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彙總10篇

科學活動教案

【必備】科學活動教案彙總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現植物的種子,初步瞭解種子的特殊傳播途徑。

  2、嘗試分類記錄種子傳播的方式。

  3、對於植物的繁殖和生長充滿好奇心和興趣。

  活動準備:

  1、帶領幼兒去農村參加尋找秋天的活動。和幼兒一起收集農村比較常見的植物。

  (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

  2、多媒體課件《種子旅行記》

  3、各種種子、記錄表等。

  活動過程:

  一、尋找、發現種子,感知種子的特徵。

  1、談話匯入,引出主題。

  提問:上次我們去農村旅行,在田野裡,你看見了什麼?尋找到了什麼?

  今天這些小客人來我班旅行了,瞧,它們來了?(出示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

  2,尋找、發現種子。

  a、帶著問題進行第一次探索活動:蒲公英、蒼耳和刺毛球、豌豆莢的種子藏在哪裡呀? 把它們的種子找出來。

  b、幼兒互相交流:

  剛才你找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

  蒼耳的種子藏(豌豆的種子長)在哪裡?它們的種子是什麼樣的?

  教師小結種子的特徵,瞭解種子的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

  二、探索瞭解,感知種子的傳播方式。

  1、帶著問題進行第二次探索活動:猜猜它們是怎樣來到我班的呢?

  讓幼兒玩蒼耳、蒲公英、刺毛球、豌豆莢等。玩過後教師提問:剛才你玩了什麼?你是怎麼玩的?蒲公英為什麼飛起來,為什麼蒼耳可以粘在頭髮上?

  2、欣賞故事《種子旅行記》

  逐步展示課件。

  (1)欣賞課件第一、二段:瞭解種子靠風和動物的傳播方式。

  誰帶蒲公英去旅行?為什麼風能幫它?它的種子最後怎樣了?

  經驗轉移。蒼耳渾身長滿刺,誰會幫它傳播種子?

  (2)欣賞課件第三段:瞭解其它(糞便、水、植物的自身彈力等)傳播方式。

  (3)教師小結,拓展經驗:蒲公英身體輕輕靠風來傳播;倉耳身上有刺,它粘在的動物的皮毛上去旅行;有些硬硬的小種子被鳥吃表後不消化,能隨糞便排出來;還有些種子成熟以後,果實外皮裂開,種子透過自身彈力把自己彈出去旅行;蓮蓬象小船一樣能浮在水上,它的種子可以靠水傳播;)

  3、嘗試分類記錄種子傳播的方式。

  第三次分組探索活動:教師出示另外一些有趣植物提問:它們傳播種子需要誰的幫助呢?

  (1)出示表格,講解操作要求,

  (a)先認識一下傳播標記。(b):認識一些種子(這是什麼?西瓜籽是怎麼傳播的?我們把它貼在相應標記的下面。)

  (2)幼兒探索記錄,教師巡迴指導。

  (3)幼兒講解自己的操作表格,教師評價小結種子傳播的方式,提升幼兒的經驗。

  三、觀察、照顧種子,感知種子的變化。

  延伸活動中把種子種植在教室的自然角,讓幼兒觀察、照顧種子,感知種子的變化。(大自然的植物真奇妙,它的生長過程又是怎樣的呢?讓種子在我們班安家,讓我們來照顧它們吧!)。

  附表格:

  人類播種標記 風傳播標記 動物傳播標記 水傳播標記

  種子實物貼上(西瓜籽等) 種子實物貼上(蒲公英等) 種子實物貼上(蒼耳等) 種子實物貼上(蓮蓬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一、 活動目標:

  1、 探索吹泡泡的製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發生變化。

  2、 積極投入活動,大膽嘗試,能用語言表達操作的過程。

  3、 感受成功的快樂,對科學小實驗產生興趣。

  二、 活動準備:

  1、水桶、洗衣粉、洗潔精、肥皂粉、洗髮水、水。

  2、各種吸管、抹布。糖、醋每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教師對每組吹泡泡,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來引起幼兒興趣,幼兒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緒,都試著來抓泡泡。)2.師:你們也想吹泡泡嗎?那麼,我們一起來做好嗎?

  (在這個環節中,激發了幼兒自己製作吹泡液的願望。)3.師:做吹泡液需要用什麼呢?

  教師:原來洗衣粉、肥皂、洗髮水、沐浴露、洗潔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後都能製作成吹泡液。

  二、幼兒實驗(一) 嘗試製作吹泡液1. 師:老師準備了肥皂粉、肥皂、洗髮水、沐浴露、洗手液(邊說邊出示)你們可以任意選一種來製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幹淨又快,而且用完的東西都能放回原處,做成功後馬上回到座位上,好嗎?

  (在製作吹泡液材料的選擇上,我大量幼兒在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東西。透過操作獲得相關的科學知識經驗,就是這些東西都能製作吹泡液。同時滲透了操作常規,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操作習慣。)2. 幼兒實驗。

  (在製作過程中,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製作的材料,透過自己的實驗瞭解了製作吹泡液的方法。)3. 師: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經制作成功了?

  (1) 你是用什麼材料製作吹泡液的?怎麼做的?

  (2) 和他一樣,用XX來製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誰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麼製作的呢?

  (3) 有沒有不成功的呢?那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吧!和幼兒一起觀察他的吹泡液來找不成功的原因,並想出解決的辦法。

  教師請不成功的幼兒把吹泡液拿上來觀察,請其他製作成功的幼兒來原因。你是用什麼製作的?

  師:那怎麼做才能作成功呢?

  師:好,那過一會你再試一下!還有誰沒有成功?我們來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麼製作的?

  師:誰來幫他想辦法?

  師:那你再試一試!還有誰沒有成功的!你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讓我來試著吹一下,好嗎?(老師在試吹的過程中吹出了泡泡。)師:這是怎麼回事?

  師:應該怎麼吹呢?

  師:好,用他們教你的辦法再來試一試!好嗎?

  (二) 嘗試用不同的管子來吹泡泡,發現問題。

  1. 師:這次我們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別來試吹泡泡。你們猜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會一樣嗎?(請幼兒猜想)師:好,那就來試試吧!剛才吹泡液沒有製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麼原因,趕快該一下再來試吹,好嗎?

  2. 幼兒試吹。

  師:為什麼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為什麼兩根細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樣呢?

  (三) 嘗試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發現問題。

  1. 師: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樣東西,在試吹一下,看看有什麼變化?

  2. 師出示生活中經常看見的食糖和白醋。

  師: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種,看看有什麼變化?記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 幼兒實驗4. 師:你們都試了嗎?

  (1) 誰放了什麼?(放了糖)你們有什麼發現?

  (2) 誰放了醋?你們有什麼新發現?

  三、 結束:

  引起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1. 師:吹了那麼多次的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什麼形狀的?一般的情況下泡泡吹出來都是圓的,但是比克曼世界裡的氣泡吹出了不同形狀的泡泡來,我們一看吧!

  2. 幼兒觀看《比克曼的世界》。(內容:氣泡吹出不同形狀的泡泡,有方形的、有拱形。)3. 師:泡泡還可以吹出方的和拱形的。吹泡泡好玩嗎?但是泡泡吹出來會怎樣?有個小哥哥,他有好辦法不讓泡泡破,我們再來看看!(看錄象)(內容:小哥哥戴著羊毛手套來玩吹出來的泡泡,既不破,又能拍。)4. 師:我也來試試!(老師把吹出的泡泡,用穿著毛衣的胳膊去拋抬)為什麼泡泡沒有馬上破而且還在跳舞呢?請你們也回去試試,再來告訴大家!

  (透過電教化的手段,激發幼兒新的興趣。通常情況下,泡泡吹出來是圓的,但是泡泡有時吹出來不一定都是圓的。在改變一定的條件下,泡泡還可以吹出其他的形狀。)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1、活動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和興趣。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幼兒對肥皂感興趣,他們喜歡到水龍頭旁玩肥皂,而且覺得好玩,抹了再抹、搓了再搓,愛不釋手;在區角活動中,許多幼兒模仿成人洗衣服,有的還繫上圍裙,拿拼塑當作肥皂,抹呀、搓呀,很認真、很專注、很開心。

  2、把空間留給幼兒,讓他們真正“親身經歷真實的研究過程”。既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材料、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多種感官,親身感受和體驗,發現肥皂的特性和功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勞動的快樂。

  3、活動中注意與其它領域的聯絡,有機整合。如:複習1和許多等。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肥皂的主要特性和用途。

  2、嘗試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和發現問題。

  3、體驗勞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不同形狀和顏色的肥皂、海綿、積木若干;一定數量的小衣服(選擇顏色鮮豔、薄又易洗的布,裁成平面的小衣服);《健康歌》CD片;與幼兒人數相符的防水背心(彩色塑膠袋)。

  2、情景準備:洗衣坊(在室外陽臺根據幼兒人數擺放相應數量的裝水大臉盆、肥皂盒、晾衣繩、夾子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出示髒衣服寶寶,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重點: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說出肥皂能使衣服寶寶變乾淨。

  師:今天老師請來許多朋友,你們看是誰呀?

  幼:衣服寶寶。

  師:我們來數一數來了多少衣服寶寶?

  幼:1、2、3、4、……許多許多衣服寶寶。

  師:咦?白色的衣服寶寶怎麼啦,為什麼在哭呢?

  幼:想媽媽了、有人打她、很髒……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先說說衣服寶寶為什麼哭,然後老師和幼兒一起安靜聽衣服寶寶說——我全身都弄髒了,很難受,你們能幫助我,讓我變乾淨嗎?

  師:誰最棒,能想出好辦法讓衣服寶變乾淨呢。

  幼:洗一洗、用肥皂洗……

  二、找肥皂

  1、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在裝有不同形狀和不同顏色的肥皂、海綿和積木的筐裡尋找肥皂。

  師:肥皂能把衣服寶寶變乾淨,那肥皂寶寶藏在哪裡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看誰最棒先找到。

  幼:好!師:找到了嗎?

  幼:我找到了!

  師:真的是肥皂嗎?你怎麼知道它是肥皂呀?引導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發現什麼?

  幼:有點粘、有點滑、香香的、綠色的、黃色的……

  師:你找到什麼樣肥皂?進一步讓幼兒邊找邊感知自己找到的肥皂的形狀、顏色和氣味,並引導幼兒將找到的肥皂輕輕的放進肥皂盒裡。

  師:小朋友都找到肥皂,真棒!給自己鼓鼓掌吧!

  [反思:幼兒在日常生活動中都有接觸肥皂,對肥皂的感知基本上無意識的。此環節有意識讓幼兒在幾種物體中透過自己已有的經驗尋找肥皂,發現肥皂與其它物體的差異,感知肥皂的特性;同時,幼兒也初步運用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等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遊戲:糾錯

  師:小朋友真棒!都找到了肥皂寶寶,老師也來試一試,看看能不能找對,要是找對你們就鼓掌,要是找錯你們就幫助我。

  幼:好!師:我找到了找到了(海綿)!

  幼:不對,不對,錯了!

  師:為什麼?

  幼:軟軟的是海綿,肥皂比較硬……

  師:找到了(積木)!

  幼:不對(幼兒看起來又著急又開心)……

  師:硬硬的,為什麼不對?

  幼:那是積木,肥皂有味(香的、臭臭的、像大蒜會刺鼻子……)

  師:這個真香呀,是奶油蛋糕嗎?我吃一口吧!

  幼:不能吃,不能吃,那是肥皂!

  師:噢!這是肥皂不能吃!謝謝大家幫助我!(幼兒很開心很激動給老師鼓掌)

  師:我自己再找一次吧。

  幼:對了,對了!(老師再次找對時幼兒開心的笑聲和響亮的掌聲融合在一起)

  [反思:遊戲糾錯主要是提供師幼互動這樣一個平臺,體現幼兒和教師都成為活動的主體,教師與幼兒之們是平等的;透過老師與幼兒互換角色,老師找肥皂,幼兒來幫助老師,改變傳統幼兒被動接受知識,增強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幼兒在活動中增強自信,體驗幫助別人的成就感和快樂。另一方面,透過糾錯幼兒進一步學習鞏固對肥皂特性的認識]

  三、給衣服寶寶洗澡

  1、說一說洗衣服的方法。

  師:肥皂找到了,那怎麼洗才能把衣服寶寶洗乾淨呢?請幼兒說或請個別幼兒表演:抹皂、搓、漂一漂、擰乾、晾起來等,提示洗衣服時不能用手揉眼睛。

  [反思:此環節重點引導幼兒使用肥皂的方法,洗衣服的一些要點,請個別幼兒示範,幼兒之間更有共鳴,易理解。]

  2、老師和幼兒都穿上防水背心,一起到洗衣坊洗衣服。

  師:肥皂沾了水,摸起來怎麼樣?

  幼:肥皂會跑、滑滑的……

  師:衣服抹上肥皂,搓一搓看到什麼?

  幼:泡泡……請幼兒將洗好的衣服拿到晾衣繩這邊,用夾子夾衣服的兩邊把衣服晾起來。(大部分幼兒不會夾,需要老師幫忙,可以請幼兒互相幫助,晾好衣服。)

  [反思: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創設情景、提供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互動、磨合中感受知識、獲得經驗。此環節讓幼兒親身體驗中感知肥皂遇水的特性:滑滑的、有很多泡泡等,幼兒活動中還發現新問題,如:肥皂抹多漂不乾淨,抹少洗不乾淨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豐富感性經驗;幼兒在體驗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四、感受勞動成果,做個愛勞動的健康寶寶。

  師:小朋友都過來看看,衣服寶寶多幹淨呀!衣服寶寶變乾淨了多開心,他們說謝謝小朋友,你們真是個愛勞動的健康寶寶。現在我們來跳個健康操,使我們身體更棒!老師與幼兒一起跳健康操後跟衣服寶寶說再見。(大部分幼兒開心舞蹈,跟衣服寶寶說再見,但也有一小部分幼兒捨不得放下手中的活,專心在洗呀、搓呀。最後請配班老師與他們一起活動。)

  活動反思:

  幼兒在音樂中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用舞蹈表達自己勞動後快樂的心情,當部分幼兒捨不得放下手中活,還在專心洗呀、搓呀時,老師沒有按自己的意願強求幼兒,而是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給幼兒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較好滿足幼兒探究的慾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透過探索活動,進一步瞭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幼兒對於"影子"這一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

  活動重點:

  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

  透過做影子小實驗,發現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

  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主題,激發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為什麼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後來被什麼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

  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瞭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迴指導

  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透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遊戲

  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牆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延伸活動:

  佈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遊戲,使孩子們能發現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大小,粗細,高矮,多少與三隻熊的關係。

  2.樂意為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隻小筐筐、6個蘋果,畫有三隻熊的底板、ppt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小熊一家,透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匯入:小朋友們都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今天,有一家的'小動物來我

  們這做客,你們猜猜會是哪家小動物呢?看看他們是誰?(小熊的一家)那小熊的一家都有誰呢?(爸爸、媽媽、寶寶)

  2.哪個是爸爸?為什麼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為什麼?

  那哪個是媽媽呢?媽媽長的怎麼樣?媽媽比誰高,比誰矮,所以媽媽長的不高也不矮。

  二、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透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導語:三隻熊在幹什麼呢?它們要吃早餐了,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三隻熊今天吃的早餐是什麼。(蛋糕、玉米、蘋果、蜂蜜)吃早餐前要準備餐具,出示ppt碗。

  2.看哪個給爸爸的?(最大的)什麼顏色的?(紅色)說一下理由,為什麼要給爸爸最大的。

  3.哪個給寶寶呢?(最小的)什麼顏色的?(藍色)

  4.那最左邊的綠色的給誰?(媽媽)

  5.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

  6.教師小結:三隻大小不一樣的碗,最大的給爸爸,最小的給寶寶,不大也不小的給媽媽。有了餐具開始吃早餐了。

  三、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1.第一樣東西吃什麼呢?看好了,(蜂蜜)

  2.你知道哪瓶蜂蜜是給爸爸吃的?為什麼?三瓶瓶子一樣嗎?(不一樣)中間的瓶子最高,所以要給爸爸吃。

  3.那哪瓶給熊寶寶吃?為什麼?

  4.哪瓶給熊媽媽?為什麼?

  5.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對吧?(對)

  四、情境“分玉米”, 感知“粗”、“細”

  1.引導語:接下來要吃第幾樣東西啊,(第二樣)第二樣早餐是什麼?剛剛

  蜂蜜瓶子有高有矮的,我們一下子就看出來了。這次吃的東西,它們長的一樣高的,(出示:玉米)你們看都是一樣高的是嗎?一樣高的玉米,哪個給爸爸吃,哪個給媽媽吃,哪個給寶寶吃,誰會分一分呢?為什麼?三根玉米一樣長,為什麼第一個要給爸爸。

  2.透過肢體語言引導幼兒感知“粗”、“細”

  那這個除了說胖,還有一個詞叫粗 。(動作提示),慢慢的,就變……(動作收緊)細了

  3.教師小結:你看這三跟一樣長的玉米,可是它的粗細不一樣,粗的玉米看上去,是多還是少?(多)粗的看上去要多一點,那細的呢,看上去要少一點,你們現在明白了嗎?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分的對不對。

  五、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明確要求:接下來要吃什麼呢?(蘋果)數數看,一共要吃幾個蘋果?6

  個蘋果給三隻熊分,到底怎麼分呢?你們可要聽好了。

  2.熊爸爸要吃得多一點,熊寶寶要吃得少一點,熊媽媽要吃不多也不少。

  3.老師在後面給你們準備了一個小筐筐,裡面放了6個蘋果,請你把蘋果分給三隻熊,插在哪兒呢?插在紅線上面。明白了嗎?做好了就放在桌上。

  4.幼兒走到桌邊進行操作活動。教師重複講述要求:三隻熊都要有的吃,要全部分完。熊爸爸要吃得多一點,熊寶寶要吃得少一點,熊媽媽要吃不多也不少。

  5.幼兒操作好回到座位上。

  6.評價:找出不同答案,進行對照分析。

  看看老師找了幾種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哪個對,哪個不對,為什麼?請做錯的幼兒上來重新擺放。

  六、情境“分蛋糕”

  1.引導語:想一想還有一樣什麼東西沒分,(蛋糕)。

  2.開啟ppt我們來看看怎麼分。

  3.結束:熊寶寶一家在小朋友的細心分配下,肚子也吃飽了,它們要休息了,我們小朋友也休息一會兒吧。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熟悉五官的位置,瞭解五官的名稱,能用“xx,xx在這裡”講述。

  2、傾聽指令,正確指出五官的位置。

  活動準備:

  空白的臉譜和五官的磁性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空白的臉譜圖片,引導幼兒認識五官及位置。?教師:這是什麼?臉上缺少什麼??教師分別出示五官圖片貼在黑板上,帶領幼兒說出五官名稱。?教師:我們的臉上有幾張嘴巴?幾隻眼睛?幾隻耳朵?幾個鼻子?他們在我們臉上的什麼地方?請個別幼兒上來將五官的磁性圖片,貼在空白的臉譜圖片上。

  2、遊戲活動:嘴巴嘴巴在這裡?教師介紹遊戲玩法。教師:全體幼兒拍手,教師做發令者:xx,xx在哪裡?全體幼兒邊指邊說:xx,xx在這裡。(最後一拍時, 用手指相應的部位)?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開展遊戲,鼓勵幼兒邊說邊指相應的五官。也可以與個別幼兒玩遊戲。

  延伸活動:

  教師指導幼兒在指五官的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幼兒指釦子、褲子、小腳、肩膀、口袋、膝蓋等。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2、體驗探索聲音遊戲的樂趣。

  3、對聲音現象感興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聲音課件、 各種瓶罐、沙子、玉米粒、碎紙、豆子、曲別針等填充物。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PPT出示聲音城堡的圖片,提問:這是什麼地方? 今天老師就帶小朋友去聲音城堡玩一玩,那裡有很多好玩的遊戲。

  二、感知、探索、發現

  1、遊戲一、聽一聽。 傾聽和辨別生活中的聲音。

  幼兒傾聽玻璃碎、警笛等生活中熟悉的聲音,說一說是什麼聲音。

  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奇妙的聲音。

  2、遊戲二、玩一玩。

  操作一(1)、教師隨手拿一個瓶子,藏背後用手輕輕敲打,問:咦,這又是什麼聲音?

  (2)、教師出示各種瓶罐、玩具等,引導幼兒自由的選擇喜歡的瓶瓶罐罐操作。教師觀察並適時指導,儘量不限制孩子的玩法,讓幼兒盡情探索。

  共同梳理和交流:你的瓶子發出什麼聲音?你是用什麼辦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你還發現了什麼?(可以讓幼兒示範操作自己的發現)。

  操作二(1)、出示曲別針、玉米粒、碎紙等填充物,幼兒填進空瓶,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發出聲音。

  (2)、再次梳理和交流:這次,你的瓶子又發出什麼聲音,你是怎麼玩的?

  (3)師: 聲音城堡真好玩,小朋友的發現可真多。原來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3、遊戲三、找一找。

  你知道嗎,我們的身體也能發出很多不同的聲音。

  請幼兒想辦法用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聲音。如拍手、跺腳等。

  三、延伸活動:帶領幼兒戶外散步,聽聽周圍有什麼聲音。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發展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2、探索複製指紋的方法,萌發多樣探索的意識。

  3、初步激發對科學、創造和探索自身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小紙片、顏料、印泥、橡皮泥、鏡子、抹布等。

  趣味練習 剪手指甲

  活動過程

  一、觀看手指,提問交流。

  1、請大家提出自己的問題。

  2、引導幼兒觀察手指,進行相關的經驗交流,如:上面的線長得怎麼樣?

  二、操作體驗

  1、討論:怎樣將指紋複製下來,讓別人觀看?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複製指紋,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紋等。

  三、觀察比較

  1、介紹自己是怎樣複製指紋的,滲透多元探索的意識。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論。

  四、拓展內化

  1、討論:除了指紋與別人不一樣,還有什麼也是與人不同的?

  2、討論:指紋有什麼用?

  五、教師介紹有關警察用指紋破案的事和指紋鎖的好處,激發幼兒對科學和創造的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目標:1、嘗試用多種工具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將黃豆從大米中分離出來,是快捷、方便的工具。3、能運用記錄表記錄自己的猜測和實驗結果,對探索活動感趣活動準備:

  黑板、紀錄表,幼兒標記貼,五個澡盆,內放大米和黃豆,漏勺、勺子、筷子、夾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個活動過程:

  1、以廚師阿姨遇到的問題匯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師:廚師阿姨今天遇到了一個麻煩,她把黃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誰來想一想辦法,用什麼方法可以幫阿姨將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和表達)2、幼兒根據工具進行猜測並進行記錄師: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麼呀?(出示工具)請你猜一猜,這些工具中哪一種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黃豆從大米里面分出來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講述)師:(出示記錄表)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標記貼到這種工具的下面。(幼兒記錄自己的猜測)3、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師:究竟哪種工具又快、又方便呢?老師要請小朋友自己動手來試一試。注意每一種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過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種,最後把你的小標記貼在記錄表的小手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注意提醒幼兒每種工具都要嘗試,最後再記錄結果。重點觀察、指導幼兒使用漏勺,探索用法)4、結合記錄表集體討論,發現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將黃豆和大米分開師:剛才,我們用了各種工具來分黃豆。試過以後,你覺得那一種工具最快、最方便?為什麼漏勺能很快、地把黃豆分出來,而且看不見一粒米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使用漏勺的?(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講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師小結:原來,漏勺上有許多的洞眼,當我們用漏勺去盛米和黃豆時,米就會從洞眼中漏下去,勺子裡只留下了黃豆。當漏勺中盛了米和黃豆時,我門只要用手輕輕地左右晃動,就能讓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來了。所以,漏勺是我們今天分黃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賽:分黃豆師: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場有趣的分黃豆比賽,男孩子一組,女孩子一組,用漏勺將剩下的黃豆和大米分開,看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多!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培養幼兒與同伴分享國慶節旅遊的快樂事。

  2. 讓幼兒瞭解旅遊中怎樣保護環境。

  3. 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 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1. 幼兒旅遊照片若干。

  2. 環保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分享趣事。

  1. 國慶長假剛結束,有些小朋友就急忙想告訴老師他們都去了哪些好玩的地方,可是如果只說給老師一個人聽多沒意思呀,今天大家一起來說說你去了什麼地方?

  2. 幼兒分享交流自己的長假趣事。

  3. 教師小結:剛才你們說的真好,老師國慶節也出去旅遊了,可是我卻遇到了不高興的事,你們想知道嗎?

  二. 旅遊中怎樣環保。

  1. 我在旅遊途中看見很多被丟棄的餐巾紙、空酒瓶、易拉罐被扔在路邊,清潔工叔叔和阿姨都忙得來不及清掃。(出示圖片)

  2. 你們說說這樣旅遊會開心嗎?

  3.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4. 教師講“在旅遊中應當怎樣保護環境?”提問:你們能做到嗎?

  5. 小結:我們都來做文明小衛士,開開心心、乾乾淨淨地旅遊吧。

  活動反思:

  上課時,關注小班幼兒做實驗的習慣養成。培養小班幼兒做什麼事要有序,細心,認真觀察,並耐心傾聽老師的講解。注意輔導個別動作能力較差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