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她們的爸爸不是那隻自己飛不起的母雞的散文

她們的爸爸不是那隻自己飛不起的母雞的散文

她們的爸爸不是那隻自己飛不起的母雞的散文

  《摔跤吧,爸爸》這部去年熱播的印度影片,真人真事改編。我們也去看了,大概你也看了。

  說說我的理解。

  爸爸辛格很固執,似乎是那隻自己飛不起來的母雞,下了一個蛋,期待孵出來的小雞仔去實現他飛翔藍天的美夢。影片可能會讓人從這樣一個角度去解讀,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個無可厚非。

  事實情況只是這麼表面的嗎?

  影片梗概是,父親辛格年輕時有望成為摔跤冠軍,卻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放棄了。他希望生兒子來延續他的夢想,結果生了三個女兒。某一次看到兩個女兒與人打架把人家男孩子揍得鼻青臉腫,靈光一閃,他決定把女兒訓練為摔跤手。

  這期間有女兒的反抗,村人的嘲笑,妻子的不配合。14歲的新娘,吉塔的女同學一句話,卻讓兩個女孩子從此主動訓練,吉塔榮獲全國賽三連冠。後來經歷曲折,最終如願摘取英聯邦在印度舉辦的72國聯賽桂冠。父親擁抱了女兒:我一直為你驕傲!

  我想談一點個人看法。從下面幾個方面說一說這部影片的積極意義。

  (1)好的家庭教育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根本,好的家庭教育體現在父母雙方的認知水平,精神境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綜合素質上。

  天下父母望子成龍,也有望女成龍的心情是一樣的。

  也許最初動機是為了完成自己未竟的夢想,不過一個人終生都有一個夢想支撐著到白髮蒼蒼,何嘗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比起那種人未老,志先衰的父母,這實為難能可貴的成長榜樣。

  父親辛格所做的,與其說是一種自我實現,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助女兒培養一種堅毅的品性,做了人生的主宰。

  在印度一個落後的山村,一個父親從小給女兒精神上的啟蒙:向那些嘲笑女孩不如男孩的人證明:事實並非如此。

  這一切不是口頭上的,是父親克服一切經濟條件侷限帶來的困難,給女兒提供儘可能的指導,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父親是實現了自己的夙願,沒錯;而女兒們,何嘗不同步實現了她們的個人價值?父親給予她們的,是有別於那些給你吃飽穿好養大以外,更豐厚的精神財富,更豐富的人生高峰體驗。

  (2)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交往一些認知水平高,有正面影響的朋友很重要。消極怠工與積極主動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14歲那年的一天,吉塔的同學結婚,媽媽瞞著爸爸帶兩個女兒去參加婚禮,載歌載舞,體驗做女孩子的歡樂。爸爸發現後在現場就給了女兒一個巴掌拂袖而去,母女都很委屈很不滿。

  這時候,新娘流著淚說了話:“我多希望自己有你這樣一個父親,至少他是鼓勵你去做自己,讓你們活得更精彩。不必在十四歲就框定了一輩子與鍋碗瓢盆打交道的一生。”

  吉塔與妹妹似乎幡然醒悟,從此被動的老馬車一下子就成了自帶引擎的,戰無不勝的小坦克!在這樣的年齡段,朋友在她們心目中佔很大的位置,朋友的一番話,有時候勝過父母的苦口婆心。

  試著想象:如果這時候吉塔的朋友是相反的認知,對孩子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效果?

  (3)父母的教育有效期其實很短暫。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能聽取良師益友的忠言,那麼就只有走一些彎路,經歷一些必不可少的挫折與磨練,以期待更好的成長。

  三連冠後的吉塔終於到了國家體育培訓中心,被作為世界冠軍種子選手來培養。離開爸爸的視線,她感受到了自由的氣息,青春的美好。留長髮,塗指甲,逛街,不歸宿,亂飲食。反正就是要否定爸爸。甚至與爸爸摔跤,把年邁的父親打敗,用以證明自己的正確,父親的錯誤。

  可是,打敗父親就是世界冠軍嗎?錯!後來賽場上一敗再敗。妹妹的陪伴,教練“有些人註定就是與冠軍無緣”的話深深刺激了她。

  撥通父親電話,她泣不成聲。

  後來爸爸辛格繼續指導,訓練基地不許他出現,他就讓女兒拷出比賽影片,他獨自反覆觀看找出女兒失利環節,電話遙控指導女兒,無論是精神上的支援,還是技術上的指導,那個國家隊教練對於吉塔而言,都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4)當父母不容易,當一個讓孩子發自內心欽佩的父母那肯定很難。

  跟爸爸辛格一樣,專業技術領域可以一直指導子女的父母親有幾位?所以說,辛格不是那個下一個蛋讓小雞仔飛得高的母雞,他自己本身就有飛翔的實力。

  平凡如你我,小學的奧數就把父母搞得七葷八素了,你如果不在自律自強,積極向上,人格魅力上讓孩子信服你,接受你,純粹依仗血緣上的長輩身份,道德上讓孩子服從,包容,那其實不是一種自然狀態,而不自然的狀態是不久長的。

  最後只能就是:因為你是我爸爸,所以我要聽你的;怕你傷心,我才要聽你的`;即使不聽,也不能頂嘴,在心裡說不,因為你是我爸爸......

  父母子女一場,最親密關係,最終無非都是“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彼此包容,彼此理解。影片僅僅兩個小時,不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現實卻是幾十年無數次的,親子之間不斷的,容易的艱難的,有效的無效的溝通。

  (5)孩子的壓力大小其實是相對而言,認知方向很有關係。而這個方向不是天生的吧,是受教育和環境影響的。

  你的孩子承受壓力的素質有強弱,這就決定了壓力是相對而言的說法。當然心理素質有先天,也有後天的。

  我很認同一位爸爸簡單直白的話:孩子要經常性地敲打敲打,經常性的讓他體驗一點委屈。對的,你可以捋著哄著順著沒有要求(不過也不太可能),誰讓他是你生的呢?

  可是別人沒有這個義務。那他怎麼適應社會呢?

  我也一直認為,沒有委屈心的孩子,心理是特別脆弱,的確需要經常性敲敲打打,快樂分享的同時,要敲敲警鐘,沮喪氣餒時鼓鼓勁兒。

  至於怎麼給自己孩子適當的壓力,這個千人千條路。如何讓那 孩子體驗到壓力,又不過分;如何讓孩子感覺父母有在規範自己,卻又不感覺很受束縛;如何讓孩子專注於學習又不是死讀書;如何讓孩子提高素質也不在學科成績上落後......

  拼的完全是父母的能力和水平----要不為什麼有些孩子成材了,有些孩子被壓垮了,有些孩子過於放縱了,出現各色各樣的人

  關於這部影片,的確有很多話講。

  很容易引發共鳴的,家長跟孩子一起看一看,體味一下。

  那種簡單地認為父母給孩子壓力大,要求高,不尊重孩子天性絕對是錯誤的,這樣的觀點,僅僅只是停留在淺層次的認知水平上。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