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愛我家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1
傳統的美術教學在教授此內容時,一般是由教師告訴學生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幹什麼,每一步如何操作。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是被動的,它設有思維活動或較少思維活動。學生學習沒興趣,由於思維沒有開啟,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掌握不牢固,記憶不深,學到的東西留於表面,雖然也能完成任務,但照葫蘆畫瓢的多,有創意的少,進入新課程新理念教學改革以後,我將本課又進行了重新設計,新的設計重學生的主動參與,重思維,重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在教學中讓學生根據已學的舊知識解決新問題,抓住版畫的關鍵:製作凹凸版畫,進行發散思維,學生想出了很多種方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參與討論,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團結協助精神,同學圍坐一起學習,氣氛更輕鬆,學生製作單色版畫,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簡單、單調,課中設計了一個由學生動腦筋,教師對著實物投影儀進行新增,再對比的環節,這樣安排,學生很清楚地發現疏密變化對單色版畫的重要性,解決了美觀問題,結尾留了一個問題,如何利用單色版畫知識製作彩色版畫,教師精緻美觀的示範作品對學生視覺的強烈刺激,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實際上學生有了單色版畫知識,透過自己的思考是能想到辦法的。
本課儘管將新理念的一些東西用了進來,但並不像一些公開課中所出現的問題:華而不實,只能作為公開課,不適合實際操作,而是非常樸實,很實在,只要有一臺實物投影儀就行了,便於實際操作,實踐表明,學生在本課中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效果非常好,到了下課時間,依然不懇罷手,透過此課教學,我以為:①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②說起新課程新理念,好像就會要想到多媒體、電腦等等高科技,實際上那只是手段之一,關鍵我們要搞清楚新理念的關鍵在哪裡,如何切實可行地用到課堂中,只有這樣,新理念的應用才不會留於形式,而是能實實在在為教育教學服務。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2
一、載情於信患,抒情於技術。
本課是一堂情感體驗課,要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一定要讓學生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從現場教學情況來看,這個效果應該是達到了。很多學生在課堂上流下丁感動的眼淚。學生在課後的作文中寫道:“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什麼是親恃,什麼是愛,怎樣去愛我們的親人,愛我們的家。它挖掘出了一直深埋在我們心底那最真誠的東西——愛。”“我一直認為,我家不夠豪華,親人不夠關心我。但上了這節課後,那種想法已經不在我腦海中存在了。因為,家豪華,只是一具空殼,重要的是家庭和美……我更愛我的家了。
“現在,我會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幫助父母分擔一些事情,這樣,生活令變得更加美滿”……上課的時間已經過去快兩個月了,學生們見到我,仍然會談起那堂課,由此看來,這堂課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讓孩子們產生深刻情感體驗的各種手段中,有語言,更有資訊科技。用資訊科技手段記錄學生家庭生活的精彩、老師家庭生活的精彩,再到課堂上展現出來,更增進了學生們對彼此家人和家庭的瞭解。學生在課後的作文中寫道:“在上課之前,各組同學都用蘋果機的IMOVIE做了許多關於家的故事的影片。我也不例外。每個同學都很認真地完成它,是飽含著對家之愛去完成的……”可見,學生們拍攝、編輯的過程,是在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與家人情感交流的過程。記錄的過程,是情感積累的過程。而展現的過程,則是情感激發的過程。學生們說:“……老師邀請同學們上臺將自己所在小組製作的影片介紹給大家,同學們輪流走上臺,心中滿懷激動與緊張地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家與親人,大家都感受到了家的溫馨,我從來都不知道,家竟然是這樣重要。”“同學們用蘋果機放映製作的錄影,講述了家人和家庭的故事,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配上那感人的音樂,真是催人淚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也用自己家人的照片製作了MTV,配上同學們曾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聽過的歌曲——《讓愛駐我家》,並在同學們講完自己的故事和展示了自己家的影片後,講述了自己家庭的故事、展示自己家庭的照片。這實際上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動,併產生了共鳴,因而掀起了此課的高潮,為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展開提供了鋪墊。
無論記錄的積累,還是再現的激發,都給學生以深刻的情感體驗。這是師生共同利用資訊科技手段上《歷史與社會》情感體驗型別課的一次嘗試,這是以情感為橋樑,資訊科技與《歷史與社會》的一次整合。
二、從演播系統到認知工具。
過去的《歷史與社會》課,我們更多地將資訊科技作為一種演播系統,用它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演播跨越時空的各種影像資料,給同學們增加更多的感性認識等。現在,資訊科技在我們的課堂中,仍然承擔著這樣的任務。在《我愛我家》這節課中,資訊科技的載體演播系統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播放了教師製作的兩首MTV和學生製作的九個小影片,並一直播放蘇格蘭民歌《可愛的家庭》作為背景音樂。很好地烘托了感人的氛圍。
但是這堂課中,資訊科技不僅僅是一個演播系統。課前它是學生的記錄工具,用它去選擇、記錄家中感人的資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是劇本作者、導演、演員,是場記、攝像,他們不但相互通力合作拍攝,而且在拍攝過程中對家有了新的發現和認知。課堂中,學生們把它作為表達思想的工具,將新的認知與大家共享。從而藉助資訊科技,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方式,使其成為認知工具。
三、親身經歷——可以挖掘的課程資源。
“經歷是一種財富。”在教學中,我們也要善於開發利用這種財富。每個人都有家庭生活的經歷,在這一課中,我與學生共享了我的家庭生活經歷和感悟,同學們也與我共享了他們的。我們對自身所擁有的資源都進行了開發和挖掘。
只有親身體驗過的,感受才會深刻。在課堂上,無論是學生們對家的比喻、感人至深的家庭故事,還是學生們自己拍攝製作的家庭小影片,都反映出他們對家庭生活觀察的獨特視角,對家庭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因為是親身經歷,他們的情感才易於流露。當大家的情感被激發後,不僅師生都為愛家的真情所感動,而且感受到了師生相互之間的真誠。“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此時學生們還有什麼話語不能接受呢?
挖掘自身的體驗,挖掘學生的生活感悟、經歷是一種可以開發的課程資源,在《歷史與社會》這樣的人文綜合課中,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涉足的領域,需要我們從各種角度去開發師生自身的資源。
四、蒼白的點評——課堂的遺憾。
在這節課上,孩子們有很多精彩的發言,對家的比喻和認識,對父母辛勞的體會和感謝,感悟的深度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遺憾的是,學生們的觀點可謂“百花齊放”,而我的點評卻顯得有些蒼白,只有“很好”、“真棒”、“太精彩了”、“真是太好了”等幾個空洞的詞語,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也沒有給學生的回答以切實的鼓勵和深化。
蒼白的點評源於缺乏靈活的教學機智,而靈活的教學機智的獲得則要靠日常的積累。
反思點評的蒼白,發現自己對家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對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各種反應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列夫·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幸福的家庭也各有其可愛之處。課前,我應該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積累,對學生們的估計應更高一點,那樣的話,對學生們的點評就會更豐富、更確切、更到位,對他們的發展也就更為有利。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3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品德、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懂禮儀 有禮貌》這一課的內容集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為一體,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點。
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也充分地體現了這幾點,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方式,親身講述,共同收集和禮儀有關的常用語。由《咱們從小講禮貌》這首歌引發學生的好奇,以此探究在生活中的一些禮儀的事情,再以此理論知識去體驗、思考自己在家裡的情況,體現了其探究、活動性和開放性;以書上幾幅生活中的小圖片來豐富其認知,再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體現了品德與生活的生活性。
在教學方式上以“家中有訪客”出現,再進行層層揭秘,再加入有趣的遊戲極大地激起學生觀察、探究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整個課堂氣氛輕鬆活躍。這是這節課一個很大的亮點,甚至在課堂上有學生高興地說:“老師我來、我來!”學生的參與程度這充分地說明了,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喜歡。但是,也正因為這一點,學生的興奮、好奇,使得課堂的紀律會顯得比較亂,這也是這節課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後來瞭解到學生平時較少地參與小組式的學習方式,也可能是因為之前熟悉班級沒有和學生進行很好地溝通,沒有針對低年級學生採取有效維持課堂紀律的方法,這次課也讓我意識到自己作為一名新老師在課堂的組織和調控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這節課也讓我看到自己在課堂上還缺乏對學生課堂生成意識的及時捕捉和隨機處理課堂新資訊的能力,當學生的思維活動超出預料時,還是會不知所措,這需要以後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和自我反思。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4
《我愛我家》是湖美版美術課程二年級下冊的第12課。這課的主要內容安排有:家居環境的繪畫表現,給家人畫像和製作全家福相框等三個活動。引導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親情,懂得表達對全家人的愛。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的教學要求,圍繞“我愛我家”這個主題,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的實施、以及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教學目標定位
1、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家居環境,加深對父母親及家人的瞭解。
2、引導學生給父母家人畫像或畫一幅表現家人生活場景的畫。
3、培養學生更好地熱愛生活與家庭,孝敬長輩,珍惜每一份親情,懂得表達對全家人的愛。
二、教學策略的實施:
1.匯入新課時,創設情境,播放FLASH歌曲《讓愛住我家》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圍繞“我愛家”這個主題來展開教學,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2.講授新課環節,分成三大塊:瞭解家裡的人,認識家裡的物,畫面組合。這些環節主要採取以下方法。(1)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介紹完小明的全家福後,問“你們的家是什麼樣子的?你們的家裡都有誰呢?請幾位同學上來展示自己的全家福,介紹自己的家人,告訴我們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學生紛紛躍躍欲試,介紹家人的外貌特徵,說出對家人的感受;認識家裡的物的環節,提問:“你們全家人常在哪個房間活動呢?還記得房間是什麼樣子嗎?”引導學生充分想象,說出家的佈置,感受家的溫馨,充分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為下面的作業做良好的鋪墊。(2)藉助多媒體課件的作用,直觀演示:把握人物形象特徵的環節,藉助課件展示由相片到線描的演示過程,直觀的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用曲線來表現人物;人物組合遊戲中,設定點選作畫的環節,先畫最主要的人物,再添畫活動場景,構圖大小適中,直觀明瞭,啟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欣賞作品,透過讓學生欣賞一些人物動態圖片,完整的我愛我家的圖畫。讓學生學習別人用繪畫形式來表達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作水平。
3.在《讓愛住我家》的音樂聲中結束這節課,和匯入新課前後呼應,體會音樂所表達的情感。讓本課進一步昇華。
三、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展示評議學生作業時,應先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再開始評論,展示好的作品是為了啟發其他的學生畫得更好,如何更好的激勵性的評價,值得深思。
2.課件展示人物組合環節和由相片到線描轉化過程的`環節,每個環節停留的時間不夠長,如果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慢慢講,效果會更好。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5
品德與生活的要求教學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透過一些活動來體驗生活,最終在生活中獲得課標要求的知識。那些抽象的知識對於這些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是很難被接受的,因此教學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其實,我們想要傳遞給學生的那些道德品質、情感本身就包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只有關注他們的日常生活,才能使課堂更富生活氣息,這樣學生也才易於接受。
在講“我的家”這一主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首先從學生實際生活出發引出——“家“這一概念,其次透過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教學情境,以及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能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加深了學生對家的認識,體驗家庭生活的幸福與歡樂,在生活中學會關心、愛護父母,孝敬長輩。我想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體驗才是真切的。
課上只有讓學生全身心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之中,才能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在課堂上,部分活躍的學生樂於去參與到活動中,而有的學生則有形式而無結果。這樣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學生的情感和興趣並沒有很好的調動起來。這是由於我在具體的教學中與學生溝通深度不夠,開展的相關活動未能充分的調動學生。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6
家是學生最熟悉的。所以學生交流自己對父母的瞭解,學生侃侃而談。我在課堂安排一個環節讓孩子們交流自己家的全家福,孩子們興奮地交流著,在彙報的時候,有的孩子拿來的是一家三口的照片,有的是一家四口,有的三代同堂。其中有個小孩拿來自己家的全家福,照片中一共有二十口人,她興奮地給大家介紹自己家的姑姑、伯伯、堂弟、堂哥等。有家就有親情,從照片的交流中,學生們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家人對孩子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學生紛紛談了自己的家長是怎樣關心自己的。透過回憶生活中的事例,啟發學生關心父母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讓孩子們畫自己家的時候,有一些孩子很有意思,他們都先想到畫一間房子。這使我想到孩子們是不是在認為家就是自己住的房子?我馬上提醒,有房子一定要有人,在你家有哪些人啊?孩子們紛紛下筆,畫面更生動了。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7
這節課的內容學生往往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對父母的愛、父母對家的貢獻認識較為模糊,所以,我在這節課教學中主要採用案例法、情景討論法為主。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對學生要有充分的把握,教學設計要根據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靈活變化,不能按部就班、墨守成規。根據教學程序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從而在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找到差距,促進行動上的努力。
學生在問答問題時,有時會陷入僵局,這時候,教師應順勢引導切不可操之過急,要讓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得到感悟,得出結論,儘量避免空口說教。
對於討論誤區的處理:採用教師講述來討論,課後思考後,我認為如果先讓學生回想平時的行為,列出生活中存在的錯誤認識,然後在結合情景展開,可能效果更好,學生更容易進入情景。
在課堂中,學生討論較投入,較強烈,甚至有些學生還提出超出本課內容的知識,在這方面,我未能充分利用課堂上生成的素材,並且為了完成本課內容,有一些細節上冷落學生。我會在教學中摸索,在摸索中提高。
我愛我家教學反思8
《我愛我家》是三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的第一單元的第一個主題。主要活動目標:一是感知長輩對自己的關愛和寄予的希望,二是瞭解長輩為培養自己所付出的艱辛,懂得長輩的各種教育其實就是對自己無限的愛。根據教學目標,結合我們農村學校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說說我的家,介紹自己及家人。
2、畫一畫我的美麗的家,感受家的溫馨。
3、我和家人的故事。在實現這些活動的過程中,首先做到人人參與。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再就是從兒童現實生活出發,透過照片來介紹家人,親切、直接,讓學生感受家的溫馨。
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既感受到了收穫的欣慰,也遇到了教學的困惑。欣慰的是由於教材給師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教學中,孩子們始終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參加學習活動,願意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互相鼓勵、互相學習,同時,我能適時給與學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而教學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課堂圍氛和諧、融洽!教師情感投入!我知道思品社會課除了認知和學習外,要多強調的是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真情實感,可以使教育更具有說服力,並且引導兒童獲得情感的體驗,獲得經驗,養成良好的品德,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在課堂中,我能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教學語言較有鼓勵性與調動性,情感投入,以致於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一是教師的情感投入不夠,未能以老師的真情實感來引導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二是評價機制不科學,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由此給我的思考是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要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絡,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鍥機,充分挖掘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就給我們品德教師提出了嚴峻挑戰,要想讓這門課收到孩子們的喜愛,作為一線的教師,我感受到了這門課所帶來的質的突破,它不同於以前的思想品德課,而是整合了品德、社會和實踐、體會等很多內容。具有更強的思想性、開放性、社會性。品德與社會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明白幾個道理,而是要讓他們透過學習,轉化為孩子們一種內在的社會傾向力,那就是:保持樂觀的積極向上的情緒,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有責任感、良好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