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學習》讀書筆記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高效學習》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高效學習》讀書筆記1
1.1.3 積極閱讀(深入的理解材料)
實際上積極閱讀和快速閱讀是相對立的
具體方法:每讀完一小部分(用指讀法)在筆記本上記些筆記:
(1)這一節主要觀點是什麼?(完整地獲取資訊)
(2)怎樣才能記住主要觀點?(對資訊進行聯絡)
(3)怎樣將這些主要觀點拓展開並應用它(將資訊應用於不同情境中)
1.2 筆記流(目的:提供一個平臺以聯絡學到的知識)
筆記流是利用盡量短的詞來記錄著要觀點
接著在這個觀點與其他觀點之間畫上箭頭,顯示出各個觀點間的聯絡
1.2.1 混合性筆記流
利用傳統的規則,線性的筆記方式,可以將課堂內容精確複製下來
適用於:資訊量極大或者課後需要進行復習時
1.2.2 課後筆記流
1.2.3 評註流
寫下關鍵資訊,然後在資訊之間加入聯絡
1.2.4 關鍵資訊的識別(知道哪些資訊是重點知識)
小貼士:
1、找一到兩本適合做快速閱讀聯絡的書,每天15分鐘,堅持3周進行閱讀速度和理解力的練習
指讀法兩週
每週一次積極閱讀練習
2、準備一本筆記本??“筆記流技術練習本”,每天一次練習堅持2周,記下知識點並在知識點間畫上練習。
《如何高效學習》讀書筆記2
很少看介紹學習方法之類的書籍,這是第一本。看完之後覺得有必要寫個讀書筆記,用作者的話說,檢驗學習成果的最好辦法是能夠學以致用。寫個讀書總結,就當是讀書效果檢驗吧。
書中,作者首先提出了“整體性學習策略”的概念,他認為各個學科並不是單獨存在的,所有學科之間存在關聯性,認為我們應該把所有的知識看成是一個體系,在書中他用“結構、模型以及高速公路”來表示。
結構就好象是一座城市,模型是城市中的各個建築,而高速公路則是把城市中模型連線起來的通道。相對於我們的知識體系來說,每個人掌握的所有知識是結構,對各個學科知識的理解是模型,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絡就是高速公路。如果我們把現有的知識看成一個整體,透過不同的關聯點,把所有知識串連在一起,不僅有助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記憶知識。
其次,作者介紹了整體性學習的六個步驟: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以及測試。
不論是老師教授,或是自己學習,我們需要獲取並且理解這些知識。
拓展階段,就是作者所說的建立高速公路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使用各種工具或方法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這些知識。比如我們可以用圖表法、聯想法、比喻法等等,將我們的知識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拓展。橫向拓展是在知識的周圍建立聯絡,比如發生在古希臘的一件事情與別一件發生在中國古代的事情相聯絡。而縱向拓展是指知識都遵循一定的模式,模式在其它的知識中也會見到,比如將一個公式與一個自然事件相聯絡。縱向拓展就是在建“高速公路”,可以幫助我們進行創造性的思考。拓展階段如果掌握的好,我們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可以使我們在應用階段有更好的表現。
對於知識的理解,我們不可避免會產生一些偏差,因此糾錯階段會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我們的整個知識網路體系而言是一個修剪過程。讀書筆記。我們需要新增一些特殊的例子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同時我們還需要刪除一些不存在的聯絡。我們可以透過閱讀相反觀點的書籍或文章,或者把結論放到現實世界中進行觀察等方法進行糾錯。
對於知識的穩固最重要的就是應用,學以致用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適應世界,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掌握知識,二者相輔相承。
整體性學習的步驟並不是線性的,也可以往復進行,比如拓展之後進行糾錯,糾錯之後又重新回到拓展階段等等。關鍵是我們要判斷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並不斷地進行各階段的練習。
作者還總結了一些高效學生的關鍵點。如能量管理,保證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充滿活力。絕不拖延,提高自己的專注度,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量,制訂計劃,不讓自己一直處於一種“假學習”狀態。
所有的知識學習都是一個過程,也許剛開始應用這些方法會降低效率,但隨著練習的增多,熟練程度的增加,知識會變得越來越清晰,也會越來越牢固,我們在解決現實世界中問題的時候,也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書不厚,但是收穫很多,學習確實是有方法的。好了,現在我要去試著應用書中的方法掌握知識,我去學習了。
《如何高效學習》讀書筆記3
學習並不是整理一個個獨立的盒子,學習就像編織一張大網。
一、整體性學習策略
整體性學習在於創造資訊的網路,一個知識與另一個知識相互關聯,那些相互關聯的知識網路使你真正做到對知識的完全理解,從而輕鬆的駕馭知識。你創造的聯絡越多,它們就會記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一)三個基本概念:結構、模型、高速公路
結構:就是一系列緊密聯絡的知識。
結構就好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築物,建築物之間有道路相連,它是關於某個學科內部的知識之間聯絡的總和。
模型:假如說結構是整體性學習的門戶,那麼模型就是開門的鑰匙,模型是簡化的結構,可以想想這本書,本書的模型就是目錄。模型有很多種形式,但是目標都是壓縮資訊。透過將一些核心概念聯絡在一起,就可以建立一個模型。
模型就像是結構的種子,是一座建築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識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將引伸出全部的知識。模型是你的知識道路交通圖中主要的幾個十字路口。
高速公路:結構裡有很多路將建築連線在一起,光有內部的路並不足以發揮整體性學習的真實力量。因此,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即結構與結構(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絡。
高速公路作為參照物可以連線兩個完全不同的觀念。假如你正在閱讀生物學課本,又與學過的商業發展史課程相比較、相聯絡,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
(二)整體性學習順序: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
還有一個測試步驟是伴隨上述每一步的。測試就是觀察以上五個步驟做得好不好,嚴格的測試能發現問題出在哪裡。
整體性學習的順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線性順序,步驟之間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躍。理解之後可以再去獲取,拓展之後可以不經過糾錯,而直接跳到應用,記住它是多線性的而不是單線性的。
1.獲取階段
獲取就是資訊進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閱讀、課堂上記筆記以及個人的種種經歷都是獲取。獲取階段的目標是獲取的資訊要準確,資訊量要儘量壓縮。
2.理解階段
在理解階段,你只是理解了資訊的表面意思。舉個例子,比如你正在學習一個新的數學公式,至少你要知道公式裡每個符號代表的是什麼,然後才有可能應用公式來解決問題。
到達這個階段只不過表示你初步理解了資訊在上下文之間的意思,公式不再是胡亂彎曲的字母組合。不過,光了解這一點還不夠,你還需要了解這個公式是怎麼得來的,它與其他公式的關係,以及怎樣用它解決外面世界的各種問題。
3.拓展階段
拓展才是整體性學習的真正開始。之前你對資訊的字面意思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理解,現在你可以將這個資訊與其他資訊聯絡起來了,在這個階段要應用模型來簡化和擴充套件你的結構,同時也要拓展對資訊的理解,包括資訊的由來(問為什麼?)以及與其他資訊是怎麼聯絡在一起的。
拓展有三種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橫向拓展和縱向拓展。
1)深度拓展
知識從何而來?結論來自何處?一個發現是如何做出的?事物為什麼以這種方式存在?深度拓展需要在資訊內部創造聯絡。
2)橫向拓展
知識不會孤立地存在,與此類似的結論還有哪些?是哪些地方類似?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同一時期還有哪些其他的發現,同一個發現者還有哪些發現,在同一領域裡還有哪些發現?圍繞這一結論有哪些其他的事實?
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絡,通常意味著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與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絡。比如將發生在古希臘的一件事與另一件發生在古代中國的事情聯絡起來。
3)縱向拓展
知識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樣的模式在其他知識中也會見到,你能將一個公式與一個自然事件相聯絡嗎?縱向拓展要求在結構間建立高速通道,比喻法和內在化是進行縱向拓展的最好方法。
4)糾錯階段
尋找錯誤,刪除無效的聯絡。錯誤的聯絡可能導致錯誤的理解。糾錯可以採取多種方法,包括閱讀那些與你觀點相反的書籍,以及把結論放入現實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5)應用階段
應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創造新的途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整體性學習的最後環節,也是最終目的。
6)測試階段
測試可以讓你瞭解弱點是什麼,該如何改進它。透過測試要確定你對知識的理解到了什麼層次?以下是你需要問自己的一些問題。
獲取階段的測試──我以前看過或聽過這個知識嗎?
理解階段的測試──我理解知識的含義嗎?(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
拓展階段的測試──我知道知識從何而來,與哪些知識有關係嗎?
糾錯階段的測試──我刪除了那些不恰當的聯絡、錯誤的結論嗎?
應用階段的測試──我將知識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嗎?
(三)資訊結構
學習一個新問題時,首先要判斷資訊主要屬於哪一類?確定資訊的型別可以幫助我們決定學習時採用什麼技術。
1.隨意資訊
隨意資訊是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或規則,它們缺少邏輯分類。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就是隨意資訊。對於隨意資訊可以採取聯想法,掛鉤法,壓縮法等。
2.觀點資訊
觀點資訊是存在爭論的資訊,觀點資訊在論文中很常見。圖表法對於觀點資訊來說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它能幫助你在閱讀以後提取出關鍵思想。
3.過程資訊
過程資訊是教導你怎麼行動的資訊,是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的資訊。比如建造一所房子以及設計一個模型都依賴於過程資訊。學習這類資訊最重要的是不斷練習、反覆去做。
大多數過程資訊都依賴於正確的模型,透過練習可以慢慢形成一個結構,如果有正確的模型則可以提高學習速度,以下是一些可以改進模型的技術:內在化,比喻法,圖表法。
4.具體資訊
具體資訊是那些在實際中可以觀察到、聽到、觸到的資訊,大多數資訊都介於抽象和具體之間。內在化對於具體資訊的獲取理解比較有用。
5.抽象資訊
抽象資訊缺少與感官的直接聯絡。抽象資訊與隨意資訊正好相反。抽象資訊非常難以理解,但是邏輯性很強,隨意資訊則非常淺顯,但是邏輯性差。在處理抽象資訊時,你需要將它們變得具體起來。內在化和比喻法對抽象資訊比較管用。
二、整體性學習技術
這部分的技術分為4個方面,獲取知識、聯絡觀點、隨意資訊的處理、知識拓展。
(一)獲取知識
有兩種方法對於知識的獲取很有成效:快速閱讀和筆記流。
1.快速閱讀
1)指讀法
使用手指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閱讀的地方,這樣簡單的方法能夠幫助你提高閱讀速度。
2)練習閱讀法
當你練習閱讀時,你的目的並不是吸收閱讀的內容,練習閱讀的唯一目的是訓練自己以儘快的速度理解所讀內容。
3)積極閱讀法
積極閱讀強調深入的理解材料,自然降低了閱讀速度。開始積極閱讀時,準備好要讀的書和筆記本,參考以下方法做好筆記。
(1)這一節中主要點是什麼? ——獲取完整資訊
(2)我怎樣才能記住主要點? ——對資訊進行聯絡、比喻法
(3)我要怎樣將主要點拓展開以及應用它?——運用
2.筆記流
記筆記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不要忘記這個目的。 使用筆記流時,首先寫下最主要的觀點,盡 量用很短的單詞來替換完整的句子。
一旦你寫下了一個觀點,下一步就是在這個觀點(或資訊)和其他觀點之間劃上一些箭頭,觀點呈現出相互關聯的關係,觀點連在一張網中。
(二)聯絡觀點
在獲得知識之後,下一步就是理解和拓展這些知識。
1.比喻
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識和熟悉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可以按照下面三個簡單步驟找出一個比喻。
1)確定你要深入理解和記憶的資訊
2)在你的個人經驗中尋找與資訊部分相似的東西,跳入腦海的第一個念頭很重要
3)重複上述過程,檢查比喻不恰當的地方。
2.內在化
內在化指不僅僅在腦海中出現影象,而且有聲音、觸覺和情感等。你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內在化。
1)明確你要內在化的概念
2)從建立腦海中的影象開始
3)讓腦海中的影象動起來
4)現在開始加上其他感官
5)加入更多的感覺或情感
6)不斷重複和最佳化影象,直到你一想到它就能很快地回憶起知識。
3.圖表法
圖表是內在化的簡化。可以用於非常抽象的觀點,抽象的.觀點一般難以想象。圖表技術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筆記流技術以及積極閱讀相結合。
1)流程圖
流程圖的基礎是從一個簡單的元素開始,然後在這個成分及與之相聯絡的不同知識之間畫出聯絡箭頭。
2)概念圖
概念圖將觀點聯絡在一起,與筆記流密切相關。在不同觀點之間畫上箭頭,箭頭上還需要加上一些簡單的話語,說明二者是什麼樣的關係。
從最重要的觀點出發,不斷髮出分支細化知識及分解觀點。
(三)隨意資訊的處理
隨意資訊處理的一般方法就是機械記憶,將機械記憶與整體性學習法聯合起來,運用聯想法、掛鉤法、資訊壓縮技術等方法。
(四)知識拓展
以專案為基礎的學習。設定一個目標事項,花1-3個月去持續努力挑戰完成專案。這樣階段性有目標的完成挑戰,學習效果較佳。
三、超越整體性學習
高效率學生的秘籍:能量管理、不要“學習”、絕不拖延、批處理、有組織有目標
(一)能量管理
增加能量儲備;天要抽出40分鐘來鍛鍊身體;每晚保證七八個小時的睡眠。吃粗纖維和粗加工的食物,少吃多餐;迴圈式作息計劃。
(二)不要“學習”
除非把學習需要做的具體活動列出來,否則你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所謂的“學習”表象上,而不是真正地學會了什麼。
(三)絕不拖延
每週週末,列一個清單,包括所有的任務、作業以及你想在下週完成的讀書和學習活動。每天晚上,檢查周計劃,列出每日目標清單。
(四)批處理
批處理最適用於將那些需要時間不長的零散工作放在一起做。
(五)有組織
所有的物品都放在固定的位置。沒有固定地方的結果就是混亂。
(六)有目標
寫下目標,並給它一個截止期限;讓目標客觀化;將目標的完成轉化為每日和每週的具體行動。經常回顧你的目標。
《如何高效學習》讀書筆記4
《如何高效學習》是加拿大ScottYoung寫的一本書,書中講的學習方法叫整體性學習,通讀全書我沒有找到整體性學習的準確概念。就我個人理解應該翻譯為聯絡性學習更合適,所以我按照我的理解來改寫。全書主要分為兩部分:
一、聯絡性學習策略
二、聯絡性學習技術
一、聯絡性學習策略
這部分分三個部分:學習順序,資訊分類、學習目標。
聯絡性學習順序分六步:
1、獲取獲取資訊。目標是資訊要準確、壓縮。
2、理解理解資訊。理解在書中的聯絡。
3、拓展構建廣泛的聯絡
4、糾錯透過測試找出錯誤,糾正錯誤。
5、應用將自己的理解與現實聯絡在一起
6、測試不斷測試、反饋。
隨後作者將資訊分為五類:觀點資訊、過程資訊、具體資訊、抽象資訊,隨意資訊。將資訊分類,隨後針對不同資訊運用不同方法進行學習。
學習的目標:以用為本,以用促學,邊學邊用,
二、聯絡性學習技術
這部分分為有以下內容:
1、獲取知識中的技術有:快速閱讀,筆記流
2、聯絡觀點的技術有:比喻、內在化、圖表法
3、隨意資訊的處理有:聯想法、掛鉤法、資訊壓縮技術
4、知識擴充套件的方法:實際應用、模型糾錯、以專案為基礎的學習
讀完整本書,我整體感覺作者是一個學霸,但不是一個嚴肅的老師。書寫的真的是隨筆,這本書翻譯的有點生搬硬套,不敢恭維。但是讀完這本書對我還是有兩點啟發:
一、以專案為基礎的學習。就是計劃用三個月解決一個自己的現實問題。例如透過學習會計理清自己的財務問題,透過讀歷史來看清人性,學計算機程式設計試試寫小遊戲。
二、圖表法,將知識做成流程圖,概念圖,影象化。
最後引用書中一句話作為結尾:如果只用一種方式瞭解某樣事物,你就不會真正瞭解他。瞭解事物真正含義的秘密取決於如何將其與我們所瞭解的其他事物相聯絡。透過聯絡,你可將想法內化於心,從各種角度看問題,直至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才是思考的真諦!