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範文(精選5篇)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範文(精選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1

  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城內魯迅先生故居附近,是魯迅先生少年時期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老師壽鏡吾老先生開辦的。壽鏡吾(1849—1930),名懷鑑,字鏡吾,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厭惡功名,自考中秀才後便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魯迅稱讚他為“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三味書屋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樹下。我還了解到三味書屋的館訓: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今年夏天,天氣很熱,在家呆得無聊,我和小夥伴們乘車來到了紹興的三味書屋。其實我一直都不明白,“三味”是哪三味?後來,我們問了一下那位女導遊,她跟我們說“三味”取自“讀經味如稻、梁,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的古語。其大意是:讀四書五經之類味如吃米麵,是食之本;讀史記味如喝美酒吃佳餚:讀諸子百家之類的書,味如醬醋。

  走進三味書屋,我看到魯迅先生曾經坐過的位置,桌上刻著一個“早”字,每當我看到這個字,就會想到魯迅先生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困,父親又成了有名的“藥罐子”。作為長子,魯迅常常到當鋪去當東西拿錢給父親買藥。在這樣困窘的生活面前,小小年紀的魯迅早上上學也常常遲到。有一次,魯迅遲到了,先生嚴格地批評他,可沒打他。後來,他在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勉勵自己不再遲到。

  所以,我眼中的三味書屋是嚴格的,不允許遲到的。在那次去三味書屋中,我瞭解到,上學不要遲到!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2

  在暑假裡的一天,我終於如願以償的來到了紹興,我夢中的江南水鄉。

  紹興這個古城,自古英才輩出,從先秦的夏禹到東晉的書聖王羲之,陸游、徐渭,近代的秋瑾、蔡元培、周恩來、魯迅,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傳奇。紹興真是個鍾靈之地。

  到了紹興的第二天,我們就來到了魯迅的故居。我早就想看看魯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了。

  穿過魯迅家的祖居,便來到了魯迅家後院這個著名的園子。百草園可真大啊,這是一片環境十分幽雅的園子。以前我想象它是一個大花園,但是見到了才知道,原來這個園子是個大的菜園。在這裡我看到了魯迅筆下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還有紫紅的桑葚。還有魯迅認為有無限樂趣的短短泥根牆。隨著導遊的講解,我彷彿看到了魯迅小的時候,在這個園子裡玩耍,捉蛐蛐,找人形的何首烏,在石井欄上跳上跳下。唔,這真是一片有趣的園子啊!難怪魯迅對它如此的喜愛和依戀。這時,我聽見老媽在耳邊說:“在百草園裡的魯迅是很逍遙快活的,但是自從到了三味書屋以後,這種逍遙自在的生活就結束了。”我若有所悟:“因為魯迅在這裡過的是最逍遙自在的生活,所以他寫的百草園才這麼的有趣。”

  正像魯迅筆下所寫的'那樣,出了門向東,走了不到半里,走過了一道石橋,便來到了三味書屋。從一扇黝黑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房遍是著名的三味書屋了。一進門的正中央,便是一塊匾:三味書屋。下面是一副畫,畫著梅花鹿臥在老松下。這是長壽的意思。我開始迫不及待的四處張望,想看看當年魯迅坐的是哪張桌子,還有它上面刻的“早”字。但是由於書屋被欄杆攔住的緣故,我並不能進到書屋裡面去,只能悻悻的在外面看那並不十分清楚的在東北角上魯迅的桌子。桌上魯迅親手刻的那個早字也當然看不見了,只能在三味書屋的門口照了一張相,權做紀念了。

  出了三味書屋,我們坐上了烏蓬船。在那一道道盪漾的水波中,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漸漸的離我們遠去了。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3

  自從學了《早》這篇課文,三味書屋便成了我一直嚮往的地方。今年暑期,我就去了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不大,只有三間屋子。左邊一間用來儲存雜物,右邊一間是先生的房間,而中間一間便是用來教學的。中間這間門朝正南,屋子正中的牆上掛著一幅畫,畫上有一隻梅花鹿正趴在大樹下小憩。畫前放了一張八仙桌,桌上放有筆、墨、紙、硯和一把先生用來懲罰學生用的戒尺。學生的座位分列在兩邊,魯迅的位子在屋子東北角。我凝視著那張桌子,彷彿看到了少年的魯迅正端坐在那裡,認真地聽老師講課。

  參觀完正廳,我移步來到後園。後園不大,最顯眼的是幾棵高大的蠟梅樹,其中有一棵據說已有200多年的樹齡了。它的樹幹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只是我去的不是時候,沒能觀賞到那滿樹的蠟梅花。立在後園,我腦海裡浮現出了魯迅和學生們,在課間跑到後園來玩捉迷藏、做遊戲的有趣場景。

  參觀完三味書屋回到酒店,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它。想起後園的那棵蠟梅樹,恍惚間覺得它就像魯迅。魯迅先生的一生致力於革命、拯救人民,充滿了艱難險阻。而蠟梅樹能活下來,肯定也飽受了歲月的洗禮。他們倆是那麼的像,都是為了自己的目標理想堅持不懈。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幅對聯就是對魯迅先生高尚品格的讚美。作為學生的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向魯迅先生學習呢?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4

  在紹興的最後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魯迅故里遊玩。

  我們先用身份證領了票,接著就開始遊玩了。我們經過了一個遊人很多的地方,我走近一瞧那牌子,大聲叫道:“媽,那是三味書屋!”媽媽說:“哦,進去看看吧!”我們進去了好一會兒,我才想起我忘帶了一樣東西——語文書!要知道,我這次紹興之遊可是因為語文書才來的!

  走進一個大廳堂內,牆正中有一塊寫著“思仁堂”的匾,我以為是三味書屋,就想:咦,怎麼和課文裡描述的不一樣呢?我帶著疑惑離開了“三味書屋”,走到了另一個屋子前面。我看見屋裡有一塊匾,上題“三味書屋”,我這才反應過來:“哦,原來這才是三味書屋呀!”匾的下面還真有一幅畫,畫上古樹底下伏著一隻梅花鹿,這畫有些淡了,可見年歲已久。屋子正中是壽鏡吾老先生的座位,一張八仙桌(雖然我還沒搞懂為什麼叫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上整齊地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戒尺。屋子的東北角上還真是魯迅的位子,桌上擺著書和其它東西,是背對老師的。我往屋子南邊的圓洞門裡眺望,花了好長時間都沒找到那塊寫著“停雲小憩”的小匾,到看見了許多書、一把躺椅和一張桌子。我們最後去了三鄰書屋,除了畫新一點兒以外,其它就和三味書屋沒什麼兩樣了。

  記誦著課文,實地尋遊,真讓我印象深刻!

  我心中的三味書屋作文5

  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充滿了無盡的樂趣。各種有趣的遊戲、質樸的教書先生壽鏡吾給予了魯迅一個美好的童年。而我們如今生活的校園,何嘗不能被稱作三味書屋呢?

  第一味蘊藏在這一草一木、一花一蝶之中。學校被一條小河環抱著,河岸邊的那塊綠地長滿了翠綠的葉、豔麗的花,一派草長鶯飛、生機勃勃的景象。欄杆外,微風輕拂,蜂蝶飛舞,肥沃的泥土呵護著一朵朵小花。它們以特有的紛雜繁蕪,迷亂著我們稚嫩的雙眼。蜂蝶在柔風中飛揚,猶如細碎的繁星,小巧,閃爍。它們所播撒出的一粒粒花粉,使我們這群學子更加奮發向上。每天經過看到的這一幅美麗迷人的圖畫,沖淡了我們學習的緊張感,讓我們以活潑燦爛的笑容,和嫩綠的小草一起茁壯成長。

  校園中的第二味屬於運動場。操場的跑道上熱火朝天,總是一幅熱騰騰的景象。同學們汗流浹背地沿著跑道跑了一圈又一圈,一陣陣喘氣聲在身邊縈繞,在心中迴盪。我們鼓足力氣,咬緊了牙,似乎在與火紅的跑道做著鬥爭。而頭頂上的陽光則是幫兇,始終火辣辣地板著臉,絲毫不讓步,定是鐵了心要給大家的奔跑增加難度。而風似乎溫柔多了,一陣涼風吹過,給整個世界都帶來了清涼,帶走了我們身上蒸騰著的熱意。

  教學樓是最為詩情畫意的,正是如此才會萌發出第三味。文化知識的氣息把這兒團團包裹住。講臺上,老師抑揚頓挫的講課聲,吸引了同學們炯炯有神的目光。琅琅的讀書聲在校園上空迴盪,似百丈飛瀑震撼心靈,使人心神盪漾。我們聲情並茂,高亢激昂,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情,把課本中的意境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們在這裡,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著中華燦爛文化和科學知識的浸潤,以奮發的精神面貌投入有趣的課堂,擁抱美好的明天,迎接嶄新的曙光。

  校園有著獨特的韻味,讓我們在收穫知識的同時,也收穫無盡的快樂。這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個充滿三味的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