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河中石獸> 七年級語文《河中石獸》同步測試題

七年級語文《河中石獸》同步測試題

七年級語文《河中石獸》同步測試題

  河中石獸

  ①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數小舟,曳鐵,尋十餘里,無跡。

  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③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④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斷?

  第一部分:

  1、本文選自,作者是人。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小舟()曳鐵()湮()齧()溯流()斷()

  3、閱讀理解全文後填空。

  對於河中石獸的位置,寺僧判斷其在,依據是;講學家判斷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則判斷其在,是因為。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閱:)

  ⑵數小舟,曳鐵(:曳:)

  ⑶湮於沙上(湮:)

  ⑷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齧:)

  ⑸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為”的不同含義:

  ⑴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⑵眾服為確論()

  ⑶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6、對下列句子譯不當的一項是()

  A.尋十餘里,無跡。(尋找了十多里,也沒有石獸的蹤跡。)

  B.眾服為確論。(眾人佩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判斷。)

  C.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找到石獸在幾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沒有找到。)

  7、譯下列句子。

  ⑴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⑵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

  ⑶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斷?

  第二部分:

  (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數小舟,曳鐵,尋十餘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如其言,果得於數里外。

  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斷?

  8.用自己的話寫出下列代詞指代的內容

  ⑴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之”指代

  ⑵求之下流,固;求之地中,不更乎?

  “之”指代

  9.講學家和老河兵都說到了“石性堅重,沙性鬆浮”,但他們對沉在河中的石獸作出的結論是完全不同的。講學家據此得出的最終結論是___________(A、爾輩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C、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顛乎?);老河兵的最終結論則為_________(A、水不能衝石;B、再轉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D、石必倒擲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注音或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門於河(倒塌)B.數小舟(划船)

  C、不亦乎(顛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1、下列敘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一種見解是從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認為應在石獸落水處尋找石獸。

  B、一種見解是從水暴漲衝擊石獸而走作分,認為應該到河的下游去尋找石獸。

  C、一種見解是從石性、沙性和水衝擊角度作綜合分,認為應到獸落水的上游去尋石獸。

  D、三種見解都是正確的,只不過實踐更重要。

  12、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找出文中說明這個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二)

  揠苗助長

  宋人有聞其苗之不長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人,這裡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幫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枯萎)矣。

  13、解釋下列加線的字。

  ⑴謂其人曰()

  ⑵其子趨而往視之()

  14、說說下列句子中“之”的含義:

  ⑴宋人有聞其苗之⑴不長而揠之⑵者(之⑴:之⑵:)

  ⑵其子趨而往視之(之:)

  15、譯下面的句子。

  ⑴宋人有聞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⑵苗則矣。

  16、讀完這段文字後,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示?

  《河中石獸》答案

  1、《閱微草堂筆記》、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順流而下;埋沒在河沙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河的上游;石性堅重,沙性鬆浮……遂反溯流逆上矣。(意近即可)

  4、⑴經歷⑵船槳,這裡意為劃、搖;拖著⑶埋沒⑷本義是咬,這裡是衝擊的意思⑸只

  5、略

  6、B

  7、略

  8、⑴指講學家所說的話⑵代石獸

  9、CB

  10、C

  11、D

  12、略

  13、⑴告訴,對……說⑵快步走

  14、⑴前一個“之”,助詞,無實義,後一個“之”代禾苗。⑵代禾苗

  15、⑴宋國有一個聽說自己的禾苗不長而拔禾苗的人。⑵禾苗已經枯萎了。

  16、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規律。(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