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筆記>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1

  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我知道了蕭紅童年在呼蘭河留下的故事。

  作者蕭紅細膩地寫下了呼蘭河是一個並不熱鬧的一個小村莊,敘述地寫出了她的家和那美麗而沉寂的大公園。祖父,二伯……在蕭紅的筆下讓我知道了那個小村莊的民俗風情和那些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折磨得病怏怏的。

  作者蕭紅告訴大家,她的童年既快樂又寂寞。在蕭紅家的大花園裡,她的快樂童年回憶全部都裝在這個大花園裡了。她和祖父一起在這個大花園裡笑聲總是在盪漾。她和祖父的故事很多,比如,祖父鏟地,但蕭紅不會,拿不動那鋤頭杆,於是祖父便把鋤頭杆拔下來,讓蕭紅單拿個“頭”來鏟。因為不知那個是苗那個是草,所以用鋤頭亂勾一陣,把菲菜當野草割掉了。還有蕭紅看見祖父在澆菜,蕭紅搶過來澆,但她並不是往菜上澆,而是往天空澆,還說:“下雨咯!!”

  蕭紅快樂的童年不禁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那一次,奶奶在樓頂拔野草,我也跟著拔,我看到綠油油的菲菜,不知那是野草還是菲菜,心裡頭想“這草長得真夠大和夠多的,今天讓本姑娘看見了,絕不手下留情!”我大叫“看我的拔拔功”。沒一會,那菲菜就被我連根帶須起拔掉了。奶奶一看我,哭笑不得地對我說“焮賢,你把菲菜都拔掉了”。

  而且,呼蘭河裡還有很多有趣和令人發笑的故事。特別是呼蘭河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發生的事情:娘娘廟大會那一天,女子和婦女參加的最多。如果是還沒有生小孩的婦女去的話,只要在子孫娘娘的雕像背後釘一個紐扣,給她在腳上綁一條帶子,耳朵上掛一隻耳環,給她戴一副眼鏡,把她旁邊的泥娃娃給偷著抱走一個。據說這樣做,來年都會生兒子的。還有賣帶子的也特別多,婦人們都爭著去買,她們相信,買了帶子,就會把兒子給帶來了。若是未出嫁的女兒,也誤買了這東西,那就會變成大家的笑料。

  呼蘭河雖然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都是故事。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2

  一個活潑可愛又淘氣的小姑娘,跟著她的外祖父,在菜園裡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並玩耍著。她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像一隻出籠的鳥兒,無拘無束,在屬於她和外祖父的天堂裡盡情地撒歡。這是《呼蘭河傳》中的一個簡短片段,也是民國才女蕭紅童年時期的真實寫照。

  是啊,鄉村孩子們的生活是多麼無憂無慮啊!在祖父的包容和疼愛之中,幼年的蕭紅在菜園子裡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令人難以忘懷的童年生活。她在這個歡樂的天堂中,能夠隨心所欲,盡情地玩耍。吃根黃瓜,捉只螞蚱,踢個菜種,潑瓢涼水……幼年蕭紅的幸福快樂,難道不令人神往嗎?

  賞讀完這一段美文,腦海中依稀閃現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我的這一段與蕭紅類似的童年生活,可是我人生中的一份無比珍貴的寶藏啊!

  小時候,爸媽由於工作關係,於是將我託付在了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在老家,我天天可以和小夥伴們挑著擔子,拎著籃子,帶著老虎鉗,上山摘桔子,體驗趣味十足的“摘桔樂”,回到家後,再和小夥伴們一起美美地飽餐一頓。中午,小夥伴們互相串門,在院子裡嬉戲打鬧,順便蹭一頓可口的午餐。下午,小夥伴們會獻出自己的那一份“血汗錢”,和大家一起湊錢買碗香氣四溢、回味無窮的餛飩,大家各自分到餛飩後,唏裡嘩啦,風捲殘雲。然後,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抬起頭,瞄一眼小夥伴們嘴邊的餛飩皮,相視一笑。如果天氣晴朗,老天開了恩,我們通常會上山去探險,有時候,林子或果園裡也會有我們的身影。有時,我們會抓只罕見的小蟲兒,採朵奇異的小花兒,接著,又跟上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向另外一個地方進發了。在山上,如果我們餓了或渴了,摘幾個枇杷打打牙祭不為過。運氣好的話,我們就能發現幾塊光滑,而且呈扁平狀的石頭,然後,大家便會帶上石頭,前往附近的一個池塘,打打水漂過過癮……

  在那時,鄰居都是自來熟,兩個陌生小孩剛見面就能打成一片,好不快活!可是現在,在這個先進的時代,這種日子不復存在了,以往,孩子們玩耍時那銀鈴般的笑聲也一去不復返了。

  如今,那一座座直上雲霄的高樓大廈佔去了孩子們玩耍的空間,那一個個豪華的鋼筋水泥盒卻徹底禁錮了孩子們的心。現在,寫不完的作業,學不完的知識,讀不完的補習班,是兒童們頭上的三座大山,他們無不被這三座大山壓得近乎窒息。學習和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也渴望自由,我們也需要一個蕭紅式的童年。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被無情地扼殺了。

  鄰居?一起生活了十來年,連對方的相貌以及名字都是一問三不知,更別提一起談天說地,一起盡情玩耍了。在現代人的腦海裡,鄰居往往只是一個未知、模糊的概念。

  蕭紅的童年令人嚮往,每個人自己的童年也值得懷念與珍惜。過去的那份天真爛漫,被現代化理念吞噬了。在此,我要大聲呼籲:“還我們一顆真正的童心!”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3

  呼蘭河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只有兩條大街,街上僅有數得過來的幾家店鋪,兩家學堂,裡面住著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合起書本,我心裡久久不能平靜,我彷彿又看見人們自娛自樂的活動,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野臺子戲、四月十八的娘娘廟大會;彷彿看見了河面上的白菜燈、西瓜燈在漂移;彷彿聽見笙、管、笛、簫的聲音盪漾在街道上,彷彿又想起了那性情古怪的有二伯……

  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上的黑暗,與人們的無知。小團圓媳婦原來是一個樂觀的十二歲姑娘,卻因為人們帶以開玩笑的態度而被滾燙的水燙死了,一個叫“磨官馮嘴子”的人,與同院的王姑娘成家,卻因大家的羨慕和嫉妒、冷嘲熱諷、在絕望中離去。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文中小團圓媳婦實在是太可憐了。開始,胡家因為她的開朗總是無緣無故的打她,只是單純想來了下馬威罷了。更可悲的是鄰居竟支援說該打。終於她被折磨的生病了,可左鄰右舍卻還看熱鬧,提議用滾燙的'熱水醫,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啊!硬生生的被折磨死去。

  心痛著,嘆息著不由自主地對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身邊不免也有這樣的人,看見別人落難,不及時伸出援手,反而幸災樂禍;也有這樣的人看見別人的好而眼紅、冷嘲熱諷!是啊,這個文章中的愚蠢無知的人們與灰諧的小城在每個年代的生活中都會有,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社會漸漸步入文明年代。

  我們的童年是美麗的、快樂的,像一首輕快的歌,一幅美麗的畫,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跟《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比,蕭紅的童年雖然也有快樂,熱鬧。但是社會的落後,人們的愚昧無知迷信……作者缺少了陪伴,她是多麼寂寞、失落啊!

  現在的我們幸福多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把握當下。作者用生動、細膩文筆向我們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態度和情景,也同時在告知我們心懷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4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

  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伕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著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說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說這是“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說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說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裡的辦法,如:有的說拆牆,有的說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裡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真是他們的悲哀啊!

  在蕭紅童年的後花園中,她與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幹活,生活充滿了樂趣。在每個人的記憶裡,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因此也不禁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也是這麼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玩耍,快樂的……似乎幹什麼事情都是快樂而幸福的,而蕭紅的童年就是快樂而寂寞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來到香港後,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麼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茅盾曾經說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說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瞭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透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完了,而我還久久地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畫面當中!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初中5

  最近,我懷著沉重的心情讀完《呼蘭河傳》,小說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在故事發生的小村莊裡,到處都顯得那麼蕭條: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畫面,灰色的人生。在這裡,到處可見由於人們的無知、愚昧而引發的一場又一場的悲劇。小說中最具悲劇色彩的人物是團圓媳婦,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令人觸目驚心。

  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她拼命的幹活,卻經常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裡,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甚至在她生病時,將她在熱水裡燙了三次,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一朵還沒來得及盛開的鮮花,就這樣夭折了。

  看完這本書我真為當時的社會風氣感到痛心疾首,我彷彿看到了小團圓媳婦在熱水中的掙扎,彷彿看到了婆婆抽貼時的滿臉心疼,又看到了雲遊真人拿著那些所謂的驅魔道具在那兒折騰。在那個年代裡,團圓媳婦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他們的無知殘害了小團圓媳婦,與其說團圓媳婦是被燙死的,還不如說是被封建迷信思想害死的。那個時候的社會完全都是灰色的,那時的人可能真的很善良,但小說讓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殘忍、麻木、愚昧和無知,是對生命的冷漠。他們只是因為活著而活著,為了死去而死去,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悲劇。

  合上小說,我的心緒回到現實,環顧四周,十分慶幸,我們已經遠離那個生命被蔑視、被踐踏的舊社會。汶川、玉樹抗震救災的整個過程集中體現了一種以人為本的倫理關懷和尊重生命的價值理性。溫站在地震廢墟上振臂高呼:“當前最重要的是救人!”的聲音,至今還回蕩在我們心中。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愈發強烈地追求自身社會權利,追求正義,平等與公正,愈來愈懂得尊重生命,努力構建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