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精選10篇)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精選10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1

  在班主任老師的推薦下,讀了《這樣愛你剛剛好》三年級冊,這本書從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多個角度科學地分析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身體特點、智力發育特徵、心理情感的特殊性,讓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透過行之有效的應對辦法,科學地陪伴孩子成長,感觸多,收穫更多。

  一、愛的方式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改變

  孩子上三年級後,我發現孩子對外界資訊的接收和傳遞越來越豐富,他喜歡探索新奇,喜歡錶達自己,想象力與創造力顯著提升。在互動的過程中,他表現出反叛和不聽話,他常常委屈地說“你不相信我”。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我應該換種方式與孩子相處,換種方式來愛孩子。孩子一般在10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崛起,生理成長決定了這個時期是孩子情感、情緒的突發期。書中說,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並且總是固執地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但由於生活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孩子的觀點和看法往往是不全面的,或是錯誤的,因此,這種矛盾讓孩子的情緒、情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強烈需要父母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們當作大孩子,突出表現為“讓我試試”、“請為我點贊”。當我們仍把孩子當小孩子看待時,就會發生衝突,衝突的背後隱藏著孩子渴望父母對他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二、善用科學的方式去表達愛

  通看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愛的表達有科學的方式可以學習、可以借鑑。“善於表揚與獎勵,適時批評與懲罰”這章節,祥細地介紹了什麼時間誇孩子和批評孩子,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誇孩子和批評孩子,倡導“自然懲罰是首選”,認為要少用邏輯結果去罰懲孩子,而多用自然結果去幫助孩子。當事情發生之後,多和孩子一起想辦法,“發生了,確實很可惜,很難過!現在有什麼辦法呢”,協助孩子在找到方法的過程中,學會承擔後果、學會改善的方法,透過一件一件事情的累積推動孩子的成長。同時,書中表達了要重視健康養育,給孩子一個乾淨、整潔、有秩、溫暖的家,對早餐、零食、飲品以及餐桌教育進行了祥細的闡述。營養、運動、睡眠對一個孩子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對身為醫生的我來說,感動於編者是如此用心、細心地把這一部分作為獨立的一個章節進行闡述。

  三、愛的能力需要學習需要作出榜樣

  這本書告訴我,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同時這種愛的能力需要樹立正確的觀念,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自我完善。10歲左右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經由家庭轉移到了學校,同學之間的關係和友誼將成為影響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父母對孩子情緒的理解和認同,以及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悲傷和軟弱,是給予孩子最大的愛,這將構成孩子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基石。面對科技產品對孩子在時間、精力上的爭奪帶來手足無措感,這本書在“做關注科技的現代父母”章節,告訴我們正確地認識科技產品,倡導“帶孩子一起探討科技新事物”,給我們提供了正確的理念、正確的方法。我們的孩子終將走上社會,本書將“誠信”、“有教養”、“勞動”,以及如何看待“分數”,四篇獨立成章,讓我們父母作誠信、作有教養的榜樣,讓我們全面看待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這推動了作為父母的我們,要不斷自我完善、不斷自我修行、不斷自我提高。

  “孩子是因你而來,不是為你而來。你的子女,其實不是你的子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看完這本《這樣愛你剛剛好》,我想,我們作為父母需要更加努力,努力做到知在先、思在先、行在先,讓因我們而來的孩子,在我們正確的、科學的呵護和關愛中,成長為最好的他自己。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2

  天空讀懂雄鷹,方能給其博大的舞臺;大地讀懂小草,才能給其肥沃的土壤;父母讀懂孩子,才能給其健康的成長環境。手捧這本父母教材——《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七年級孩子》,內心激盪,受益匪淺,我更加堅信懂孩子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這本書從正確認知七年級少年所處階段特點、如何幫助該階段的少年適應成長變化以及父母如何主動轉化教育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細緻具體的闡述,集理論與實操、科學與生活為一體,為正處於該階段的父母帶來了更清晰地指導。書中涉及的很多內容正是我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做情緒的主人》、《孩子發育早,為身體變化而苦惱》、《孩子沉迷漫畫書,怎麼辦》等章節我反覆看了幾遍,作為一名初中班主任和兩個孩子的媽媽,這些不僅是我和自己孩子相處中遇到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反饋的普遍問題。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學習與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父母正處於事業的巔峰階段,當孩子成長遇到一些問題時,很多父母不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無形之間會給孩子的情緒帶去負面的影響,久而久之,孩子的負面情緒越積越多,終究會爆發出來,於是家庭就會陷入無休無止的紛爭當中,親子相處的不和諧會導致父母苦口婆心的教育費力不討好。當然,並不是家長的負面能量不傳遞給孩子,孩子心中就沒有負面能量了,畢竟孩子有自己的思考和固定的活動場所,有自己的同學和老師,自然也會有其他負面能量。幫助孩子清理負面能量唯一的方式就是讓孩子說出來,就像很多女性喜歡嘮叨一樣,其實嘮叨的過程就是清理自己心中的負面垃圾的過程,所以要常常地清理、常常地溝通,不要隨便指責抱怨孩子,不要在孩子傾訴的過程中訓斥和教育孩子。所以,父母要學會傾聽、做孩子的朋友,學會換位思考、懂得照顧孩子的感受,這些對青春期特別是剛進入初中的七年級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我一個朋友家的小孩,在家裡被爸爸媽媽多次提醒:“你要多看看書。”“給你買了這麼多的書,你怎麼就是不喜歡看呢。”這孩子閱讀慾望不夠強烈,對閱讀提不起興趣,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父母恨鐵不成鋼,心中充滿了困擾。當孩子到了12歲或12歲以後,爸爸媽媽要尊重孩子的閱讀取向,當孩子的閱讀取向或者閱讀興趣發生偏差的時候,不要一味地給孩子提要求,要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先建立信任關係,不要激發孩子的逆反情緒,孩子一旦逆反,教育功能就喪失了,家庭就會陷入無休止地對抗當中,影響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如果孩子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有自己的閱讀計劃,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偶爾分享分享閱讀體會,加強親子交流,感悟人生真諦,這是最好的教育。很開心我的孩子很喜歡和我分享,每當她讀過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時總會滔滔不絕地談自己的感受,眼睛瞪得大大的,彷彿看到了一個神奇的未知的世界。孩子的感受童真而質樸,但當我們靜下心來傾聽的時候,我們做大人的也會深受啟迪。所以,我們要想培養孩子有好的習慣,先從培養孩子的興趣開始,尊重孩子的童心,認可孩子的世界,這是對孩子興趣保護最基本的原則!

  我的孩子上學比同齡人早,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曾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用不懂孩子的方式扼殺了我的“小天使”很多天性,但慶幸的是經過我的不斷閱讀、不斷反思,我的教育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現在的我深深地感受到讀懂孩子是多麼重要!

  懂了,路就通了,路通了,自然就能達到你理想的目的地!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3

  這個假期,我在家閱讀了《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九年級孩子》這本書,感悟頗多。這本書主要針對九年級這一年齡段孩子普遍出現較多的問題進行解答釋疑,並且告訴我們父母教育是極其重要的。

  這本書從“幸福”出發提出幸福教育是幸福人生的基礎,教育本來就是增進幸福的重要途徑。所以家庭應該和學校、社群一起,努力創造讓孩子幸福成長、快樂學習的環境。把童年還給孩子,把幸福還給家庭。

  本書分別從九個方面闡述現實教育中出現的問題,並且舉例說明。透過事例分析,引發大家的反思。

  這本書提出教育理念比方法更重要,但並不意味著方法沒有價值,只有好的方法才能讓好的理念真正落實。在教育中,父母的成長是孩子成長的前提。家庭教育不只是簡單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成長,永遠不可能有孩子的成長。與孩子一起成長,才是父母最美好的人生姿態!對孩子的撫育過程,是父母自身成長曆程的一種折射。教育是父母最關注的問題,但家庭教育卻在父母的焦慮中常常脫離正確的軌道。父母對孩子的愛,再多也不嫌多。怎樣愛孩子和怎樣教育孩子關係到家庭和諧與幸福。

  我認為父母應該多多關注孩子,要主動和孩子溝通交流,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舉個例子,例如孩子犯了錯,不要動不動就指責孩子怎麼怎麼的,要先和孩子溝通交流,準確瞭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有效化解這一問題,不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其次,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互學習也是極其重要的。父母和孩子之間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代溝,父母要了解孩子最近在學什麼、在看什麼,和孩子多多交流,不要讓孩子覺得父母像一座大山,可望而不可即,從而產生畏懼心理,這樣就得不償失了。但是父母和孩子在打成一片的同時孩子也不能對父母太過放肆,要保證孩子對父母要保有一定的尊敬和愛戴。

  另外,我們在這一時期也要注意調控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注意把心思放在學習上,不要再想著什麼王者榮耀之類的遊戲,或是把注意力放在一部超級好看的電視劇上,不要因圖一時之快,而耽誤一輩子,馬上就要中考了,要做長遠打算,努力考上一個好高中。多說無益,總之希望大家都各自努力,將來莫要後悔莫及啊。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4

  讀了這本書,我感覺收穫很多,其中培養孩子專注習慣這一點,我覺得很有借鑑意義,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培養孩子,父母先行

  要想培養孩子的專注習慣,首先父母得做到做事專注。父母可以與孩子提前約好完成一件事情的時間,並引導孩子在規定時間裡認真做事,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

  如果孩子很好地完成了,父母要及時表揚,強化孩子專注的行為。如果孩子在同一時間專注某事(如專心寫作業、專心朗讀等),事後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和肯定。這可以讓孩子明白專心做事是正確的、值得肯定的。

  如果孩子只能專心10分鐘,父母可以鼓勵他“要不要再延長5分鐘”,慢慢可以延長到15分鐘、20分鐘。可在書桌前放定時器或鬧鐘,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目前的“定力”。

  二、投其所好,事半功倍

  孩子具有將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的能力。你可能會發現,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孩子是不會厭煩的。在對這些東西的探索中,孩子能體會到最多的`樂趣,所以能保持驚人的耐心、細緻。

  因此父母要允許孩子自主地探究事物,讓他們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當孩子能夠自己完整地、不被打擾地看一本書、玩一個玩具,和朋友有始有終地下一盤棋、拼一個拼圖,他才會慢慢地把握事物的內在規律性,保持探究的慾望和耐心,哪怕是孩子正專注地觀察一隻蝸牛,我們都應該支援他,鼓勵他,因為他覺得很有趣。

  三、過分關注,反成干擾

  其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多時候是父母的不良習慣造成的,這個壞習慣就是——打擾孩子。我想問一下群裡的爸爸媽媽們,當孩子正專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們是否有過以下舉措:一會兒問“你要不要喝水啊”,一會兒又問“你要吃點兒水果嗎”,一會兒又說“該吃飯了”。

  試想一下,在這種不斷被打擾的情況下,孩子能專注做事嗎?更遑論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了。如果孩子真的能專心做一件事,只要事情合理安全,父母都應該支援他,不要去打擾他。堅持不懈,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培養起來了,晚吃一會兒飯、少喝一口水又算得了什麼呢?您說是不是?

  四、父母有規,孩子有律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要先從自己做起,父母專注,才能給孩子做出榜樣。如果在孩子面前父母從來不能定下神來專注地做一件事,孩子又怎麼可能專注呢?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小小的案例:

  有一位父親從女兒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帶著她做模型,孩子只是在旁邊看著,間或也會去玩別的,但是爸爸坐在那裡做模型幾小時不挪窩。爸爸這個時候不需要告訴孩子:“你看爸爸多專注啊,你也應該像爸爸一樣。”他只需要這樣去做就可以了,孩子看到的是爸爸用了幾小時做出了一輛漂亮的卡車,由此懂得了專注的價值,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個案例有何感想?我自己看完這個案例的第一反應,腦海裡出現了四個字:言傳身教。“言傳身教勝過一切說教”。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5

  前兩天,班主任讓孩子帶回一本書《這樣愛你剛剛好》,要我看完之後寫份讀後感,藉此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讀了這本書之後的感悟和啟發。

  我們都知道一年級對孩子至關重要,對他們日常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未來的學業規劃起決定性因素。老師呼籲我們家長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不管多忙、事業多麼重要,都要花點兒心思教育孩子,不能把孩子推給老人。可問題是:父母該如何愛孩子?孩子又需要怎樣的陪伴、引導、鼓勵和支援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在這本書裡逐一找到了答案,這也是我推薦大家閱讀的主要原因。

  傳統的教子觀念“棍棒底下出孝子”,隨著時代的發展、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教育觀念的改變,顯然是行不通了。這本書教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育兒理念——“智慧愛”,教會了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不溺愛,做到《這樣愛你剛剛好》。

  我們這代人因各種原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長大後意識到各方面的欠缺,不希望孩子走自己的老路,所以對孩子要求特別高。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也應該得到鼓勵,但父母也要捫心自問,我們在要求孩子的同時又為孩子做過哪些努力呢?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別人家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呢?

  父母的陪伴就是言傳身教的沃土,愉快的相處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人格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它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交流中的言行舉止。比如夫妻的和睦、民主的氛圍、幽默的互動,這些都有利於培養孩子自信、寬容的性格。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這就是最棒的家庭教育。

  什麼才是高質量的陪伴?我們從幾個淺顯易懂的例項中來感受一下:如果你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是這麼說的:“趕快起床,要遲到了,等會兒老師又要讓你罰站啦……”那麼請你馬上改正,這麼美好的早晨你已經在給孩子散播負能量了。目不轉睛的盯著作業本,一旦發現字寫的不好或題目做錯,便大聲指責,甚至給孩子佈置一些重複枯燥的作業。這種看似很負責任的做法,其實是對孩子專注力的打擾,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孩子會無心學習,滿腦子就一個想法--爸媽啥時候才能離開。幫孩子檢查作業,如果你是單純的簽名那麼請跟我一起檢討吧!

  從今天起,我們試著寫詳細一點,比如:“孩子的學習態度很認真,自覺性較高,請老師放心。”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鼓勵和支援,也能跟老師達到很好的互動。接孩子放學,回家路上要多問“好”問題,別問“壞”問題。我們可以問:“今天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有意思的、新鮮的事兒……”孩子會很樂意講述一天中的所見所聞,並把歡樂同父母分享,即使有不開心的事兒,這會兒也都煙消雲散了。相反,你如果一見孩子就問:“今天有沒有犯錯誤,有沒有人欺負你……”這樣容易讓孩子聯想起種種的不愉快,對學校產生牴觸情緒。許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喜歡問孩子:今天在學校學了什麼?其實,學習並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兒,有沒有人一起玩兒才是孩子心裡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要鼓勵孩子交朋友,甚至為他們創造交朋友的機會,引導她和老師、同學以及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前期的陪伴是為了以後能更好的放手,父母要結合孩子的自身特點,在孩子的“最近發展區”制定她容易達成的目標。要學會欣賞孩子,用鼓勵、給予幫助、降低難度等辦法,讓孩子不斷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讓他們始終保持對知識的渴求,從而養成勇於探索的學習品質。

  幽默也是一種教育能力,幽默讓家庭教育變得輕鬆有趣。父母多一分幽默,子女就多一分笑聲,多一分快樂,多一分力量。幽默可以緩解緊張情緒,愉悅身心,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孩子喜歡幽默的大人,因為孩子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不願接受生硬的說教。

  對一年級孩子來說,老師是絕對的權威。他們崇拜老師,無條件地信任老師。作為父母,要成為孩子和老師之間的情感橋樑,多對孩子講老師的好話。比如“老師特別認真負責,媽媽沒檢查到的錯誤都被老師發現了,你可要認真哦……”引導孩子體察老師的關愛,發現老師的優點,讓孩子喜歡上老師從而喜歡上學習。請記住,沒有什麼比老師的格外關注更能激勵一個孩子的了。家庭教育貴在養育人性,學校教育則在培養人才,二者的交集在於達成人生成功和幸福的共同目標。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或者目標不一致,都無法保證教育的效果。

  最後我要倡導大家響應學校的親子閱讀,把故事和遊戲還給孩子的童年,讓孩子們不再迷戀電視和網路,這是對童年最真實的珍惜,是孩子最值得做的功課,是最合乎生命規律的學習。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她的閱讀史,培養孩子好讀書,引導孩子讀好書,是每個家長必修的課題。

  成長是每個人都需要自己走的路,誰都會犯錯,誰都會經歷挫折,只有經歷過這些,才能真正成長。孩子犯了錯誤可以懲罰,但懲罰的方式應該是尊重的、健康的、能達到教育目的的,而不是讓孩子痛苦和難受的。有些錯誤本該我們和孩子一起接受懲罰,那麼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坦然迎接成長的陣痛和喜悅吧!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6

  世界上有這樣一種教育,它既能讓孩子受益終生,又能讓家長輕鬆百倍,它就是家庭教育。

  可能很多人認為家庭教育只是家長的事,與小孩無關,其實不然,一個孩子在家庭中起很大的作用,就像一朵花,它的生長不僅需要園丁的照顧,也需要自身的努力。而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怎樣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家庭現象與自身現象,它就像一座橋,連線起了我們與家長的心靈彼岸。

  這本書適合親子閱讀,所以一般閱讀這本書時,我都是與媽媽一起看,每看一篇,我就會反思自己,而對照媽媽的行為,結果大多數是她做到了,而我卻需要加強。

  首先第一章,少年正值青春期。這一大章主要是告訴我們少年進入青春期應當注意什麼,又會有哪些變化,這些都一一介紹了,還簡單地說明了親子關係,讓我對此書有了初步瞭解。

  第三章,引導少年邁上學習新臺階。裡面所描述的問題也是我所想所遇到煩惱的事情——學習。此章帶領我們瞭解到如何解決諸如此類關於學習的問題。到了新的寄宿制學校,沒有了小學走讀的輕鬆,也沒有了媽媽的嘮叨和教導,我的精神狀態飄忽不定。每一科都有每一科的重難點,這一點還未弄懂,下一點就來了,所學的知識讓我有點應接不暇,不知如何下手,唯一能幫我忙的媽媽也只有週六小休下午過來幫我好好捋捋思路,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有了這本書,我找到了學習方法,相信成績會有所提升。

  第四、五、六、章講的都是我們進入初中,踏入新校園的小煩惱。第四章,鼓勵少年融入新校園,我媽媽會給我講一些鼓勵我的話,因此我也沒有像很多同學那樣牴觸新環境,我自身交際能力還不錯,這一點是沒問題的。第五章,人際關係。每個班都會有個別孩子不受歡迎,相反,也會有個別孩子受歡迎,在小學,也許我會為這些事而操心,調解類似這樣的問題,可初中不一樣,我既不是太受歡迎,也不會被“孤立”,我會以一顆平常心面對任何人,無論他對我好壞與否,關鍵是做好自己。一學期相處下來,久而久之,我就會與班級甚至學校很多人結為好友。

  第六章,特別是“做情緒的主人”這一小片段,我認為我做得還不夠好,所以我特意多看幾遍,確實做得有些不妥,甚至比書中所說的現象還嚴重,我必須要有所改變。

  第七章,主動調解親子關係。爸爸曾和我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家庭做重要。”他說的這句話雖然只代表個人觀點,卻也不無道理,愛家才愛國,有家庭責任感才會有社會責任感、國家責任感。在家中,一個我們孝順的小細節,就足以讓勞累一天的父母親感到溫暖,如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這麼做,你的家庭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長輩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長輩。因此,我也要朝這些方面努力,要與家人和諧相處,我相信行動就是最好的詮釋。

  讀完這本書,我收穫很大,身為孩子的我們,應該做到並完善我們應當做到的事情,這才是所謂的“好少年”。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7

  夜幕降臨,喧囂初靜的睡前時光是柔和而美好的,溫暖的燈光下,手執書本,凝視身邊的小人兒,直覺得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然而,白天的不快又湧上心頭,孩子三年級了,他帶給我的以不只是歡愉,似乎煩惱,問題正接踵而來,有時搞得我束手無措。好在老師推薦了《這樣愛你,剛剛好》。

  這本由湖南教育出版社聯合眾多業內名家精心打造的家教類重磅力作,它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劃分,從孕期到大學,每年1種,共20種,其中孕期1種、學前6種、小學6種、中學6種、大學1種,旨在幫助父母瞭解孩子在各個年齡段成長經歷的一些變化、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針對新生代父母的難點和疑點,解疑釋惑,建言獻策,為中國新生代父母成長提供科學的指導。書中內容以理論和案例互動呈現,既具備理論的高度,又具有實操的溫度,兼具可讀性、趣味性、實用性。書中作者皆為著名育兒專家,他們在分享多年育兒經驗和心得的同時,手把手傳授讀者和技巧,實乃一套不可多得的實操性家教百科。

  三年級是孩子生命成長的一個關鍵期,預示著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一方面,隨著孩子的大腦發育,三年級(8歲左右)時,大腦約重1400克,已接近成人腦的重量。大腦對資訊的接收和傳遞越來越趨於定向選擇,孩子的思維越來越靈活、反應越來越快,行為也越來越敏捷。另一方面,隨著孩子生活接觸面的擴充套件,他們的社會性興趣獲得進一步發展,喜歡探索新奇,想象力與創造力不斷顯現,在成長過程中更多地需要他人的肯定和鼓勵。

  進入三年級,孩子將迎來成長的新機遇,我們與孩子也可能遭遇新的問題與挑戰。比如孩子成績的波動、孩子自理能力的養成以及孩子提出的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等等。對於我們家長來說不僅需要學會科學的教育方法,更需要一份積極健康的好心態。

  書中關於孩子衛生健康習慣的培養,我覺得很受用,最為家長我們首先要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衛生的家庭環境,這對培養孩子的衛生習慣很有幫助。歌德有句名言:“誰不能主宰自己,誰永遠是一個奴隸。”讓孩子從小學會自己主宰自己,就是為了使孩子今後不成為自身的奴隸,不成為客觀的奴隸,不成為他人意志的奴隸,從而為孩子奠定健康的人格基礎。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創造讓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讓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解決問題,用自己的雙手去幹力所能及的事情。並教給孩子做事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教孩子怎樣整理自己的房間,怎樣愛護書本等等。但三年級的孩子受生理發展水平的侷限,在肌肉力量、動作精確性和靈活性等方面還未成熟,加之生活經驗缺乏,雖然做事情時的態度積極,但常把事情搞糟,帶來一些混亂,甚至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影響和損失,這是不可避免的。此時假如因為孩子做得不好,給大人添亂,便不給孩子自己動手,家長全部包辦代替,那麼,孩子就會漸漸失去自己做事的興趣和實踐的機會,慢慢養成依賴大人的壞習慣,所以家長要寬容孩子自理過程中的失誤,堅持讓孩子學習自理,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此外書中還介紹了關於如何對待科技產品的問題,我想這也是每個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對此,家長要清楚地認識到科技產品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絕對的排斥和杜絕是不現實的,我們要教會孩子怎麼樣不被其“奴隸”。我想家長的以身作則是最主要的,我們是原件,孩子是我們的影印件,所以我們平時對待電子產品的態度就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其次,要正確的引導孩子有效的利用電子產品,而不是過分依賴於他們。

  總之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的禮物,但他沒有自帶成長說明書。對於家長來說,初為父母的喜悅尚未平復,對孩子成長的諸多憂慮可能已接踵而來。作為父母,你需要學習的東西,還真不少,《這樣愛你,剛剛好》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值得一讀。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8

  這段時間拜讀了教育專家孫雲曉主編的《這樣愛你剛剛好》這本書,從中我受益匪淺。這本書針對各個年齡段孩子和家長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幫助父母瞭解孩子在各個成長階段可能出現的變化和問題。讀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父母愛我並不是簡單的事,他們也要學會怎樣愛;學會怎樣愛我剛剛好。

  現在我是一名初三的學生,書中所說的我成長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有我意識到的,也有我爸媽意識到的。比如“是否應該陪寫作業”這個問題,我一直持否定的態度,從我有作業開始,我就不喜歡別人盯著我寫作業。因為我覺得,家長大部分不是陪孩子寫作業,而是盯著孩子寫作業,這樣做,父母累,我們更累。這本書讓我明白了陪伴的目標不是陪,陪伴的目的是讓我們獨立。首先,父母不能單純的陪同,這樣空間太小了,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並且要學會放手,在我們想獨立的情況下,逐漸減少陪同時間,使我們真正的獨立,這樣才是愛我們剛剛好。

  對於“叛逆期”這個問題,我和父母都很苦惱,然而,這本書中給父母的方法是部分忍讓,不要硬碰硬。如果以硬碰硬,無異於杯水車薪,只會使孩子更加叛逆,部分忍讓也會激發出孩子心中的童真,使孩子也會隱現出忍讓,從而將父母與孩子間的冷戰扼殺在搖籃中。

  所以,我很感謝這本書的編者,讓我能迅速成長起來。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9

  既許兒女以摯愛當盡此生之慷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大抵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願。優秀的子女,家庭的教育都是相同的,有問題的學生,家庭教育各有各的失敗。

  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最大的成功則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培養出優秀的子女,既能傳承自己的優點,又能夠彌補自己一生的不足。儘管這種事情從來就不容易,但是,卻值得一生去追求,這比事業的成功,要偉大得多。

  女兒龔雨寒小學六年,一直在一所全託寄宿學校讀書,每月放假4天,三年級以前,我們作父母的都在浙江打拼事業,女兒基本交給學校和爺爺奶奶照顧。女兒四年級時,隨著事業的穩定和向好,妻子才有條件從浙江脫身,開始全職照顧女兒和兒子。初一起,女兒進入了湖南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學習,這是一所辦學特點明顯細節管理到位而且比較注重發展學生特長的學校,女兒好動,活潑,陽光的特點在這裡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展示,但是缺乏自信和自控力、缺乏學習自覺性的缺點也一樣明顯。

  寒假期間,按照學校的要求,我們細讀了《這樣愛你剛剛好,我的七年級孩子》這本親子教材,不得不說,書中的很多觀點解決了我對子女教育方法不足的問題,幫我走出了對此階段孩子認識的誤區。記下以下文字,算是我們讀完此書後的一些總結和感想。

  《這樣愛你剛剛好》讀後感 篇10

  轉眼間我已經上八年級了,已經不需要父母過多的照顧,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但是每次我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時候,總覺得他們很煩,又是管這裡又是管那裡:玩手機的時候,他們總說“離手機螢幕遠點,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去寫作業。”吃完飯,總是叫我收拾碗筷,洗碗,明明哥哥也可以做,但每次都是叫我做,我抱怨時,他們總說“你是女孩子,要學會做家務。”八年級的我,也有點叛逆,總覺得父母偏袒誰,總是對我這裡不好那裡不好,總覺得他們對我管的很嚴,給我的學習壓力很大……他們每次對我說“我們這是為了你好。”我當然知道這是為了我好,但現在這個階段,我也很不喜歡跟父母接觸,每次他們回來,我總是刻意地回到房間裡,不跟他們見面,不跟他們接觸,有什麼事也不跟他們說,總是覺得他們不理解我,他們問我的時候我也總是迴避。

  這次學校說要閱讀這本書,我跟父母看了,我覺得父母也會慢慢的理解我,我也希望父母多關注我。

  我趁這次機會,跟爸爸媽媽好好的談了一下,也明白了父母對我們的愛一樣的,我也瞭解到了父母也在默默關注著我,但我卻什麼都不知道。我也慢慢的理解他們,也知道他們所做的都是為我好,他們只希望我們不像他們那樣生活特別艱難,希望我們過得好。

  我也知道,父母工作很累,我也應該慢慢地學會給他們分擔,我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只有一個月才能和父母見一面,我也很想他們,很希望見到他們,其實在這短短的幾天,以前的我都是在玩手機,現在,我懂了,我需要多陪一陪家人,畢竟跟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很少,我應該珍惜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其實只要我懂事一點,為他們倒一杯水,錘一下背,陪他們說一說話,他們就很滿足了。我也這麼大了,也應該成熟一點了,應該懂事一點了,學會孝順他們。父母賺錢也很不容易,而我不懂他們的辛苦,只是一味地向他們索取,卻不懂得付出,我應該懂得節省,為他們減輕負擔,讓他們不那麼辛苦。

  透過閱讀這本書,以及我跟父母的談話,今後我會有所改變,讓父母不那麼累。這本書告訴我,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