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秋風>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1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家鄉明月愛無限,他鄉皓月也多情!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所以我和媽媽一起到陽臺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它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洩的清流,注滿大地。

  後來,媽媽讓我們進屋,一進門,哇!桌子上擺滿了豐盛了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嚐嘗哦!”“是嗎?”媽媽笑眯眯地說,“好吃就多吃點,不過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來一起吃。”

  等來等去,大伯還是不回來。媽媽已經打過三、四個電話了,可他總是說“過一會就回來”、“馬上就到”……七點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終於來了,我大喊一聲:“吃飯了!”便狼吞虎嚥起來。不一會,紅燒螃蟹、豬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魚……就都不見了。

  晚飯後不久,我們全家就坐到了陽臺上。吃著月餅,聽媽媽唸叨著:“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沒有吃月餅?”看著那圓圓的皎潔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2

  月圓之時,團圓之日。清輝月光灑向庭院,映出的是人們團圓時幸福的笑容。

  碧空如洗,窗外驕陽似火,人們忙碌的身影在陽光下蕩晃,個個面帶紅暈,嘴帶笑容。街上人潮湧動,或買桂花酒,或買月餅。印有各種花色的月餅,在櫥窗中展示著,光是看看就能令人咽上三口以上的唾沫,何況是,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月餅入口香甜,美味可口,淺嘗一口,粉碎的感覺捲入舌尖,妙不可言。

  時光荏苒,轉瞬即夜。當霞色拭去最後一縷嫣紅,黑夜襲來,明月當空。這時大街小巷清冷無人,樓房上的窗裡卻探出了無數顆腦袋。在庭院裡擺上石桌,木凳,桂花佳釀,舉杯邀月,共度佳節,豈不妙哉?

  再擺上月餅,一家人圍坐石桌,談笑風生,或飲酒作樂,或佳話共談。離鄉背景的遊子在今日歸家,不得好生噓寒問暖一番?只是不知幾家歡喜幾家愁,若遊子未歸,只得望月懷遠,彷彿那千絲萬縷的月光,便是牽連你我感情的橋樑。

  中秋的夜晚可不比除夕熱鬧,所有人的目光都將聚焦在今晚的月色上,據說月裡是廣寒宮,而廣寒宮裡住著嫦娥,玉兔……

  傳說后羿與嫦娥是一對戀人,后羿因射日有功,獲王母娘娘贈送仙丹一枚,吃後便可昇仙,長生不老。后羿並沒有吃,而是交給了嫦娥保管。一日,一賊想偷竊仙丹,嫦娥無奈吞下仙丹,飛昇成仙,自此與后羿天人永隔。

  夜,靜得深邃,月,灑下點點光輝,月光透過層層清雲,透過心田,略帶暖意。那是嫦娥對后羿的思念,亦是遊子對家鄉的思念。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3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北宋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講述的就是中秋節明月當空的景象。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祭月、賞月、團圓吃月餅……其中流傳最廣的想必就是吃月餅了。

  月餅可大有故事,明代中秋流行拜月之俗,明朝人取人月雙圓的意義,把月餅叫作是“團圓餅”,月餅成為必備的祭品,人們拜月之後把月餅分而為食之以求團圓。

  月餅種類有很多:冰皮月餅,冰冰涼涼的皮裹著冰冰涼涼的餡,皮一破,裡面的餡就流了出來。雙黃蓮蓉月餅,軟軟的皮裡面有甜甜膩膩的蓮蓉,蓮蓉裡又包含了鹹香的鹹蛋黃,配著茶真是再妙不過了。五仁月餅是老一輩人的最愛,烤得硬硬的,皮下是硬的堅果餡,一口下去,堅果的香與月餅皮的甜合併起來,直往嘴裡衝。

  我只吃過一種冰皮月餅,是榴蓮味的,它只有雞蛋那麼大,我咬了一小塊它的皮,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嚐,那流沙般的餡已經湧了出來,我只好把餡吃完,再品嚐那軟軟糯糯的皮……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在我國流傳了千百年,我們一定要把這種習俗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4

  秋天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有很多節日在秋天綻放。在秋天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因為在中秋節那天可以吃上香噴噴的月餅,家人又可以一起吃團圓飯了,就因為這原因所以我喜歡中秋節。

  中秋節的月餅有兩種味道,一種是幸福的味道,另一種是月餅原本的味道。可我就喜歡吃那種幸福的月餅。

  今天是中秋節,我就在賞月。夜,是悄悄的,我在陽臺上等待著月亮升起的時刻。

  看吶。那帶這一圈金環似的月亮終於升起來了!月亮先是金色的,逐漸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微雲,向上,向左,再向上升著。突然,月光的顏色光澤變淡了,它高高的掛在那裡。那圓圓的臉頰,掛著溫柔的笑容,靜靜的望著大地。幾多銀灰色的薄薄的雲圍繞在它的身邊宛如仙女的絲綢翩翩起舞。當時是我就想起了幾句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宮闕,今昔是何年……我陷入了夢境中,哦!是誰把我的夢境打破了,原來是媽媽叫我去吃我最愛的椰奶月餅了。我想我的最愛跑去,眼看我都要拿到了居然被哥哥拿去吃了,當時我就嚎啕大哭,後來還是我吃到了因為哥哥他以大欺小唄! 我大口大口的吃我的最愛,而哥哥卻只能看著我吃,我吃到了幸福的味道。

  此時此刻我是多麼想請求懇求月亮再圓一些,讓還沒回家的遊子也讓若隱若現地想猜家裡人現在的情景,哪怕是一分鐘,兩分鐘……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5

  今晚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題記

  中秋月圓之夜是冷清、寂寥的。但是依我看來,中秋節卻不似其它秋天的節目那麼無趣,反倒是有一點兒談談的適閒。

  通常,一到中秋節,家家都會忙碌起來,擺凳子到院子中,加緊趕做月餅,以便等到月圓之時,家人們能給去院子中賞月,品嚐親手做的月餅,一邊聊家常,希望能夠聚多離少。學校也會連著週末放三天假,往是把中秋節夾在其中,一般的孩童總會在第一天將校內作業做完,以便中秋節可以減少一些負擔。

  往往而言,中秋節是十分忌諱罵人的因為月亮是冰清玉潔的,人們總是認為上面住著嫦娥與玉兔,月亮將它冰清玉詰的光灑向大地,儼然是不能玷汙的,也就是不能罵人,這會玷汙那皎詰的月光。

  中秋節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習俗,那便是被李清照所稱在做梅質定妒,菊應羞的桂花。桂花是淡黃的,花朵並沒有很大跟兩粒米差不多大,但卻香氣十足,每逢中秋節之日,桂花真可以說是香飄十里,整條大街都瀰漫著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氣。坐在庭中,賞著空中一輪明月,享受著月光,咬下一口月餅,中又踱幾步,一邊品嚐著桂花香,但舒雅,又不失請幽令人回味無窮,便不知覺中,沒那麼冷清了。

  中秋節,不僅是中國文化舒雅的一種體現,更是需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扁舟子們的思託。中秋節,也會成為中國文化上的一筆,也會是人們最清閒,最愜意的節日了。

家鄉的中秋風俗作文6

  中秋節,爸爸的同事寄來一盒月餅。精緻的木盒子中幾塊月餅靜靜地臥在絲絨上,是皇家女兒,金枝玉葉伴著。

  母親特意拿出珍藏的水晶盤子,月餅切成細細小塊,擺成菊的模樣。一家人洗淨手笑咪咪地放進嘴中品味:燕窩做的餡,味道怪異,家人通常碰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強迫自己吃了兩塊,肚中一陣排山倒海。最後狠狠心,丟進了垃圾桶。

  我不禁對母親小時候的中秋節月餅感了興趣。

  聽母親說,她們小的時候物資貧乏,一年只有幾塊月餅,用牛皮紙包著,多是桂花和紅豆餡的。拆開包裝,金黃的餅皮滲出鮮香的油,令人垂涎三尺。豆沙餡軟,面,入口即化;桂花餡甜,清鮮,拌上蜜糖後鮮美可口。麵皮更是層層起酥,咬一口滿嘴留香,回味無窮。

  孩子們拿到月餅,通常不急著先吃,而是掰成一點點的碎渣,慢慢品味。大人們則是不捨得吃,用幾層紙包著拿回屋中。等孩子們都吃完後又從屋中拿出平分,引得一陣歡呼。有一次,外祖母將月餅放入櫃子,便忘了這事,等找到時已經發黴。全家人因此懊惱了好幾天。

  飢餓是食品最好的調味劑,在物資豐富的今天,我能品嚐到高階、昂貴的月餅,卻再也買不到母親小時候對中秋節的盼望和對吃到月餅的歡喜了。

  少了這些,月餅索然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