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孝道> 精選孝道作文錦集10篇

孝道作文

精選孝道作文錦集10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道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孝道作文 篇1

  為家庭的主人,我們不能只享受家庭賦予的溫暖,更有責任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帶著養母上大學》的主人公孟佩傑用行動詮釋了家庭的意義,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帶著養母生存著。

  《帶著養母上大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孟佩傑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她是由養母劉英芳照顧的,3年後養母因病癱瘓,孟佩傑8歲時就承擔起侍奉養母的責任,20xx年,孟佩傑被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她竟然“帶著養母上大學”。12年,4000多個日子,孟佩傑不僅僅在生活上照顧養母,她的存在還讓劉芳英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責任。孟佩傑在20xx年獲感動中國人物,她卻說:“百善孝為先,我不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的,每個女孩都會這樣做。”

  比起孟佩傑,我們這些溫室裡的花朵比她幸福多了,但是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小草的一種品質: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這些“花朵”存在的缺陷會讓我們後悔一輩子。

  記得有一次,媽媽患了重感冒,她本來想讓我煮泡麵吃,但考慮到我的飲食健康,還是早早地去買菜了。那天天氣不好,下雨,再加上媽媽患了重感冒,她一回來就打哆嗦,“吳鑫雨,來幫媽媽提下菜。”我看電視看得正起勁呢,說:“沒空,你又不是沒手!”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自己把菜提到廚房,就去睡覺了。臨近十一點時,我見媽媽還沒起來燒飯,跑到她床邊大叫:“起來了,大懶蟲,快燒飯,我肚子餓的都咕咕叫了!”媽媽一起來,便打了幾個噴嚏,病怏怏的樣子,讓我感覺自己做的不對,這時我想起了趙靜波的一句話:“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才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快12點了,媽媽才把飯燒好,她叮囑我先吃,自己又回房間了,我吃完了,走到媽媽房間,發現她在睡覺,便想叫她起來吃,無意間,我摸到她的額頭“怎麼那麼燙?”我驚叫起來。“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媽媽無力地對我說。“那怎麼行呢?小病不治會成大病的,我去找感冒藥。”一時手忙腳亂的我,開始翻箱倒櫃,終於找到一瓶感冒藥丸,我小心翼翼地把媽媽扶正,去倒了一杯溫開水,讓媽媽吃一顆藥丸。半小時了,還沒有見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見我那心急樣兒,哭了。“你怎麼哭了呀?”我很不解。“沒事,我高興,女兒終於長大了,懂得照顧媽媽了。”想起那時我對媽媽無禮的態度,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但是,哭最終不能解決問題的,我靈機一動,想起了媽媽以前照顧我的方法,把毛巾用熱水打溼,敷在額頭上,這樣能很有效的退燒,十分鐘就換一次水,兩小時過去了,媽媽的燒終於退了,我興奮地一蹦三尺高。我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您肯定餓了吧,我去煮粥給您吃吧。”媽媽見我一本正經的樣子,笑了,說:“你以後別再挑剔我,別再撒嬌,我就已經知足了。”我們倆都爽朗地笑起來。

  是呀,家庭是親情與愛的標誌,誰都離不開它,正如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讓我們為自己的家帶來一屋子燦爛的陽光,讓愛住進我們的家!

孝道作文 篇2

  中國人注重禮節,尤其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孝。孝字本身就是一個結合字,上半部分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代表長輩,以示長輩為先;下半部分是“子”字,代表晚輩,以示晚輩為後。只是一個字,便體現出孝道感恩有多麼重要了。

  記得八歲那一年,我中午回來後,一時興起,跑到廚房準備把早上還沒洗的碗洗了,幫老媽分擔一些負擔。正興致勃勃的幹著活,我突然聽到了一陣鑰匙開門聲,便稍微擦了擦手,跑到客廳。老媽剛剛回來,看到我跑出來,笑道:“跑廚房去幹嘛?我還尋思怎麼鞋在這裡,人沒了。”“我去廚房洗碗了,早晨不是沒洗碗嗎?我還想等洗完碗再看看有沒有菜了,好讓你們買菜,就不用再跑一趟了。結果碗還沒洗完,你就回來了。”我剛說完,老媽就大呼小叫了起來。“是嗎?哇,你太棒了!都知道幫媽媽做家務啦!”老媽一臉興奮的說,好像發現了什麼寶貝似的。我聽了老媽的話,本以為只是幾句誇獎,但後來在老媽的日誌裡看到了這件事,才發現,我們的一絲進步,對父母來說,都是寶貴的。

  感恩、盡孝並不需要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因為它們和愛一樣,本來就是在生活中,在去做、去想、去感悟時,油然而生的一種情感。“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這是膾炙人口的諺語,卻也能從中看出,感恩,只需要你的一點愛、一點關懷、一份真情,就能打動別人。被打動的,最先就是父母。

  父母是世界上最關懷你的人,也是你最值得感恩的人。“孝”最初就是來自於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萬種,但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才是最無私、最無悔、最偉大的。孟郊寫過一首詩,便是名聞天下的《遊子吟》,這是一首表達了她與母親之間深深的愛的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知恩圖報,何況還是生育之恩。我們的一切,自己創造的並沒有多少,幾乎都是別人給予的,不求回報給予的。因此,我們懂得了回報。

  做一個人,最要懂得就是孝道感恩。因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過於行孝,最純潔的想法就是感恩。一個人有了孝,就有了仁愛之心,明白了仁愛,就懂得了感恩;有了感恩之心,才能以敬仰之心對待事物;有了敬仰之心,做事就會專心,而專心會讓你有有智慧之心;有了智慧之心,與人交往就會知道誠信。人有五大美德:仁、義、禮、智、信。這些優良品德都是由孝心而來的。這讓我們明白,要做一個孝道感恩的人。所以,我們要找到感恩的正解,就要心存感恩,這樣人活著有所作為。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的國家,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聖賢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敬父母的,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去盡孝道的。讓我們傳承他們偉大的思想和行動,做一個懂“孝”的人。

孝道作文 篇3

  媽媽很孝順,自從婆婆去世後,照顧公公就成了媽媽的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買菜燒飯、洗衣打掃、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再加上還有不省心的我,她每天忙得就像陀螺,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心生慚愧,想幫她做些事,可媽媽總是說等我長大了再好好孝敬她。隨著我漸漸長大,我明白,孝順父母就要趕快行動。這不,媽媽週六加班,我等來一個補孝道的機會。

  做什麼好呢?媽媽手腳麻利,一早把洗衣打掃活全乾完了。我開啟冰箱看了看,裡面有西紅柿、雞蛋,還有昨晚剩下的飯。對了,就做西紅柿蓋澆飯吧,既開胃又方便,正適合我這種新手。快到中午時,我從冰箱裡拿出三個飽滿多汁的西紅柿,清洗乾淨,放在砧板上。我左手扶著西紅柿,右手拿刀,惶恐地切著。西紅柿軟軟的,可真不好切。剛切了兩刀,鮮紅的汁便鋪滿了半個砧板。糟了,汁流乾了,炒起來就不好吃了,看來切西紅柿要下手快、狠、準。我痛下殺手,胡亂切一通。看著眼前厚一片薄一片的西紅柿,我真有點沮喪。不過,不要緊,雖然不中看,但很實用。我拿出四個雞蛋,笨拙地打在碗裡,加點鹽,並用筷子仔細地攪勻,黃澄澄的顏色真讓人垂涎三尺。

  開始炒菜了,我把油倒進鍋裡,開了火。火苗熱情地舔著鍋底,轉眼間油在鍋裡跳起了歡快的“桑巴舞”,四處展現熱情的舞姿,嚇得我用鍋蓋當盾牌。一分鐘後,鍋裡的油便不再那麼熱情洋溢了,表面泛起了一簇簇泡泡。我將雞蛋緩緩地倒進油鍋裡,“嗤啦——”,雞蛋就像變魔術似的編出一圈小花邊,蛋香四溢。等中間的蛋液變成糊糊狀,我趕緊小心翼翼地翻炒,防止雞蛋粘鍋。不一會,油亮亮、香噴噴的雞蛋新鮮出爐啦!我快速將西紅柿倒進鍋裡,連續地翻炒著。我發現雞蛋塊大小不一,就用鍋鏟去切稍大的雞蛋塊,經過我的一番搗鼓後,結果更是慘不忍睹了。算了,不追求美貌,先嚐一嘗吧,味道有點淡。我靈機一動,加點鹽後又加點番茄醬,反正它和西紅柿是一家。紅紅的番茄醬讓這盤菜的色彩更鮮豔了,再嚐了嚐,酸甜正可口。用微波爐將剩飯熱好,再把炒好的西紅柿雞蛋澆到米飯的上面,雪白的米飯配上紅黃相間的菜,倒讓人食胃大動。精心烹製的午餐順利上桌了,我的心裡充滿期待。

  門口傳來鑰匙開門的聲音,媽媽一邊脫鞋一邊說:“晗晗,餓了吧?媽媽馬上做飯給你吃。”我笑嘻嘻地指著飯桌,媽媽一下愣住了。她把我做的飯吃得乾乾淨淨,笑容溢滿了眼睛。我認真地告訴她:“我現在長大了,會像您孝順公公一樣孝順您的。”媽媽一下把我摟得很緊很緊。

孝道作文 篇4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著他一生的精彩,為他忙碌,為他操勞。那是一種樂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偉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時父親倖福的撫摸?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時母親忍受的痛苦?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激動的歡笑;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耐心;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無數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充滿委屈時,父母的寬慰會及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可以說,父母的關懷帶給我們無盡的快樂,父母的慈愛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孝道作文 篇5

  孝道就是指尊敬我們的.父母親,尊敬我們的親人。無論要付出多少代價,我們一定要孝敬他們。因為他們為了我們付出過許許多多的代價,既然他們為我們付出了代價,難道我們就不應該孝敬他們嗎?

  我們的父母親是多麼的不容易啊!當我們的作業有錯的時候,卻把所有的責任推倒他們身上,還破口大罵,但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他們的感受。他們每天下班回來,給我們煮飯,幫我們洗衣服,洗碗筷……他們整天都幹活,二我們卻什麼都不用幹,我們是那麼的輕鬆,而父母親他們卻這麼疲勞。我們的父母親把我們看成心肝寶貝,我們卻不不領情,反而還要傷害他們的心靈。難道這樣做就是孝敬我們的父母親嗎?不,不是這樣的。我們應該為他們分擔。我們必須聆聽父母的教誨。父母的責備。幫我們的父母親煮飯,洗碗和洗衣服。讓他們好好休息。不要讓父母親為我們操心。

  當父母親回來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拖鞋放到他們跟前,把涼爽的貓精給父母親。到了晚上,我們要把他們的床鋪好,服侍他們睡覺。看到他們搞衛生,要搶先一步幫他們。我們就應該給我們的父母親一個溫暖的家。

  我們的父母親為我們付出過代價,我們孝敬他們難道就不值得嗎?這是值得的。我阿明年決不責罵父母親,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我們的那優異的成績是父母培養出來的,我們應該城中的感謝我們的父母親,感謝他們的教育之恩。我們與父母親是情深似海,決不能因為一些小事而分開了,這實在是太不值得。我們的父母親是我們的親人,我們的恩人,應該把所有的東西補償給他們,這樣才算是對得起他們。

  我們無論付出多少代價,一定要孝敬父母親,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對我們的教育之恩。

孝道作文 篇6

  王豔華數十年如一日地恪守孝道,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的始終如一。

  林語堂曾說過:“一個自然人必定會愛自己的女兒,但只有受文化薰陶的人,才會孝養父母。”

  還記得黃香嗎?那個冬天以自己的身體為父母溫暖枕蓆的孝子。

  還記得茅容嗎?總是將美味的食物留給母親獨自享用。

  還記得陳毅嗎?一位為母親親自洗尿褲和髒衣服的元帥。

  還記得謝延信嗎?那個細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依舊堅持的人。

  還記得田世國嗎?一個為患尿毒症晚期的母親捐腎救子的愛子。

  還記得孟佩傑嗎?一個精心照顧養母,用弱小的肩膀撐起幾經風雨的家的90後女孩。

  他們無一不在詮釋著孝的內涵,演繹著人間的正道。他們都跟平凡,然而卻彰顯著平凡的偉大。正所謂“孝於親,所當執”。孝乃百善之首。

  古今孝事,無需驚天動地,無需感天動地。

  作為學生,理解父母的辛苦,感謝父母的付出就是在恪守孝道。放學回家為勞累一天的父母泡一杯濃茶,這就是一種孝;在父母疲憊時,為他們捶捶背、揉揉肩,這也是一種孝。

  作為工作者,時刻惦念父母,牽掛父母就是在恪守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也提出了“孝”的主張。因此,我們要更加恪守孝道。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恪守孝道,或許不會像王祥一樣臥冰求鯉,或許不會像楊香一樣扼虎救父,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恪守孝道。讓這時間充滿愛。

孝道作文 篇7

  相信去年冬天的夢想合唱團總決賽,很多人到現在都記憶猶新。除了吳克群和譚維維所帶合唱團的精彩角逐,便是那段插播其中的關於母親的話題,最能觸動人們心裡柔軟的部分了。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主持人撒貝南臉上抑制不住的淚水和哽咽的聲音,因為得了腦瘤的母親很有可能失明,於是在使勁看他主持的節目,不管多晚,不管時間多長,就那樣固執的守在電視機前······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親情對於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變得愈發厚重和難以回報。怎麼報答我們的父母,怎樣回饋他們的養育之恩,不再是我們小時候的豪言壯語表決心,而是需要我們用承諾和行動來實踐的時候了。

  對於像我們這一代人,離開家到外面打拼已經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壯志雄心也好,無奈也罷,他們都走上了這條漫漫的上下求索之路,承載這父母的期盼和現實殘酷的鞭策。 是不是越是揹負很多的人,越有一種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建功立業的心態呢?以為N年之後的衣錦還鄉是最能慰藉父母的,最能報答和回饋他們的···其實是你自己最覺得揚眉吐氣吧。是,他們是比任何人都希望你有所成就,所以打回家的電話少了,通話時間短了,探親次數少了,只一句工作忙就能糊弄過去。將父母擱置在一旁的你有沒有想過,冷冷清清的家裡,孤孤單單的父母,是有多希望聽到你的聲音,看到你的人;越來越老的他們是有多麼包容,把自己對兒女的想念藏著,把家裡的煩心事掖著,生怕你被打擾,影響到你的“宏圖大業”。

  由於讀書的緣故,使我終不能陪伴父母左右。不能給眼花的母親穿針,每晚幫她抓癢,不能監督患有腱鞘炎的父親按時吃藥,每頓飯告誡他少喝酒。甚至去年母親去醫院做了個小手術也是春節假期才知道。這才明白,我能給他們小幸福的機會已經很少了,因為這些日常的照顧已經不能夠了。

  而這些小幸福,才是越來越年邁的他們最需要和最想要的······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千萬不要讓自己有這種遺憾。及時孝順父母,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不要非得等到什麼時候,不要非得自己混到什麼程度。要知道,父母想念的是你的人,而不是你的錢,因為對於他們精神滿足遠比物質充裕更重要。

孝道作文 篇8

  有這樣一個學生,在她生日前一天,她爸爸說要給她買一個蛋糕慶祝。但後來,爸爸因為工作繁忙,一時忘了買,那個女生就絕食一天表示反對。她爸爸沒辦法,開車又到鎮裡,買了一個蛋糕給女兒。關於夏天的荷花的作文

  由此,我覺得這個女生實在是太不孝順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養大,而到頭來,卻因為沒買蛋糕這麼點小事而進行絕食反抗。她爸爸應該對她進行教育,不應該一味地順從她。這樣只會讓她更加囂張,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變差。還會形成唯我獨尊、任性自私、驕橫無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品質。長大後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鑽研;勞動時拈輕怕重,偷工減料。總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試想,這些養尊處優的孩子長大後能建設祖國服務社會嗎?他們能養活自己算不錯了。

  現在的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養尊處優,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輩們大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犧牲精神。事事包辦、時時呵護,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穩固。祖輩對孫兒施愛有加,往往心太軟,導致教育孩子方面寬而不足,嚴而有餘,甚至當父子之間有衝突時,往往不自覺地、不分原則地偏袒孫輩。

  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象一個兒子揹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揹著父母,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我們安吉孝豐,相傳歷代多孝子,故得"孝豐"之名。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天賜金"、"孟宗哭竹冬出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均出於此。安吉還有座孝子橋。此外,孝豐鎮中心小學年年都會評孝子,可見學校等教育部門對孝的重視。全國在20xx年還舉辦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性。

  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最強音,社會科技在不斷髮展,和諧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構建。為了推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國家頒佈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孝敬父母和尊敬長輩作為家庭美德建設的最主要內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要求中小學生積極開展"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為重點"的宣傳教育活動。

  古人得出結論:"百善孝為先"。那麼,今天你"孝"了嗎?

孝道作文 篇9

  規範“仁義禮智信”五德,是中華社會堅實的文化基礎。以前每家每戶的堂屋中都掛著“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每個家庭都會終身敬奉。世界各個民族,沒有哪個民族像中國傳統文化這樣。敬天地,主動順應自然,尊敬和順從天地造化對人類的影響;尊君,對帝王實行的使民眾安居樂業的良好政策能遵從和擁護;尊師,對教誨過自己的師長畢恭畢敬,永不忘懷;尊親,孝敬父母,關愛親人,高度重視家庭孝道。

  西方文化缺乏“孝道”這個詞,沒有“孝”和“悌”字的對應翻譯。他們沒有像中國文化這樣具有巨系統和分支系統,在精神系統方面的論證和闡述可以說是粗線條式的。但這並不意味整個西方缺少“孝悌”就不具備類同性。

  西方人是用“愛”字對“孝道”這個中國專有名詞進行了轉換,用“愛”來包羅了這個內容。西方國家,孩子十八歲以後,父母就不再監管,甚至孩子在家裡幫忙做家務父母都要按勞付酬。比如,父母讓孩子把房間裡邊打掃一下,打掃完了,孩子把手一伸:“給錢。”父母就給他幾塊錢,因為他勞動了、付出了。孩子付出了勞動,父母就要按勞付款,好像很天經地義。孩子超過了十八歲,父母已經沒有養育責任了,子女也會很自覺地付出勞動,索取相應報酬,他們對父母是用愛心來表達自己的愛,而不是用“孝”,不是用奉養的方式,也不是用中國孝道文化系統論中的“小孝”“中孝”“大孝”“至孝”這樣一個框架理念來認識“子孝”的範疇,只是用“愛”來進行解釋。

  西方是用“愛”的子系統感恩心來表達他們的孝意。感恩心中高度概括了“孝”與“悌”的內涵,但是並沒有十分明確和細化。中國的“慈愛”和“孝順”,構成一對和諧的整體;慈愛與感恩,同樣可以構成一對和諧的整體,這是西方文化差異上的變通方法。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裡被盜了。一位朋友知道後寫信安慰,他在給朋友的回信中寫到:“感謝上帝,這個小偷只是偷了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性命;這個小偷只是偷了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個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他用感恩心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分析,而且用邏輯推理方法進行剖析,找到建立自己心理平和狀態的一個方式。他沒有仇恨詛咒小偷,而是以一種豁達大度的胸襟處理這個事情。他沒有說“真倒黴”,相反從三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出對自己良性心態進行調解的原因。面對失盜,羅斯福豁達大度,他將感恩心延伸到了對任何事物的認識,反而在壞事中找到了感恩的三條理由,這種非凡的氣度,得益於他從小就獲得良好的教育和培養。與道德根文化中的細緻分類,有相通之處。

  孝與愛,東西方的不同表現,找出東西方文化的連線點,對於瞭解東西方文化中孝悌與感恩心之間的關係極有幫助。復興孝道文化,對孩子教育及早貫徹感恩心教育,這是中和融化西方文化強勢進入東方文化的一種變通方法。培養孩子們感恩心的同時,將其昇華到孝道文化中,對孝道文化教育的提升和增強道文化的包容性極其有幫助。

  對西方類似的教育思想,我們要有一個初步認知,既看到他們的不足,也看到他們的長處,對其長處要兼蓄並儲,對其不足要有明確的認知,防止以西方文化中的“不足”傷損中國文化中的“有餘”。在孝道文化這個領域,在仁德這個系統當中,有非常完整的結構,在能量上可以損有餘而補不足。在基本框架上,不應當用西方文化解讀東方文化,不應當肢解我們的基本文化框架和教育的整體系統。

孝道作文 篇10

  孝心,乃是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古至今的傳承美德。古人云:“百事孝為先。”“孝”字,傳承的是一種溫馨,千百年來,它從未斷過:從孝感天地的舜,到親嘗湯藥的劉恆;從齧指痛心的曾參,到刻木事親的丁蘭……孝心,是延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基石。

  每次,我獨自走在黃昏的路上,都能看到幾位老爺爺在那裡叫賣,賣的是一些瓜菜。看看那些老爺爺的手就知道,這些瓜菜是老爺爺用勤勞的雙手種出來的。他們哺育的孩子去了哪?那些本應懂得養育之恩的孩子應該讓那些老爺爺住在溫暖的溫室裡,喝著熱騰騰的茉莉茶,吃著碗裡那香噴噴的飯菜,而不是坐在冰涼的地面上,讓過往的路人任意使眼色。他們的孩子應該贍養老爺爺,他們有義務去照顧老爺爺。

  一些外國人有獨立生活的傳統和價值觀,所以,在他們成年後,都紛紛和父母告別,因為這是他們認為十分對的傳統。而我們中國人,也應該把孝敬父母的孝心傳承下去,而不是讓他們的父母隨風而逝。

  其實,“孝”字不光可以用在父母上,對於少年時代給予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的老師,用“孝”字也適用:曾在不懂事的孩提時代,老師,就是我們除了父母的第二任“行走的書”,是老師教會我們複雜而又明瞭的母語:漢字;是老師給了我們一次又一次的機會,讓我們把漢字發揚光大;是老師在我們青年時反覆的指引著我們;也是老師,成就了我們的今天!所以,孝敬老師,也是為了感謝老師對我們的恩惠。

  中國的傳統博大精深:團結、節約、誠實。也許,孝順,承載著更多的道理,它指引著我們,像黑暗中的明燈,永遠潔淨,永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