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有關社會調查報告範文七篇

社會調查報告

有關社會調查報告範文七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社會調查報告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調查報告 篇1

  調查目的:

  通過了解我國民族地區的社會保障現狀和問題而進一步瞭解我國民族社會保障政

  策,並對其不足之處加以討論,對問題進行解決,從新的時代要求和新的實際出發,以實現民族地區和其他地區的協調發展、共同繁榮,最終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譜寫全國各民族大團結新的壯麗篇章.

  調查過程

  一. 民族地區社會保障社會保障現狀

  目前就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沿海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的較為快速,而位於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保障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較為緩慢。主要由於我國民族地區分配位置及政策的不平衡。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5個少數民族大都分佈於欠發達的西部邊疆地區,人口雖佔全國總人口的7%,土地卻佔國土面積的63.4%,各民族地區發展水平差異極大。由於長期的自然演化和歷史發展變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6500萬貧困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人口。

  在今天,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中,也浸透著民族地區犧牲區域性利益的無私支援。從全國情況分析,發達地區的產品結構,以深度加工的、附加值高的製成品為主,精加工產品佔有較高比重;而民族地區的產品結構,則是以原材料、一次能源、半成品、初級產品為主,精加工產品比重極低。在不合理的價格體系下,民族地區創造的部分經濟效益,以潛在效益、潛在價值的形式轉移到了發達地區。所以,民族地區人口因年老、疾病、喪失勞動能力或遭受重大自然災害的襲擊,生活失去基本保障時,從國家獲得基本保障是其基本權力之一。

  顯然,民族地區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是不能與沿海城市和發達地區同步發展和一個模式的,這是由其特殊性所決定的。因此,研究中國社會保障問題時,必需將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做為一個單獨的議題提出來,納入研究視野,絕不能只以城市或發達地區為“樣本”。而且這樣的研究結果也是沒有普遍意義的,構建的社會保障體系也是不完備和殘缺的。剝離開少數民族地區,事實上也不可能建立符合中國特點、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

  總的來說,我國當今的民族地區的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民族地區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貢獻與其目前所享受到的社會保障不成正比,我國應儘快推出相關政策,以平衡我國社會保障東西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從而總體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

  二.存在的問題

  1城鄉社會保障失衡,社會保障權利嚴重缺失,保障體系極不健全。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長期實行城鄉二元結構模式,城鎮社會保障速度發展相對於農村較快,內

  容也較為齊全、完善;而在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僅在社會救濟、救災、優扶安置、五保贍養方面有所體現,這些雖然是針對民族地區設定的,極具針對性,但是由於城市化的程序加快,農民失去土地,從而對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需求更為迫切。但是,目前我國對於與少數民族息息相關的政策還處於一片空白的狀態。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本原因是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健全,缺乏農村人民現實生活的基本選擇則。

  2.保障體系脆弱,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日益拉大

  .民族地區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民族地區農村低保起步晚。20xx年以前,全國建立城鄉低保

  制度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廣東、福建、江蘇等省,主要是沿海和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民族8省區實行的是傳統的農村特困戶救助政策,基本沒有實行農村低保。20xx年以後,隨著國家社會保障政策的調整,民族地區才相繼開始實施農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

  民族地區農村社保水平低。從20xx年第二季度農村低保標準看,呈現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現實差異。統計顯示,農村低保標準低於年600元的縣、市、區數,全國平均水平為35.7%,東、中、西部分別為12.3%、38.3%、59%;農村低保標準超過1080元的縣、市、區數,全國為15.7%,東、中、西部分別為39%、4.8%、2%。京、滬兩市的農村低保標準全部越過1天1美元的國際貧困線。至20xx年第三季度,農村低保制度在全國2663個涉農縣(市、區、旗)全面實施。全國平均低保標準每人每月67元,上海233元,廣東134元,貴州56元,新疆53元,雲南52元,內蒙古51元,廣西46元,青海45元,寧夏37元,西藏22元。民族8省區都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不僅民族地區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民族地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比較也存在較大的差距。20xx年,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169.6元,西藏、寧夏、青海由於城市人口較少,人均保障水平略高於全國水平,分別為225.5元、172.3元、171.9元。其他民族省區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雲南168.2元、貴州150.6元、廣西147.5元、內蒙古147.1元、新疆131.1元。同年,全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標準為每人每月83.6元,內蒙古100.7元,西藏106.1元,青海103.4元,新疆85.2元,貴州85.4元,雲南81.4元,廣西74.5元,寧夏71.9元。可見,民族地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支出標準又大多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一低一高反映了民族地區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

  3.社會保障立法滯後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專門調整社會保障關係的基本法律,有管社會保障的規定是由勞動、

  人事、衛生等部門有關職能指定的。國家專門的社會保障法律的缺失直接導致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立法失去了應有的參考和根據。再加上少數民族地區本身發展的落後性也導致其地區的社會保障立法與東部相比有明顯的滯後性,社會保障工作很多時候只能靠政策和行政手段推行。從而可知,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保障立法的滯後嚴重的阻礙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保障政策的完善和推行。

  三.解決方案

  根據上述現狀和問題,我結合我國國家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幾個解決方案:

  1. 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收入,建立覆蓋面廣、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保障體系。

  促進社會的發展增加群眾收入是其根本,在提高群眾收入水平的前提下建立多

  方面、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貧困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以及失業保險方面的完善是少數民族地區人民迫切需要的。

  2. 完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制度

  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漸完善,社會保障的資金管理成為重要的一部分,這需要我們建立資金管理制度,以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對此,我們應首先拓寬集資渠道,鼓勵人們捐獻,有利於社會閒散資金的收集;其次建立專門的社會保障資金監管機構,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

  3. 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保障法律建設

  在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保障法律建設中應注重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比較研究和借鑑外國社會保障立法的成功經驗,尋求科學的立法方法和途徑,提供具有說服力的科學依據。儘快建立起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點、適合少數民族地區實際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法律體系。

社會調查報告 篇2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城鎮化程序也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湧入城市,進城務工人員已經成為了城市建設及發展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為了更深層次的瞭解務工人員的狀況,瞭解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讓務工人員的權利得到法律的保障,此次特別開展了以“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情況”為主題的問卷調查。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一)調查物件

  20xx年1月20日、21日、22日由個人深入湘潭縣響塘鄉石泉村對部分村民進行問卷調查活動。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書面問卷為載體,透過一對一訪談方式開展,以入戶調查為主。其中,深入農戶30 家,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靠的原始資料。

  二、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30份,回收問卷30份。其中有效問卷30份,回收率100%,問卷容量為30。

  經統計結果顯示,在進城務工人員中工資普遍不是很高,46.7%的進城務工人員工資都處於20xx-3000元。這主要是由於他們的文化程度及從事的行業,63.3%的人員受教育程度都是初中程度,而他們絕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工人或服務人員。 同時調查結果也顯示,進城務工人員大多數為臨時用工,大多數人員未參保相關社會保險,只有極少數人員參保相關社會保險。

  (二)調查問題分析

  1、工資水平普遍偏低,工作時間普遍偏長

  調查顯示,進城務工人員月工資在1000元以下的佔20%,1000-20xx元的佔20%,20003000元的佔46.7%,而3000元以上的僅有13.3%。從進城務工人員所從事的行業來看,大多數人的工作集中在服務員、建築或工廠工人,佔63.3%,僅有少部分人為管理人員、開辦企業,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在8-10 小時的佔50%,10小時以上的佔26.7%,8 小時以下的佔23.3%。造成進城務工人員無法找到工資及工作時間較理想的工作,主要由於絕大部分的進城務工人員都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

  2、住房條件不理想

  調查顯示,40%的進城務工人員居住的房子都是租的,33.3%的人員居住在單位提供的宿舍。而他們一般租房都會選擇價格相對比較低的房屋,而單位提供的宿舍一般都是集體居住。從中可以看出進城務工人員的居住條件相對差,生活居住區內消防裝置欠缺,居民的消防意識很差。總之,進城務工人員在生活環境與工作環境上的要求不高,賺錢是他們出外務工的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目標,對城市的生活沒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有一個棲身之所就足夠了。

  3、勞動合同簽訂不規範,社會保險參保率低,拖欠工資及變相罰款調查顯示,用人單位與進城務工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的只佔被調查的13.3%,53.3%屬於臨時用工,33.3%的進城務工人員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有的企業勞動關係雙方採取按工議價,大量的企業與進城務工人員的勞動關係只是“口頭協議,有的甚至連口頭協議都沒有,進城務工人員幾乎得不到基本的社會保障。而多數進城務工人員會遇到拖欠工資或變相罰款的情況,面臨這種情況,40%的人認為自認倒黴,36.7%的人認為還了就沒計較,法律意識淡薄。

  4、參加相關業務培訓少,面臨遭受歧視的心理壓力調查顯示,40%的人員偶爾參加過相關業務的培訓,26.7%的人員完全沒有參加過任何相關業務的培訓,究其原因,一是受經濟狀況影響,認為培訓費過高。二是農民工的文化程度不高,自主提高勞動技能意識不強。而86.7%的人員遭受進城務工方面歧視的心理壓力,其原因是,其一,認為自己在是農民工,沒有社會地位,其二,工資低,處於社會底層。

  5、子女受教育權沒有得到保障

  調查顯示,41.5%的進城務工人員擔心子女的受教育問題。與城市孩子同處一校的農民工子女,由於戶籍的限制,要繳納較高的贊助費和借讀費,及時他們生活的經濟條件比城市的低很多。由於要繳納各種費用,以及辦理繁瑣的手續,只是許多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失學,輟學。

  三、建議

  (一)採取切實措施,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

  第一,針對農民工找工作的盲目性,政府應加強指導,充充發揮勞務市場和職業中介機構介紹、招聘會、報紙、電視、廣播、家鄉政府組織的作用。為農民工提供準確的務工資訊、務工崗位,減少農民工外出務工的盲目性,使他們外出時較順利地找到工作。第二,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工進行勞動技能培訓。第三,切實維護農民工基本權益,規範勞動力市場上的僱傭關係。

  (二)加強法制建設,提高農民工法律意識

  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加強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專門建立農民工法,讓農民工問題的處理做到有法可依。尤其是輸入地政府應加強對進城就業農民的管理和服務,有關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戶籍管理問題等等。加大勞動監察執法力度,完善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建立相應的法律援助制度。

  另一方面要從維護農民工切身利益出發,利用各種形式向農民工傳授有關法律、法規常識,使其能知法、懂法、用法,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三)加大力度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受教育問題嘗試建立和完善農民工子女公共教育經費流轉制度,當農民工子女離開流出地時,其相應的教育經費可參照社保資金的方式流轉,為其在流入地就讀提供保障,減輕流入地政府及學校的財政負擔。此外,建議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給予接受農民工子女較多的流入地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多渠道減輕流入地政府的地方教育財政負擔。

  (四)建立進城務工人員服務中心

  建立進城務工人員中心,不僅提供職業介紹、職工幫扶、法律諮詢及援助等服務,還要提出形式多樣的文體演出活動,對進城務工人員開放公益性文化設施,為進城務工人員免費或優惠提供各類服務,為他們提供精神文化佳園。

  (五)加快解決進城務工人員住房問題,改善務工人員的生活狀況改善進城務工人員的住房條件,可以從五個方面著手:一是政府加強改造與整治,強化社群基礎設施的`建設,二是建立進城務工人員的自治組織,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三是建立社群社工服務站,為其提供廣泛的社會支援;四是建立”農民工經濟租用房、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四位一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五是健全進城務工人員住房公積金制度。

社會調查報告 篇3

  社會實踐不僅僅加深了我瞭解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我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強了潛力,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裡,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

  一、掙錢的辛苦

  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應對的都是同一樣事物,真的好無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時,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先父母在外打工掙錢真的很不容易!

  二、人際關係

  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大家都明白社會上人際交往十分複雜,但是具體多麼複雜,我想也很難說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瞭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齊,每一個人都有自我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係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樣把握了。我想說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著適應它。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

  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務必在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我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能夠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潛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

  在公司裡邊,有很多的管理員,他們就如我們學校裡邊的領導和班級裡面的班幹部。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就務必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藝術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員工,你的下屬,你班級裡的同學們!要想讓他們服從你的管理。那麼你對每個員工或每個同學,要用到不一樣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說:在管理時,要因人而異!

  四、自強自立

  俗話說:"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說:在家裡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裡,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此刻,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

  五、認識來源於實踐

  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說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潛力的發展。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而隨著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潛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此刻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能夠對實踐進行指導。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我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零。理論就應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透過這段時光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

  因為環境的不一樣,接觸的人與事不一樣,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六、專業的重要性

  選取了會計為專業的我,在這次實踐中自然比較關注這一環。雖然在實踐中只是負責比較簡單的部分,但能把自我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部分佔主體,而我自我對專業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為到了企業實踐就應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企業裡並沒想象中如此容易。

  平時在學校,數字錯了改一改就能夠交上去了,但在工廠裡,數字絕對不能夠出錯,因為質量是企業的第一生命,質量不行,企業的生產就會跟不上,而效率也會隨之降低,企業就會在競爭的浪潮中失敗,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要時時持續著這種競爭狀態,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因為這樣,企業會對每一個在廠的員工嚴格要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在學校的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在學校裡可能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行了,但那裡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在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所以必須要個性留意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在學校裡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工廠裡出錯是要負上職責的,這關乎工廠的利益損失。

社會調查報告 篇4

  我今年暑假在一家銷售公司做業務員,其實以前我對於銷售這個行業根本看不起,感覺他們就是上門推銷的沒什麼好的,把它們當成社會的最底層。但是當我真正來到這裡之後這個行業包括這裡面的人真的讓我刮目相看,我來到的這家公司是一家銷售藥品的公司。

  首先,業務培訓;

  經理根據我們自身情況給我們培訓一些基本的業務知識,包括人際交往、禮儀、銷售知識等。雖然每天感覺挺累的但是感覺這些銷售老師們真的很厲害,他們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處理事情的態度還有講課的那種風格真的讓人佩服。每個業務員必須對自己公司的產品有相當細緻的瞭解,包括產品價格、功效、有無副作用等。如果不瞭解這些那麼你的產品根本賣不出去,對自己的東西都不瞭解誰會相信你呢。還有就是每個業務員必須對一些疾病還有引起疾病的原因有一定的瞭解,才能對症下藥,才能達到客戶滿意。

  第二,產品服務;

  產品服務其實很多人享受的時候感覺這些銷售人員很專業,但是所有人根本不知道他們背後吃得苦,做為一個服務行業,顧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務態度是必須的,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就必須提高銷售量。這就要求我們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急,提高服務質量語言要禮貌文明,待客要熱情周到,要儘可能滿足顧客的要求。對於顧客提出的問題必須第一時間作出回答,如果客戶不懂的要耐心解答知道客戶滿意為止。

  第三,產品售後;

  售後服務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其實也是和產品質量有關的。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對於產品要求的質量也越來越高。所以公司推出售後上門服務和調查。讓客戶能夠方便快捷的得到我們的服務,從而也大大提高了客戶對公司的好評。

  第四,創新注入新活力;

  創新是個比較流行的詞語,經商同樣需要創新。根據不同層次的消費者提供不同的商品,產品必須要大眾化,產品價格也要大眾化。而且只有敢於創新,才能讓公司有更多的市場寬度和廣度,才能更好的長遠發展。當然當代大學生也應該有創新思維。

  第五,誠信是成功的根本;

  經商之人最講究的是誠信是金,做人也是一樣。誠實守信不僅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也是很多商人和企業的經商之根本。

  第六,付出就有回報;

  只有付出才能有回報,付出就是“捨得”。原來我一直沒有真正理解捨得這兩個字的含義,透過在這個公司我才知道。捨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捨不得。只有真正的付出真正的捨得才能獲取更大的利潤。當然在這裡面每個業務員都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才真正的收穫了自己的回報。企業也是一樣,他付出了自己的誠信和優異的質量才收穫了更大的利潤。

  這個寒假在這個銷售公司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其實銷售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銷售是一門非常綜合的一門學科,並且銷售還能鍛鍊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還能鍛鍊我們的為人處事的方式。在銷售中我知道了自己的能力什麼樣,我懂得了怎樣去“捨得”。我知道了怎樣去尊重身邊的每個人,怎樣去看待身邊的每一件事。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透過這段時間的實踐,學到一些在學校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著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透過一個多月的社會實踐使我增長了見識,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所以我要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將來回報父母,回報一切關心我的人。

社會調查報告 篇5

  我的很多朋友同學都會選擇在家裡學習或者外出度假等,但是我不想這樣,我想給我自己一個更加難忘的寒假,因此,我選擇了公交車的售票員,一方面可以勤工儉學。另一方面,可以鍛鍊自己與人交往的能力。增加社會經驗。

  這是我高中時代最後一個長假。身為當代高中生,總不該“日出三竿而起,日落西山而息”我就一口答應了因為是春節家忙著走親訪友,所以車上乘客特別多。做這行的,最重要的就是細心,認真,記憶力好。雖說車上上上下下的,又多又亂,很容易出差錯,但是這也正能考驗你能否在慌亂的場面中保持鎮定。我利用飯後的時間記了幾遍站點以及時間。下午我開始反覆檢驗自己是否記住了。提前說出下一個站點,並不斷回憶以經過去的站點。功夫不負有心人,到晚上休息時,我已經能很快地說出任何一個站點的次序。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我要親自招呼乘客了。我開始在腦海裡回想幾個注意事項:首先要合理安排座位儘量讓老年人坐在中間的幾排位置上,因為中間比較平穩;當然更要記住每一位新上車的乘客,因為這樣收費時就會少出錯;最後就是在每個站點到達之前提醒乘客下車,讓乘客提前做出準備。還好,這一切進行的還算順利。這時,有一位頭髮雪白的老奶奶上車了,但車內已經沒有座位了。我問其他乘客是否願意讓出一個座位,沒想到居然有兩個學生模樣的年輕人都站了起來。當時,真挺為他們感到自豪的。事情雖小,但卻能反映出我們當代學生的道德修養水平。短短的幾天很快就過去了,對乘客來說,仍如往常一樣的上車下車;但對我來說,這是一次不尋常的經歷。當車內比較擁擠時,我會提醒乘客看好自己的物品,以防拿錯或丟失;當碰上心急的乘客時,我會提醒他等車停穩了再下車,安全最重要。看到乘客們安全下車時,我這個“假”售票員心裡就會湧出一股滿足感。這幾天的經歷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不論什麼事只有親身的體驗過,才會有真實的感受,才能對這件事有比較實在的,深刻的認識;還有一點就是,世上無易事,均須用心去做。

  打工只是一種磨練的過程。對於結果,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來作為自己的目標和要求。人生需要設計,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憑空出來的,是需要成本的,失敗就是一種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預示著的人生的收穫即將開始。小草用綠色證明自己,鳥兒用歌聲證明自己,我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打一份工,為以後的成功奠基吧!不經風雨,怎見彩虹,沒有人能輕輕鬆鬆成功。

社會調查報告 篇6

  首先,在學習方面,儘量考取一些資格認證,以備畢業後容易尋求工作。其次,積極參與學生會工作、社團活動,以及校外兼職工作,欲積累一定經驗,因此這就保證了商家利用學生會大搞校內宣傳,並充分利用兼職的高質量廉價勞動力成為可能。

  ㈡透過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和心理整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

  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⒈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拿手機產品來說,目前,有手機的大學生中,一部分有通訊的需要,且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另一部分有通訊需要,但是家庭經濟條件負擔不起的情況下“趨前”消費;還有一部分是既無通訊需要又無家庭經濟條件負擔的“奢侈”消費。而“奢侈”消費則是由大學生消費的示範效應,攀比心理導致的。

  ⒉大學生對品牌的忠誠度很高

  大學生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相信自己的真實體驗,如果使用某種品牌產品產生好的體驗,就會堅持使用,從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終形成使用習慣,保持對此產品良好的忠誠度。比如洗髮水,感性認識上的氣味清香,質量好,效果明顯,都會促使他們繼續使用下去。

  ⒊大學生更側重時尚性消費

  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對企業而言,中國移動做的較好,他們藉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 ”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

  ㈢給商家的一些建議:

  ⒈為避免各大院校統一購書亂收費之嫌,國家20xx年明文規定,不強制學生透過學校渠道來統一購書,因此,絕大多數學生透過班級集體在外書店訂購,價格按8.5折。我認為這便為書商、網路書店提供了良機,如果在開學之際,書商能夠去各大院校透過學生會主動聯絡採購,並且能夠折價更低一些,勢必會贏利不菲並能最終實現學生、商家互利互惠。同樣,各大網路書店在這方面也尚需改進,其渠道不夠透明,資訊不夠明確,這便嚴重阻礙銷售。

  ⒉透過調查,可看出大學生對日用品的消費尤其是洗髮水的消費比例很大。各大洗髮水商家應注意大學生這一特殊消費群體,並更側重於自身產品的差異化,特殊化,比如生產有利於清醒大腦,集中精神的洗髮品牌等等。

  ⒊在一個地區的各大院校周邊開設連鎖快餐店,提供專門針對學生的特色飯菜,並憑藉良好的快捷的服務,乾淨衛生的就餐條件必能贏的廣大學生的青睞。

  總之,大學生群體消費市場在逐漸擴大,人們對其關注也逐漸提上日程。因此,大學生消費市場定將成為商家的必爭之地,各企業、商家應深度拓展其消費市場,搶得先機。

社會調查報告 篇7

  調查物件:xxx部分在校大學生

  組員及分工:

  組長:

  個別訪談:

  文獻收集:

  個人體會:

  幻燈片製作:

  報告整理:

  社會公德是指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說:“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脫節”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說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說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衛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人。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公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公德形象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