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通用24篇)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通用24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通用2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

  寒假裡,一位宋阿姨送我一本書,書的名子是《最後一頭戰象》作者是沈石溪。阿姨送我的時候說:“這本書特別好,讀完後她都感動哭了。”回家後我就迫不急待的認認真真的讀了這篇文章,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寫了日寇侵佔了緬甸,在戰鬥中,戰象都陳亡了,在民工搬運戰象屍體時,發現了倖存的戰象,名叫嗄羧,過了二十幾後,它在臨死之前重新找到並披掛上象徵身份的象鞍,走了一天一夜,來到戰友埋葬的地方——百象冢,在旁邊挖了一個坑,把自己埋在了那裡。

  在這篇文章裡,嗄羧被村民治好傷後就在寨子裡生活,它整天優哉遊哉地在寨子裡閒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大象有靈性,在嗄羧快不行了的時候,它繞著寨子走了三匝,對救活它,收留它,並養活它的寨子表達了一種戀戀不捨的心情。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都擁到打穀場為嗄羧送別,許多人都泣不成聲,村長在它脖子上繫了潔白的紗巾,在四條腿上綁了四塊黑布,老人和孩子送給它吃的,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涼水。說明它很難過,它知道自己要離開了,吃不下東西。

  嗄羧是一頭很重情義的大象,它很想念和自己一塊戰鬥的戰友,所以它把自己埋在了並肩作戰的戰友身邊,它是我們心中一位非常重情義重感情,而且品德高尚的戰鬥英雄。

  大象能做到這樣,我們人要做的更好。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2

  象,是泰國的國寶。在大家眼中也是老實,穩重的象徵。大象長長的鼻子,大大的耳朵,似銅鈴般的眼睛,每一個地方既笨拙又可愛。可是看起來笨笨的大象,其實聰明得很呢!

  在《給大象拔刺》中就有寫著“好聰明的象啊,好像查過檔案是的。知道我是赤腳醫生。”象是怎麼知道"我"是醫生?難道觀察到醫生要背個藥箱?其次,“它們捉我來時為了替小象看病……”在小象右前腳受傷時,並沒有不知所措,盲目的自己給小象治病,而是把“我”請來給小象治療。最後“一個多月後的一天下午……一隻比冬瓜還大的……裡面蓄滿了金黃色的蜂蜜……那家子象,站在路邊的草叢裡,朝我友好地撲扇耳朵揮舞鼻子……是它們付給我的醫療費。”瞧,醫療費。大象真是和人差不多。真聰明。大象會為我們跳舞,打鼓,沖澡,雜耍。可還有一些貪心的人利用象發橫財,什麼象牙雕,象牙筷,象牙項鍊等。用象牙筷吃飯,別人的牙齒在你嘴裡攪動,不噁心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拒絕象牙飾品,用行動拯救聰明而可愛的大象,小象的生命。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3

  說起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象,我們想到的詞彙通常是:蒲扇耳朵、短尾巴、高大有力,但有些笨拙,雖然很溫順,也很可愛,但在人們心目中卻很少感受到它們的尊嚴和情感。

  讀了《最後一頭戰象》以後,讓我感受到了它們對人類的情感,對戰友的思念,以及文中戰象維護自己尊嚴的態度。抗日戰爭時期,為了抗擊日軍侵略美麗的西雙版納,八十頭勇敢的戰象在傣族人民的帶領下,經歷了一場浴血奮戰,嘎羧成了那場戰役唯一活下來的戰象。幾十年以來,嘎羧一直忍受著戰爭給它帶來的痛苦:脖子歪得厲害,象嘴永遠都閉不攏,前腿也沒有完全治好……,雖然又老又難看,但因為它是戰象,它是功臣,得到人們的尊敬和照顧。而在生命的最後一息,嘎羧這頭最後的戰象,帶著充滿榮譽的象鞍,走向了在翠竹掩映中的象冢。這篇文章透過一頭戰象的故事,描繪了一頭重情義的大象,放棄種族為它設好的象冢,走進當年埋葬戰死隊友的象冢中,和當年並肩作戰的勇猛象兵們長眠在一起,體現了它對戰友的思念之情。

  同時也透過對作者與波農丁一開始的貪婪,到最後被嘎羧的行為所感動,而放棄拿走象冢裡的象牙這一過程的描寫,進一步宣揚了嘎羧細膩的情感和尊嚴,也形成了人類的貪婪和動物的純真之間鮮明的對比。我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那是個初冬的下午,我坐在天井裡奶奶的藤椅上,地上不時蹲著一些不怕冷的小麻雀,用手拍一拍它也不會飛走,我一邊撥出白氣,一邊在想:“弄一隻小麻雀來怎麼樣?還可以當寵物養呢!”想著,想著,我以雷電般的速度抓住了一隻灰色與黃色相間的鳥兒,扒拉一下這隻小麻雀的羽毛,才不管它在我手中瘋狂地掙扎,不管怎樣,從此以後它就是我的寵物啦!把玩了一會兒,就一把把它塞進臨時的籠子裡。夜悄悄地染黑了杭州的天空,皎潔的月光射在無人的街道上,我躺在溫暖的被窩裡,一覺睡得格外香甜。我還夢見我的鳥兒在藍天中翱翔,當我打個口哨,鳥兒就飛到我的手中,我夢見鳥兒和我成為好朋友,我夢見鳥兒唱著快樂的歌曲,我夢見……第二天,我準時地來給小鳥送飼料,當我來到籠子前的時候,我倒吸了一口冷氣,我的小麻雀死了!我傷心極了,我問我的夥伴:“為什麼我的鳥會死呢?”他這樣回答:“因為它不忍心有這樣的下場!”夥伴的回答讓我百思不解,雖然我也努力探尋更合理的答案,但始終沒有找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悲傷的事情被漸漸拋到了腦後,為這事流過的眼淚,也漸漸被記憶風乾了。直到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篇文章,又喚起我對那隻小麻雀的記憶,同時也明白了小鳥去世的原因。當鳥被關進籠子裡的時候,它知道自己變成了囚徒,為了自己的尊嚴,他寧願死,也不在籠子裡生活一天;當鳥被關進籠子裡的時候,它認為這是一種恥辱,它要為了尊嚴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金錢,失去自己的尊嚴,有的人為了名譽和地位不擇手段。

  對比戰象,這些人應該感到羞恥。《最後一頭戰象》確實讓我學到了很多,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情感和尊嚴的重要。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4

  在暑假裡,我看了一篇《最後一頭戰象》的書,這本書由12個關於動物的故事和熊、象、豬的動物檔案組成。

  我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是《智取雙熊》的文章,大概意思是“作者和老獵人波農丁到山上去打獵,他們發現了兩隻狗熊,波農丁便利用它們勢死保衛領地的想法,讓這兩隻狗熊打得兩敗俱傷,再坐收漁翁之利”。作者把智取雙熊這個方法寫的很精彩,兩隻狗熊一隻叫黃帽子,住在東坪,一隻叫白襪子住在西坪,東坪和西坪之間隔著一條溪流。在晚上,他們把白襪子的排洩物移到黃帽子狗熊的領地上,再把黃帽子的蜂蜜拿到白襪子的領地。一早,黃帽子發現自己的蜂蜜不見了,憑著氣味發現是白襪子“偷”了自己的蜂蜜,而白襪子認為黃帽子在冤枉自己,於是它們就進行了一場惡鬥,經過了幾個回合的廝殺,最後打了個兩敗俱傷。

  讀沈石溪的文章,感覺每一篇故事都引人入勝,扣人心絃。另外我覺得這本書很逼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本書很值得我們讀。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5

  《最後一頭戰象》是一本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其中最感人的要數第二篇《最後一頭戰象》了。

  這篇文章講述了在解放前的西雙版納發生過一次戰爭,人們騎在大象上作戰,八十多頭戰象全部倒地,人們隆重地把它們埋在了“百象冢”,但還有一頭大象倖存著,一個好心腸的人把它的傷治好,養了起來。它就是“嗄羧”。在“嗄羧”五十多歲的時候,這頭曾經的戰象和功臣,終於要走上黃泉路了,但是它在臨終之前還念念不忘曾在戰場上陪伴過自己的象鞍。象鞍雖然經歷了多年的風霜雨雪,甚至有點破舊了,似乎還散發著一股硝煙、戰塵和鮮血的氣味。

  但對於“嗄羧”來說,它是曾經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的最親密的戰友,披掛在“嗄羧”背上,卻依然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我想:“嗄羧”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要回的不是簡簡單單的象鞍,而是一種很高階的情感。當“嗄羧”經過曾經的戰場——水晶渡時,它昂頭“歐——歐——”地吼叫,吼聲是那樣的悲壯。我想:可能這時它眼前彷彿又看到了威武雄壯的戰象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排山倒海般地衝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丟盔棄甲,英勇的戰象和抗日將士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裡的一幕。讓人更意想不到的是:“嗄羧”沒有回到祖宗留下的神秘象冢去,而是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曾經的同伴葬在了一起,這大概是它最好的歸宿吧。我對“嗄羧”這頭大象肅然起敬,它雖然只是一頭大象,卻有著很多人沒有的高尚情懷。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6

  《最後一頭戰象》中,我最搞不懂的一篇故事就是《野豬囚犯》。

  這篇故事講述的是一群野豬是一隻老虎的囚犯,他們長期跟隨著老虎,可從來不逃跑。一次,老虎在距離野豬比較遠的小河邊喝水,野豬們本可以趁這個機會趕緊逃走,可是他們沒有絲毫要逃走的的意識,讀到這裡時,我很不理解,野豬當時,為什麼沒有逃走?

  還有一次,野豬們看到木瓜,控制不住自己,竟吃了起來。我本以為老虎會大發雷霆,沒有想到,老虎卻大發慈悲,任由他們吃。老虎在旁邊巡視,他旁邊有一塊牛背似的磐石上,如果我是老虎,我一定選擇站在磐石上,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嗎!可老虎只瞟了一眼,他似乎很信任野豬們不會逃走。

  正當他們走到樹下的時候,老虎突然停了下來,原來樹上有隻金錢豹,如果不是老虎及時提醒,野豬恐怕就要成為豹子的盤中餐了,老虎和金錢豹廝殺起來,由於豹子打不過老虎,便灰溜溜的逃走了。只聽“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波農丁一槍把老虎打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才明白,原來,野豬跟隨老虎,是為了安全。動物也很聰明,我們不能小看他們。野豬們也是為了生存,逼不得已,才去與老虎合作,每一件事,都有原因,需要我們去不停的探索,才能發現新的大陸。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7

  最後一戰象這篇文章使我深受感悟,它不僅描寫了戰象的義氣,就是死也要和自己的戰友們死在一起,還描寫了作者的義氣,戰象死了,百象家裡明明有許多珍貴的象牙,可是為了戰象他們卻不撿。

  嗄羧是一隻一場大戰後唯一倖存下來的一頭戰象“它死了。沒有到遙遠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他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並肩作戰過的同伴們葬在了一起。作為一頭老戰象,他找到了最好的歸宿。”這句話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了一頭老戰象的使命和嗄羧自己在象冢和百象冢之間作出的偉大選擇表現出嗄羧看重義氣的精神,這樣的精神在我們人世間已經很可貴了,有許多人只看重錢,跟別人交朋友也是為了拿他的錢,有些人交朋友只是為了對自己有利如:一個人缺錢向朋友借錢,卻不讓朋友要利息。這樣自己又可以省點錢了。但也有人看中的並不是利息,而是真真的友情。

  最後一頭戰象裡有許多道理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一定會發現。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8

  前一個月,我們學校把故事大王沈石溪請來給我們講他以前和動物的故事,然而也推薦了他寫的幾本書目,我買的是《最後一頭戰象》。

  我讀到了《最後一頭戰象》這篇時,我目瞪口呆,因為在一九四三年,我國象兵和日寇打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戰爭,大象的吼聲驚天動地,日寇們的刺刀殺了無數只戰象,真是殘忍極了。

  同學們,大象現在是二級保護動物,如果大象以前是保護動物,就不會死去那麼多無辜的戰象。

  這些可愛的大象還有很多功能,它們把很重的東西捲起來,在海邊更是有趣了,它可以給你當噴泉。

  大象是很溫柔的、善良的,保護動物就象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我們應該呼籲所有的人都來保護動物,尊重它們,瞭解他們,和動物成為真正的朋友。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9

  《最後一頭戰象》是我在寒假時看的最後一本書。這是一本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不亞於人類,它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這是我讀沈石溪動物小說的體會。

  這本書分部分,分別是象、豬、熊。裡面發生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老虎竟然做了豬的保鏢,一隻警犬戰勝了一頭大象……

  從這本書裡,我明白了動物學的“鑄定式記憶”,知道了最大的熊是棕熊,悟出了動物與人之間的情感。象牙、熊掌和熊膽雖然很值錢,甚至每樣有一個就成了億萬富翁,但是眼看動物就要死去,你心不慚愧嗎?

  最讓我感動的,是豬板塊的《野豬王》裡面說了一隻家豬,又做了野豬,後來經過教訓,又重當家豬的事。從這篇說明了動物也能知道人的心意,而人,卻一直在破壞著動物的自由,破壞美好的情感,更破壞了美麗的風景。

  合上這本書,我想:人,能不不做到保護自己的地球媽媽,不再傷害動物嗎?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0

  今天,我讀完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作品生動傳神,動物個性鮮明,每一個故事都精彩紛呈,令我百看不厭,愛不釋手。

  我感觸最深的是“象冢”,我又看了一遍,合上書,我久久難以入睡,彷彿看到母象巴婭正在認真、仔細地為它茨甫搔癢,用長鼻子為他汲水,用巨蕉為他扇涼,她甘願為他犧牲一切,無怨無悔。它茨甫盡情地享受著,他也毫無保留的寵著、愛著她及她的孩子,他們是那麼幸福,那麼和諧。然而這一切卻被隆卡打破了,為了王位,他給了它茨甫致命一擊,儘管他是那麼愛他。結局是殘酷的,也是美好的,相親相愛的他們鼻子纏綿在一起,走向了生命的盡頭。

  巴婭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她溫柔、美麗、善良,對它茨甫忠誠,愛得真摯、死心塌地;疼愛寶貝兒子,傾其所有,付盡母愛。

  威猛的它茨甫登上王位三十年,久經沙場,英勇無畏,在年老體衰時,卻被最忠實的親密助手置於死地,真是防不勝防啊,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優勝劣汰。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也是一樣,一定要堅持不懈、發憤圖強。如果你不思進取,就會像它茨甫那樣,被無情的趕出去。

  隆卡的聰明勇敢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要被任何困難嚇倒,要用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我,創造明天的輝煌!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1

  也許我的理解太天真,太幼稚了。

  象,如果以前讓我給這種動物排上我所理解的詞,我會一如既往地說“大象笨重、髒髒的,一點也不可愛!”每次媽媽帶我去動物園玩,我都會跟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去看大象,海豚嘛,它可靈活了,我想看它的表演!

  的確,我不喜歡看見大象。它那長長的鼻子,蒲扇耳,象牙我都喜歡,但討厭的而是它的整體。那笨重的身軀——不過我對大象的好感也不是全無。我喜歡坐在大象背上,居高臨下的感覺,很不錯……

  可是……也許因為教科書上的這篇課文《最後一頭戰象》,讓我深刻感到:大象應該也有優點啊!看完文章後,我對大象的感覺不再只是笨重、髒髒的。反而還多了幾項“有靈性、重情義、英勇。”

  大象屬於哺乳綱,長鼻目,象科。是世界上的陸棲動物,主要外部特徵為柔韌而肌肉發達的長鼻和扇大的耳朵,具纏卷的功能,是象自衛和取食的有力工具。長鼻目僅有象科1科共2屬2種,即亞洲象和非洲象。亞洲象歷曾廣佈於中國長江以南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現分佈範圍已縮小,主要產於印度、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地區也有小的野生種群。非洲象則廣泛分佈於整個非洲大陸,喜歡群居。

  象棲息於多種生境,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群居,雄獸偶有獨棲。以植物為食,食量極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壽命約80年。一些象已被人類馴養,視為家畜,可供騎乘或服勞役。象牙一直被作為名貴的雕刻材料,價格昂貴,故象遭到大肆濫捕,數量急劇下降。

  大象也挺有趣的嘛!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2

  《最後一頭戰象》是沈石溪寫的關於一頭戰象走向死亡的歷程。我讀過以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思緒萬千。這本書講了作者沈石溪在西雙版納插隊時聽到和看到的一頭大象嗄羧的故事。嗄羧是一頭戰象,它的同伴在和日寇作戰的過程中全部犧牲,只有奄奄一息的嗄羧被好心的村民們救了回來。在西雙版納一個小村寨裡,嗄羧受到了村民們的善待,過上了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就當嗄羧預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它讓人們幫它找到了作戰時的象鞍,象鞍上殘留著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跡,混合著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的奇特的氣味;象鞍的中央有一個蓮花狀的座墊,四周鑲著一圈銀鈴,還綴著杏黃色的流蘇,經過26個春夏秋冬的風霜雨雪,雖然已經有點破舊了,卻仍顯得沉凝而又華貴。嗄羧披掛著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嗄羧向這個村寨的人們一一告別之後,戀戀不捨地永別了生活了26年的村寨,去尋找它最後的歸宿。

  看到這裡,我們也以為它是去找古老而神秘的象冢去了,作者甚至還想跟著去拿些象牙,發筆小財。可是當作者一路跟著嗄羧,沒有找到那古老而又神秘的象冢,卻被嗄羧帶到了26年前與同伴一起與日寇戰鬥的地方。它的同伴們犧牲後都埋葬在了那裡,嗄羧認為自己是他們中的一員。奄奄一息的嘎羧用象牙給自己挖好了最後的歸宿,與同伴們長眠在了百象冢。

  合上書,我深深沉浸在對戰象嗄羧的崇敬之情中。它僅僅是一頭普普通通的大象,但它的血肉是有靈魂的,是令人崇敬的……這頭大象,曾在戰場上倖存,而現在,卻又在自己的家園中等待著死亡的到來。其實,這頭戰象也許很懷念這裡的,他和他的主人共同生活了十幾年,而現在,說一聲再見又談何容易。雖然說大象不是人,大家都認為動物沒有情感,但是,沒有情感的鳥媽媽又為何為小鳥拼了命的找食物?沒有情感的蜘蛛母親又為何犧牲自己餵飽自己的孩子?其實,這就是愛,這就是情感。雖然戰象嗄羧死去了,永遠離開了我們,但它的行動卻震撼了我們的心靈,留在了我們的心裡。“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並肩戰鬥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使我熱淚盈眶。象竟有如此靈性!它可能覺得,當戰爭來臨時,它和同伴一起並肩作戰,多麼勇猛,它只是有幸被救,要不然,它也將葬身在此地了。它此時此刻一定又回想起了那場殘忍的鬥爭;那場戰爭奪去了它多少同伴的生命,它可能也會覺得,活著時是戰友,死去了那更是永遠的戰友。我們雖然體會不到它的心有多痛,但是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戰友永恆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複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最後一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迴盪著,很久,很久……大自然裡的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包括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也包括那頭戰象。所有生物都會死亡,這並不令人感到恐懼。而這頭戰象選擇的死亡方式,卻讓我感到吃驚和讚歎不已。那頭戰象臨死前也沒有忘記找到它的象鞍,說明它沒有忘記它是個戰士。這隻戰象選擇了獨自走向象冢,將自己掩埋。這是多麼具有靈性的生命啊!冥冥中它知道死期已經來臨,它選擇了有自尊地死亡,它選擇了永遠和自己的戰友在一起。

  啊!大象,它們的友情竟有這般力量;大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長久。作為人類更應該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些有益的事情,用真誠的心對待人、對待事,讓你周圍的人都能夠感受到那股熱情、那片善心,多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才能在曲終人散時讓別人記住你的點點滴滴。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3

  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它那粗壯的大腿、有力的鼻子多少有些令人恐懼。可自從我看了沈石溪寫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後,我讀懂了大象溫柔的一面。

  第一篇“給大象拔刺”便讓我印象深刻。大象雖聽不懂人類的語言,卻能感受到人們的恩情,最後還把蜂蜜送給赤腳醫生作為報答。一頭不會開口說話的大象,卻懂得知恩圖報,使我不得不對大象肅然起敬。其實,動物與人類的感情也隨時隨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在2016年2月6日,臺灣發生了大地震。多棟樓房倒塌,許多人被壓在廢墟中。其中卻發生了感人的一幕,一隻小貓守在受困的7歲小主人身邊,一直叫喚,最後迎來了消防員,成功解救7歲的小主人。回想這篇報道,再聯絡這個故事,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動物與人類間的深厚感情。看來,動物也是講感情、通人性的!

  不僅如此,大象還非常看重與同伴間的情誼。“要是我們在這裡撿象牙,只怕是蓋了新竹樓要起火,買了牯子牛也會被老虎咬死啊!”這是文中的一句話,雖然是短短的一句,但卻說出了象與象之間深厚的友誼:最後一頭戰象與其它象兵埋葬在一起,共同憎恨當初日寇侵佔緬甸的場景。而撿一顆象牙,就破壞了這份情誼,所以會被上天報復。

  或許,我們在書上、電視節目裡,看到過成群的大象攻擊人類的景象。是的,大象的確有報復心理,但它們不會無緣無故去攻擊人類,一定是人類破壞了大象家族的生存環境,它們才會實施報復。人們常常會因為一副珍貴的象牙而冒一次險,最終遭到大象的報復。但在我看來這是罪有應得。人類犯錯在先,必然會遭到大象的懲罰。所以不要以為大象很恐怖,而要先反思我們自己的行為。沒有人類購買精美的象牙飾品,沒有那些個喪良心的買賣,就沒有殺害!

  在動物身上,我們能看到純潔高尚的一面,它們的某些品質反而是我們人類要學習的。讓我們用塔西佗的一句名言時刻警示自己,不再傷害動物朋友——“即使是兇猛的野獸,如果總關在籠裡,也會失去自己的勇猛本性。”讓我們共同來保護可愛的、智慧的動物們,還它們藍天碧水,還它們自由寧靜。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4

  今年暑假,媽媽為我買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沈石溪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我們購買了他的《第七條獵狗》、《退役軍犬黃狐》、《最後一頭戰象》、《狼王夢》、《獵狐》、《斑羚飛渡》、《鳥奴》、《老鹿王哈克》、《紅奶羊》、《再被狐狸騙一次》、《混血豺王》等。

  看了他的作品,我為他寫的那些通靈的動物感動不已。

  我非常喜歡看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近,我讀了他寫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象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遲鈍、很笨拙,其實它卻十分機靈,而且記憶力驚人。經過訓練,象可以學會不少技藝,還會成為最溫順,最聽話的動物,真令人驚奮。其中第二篇故事就是《最後一頭戰象》。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動物小說。記敘了曾經在抗日戰爭中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頭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來到打洛江畔緬懷往事,憑弔戰場,最後在埋葬著戰友們的“百象冢”旁刨開一個坑,莊嚴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我原以為,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夥伴,只是普通的動物。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後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體會到村民對戰象的友好、戰象對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對逝去的戰友的深切懷念,感受人與動物之間以及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5

  我覺得之前的大象是一種非常輕鬆,愉快的動物。但是,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自己像一個人的身體也有感情,誰有恩於它,就必須上報。誰是不好的,這也是記在心裡。

  《最後我們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四三年抗日民族戰爭時,象兵奮勇殺敵,立下一個不少透過戰功。然而,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就在這些民工進行搬運控制大象屍體時,意外地學生髮現問題還有就是一隻名叫嘎羧的公象還在自己喘息著,於是為了人們把它運回村寨,養好傷後它整天在村裡閒逛。

  讓我深刻感受到的是“戳破大象“。在那個暴風雨的夜晚,一隻受傷的大象闖進了我的房子,給了它一條繃帶來治癒受傷。當爸爸媽媽看到的時候,他們非常感謝我,然後當我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時,大象一家也給了我幫助。

  他們讓我感受到父母的愛有多偉大。他們願意為他們的孩子犧牲一切,他們孩子的生命比他們自己的更重要,想想我媽媽在早上和黑暗中為我做飯,我從一群憤怒的大象中知道,人們已經失去了動物對人類的信任,這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囚禁大象,然後放它們走。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感受?

  現在,我呼籲:請愛護採取行動,動物,大自然給了我們對待朋友,讓動物和人類的友誼繼續吧!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6

  在一個愉快的下午,我坐在椅子上,喝喝茶,細細品味這個有趣的,從來沒有閱讀的故事輪胎“之類的最後一戰”上。

  這是我國關於學生一頭戰象嘎羧的故事,當它明白我們自己大限將至之時可以回到祖傳家冢迎接死亡,但嘎羧沒有他們這麼做,而是選擇去了很多曾經與同伴進行浴血奮戰的戰場,挖了一個坑,讓自己企業歸還大地,與夥伴相聚。

  在我最初的印象中,大象沉重,勤勞,溫順,有時甚至易怒,但在這個故事中,我意識到大象是善良和感性的,讓我感到特別深刻的是這樣一個場景:在太陽炙烤下的碳化鼻子,粗糙的礁石之吻和親吻的鐵刺繡顏色,很長一段時間,在他抬起頭之前,朝著地平線,那一輪紅色的日出,震耳欲聾的咆哮,“佛羅里達佛羅里達”,在那裡無數複雜的情感,與憐憫,痛苦和羞恥交織在一起?我想他是為了紀念英勇與敵人戰鬥的場景,血流成河的壯觀場面,此時此刻他正在呼喚他的同伴,告訴他們我來自羧基,我願意永遠與你們同在,我們在戰場上灑下鮮血的這片土地上,在這個“光榮”的'墓地裡長眠。

  動物也有感情,它們懂得感恩,懂得犧牲,它們之間有愛,友誼和親情,這些感情是如此深刻,如此持久,有時甚至有些人甚至不平衡,在大象和大象之間,有著如此偉大的感情和高貴純潔的心靈。那我們呢?為什麼不珍惜動物,與它們和平相處呢?不要讓最後的戰象成為現實。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最後一頭戰象》。

  看完後,令我最欣賞的是《給大象把刺》,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先生去森林裡,正走著,遇到一家象,他們的小象在哭,他的媽媽讓給兒子拔刺,醫生把小象的腳翻過來,醫生看了看,把他的刺拔了出來,他們的爸爸媽媽看見了,非常感激,過了一個月,醫生來到家,咚的一聲從天上掉下來一個很大的蜂蜜,醫生想:大概是上次給一家子鄉治病的吧!

  這篇故事讓我最感動是:他的媽媽為給兒子治病不惜一切。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8

  有本書,令我印象很深,那本書是——《最後一頭大象》。講述了:有一頭奇蹟般生活下來的戰象,在臨死前向主人要回了象鞍,回到象冢的故事。

  從中,我得到了很多的知識,如:在大象臨死前一個月左右的時候,自己就會知道,並去象群的象冢,我還知道象牙非常的珍貴,非常的值錢,每一個象群都會有一個墓地……我知道的當然不止這些。

  讀完後,我覺得,這頭戰象真像人一樣,“遠走他鄉”又迴歸“故里”(自己戰爭的地方),非常重感情。

  由此讓我體會到:書,就像一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讓我們汲取更多的智慧;書,就像一夜扁舟,載我們在知識海洋中遨遊;書,就像一位智慧嚮導,帶我找到知識的源泉;書……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19

  我讀了沈石溪的《最後一頭戰象》這本動物小說,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最讓我印象深的就是《給大象拔刺》這章,主要說的就是:小象的右前腿受傷了,公象和母象因為愛子親切,便到路上劫持一個人來替小象看病。如果誰替小象看病時弄疼了小象,公象和母象就會採取最強的措施來對付他。

  從這章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公象和母象對小象濃烈的父愛和母愛。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愛。這個愛就在我們家裡,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爸爸媽媽。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20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書叫《最後一頭戰象》,書的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書裡的故事發生在西雙版納。

  這本書主要講了曾經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象兵,在抗日戰爭中與日寇打了激烈的一仗,八十多頭戰象紛紛受傷死亡,唯一一頭倖存的公象叫嘎羧,被好心的村民收養了。嘎羧老了,快要死的時候,跋山涉水趕往當時的戰場,和曾經的夥伴們葬在了一起。

  讀了這本書,讓我非常的敬佩和感動。我原本覺得大象是很笨拙、很遲鈍的動物,可是沒想到它卻很聰明,而且還很通人性,很忠誠。小說中對嘎羧的描寫非常的生動細緻,讓我覺得它真的像英雄一樣。其實小動物都是有靈性的,他們都很善良,也希望和人類做朋友。我的家裡就有一條小狗叫卡布,我們已經在一起共同生活了4年了,現在已經像家人一樣了。卡布能和我一起玩耍,被爸爸媽媽批評了也會害怕,有外人來的時候會提醒家人,讓我覺得很多動物和人類真的可以和諧的相處。

  如果動物都有這麼豐富的感情,那麼我們人類就應該更加愛護動物,保護大自然。可是人類有時不愛護它們,有的甚至還任意的捕殺動物,讓一些珍稀動物都瀕臨滅絕了。我覺得大家要行動起來吧,愛護生靈,保護動物,保護生態平衡,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21

  假期我讀了《最後一頭戰象》這本書,作者是沈石溪,沈石溪是動物小說大王。

  故事講了:人們打仗時,用大象來做他們的坐騎,大象總是無辜的被傷害,戰爭結束後,當人們清理大象屍體時,發現戰象嘎羧還活著,人們將它的傷治癒。嘎羧覺得自己一天天的衰老了,它帶著它戰鬥時的象鞍,前往神秘的“象冢”。

  大象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不管戰鬥多麼激烈,戰象們一點都不害怕,從來都沒有退縮,接受人們的指令向前衝,即使受了傷,它們也要堅持。它們從沒有為自己著想。

  看完整本書後,讓我覺得:動物也是有感情的,它們有時也能和我們和平相處,我們不要故意去傷害它們,野生動物需要我們保護,我們不能肆意虐待它們,更不能去殺害它們。我希望將來人類真的能和動物做朋友,和平相處,共同營造生態平衡。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2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最後一頭戰象》,讀完這本書,我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國“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他的作品都是描寫動物的,已出版作品五百多萬字。他曾獲得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等等。他的作品有《紅奶牛》《第七條獵狗》《獵狐》……《狼王夢》是他寫的一本很著名的書,獲第二屆全國少年兒童優秀圖書一等獎。而我最喜歡其中的《最後一頭戰象》。

  《最後一頭戰象》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有一頭戰象,它的名字叫嘎羧,它是唯一一頭存活的戰象,其他的戰象們都犧牲了。有一天,它披上了象鞍,準備又一次要踏上它去搏殺戰場的道路上。它來到一片空地上,這就是儲藏象冢的地方,它的戰友們就埋葬在這裡面。嘎羧跳進一個大坑裡,奮力地倒土,挖呀挖呀,直到挖到了天黑,然後它躺在大坑裡,眼睛閉上,和它的戰友相伴於此。讀到這裡,我感受到嘎羧非常想念自己的戰友,想著當年和戰友一起在戰場上拼殺,死也要死在戰場上。它是多麼令人尊敬。

  從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一個重情重義、勇敢頑強的嘎羧,我們今後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23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最後一頭戰象》。其中《棕熊的故事》最讓我感動,它裡面講:沈石溪和強巴在小山溝裡找到一個樹洞,樹洞裡躺著一隻小棕熊,他們害怕金貓吃了小棕熊,所以他們將小棕熊帶回了觀察站,還給小棕熊起了個名字,名叫小麗麗。沒想到母熊找不到小棕熊,便跟著氣味來到了觀察站,正好小麗麗睜開眼睛第一個見到的是沈石溪,便把他永遠記到了心中。母熊撞柵欄撞得很厲害,沈石溪只好依依不捨的將小麗麗交給母熊。誰知小麗麗怎麼弄也老把沈石溪放在心裡,母熊便想謀殺沈石溪,當母熊正要殺沈石溪時,小麗麗便跳進瀑布,裝作要被沖走的樣子,這時,母熊看見了它,飛快將它拉上了岸,但回去時,母熊被雪豹謀殺了,小麗麗便逃回了觀察站,又和沈石溪跟強巴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了一起。

  嘎羧是西雙版納傣族首領的象兵軍隊中的一員,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八十多頭象兵幾乎全部犧牲了,嘎羧成為唯一僅存的一頭戰象。在傣族村民們的照顧下,它一直活到了五十多歲,比其他戰死的大象多活了26年!嘎羧是一頭受人尊敬和照顧的戰象,它平時待人慷慨厚道。但是終於有一天,嘎羧變老了,在它生命的最後時刻它身披象鞍,告別了生活過的傣族村寨,經過爬山涉水,找尋到了自己曾經一起戰鬥過的地方,緬懷過曾經激烈戰鬥過的戰場後,它選擇了和自己的戰友們埋在了一起!

  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從沒想過大象竟然這麼神奇,有和人一樣的思想感情。我以前覺得這種大型動物看上去有點傻笨,甚至有些恐怖,現在看來有些動物一點也不那麼愚蠢和懦弱,相反,它們很友善、勇敢!我以後一定要善待動物、愛護動物,不戲弄和欺負他們!

  讀《最後一頭戰象》有感 篇24

  這本書的作者是沈石溪,原名沈一鳴,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動物小說創作,代表作品有《第七條獵狗》、《紅奶羊》、《狼王夢》、《混血貂王》、《鳥奴》、《最後一頭戰象》等,深受青少年喜愛。

  這本書主要講了抗日時剩下的最後一頭戰象嘎駿,當它感覺自己老了,它拿出自己的象鞍,自己去迎接死亡。我和養象人波農丁,偷偷跟在嘎駿後面,想挖象牙發一筆橫財。可嘎駿沒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裡,而是在以前戰鬥過的戰場旁邊的草地上,在抗日後戰士們埋葬戰象的百象冢旁挖了個坑,與戰友們埋葬在了一起。

  “它沒有到神秘的遙遠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百象冢挖了個坑,和曾經並肩戰鬥過的戰友們葬在了一起。”

  大自然神奇又偉大,可以讓我們從許多的動物們中學到知識和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善待這些動物朋友們。共同守護大自然給我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