到區角中。

  分析反思:

  我覺得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要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知道家裡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並加以引導,用建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高興,但能很快投入到遊戲中,這也是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時,要給孩子提出遊戲的要求,同時對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同時更要重視區角完成以後的評價,讓孩子發現問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