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秋天(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秋天,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秋天1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興趣,感受或體驗到秋天的自然美。
2、樂於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現象提出問題。
3、向學生進行互相合作的教育。
活動要點:
這個活動是從“尋找秋天”開始的。活動的前半部分是讓學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後半部分是一個探究活動,找到秋天的特定事物,提出問題,為後面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學習準備:
在校園內選擇要觀察的花草樹木,其中有自然變紅的葉、變黃的葉等等;
校園裡雜草叢生、經常發現蟋蟀出沒的地方。
學習過程:
1.質疑激趣
放一段秋天景色的錄影,內容是秋天裡的植物和動物在秋天裡的行為。
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的活動內容就是來尋找秋天。
2.賽詩會:美麗的秋天
讓學生看書。以書上“秋”、“秋天到”、“我眼中的秋天”的描述格式,說說“我”心中的秋天。
組織形式:
(1)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小組預賽,每個小組選出1名優勝者;
(2)班級賽詩會。賽詩會結束後,教師要把握好學生詩句中的亮點句子進行點評,引導到“收穫的季節”上來。
(3)秋天的景色確實與我們描述的景色是一樣的嗎?最後,借用妙妙的一句話“我們一起走進秋天,去感受秋天,探訪秋天吧!”
3.探訪秋天裡的生物
走出教室,行走在秋天的校園裡。
引導學生注意樹葉的變化,什麼樹的葉子變紅了?樹葉變黃的是什麼樹?地上的落葉是什麼樹的?並收集自己喜歡的樹葉。教師要適時進行評價:如,葉的美麗靠自己留心欣賞,我們感受到葉的美好,就會喜歡它、愛護它。
仔細觀察動物,包括動物的名稱,活動方式,鳴叫聲等等。
4.討論與交流
我們描述的秋天和看到的秋天是一樣的嗎?誰寫的詩更貼近真實的秋天?每個小組挑選1-2篇,由一個小組負責出一期“秋天的景色”的班報。
教師提出下一節課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我們找到的秋天的一些事物,那麼,秋天與夏天相比,主要特徵是什麼?是什麼原因使樹葉變成了彩色?
引出下一節課探究的主題。
語文教案:秋天2
【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重點)
2.學習作者運用細緻的描寫刻畫人物和烘托情感的寫作手法。(難點)
3.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的堅強品質。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導學】
1.知識儲備:史鐵生(1951-20xx),北京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患病致雙腿癱瘓,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他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0xx年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主要作品還有《命若琴絃》《病隙碎筆》《合歡樹》《務虛筆記》等。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史鐵生為人低調,嚴於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2.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癱瘓(tān huàn)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āo )
(2)按照意思寫出詞語
①憔悴:瘦弱無力臉色難看的樣子。 ②絮絮叨叨:說話囉嗦。③爛漫:指事物顏色鮮明而美麗或形容人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④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高興。
3.整體感知:
(1)文章圍繞“我”與母親主要講了哪幾個小故事?
“我”發脾氣時,母親撫慰“我”;母親為了“我”,隱瞞病情;母親央求“我”看花;母親的臨終囑託。
(2)課文裡寫了幾次秋天裡看菊花?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思考結尾對菊花描寫的作用。
三次。首先,文章以菊花為線索,結尾與前文相照應;透過對菊花的不同感受寫出了作者生活態度的轉變,七彩的菊花表示“我”已經能夠樂觀地面對生活(盛開的菊花猶如堅強勇敢地活過來的“我”,豔麗的色彩是對“我”成功人生的描繪),與前文的沮喪絕望形成對比;菊花象徵著母親對我的愛,表現那些時光已過的日子裡,一切美好依然存留在記憶深處。
(3)作者對生活的態度有什麼改變?(在文中畫出表現作者對生活態度發生變化的語句。)
“我活著有什麼勁”(絕望)—— “要好好兒活”(再生)
【預習檢測】
小組檢測:“預習導學”2。
1.作者用細緻的描寫把母親對兒子的關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參照示例,小組合作試著寫一句。(提示:可以自己找句子,也可以參考課後練習二列出的句子。)
示例:從“她忽然不說了,對於‘踩’和‘跑’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 ”
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母親的愛很細心。
本題分析人物形象刻畫,根據不同的語句,母親的愛可以是——“敏感、堅強、隱忍、急切、熱烈、深沉、小心翼翼、用心良苦、無私、充滿苦難”等等,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2.作者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是怎樣的情感呢?小組揣摩交流一下。
對母親的懷念,因母親去世而傷感,為自己的不幸而帶給母親那些艱難生活而感到自責、愧疚、懺悔,同時也有理解母愛後能樂觀面對苦難生活的勇敢與堅強。
3.文中第一段母親對“我”說的“好好兒活”和結尾作者強調的“好好兒活”,二者的含義一樣嗎?
第七段中“我”說“要好好兒活”第①段母親說的意思是“你雖然癱瘓了,但是還有娘照顧,要有勇氣和信心好好活下去。”表現出母親對子女的鼓勵與愛,和對生活中的艱苦堅強且積極的態度。第⑦段“我”說的意思是“母親雖然離開了,仍要和妹妹相依為命,遵照母親的意願堅強地活下去,作為對母親的紀念與告慰。”表現出兒女對母親的無限思念之情,和從母親那裡理解到的對生活同樣堅強而積極的態度。有首尾呼應的作用。
【隨堂檢測】
完成課後練習一
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
秋天裡淡雅高潔的菊花引出“我”無限的回憶,秋天裡慈愛堅強的母親無微不至地關愛著“我”,秋天裡母親帶著遺憾猝然離去,秋天裡有“我”對母親綿延不盡的思念和對人生的感悟……
【拓展延伸】
1.完成課後練習四
2.請回憶平日生活中母親為自己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以“媽媽,我想對你說”為題,給母親寫一封簡訊。
【佈置作業】
1.完成校本作業。
2.閱讀史鐵生作品中的兩段話,寫一句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裡,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裡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裡穿過。----《合歡樹》
生病也是生活體驗的一種,甚或算得一項別開生面的遊歷……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非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麼晴朗。後來又患尿毒症,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時光。終於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個“更”字。
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病隙碎筆》
語文教案:秋天3
【教學目標】
透過小黃人的引導和介紹秋天的變化,體驗發現秋天的樂趣,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習,認識秋天小動物的變化,從大雁南飛和螞蟻儲存食物中明白團結合作的道理。
透過觀看秋天豐收的影片,結合生活實際,瞭解秋天是果實豐收的季節,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學情分析】
我們班的學生是一年級的新生,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他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難。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採用學生感興趣的小黃人當小導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小黃人的口吻來引導學生髮現秋天、感受秋天的變化。透過讓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秋天,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感受秋天的美好,瞭解秋天季節變化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
理解秋天小動物變化特點,學會從身邊做起,從小做起,懂得珍惜勞動果實。
【教學難點】
能夠仔細觀察身邊秋天的變化,發展發現美的能力。
【教學過程】
【匯入】談話匯入,激發情感。
師:同學們,現在到了什麼季節了?
生:說出相應的季節。(板書:秋天)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有關秋天的小秘密呀?
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馬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秘的朋友,你們看它是誰?
生:小黃人。
師:今天由小黃人當小導遊帶領大家參加秋日旅行團,一起去欣賞秋天的景色,瞭解秋天的知識,感受秋天的美,出發前小黃人遇到了一個難題,它手中現在有兩套校服,一套秋季的一套夏季的,想請同學們幫它出主意怎樣穿衣服?
[設計意圖]由學生喜愛的小黃人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生:學生彙報。
[設計意圖]從校服的搭配引出秋季溫度的變化。
師:同學們都能根據溫度來選擇校服的搭配,那你們是從哪裡知道今天的溫度的?
生:學生彙報知道溫度的方法。
師:根據氣象學上的規定,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低於22攝氏度,就將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秋天。今年是從20xx年9月28日開始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秋天。
師:原來了解溫度的方法有這麼多,秋天除了溫度有變化,還有哪些和其他季節不一樣的天氣變化呢?(板書天氣)
生:彙報秋天天氣變化特點。
師:其實還有一處和別的季節不一樣,是秋天一道獨特的風景!大家往這看。 (ppt上出示藍天白雲)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風、雨、太陽、天空變化四個方面感受秋天和其他季節天氣的不同。
師:讓我們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裡背上書包,和小黃人一起出發吧!
(出示校園操場圖片)
師:你們猜這是哪裡?
師:你們仔細看學校操場的樹和夏天相比有變化嗎?
生:學生髮現秋天樹葉的變化。
[設計意圖]以小黃人的口吻,引出學生說出樹葉變黃。
師:樹葉變黃就像大樹穿上了金黃色的外套、樹葉由綠變黃,秋天也是慢慢地、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你們知道嗎,樹葉除了變黃還能變成什麼顏色呀?
生:說出秋天樹葉顏色的變化。
師:秋天樹葉的變化可真大啊!還有哪些植物有變化呀?
生:彙報交流。
師:那秋天的花呢?
生:說說秋天花的變化。(板書:植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秋天樹葉的變色引入到鮮花的綻放,體會秋天的變化,感受秋天的美麗。
師:小黃人發現秋天植物的顏色真是五彩繽紛!
師:快瞧!小黃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旗子,去下一站嘍!Let’s g!
生:彙報秋天小動物的變化。
師:書上有一種候鳥在秋年也要往南飛,我們快看看吧!(播放大雁影片)
大雁南飛時隊形是什麼樣的?
生:彙報。
師:大雁很團結,由老雁帶頭,集體行動,我們要向大雁學習,看看誰也很有紀律呀。(板書動物)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大雁南飛時的團結協作精神,這時透過大雁樹立榜樣,,讓學生向大雁學習守紀律坐好。
【活動】同桌交流,生生互動。
師:秋天其他小動物都在幹什麼呢?請同學們開啟書30頁,互相說說吧!
[設計意圖]同桌之間的談論,有利於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生:彙報小動物的變化。
師:同學們知道小動物的知識可真不少,老師推薦給大家一本書,叫《昆蟲記》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去看看吧!走了這麼久小黃人的肚子都咕嚕咕嚕叫了,咱們快去採摘園看看有哪些好吃的吧!讓我們美美的吃上一頓!
【活動】小組討論,交流互動
師:你們猜一猜,秋天的採摘園裡都有什麼呀?小組內討論一下,看看哪個小組講的最多。(板書農產品)
師:鐘聲響時間到,小朋友快坐好。請同學們用小手錶示數字,準備舉手。
生:說出小組內討論出來的果實。
[設計意圖]以小組交流討論的方式,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
師:小黃人呀也發現了不少秋天得果實,咱們去看看吧!(播放影片)
師:秋天送給我們的果實真是豐富多彩!小黃人想考考大家,誰知道這是什麼?(出示毛栗子和青核桃圖片)
(注意告訴學生剝青核桃要帶手套,不要黑色的汁不易清洗。再拿出稻子和棉桃)
師:稻子就是我們吃的大米。(出示稻田圖片)
師:同學們都太聰明啦!現在小黃人和大家玩一個遊戲,來猜猜袋子中都有哪些秋天的果實。猜對了,就作為獎勵送給你。
紅紅臉,圓又圓,親一口,脆又甜。——蘋果
老師把蘋果拿出來給大家看看,讓學生摸一摸並說說感覺,再談一談蘋果還有哪些顏色。
[設計意圖]設計此環節是希望可以在猜蘋果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參與進來。
小紅球,酸溜溜,裹上糖衣,甜悠悠。——紅果
師:吃紅果可以開胃消食。
脫下紅黃衣,七八個兄弟,緊緊抱一起,酸甜味好吃,大家都歡喜。——橘子。
師:同學們都是滿載而歸。秋天是個五彩的季節,豐收的季節!你眼中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
生:彙報自己眼中的秋天。
[設計意圖]展開想象,同時也是讓學生彙報這節課的收穫。
【活動】感悟秋天,小組合作佈置秋天
師:下面展開你的想象,佈置出你眼中的秋天吧!
[設計意圖]設計此環節是想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一起來佈置出心目中的秋天,感悟秋天。
同學們都貼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秋天,老師會將這塊展覽板放到學校的大廳進行展示,讓大家都來看看咱們佈置的美麗的秋天!其實秋天的變化就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地方,只要細心發現就能找到,快來誇誇秋天吧!
生:抒發情感,說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天。
(板書:我愛)
如果你是一位詩人,你會——
如果你是一位畫家,你就——
如果你是一位歌唱家,你能——
如果你是一位攝影師,你可以——
同學們課下讓我們帶上爸爸媽媽,帶上小夥伴去欣賞美麗的秋天吧!
語文教案:秋天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3、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麗,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透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
2、初步感知課文,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象。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文的生字、新詞。
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
1、生字教學PPT
2、蒐集有關秋天景象的圖片,做詩文描繪的景象的PPT。
3、蒐集有關描寫秋天的詩文。
學生:
1、回憶以前學過的秋天的詩文。
2、整理自己的生活體驗,對去秋天有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同學們,四季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你眼中的秋天是什麼樣的?欣賞一組秋天的圖畫。
2、在我們所有熱愛生活的小朋友的眼中,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這節課,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中感受秋天吧!簡介作者。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脈絡
1、學生自讀圈畫。(具體要求:1、自由讀課文。2、讀通讀順句子,讀準字音。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字詞卡片,認讀。
由字及詞,先讀加拼音的,然後去掉拼音再練讀。
4、本課的生字不少,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最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說出你的推薦理由。
(提醒孩子注意左右結構字的寫法。“袍”與衣服有關,所以是衣字旁,不要寫成示字旁;“柔”第四筆帶鉤,“梳”字右邊部分上面不要丟掉點。)
三、教學第一小節。
1、問:為什麼說秋天的太陽更紅更嬌,秋天的空氣更甜更好?
2、生自由說,教師總結,並相機板書。
四、拓展延伸
誦讀劉禹錫的《秋詞》。
五、作業。
1、描寫課後生字,小組評價。
2、熟讀詩歌。
語文教案:秋天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透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情匯入。
1、板書課題——秋天
2、看到這兩個字,你想到了哪些詞語?
3、老師也整理了一些跟秋天有關的詞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讀一讀。(出示:秋高氣爽、秋色宜人、一葉知秋、葉落知秋、秋風習習、秋風蕭瑟、秋雨綿綿、果實累累、春華秋實、楓林盡染、秋菊傲霜、秋水長天……)這裡面有你不理解的詞嗎?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樣的?能用一兩句話來描述一下嗎?當然,你也可以選用上面的這些詞語。
5、老師感受到了,同學們眼裡的秋天是一個迷人的、豐收的季節。有一位山東作家,他叫王宜振,他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秋天,於是呢,他就創作了一首詩來記錄下他眼中的秋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寫的這首詩。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請同學們開啟書到17頁,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要:
(1)邊讀邊標出小節數;
(2)讀準字音,劃出生字詞;
(3)讀通句子,注意長句子中間的停頓。(出示自讀要求)放聲地朗讀這首詩吧。(生自由讀書,圈點)
2、這麼美的詩,我們要想讀好,首先得和生字詞去打打招呼。
(1)、學習生字詞
(2)、讀好二類詞語
3、全詩共有幾小節?想不想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注意聽好,看看他們字音讀準了沒有,語句讀通順了沒有,聽上去是不是很美?(指名分節讀課文)(指名讀每一節,注意正音評析;重要的詩節,正音後全班齊讀或男女生分讀)
4、這首詩寫得這麼美,你最喜歡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歡的地方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互讀→指名讀→喜歡這部分的同學一起讀)
5、我們讀了自己最喜歡的詩節,跟著詩人走進秋天,看到了秋天,那麼你能告訴大家這首詩主要寫了秋天的哪些美麗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生自由讀畫,板書:美景)
6、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老師順勢引導歸類、板書:秋陽、秋風、秋色、秋實、秋香)
7、風景如畫的秋天,秋陽嬌豔,秋風颯爽,秋實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飄溢(師指板書),讓我們伴隨《秋日私語》的優美樂曲,再次輕輕齊讀這首詩。
三、提出質疑,適當小結。
讀到這裡,你有哪些收穫呢?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說)
下節課我們繼續品讀,繼續欣賞。
四、指導書寫,當堂練習。
1、現在我們來看這一課的生字,仔細觀察字形,看看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2、生交流,重點指導“柔”、“腸”。→師範寫,邊寫邊講注意點,生跟著書空
3、生完成書後2描紅練習。
板書設計::
秋天
王宜
美景
秋陽秋風秋色秋實秋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複習字詞
2、整體回憶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回想一下,這首詩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了秋天的美麗景色和豐收的景象?(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
二、品讀課文。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1)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麼景色呢?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你喜歡秋天的什麼景色?
(3)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品讀重點語句:
A、秋風:
①出示描寫秋風的兩段話,指名讀。
②你為什麼喜歡秋風?(生暢談交流,抓住“打滾”、“奔跑”“塗掉”等詞感悟秋風的頑皮淘氣,理解“秋風如同柔韌的梳子”“秋光如同發亮的汗珠”等句子)
③“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塗掉……”是什麼意思?省略號放在這兒有什麼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
④指導朗讀:秋風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吹走了炎熱的夏天,吹來了涼爽的秋天,也吹來了一個豐收的秋天,難怪作者這麼喜歡秋風。你們喜歡秋風嗎?把你對秋風的喜歡用朗讀表達出來。(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B、秋實:
①秋天裡,有哪些果實成熟了?(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玉米、高粱)
②成熟了的果實都是什麼樣子的?自己讀讀課文第三到五自然段,去感受一下那份豐收的喜悅。
③彙報朗讀,相互評議指導。
④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C、秋色:
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麼顏色呢?
2、迴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2)這首詩還有什麼特點呢?(生自由談,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讚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後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彙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後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語文教案:秋天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透過互動交流,增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透過創設情境等形式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秋天的喜愛,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地生活。
訓練重點:
將自己的快樂心情表達清楚,培養表達、傾聽和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訓練難點:
講的時候,能把自己的快樂表達清楚,能使聽的.人受到感染。
教學準備:
①多媒體課件
②書籤獎品
③課前佈置學生走進自然,回憶過去的生活,感受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為課上的交際做準備。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氛圍,引入話題
1.教師邊敘述邊播放美麗的秋景圖:有人說秋天是一首美麗的詩,有人說秋天是一幅五彩的畫,有人說秋天是一曲動人的歌,孩子們,秋天在你的印象中又是怎樣的呢?
2.生自由說。
3.師:你們說得真好!是的,秋天是個五彩斑斕的季節,它帶給人美的享受,豐收的喜悅和無盡的快樂。在這美好的金秋季節,讓我們一起來講述秋天的快樂吧(板書交際話題:秋天的快樂)
設計意圖:教學伊始,憑藉美麗的秋景圖,勾起學生的美好回憶,交流印象中的秋天,把學生帶入具體的交際情境。
二、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1.師:在這個美麗的季節裡,看著你們這高興勁兒,我知道大家一定有許多快樂要一起來分享。此時,你最想做的是什麼快樂?
2.指名說。
3.師:秋姑娘也被大家感染了,她非常想與你們交朋友,與你們一起分享秋天的快樂,她決心從你們之中挑選四個“快樂天使”,並且會送上一份神秘的禮物,你們想成為快樂天使嗎?秋姑娘說別急,別急,評選“快樂小天使”還有一個標準,看誰能與秋姑娘心有靈犀一點通,說說我們在講述時應注意什麼?(引出口語交際的要求)
4.根據學生回答,適時板書口語交際的要求。
設計意圖:以 “秋姑娘”想要挑選“快樂天使”的形式,使學生進入情景,交流自己的快樂,教師再以“秋姑娘”挑選“快樂天使”的標準來引導學生明白講述交流的要求,使學生學會認真傾聽並就不明白的問題有禮貌的發問,為學生下一步互動交流作了鋪墊。
三、多向互動,分享快樂
1.組內互動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班內交流:爭當“快樂小天使”。小組推薦代表上臺講述。引導學生評議。
3.評選“快樂小天使”和“最佳傾聽”獎。
設計意圖:學生組內充分互動交流,表述自己的快樂,互動中學會將事情講述清楚,學會認真傾聽;班內交流,將交流推向了高潮,使學生互動交流,樂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並感受到別人的快樂。
四、談話,拓展延伸
同學們,今天你們分享了自己秋天的快樂,謝謝你們把快樂帶給秋姑娘和我。最後也讓我們把快樂帶回家吧,與家人一起分享快樂,並寫在中,讓我們做快樂的發現者,讓我們的生活更精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將交流延伸到課外,運用課堂上學到的交際方法於實際生活中,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豐富學生的生活積澱,使訓練得以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表達清楚
認真傾聽
相互補充
語文教案:秋天7
一、教學目的:
1. 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 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3. 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
二、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
三、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2)
四、教學設想:
以多媒體畫面切入,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激發他們自己感悟詩意。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引秋:
匯入新課,激發興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詩引入)。
(二)誦秋:
1. 請一個學生朗讀全詩,其他同學聽字音是否準確;
2. 生評;
3. 師讀生聽(聽節奏、聽感情)(出示多媒體配樂畫面);
4. 生評,師隨機點撥;
5. 全班飽含感情地齊讀;
6. 向同桌大聲朗讀自己喜歡的詩句;
7. 向全班同學朗讀自己所知道的描寫秋景的詩文。
(三)品秋:
1. 以4人為一組,探究全詩。可以研究老師揭示的問題,也可互問互答(出示問題);
2. 彙報探究結果;
3. 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哪些畫面(由學生朗讀);
4. 請同學們說出自己頭腦中浮現的畫面。
(四)寫秋:
1.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者畫一幅畫(出示音樂);
2. 請同學們讀出自己的詩或展示自己的畫;
3. 請同學們伴著音樂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樂畫面、生齊背誦)。
附:
這篇教案經過執教者的實踐,在全區召開的七年級語文課改培訓會上面對二百多位初中語文教師上了一堂成功的觀摩課,獲得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它較好地體現了語文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 詩歌教學突出了有感情地反覆朗讀直至背誦的特色,讓學生初步完成了對詩歌美的欣賞。
2. 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新方式。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後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
3. 較好地把握了詩文的內涵,突出了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讓學生透過讀詩感悟生活,透過聯絡生活更好地品味詩意,領悟意境,較好地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
語文教案:秋天8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 學會第4自然段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3、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 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2、學習本課10個生字,兩根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
教學過程:
一、 提示課題,匯入新課
1、 板書課題:北大荒的秋天,齊讀課題
2、 簡介北大荒:北大荒是指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和三江平原的廣大地區。過去這個地方雜草叢生,一片荒涼,解放後,經過勞動者的辛勤開墾。那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自然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它還成了我國重要的糧食基地。真可謂景色優美,物產豐富。
3、 北大荒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呢,老師就帶你們去北大荒走一走。
二、 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 輕聲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 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三、 檢查自讀情況
1、 讀帶有生字的詞語。(小黑板出示)
幾縷 橘黃 絳紫 錦緞 漾起 豆莢 臉龐 榛樹
北大荒 一碧如洗 銀灰 透明 波紋 燃燒 山嶺 清澈見底
(1) 自由讀 指名讀 齊讀
過渡:同學們能把詞語讀得那麼好了,那麼對於長句子是不是也能讀得那麼好呢?
2、 讀長句子
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的時候要注意合理的停頓。)學生練讀,範讀,指名讀,齊讀
3、 讀課文
(1) 指名分自然段讀(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2) 師生共同評議
四、 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同學讀第二自然段,並說說理由
2、 相機板書:天空 一碧如洗 天空象被洗過一樣
還有哪些同學也喜歡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指名讀(老師聽出來你是更加喜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
的確很美,老師也喜歡,老師最喜歡的是流雲,它出現在西邊的天空,那麼這些流雲是什麼樣的呢?
指名讀描寫流雲的句子(小黑板出示)
這位同學讀得怎麼樣啊?有誰讀得比他更好?再指名讀,齊讀
為什麼叫流雲?引出流雲變化速度快(轉眼間)它們怎麼變化的呢?(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色彩真多啊)課文中又把它比作什麼?五彩斑斕說明顏色真多,一幅多美的畫面(齊讀)
五、 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收書寫。
1、 出示生生字
指名讀
2、 識記生字字形
哪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來記?
哪些字可以用熟字換部首來記?
哪些字可以用熟字去部首來記?
碧怎麼記?
3、 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寫好碧紫燃3個字。
教師範寫,學生描紅。
六、 課堂練習設計
1、 用鋼筆描紅,臨寫。
2、 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先( ) 火( ) 此( ) 冷( ) 文( )
洗( ) 灰( )紫( )嶺( ) 紋( )
3、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秋天9
教材簡析:
《秋天的懷念》是語文S版十一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課文寫了在“我”因雙腿癱瘓而暴怒無常時,母親耐心地安慰“我”;為了讓“我”散心,母親想方設法想帶“我”去北海,可是母親已重病纏身,母親帶著重病的身體,最終沒能滿足心願而死去。母親在臨終前,還在唸叨生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母親的深切關懷今生已無法報答,只有無盡的思念纏繞心中。
這篇飽含深情的文章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這種母愛如涓涓細流,潤物細無聲,流淌在字裡行間。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於語文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並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閱讀的重點開始由理解詞句的意思轉向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課堂應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營造自主空間,積極創設情境,讓他們主動、大膽地參與朗讀、討論、交流,深切地感受母愛的偉大。
現在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以為父母為他們做事是理所當然的,對父母總是呼呼喝喝。透過《秋天的懷念》一課的學習,讓學生悟出母愛的內涵,同時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去體會這種愛,回報這種愛。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秋天的懷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著作家史鐵生對母親的無盡懷念和對母愛的深情讚頌。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先創設情境,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透過朗讀、交流來了解課文大意,並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精彩詞句,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崇高的母愛。
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透過品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體會母愛的偉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會如何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透過朗讀感受和表達樸素而深厚的母愛。
難點:學會如何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
教具準備:
1. 佈置學生預習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個課時。
教學方法:品析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 圖片引入,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知道什麼禮物嗎?(茫然)
師(稍停):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一位作家,一位坐著輪椅的作家,一位深深愛著母親的作家,
板書:史鐵生。(課件演示)
師:今年,作者已經63歲了,可在他21歲時,突而其來的一場重病使他高位截癱,也是在這一年,深愛著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多年來,作者一直都深深地懷念著母親,於是他用那種濃濃的愛寫下這篇秋天的懷念。
師:下面,讓我們帶著作者的哀思,作者的深情讀一下這個題目。
(設計意圖:透過圖片的視覺認知和教師動情的介紹,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學習的氛圍。)
二、 自由讀文,整體認知。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自由地讀讀課文。請同學找出你印象最深的一段或一句話讀給大家聽。
出示課件:正確——流利——有感情
(設計意圖:《課文新課標》在第三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此過程主要是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教師透過三種不同的讀書階段來滿足所有的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表現,並鼓勵學生有敢於挑戰的精神。)
三、 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課文寫了幾次秋天裡看菊花的事?
2、找出作者暴怒無常的表現?
3、面對著這樣的孩子,母親是怎樣做的呢?
4、討論:母親“忍”的是什麼?
師:母親“忍”的是什麼呢?
師:你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師:母親“忍”的還有什麼呢?
師:你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師:然而,母親卻走了,帶著她的愛,帶著她的苦,悄悄地走了,她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的討論,體會母愛的偉大。此環節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
5、母親臨終時交代了什麼?
6、探究好好活。
師:作者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了嗎?
師:你能找出相關的語句嗎?
(設計意圖:從菊花盛開的各種顏色,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人生路上的困難和不幸,學會堅強,珍惜生命。從而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情景體驗,真情告白。
師:從此,作者像秋風中盛開的菊花一樣,活得潑潑灑灑、爛爛漫漫;從此,作者振作起來,成為了一位大作家。如今,正好是清明時節,作者面對著母親的遺像,他會說些什麼呢?
(以母親的遺像為背景圖,播放《燭光裡的媽媽》背景音樂,創設清明掃墓的情景,讓學生真情表白,從而感受和表達樸素而深厚的母愛。)
五、滲透教學,昇華思想。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此時此刻此景,作為兒子即使有千言萬語,也無法挽留母親了,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學,好好地愛著母親,好好地善待母親。
六、板書設計
“我” 愛 母親
語文教案:秋天10
教學目標:
1、圍繞“秋天的景物”,透過引導學生觀察、感受,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2、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老師這有幾句古詩,你們能說出下半句嗎?出示:落霞與孤鶩齊飛,停車坐愛楓林晚。看到霜葉,你彷彿看到了什麼?。“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是宋朝文學家蘇軾的一句詩,你知道是寫得哪個季節嗎?
2、詩中“橙黃橘綠”其實是說一年中碩果累累的時候,你現在知道是那個季節了嗎?
3、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她秋高氣爽,滿山紅遍。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她五穀豐登,果實累累。
(二)出示圖片,感受秋天
1、出示“果園裡”(1)分別出示“蘋果”、“柿子”、“葡萄”,(2)《秋天》中說:“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葡萄嚷著冷了,要披紫袍。”課文中是把蘋果比作人來寫的。你能用上擬人句或者比喻句選擇一幅畫面來說說嗎?(3)三句以上,結構相似、語氣一致、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我們稱為排比句,你能用上排比句,為我們描述下果園裡的景象嗎?(4)請同學們拿出草稿本,寫上一段。(5)請同學讀,評價。(6)聞一聞,彷彿聞到了水果的美味,真讓人垂涎三尺啊,教案《四上教案 作文 美麗的秋天(公開課)》。
2.過渡:上個星期,我們放了3天假,有些同學和父母旅遊了吧,或者去了公園、春江潮廣場······你看到秋天了嗎?(1)指名說。(2)秋天公園裡的景色,我們可以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來寫。出示“楓樹”:紅的像一團團火。(抓住楓葉顏色的特點)“銀杏樹”,那片片樹葉好像一把把扇子,扇去了夏天的酷暑,為我們帶來了涼爽。(抓住銀杏形狀的特點)“菊花”: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也是顏色)“桂花”:我們可以抓住桂花的香味,“桂子花開,十里飄香”,沁人心脾。(抓住桂花花香的特點)
3、出示“一望無際金色的稻田”。(1)你看到了什麼?(一望無際的稻田)(2)遠遠望去像什麼?(金色的海洋)(3)從整體看,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我們再從區域性看那一株株稻穗呢?(稻穗彎下了腰,因為他們成熟了,沉甸甸的,)
4、小結:秋天像一首詩,秋天像一首歌,秋天像一幅畫,秋天像一個美麗的童話。難怪古人說:“萬美之中秋為最”呢!
(三)欣賞例文
1、請同學們讀一讀這篇文章,看看作者向我們描寫了幾個地方的景色?重點寫了哪個部分?這樣文章就能做到有詳有略。
2、再讀一讀,你覺得寫得好的地方,用筆畫一畫,再讀一讀,品品這些句子好在哪?交流。
3、第一小節和最後一小節,分別做了總結,文章在結構上運用了“總——分——總”的寫法。 我們在寫這篇文章時也可採用這樣的方法。
(四)作業:完成草稿
語文教案:秋天11
教學目標 :
1、瞭解秋天的景色特徵,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學會本課的幾個生字,會讀多音字“行”,理解“牆報、桂花、香味、成熟、幫助、叔叔”等6個詞語的意思。
3、會用:桂花、小草樹葉果園”等詞語各寫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4、仿效例句,用“先……再……又……還要……”的順序說話。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能讀出課文中的全部生字,重點學生“牆熟報”3個生字,理解;“牆報叔叔”的意思。
3、理解第一段課文,並能正確朗讀。
教學過程 :
一、啟了談話,揭示課題。
1、天氣漸漸涼了,小朋友們穿上了秋裝,大地也換上了新衣服,誰記得第一冊我們學過哪篇有關秋天的課文?《秋天的果園》,誰能試著背背?秋天還有哪些變化,你能說說秋天的其它變化嗎?
2、鼕鼕畫了一張秋天的圖畫,今天我們學第8課《秋天的畫》。
3、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歸納:A、誰畫了這張秋天的畫?
B、畫中還畫了些什麼?
C、為什麼要畫這張畫?
二、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1、帶著這三個問題聽錄音。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學習“牆報”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牆報”指什麼?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
1、劃:劃帶有生字的詞。
2、讀:讀帶拼音的生字及組成的新詞。
3、記:看田字格記字形。
4、數:這篇課文有幾段,標上序號。
5、想:A、生字在課文中的意思。
B、從插圖的哪些地方乍出這一幅秋天的畫。
C、秋天的畫畫了些什麼?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2、認讀詞語,理解部分詞義。
叔叔:叔父;稱呼跟父親輩相同而年紀較小的男子。
3、讀準多音字:行做量詞時讀hang,做動詞時讀xing
4、初讀課文。
A、自由讀課文。
B、課文分幾段來寫的?指名分段讀課文。
C、看圖說說為什麼說這是秋天的畫?
D、“秋天的畫”畫了些什麼?
E、齊讀課文。
五、鞏固字詞。
1、讀生字卡片。
2、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3、寫出下列字的偏旁。
幫()收()聞()
六、書寫指導。
七、課堂作業 。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理解“桂花香味成熟幫助”四個詞語的意思。
2、能用“先……再……又……還要……”的順序說話。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
一、複習檢查
1、認讀生字。
助的部首是什麼?叔的部首是什麼
2、多音字組詞。行:xing( )hang( )
3、認讀詞語。
4、課堂作業 :
二、學習第一段。
1、為什麼“我”要畫這張秋天的畫呢?齊讀第一段,邊讀邊想。
2、指名回答,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回答。
3、“畫什麼呢?”這句話是誰問誰?像這樣的句子人們哪裡學過?應該怎麼讀?(讀出自己問自己的語氣)練讀(自由讀;指名讀;評價;指名讀)
4、齊讀第一段。
三、學習課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這張畫裡畫了什麼,聽錄音。過聽邊想,劃出有關的詞語。
2、用”我一()、(),還畫了()和()。”來說一說。
結合板畫理解
桂花:出示桂花圖,你見過桂花是怎樣的?(金黃、淡黃、五個花瓣);草坪:看圖說說草坪是什麼意思?(種著草的平地)果園:果園裡會有些什麼?板畫三個小朋友和農民,看出他們在幹什麼?
3、“我”畫這些景物的順序是怎樣的?輕聲讀2——5段,用“。”圈出表示先後順序的詞來說說我畫了什麼。(自由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4、這是一幅多麼生動的畫,從課文中哪些詞、句可以年出這是一幅秋天的畫?自由讀2——5段,找出課文中的詞句讀讀,再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麼?
(1)聞到了桂花的香味。
(2)不像夏天那麼綠了。
(3)小白楊飄下了幾片金黃的葉子。
(4)紅星在閃爍。
重點理解“成熟”一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蘋果成熟了?
5、指導有感情發朗讀句子,秋天的景色多麼美麗,金黃色的桂花,金黃的樹葉,閃爍的蘋果,我們朗讀民時要讀出讚美的語氣,讀出豐收的喜悅。
四、學習第6段。
這一段講了些什麼?
五、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2、用“先……再……又……還要……”說說我畫的過程。
3、“先……再……又……還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後順序。人們還能用這些詞語說說做其他事後順序嗎?
六、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秋天的景色,還學會了用“先……再……又……還要……”來說話。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進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2、用”會用:“桂花、小草樹葉果園”等詞語各寫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複習:
1、抽讀生字。
2、認讀詞語。
3、用“先……再……又……還要……”說一句話。
二、指導背誦。
1、聽錄音2——5段,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我”畫了些什麼,這些景色是怎樣的美麗。
2、背誦2——5段。
3、自由準備背誦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三、總結: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畫了這張秋天的畫貼在牆報上,讓同學們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種植物、動物都有了變化。例如:桂花、小草……,你們能用這些詞語來說說秋天的景色嗎?
2、課堂作業 。
3、你還能說哪些有關秋天的景象?(楓葉紅了;大雁排著隊伍往南飛。)
語文教案:秋天12
一、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掌握本課15個生字,其中7個生字要求會認,8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秋天的景色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和讚美之情,培養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情趣,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秋天。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豔麗的圖畫,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描畫了金黃的梨、紅紅的蘋果、金黃的稻海、燃燒的火把所構成的豐收的熱鬧情景及人們的喜悅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淺顯易懂、富有童趣。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反覆朗讀中欣賞、體會。“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是本文的難點,要指導學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礎上反覆體味。
三、教學物件分析
學生剛剛升入二年級,朗讀、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加上他們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上課時,應採取各種形式的朗讀,來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趣,以達到新大綱提出的“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的目標。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朗讀訓練上。我在這堂課中創設了多種讀的途徑,進行朗讀訓練。首先是自讀課文、讀準詞語、讀通句子、看看課文有幾句話。再讀課文、欣賞秋天,自己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想該怎樣讀,為什麼這樣讀。同時,範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師生配合讀、男女生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目的是讓學生參與到讀中來,收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助講,以讀悟情的效果。
五、教學媒體設計
1、多媒體課件:①教學開始,創設氛圍
②演示課文內容及相應景色
2、錄音(音樂),學生畫畫時,創設氛圍,激發學生靈感。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教學過程
一、課前匯入,創設情境
1、導語:小朋友,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你為什麼喜歡秋天?(生答)。
是啊,秋姑娘一路歡歌一路笑迎著我們走來了。她來到果園,果園裡的果子都成熟了;她來到田野,田野一片豐收的景色。她靈巧的雙手把山野裝扮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你們想欣賞秋天美麗的圖畫嗎?
2、課件演示:學生欣賞秋天的景色
3、師:看誰看得最認真,告訴老師你都看到了些什麼?(生答)
4、過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們今天要學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們想讀一讀嗎?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讀課文,用喜歡的符號畫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2、檢查讀書情況(指名讀、分組讀)
3、師:小朋友把課文讀得真準,為了表揚你們,老師帶你們做個遊戲。
(出示佈景:一棵樹,樹上結滿各種果子)
師:這可是一棵神奇的大樹,樹上結滿了各種各樣的果實,你們想摘到這些果子嗎?不過呀,要摘到這些果子可不容易,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每個果子後面都有一個本課的生字,誰把生字讀準了,這個果子就屬於你了。
4、學生摘果子,認字並組詞
5、過渡:小朋友透過自己的勞動,都有了收穫,你們想有更大的收穫嗎?學習了課文,你們會有更大的收穫。
語文教案:秋天13
教學要求: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3、喜歡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課件:秋天的風光
3、蘋果等教具。
教學重點:
1、認識8個生字,能正確書寫8個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秋天的美,感受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內容:
1、學會認8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3、指導書寫4個左右結構的字。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讀8個生字。
2、能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秋天景象之美,感受勤勞的人們對秋天的喜愛、讚美之情。
3、能正確書寫4個左右結構的字,重點掌握“三點水”和“火字旁”寫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許多描寫秋天景色的詞語,大家還記得嗎?現在趕快去秋天的果園裡摘蘋果,誰能準確而且大聲地讀出蘋果後面的詞語,這個蘋果就屬於你啦!
(玩遊戲:摘蘋果,複習上一課學過的詞語)
根據兒童的特點採用遊戲的形式複習詞語,是很好教學方式。這樣學孩子會感到很有趣味兒,但是,我覺得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在讓他們自己說說還有那些描寫秋天的詞語,可能更豐富些,學生能說出幾個的,這樣更能激發主動性,教會學生平時也要注意積累詞語。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哎呀,看到果園裡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來了。你還能從哪些地方發現秋天來臨了呢?
(指名學生髮言)
孩子對秋天不陌生,憑他們的生活經驗是能發現秋天變化的。但是,我們不一定就把孩子的視野侷限在果園裡,他們什麼都可以談,只要是秋天的體驗和感受就可以。這裡的目的是讓孩子自我發現,激發對秋天的興趣。
2、師述:有一位神奇的畫家,他用手中的畫筆為我們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這就是“秋天的圖畫”,同學們想去看看嗎?讓我們一起乘坐“紅葉號”列車開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檢查一下,該帶的4樣法寶(眼、口、耳、心)都帶齊了嗎?
(師)會學習的小朋友會帶上自己的眼——(生)仔細看,
(師)帶上自己的耳——(生)認真聽
(師)帶上自己的口——(生)大聲說
(師)最重要的是帶上自己的心,去體會秋天的美麗,好啦,老師要帶領小朋友們出發啦!
老師的話是為了匯入課文還是讓學生看課件?如果是為了揭示課文,就讓孩子讀書,是為了看課件,就讓學生看,沒有必要再羅嗦幾句。這“四件法寶”很空洞,沒什麼實在的意義。
3、出示課題,齊讀。出字謎:“四四方方一間房,裡面住著冬姑娘。”
出示“圖”字的卡片(蘋果狀),反覆讀後組詞。
與上面銜接不緊密,既然是看書或看課件,就馬上讓學生做,識字放在後面處理。
三、初讀感知:
1、播放相關課件,師範讀。
課件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沒有交代清楚,缺環節。
2、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藏在課文中的生字娃娃,讀準字音。不會認的字做上記號。
3、小組學習。
1)組長安排活動:抽查生字讀的準不準,課文讀得順不順,還有哪些字不會認,互相幫助。交流記憶生字的好辦法。
2)組長檢查後給組員記成績:表現最好的用綠色在書上課題旁畫一個笑臉,有進步的畫一個黃色的笑臉,還要努力的用紅色畫一個笑臉。(“小組自學紅綠燈”)
3)教師四處巡視,瞭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根據組長的表現來發出“笑臉”(標準與上面相同)
4)小組交流:小組擂臺賽
如1組組長隨意挑戰另一組組員的生字認讀情況。
如4組組長挑戰7組組員讀書情況,兩組學生一人讀一句“開火車”,看哪一組的同學讀得好。
如6組同學交流自己覺得很棒的記憶生字的好辦法,3組同學可以挑戰他,說說自己覺得比他更好的方法。
梨、籠、浪、燃都是形聲字,啟發學生根據形聲字的規律來記憶。
梁——粱高粱本是糧,米字底下藏。橋樑應是“梁”,木頭來幫忙。
勤、勞——都有個力字,說明要想做一個勤勞的人,就要多出力。
小結:自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梨樹是木,燈籠有竹,波浪是水,高粱為米,燃燒要火,勤勞靠力。
5)教師重點檢查幾個能力較差的學生讀生詞卡“圖畫”“梨樹”“臉頰”“波浪”“高粱”“燃燒”“勤勞”。
識字的環節處理的很好。首先是讓學生自己找生字。這樣是尊重了學生的原認知和經驗,在此基礎上,再學習生字,面向了學生的全體。其次,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交流互動的優勢,讓孩子們自己學會學習。再次,利用了競賽的形式展開了學習彙報活動。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會更有熱情。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識機記生字,老師還有相機地指導,師生合作互動。最後,教師注意了關注差生。全面的實現教學的目標。
6)再次播放課件,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愛的句子。
是什麼課件,沒說明。為什麼要讀句子,也沒說明。缺環節。
四、再讀理解:
1、出示圖片,圖上畫了沒結果的樹、光禿禿的莊稼地、高粱杆,
老師畫的這幅圖畫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們覺得怎麼樣?少了些什麼呢?
又放課件,又出示圖畫,太多了。有課件就夠了。可先讓學生貼圖,然後起名字。也就說下面的貼圖讓孩子自己構思,想怎麼貼就怎麼貼,喜歡貼什麼就貼什麼。貼完了讓學生說說,再引發學生讀課文,讀喜歡的部分,想怎麼讀就怎麼讀,而且注意評價、激勵。這裡應該是教學的高潮。
2、自己讀讀第二句話。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
3、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蘋果、梨、稻子、高粱。誰能上來貼一貼,幫老師完成這幅畫?
4、他貼的對嗎?要求學生抓住“掛起、露出、翻起、舉起”四個詞貼一貼、評一評。
“他貼的對嗎?”好象沒有對錯之分,怎麼貼是孩子自己喜歡的。那幾個詞語可以這樣處理,使抽象的詞語具體化,便於理解。
5、梨樹上怎麼會掛起了燈籠?蘋果為什麼有紅紅的臉頰?
稻田裡怎麼會像大海一樣翻起波浪?難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
這是怎麼回事?啟發學生體會比喻句。
師小結: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樹上的梨又大又黃,好像掛上了燈籠。
你能用“好像”說句話嗎?
問題先讓孩子試著提一提,他們提不出來,教師可提。讓學生體會比喻句,深了一點,二年級的孩子不要講比喻句,讓他們體會一下句子的形式就可以了。可用“好象”來說話。
6、指導學生有感情得朗讀,提示朗讀課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邊讀邊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朗讀前應該有情感的激發,帶著情感讀,讀出情感。老師要有範讀。
7、出示課件,提示相關景物,指導學生背誦。
背誦是對的,可以是邊學邊背。
8、誰使秋天這樣美麗呢?自讀第四句。指名讀。
思考:勤勞的人們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這個問題很好。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同時注意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但要注意討論,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五、學寫生字4個生字:“波、浪、燈、作”
1、今天老師要教大家4個左右結構的字,是哪四個字呢?
2、指名讀,說偏旁,組詞。
3、自由“讀貼”,說說你的發現(怎麼記,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等)
4個字都是左窄右寬,“燈”字的“火字旁”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作”字右邊上面第一橫較長,二、三橫較短。
4、師應學生要求範寫其中兩個字(是學生感覺到比較難寫的字)
5、生仿寫,
6、指名演板,大家來評一評。
7、生練寫這四個字。
前面已經訓練學生記憶生字了,這裡就不要重複了,可以讓學生再讀一讀、認一認,加深印象。把重點放在寫字的指導上。讓學生說自己的發現,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這很好。寫字教學不要都教師講,學生也能說出一、二,那就讓他們先說一說,老師再講一講,相互合作,相互補充。教師的範寫不能忽視。寫後注意評評。
語文教案:秋天14
學習目標
1、把握文中重點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學習朗讀,把握本文感情基調的變化,注意語氣、節奏。
3.瞭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點,深入理解作者複雜的情感。
4.理解本文主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母愛和生命。
重點難點
1.瞭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點,深入理解作者複雜的情感。
2.理解本文主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母愛和生命。
一、預學單(課前)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癱瘓()侍弄()憔悴()絮叨()仿膳()訣別()捶打()整宿()爛漫()
2、閱讀下面這段文字,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0xx年的歲末,史鐵生,這個地壇的孩子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我們將永遠記得他留下的這段文字:“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A、gěiB、jǐ)予了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A、qūB、qǔ)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人生如果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存在的魅(A、mèiB、guì)力。”
3、瞭解作者:
史鐵生,作家,代表作有小說《》《》《》,
散文《》《》《》等。
4、透過預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完成下列結構導圖:
人物事件
“我”
秋天的偉大的母愛
懷念
母親深切的懷念
妹妹
二、互動單(課堂)
探究點一: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主題。
探究點二:說一說本文題目的含義,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好好活兒”的?
探究點三:找出文中人物描寫及景物描寫的語句,分別品析其描寫作用
三、課堂練習
5、細讀課文,思考回答下列問題:
(1)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艱難”一詞評價“母親”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親”的艱難
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概括歸納。
(2)文章結尾寫“我”去北海觀賞菊花,你認為這樣安排有哪些作用?
6、對本文寫作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我”的暴怒無常襯托了母親的堅韌、頑強。
B、本文以日常瑣事為題材,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母親的崇高形象。
C、本文采用了語言、細節、動作、心理等多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
D、本文不是以情節的曲折巧妙取勝,而以從“平淡”中提煉出的高度濃縮的情感震撼人。
四、課後練習
從下面的話題中選擇其一,認真寫作,在本內交流:
1、假設史鐵生站在母親的墓旁,你覺得史鐵生會跟母親說些什麼?請你用第一人稱來寫,
字數在100字左右。
2、如果史鐵生能收到你的來信,你會給史鐵生寫些什麼呢?請寫一寫,字數在200字左右
五、反思總結(困惑或收穫)
說明:請每位老師根據集體主備研討後,使用發現問題及時用不同顏色字型記錄,第二次集體備課時交備課組長,定期交教務處以便考核。
朱自明
語文教案:秋天1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讀寫、理解“憔悴”、“癱瘓”、“翻來覆去”等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朗讀與體會,透過朗讀與體會,聯絡上下文,學習作者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等刻畫人物的方法,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提高閱讀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偉大的母愛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受到情感的薰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透過語言、外貌、動作的分析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感受偉大深沉的母愛
三、教學過程
1、匯入
情境匯入,從《合歡樹》中讀出了什麼?
2、初讀
(1)自主解決字詞關
(2)課文概述
(3)文章寫了幾次秋天
3、析讀
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彙報: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
內容一: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
(1)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小心翼翼的母親)
(2)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悄悄地偷偷地)
(3)母親為什麼要“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聽我得動靜?(擔心掛念我)
(4)母親心裡在想些什麼?她是什麼心情?(心痛、無能為力)
(5)指導朗讀(小心翼翼的感覺)
內容二: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一塊好好活兒”。
(1)母親為什麼要說這段話?兒子哪裡不好好活了?(母親的病已到了那步田地;作者曾說“我活著還有什麼勁?”)
(2)母親是怎樣做的?
(3)她的動作說明了什麼?(母親的擔心、著急)
(4)能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勇敢的)
(5)指導朗讀(忍住哭聲)
內容三:母親過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
(1)母親為什麼要擋在窗前(怕“我”觸景生情)
(2)作者之前有什麼觸景生情的表現嗎?(北歸的雁陣、李谷一甜美的歌聲)
(3)這是一位怎樣的母親?(細心的母親)
4、品讀
進一步體會母親對兒子深沉的愛。
5、小結:教師總結
6、作業:課下蒐集資料,看一看史鐵生後來變成了什麼樣,寫一份500字的心得體會。
四、板書設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