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活動教案>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彙總10篇

科學活動教案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彙總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背景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強調讓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要求教師盡力做到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保意識。”“樹”在我們周圍生活中隨處可見,秋天樹葉飄落的現象激起了幼兒的好奇心,他們拾來美麗的樹葉,提出了許多問題。為滿足幼兒的探究慾望,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觀察樹葉,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特徵。

  2、透過遊戲,強化幼兒對樹葉的認識,體驗遊戲的樂趣,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3、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透過觀察樹葉的變化,讓幼兒認識落葉樹、長青樹的主要特徵。

  活動難點:正確區分、記錄常綠樹、落葉樹的樹葉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幼兒觀察過周圍各種樹葉

  2、材料準備:錄音機、磁帶、電視機、VCD、碟子、環衛工人服裝、掃帚、撮箕、課前幼兒自制樹葉掛飾、記錄卡、樹葉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幼兒安靜入坐,與幼兒一起做指五官的遊戲。

  基本環節:

  一、以秋風姐姐送禮物的形式引出主題,引導幼兒認識長青樹和落葉樹的主要特徵。

  1、播放錄音—風聲。

  師:(神密地)聽,什麼聲音,(風聲)怎麼這麼大的風啊?(秋風姐姐上)

  師:秋風姐姐來啦!秋風姐姐送來禮物後,從另一側門出。

  師:秋風姐姐,你怎麼走啦?

  2、引導幼兒認識落葉樹和長青樹的主要特徵。

  (1)認識落葉樹的特徵。

  師:(發現禮物),這是什麼?開啟來看看(出示樹葉)

  師幼談話。

  師:你們在哪裡見過樹葉?

  幼兒:街道邊、山上……

  師:那你發現樹葉這段時間有什麼變化?

  幼兒:變黃了、變紅了、落下來了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呢?

  幼兒:秋季

  小結:對了,秋天的時候樹的葉子要變黃、變紅,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發芽、長葉,這類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落葉樹

  (2)認識常綠樹的特徵。

  (出示另一包樹葉)教師開啟,讓幼兒觀察,說出名字,它叫萬年青。

  小結:像萬年青樹一樣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這類樹叫常青樹。

  二、播放課件,幫助幼兒區分長綠樹和落葉樹。

  師:老師做了一張VCD,我們來看看教師與幼兒一起看碟片,說出樹的種類,邊看教師邊用紅外線批示畫面,幼兒說出常綠樹的樹葉一年四季樹葉都是綠綠的;落葉樹到了秋天,就會變黃、變紅,而且還會從樹上掉下來。(暫停碟片)

  三、談話後帶上課前自己做的樹葉掛飾,引導幼兒再次區分並記錄

  1、與幼兒談話,放VCD。引導幼兒做吊飾,並記錄落葉樹和常綠樹

  2、幼兒操作:小朋友自己選擇吊飾,作好記錄,教師分別指導。

  小結:大家都做得很好,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們把吊飾送給老師客人,讓他們也美一美,然後到肖老師這兒來,我們玩遊戲,好嗎?

  四、播放VCD,觀察落葉樹樹葉飄落的姿態,師幼談話

  師:有風的時候,樹葉怎麼樣?(有風時擺動、在空中飛舞、在地上轉圈、打滾……)

  師:風停了呢?(睡在地上),對,有的葉子黃了,也要從樹上落下來。

  五、遊戲:掃落葉

  師:我們來做遊戲《掃落葉》,你們扮樹葉,好嗎?播放風的錄音,幼兒扮樹葉,在有風和無風時用肢體語言來表現秋葉的樣子。

  結束環節:教師扮環衛工人,清掃樹葉(幼兒)出教室。

  活動延伸

  觀察幼兒園裡的樹,分出它們的種類,繼續開展拾樹葉及樹葉的手工活動。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我透過幼兒看VCD,讓幼兒聯想到自己觀察到的風吹葉落,外出秋遊等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睡在地上的情景,幼兒就能模仿、想象樹葉飄動的姿態。掃樹葉遊戲,讓幼兒用各種肢體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幼兒在遊戲中創造性地表現美,自我欣賞,從而獲得參與活動的滿足感。整個活動幼兒是透過看、聽、唱來完成的,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和動作協調能力,同時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幼兒的情感得到了滿足。為此,我將以《綱要》為指導,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如果在這個課前組織幼兒參加一次秋遊,效果會更好,更能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幼兒的活動將更加豐富和深化。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按多種特徵給動物進行正逆排序。

  2、積極參與操作活動,感受排序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桃子和小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初步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1、引出話題。

  提問:看這是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你們喜歡吃嗎?

  森林裡的小動物也想吃。看看是哪些小動物,請你們來說一說。

  2、瞭解動物的主要特徵。

  引導提問:你們看這是長耳朵的小兔,還有什麼樣的小動物呢?

  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徵排序

  1、按動物的高矮、長短排序。

  師:五個小動物都想先吃到桃子,讓誰先吃好呢?他們決定比一比。

  (1)按個子的高矮排序。

  引導提問:長頸鹿把脖子挺得高高的。(教案來源:)你們猜,他會說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耳朵的長短排序。

  長頸鹿正要去吃桃子,可猴子說:"這樣不行"。

  引導提問:猜猜看,兔子會說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先吃到桃子?

  小兔子吃到桃子了嗎?有沒有小動物反對呢?

  (3)按尾巴的長短排序。

  "這樣也不對"猴子大喊了一聲。

  引導提問:猜猜看猴子會說比什麼才能讓 自己先吃到桃子?

  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提問:猴子有沒有吃到桃子呢?

  "不行!"河馬使勁地跺著腳說。

  引導提問:剛才長頸鹿要比個子的高矮,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猜猜看這一次大肚皮的河馬會要求比什麼呢?它會怎麼說?

  3、按動物的高矮、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排序。

  "不行!"這時一點不起眼的毛毛蟲大喊了一聲。

  引導提問:毛毛蟲那麼小,猜猜看,他會想比什麼才能讓自己得第一呢?

  毛毛蟲得了幾個第一?是怎麼比的?

  教師小結。

  三、品嚐桃子

  四、拓展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孩子對星期一有所瞭解,知道第一天來上幼兒園是星期一,最後一天是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在家休息兩天。但不知道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的順序。所以制定此活動,讓幼兒知道星期的順序。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快樂地參與學習活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方面:錄音機,錄有童話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磁帶一盒。星期轉盤遊戲的課件,星期轉盤操作材料若干套(與幼兒小組數相同)。

  幼兒知識經驗準備:學習了7以內的序數和鄰數,透過掛曆、檯曆對星期時間概念有初步瞭解。

  活動過程:

  1、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複習序數:出示1~7數字娃娃(排列無序),請幼兒幫助數字娃娃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並講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個數字娃娃,老師出示大寫數字表示。

  (2)鞏固鄰數:以數字娃娃找鄰居的遊戲形式進行。

  例如: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鄰居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鄰居。幼兒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鄰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鄰居。

  2、新授: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

  (1)聽文學作品《星期媽媽和孩子們》的童話故事,第一遍老師口頭講述故事後提問,童話的名稱及故事裡講到誰?她想幹什麼?幼兒回答後,老師交代本節課新授內容是認識星期,並提出以下問題,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它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請幼兒邊聽故事錄音,邊思考。

  (2)聽錄音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放錄音同時隨故事情節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星期日至星期六的順序),然後請幼兒回答以上問題。 需要強調的是: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最後一個孩子是誰?讓幼兒幫星期妹妹排隊,明確星期的順序性。

  (3)轉盤遊戲:找鄰居(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可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標指到星期X,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X的兩個鄰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兩個鄰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遊戲反覆進行4~5次。

  突出強調:星期六的鄰居是誰呢(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3、幼兒操作活動 :轉盤遊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標所指星期X的兩個鄰居是星期X和星期X。(意在讓幼兒透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概念。)

  4、 分組進行角色遊戲:找鄰居。 幼兒和爸爸媽媽做遊戲,每組7個人拉成圈,邊轉邊說: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著星期日先發問,我是星期日,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日,星期日,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六和星期一。 接下去由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六順序提問,方法同上,遊戲延續進行。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的感知來初步瞭解水果。

  2、發展幼兒初步的探索精神。

  3、培養幼兒愛吃水果的良好飲食習慣

  材料提供:蘋果、香蕉、葡萄若干,水果藍一隻

  活動過程:

  1、設定情景:和幼兒一起唱《好孩子有禮貌》,師:剛才歌裡唱了好孩子要有禮貌,今天見到我們的客人老師要問聲好。今天除了有客人老師,還有誰來到了我們班裡了?(出示兔媽媽玩偶)兔媽媽家的水果園豐收了,今天她要請大家吃好吃的水果。可是在吃之前她要先來考考小朋友,請你猜猜兔媽媽今天給小朋友帶來哪些水果?(出示水果的PPT拼圖)

  2、引導幼兒利用各種感官感知水果的顏色和形狀。

  剛才你們猜出了水果拼圖,那我們的兔媽媽究竟帶了什麼水果來呢?(老師揭開被布蓋著的果籃請小朋友看。

  (1)分別請幼兒說一說:蘋果、香蕉、葡萄是什麼樣子的?(顏色、形狀、味道、口感)當他們被切開了或者剝開來又是什麼樣子的(果肉是什麼顏色的?有沒有果核?)

  引導幼兒講一講吃水果有什麼好處?培養幼兒養成愛吃水果的好習慣。

  小結:每種水果的味道都不一樣,但都有營養。多吃水果對人的身體有好處。

  3、請幼兒玩拼圖進一步感知水果

  現在兔媽媽要請大家吃水果了,你們想知道會拿到什麼水果嗎?答案就藏在這個拼圖上,請小朋友拼一拼,拼出什麼水果就可以得到什麼水果。

  幼兒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請幼兒說說還認識哪些水果,並品嚐水果的味道。

  剛才小朋友都拼出了拼圖,現在請小朋友先去洗洗手兔媽媽要把好吃的水果分給大家吃。

  活動反思:拼圖是孩子們愛玩的桌面遊戲之一,它鍛鍊了幼兒的觀察、推理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秋季是各種水果集中上市的季節,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對此有強烈的感知。將水果與拼圖聯絡起來就生成了科學活動《好吃的水果》當然活動中還設計了看、吃水果等環節以喚醒幼兒日常對三種常見水果的記憶,加深幼兒對這三種水果的感知。以小兔做客為引線使各個環節連貫暢通、逐步深入。並增強了活動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中國的茶文化是我國的代表特色之一,而家鄉安康的茶文化也是淵源流長,幼兒園的孩子們對茶的認識不多,這次學習透過看、聞、品,讓孩子對三種茶有了初步的認識,看——看茶葉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後狀態、色澤的變化,聞——茶葉的香味,品——感受幾種茶葉的口味,全面地讓孩子感知了解。

  活動目標

  知道家鄉盛產茶葉。

  在觀看茶葉製作過程和飲茶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的茶文化。

  活動準備

  各種茶葉若干、杯子、透明茶壺等

  茶葉製作過程PPT

  活動過程

  1、觀察茶葉,小組交流

  (1)請幼兒拿出家裡帶來的茶葉,看一看,聞一聞,互相說以自己帶來的茶葉的名稱,是什麼地方產的,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味道怎麼樣。

  (2)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綠茶、紅茶和花茶,請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三種茶葉的不同。

  (3)小結。

  2、出示PPT

  教師講解,幼兒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

  3、品茶

  教師給每組幼兒分別倒一點綠茶和紅茶,請幼兒觀察顏色、聞清香,然後品嚐,說說喝兩種茶的不同感覺。

  教師沖泡茉莉花茶,請幼兒品嚐,說說和錢兩種茶有什麼不同。

  4、小結 活動反思

  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厚,也調動了孩子的基礎經驗,看到過爸爸、媽媽喝茶,和今天的學習聯絡後也有一些自己對茶的認識。這裡將茶道的展示新增並放在延伸環節是讓孩子將對茶的認識的延續,激起他們新的學習的慾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冰的特點,豐富詞彙光滑,寒冷,透明,易碎。

  2、遷移也有經驗,探索冰中取寶的方法。

  3、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感。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每人一塊冰放在盤子裡,字卡光滑,寒冷,透明,易碎,冰花樹(冰中凍有幼兒非常喜歡的玩具或糖)兩三棵。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冰的特點。

  1、出示冰:看看盤子裡有什麼?讓幼兒認識字冰。

  2、引導幼兒用手摸摸冰,感覺怎樣?(滑滑的,很冷)認識字光滑,寒冷。

  3、拿在手裡用鼻子聞一聞,有什麼氣味?用嘴嘗一嘗是什麼味道的?(無味)。

  4、看一看是什麼顏色的?(無色)。

  5、實驗:用書看物體和用冰來看物體,哪一個看的見哪一個看不見?說明冰是透明的。

  6、仔細看一下手中的冰和開始老師給你的冰,是變大了呢?還是小了?變成什麼了?

  教師小結冰的特點:冰是無色、無味、光滑透明的東西,容易化成水。

  二、情景教學:讓幼兒感知冰易碎的特點。

  教師收拾桌子,故意讓冰掉在地上,讓幼兒看一看,冰怎麼了?(碎了)

  三、探索活動“冰中取寶”

  1、出示冰花樹,讓幼兒看一看上面有什麼?是什麼形狀的?每人去取一個你喜歡的冰花。

  2、看一看冰花裡面有什麼東西,你喜歡嗎?就想辦法把它拿出來吧。

  3、幼兒自由取寶,教師觀察記錄不同的取寶方法。

  4、經驗交流梳理:請幾個幼兒說一說,做一做他是怎麼取寶的。(把冰放在水中融化,把冰塊敲碎,用小手捂冰,用小錘砸冰———————)

  5、再取寶一次,要求幼兒用最快最好的方法取冰中之寶。

  四、吃或玩自己取出的寶,體驗成功感。

  說一說你取出了什麼寶貝?高興嗎?

  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和內容的設計,接近孩子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順應了孩子們的需求和興趣,所以孩子們樂於參與。活動材料的準備充分,符合目標的需要,特別是活動前,將孩子心愛的玩具凍於一大塊冰中,增強了孩子主動探究的願望和積極性。

  整個活動的指導,教師遵循了科學活動的新理念:幼兒是主角,他們按照自己設計的思路進行大膽的、主動的嘗試與探究;教師則更多的是鼓勵、關注、等待與支援。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玩泡泡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形狀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圓的,體驗玩泡泡的樂趣。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的吹泡泡工具,已配好的溶液。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幼兒邊聽音樂邊進入吹滿泡泡的活動室。

  師:歡迎小朋友們來到泡泡樂園。耶!

  師:剛才,你們看見了什麼?它是怎樣的?(看見了圓圓的泡泡)

  師:你們喜歡吹泡泡嗎?(喜歡)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吹泡泡?師生共體吹泡泡(圓形的玩具)

  2,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新的吹泡泡玩具,你們看看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老師依次出示吹泡泡玩具)

  幼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心形、五角形。

  老師:你們猜一猜,用這些玩具吹出的泡泡可能是怎樣的?

  老師:我們再去吹泡泡,用它們吹出的泡泡跟你們說的到底是一模一樣的嗎?

  老師:你們發現了什麼秘密嗎?請個別幼兒說說你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驗證)

  老師:“真的是這樣的嗎?”老師壓扁其中一個再次提問,“這樣的圖形吹出的泡泡會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原來啊各種各樣形狀的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圓的。

  3、遊戲:吹泡泡

  老師:“你們還想不想玩啊?我們到外面去玩,看看泡泡在陽光下面是怎樣的?

科學活動教案 篇8

  目標:

  1。鞏固紅、黃、藍、綠4種顏色的認識。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和參與活動的興趣。

  準備:

  1。課件、故事《顏色精靈》、紅旗一面

  2。每組房子4間、膠水、擦手布、紅、黃、藍、綠4張不同顏色的門和窗若干。

  過程:

  1。 小朋友老師帶你們到顏色王國去玩玩

  1) 看課件,講故事,讓幼兒初步感知4種不同顏色。

  顏色王國裡有紅、黃、藍、綠4個顏色小精靈,他們都住在一棟漂亮的小樓房,他們一直都是好朋友,每天開心的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有一天小朋友和顏色小精靈玩以後,將顏色小精靈送錯了房間,到了晚上4個小精靈在房子裡吵了起來。“紅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 “綠色你為什麼住在我的房間裡?” ……4個顏色小精靈越吵越兇,最後誰都不理誰了,顏色國王知道了這件事情馬上來到了顏色小精靈住的房子裡,用魔法幫助顏色小精靈回到了自己的房間,4個顏色小精靈這才安靜的睡覺了。

  2) 利用課件讓幼兒練習為顏色精靈匹配對應的顏色,並進一步認識4種不同的顏色。

  第二天,小朋友又來找顏色小精靈玩,但是沒有找到顏色小精靈,他們想請小朋友幫助他們一下。

  紅色的小精靈住在什麼顏色的房子裡?(紅色小精靈住在紅色房子裡)那麼他們的窗戶和門應該是什麼顏色呢?(門和窗戶是紅色的)那麼我們一起喊喊,看看他是不是在紅色小房子裡,(喊:紅色小精靈快出來吧)現在我們再看看他的門和窗是不是紅色(黃、藍、綠)的。

  2。 遊戲《找朋友》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助他們裝飾了漂亮的門和窗,可是隻有他們沒有朋友很孤

  單,我們幫他們找一些朋友和他們一起做遊戲。

  1) 介紹遊戲規則和安全要求。

  紅色小精靈喜歡紅色的夥伴,藍色小精靈喜歡什麼顏色的夥伴呢?……我們的屋子比較小,小朋友在幫小精靈找朋友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要慢慢走,不要擠,要學會等待、互相謙讓,注意安全)

  2) 幼兒為顏色精靈找朋友

  3) 評價活動

  小朋友你們都幫小精靈找到了朋友,讓我們一起像小貓一樣,走到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家,看看我們為他找到了那些朋友。

  3。 幼兒操作活動《顏色匹配》

  現在顏色小精靈都找到自己的家,小精靈說:“小朋友

  棒!,這麼快就幫我們找到家,謝謝你們。” 現在我們還想和小朋友玩個遊戲,在玩遊戲之前要請小朋友幫幫忙,小房子的門和窗沒有顏色,想請小朋友幫忙貼上和房子相同顏色的'門和窗。他們的窗戶和門的顏色要與他們的衣服顏色一樣。紅色(藍色、黃色、綠色、黑色、白色)小精靈的門和窗應該是什麼顏色呢?

  1) 幼兒以組為單位為小房子的門和窗匹配顏色,教師巡迴個別指導。

  2) 幼兒作品展示

  3) 幼兒活動評講。

  小朋友我們先看看是不是每個小朋友都幫小精靈貼對了門和窗,一組一組檢查,小朋友真不錯,都幫紅色小精靈找到了紅色的門和紅色的窗……

  4。 延伸活動為教室外面的小精靈找家。

  小精靈很感謝小朋友幫他們找到了這麼多的夥伴,還為他們裝飾了這麼美的房子,教室外面有一些小精靈他們迷路了,我們一起去把他們送回家吧。

  5。 教師語言引導結束活動。

科學活動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在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之中,充當四種角色:

  ①組織者:為學生創設和諧、愉快的氛圍,組織學生實驗;

  ②探究者:做一名好奇心很強的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究;

  ③發現者:仔細觀察實驗情況,並認真傾聽學生交流,發現學生實驗中的問題;

  ④指導者:當學生探究感到困惑時,要及時指導。

  設計意圖:教師最大的成功是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如若一味地牽引,則是剝奪了學生自我發展的權利,因此教學中,我給予學生極大地探究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在開放中組織,在參與中指導,讓探究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

  【活動目標】

  使學生透過實驗增加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難點】

  ①分組彙報實驗現象:

  在彙報時,要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如:小玻璃瓶在水中有的灰上浮,但有的組會下沉,這就要讓學生把瓶子拿出來,再做實驗,然後觀察,會發現有的瓶子沒有蓋,水進去了,就沉下去了……

  ②思考總結:

  讓學生認真觀察上浮和下沉的物體,發現這些物體的特點:

  上浮的:輕,是用木頭、塑膠、泡沫等材料做的;

  下沉的:重,是用玻璃、金屬、石頭等材料做的。

  設計意圖:材料是活動的基礎,為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時間提供材料是大有學問的。教師提供的材料,必須經過仔細選擇:既簡單,能為每個孩子開闢一條探究之路;又要豐富,讓孩有可能透過各種各樣的路子去探索;還要有結構,能在探究中體現學生的獨創性

  【活動準備】

  教師出示探究問題:

  ⑴小玻璃瓶在水中上浮,用什麼辦法讓它沉下去?

  ⑵橡皮在水中下沉,用什麼辦法讓它浮上來?

  學生分組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有興趣的可以探究兩個問題。

  2、制定探究計劃

  首先由小組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如讓小瓶下沉的方法有:灌水,灌沙子或裝石子,把小瓶綁在石塊上……

  然後小組彙報交流,完善探究方案。

  設計意圖:設計實驗方案既減少了實驗的盲目性,又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孩子們設計的實驗也許是稚嫩的,站在科學的高度上講也許是不太科學的,但是學生在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時,初步的學會了科學的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有利於實驗方案更趨於科學可行。

  3、分組探究

  在學生分組探究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探究過程,在學生探究出現問題需要幫助時,出出主意,還要關注學生獨特的實驗方法。

  4、表達與交流

  彙報實驗情況要注意以下三點:

  ⑴要讓學生邊演示邊彙報;

  ⑵讓學生說清實驗步驟和方法,尤其是說清從失敗到成功的實驗過程。

  ⑶在學生交流時肯定學生的多種方法,尤其是有創意的方法。

  我預設的交流情景:

  生:我們小組研究的是:讓橡皮泥浮上來。我們是這樣做的,橡皮泥做成小片(下沉)——捏薄點兒(下沉)——捏 得更薄(沉、漏了)——再捏(先浮後沉)——捏成碗狀或船形(浮)——放入曲別針(仍然上浮)

  師:透過捏你們發現橡皮泥有什麼變化?

  生:橡皮泥的形狀變了。被捏成了船的形狀。

  師“形狀變了,就可能改變物體的沉浮。坐過船嗎?鋼鐵做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是什麼道理呢?

  生:改變了鋼鐵的形狀。裡面是空心的。

  師:還有什麼方法讓橡皮泥上浮嗎?

  生:我們把橡皮泥粘在木塊上,也會上浮。

  生:粘在乒乓球上也上浮。

  師:藉助比橡皮泥輕的物體也能讓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設計意圖:全班交流的過程是學生髮散思維的過程,許多閃光的思想火花會在交流中產生,教師不應該滿足於“沙+黃豆”的交流層面,而應該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小蘇打+白醋”生成新物質的研討層面,這樣才能使不成熟的想法更成熟起來,在相互交流中,會使學生的想法更科學,認識更完善。

  三、拓展活動,嘗試解決實際問題

  1、揭秘:透過以上的兩次實驗探究,讓學生揭開 課始 兩個塑膠球一浮一沉的秘密。

  2、潛水艇實驗;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模型,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潛水艇自由上浮和下沉的秘密,並說明道理。

  3、設計打撈沉船方案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教育要體現STS目標,即科學—技術—社會與生活的聯絡,這個活動能讓學生體驗到科學為生活服務,讓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四、實驗設疑,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師出示沉浮子:“水中的小瓶能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一個位置”,這太奇怪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小瓶有什麼秘密,還是水有什麼特殊?……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有趣的實驗現象,會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探究繼續下去。

科學活動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胡椒生長在哪裡》是一本很有知識性、圖文並茂的繪本,書中眾說紛壇的答案中滲透著遊戲的元素,使原來乏味的問題有了濃濃的趣味,符合大班孩子思維方式,引發了大班幼兒好奇,探究的慾望,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在遊戲的過程中既讓孩子理解了繪本的知識內涵,同時也逐步的培養著孩子的集體榮譽感。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藉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畫面細節及文字的觀察理解繪本內容,獲得相關的新經驗。

  2、在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並激起不斷探究的願望。

  活動準備:

  繪本ppt,幼兒遊戲用的小紅旗,記號筆,記錄紙

  活動過程

  ——你能看懂上面寫了什麼嗎?

  ——(?)這是什麼符號?代表什麼意思?

  ——這些小朋友在幹嘛?你怎麼知道的?

  小結:有問題就要有答案。

  1、 揭示答案,分析判斷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回答,(第一位。。。)

  ——你覺得誰的答案正確?肯定嗎?都同意嗎?

  ——讓我們來揭曉正確答案,他們的回答有沒有正確的?你覺得第幾位小朋友回答正確的?為什麼?

  2、 觀察圖片,捕捉細節,提出問題並嘗試回答

  ——看看這幅畫你有什麼問題嗎?

  (引導幼兒根據畫面的細節進行提問,必要時老師進行啟發,如:這是什麼季節?冬季裡它應該幹什麼?)

  ——看看圖片上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裡面的小朋友怎麼回答的?你同意嗎?你有答案嗎?

  3、 觀察畫面,尋找答案

  ——看看書裡的答案是什麼?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小結:我們可以從書中的圖片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從文字中找到答案,關鍵是要仔細觀察,積極動腦才能找到答案。

  4、 遊戲:小博士

  ——書裡還有很多問題,比較難,你們怕不怕?我們就來個小小的遊戲,做做“小博士”想做小博士的就要聽清楚遊戲要求。

  ——講清楚遊戲的規則

  (1) 遊戲分三組,每組5個幼兒,每組抓鬮一個題目

  (2) 除了該小組幼兒回答外,其他幼兒可以參與。

  (3) 答案分3分、2分、1分小旗

  (4) 搶答結束後算出小組總分,決出勝負。

  ——遊戲中師生共同驗證答案,幼兒獲得新的經驗。

  5、 經驗遷移

  ——書上的問題很多,我們生活中的問題也不少,我就碰到一個問題,讓你們來幫忙找到答案(夏天,為什麼小狗的舌頭伸在外面?)

  ——你們有問題嗎?來考考我們的好朋友,也可以考考我們的客人老師!

  (幼兒提問,師生共同探討答案)

  小結:從一本好看的書中我們發現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也透過我們的努力找到了答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會有稀奇古怪的問題,等著我們去發現和尋找答案,你們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