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美食作文(精選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美食作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節的美食作文1
清明時節,青餅飄香。說起青餅,我是吃了不少,但還從沒做過,今天終於如願以償。
我們來到阿姨家,把“青”洗了,放進正燒開的水鍋裡。燒了一會兒,把“青”拿出來,用冷水一衝,晾乾。然後切碎,和蒸熟的糯米一起倒進一個大石臼裡。開始一人用大木錘砸,另一人不斷地翻動,直到糯米糰變成綠色的。
好有意思哦!我看了眼饞,手癢,去體驗了一番。握住錘柄提起來,哇,好沉!我吃力地掄起木錘,往下一砸,再想把錘子提起來,可就不行了,因為錘子被糯米黏住了。不管我怎麼使勁,就是拔不起來。看著我的狼狽樣,大家都笑翻了天。
取出青色的糯米糰,揉成一小團放進刻有花紋的模子裡,用手一壓,倒扣出來,撒上松花粉,青餅就做成了。放在鍋上蒸一蒸,滿屋子的清香。咬上一口,那清香在舌尖溢開,在全身飄逸。好醉人啊!
清明節的美食作文2
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我看奶奶在忙碌著,就知道她一定又是在做青糰子。每一年的這個時候,奶奶都會做青糰子。因為江南一帶,清明節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色澤翠綠,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咬一口,滿嘴巴艾草的香氣,深受我們全家的喜愛。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清明節食品中顯得格外重要?
青糰子是用艾草做成的,糰子的餡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的,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放入蒸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青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除了青糰子,江南的美食還有艾餃,艾餃是浙江省傳統節令小吃之一,屬於浙江清明節民俗,清明食艾餃,能驅邪禳毒。它是用鮮嫩的艾葉和米粉和勻作皮,包入白糖芝麻餡,捏成海燕狀餃子,蒸制而成。其顏色翠綠,味道清香而略帶苦味,在眾多美食中還別有一番風味,深受江南居民的喜愛。
清明節的美食作文3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每年的4月5日便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了。清明節是為了祭拜先人所特定的日子。那天,家家戶戶都會去掃墓,而且一般只吃冷食,不能有煙火。除了這些活動以外,最有趣的.便是吃清明果了。
清明果的外形很多樣化,有的像一座有三個頭的小山,而有的卻只是圓圓的一個團。清明果也被叫作“青果”,顧名思義,那便是因為它的外皮是綠色的了,這也是它與其他自制糕點不同的地方了。如何讓那白白的米粉變成綠色的呢?原因就在它的米粉被加進了一些艾葉。將從市場買來的艾葉搗爛在融入米粉中,就大功告成了。
要說做清明果,我可就是個高手了。先將那綠綠的米粉分成幾大份,再將那幾大份搓成寬約兩釐米的長條,然後拿出其中一條,估計好一個清明果外皮的分量,用刀在長條上每隔一段距離切一個口子,已作標號。然後就簡單了,根據剛才的標號,擰下一段距離的米粉,搓成小團,用大拇指向中間按下,做成一隻“小碗”,以便等會兒放餡料。做完了這些,最後就是放餡料。只有配上鮮美的餡料,清明果才能真正美味好吃。不過你別小看了這些餡料,做起來也可講究了。
清明果的餡料一般有兩種,一是豆沙,二是美味的肉炒豆腐。做豆沙餡比較費力。先把豆子放鍋裡煮爛,再將它放進一個大盆裡,放進適量的糖,找來一根乾淨的木棒,使勁地剁,那熟透了的豆子便被碾開,慢慢地那豆子就成了美味新鮮的餡兒。幹著活兒,必須要手力大的人來,那大盆的豆子可不是那麼容易被碾爛的,必須剁上一個下午才行。而豆腐餡只要將豆腐切成小塊和肉。鹹菜一起翻炒,香噴噴、熱騰騰的豆腐餡就做好了。最後只要將餡放進準備好的米粉裡,捏好,再放進鍋裡蒸熟,就完工了。
隨著一股熱氣的冒出,清明果蒸好了。我捏起其中一個放進嘴裡,嗯~~軟軟的米粉加上鮮美的餡兒,真算是天下美味了!
清明節的美食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講的是清明前後,都會下著絲絲細雨,路上的行人都像丟了魂似的。問一下哪裡有酒店,一旁放牧的兒童指著前面的小村子說就在杏花村。
沒錯,我今天就講一些清明節的習俗。那現在廢話不多說,直接步入正題。
清明節的主要習俗當然就是踏青了。踏青,又叫春遊、探春、尋春。就是在清明前後出去郊遊,並進行各種遊戲以及蹴鞠(足球)、盪鞦韆、放風箏等活動。
清明節還要掃墓。掃墓掃墓,顧名思義,就是為已逝的親人悼念、燒紙錢。我爺爺奶奶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每當清明前後,他倆就要買許多紙錢(又叫冥幣)和不少黃油紙,有時還買些紙疊的金元寶,去墓場燒掉。他們認為清明節不燒錢就是對先人的大不敬。燒完回家後,他們還要用一些小碗盛上一些飯,說是等祖先吃飯。待先人吃完飯,爺爺又倒上一杯酒灑在地上,才肯吃飯。
說完了習俗,我們再談談清明節獨有的美食。
首先是泉州潤餅菜,是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稱潤餅或擦餅,食時鋪開餅皮,再卷胡蘿蔔絲、肉絲、蚵煎、蕪荽等混鍋菜餚,制食皆簡單,吃起來甜潤可口。其次是青糰子,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現在各式各樣的青團到是出來不少,五花八門的,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青團倒是成了大傢伙一種時令的食物了哦!
好了,這次就說到這裡了,期待下次再見面哦!
清明節的美食作文5
我的家鄉除了山美水美,還有很多美食,比如山粉糊、食餅筒、嵌糕、泡蝦、烏飯麻餈光想想就讓我直流口水。但眾多家鄉美食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清明糰子。
我之所以最喜歡清明糰子,是因為每年到了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就可以讓媽媽帶我去尋找做青團最重要的材料鼠麴草。田壟路邊、菜園中間,往往都能找到鼠麴草,它們長著毛絨絨的葉子,有些開著小黃花。採摘的過程雖然有些辛苦,但更多的卻是收穫的喜悅。
採好鼠麴草回家洗乾淨,再準備好春筍、豬肉、豆腐乾、小蔥把這些食材切成細丁,炒熟作為餡料。鼠麴草加水煮開,再攪拌成汁,用來和糯米粉,揉成麵糰子。揉好的麵糰分成小塊,取一塊搓圓整成杯狀,包入餡料再收口。當然,你也可以把它做成其他形狀。做好後,放入鍋裡蒸,大約十分鐘就可以出鍋了。揭開鍋蓋,一個個綠油油、軟糯糯的青團就出現在眼前。而這個時候我總是會迫不及待地先咬上一口。啊!我彷彿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和大自然的清香。
如果你吃過我們家鄉的清明糰子,我相信你一定會愛上它的。
清明節的美食作文6
“寒食雨傳百五日;花信風來廿四春。”
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清明節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有各種習俗,這一天大家都在進行各種活動。
我來到外公家,外婆正在製作清明果,看著就叫人眼饞。我和媽媽去洗完手後,也就參與進去了。
前部分由於我笨手笨腳的,也不會做,就在旁邊記著做法:先準備各種味道的清明果餡;再把艾葉用熱水焯,壓出苦汁,後又放入涼水沖洗,反覆兩遍;然後加一點調料,將艾葉在鍋裡煮爛。
然後我便可以動手製作了,將艾葉連汁一起和糯米粉反覆攪拌、揉勻。之後再將其搓成條,分成很多小塊,將餡填入,最後便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捏成各種形狀了:外公外婆都將其捏成餃子形狀,我不斷嘗試,總算有一些餃子的形狀了,到後來,一個比一個好。外公外婆也都誇我聰明,我都不好意思了。
之後我又繪聲繪色地講述了我在網路上查詢的關於清明果由來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李秀成得力大將陳太平被清兵追捕,一位農民幫他化裝成農民模樣。沒有抓到陳太平的清兵在村裡添兵設崗,檢查每一個出村人,防止他們給陳太平帶吃食物。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陳太平吃時,走出門便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身上都染上了綠顏色。他頓時計上心頭,採了些艾草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青溜溜的米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陳太平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也就形成了現在吃清明果的習俗。
沒多長時間,清明果便蒸好了,我挑了最喜歡的芝麻味,也許是自己做的吧,特別好吃,特別香,心裡也特別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