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孝道> 關於感悟孝道作文4篇

感悟孝道作文

關於感悟孝道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悟孝道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悟孝道作文 篇1

  我們必須明白,即使不在同一屋簷下,父母的手臂,也一直在為我們伸展……

  ——題記

  什麼是孝?孝,是常回家看看的期盼,是親手給癱瘓在床的老母喂一口飯,是在父母臨終前靜靜的陪伴;孝,世間千萬種,是盛開在心底的至善之花!

  我曾聽說過季羨林老人的故事。

  兒時的季羨林家境貧困,在他父母剛剛結婚時,家裡幾乎連飯都吃不上。他的母親,一個字也不認識,生活了一輩子,連名字都沒有。他們家裡只有半畝多地,一家人的希望全在這上面了。

  有一年,季羨林的母親在中秋節時不知從哪裡弄來一點兒月餅,給他掰了一小塊,他很珍惜,因為他難得吃一次。他當時沒有注意,母親是否在吃。後來回憶起來,她根本一口都沒吃。

  季羨林在母親身邊只呆到六歲,之後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都很短。後來他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容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他難解又易解:他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寒,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又從何而來呢?老家的鄰居曾對季羨林說:“你娘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裡,包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願望卻始終沒有實現,一直到她不捨地離開這個世界。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正應在我們的國學大師季羨林身上,一想到這句話,他就肝膽俱裂熱淚盈眶。他後悔,他說:“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榮耀,都比不上陪在母親身邊,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認識!”

  世界上很多人與季羨林老人一樣,不是不孝,只是孝得太遲了!

  趁著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有能力,讓我們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傳承下去吧!切莫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請記住,“百善孝為先”!

感悟孝道作文 篇2

  “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麼,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這首歌出自“筷子兄弟”,歌名叫《父親》。

  這是我剛學的一首歌,幾天前,我們坐在電腦前,看著這首歌的MV:一個孩子,在父親的培養下長大成人。孩子倔強、任性時常惹父親生氣。一個大雨天,年輕人在雨中迷茫著,這時,父親撐著一把雨傘在雨中出現,年輕人熱淚盈眶。年事已高的父親走在路上,被一輛腳踏車撞倒在地,昏迷不醒,經過搶救,老人雖醒,但失去了記憶。年輕人一直服侍著老人,最終老人恢復了記憶,年輕人破涕為笑。

  看完這段MV,我的眼睛紅了一圈。是啊,我們也倔強過、任性過,也受到父親責罵過;也許我們曾認為,父親總是囉哩囉嗦,又過於嚴厲。但多少成功人士說:“要是沒有父親那聲聲教悔,我們也沒有輝煌的今天!”

  年少輕狂的我們曾和父親頂過嘴,卻不知這會給父親的心靈帶來多大的傷害。

  自古以來,父親就是一個嚴厲的象徵,一個光輝的代表。父親說的話都是富有深奧哲理的話。他總是在一個家庭中奉獻自己,為自己想的少,為孩子、為家人想得多。

  所以,我們要孝敬父親,孝敬這個教會我們做人的人!

感悟孝道作文 篇3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大千世界,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廣闊的天地形成於遠古的混沌時代。 事物必有其起源,並處於不斷

  的變化、發展之中。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日月執行在天空,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各循其規律,星辰遍佈於廣闊的天空。 萬物均有其規律,逆規律而行只能導致失敗。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春夏秋冬四季迴圈,冬季寒冷夏季炎熱,秋天收割糧食冬天儲存起來。 人生不管發生什麼事,四季不會顛倒,該發生的依舊會發生,不如順其自然,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而不是打亂自己的生活規律和心態。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積累數年的閏餘併成一個月,放在閏年裡,樂律中有六律六呂,配合十二個月來調節陰陽。 前半句告訴我們:積少成多,一點點的積累,平年變成了閏年,量積累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導致質的變化。後半句這說明一個巴掌拍不響,不管一個人多強大都要有其他人配合。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雲氣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遇上寒夜,很快凝結為霜。 雲氣要升空、遇冷才形成雨,露水只要遇上寒夜便結為霜,事物的轉變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金子生於金沙江底,玉石出自崑崙山崗。 因麗水為中國最著名沙金產地、崑崙山盛產美玉而有了這兩句。也就是一個人可以因一件事

  而為眾人所知,所以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件事可以成一個人,也可以毀一個人;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要因某件事而遮蔽了我們的眼睛,認識一個人

  可以透過一件事,但更要全面,不要片面的下結論。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真李柰,菜重芥姜:最有名的寶劍叫“巨闕”,最珍貴的明珠叫“夜光”;果子中最珍貴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菜和生薑。 巨闕最為鋒利,夜光珠光輝無比,李子和柰子“和脾胃,補中焦”,芥菜和生薑開竅、解毒。 每個領域裡都有最為人稱道的,只是因為他們具備了優良的品質,並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其實最珍貴的不是某一事物、某一人、某一團體,而是他們身上的品質並充分發揮其作用。 現在我們班上堅持每天誦讀半小時,要求孩子手口一致地點讀,兩週的時間過去了,明顯的效果出來了。現在孩子誦讀起來有板有眼,連沒有教到的內容比老師還記得牢,我們班新來的劉嘉瑩、張家輝等小朋友都能大膽大聲地誦讀《千字文》。看來,我們真的不可低估小朋友的學習能力,雖然他們平時有些俏皮,但學習的效應比我們大人還要強。現在我們誦讀國學就好象有一種凝聚力,把小朋友的學習興趣提得高漲起來。我們作為老師真的有一種自豪感!

感悟孝道作文 篇4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我們班教室經常都會傳出同學們誦讀《千字文》的朗朗讀書聲。《千字文》是我國南北朝時南朝梁的周興嗣編寫的一部文化經典,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傳到今天,作為一本啟蒙讀物,它獲得了很高的評價。 這部經典4字為一句,共有250句,一千字,是名副其實的千字文,而整本書竟然沒有一個字是重複的,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深厚。書中的知識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多彩,從自然現象到社會歷史,從農業生產到發明創造,從做人做事到言談舉止,從宮牆建築到名山大川等等,作者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一一道來。雖然這部經典創作的年代離我們已經很遠了,但是,今天我們讀它仍然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讓我們既增長了知識,又明白了道理。

  《千字文》裡有許多關於做學問的語句,對我有深深的啟發。“尺璧非寶,寸陰是競。”說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修身、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後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守真志滿,逐物意移。”說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孤陋寡聞,愚蒙等誚。”學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

  有關做學問的語句雖然不多,但是作者卻把道理說得很透徹。《千字文》還教我們做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要學會和別人相處。書中還有很多歷史故事,增強了我對歷史名人的瞭解。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讀百遍,其義自見。”讓我們在多讀、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

  我們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