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采薇(節選) 教案
《小雅·采薇》是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為先秦時代的華夏族詩歌。詩歌表現了將徵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並將這種感情放在對景物的描寫及對軍旅生活的述說中表現。小編為大家整備了一篇關於《采薇》的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學習能夠提供到一定的幫助。
【學習目標】
1.結合課下注釋,利用工具書疏通字詞;瞭解作品內容與情感;熟讀成誦。
2.從詩歌的意象、疊詞、表現手法、章法特點等方面對文字進行鑑賞。
3.體會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園之思。
【歸納·整理】
1.你瞭解哪些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2.你有哪些字不會讀?積累了哪些詞語?
3.關於玁狁 (注:課本上寫作“ 狁”,電腦無法識別)
玁狁是殷周時期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部落,屬於遊牧民族,為了爭奪糧食與土地,玁狁與商王朝進行了多次戰爭,西伯侯姬昌以商紂王的名義討伐玁狁,使玁狁臣服,之後,玁狁就打著商王的旗號對周邊各部落進行兼併戰爭,實際上為武王伐紂準備了條件。
周人與玁狁的戰事主要發生在西周晚期,但也延及到東周初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以後,西周被玁狁所滅,美人褒姒也被俘虜。之後的東周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在征戰過程中,玁狁的名稱就慢慢消失了,改為戎、狄,據近代學者王國維考證,玁狁即《史記》中記載的匈奴。
【思考·感悟】
1.你從《采薇》一詩中體會到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這種情感?
2.你認為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3.回憶寫思鄉的詩句,體會家(人)對人生存成長的意義。
【發現·創新】
1.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歷來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閱讀相關資料,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公(謝安)因弟子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資料二:【清】劉熙載《藝概》:“昔往”、“今來”對舉的句式,則屢為詩人追摹。
如曹植的《朔風詩》“昔我初遷,朱華未希;今我旋止,素雪雲飛。”(朱華泛指紅花;旋止,歸來。當初我離開時,花兒還開得很豔,現在我歸來時,漫天雪飛。)
杜甫《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里正:里長,地方官吏。與裹頭:替徵丁裹紮頭巾,表示徵丁年幼還不會自理生活。我出征的時候,年紀太小,還是里長給我梳的頭髮,回來時已經滿頭白髮,卻仍要去戍守邊疆。)
資料三:【近代】王國維《文學小言》:“詩人體物(描摹事物)之妙,侔(相等)於造化。然皆出於離人孽子(比喻生存於憂患中的人)征夫之口,故知感情真者,其觀物亦真。”
資料四:【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實景,感時傷事,別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凱奏生還,樂矣,何哀之有耶?”又說:“末乃言歸途景物,並回憶來時風光,不禁黯然傷神,絕世義情,知古常新。”
資料五:【清】王夫之在論《詩經·小雅·采薇》這兩句時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2. 古詩詞中的“楊柳”意象
民諺曰:“五九、六九,順河看柳。”“西城楊柳弄春柔”(宋·秦觀《江城子》),“漏洩春光是柳條”(唐·杜甫的《臘日》),自古以來,柳樹以其婀娜多姿的風采深受人們的喜愛,形成了許多與柳有關的民間風俗和逸聞趣事。
插柳遊春:我國古代有寒食節那天家家門前插柳枝的風俗。到宋代時,這種習俗更盛,不僅門前插柳枝,而且還在頭上戴個柳條帽圈,坐著插滿柳條的車子、轎子,到郊外踏青遊春。至今,還有不少人在清明節掃墓時把柳條插在墳頭上以示紀念。
折柳送別:折柳贈別之俗始於漢朝。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生速長,用它種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柳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
柳樹姓楊: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下令開挖通濟渠,並在大堤兩岸栽植柳樹,還御筆親書把自己的姓賜給了柳。這樣,柳樹就又有了“姓楊”的稱號。
植柳思鄉: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時,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種植在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已成為漢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以柳喻美:因為柳枝輕柔細長,姿態婆娑,十分動人,所以古人還多以柳喻美麗的女子。如“柳腰”是說服女子身材苗條,腰枝柔軟得像柳條;“柳眉”是說女子的眉毛細度秀美,像初生的柳葉。
從以上我們所記錄下的民風民俗來看,詩人們以“柳”為自己詩作中的主角,是有著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礎。換言之,是我們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詩人們心中的“柳”。有人將古詩中的“柳”歸納為以下八類:
1、“左公柳”。清人楊昌浚在讚譽驍騎將軍左宗棠的詩中雲:“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以柳示春,綠柳就是春天的標誌。
2、“灞陵柳”。李白詩云:“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唐人送別,折柳相贈,意欲“挽留”。以柳與“留”諧音,象徵友情綿長,永誌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牽遊子棹,離亭留贈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贈別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隱《隋宮》中雲:“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以柳弔古,發年華易逝、世事頻更之感慨。韋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就是對六朝的懷故發思。
4、“宛城柳”。賀鑄詩云:“宛溪楊柳,依舊青青為誰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吳文英有“一絲柳、一寸柔情”詞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更是妙筆生花,以柳暗示愛情初萌的歡悅。
5、“沈園柳”。陸游《絕句》雲:“夢斷香銷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以柳懷人、傷情難訴。
6、“章臺柳”。韓翊詩云:“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寵妓。“眠花臥柳”、“煙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煙花的歌女。
7、“寒食柳”。據《荊楚歲時記》載:“寒食日,皆折柳插門。”張炎詩云:“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以柳寄思親戀鄉之情。倪瓚“舊家應在,梧桐霞井,楊柳藏門。”以柳感懷遊子鄉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樂》中雲:“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以柳妝扮,更添女兒幾分嬌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