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健康的網路文化閱讀練習題及答案
論述類文字閱讀(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l8-20 題。
如何打造“健康的網路文化”
對當前文化生態影響最大的是什麼文化?是網路文化。
獨特、開放、共享的網路文化,在促進民主、張揚人民的表達權等方面貢獻甚巨。西方學術界借用“第五等級”一詞,指稱網際網路及其使用者對社會的影響,用以區別被稱為“第四等級”的傳統媒體。由於網路複製和呈現的是現實的社會關係,其文化形態呈現出一定的多元性、可塑性以及與其他文化的共融性。造就更為健康的網路文化,是當前文化建設的話題中應有之義。
健康的網路文化有賴於健康的.傳播內容。在“關係為王”日益凸顯的社交網站時代,“內容為王” 仍然是網路傳播的主旋律。網路能否一領媒體風騷,不僅取決於其旺盛的人氣、獨特的傳播方式和瀰漫的民主、自由氣息,更取決於其內容是否真實、可靠。由於網路即時釋出、碎片化傳播、把關弱化的特性,以及部落格、微博等的“自媒體”屬性,使其在內容的真實性、教育性方面無法與傳統媒體比肩。但是,“公民推客”透過不斷的互動與重新整理,可使網路努力呈現真實的事件與輿情;網民透過提高媒介素養,對謠言、色情、暴力等不良資訊加以抵制,有利於保持網路文化的正氣;網民透過上載、分享健康資訊和有創意的文化產品,則有助於維護網路文化的多元性和創新品質。
健康的網路文化需要創新的管理文化。網際網路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溝通方式和效率,使得“網路民意”成為時代的強音。但是,由於“扭曲傳播”①現象的存在,難免會使網路空間滋生亂象:“水軍”、“推手”②操縱輿論,駭客、病毒無孔不入,“推手造星”氾濫成災,違法、不良資訊屢禁不絕,從而使得網路文化呈現出一定的複雜性。“網路公民”在暢享“資訊高速公路”便利之時,個人隱私時有被侵犯之憂;資訊超載和“數字鴻溝”的客觀存在,也使得網路秩序備受詬病。從全球來看,公眾期待的“網路公共領域”和“理想的傳播情景”依然只是願景。因此,造就健康的網路文化需要科學、包容、創新的管理文化護航。網路管理貴在科學決策、藝術疏導。
健康的網路文化需要嶄新的“粉絲文化”。曾幾何時,“粉絲”這個網路亞文化現象,一躍成為網上最受關注的“文化奇觀”。“粉絲”不僅是明星的擁躉,也是明星的社會符號。以往網路事件中的一些“粉絲”,往往畫地為牢、互相攻擊,常讓口水淹沒了真相。須知“粉絲”與明星的關係恰如水之於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造就健康的網路文化,需要構建嶄新的“粉絲文化”:不是唯我獨尊、黨同伐異;而是訴諸理性,彼此包容,尊重對方的表達權、質疑權和批評權。
網路文化植根於網際網路,影響全社會。在一定程度上,網路文化構建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只有健康的網路文化,才能讓真誠與理性為伴,讓民意健康生長。
【注】①扭曲傳播指資訊在傳播過程中被層層扭曲,以至面目全非。②網路水軍指受僱於網路公關公司,為他人發帖回帖造勢的網路人員。網路推手,又名網路推客,指那些懂得網路推廣並能應用的人。
18.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 決定網路能否引領媒體風騷的諸多因素中,內容的真實可靠比網路的人氣、傳播方式等更重要。
B. 雖然網路在內容的真實性等方面比不上傳統媒體,但推客、網民可以透過一些積極的行動來彌補這些不足。
C. 以往有些“粉絲文化”是唯我獨尊、黨同伐異的,而嶄新的“粉絲文化”則要求理性,互相包容、尊重。
D. 網路文化構建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在於網路文化植根於網際網路,影響了全社會。
19.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網路文化的特點。(3分)
20.“公眾期待的‘網路公共領域’ 和‘理想的傳播情景’”怎樣做才不至於“依然只是願景”?(3分)
答案:
18 D(“網路文化構建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之前有表示限制的短語“在一定程度上”)
19① 獨特、開放、共享;② 多元性、可塑性以及與其它文化的共融性;③ 在內容的真實性、教育性方面不如傳統媒體;④ 一定的複雜性;⑤ 影響力大。(寫到任意3 點即可得滿分)
20① 提高網民素質,改變“扭轉曲播”現象,杜絕網路空間亂象的滋生;② 加強立法,保護網民的個人隱私不被侵犯;③ 提升技術,使資訊傳送更迅速,建立讓網民滿意的網路秩序。④需要科學、包容、創新的管理文化;⑤訴諸理性,彼此包容,尊重網民的表達權、質疑權和批評權。(寫到任意3 點即可得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