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熱門體育課課後反思

體育課課後反思

熱門體育課課後反思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熱門體育課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體育課課後反思1

  這個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體育教學,我想小學低年級隊形佇列一直是讓體育教師頗感頭痛的教學任務,可又不得不完成,因為只有完成佇列隊形的教學任務,才能更好地組織教學。

  隊形佇列教學內容比較枯燥,不好調動學生的興趣。所以,老師若要活躍課堂氣氛,刺激學生潛在的天分用來提高練習效果,達到鍛鍊身體陶冶情操的目的。有一定的難度。例如,在進行原地踏步、立定的教學中。我嘗試

  過很多方法,不是練習次數多了,學生厭煩。就是方法不適合學生,總感覺教學效果不理想。最近,我針對學生能初步分辨左右方向的狀況,引導學生從左右腳的交替時開始數數。此方法引起學生較大的興趣。使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踏步走、立定的動作方法。我又透過捲起褲腳的形式(一隻腳捲起褲腳),來檢查學生的整齊性,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動作質量。

  透過以上實踐,我體會到: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必須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出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樂學的“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模仿、交流等活動獲得基礎知識和技能,它能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學好體育知識、技能的樂趣和自信心。

熱門體育課課後反思2

  我在上三年級體育課《前滾翻》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在我演示了猴子滾動後,大部分學生都明白滾翻時要團身的要領,但是在實際的練習中,依然有不少學生不能完成完整動作。關鍵的原因在於低頭的問題。於是,我讓兩個學生上前展示自己的動作,一位學生低頭團身,完成了動作;而另一位學生儘管團身很緊,可是由於低頭不夠,使得他的前額觸墊,怎麼也翻不過去。面對這樣的現象,很多的學生明白了低頭的要領,要後腦勺著地。但是明白了不代表能完成動作,我就引導學生利用準備活動時的“低頭看天”和“倒看人”遊戲,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後腦勺著地的要領,儘管有些學生團身不緊,但是一低頭還是可以翻滾過去。在這樣的初步體驗的基礎上,我嘗試讓學生滾翻以後能站起來。剛剛有些學生低頭能滾翻過去,但是由於團身不緊,無法很好的站起。學生明白了動作要領,在後來的練習中,自然而然的在滾翻中團身,力求在滾翻過後能站起。超過一半的學生能在滾翻後站起,還有部分學生就差一點點就成功,這時候,我又引導學生雙腳用力蹬地。我請兩個學生展示比較,動作快的學生很容易就滾翻過去,而動作慢的學生儘管滾翻過去了,但是站起來很艱難。我問翻得快的學生有什麼秘密?他說:“要用力翻,腳要用力蹬地。”透過對比引導,超過90%的學生利用低頭、團身、蹬地等動作要領,出色的掌握前滾翻的技巧。

  在這節課上,我覺得我有兩個成功的地方。一是在技能教學上,我採用發現問題——對比分析——改進方法——成功的方法,學生對技能的掌握較出色。大部分學生透過體驗,或是觀察老師、同學的示範,逐步掌握低頭、團身、蹬地的要領,最後掌握前滾翻的技術要領,出色完成動作。在技能指導上,我充分強調要低頭、團身、蹬地等要領,

  或透過動作比較,或透過動作演示,使學生理解動作要領,突破重點,克服難點,最後順利掌握前滾翻技術。

  二是學生在自主練習時,我給予學生明確的目標。比如一開始有的學生團身緊,但是滾翻不過去,我就引導學生要低頭。透過前面的準備活動“低頭看天”“倒看人”遊戲,使學生理解前滾翻中低頭的重要性,強調在前滾翻時要先低頭才能滾翻過去。在學生滾翻過去後不能順利站起時,又透過分析比較,讓學生理解要滾得快,雙腳就要用力蹬地。在練習時給予學生明確的目標,學生對於動作的掌握就更容易。

熱門體育課課後反思3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就需要體育教師迅速走進新課程、理解新課程。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為中心,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跟著教材轉。新課程要求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體育教師要兼顧學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首要地位。考慮到預備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好動、好勝,本次體育課我安排的內容是墊上滾翻練習和迎面接力跑練習。滾翻練習是複習內容,主要讓學生進行鞏固,接力跑練習主要讓學生掌握迎面交接棒技術。

  墊上滾翻我分了4個小組進行練習,考慮到安全問題每組安排了一位組長兼保護者。練習中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比如說:有的同學會用頭頂著墊,滾翻就不能完成,這時,我除了說明動作是錯誤的,還會提問:“錯在哪裡?”學生對照正確動作就會發現問題所在,如此比我直接點出錯誤更能讓學生記住;還有的`同學滾翻方向不正確、或者是滾不動,他們的問題就是腿沒有用力蹬地,導致滾翻沒有動力。因為是複習動作,所以學生一點就能改正。除了講解、示範、指導練習以外,言語鼓勵也是我常用的教學手段,練習多次或一直失敗,學生就會失去鬥志,此時教師的言語鼓勵無疑就是一劑強心針,引導學生不斷挑戰自我。印象最深的是路帥贇同學,他是班級最胖的,每到他練習時,我總會在旁大聲地鼓勵他,即使動作完成不是很好也給予他表揚,最終,他完成的滾翻動作非常好。不足之處在於,學生分組練習,我只能巡視指導,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同學,導致學生只求儘快完成而忽略了動作質量。

  迎面接力跑練習還是分成4組進行,在交接棒方式上,我沒有硬性規定必須用什麼方式,而是提了兩種方法,讓學生髮揮主動性,相互討論,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況和適應性選擇一種進行練習,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宗旨。為了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我採用小組間進行比賽的形式,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同時為了進一步完善師生關係,使接力跑不顯得很枯操,在缺少一人的情況下,我也積極的加入他們的比賽。學生看到老師也要和他們一決高下,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都想戰勝老師,課堂氣氛非常熱烈。甚至有的小組認為自組胖子太多,才會輸,要求和老師換人以提高勝算,競爭非常激烈。因為迎面接力交接棒技術比較簡單,學生基本都掌握了,個別出現問題的也僅僅是因為著急所致,同時,學生跑動的積極性較高,接力跑完成很好,一次比一次成績好。

  完整的一節體育課,除了要有合理的內容安排,還要有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要有較高的練習興趣,教師要充分的信任學生,相信學生能很好的完成練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