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孝道> 關於孝道作文9篇

孝道作文

關於孝道作文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道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孝道作文 篇1

  我每次得到好吃的東西時,就會分給爸爸我的媽媽和姐姐一起吃。因為,我知道:在全家人一起吃東西時,每個人都會感到幸福。

  我和姐姐,因為有了爸爸我的媽媽的呵護,照顧,我們才能長大;因為有了爸爸我的媽媽的嘮叨我們才能努力勤奮;因為有了爸爸我的媽媽的……所以我愛爸爸我的媽媽,因為我愛,我才會懂得孝敬!

  記得有一次,我還在讀一年級。放學了,同學們都走了,就剩我和其他幾個同學了。我焦急地等待著,這時下起了大雨,我心想:我的媽媽會不會不來接我了呢?就在這時雨中出現了兩個人影,我想:是不是爸爸和我的媽媽呢?可是不可能兩個人來啊!我便失望地低下了頭。這時突然一陣熟悉的聲音在我耳邊盪漾,“啊,爸爸我的媽媽”我大聲喊道,我和爸爸我的媽媽撐著傘向校門口走去。

  快到校門口時,我發現爸爸我的媽媽都淋溼了,可是我身上卻一點兒也不溼,我知道了原因。回了家,我泡了兩杯熱茶給爸爸我的媽媽,他們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

  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孝敬父母,是美德,也是一種愛!

孝道作文 篇2

  不能等: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父母,暢遊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我們能等,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父母要錢幹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專家點評:

  這篇作文行文筆鋒犀利,旁徵博引,根底深厚。雖然在社會問題的分析上還有些絕對化,但文章依然以一種熱辣和率直令人感動不已。字裡行間流露出的人生體驗的豐富,和思想感情的細膩讓老師感到驚訝。

孝道作文 篇3

  是誰教會了我們牙牙學語?是誰用甘甜的乳汁辛苦地哺育我們?又是誰用自己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天天變老的代價換來我們的成長?是父母!

  人們都說:“父愛如山,為我們遮風擋雨,母愛如水,滋潤生長”我說:“父母的愛就像太妃糖的味道,外皮微苦,膩口,一口咬進去,濃濃的奶油頃刻間湧出,香醇,細膩,這就是愛的味道。“

  請想一想,夏天整夜為了不讓蚊子叮到你,是誰一直撐著朦朧的睡眼拍打著蚊子,冬天為了不再讓你感到寒冷,是誰在一旁遞予你一杯溫熱的牛奶,每天學習時,是誰一句句的關心和問候你,玩耍時又是誰在耳邊一聲聲地叮囑著我們要注意安全……父母總是默默地付出著,有多少苦有多少累從未曾說過,從未曾抱怨過,面對這麼大的恩情,我們怎會視而不見,怎會不回報呢?

  “百善孝為先”孝是對父母最基本的報答。而有些同學厭倦父母的喋喋不休,常因此而與父母頂嘴,卻不知道這背後隱藏的愛,有些同學從沒有關心過自己的父母,只當做是自己取錢的工具,卻不知道父母工資的來之不易,有些同學把父母的愛當做是理所當然的愛,卻不知道父母也需要你的疼愛……俗話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難道我們連這些羔羊、烏鴉都比不上嗎?

  當然不是,小心不一定用金錢彌補的,有時只是一個小細節:為媽媽倒一杯水,為爸爸洗一次腳……就是一個對於你來說輕而易舉的舉動就會讓父母感動很久。孝心不需要山珍海味,不需要大量的金錢,他們要的不是物質的孝心,也許你的孝心沒有那麼奢侈,但是我相信,這才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

  時間很殘酷,生命很短暫,但世界上卻有報不完的恩情,生命有不堪一擊的脆弱。你會不會想到,如果父母結束了生命,他們最深深的掛念是什麼?不庸置疑,是你。父母如果結束了生命,遺留給我們的就是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法言孝。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不能彌補。等父母離開了這世界你再意識到沒有盡孝那就完了,就永遠補不回來了。“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視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界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兩個稱呼最動聽,有兩個人最要感謝,有兩個人最應感恩,那就是——“爸爸”“媽媽”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是他們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一定要銘記這兩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一生都不能忘卻!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道作文 篇4

  “笑聲惹情也生情,有孝方知家中暖,無孝怎知人間情。”正是那聚首的歡笑,離別的憂傷,讓我倍加珍惜親情的可貴。

  孝,是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並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爸媽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爸媽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於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呢

  孔子重孝,“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之本。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孝道也佔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論語裡有很多處都在講孝道,“爸媽在,不遠遊”,“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爸媽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中國文明史5000多年,“孝”字當頭。友情故然可貴,但親情更可貴,而“孝順”則是對長輩的關懷或證明。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只要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人成熟,長大。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麼能談得上愛我們這個國家呢。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道作文 篇5

  今天是大年初一,一大早窗外就響起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我早早地就起了床,我開啟爸媽的房門,發現爸爸媽媽還沒起床。於是,我產生了一個想法:“以前都是爸爸媽媽做早餐給我吃,新年的第一天我要做一頓早餐給爸爸媽媽吃,我要給爸媽一個驚喜!”

  說幹就幹,我跑到廚房,開啟冰箱,發現有兩袋餃子,正好夠我們三個人吃。於是我洗了洗手,往鍋裡倒了半鍋冷水,接著打開了煤汽灶。等了大約5分鐘,水開了,我把餃子一個個地放到了鍋裡。餃子放完了,我用鍋鏟鏟了鏟,防止餃子粘在鍋上,蓋上鍋蓋,開始煮餃子了。又等待了大約5分鐘後,鍋裡的餃子開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啟鍋蓋,剛剛還瘦瘦扁扁的小餃子現在都變成了圓滾滾的小胖子了。浮在水中的餃子,就像一個個好久沒有洗澡的小朋友,不停地在鍋裡調皮地翻騰著,好像在自由自在地游泳嬉戲呢!我怕餃子餡沒熟透,於是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又用鏟子在鍋裡小心地翻了翻,往鍋裡又澆了點冷水,蓋上鍋蓋,又繼續煮了5分鐘。香噴噴地餃子終於出鍋了,我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這可是我第一次煮餃子,有點擔心煮得不好吃。正好這時爸爸媽媽也起床了。他們看到我做得早餐又驚又喜,爸爸媽媽都誇我長大一歲更加懂事了。爸爸媽媽說這是他們吃過得最好吃的餃子了。看到爸爸媽媽很開心地坐在桌前吃著我做的早餐,我心裡真是美滋滋的,開心極了!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孝為先,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孝順長輩。孝心可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爭做“孝心小少年”!

孝道作文 篇6

  “如果說貧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學,那我就要說,我的農村媽媽,她是我人生最好的導師。”我想讀過《中學生道德修養讀本》的人,對這句話一定不會覺得陌生。這就是第38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的獲得者安金鵬在講述他的母親時所說的話。

  是啊!從我們在這個世界誕生的開始,父母就在我們的身邊教給我們各種知識,父母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導師。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大國。“孝”是德的根本之一。回想,從開天闢地至今,就有著許多孝敬父母的故事。“花木蘭代父從軍”感人至深,試想一下是什麼能夠讓花木蘭挺身而出,是什麼讓她代替父親在箭如雨下的戰場上英勇殺敵呢?是孝心,是她對父母的一片孝心,是父母給與她的無限力量。可想而知,母親對我們付出血汗,我們長大了就要報答母親, 可是如今仍有一些人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問,這不僅讓我想起了在書中看到的一件令人髮指的事。

  一個老人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老人含辛茹苦的撫養他們成人,漸漸老人病了,臥床不起,竟沒有一個人來看望老人,不久,老人病重離開了人世,老人去世的下午,他的兒女來到這,把老人之前東西都帶走,只剩下一些破舊不堪的東西了。

  我想,讀完這個故事,人們一定會罵那些兒女,為老人打抱不平。

  中國是文明古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有著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可是現在人們都把這些美德丟了。烏鴉尚知反哺,難道他們連烏鴉都不如!想著這些衣著華麗的兒女,再想想躺在床上青褲布衣老人,讓人心裡不是滋味。

  讀了上面的故事,我們應當更好的孝敬父母。現時代人們生活好了,物質上對父母的供給,已不能完全是孝敬父母的方法了,精神的支柱更為重要。

  只有讓父母生活快樂,心情舒暢,有健康的身心,子女才算盡到了孝道。

孝道作文 篇7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大千世界,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廣闊的`天地形成於遠古的混沌時代。 事物必有其起源,並處於不斷

  的變化、發展之中。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日月執行在天空,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各循其規律,星辰遍佈於廣闊的天空。 萬物均有其規律,逆規律而行只能導致失敗。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春夏秋冬四季迴圈,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秋天收割糧食冬天儲存起來。 人生不管發生什麼事,四季不會顛倒,該發生的依舊會發生,不如順其自然,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而不是打亂自己的生活規律和心態。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積累數年的閏餘併成一個月,放在閏年裡,樂律中有六律六呂,配合十二個月來調節陰陽。 前半句告訴我們:積少成多,一點點的積累,平年變成了閏年,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導致質的變化。後半句這說明一個巴掌拍不響,不管一個人多強大都要有其他人配合。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雲氣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遇上寒夜,很快凝結為霜。 雲氣要升空、遇冷才形成雨,露水只要遇上寒夜便結為霜,事物的轉變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金子生於金沙江底,玉石出自崑崙山崗。 因麗水為中國最著名沙金產地、崑崙山盛產美玉而有了這兩句。也就是一個人可以因一件事

  而為眾人所知,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件事可以成一個人,也可以毀一個人;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要因某件事而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認識一個人

  可以透過一件事,但更要全面,不要片面的下結論。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真李柰,菜重芥姜: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珍貴的明珠叫“夜光”;果子中最珍貴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菜和生薑。 巨闕最為鋒利,夜光珠光輝無比,李子和柰子“和脾胃,補中焦”,芥菜和生薑開竅、解毒。 每個領域裡都有最為人稱道的,只是因為他們具備了優良的品質,並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其實最珍貴的不是某一事物、某一人、某一團體,而是他們身上的品質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現在我們班上堅持每天誦讀半小時,要求孩子手口一致地點讀,兩週的時間過去了,明顯的效果出來了。現在孩子誦讀起來有板有眼,連沒有教到的內容比老師還記得牢,我們班新來的劉嘉瑩、張家輝等小朋友都能大膽大聲地誦讀《千字文》。看來,我們真的不可低估小朋友的學習能力,雖然他們平時有些俏皮,但學習的效應比我們大人還要強。現在我們誦讀國學就好象有一種凝聚力,把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提得高漲起來。我們作為老師真的有一種自豪感!

孝道作文 篇8

  我有一個非常疼愛我的外婆。

  幾乎每次見到外婆,她的手都離不開鍋鏟,因為我的外婆很喜歡做菜,只要是從她手裡煮出來的菜餚,都如同山珍海味,美味可口。

  我喜歡閱讀,經常正當我沉浸在書海里時,一聞到外婆煮的菜香味,就彷彿有把鉤子把我從書海里牽到餐桌前,三下五除二把飯菜吃個精光。

  天長日久,外婆漸漸老了,看著她老人家那一頭潤滑如絲的秀髮不知何時已經泛起了白霜,看著外婆慢慢老去的樣子,讓我心裡不禁有些傷感。心想:外婆為了讓正在長身體的我每餐飯都能吃飽、吃好,絞盡腦汁變著法子,經常更換新菜式,就擔心我吃厭了她煮的飯菜,餓到了肚子。其實,我有告訴過外婆,我已經長大了,已經不是小時候愛挑食的熊孩子了,可外婆她還是擔心,經常忙裡忙外地繼續精心準備每一道菜……。

  某天,我突然想起,現在網路資訊這麼發達,各種菜式的影片、連結鋪天蓋地,我可以教外婆使用微信啊,微信功能強大,不但可以看美食影片,外婆還可以看運動影片,鍛鍊身體;看搞笑段子,開心快樂;還能時常跟遠方的親朋好友影片聊天,這樣外婆每天都能過得很充實了。剛開始外婆就像個剛學寫字的孩子,我拉起外婆那起了繭子的手,每個功能都試了個遍,外婆可認真了,也很好學,不懂就問,我也很耐心的給外婆一一解答。很快,外婆對微信各個基本的功能都瞭解了,也能自己操作了。可樂呵了!

  現在外婆除了做飯,每天都約上鄰里在微信影片上學跳廣場舞,經常會分享一些關於養身的連結給大夥兒,時常自己看著搞笑段子,自己“哈哈哈”的開懷大笑。

  看著外婆的老年生活過得如此多姿多彩,我心裡暗喜,希望外婆永遠這麼開心快樂,身體永遠康健。

孝道作文 篇9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們班教室經常都會傳出同學們誦讀《千字文》的朗朗讀書聲。《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朝梁的周興嗣編寫的一部文化經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傳到今天,作為一本啟蒙讀物,它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這部經典4字為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實的千字文,而整本書竟然沒有一個字是重複的,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深厚。書中的知識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一一道來。雖然這部經典創作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我們讀它仍然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讓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明白了道理。

  《千字文》裡有許多關於做學問的語句,對我有深深的啟發。“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

  有關做學問的語句雖然不多,但是作者卻把道理說得很透徹。《千字文》還教我們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要學會和別人相處。書中還有很多歷史故事,增強了我對歷史名人的瞭解。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

  我們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