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孝道> 家風孝道的作文(通用7篇)

家風孝道的作文

家風孝道的作文(通用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風孝道的作文(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風孝道的作文1

  “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家風是什麼?你家有什麼家風?”這些問題,很多人就會傻眼了。不用擔心,今天我就想跟大家一起談談家風。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著壞,這一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這個壞名聲會一下子在街坊鄰居間傳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沒有人願意和這家人交往。這時候再想改,就來不及了。可以說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這家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讓他們走得更遠!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不僅僅是物資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們家是個大家庭,姥姥、姥爺和舅舅一家與我們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從沒有因為家庭瑣事紅過臉,爭吵過,這在小區裡傳為佳話。爸爸是壩上人,不喜歡吃海鮮,但對姥姥做的紅燒魚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姥姥給爸爸吃紅燒魚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姥姥盛情款待給爸爸做了一大條紅燒魚,放了很多糖,爸爸咬著牙吃下,姥姥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裡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姥姥姥爺的,用爸爸的話說,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姥姥姥爺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爸爸媽媽總是耐心勸說,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姥姥姥爺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說,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著他們來。爸爸還常說,孝敬無底線,就是說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家風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弘揚民族精神。

  家風孝道的作文2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我們家的家風是:百善孝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的美德——孝道。

  我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尤其奶奶得了精神方面的疾病,常常喜怒無常。可是爸爸、媽媽從來都計較,總是耐心服侍奶奶,為奶奶做好吃的,逗奶奶開心,一有空就陪爺爺、奶奶。不僅如此,爸爸、媽媽也教育我和姐姐要孝順爺爺、奶奶,不能頂撞他們,吃飯的時候一定等全家人坐齊才動筷。

  有一次放學回家,我特別餓,飯菜已經擺好,可奶奶又犯病了,說什麼不上桌子吃飯,我就想先吃。媽媽看見了,把我叫到院子裡,批評了我。然後對我說:“奶奶很不易,現在卻是這樣,我們應該好好照顧她,不能冷落了她呀。記著:百善孝為先,這可是我們的家風啊!”接著,媽媽又說:“奶奶最喜歡你,你快哄哄奶奶,讓她吃飯。”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回到屋裡,我就哄哄奶奶,奶奶終於笑了,並和我們一起吃飯。

  受家風的影響,我和姐姐像爸爸、媽媽一樣孝敬爺爺、奶奶,同時也孝敬父母,不讓父母為我們操心,一有時間我們姐弟倆就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辛勞的父母稍稍清閒些。

  其實,孝敬父母很簡單,如:他們累了,我們搬把椅子給他們坐;他們渴了,我們倒一杯清茶給他們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我們就以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他們。

  “百善孝為先”,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這良好的家風一直傳承下去,從小做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風孝道的作文3

  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我家的家風是孝”,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要我時刻記住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無論在家裡還是在社會上。並且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講述古代孝敬老人的故事如“臥冰求鯉”“扇枕溫衾”“行佣供母”“親嘗湯藥”。那些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上埋下了“孝”的種子。

  我的外婆是個高血壓患者。記得一次外婆因為血壓高導致頭暈,繼而嘔吐起來,我急忙跑過去拍拍外婆的後背,遞給她餐巾紙,還給她拿來熱毛巾,倒來熱開水,然後把外婆扶上床喂她吃藥,最後我給爸爸,媽媽打了電話,直到他們趕到家。不知怎的那次外婆說話時眼淚竟噙在眼眶中,也許由於我的存在,外婆感到無比的欣慰吧!這事被鄰居們知道了他們都誇我是個孝順的孩子。

  還有一個晚上,媽媽身體不舒服。爸爸正在燒飯,我說:“爸爸,我上去陪媽媽了啊。”爸爸說:“好,你趕快去吧。”我走到媽媽旁邊說:“媽媽你要喝水嗎?要吃藥嗎?”媽媽說:“我不要,我就躺一會兒吧。”我說:“媽媽,您睡吧!”

  媽媽醒來後,我說:“媽媽,你睡了好長時間了。”媽媽說:“謝謝你一直陪著我。”爸爸對我說:“你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快吃飯吧!”

  家風也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是人民的家,這個家風就更重要了。在我看來,更為重要的是他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的風氣決定了它的衰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是一個強國。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風孝道的作文4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我家的家風就是——“孝”,孝敬長輩、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

  想必小黃香溫席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小黃香九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把自己所有的愛都傾注在父親身上。天冷了,他就給父親暖被窩,等父親的被窩暖熱了再回到自己冰冷的被窩裡;天熱了,他給父親鋪涼蓆、扇蚊子,讓勞累了一天的父親睡個安穩覺,自己卻滿頭大汗。

  讀完小黃香的故事,我突然腦海中閃現出爸爸的身影,平時爸爸工作很忙,但是一有時間就回老家探望爺爺奶奶。有一年爺爺生重病住院,爸爸為了照顧爺爺,幾天幾夜沒有離開爺爺的病床,人消瘦了許多。

  每年到冬天燒暖氣的時候,爸爸總會親自把爺爺奶奶接到我們家來,噓寒問暖,還會和他們聊聊老家的人和事,每當這時,爺爺奶奶都會很興奮,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而且只要爸爸晚上有時間,就堅持給爺爺洗腳。並且總是先調好水溫,親自把洗腳盆端到爺爺跟前,細心的問水溫合不合適,然後一邊和爺爺聊天一邊搓洗著,每當這時爺爺都會露出幸福、滿足的微笑,這個畫面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

  爸爸對我說:有愛的孝才是百善之首,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會愛他的父母!由愛發出的孝是無條件的,是發自內心的。這種愛會在家庭中滋養成長,化成為濃重的孝,讓孝成為一種愛的傳遞,讓我們都不知不覺愛著自己的父母。

  “百善孝為先”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

  家風孝道的作文5

  “百善孝為先”,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懂事起爸爸媽媽就教導我做人的道理,在家孝順父母,在校尊敬老師。

  家,給予我們溫暖,是避風的港灣。一個良好的家風對每個人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就像春風一樣撫慰著我們的心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父母辛辛苦苦撫育我們成長,我們更要加倍的回報他們。

  我的家是一個簡單而又溫馨的小家庭,歡聲笑語每時每刻都盪漾在我們的嘴邊,快樂是因為和睦,是因為我的家裡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愛!我的家有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和一個小小的我。在我記憶中爸爸從來沒有頂撞過姥姥姥爺的每一句話,即便是意見不統一,爸爸也從來都是順從他們的意思。爸爸說孝順老人就是順從老人,讓他們開心、舒心、順心,讓他們感覺到被人尊重,尤其是被自己的兒女尊重。我的媽媽是個是個善良的`媽媽,洗衣做飯,忙裡忙外,對姥姥姥爺更是照顧的無微不至,每當家裡做一些好飯好菜,雞鴨魚肉的時候,媽媽總是把最好的那一部分給姥姥姥爺吃,媽媽說姥姥姥爺以前都吃過苦,現在生活好了,應該讓他們多享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他們都深深的影響著我。

  記得那次媽媽帶我去參加一個親子活動,活動的主題就是自己當一次“小廚師”,我做了一個披薩,做好後我迫不及待的品嚐了我第一次親手做的美食,真香啊!或許是自己做的原因,我覺得我從來沒有吃過那麼好吃的披薩,真想一口氣全吃掉,可是我忍住了,我把披薩裝好放進書包裡。返程的車上,每個小朋友都在享受著自己的“作品”,滿車廂裡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味道。媽媽問我“寶貝,你為什麼不吃?”我說:“媽媽,我覺得我做的披薩太好吃了,我想帶回去給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嚐嚐。”媽媽撫摸著我的額頭,欣慰的笑了。媽媽說我長大了,懂事了,是個有孝心的好孩子。這樣的事情在我的家裡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好的家風打造了我成長的搖籃,讓我在我家優良的家風薰陶下更加出類拔萃,讓我們把“百善孝為先”的美德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家風孝道的作文6

  每個家庭都有有一個不成文的做人規矩,有一種傳遞正能量的風氣,這就是家風。我家的家風是孝順,百善孝為先嗎!

  下面我就和大家講一講發生在我家中的真實故事:

  我家住在河北省承德縣八家鄉彭杖子村四組,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太祖父八十五歲那年病逝,太祖母今年九十五歲高齡了,身體康健,完全能自理;爺爺七十六歲,奶奶七十五歲,爺爺雙目失明,但身體卻很好。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與太祖母生活在同一個大院落裡。太祖母的生活開始主要由奶奶負責,後來隨著爺爺奶奶的年齡增長,體質逐年下降,照顧太祖母的重任就落在了爸爸媽媽的肩上,兩個姑奶也常來照顧太祖母。

  去年八月二十日上午,太祖母突然病了,全體家人馬上把老人家送到縣醫院,進行緊急治療,打針、輸液,半個月過去了,身體逐漸康復。出院後,經過家人地精心呵護,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又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我和妹妹經常為太祖母洗臉洗腳、攙扶著她老人家到外面曬太陽,有時依偎在太祖母的懷抱裡,感覺太幸福了。

  我爸爸才40歲,但身體不是特別好,前些日子患了眼疾,挺厲害,但是父母二人每天還要堅持無微不至地關懷爺爺、奶奶、太祖母的飲食起居。

  每天看到長輩們孝敬他們的長輩,心中總有一種感覺在慢慢萌生、發芽——這就是世界上最能感動萬物的“孝”。

  “孝”是什麼,孝就是晚輩對長輩的關心、照顧,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都會讓長輩感動。古時孔融四歲會讓梨,黃香可以幫父母溫席,而我們現在又能為長輩做些什麼呢?

  古人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積德行善,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對家人、朋友、同事這樣做了,對陌生人更應該如此。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然這得靠我們的自身修養,並且要持之以恆。毛爺爺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做個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家風孝道的作文7

  家風,是家族人格的映像,是一把戒尺,世世代代警示子女們。

  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是爺爺親身經歷過的。

  那天下午,爺爺上山去砍柴,帶上了家裡的一條狗:小黑。爺爺正準備抱著一大捆木柴收工回家。突然,小黑一直“汪汪汪”叫個不停,引起了爺爺的注意。猛的一下,一直隱藏在灌木叢中的老虎撲了出來,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老虎可是叢林之王啊!搞不好弄個死無全屍!爺爺大驚失色,出了一身冷汗,顧不得多想,撒腿就跑。誰知,一直有些膽小的小黑,奮不顧身的朝老虎奔去,邊跑邊叫吸引老虎的注意。老虎大吼一聲,撲向小黑。爺爺跑回了家,不停的喘著粗氣。

  山上的打鬥聲漸漸平息,老虎也不吼了,一切又恢復了寧靜,卻讓爺爺感到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緊張,爺爺多麼希望這時候小黑平安的跑下來,撲進自己的懷中,但是沒有……第二天,爺爺上山,看到昨天的地方哪兒,有一大片血跡。爺爺的心,像被巨錘砸了一下,不想接受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爺爺給小黑立了一個碑,每當去祭奠小黑時,總是淚流滿面,無聲的哭泣……爺爺在家風中加了一條:善待動物。

  爸爸媽媽又在家風上加了一條:善待別人,廣結朋友。我十分不解,便問其緣由。媽媽說了一句話:“善待別人,廣結朋友,走遍天下都不怕!”對於這句話,我一知半解,悟了許久,方才知曉。是啊!友誼,是多麼的寶貴,它是一筆財富,人生中不可缺少;它是燃燒的爐火,溫暖彼此;它是那黑暗中高聳的燈塔,給你勇氣與希望;它是一個家、一種依賴,是你堅強的後盾;它是一扇門,隨時歡迎你開啟,與你袒露心扉;它是一棵可以庇廕的樹,小歇片刻,整裝待發;它是一條神奇的紐帶,將兩顆心緊緊相牽;它也可以是一味良方,醫治你的心病……

  樂聖貝多芬說過:“友誼是天堂,沒有它就像下地獄;友誼是生命,沒有它就意味著死亡;你在人間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為了友情。”貝多芬對友誼的評價很高,也可見它的重要性。現在的社會,是人脈的蛛網,有了朋友,才能在這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家風,是一個家族的旗幟,是一個家庭的準則,我們要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